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念弥陀

至诚恭敬感恩黄念祖大居士慈悲开示~'~《淨修捷要報恩談》暨世尊49年說法释疑解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2-3-2023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3-2023 05:20 PM 编辑

十二光佛.jpg

第七拜

  “ 一心观礼,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

礼拜三宝.jpg

  “  一心观礼,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  ”,这一段。亦号无量光,底下就说,“ 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 ” ,这是 “ 十二光佛 ” ,从 “ 无量光 ” 起。

这 “ 十二光佛 ” 这些佛的名号,也就都是阿弥陀的名号,所以阿弥陀是 “ 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 。

佛在光中种种的妙用,表现出十二个光的佛,同时都是阿弥陀佛。

“ 无量寿 ” “ 体 ” ,是指时间,永远不止啊。

所谓过去、未来、现在,这个称为 “ 三际 ” 。

“ 三际一如 ” ,三际是如一,没有变化,这是 “ 无量寿 ” 。

“ 无量光 ” 呢?就是 “ 遍一切虚空,遍一切处 ” 。

所以一个是 “ 竖 ” ,一个是 “ 横 ” ;时间是竖的,空间是横的。

“ 无量光 ” ,这个光是一切处都照到,就 “ 遍一切处 ” 了。

所以表明这个佛是在竖着去穷三际 ;过去,你也永远找不着头儿啊 ;未来,也始终你找不着结束啊 ;这是 “ 常住 ” 啊,这是 “ 无量寿 ” ;这遍一切处,没有边际,“ 无量光 ”

同时这个 “ 无量光 ” 也可以解释为光中的无量功德。

  附注:

  关于 “ 横遍十虚,竖穷三际 ” ,念公在《 依止善导大师 持念弥陀名号 》一文中讲到:

“ 如蕅益大师说:‘ 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以即佛即心故,“ 念念佛 ” 即是念念心。大师此论,精彻无比。”

第七拜,一心观礼,十二光佛-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3-2023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3-2023 05:36 PM 编辑

同时 “ 无量光佛 ” 也号作 “ 无边光佛 ” 。

“ 无边光 ” 你可以浅近的解释,说这个 “ 边 ” 没有边缘,这是大,你找不着边儿,这极大呀,这个解释很容易。

进一步的解释,那个 “ 边 ”是什么?就是佛教的一个名词,所谓 “  边 ” 指着见惑里头的 “ 边见 ”

所以我们都断见思惑,而最大的、最粗的迷惑就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众生就在这个迷惑之中、愚痴之中,这个(称为)“ 惑 ” 。

断了惑才能证到自个儿的真如。

“ 见思惑 ” ,首先是见惑,初果就破见惑。

   “ 见惑 ” 有十样儿东西,就是 “ 身见 ” ,老是爱惜这个身体,老是想养这个身体,恋这个身体。

所以现在许多气功、外道,首先就是一个邪见,就叫做 “ 身见 ” ,这是见惑。

你留恋这个身体,所以很多妇女她很难得离开她这个身体,因为她非常喜欢她这个身体,觉得很庄严,很什么,这就属于 “ 身见 ” 。

“ 边见 ” 是什么呢?这个 “ 边 ” 就不是边缘的边,就是一个事情可以分两边看,就是 “ 矛盾的一方 ” 。

一切事情都有矛盾,矛跟盾,就是矛有一边,盾有一边 ;有是有非,是是一边,非是一边;一切都有两边。

矛盾有两方,这两方在对待、在斗争。

实际这 “ 二 ” 的世界就是如此,一切都有二啊。

“ 无边 ” 就是没有对待了,没有这个 “ 边 ” 了。

“ 不二 ” ,一切都不二了,一切都平等了,平等就不对立了嘛。

无边光,见惑里头的“边见”-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3-2023 05: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3-2023 05:48 PM 编辑

所以佛最后成为 “ 平等觉 ” ,汉译的《 无量寿经 》,“ 无量清净平等觉 ” 是阿弥陀的名号,只有佛就到了 “ 大平等 ”

我们要修,要修 “ 慈悲喜舍 ” ,很多人也就把这些名词、甚至于传法的人也给你讲错了,把这个 “ 舍 ” ,作为要慈悲呀,要慈要悲,要喜欢,要施舍这么去讲,讲浅了,讲得太浅了,不是原义。

有好多东西,就都是从和尚嘴里说出来的,有的是十分的荒谬,水平很低呀。

这个 “ 舍 ” 是舍掉你那一切分别、一切边、一切对立的矛盾,而能把这些事情看得平等。

所以昨天你那(个)问题:“ 你平等的话,就是说不管你说什么,不管你怎么对待我,( 我都是平等对待的。)”

所以佛教是 “ 冤亲平等 ” 的,跟我 “ 有冤 ” 和跟我 “ 有亲 ” 这本来两个极端,这是 “ 边 ” ,(学佛就是要知道)这 “ 边见 ” 没有的,冤和亲是平等的。

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在这些地方(学),当然(很不容易,)学不到,但是要努力继续去学。

这是一个正确的(态度),是要平等啊,而且 “ 冤亲平等 ” 啊,把 “ 冤 ” 字搁在 “ 亲 ” 的上面,这个摆不是随便摆的,就是你真要度的时候,先度 “ 有冤 ” 哪,这是佛教伟大啊!

昨天说的提婆达多,那么害佛,一直到佛这一生还在害佛 ;而佛感恩哪,我的成就全因为提婆达多,给提婆达多授记呀

这一切,佛之伟大、之智慧、这一切,我们是心悦诚服啊,五体投地呀!

这不是个盲目的崇拜,我们就是说,你是个大权威,我拜你之后,你就保佑我,就得到好处啊。

这是世俗的一种很低的、很愚痴的一种看法,一种颠倒的看法,是错误的。

所以要舍这个 “ 边 ” 。

“ 无边光 ” ,这个 “ 光 ” 它是由于 “ 大平等的智慧 ” 而放出来的,因此见到这个光也就可以加持你放弃这些分别,没有这些 “ 边 ” 了。

阿难他已经没有边见了,但是他还有摩登伽女来,还有的时候她拥有咒的力量,(阿难)几乎要破戒,就是因为他不明白,他还是有个 “ 我 ” 呀。

所以(是)“ 无边 ” , ( 这个 “ 边 ” 我们 ) 要舍 ;( 这 )还不是最高深的事情,还是前面的事情。

“慈悲喜舍”舍边见,冤亲平等-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3-2023 05: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3-2023 05:54 PM 编辑

“ 无碍光 ”,人们都说 “ 自在无碍 ” 呀,没有障碍,能够自在。

所以 “ 观自在菩萨 ” ,他自在啊。

而且大家可以分析,这个 “ 自 ” 就是你 “ 自性 ” ,你自性是不是当家做主?自性在当家做主,你自在。

而你自性没有当家做主,被这个假我(控制),(你就不自在。)现在大家都是这个假我,自己本来跟佛一样的那个 “ 真我 ” ,你自己不承认。

而把现在这个叫做黄念祖的,我就把他当作是我。

这个他不是,这个是敌人、妄我 ;或者不要说的这么样,就说是由于 “ 他 ” 而使我不能认识我的 “ 本来 ” ,(从)这个意义说就是敌人。

总之,因为他是虚妄啊,由于他在当家做主,所以真正的我们的主人就靠边站了,就不显现了。

我们有佛的智慧光明而不能显现,这个程度上有不同,无明的厚薄有不同。

所以,我们听了佛的经教,有的人就很感动,接受得很快,他就恢复得很快嘛,就可以恢复 ;有的他不但不接受,他还毁谤,还要破坏,甚至种种的,那他就是无明的障很重,这都有碍了。

