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01|回复: 1

圓覺經 契入绝对的打坐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8-2015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圓覺經略說

(第七章威德自在菩薩)
南懷瑾教授著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薩
成佛漸修的法門如何
修行人一共有幾種
如何修止
如何修觀
如何定慧等持
如何修禪那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接下來是威德自在菩薩上場。真正的威德是道德的成就,而不是權勢大、地位高。密宗裏有大威德金剛的修法,在此不講。威德自在菩薩的含義是德性的成就,自然解脫自在而威儀莊嚴。他從座位上站起來,行禮如儀,向釋迦牟尼佛提出問題。他提什麼問題呢?
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
他說感謝大慈大悲廣為我們分析說明如何學佛而成佛,從任何一條路都可以隨順進入佛的境界,使我們修習菩薩道的人曉得心就是佛,進入自心光明境界。承蒙您老人家圓滿清淨的音聲教化,使我們明瞭不須勞苦修行就可以得到真正佛法的利益。
這是威德自在菩薩的讚歎之詞,先恭維一番,然後再將主題提出。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惟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並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
佛啊!您所說隨順覺性的道理,譬如一個大城有四個大門,可以從東方進城,也可以從西方進城;可以從南方進城,也可以從北方進城;不只一條道路。一切菩薩成就的方法各有不同,各種莊嚴佛國亦有所不同,成就菩提的方法,不只一種。您所說「心即是佛」的道路太高了,大家不敢相信,而且也認識不到呀!
希望佛大慈大悲為我們再開個廣大的法門,告訴我們成佛漸修的方法,以及修行人一共有幾種,使我們這些參加法會的菩薩以及未來求大乘道的眾生,能夠快快悟道,然後,遊戲於如來大寂滅海。
悟了道的菩薩們一切都在遊戲中,宣揚佛法度眾生也只不過是遊戲而已,此乃大自由、大自在也。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話講完了,跪下來拜,如是三清,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此時,佛告訴威德自在菩薩說:好的!好的!你們能夠發心為了一切大乘道的菩薩,以及將來的眾生,問我成佛的各種方法。你們好好仔細地聽,我為你們說明。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非常歡喜,在座大眾靜默聆聽。
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
無上妙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至高無上正等正覺,在此不用梵音,譯為無上妙覺。佛法沒有秘密,真正的大道沒有秘密,所謂的密宗只是一種方法而已,道是天下的公道,遍諸十方,無所不在。天下的真理昭昭彰彰,人人都可以認識得到,學佛就是悟得真理,真理是什麼呢?就是悟到「心就是佛」。悟到了「心就是佛」的真理,就可以瞭解到不管是悟與未悟都一樣平等,成佛與未成佛一樣平等,在生命的本體而言,成佛並沒有多一分,不成佛也沒有少一分。佛說你問我修行的方法有幾種?實無有二。真理只有一個,所以許多佛教寺廟的大門或大殿上寫著「不二法門」。
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幾種。
佛說若是一定要加以分門別類,這其中的數量太多了,但是依眾生性向的差別,歸納起來有三種。哪三種呢?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
第一類的人,屬於大菩薩的種性,「悟淨圓覺」,他悟到了心就是淨土,此心本來清淨,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你的心從來就沒有齷齪過。就是有齷齪,壞事想過,但是,它沾不住的。心同虛空一樣,有烏雲密布的時候,但是,下過雨以後,還是乾淨的。不管天晴也好,陰雨也好,虛空仍是虛空,毫無障礙。學佛要先悟到此心本來清淨,本來圓滿。這個很難唷!雖然很難,但是,也很容易。如何容易?只要你悟到「平常心就是道」,就可以了。此心本來清淨,好好的,何必另外再求個清淨?但是,有些人喜歡。
「以淨覺心,取靜為行。」很多人認為內心清淨才叫修行,把自己的念頭靜在那裏,用什麼方法靜呢?「由澄諸念」,什麼是澄呢?把一杯渾水靜止擺在那裏,擺久了,水中的雜質慢慢沈澱下去,水就澄清了。所以,很多人一打坐靜不下來,妄念反而特別多,怎麼辦呢?不理它,如同那杯水慢慢就澄清了。
念頭澄清了以後怎麼樣呢?「覺識煩動」,又起個妄念,很討厭。你不要討厭它,釋迦牟尼佛講過「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不要討厭人家,它來也蠻好嘛!認清妄念是第六意識在動,不要討厭它,慢慢你就曉得每一個妄想與你都不相干,如此用功下去,需要時間,時間就叫功夫。所謂功夫,就是方法加上時間,加上練習,加上實驗,然後得到成果。