“ 无碍 ” ,一切没有障碍呀。

无碍光,自性做主自在无碍-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3-2023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3-2023 10:07 PM 编辑

“ 无等光 ” ,没有能和它相提并论,没有相等的,这个光绝对的 “ 殊胜 ” ,没有另外一种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的。

无有能与相等者,也称为 “ 智慧光 ” 。

这个 “ 光明就是智慧 ” 呀,禅宗也是这么说嘛。

在( 莲公所作净土诗集 )《 净语 》里也引了这个话)。

《 净语 》里头《 光明颂 》引了大慧禅师的三句,

“ 只以此光宣妙法 ” ,只是拿这个光来宣扬妙法 ;

“ 是法即是此光明 ” ,这个法就是禅宗说的传心,这个心法,这个法就是这个光明 ;

“ 不离是光说此法 ” ,不离这个光明来说这个法。

“ 光明和本心 ”  、 “ 光明和智慧 ” ,在大慧禅师( 的话 )里头这就等同起来了。

那么大慧禅师这个话在经典也有根据,释迦牟尼佛的《 涅盘经 》,佛要涅盘了,这是最后的遗教,《 涅盘经 》说,“ 光明名为智慧 ” ,所以那个智慧就是光明嘛。

“ 超日月明 ” ,比日头还要明,比月亮还要明。

  附注:

《 净语 》原名《 欢喜念佛斋诗钞 》。分上下卷,收录莲公所作净土诗。

念公作序,序中言:“《 净语 》为吾师净课之余,随机偶成。吾师莲父所作,皆其自道甘苦,直书所见,无一语相袭,无一篇雷同,虽名为修净之作,实则与禅教显密均能融会贯通,深入显出,能令读者当下心领神会。近代作者未见其匹,此皆有目共睹,非念祖一人阿好之私言,可以质诸十方而无疑也。”


  大慧禅师,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字昙晦,号妙喜,又号云门。俗姓奚,宣州(安徽)宁国人。十七岁,出家于东山慧云寺之慧齐门下,翌年受具足戒。宣和年间,与圆悟克勤(禅师)住东京(开封),大悟后,乃嗣圆悟(禅师)之法,圆悟并以所著《临济正宗记》付嘱之。宋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年),宗杲(音gǎo,ㄍㄠˇ,大慧禅师)因对奸相秦桧不满而被褫(音chǐ,ㄔˇ)夺衣牒(即开除僧籍)。先充军至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宗杲问心无愧,十分超脱,在此期间集先师(圆悟禅师)语录公案为《正法眼藏》六卷。后迁往梅州(今广东省梅县)。十五年后遇赦,恢复衣牒。之后再住径山,因之世称“径山宗杲”。晚年,住径山,四方道俗闻风而集,座下恒数千人。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年),宋孝宗皈依之,赐号“大慧禅师”,翌年八月九日临终前,弟子请他遗偈,他挥笔疾书,“ 生也这么,死也这么,有偈无偈,是什么热!” 卒年七十有五。谥号“普觉禅师”。遗有《大慧语录》《正法眼藏》《大慧武库》等书。

大慧禅师的这三句话收录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一)中,宋代临济宗禅僧大慧宗杲(音gǎo,ㄍㄠˇ)的语录。弟子雪峰蕴闻辑录。又称《大慧语录》、《大慧录》。凡三十卷。南宋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年)奉旨刊行并入藏。现收入《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一册。现摘录此偈颂全文如下:“向侍郎无热轩(并引伯恭)芗林居士。于所居园。临池作无热轩。将于北埭起连辉观。取华严无热大龙王宫流出四河华林宝树接影连辉之义。乐谷韩公司谏为之记。居士来索鄙语(大慧禅师)乃说是偈——‘ 勇猛精进过量人。号曰芗林大居士。
住无变易真实处。而常顺行诸佛法。不作世间颠倒业。成办出世胜方便。而能于此方便中。幻出难思诸境界。复于难思境界中。而现种种殊胜事。华林宝树咸放光。接影连辉相鉴彻。光色清净如金刚。世间无有能坏者。又如无热大宝池。四面分流入于海。是海广大无边际。不出居士一毛孔。于一毛孔放光明。八万四千同时发。不劳居士转舌相。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不离是光说此法。大海毛孔亦复尔。此是芗林无热义。是义如空不可量。一一包罗世间相。我今以此无义语。略为居士出只手。佛子来登无热轩。众宝妙沙开户牖’。”


净空法师在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九十六集中,对大慧禅师的这几句话有这样的开示,老法师说:“ ‘ 又大慧禅师曰: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不离是光说此法。’ 大慧禅师这几句话说得好。

释迦牟尼佛在世,为我们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四十九年他讲的什么?就是自性的智慧光明,自自然然说出来,没有通过思惟。

我们今天说想一想,想一想就落在意识里面去了,不是智慧。

智慧哪有想一想的,别人提出问题,我们立刻就解答了,不是我要去想一想,不是的,想一想就不是智慧,是烦恼,这个道理要懂。”

无等光智慧光,光明既是智慧-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3-2023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3-2023 09:50 PM 编辑

《 超日月三昧经 》就说,“ 大智发外,能照法界,名为光明 ” 。

大的智慧发露到外面来,能够照了法界,这个叫做 “ 光明 ”。

所以 “ 自莹谓之光 ” ,自个儿很干净叫做 “ 光 ” ;能够 “ 照物谓之明 ”,能够照见别的东西叫做 “ 明 ”
比方珠子吧,珠子它自己很干净、很莹,这(是)珠子有光 ;这珠子(的)光,要是很好的珠子,(比方是)夜明珠啊,它就可以照见,都亮了,照见别的了,这个叫做明。

所以光明还有两分( “ 光明既是智慧 ” ,而 “ 智慧光 ” 同时又是 “ 弥陀圣号 ” )。

“ 光明 ” ,总之它是清净。

清净,(举个例子来说),念佛修行的人也常常有时候闪现一点点光,就是看到一点点光 ;都是在你这个心里头绝对清净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个现象。

你心只要稍微一动:“ 唔,看见光了 ” !“ 好 ” !还不要这些话,(光就)都没有(了);(就是)你现在刚刚有点感觉不一样,(光)马上就没有了。(这个现象只是发生在)就你心里完全离开这一些(想法)的时候。

这也就是说,在自己的修持中(有时候)可以体会到这一点,这个就是 “ 光明智慧之相 ” 。

所以也号 “ 智慧光 ” ,这个光,智慧就是光啊。

 附注:

“ 光明还有两分 ” ,这句话参考念公的《 大乘无量寿经解 》(即《 大经解 》),“ 必成正觉第七 ” 中云:

“ ‘ 智慧光 ’ 者,有二义,

一者,如《 涅盘经 》云:‘ 光明名为智慧 ’ 。

又《 超日明三昧经》曰:‘ 大智发外,能照法界,名为光明。’ 详见前光明慧辩愿注。兹不具引。

二者,如昙鸾大师《 赞阿弥陀佛偈 》曰:‘ 佛光能破无明暗,故佛又号智慧光。’ 上句,义同前。

下句,则表 ‘ 智慧光 ’ 是弥陀圣号之一。亦弥陀十二光明之一。

‘ 愿我智慧光 ’ 是《 宋译 》之文,在《 唐译 》则为 ‘ 愿获如来无量光 ’ 。据此则智慧光即无量光。”

因此,“ 光明还有两分 ” 这句话是指 “ 光明既是智慧,而智慧光又是弥陀圣号 ”

附文:
  不随不制,不闻不睹,实乃去妄去魔之良方
  彼念佛发光,乃属魔境 ;魔障由妄心而生
  胜境与魔境分辨


念佛修行人为何偶尔会见光(发光)?-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2-3-2023 10: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3-2023 10:05 PM 编辑

“ 常照光 ” ,寂而常照。

“ 常寂光 ” ,它是寂啊,寂默 ;没有什么动啊、摇动啊,不定啊 ;可是常常在照啊,寂而常照,“ 常照光 ” 。

“ 清净光 ” ,这个清净,《 无量寿经 》讲,你有一念 “ 净信 ” ,那个一念清净的信心,你只是在这边念一句 “ 阿弥陀佛 ” 都可以往生啊。

一念 “ 净信 ” ,你念这一句的时候,这功德就极大呀!

所以慈舟法师他作《 科判 》,现在净空法师听到我这儿有,跟我要,我给他拿去了,要这个《科判》。

慈舟法师他最大的一个功德,“ 往生三辈 ” ,他开了一个 “ 一心三辈 ”

由于一心方面,(比如)你念佛不是就像一般的净土宗,成天成天,像我们似的拿着佛珠老这么(念);他说,你能够达到一心的时候,哪怕你念一句都能往生啊!

所以他说 “ 一心三辈 ” ,跟一般的三辈,另外辟了一栏。这跟夏老师的精神都是相合的,这一点很值得赞叹!

所以我的《 大经解 》也是根据这个精神做的批注。

一心三辈不同于常情,都是由于清净,你都(是)“ 一念净信、一念净心 ” ,都用这个净字儿。

还有这个清净,天亲菩萨说 “ 三经一论 ” ,天亲(菩萨)的《 往生论 》,他说西方极乐世界“ 三种庄严 ”,一种是 “ 佛庄严 ” ,一种 “ 菩萨庄严 ” ,再一种 “ 国土庄严 ” ,一共就有几十项内容,这三种庄严可以会到一个法句里头。

这很像禅宗的话,一二的 “ 一 ” ;“ 法 ” ,修法的 “ 法 ” ;句子的 “ 句 ” ;可以到 “ 一法句 ” 。

批注了,什么叫 “ 一法句 ” 呢?“ 清净句 ” 。

所以清净两个字很重要!

我们应当是心中离开(浊乱),“ 清 ” 就离开了浊嘛,“ 净 ” 就离开了乱嘛。

现在这个世界是 “ 浊乱 ” 哪,所以我们就是要在这个浊乱的环境里头,我们保持内心的清净,这是极大的修持!

而这里最好的办法,你就是念佛了。

所以搞得这个心里头,随着大家很浑浊、很脏,就是浑浊,就不清啊 ;他就忙乱,不安定啊,焦躁啊,就不净啊。

清净、干净,这个就是说 “ 清净句 ” 。

“ 清净句 ” 是什么呢?“ 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 。

所以这个智慧的重要啊,真实的智慧。

“ 无为 ” ,我们慢慢底下要注意这个 “ 无为 ” 呀。

所以学佛,道场里头常常一开始讲四句偈,“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 ,十方来的一切到这儿都在聚会,来干什么?都到这儿来学 “ 无为 ” 呀!

所以《金刚经》,“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要学 “ 无为 ” 呀!

“ 此是选佛场 ” ,这是一个选佛的考场。

什么人能考取呀?“ 心空及第归 ” ,你心要空了,你就及第,你就考取,你就可以圆满回去了,得到了结果了。

所以(这是)“ 清净 ” 的重要!


  附注:


  慈舟法师,俗姓梁,法名普海,号慈舟。生于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一九五八年西逝,享年八十二岁。自一九三六年秋,由青岛湛山寺至北京,住持净莲寺。

一九三七年春,将所办法界学院由福州迁北京,二月初开讲《华严经》,至一九三九年秋圆满。

在此期间,慈舟法师对《净土大经》会集本亲为科判,并至济南开讲,盛况空前。又于北京拈花寺开讲全部。

所作《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科判》,于一九三九年印行,今存。

丁酉年十一月十七日(一九五八年一月六日),早七时,师自睹接引佛像!于大众助念声中,微合双目,安详舍报!

七日后火化,送龛者数百人。获舍利数千粒,五色缤纷。

灵骨分供于北平西郊青龙桥观音寺塔,及苏州灵岩山普同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3-2023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3-2023 10:13 PM 编辑

“ 欢喜 ” ,(像)夏老师(说的)似的,“ 愿我遇事生欢喜 ” ,所以我们也要常常保持(欢喜),所以经的最后都是 “ 皆大欢喜 ” 呀。

因为你真要对于这个事儿分析一下,“ 皆大欢喜 ” 这个情绪,他对于这个经听了之后,他 “ 踊跃欢喜 ” ,他的感受是什么?

而 “ 皆大欢喜 ” ,都个儿个儿是欢喜,而且是 “ 大欢喜 ” ,这是佛的伟大就在这儿。

我们老是说,经的最后一句嘛,这就是稍微带过去了,不知道这是一个很殊胜的果实啊!

现在众生就是 “ 苦 ” 啊,就是 “ 烦恼 ” 啊!心里头啊,好不容易有点什么,马上来一件事,叫你心里揪得放不下呀。

我们就是要自己对于这一切 “ 看破 ” ,不被这个环境给影响。

它是 “ 五浊恶世 ” ,它必然浊嘛,众生必然是恶嘛 ;他就是有好多不近情理 ;他要都讲理,那就不叫 “ 五浊恶世 ” 了!

必然碰见不可理喻的事、不可理喻的人。既然不可理喻,你还讲什么理呀,讲不通啊!(念公讲至此处,豁然而笑。)就放下啊,就是(要)放下


附注:

上文中念公讲到:“ 我们就是要自己对于这一切看破,不被这个环境给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障缘,如何待人接物才是如理如法呢?