「靜慧發生」,不斷地靜下去,於是另外開發一個境界,「身心客塵,從此永滅。」我們的妄想都是客,來了會走,留不住,你的主人則沒有動過。例如各位坐在那裏,我講的話,各位都聽進去了,這個話是客,屬於外來的,什麼是主人呢?你聽到了,覺得有道理,我懂了,這個是主人,他沒有動過。我們心理上的動態是心理的客塵。什麼是生理的客塵呢?打坐腿發麻、發脹、氣脈通羅!這裏動了!那裏跳了!這些是屬於身體上的客塵,知道就好,不理它。你不理它,一切不管,慢慢就過去了!可是,一般人都被生理上的客塵拉著走,哦!氣脈通了,不得了了!於是,便玩弄氣脈、功夫去了,心也就無法真正靜下來,這樣修行怎麼會有成果呢?
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
身心客塵澄清了以後怎麼樣呢?「便能內發寂靜輕安」,注意!這個「內」不是指身體內部,此內是不分內外之內,不以自體為標準,所以,中國的禪宗稱身體叫「色殼子」,或叫「臭皮囊」。你慢慢靜下去,身心澄清了以後,由寂靜而發生輕安,身體輕靈,心理清明安詳,生理上的酸、脹、麻、痛都沒有了,內心寧靜平安。其實念佛也可以達到輕安,但是,我看到你們打念佛七,走著念,坐著念,一天忙死了。走著念、坐著念,沒錯,但是,要慢慢地念,不能急著像趕集一樣。只要方法對的話,也可發生輕安,頭頂清涼。
輕安只是第一步,還有其他很多境界。佛說:「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因為寂靜到極點,十方世界諸佛的心在你心中顯現。為什麼諸佛之心會在你心中顯現呢?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是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
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滅。
佛說一切大乘道的菩薩從此幻觀開始修,漸次增進,一步一步慢慢地進步。「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這個能夠知道幻化的,能夠起幻觀的,與幻化並不相同。例如牙痛,疼痛的感覺是幻,但是,那個能知道疼痛的並不痛,疼痛與他毫不相干,要從這裏去體會,注意!這是傳大法唷!
「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滅」。再進一步,把那個能知道的也把他拿掉,因此一切幻相永滅。
講到幻相,現代的社會中,精神病人越來越多。19世紀的絕症是肺病,20世紀的絕症是癌症,未來21世紀的絕症是精神病。尤其搞修道、打坐的,很容易走上精神病,因為在打坐中看到東西了,一不小心就精神分裂去了。正統學佛的就要記住佛在「金剛經」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現在「圓覺經」所講與「金剛經」所講的,一模一樣,表達方式不同。學佛千萬不要著相,不要被幻相牽著走,越平實,越通俗,越好。
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或三摩缽提。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境界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
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絕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
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其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
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

善男子,假設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此時,佛重新以偈語再說一遍。
威德汝當知    無上大覺心    本際無二相    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    如來總開示    便有三種類    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    如幻三摩地    如苗漸增長    禪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鍠    三種妙法門    皆是覺隨順    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    因此得成就    三事圓證故    名究竟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8-2015 03:2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顶上,怀念南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2-2024 06:20 PM , Processed in 0.27293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