圆悟克勤禅师有嘉言,劝导修行人:“ 接物平等。无诤自处。一切勿与较量。亦不动念瞋恨。”

在《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五),《 送圆首座西归 》中,禅师曰:“ 大凡为善知识。应当慈悲柔和善顺。接物以平等。无诤自处。彼以恶求及以恶声名色加我。非理相干讪谤毁辱。但退步自照。于己无慊。一切勿与较量。亦不动念瞋恨。只与直下坐断。如初不闻不见。久久魔孽自销尔。若与之校。则恶声相返。岂有了期。又不表显自己力量。与常流何以异。切力行之。自然无思不服。”

欢喜光;接物平等,无诤自处-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3-2023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3-2023 10:24 PM 编辑

“ 欢喜 ” (之后紧接着说)“ 解脱 ” ,这就 “ 解脱 ” 了嘛,不被东西捆住。

它一来、一什么,你跟它一对应,伸了胳臂你就捆住了。茶不思、饭不想,很忧愁、很苦恼。

本来好好儿的,忽然添了好些苦恼,所以这就是要 “ 解脱 ”。

“ 涅槃三德 ” ,成佛之后就是证到这三德,一个是 “ 法身德 ” ,人人本有的 ;人人本有,但是大家都缠缚住了,我们都是所谓 “ 具缚众生 ”

我有时给人写个字,自称为 “ 具缚 ” ,我是捆住的,缠缚住的,被这些烦恼把我捆住了。

众生都是 “ 具缚 ” ,在 “ 结缚 ” 之中,要解开呀、要解脱呀,不要被捆住啊,“ 解脱德 ”

“ 解脱德 ”( “ 解 ” 音jiě,同 “ 姐 ” ),严格念 “ 解脱德 ”( “ 解 ” 音xiè,同 “ 谢 ” )。

谁不想 “ 解脱 ” 啊?谁不想 “ 证 ” ?为什么你有 “ 法身 ” ,自个儿有自个儿不知道 ?缺少智慧嘛。

所以智慧,“ 涅槃三德 ” 最关键就是 “ 智慧 ” ,智慧非常重要。

为什么你被捆住?因为你缺少智慧,因为你这样儿被捆住,你的 “ 法身 ” 就显不出来。

因此你要想法儿使这个得到解脱,你要恢复你的 “ 法身 ” ,完全都是靠智慧。

我们学佛主要是 “ 学习智能、学习般若 ” 。

只要你在学习 “ 般若 ” ,你就称为菩萨,称你菩萨就不过分,但是加一个形容词,叫做 “ 学般若菩萨 ” 。

你要发了 “ 菩提心 ” ,就称为你 “ 初发心菩萨 ” 。

跟观音菩萨还有点不同,所以这就是说,他是彻底了,我们还在初步,但是已经可以称为菩萨、称为大士。

只是你是在学般若的阶段,在初发心的阶段,所以同中有别,别中有同嘛,就是这样儿。


附注:

众生迷惑颠倒,皆因没有智慧,有法身而不能显现。

在《 心声录 》文选中,念公云,“ 所以生佛平等,佛有 ‘ 三身 ’ ,而众生因 ‘ 妄想执着 ’ 不能显现,‘ 一迷一悟 ’ 又有天渊之别。众生因迷造业,因业受报,在梦幻虚妄的六道之中枉受无量痛苦 ”。

关于 “ 初发心 ” 的可贵之处,念公在《 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 》一文中讲到:

“《 起信论 》的三心就是菩提心,最为宝贵了。如过去国王(的)太子,他还是一个小娃娃,还在襁褓之中,还要人抱着,任何大臣,哪怕是白胡子的开国元勋见到(太子)时都要礼拜。是不是?看见太子焉有不礼拜之理呀!就是如此。

初发心的人,你要发了菩提心,那一切二乘种性和以下的都应该向你恭敬。就是如此。佛法之中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 华严经 》一百个比喻说明菩提心的重要。”

解脱光;涅槃三德-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3-2023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3-2023 10:37 PM 编辑

“ 安隐光 ” ,《 宗镜录 》里头说,“ 安隐快乐 ” ,又安稳,又快乐。

刚说到 “ 欢喜(光)” 嘛,这说到 “ 安稳 ” 。

“ 安稳 ” 就很宁静,“ 安稳快乐者 ” ,这样的人,“ 则寂静妙常 ” ,“ 寂 ” ,是常寂光的寂 ;“ 寂静 ” ,静,入静的 “ 静 ” ;微妙的 “ 妙 ” ;真常的 “ 常 ” 。

所以 “ 安稳 ” 很重要,“ 安稳快乐者,则寂静妙常 ” 。

再底下 “ 超日月光 ” ,刚才讲了《 超日月三昧经 》,佛的光超日月光哪。

(它有)两个特殊的地方,一个是日月的光不能照过铁围山。

宇宙( 世界 )外头有铁围山包起来,当然不见得是个山,就好像那个中微子非常多、很密集呀,这空间中微子是多极了,不可数啊!

它们形成了比较(密集),会聚在一起成一个铁围山,日光透不过,它反射了,看来是,这是一个事儿。

佛光没有能所障碍的,全都可以透过。

再有,日月光可以照一切东西,不能照人心哪,不能够给你启发呀。

所以 “ 超日月光 ” ,这个 “ 三昧 ” 就比那日月光的光(要)明。

日月光已经不得了,你看我们的光明靠它,这一切东西要生长完全要靠太阳嘛,不然就我们没有东西可吃,什么都不活了。

但是它就是不能照人心,所以没有人说是晒太阳开悟的?没有。(念公讲至此处,诙谐地笑起来。)

 附注:

“ 安稳快乐者。则寂静妙常。” 这句话出自《宗镜录》卷第三十四(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现摘录该段落如下:

“ 又问。云何是信真如之相。

答。不信一切法。是信真如之相。以真如理中。本无诸法。若见诸法为有。是信诸法。不信真如。是以无夙植广大菩提一乘种子之因缘者。卒难起信。

故祖师颂云。大缘与信合。或得入宗镜者。是知非小缘矣。

如楞伽经云。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

摄受大乘者。则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

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者。则摄受一切众生。

摄受一切众生者。则摄受正法。

摄受正法者。则佛种不断。

佛种不断者。则能了知得殊胜入处。

知得殊胜入处。菩萨摩诃萨常得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现众色像。

通达众生形类希望烦恼诸相。如实说法。如实者。不异。如实者。不来不去相。一切虚伪息。是名如实。

又云。佛言。但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安隐快乐。世事永息。‘ 安隐快乐者。则寂静妙常。’ 世事永息者。则攀缘已断。

可谓遇圆满宝藏。顿绝希求。到常乐涅槃。更无所至。是凡圣之际。如达家乡。为迷悟之依已穷根本。”

安隐光、超日月光-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3-2023 10: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3-2023 10:53 PM 编辑

最要紧是 “ 不思议光 ” 啊,这些光是 “ 不可思议 ” 呀!

总赞哪,一切是 “ 不可思议 ” ,所以《 华严经 》这个经称为 “ 不可思议 ” 呀,《 阿弥陀经 》也称为 “ 不可思议 ” 呀。

不是你这个言语、你的头脑所能够达到的,所能理解的。

所以 “ 超情离见 ” ,超过大家的这种、我们所谓是 “ 情理、这些情感 ” 哪,超过这个范围 ;离开这一切 “ 见 ” 。

因为众生所有的这些都是称为 “ 成见 ” ,也都是些 “ 谬见 ” 。实际上,这(也是些)“ 颠倒见 ” 哪。

要离开你所有的 “ 见 ” ,你这个头脑中所有的 “ 见 ” 。

《 四十二章经 》是翻译得最早的经,汉朝就翻译来了,四十二段。

但是里头有很重要的话:“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 哪!你要慎重啊,千万不要相信你自个儿的意思、你的思想啊!

这一句就够了嘛,底下还盯了一句( 盯,指紧盯着),“ 汝意不可信 ” 哪!你的意思不可以信哪。

所以这个也就告诉我们,你不要太 “ 主观 ” 了。

“ 主观 ” 是非常麻烦的,至少你先客观一点,能够听听旁人的意见,不要只是相信自己呀,主观哪,又自以为是啊。

再进一步说,所有这一切,脑袋里头的产物,这一些 “ 见解 ” ,都还是生死中的东西,六道中的东西,不是解脱的东西,不是成佛的东西。

要这样的话,必须要超过这些。

“ 佛之所以出兴于世,就是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 。

我们现在众生都是众生的知见,所以我们学佛的过程,也就是改造的过程,要把我们的众生的知见去掉,而换成佛的知见,也就是恢复了我们本心本有的佛的知见。

但是你不把你现在这些错误的、当家做主的这一些东西能把它排除开,这一步就达不到。

说到我们要把我们( 众生的知见 )全换成佛的知见,众生谈何容易呀!

所以净土法门 “ 微妙 ” ,这样最伟大的一切工作,你到了极乐世界再去做,接着去做,这也就保险了,再也不退转了,一直到成佛啊,恢复自己的本来的这一切。

所以这 “ 十二光 ” 是 “ 不可思议 ” 呀,念佛就是 “ 不可思议 ” 呀!

念佛之殊胜者,它的不可思议就是 “ 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 ” 。

你念佛的时候,就把佛的功德全摄成你自己的功德。

所以这一句佛念得很诚恳的时候,能够消除八十亿劫( 生死重罪 )。

这个 “ 劫 ” 是多长的时间,而这个 “ 劫 ” 是八十亿个劫,不是普通的小偷小摸,而是生死的重罪。

所以我们不要听到有很多(说法),好像很怕呀,(这些说法就是)我们都要换哪( 指换知见 )。

不行啊!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呀,就有这样儿一个净土法门,往生之后你还是凡夫啊,你这些 “ 情见 ” 还是一直消不掉,虽然念一句就可以 “ 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 ,(好像)消了很多业,( 实际 )消不了多少!

过去无量劫来,那个 “ 业 ” 虚空装不下呀!

所以说罪业如果真有一个实质的东西在这儿,整个儿太空都装不下呀!因为这个时间太长了,所做的太多了!

所以现在(有人)说,必须消业了才能往生,那就没有往生的日子了!

现在有一些事情缠不清!有人说,你给人写篇文章,我说我不参加这个。各随各的缘吧!他有他的缘,有喜欢听他的,那就按他那个办。

我们不做他们这种说法,大家有缘的愿意听,那么我们就 “ 带业 ” 了 ;(念公做了一个高高托举行李的姿势,幽默地笑着说:)“ 阿弥陀佛都替你托运行李了,你方便多了,不要自个儿背。”

所以这一段是 “ 十二光 ” ,无量寿、无量光……佛的 “ 光明 ” 。

底下紧接着说这 “ 光 ” 的作用。

不然说佛有这么多 “ 光 ” 和我什么关系?关系很深哪!

不思议光;消业与带业往生-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23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5-2023 06:14 PM 编辑

佛中之王,光中极尊.jpg


第八拜


  “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如来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众生有缘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忧恼莫不解脱,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礼拜三宝.jpg


  一心要观礼呀,“ 无量光寿,如来世尊 ” 。

无量光寿是 “ 别号 ” ,如来世尊是 “ 通号 ” ,就把十号都摆在里头了,就说一个头一个尾做代表了。

他们的 “ 光明普照十方世界 ” ,前头已经有说 “ 无边、无碍 ” 等等的嘛,它是 “ 无量 ” 的嘛。

既然是无量、无边等等的,所以又 “ 遍一切处 ” ,又没有障碍,所以没有东西能够挡得住的。

“ 众生有缘遇斯光者 ” ,光明遍一切处,有人就说我怎么没有看见哪?这个就很不奇怪嘛,是 “ 有缘 ” 才遇着这个光啊。

这个光是没有离开一切人哪,但是现在你没有(缘)。

所以佛就是不能度 “ 无缘 ” ,要是能够这么度的话,那早就没有众生了。

所以佛菩萨是无量劫来跟一切众生 “ 结缘 ” 哪,“ 有缘 ” 你才能够得遇啊。……

“ 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他种种的疾病、种种的痛苦都 “ 休止 ” ;“ 一切忧恼莫不解脱 ” ,心中有忧愁、有烦恼都 “ 解脱 ” ;遇见这个 “ 光 ” 的人。

“ 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 。这样儿的 “ 威神 ” 和 “ 光 ” 有这么大的威力,这样儿大的神通妙用,而且这样的光明它是 “ 最尊第一 ” ,所以是 “ 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 ,阿弥陀佛是。十方的佛都不能及呀。

《 无量寿经 》也说,佛的光明远大,都是在他求愿的时候( 就超越诸佛 )。(实际上)都是平等的嘛,(但是求愿的时候不同),等到你实践的时候,你所得的就不一样了。

你在发愿的时候,就发的是一个普通的愿,那就得普通的情形。

阿弥陀佛当初就发的是要超越诸佛这样的(愿),超越做什么?为了能更广的去度众生啊!

佛要 “ 名闻十方 ” 不是拉选票啊,“ 名闻十方 ” 是众生都到极乐世界来受教化嘛、来得度嘛。

而且十方的佛,没有谁(说)我要拉个山头儿,我要拉个队伍,你们这儿所有的人民都应该跟我学,都在我这儿。大家都是 “ 送 ” !

所以现在有些法师,有一个人跟、听了另外一个法师,他说你背叛我,不肯往外送。

所以跟佛比他就赶不上,还没学好。

所以都要学嘛,(这是)他的过程 ;是个人嘛,他就有这些过程,还得慢慢的改造。

这是阿弥陀佛,“ 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

第八拜,无量光寿,最尊第一-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23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5-2023 06:25 PM 编辑

“ 众生有缘遇斯光者 ” ,光明遍一切处,有人就说我怎么没有看见哪?这个就很不奇怪嘛,是 “ 有缘 ”才遇着这个光啊。

这个光是没有离开一切人哪,但是现在你没有(缘)。

所以佛就是不能度 “ 无缘 ” ,要是能够这么度的话,那早就没有众生了。

所以佛菩萨是无量劫来跟一切众生 “ 结缘 ” 哪,“ 有缘 ” 你才能够得遇啊。

“ 一时佛在王舍城说法”,王舍城是个大城,在印度;有九十万人,那就是很大的城,古时候。

但在王舍城中,佛在王舍城住的时间很长啊,这个城里头见过佛、知道佛的名字的人搁在一块儿,见的人当然少,知道名字的人还是比较多,搁在一块儿也只是三分之二 ;见过的只是三分之一,而知道名字还没有见过的,三分之一;连名字都不知道的,更不要说见了,三分之一;真正见到的只是三分之一。

佛在(王舍)城那儿待(了)几十年,所以这个 “ 缘 ” 很难。

有一个叫做城东老母,她是最没有缘了。

佛到东城的时候,她就去西城做买卖;佛到西城的时候,她到东城去做买卖;后来时间长了,大家说一定要把她摆在一块儿,摆在一块儿,她拿扇子挡着脸。

当时见到佛有很多(人),有的人看见佛就是种种光明,种种殊胜,不仅仅是(普通的样子);有的人看见就是丈六身;有人看就是八尺;有的人看就是黄面比丘,一个黄脸的和尚,没有什么奇怪的;还有人看就是一个 “ 相 ” ,像一个象腿、一个黑的一块东西,一块黑的炭。

所以这个 “ 缘 ” 哪,大家的呀。

业呀、缘呀很重要,所以我们要珍视今生的佛缘哪,今生我们大家能够结了佛缘哪,要趁热打铁呀,这个缘很宝贵,我们还要和别人也结缘哪。

这有这么一件事情,一个和尚很能够说法,经研究得很深,修持很好,(但是)没有人听他的 ;他要是讲都不听,都走了,没人听。

他说我发愿要弘法,没有人听我的怎么办?有一个人给他出主意,你把你所有的东西都把它卖了,卖了之后,你把所有的钱买点粮食,你把这个豆子什么什么都买来;买来之后,你念佛、念咒来加持这些粮食,然后把这些个粮食扔在那草里头虫子多的地方,让这些虫子什么吃、鸟(吃);你发愿希望吃了这些的,将来(他们)、来生都来弘法。

他就照着做,二十年后,果然法缘大盛,多少人来拥护参加,都是二十来岁的。就是因为他发了这个心,布施了、结了缘哪。所以这个缘很重要!

(这则故事出处有三:《佛祖历代通载》第十五卷,智辩法师施食感报;《神僧传》卷第八;《释门法戒录》均有相关记载。)

大家好的因缘再生出好的因缘,那么自个儿呢,也(要)努力。

当然不是勉强,要是勉强(就)做了反面工作了。

就(要)随缘度脱,彼此能谈得进,有的时候我们把这些道理讲给别人听,种种都是结缘哪,结缘很重要。

所以 “ 有缘才能遇着这个光 ” ,因为咱们现在众生都是在睡梦之中啊,“ 照 ” ,你也不知道。

有的时候忽然清醒一下,忽然清醒一下你就 “ 遇斯光 ” 了,你清醒了嘛!

但是为什么不老遇呀?因为清醒一下,一会儿又(睡)着了。

所以能够遇着之后怎么样呢?“ 垢灭善生 ” 啊,这个 “ 遇 ” ,遇一次也都是起很大的作用,你的 “ 垢障 ” ,身上很多的脏,它就消灭了,你的善根就长出来了,所以 “ 善 ” 就生了。

“ 身意柔软 ” ,你的身和心,这个 “ 意 ” 指的心,很柔软 ;“ 身 ” 呢,人要是死了,就硬了,是不是啊?

所以 “ 软的 ” 代表活啊,“ 意 ” 也是如此。

佛就说咱们这个世界上的众生是 “ 刚强难化 ” 呀,这个脾气,这个个性,他这个见解,非常犟啊!

有道理他都听不进,他改不了啊,他掰不过来呀,就是这样子。要柔软才好办哪!身意柔软哪。

。。。。。。。。。。
  附注:

  《佛祖历代通载》第十五卷(智辩法师施食感报)记载:“法师智辩者。悟解绝伦。多所撰着。然寡徒侣。因弃讲居衡岳寺。每览所撰必一唱三叹。以为吾达解如此。而不遇赏音。偶一日有耆宿(音qí sù)至。借辩著述而阅之。乃曰。汝识至高。颇符佛意。今寡徒众盖阙人缘耳。佛犹不能度无缘。况初心者乎。可办食布施飞走。却后二十年当自有众。言讫恍然不见。辩遂如其教。鬻(音yù,一ㄩˋ)衣单易米。炊之散郊外。感群鸟大集搏饭而去。辩祝之曰。食吾饭者愿为法侣。后二十年辩往邺城开讲。座下有众千余人。果皆少年比丘。”

又《释门法戒录》亦有收录这则故事,文曰:“唐朝智(辩)法师,悟解极高,著作很多,但没有弟子。他每次阅读自己的著作,常叹息无人欣赏。一天来了一位老修行,翻阅他的著作并说:‘ 你的知见高,还符合佛意,现在没有弟子,是因为缺人缘。可以用食物供给鸟兽吃,二十年以后,自然会有许多弟子。’说完不见。他便卖掉衣物,换米煮饭,撒在野外,许多飞鸟来啄食。他发愿说:‘吃我饭的,望来做法侣!’二十年后,他去邺城(在今河南省)讲法,有一千多名青年比丘坐在下面听讲。”

另据《神僧传》第八记载:“释智辩不知何许人也。少而英伟长勤梵学。遂负箱帙遍历名山。至衡岳寺憩息月余。常于寺闲斋。独自寻绎疏义。复自咎责曰。所解义理莫违圣意乎。沉思兀然。偶举首见老僧。振锡而入曰。师读何经论穷何义理。辩疑其异。乃自述本缘。因加悔责。又曰。倘蒙贤达指南。请受甘心。钤口结舌不复开演矣。老僧笑曰。师识至广岂不知此义。大圣犹不能度无缘之人。况其初心乎。师只是与众生无缘耳。辩曰。岂终世若此乎。老僧曰。吾试为尔结缘。遂问辩。今有几赀(zī)粮耶。辩曰。自南徂北。裂裳裹足。已经万里。所赍(jī)皆罄竭矣。见受持九条衣而已。老僧曰。只此可矣。必宜鬻之。以所易之直。皆作糜饼油食之物。辩如言作之。约数十人食。遂相与至垧野之中散掇饼饵。焚香长跪。祝曰。今日食我施者。愿当来之世与我为法属。我当教之得至菩提。言讫乌鸟乱下啄拾地上。蝼蚁(lóu yǐ)蝇蚃(yíng xiǎng)莫征其数。老僧曰。尔后二十年方可归开法席。今且周游未宜讲说也。言讫而去。辩由是精进不倦研摩。义味滋多。志在传授。至二十年却归河北。盛化邺中。听众盈千数人。皆年二十余。其老者无二三人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23 06: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5-2023 06:37 PM 编辑

“ 无量寿 ” 的作用底下还要再讲。

所以阿弥陀佛慈悲啊!你往生之后你就老活着了。

我们是苦,就苦在这个 “ 寿命有限 ” 哪!

我就常常说,要(是)再给我一个五十年,我做多少工作啊!这看来是不可能啊!不要说看来,绝对是不可能了嘛,是不是!(念公超然地笑起来。)

像刚刚自个儿 “ 弄明白 ” 一些问题,怎么样,啊!“ 弄明白了 ” 还是很不容易 “ 弄明白 ” 的嘛,这样子。

这个时候要继续那不是很好吗?对于 “ 自觉 ” 也是如此嘛,我这时候正可以嘛,正可以再度的前进哪!不允许了!这就是 “ 苦事 ” 。

那到了极乐世界,它一个特点是,寿命无量啊,哪有不成功的!而且又不退,底下不退我们也要讲。

这个世界老要退,好不容易进了一步,进一步你要退九步。

所以有了进步之后有退步,大家有时候儿很烦恼。

你不要烦恼,这是规律,你这合乎规律。

要一直都前进,那就是戴角虎了 ;还没成就戴角虎之前,那么你进一步底下退九步,极端自然哪。就是难得的有人一步他都不进。

所以进了之后有退,这也很常(有)。

但是退了之后(就要)再进,不要无止境的退下去就对了。

赶紧要剎住脚,就剎车啊,车子往后退赶(就)紧要剎车,加油再往前跑。

所以这就说明佛的这个光明的作用


附注:

此处 “ 弄明白了 ” ,是 “ 开悟 ” 的境界。

以下援引念公自述,当年得到王家齐上师和夏老师印证其 “ 弄明白了 ” 的简单过程,摘自念公旅美开示《 抉择见 》(早年净宗同修根据录音整理)——
“ 在天津我写了几个偈子,‘ 生佛两泯即是佛 ’ ,‘ 生佛 ’ 两个都不存在,就是 ‘ 佛’  了。‘ 才相对待便成魔 ’ ,刚刚一‘ 对待 ’ ,有 ‘ 众生,有佛 ’ ,就成了 ‘ 魔 ’ 。一共有十二句偈子,这是其中的第三、四偈。

当时我大笑不能自止,同时大哭不能自止,这很特别。

一般大笑就不会大哭,大哭就不会大笑。

这个欢喜的笑,那是一切无法形容,同时又大哭的情况下,说了这十二句偈子。

后来得到王上师与夏老师的印证,(王上师说,)‘ 如是如是,余亦如是,善自护持,善自保任。’ 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善自护持,好好保任吧!这是属于法身明体。

当时我四十二岁,今年我七十五,一转眼虚度多少年……”

宋代诗人戴复古所作诗词《 月夜怀董叔宏闻其入京未得报 》中有:“ 老骥思千里,飞鸿阅九州岛岛。” 之名句,意思是,“ 老马仍思效千里之驰驱,喻老年之壮心不已”。


念公讲解娑婆世界 “ 寿命有限之苦 ” 时,虽发出 “ 光阴不复返 ” 的感叹,但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老人勤奋精进的志向未曾有半点衰减,一心救度众生的宏愿悲心亦未有丝毫退却,这种精神实在令人钦仰。

极乐世界无量寿命,无退缘,即身成就-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23 07: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5-2023 08:00 PM 编辑

阿弥陀佛如黄金山,出于海面.jpg


第九拜


  “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教主本尊,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其中万物,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礼拜三宝.jpg


这一段就是在《无量寿经》里头,这一段是佛把法都说了,阿弥陀佛怎么 “ 成就 ” 了,又说了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如何如何 “ 苦 ” ,再三告诫。

然后佛就问阿难说:“ 你想看见极乐世界吗?”  “你要想看见你就礼拜呀。”  阿难就听话,就礼拜,他头磕下去,还是一抬头,极乐世界就现前了。

所以大家老是说,这个 “ 极乐世界 ” ,你们都说 “ 极乐世界 ” ,谁看见了?

你可以告诉他多少人看见,就这 “ 一会 ” 就是两万人,就是咱们这个世界的人,父母所生的人,两万。

和尚是一万二呀,男居士七千,一万九,比丘尼五百,女居士五百,整整两万人,两万人都亲见。

还有很多人非人等,还有他方来的菩萨,无量无边,那我们不管了。

咱们说地球上的人,亲眼见的就是两万。

还有别的经,《 观经 》是五百:韦提希夫人,国王、皇太后和宫女,五百人,也是亲眼见的。

还有两部经,都是亲眼见的。这个就是一个亲眼见的记载。

当阿难拜下去之后,一抬头就看见,“ 阿弥陀佛如黄金山高出海面 ” 哪。

大众不但看见 “ 阿弥陀佛 ” ,而且听到,我们也看见十方的佛世界呀。

而且同时听到十方的佛世界在 “ 赞叹阿弥陀佛 ” ,所以这都是证明嘛。

多少人亲眼见、亲耳闻哪!见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众,阿弥陀佛在那儿说法。

那边看见我们也是一样,看见释迦牟尼佛大众围绕着说法,释迦牟尼佛那时候正在讲《 大乘无量寿经 》

两土就相隔 “ 一寻地 ” ,就是这么八尺。最清净的天眼隔着八尺相见,那是多清楚啊!

我们看遍处、到处都是佛光,一切的乐器自己就奏乐呀!

所以这个事就是,你说拿破仑有没有啊?你没看见有没有拿破仑哪,那你说有啊?有人看见了,这不一样吗?

你说没有 “ 极乐世界 ” ,这有 “ 两万人 ” 看见了。

极乐世界 “ 教主本尊 ” ,我们的 “ 教主 ” 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我们 “ 本尊 ” 。

“ 密宗 ” 啊,就是你修哪一个佛菩萨的法,那个佛菩萨就叫做你的 “ 本尊 ” ,也就是你 “ 本体之尊 ” 哪,“ 本尊 ” 。

第九拜,极乐教主本尊,法会圣众亲见-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23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5-2023 08:07 PM 编辑

阿弥陀佛 “ 于彼高座 ” ,在高座之上啊。( 念公对面前的几位居士说,)你们那个佛像,画的就是 “ 高座 ” ,都给你们开光开好了,你们三个人都好了。

(这幅佛像是)他们三、四个人合作,举着这个像,我在桌上给他画的。

“ 威德巍巍 ” 呀,佛的 “ 威德 ” 啊,庄严清净 ;“ 巍巍 ” 是很崇高、很伟大的。

“ 相好光明 ” ,佛有 “ 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 ,所以我们老称赞 “ 相好 ” 就这样儿来的。

佛有三十二种特殊的、好的相,每一相有许多的好,佛有 “ 八十随形好 ” ,所以具足 “ 一切相,一切好 ” 。而且 “ 光明无量 ” 啊,现金色的光明啊。

“ 一切境界无不照见 ” ,因为佛光的关系,所有咱们这个境界都照清楚了。

佛就像一个黄金为体的一个山,因为他放黄金色光嘛,在大海中生出。

“ 其中万物,悉皆隐蔽 ” ,在这许多东西,所有菩萨的光、声闻的光、什么什么这些的光都看不见了。

“ 月明星稀 ” 呀 !月亮很好的时候,星子就看得少 ;它那个星子不是没有了,(是)在光里看不见,因为月亮的光 “ 盛 ” 啊。

这也一样,由于阿弥陀佛的光很 “ 盛 ” 啊,所以别的光都看不见了,唯见佛的光明啊。

“ 明耀显赫 ” ,“ 明 ” 是清明 ;“ 耀 ” 是亮,所以光耀 ;“ 显 ” 是明显 ;“ 赫 ” 是有力、很有力量。

这个时候佛的光明显现,金色的光明 ;而且是在佛的旁边,“ 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阿弥陀佛 ” 。

这一个我们就 “ 随文作观 ” :就好像这个时候我们跟阿难一样,我们在磕头的时候,佛就应现在我们面前,多少菩萨围绕,我们这样(称)“ 南无阿弥陀佛 ” ,这样儿拜下去,这种 “ 印证 ” 是非常殊胜。

所以它这个一段就把《 无量寿经 》,还有其他的净土经典里头,很多很重要的东西都摄进去了。


  附注:

 “ 星子 ” 就是星星的意思,是比较诗意的用法。


在《报恩谈》正体字第一版的文字整理时,我们反复恭听原始录音不低于五、六十次,确认念公的原话确为 “ 星子 ” ;但由于 “ 星子 ” 的用法现在已经极为少见,经多方比对只是找到了八十年代一位散文家的作品中出现了 “ 星子 ” 一词 ;最后我们决定保守地使用较为大众的用法,即 “ 星星 ” 。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作为编者一直为 “ 星子 ” 一词的应用在寻找左证,以便更好地尊重念公的原话。

后在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林徽因女士的代表作《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中找到了 “ 星子 ” 一词的应用,这让我们更加确信了念公的原始读音是 “ 星子 ” ,我们可以放心地给广大读者一个确切的交代!

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念公的才华横溢,因为像 “ 星子 ” 这种美好的、诗意的用词,恐怕只有在那个时代,那些心地纯洁、大公无私的前辈们的笔下才会见到,我们现代人甚至连听到的机缘都会愈来愈少了!

现摘录林徽因女士的《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中的、写到 “ 星子 ” 的语句,以表本书第一版中未能还原念公原始读音的遗憾——“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 ’ 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5-2023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5-2023 08:17 PM 编辑

怎么成的佛呀?在这里告诉我们了,阿弥陀佛是当时听了法之后就出家、就发大愿 ;(阿弥陀)佛成佛的经过,佛的殊胜的 “ 愿成就 ” 。

所以这个文字都不多,那么 “ 愿成就 ” ,就出现在极乐世界,( 成就 )国土,现在西方。

这里头 “ 法身佛 ” ,法身佛是极难懂的 、法身的境界 ;我们真正的成佛是成就 “ 法身佛 ” 。

所以《 金刚经 》里头的话是 “ 法身境界 ” 呀!

不然大家就觉得这两个经矛盾哪?《 金刚经 》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阿弥陀佛这儿教我们供阿弥陀佛像,还是西方三圣,这 “ 虚妄 ” 啊!(会觉得)这两个经就开始矛盾了。

这不矛盾,我们现在讲的都是 “ 报身 ” 的相啊,“ 法身 ” 就离这些相了。

所以《 金刚经 》是非常深入啊,是给我们指出法身的境界呀。

所以 “ 凡见一切所有之相皆是虚妄 ” ,并不是都是 “ 空无 ” 。(是说)你见这个相,而没有相的概念了,不为这个相所转了。

见了这个相,它也不成为相,不是根本没有相,没有相不可能。“ 若见诸相 ” ,你见了相,“ 若见诸相 ” 还是有相嘛;“ 然而非相 ” !……

“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而这个 “ 如来 ” ,你 “ 见 ” 什么?

“ 一切都凡所有相都是虚妄 ” 。“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这个相就不是 “ 有相可见的相 ” 啊。所以 “ 即见如来 ” ,所见的是 “ 法身如来 ” 。

我们往生远远还不能见到 “ 法身如来 ” 呀,所以就是说,首先来接引的是 “ 应化身 ” ,你要到了实报庄严土才能看到 “ 报身 ” 哪 。

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那样高的身体,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那么多恒河,那么多沙子,而那么多沙子还要乘上一个由旬(至少四十里地),你说这个佛有多大,报身有多大!

咱们的眼睛能看多远?一个汗毛尖儿咱们都看不着啊,所以你 “ 不可见 ” 。

所以往生也见不着,那更不要说 “ 法身 ” 了。

所以它这就不矛盾,《 金刚经 》说得高,“ 法身境界 ” ;禅宗是 “ 直趋法身 ” ,跟这个就不同之处。

但是众生很难哪!你先修到了 “ 凡圣同居土 ” ,到那去见 “ 法身 ” 哪,这还都是人人有份。

报身即相,法身离相,即相离相从容中道-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23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7-2023 10:08 PM 编辑

广钦老和尚那一本书,我欣赏他一句话。

他是确确实实由于四十多天的入定的功夫,他曾经念佛念了九十多天,佛声不断,到了一心呀,事一心哪,刚刚初入到事一心哪,这很难得、很稀有了。

但是以他这个定力和念佛这个功,他这个 “ 禅 ” 超过另外一位当时很有名气的法师。

当时那位法师跟(广钦老和尚)他的对谈,不如他啊,很明显啊!

当时那位法师说:“ 要有地震、火山什么什么的,我去了修法,它这些都没有了。”

(广钦)老和尚说得很好:“ 我这里,这一切都没有。”

而那位法师也是很伶俐的人哪,过了几年又见着老和尚,他说:“ 我现在也一切都没有了。”

(那位法师)他听出来(广钦)老和尚(以前说过)的话比他高啊,(所以)他说 “ 我也一切都没有了 ” 。

老和尚回(答)说:“ 我还是吃饭、穿衣,睡觉。”(念公讲到此处,开怀大笑。)

所以这一些问答(可以看出来),禅这个里头(可以)说最科学了,你什么(样)的水平,一摆就摆出来。

你看那个下棋,棋第一招(如果)就蹩手蹩脚,(底下)就老是被动啊,老是要救啊 ;跟喝酒一样啊,你酒量不行,别人还不醉,你就醉了;禅也是如此。

这话就不错,(还有)最好的一句话是这样,一个人问他,( 问广钦老和尚 :)“ 我们看来,我们应当学老和尚整天打坐啊。”

(老和尚)他说:“ 我听着你说,我才知道我是在打坐。” 这个话很好!

所以他没有这些 “ 相 ” ,他不是没有打坐,但没有打坐的 “ 相 ” 了。

说 “ 你不说我不知道 ” ,“ 你说我(才)知道 ” 。这话非常精彩!

“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而这个 “ 如来 ” ,你 “ 见 ” 什么?“ 一切都凡所有相都是虚妄 ” 。

“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相就不是 “ 有相可见的相 ” 啊。

所以 “ 即见如来 ” ,所见的是 “ 法身如来 ”

念老谈广钦老和尚念佛及禅的境界-净修捷要报恩谈 (diz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7-2023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7-2023 10:26 PM 编辑

信愿持名.jpg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7-2023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芬陀利华.jpg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5-2024 05:37 AM , Processed in 0.06200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