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ethen1980 于 26-2-2015 09:06 AM 编辑
(碳酸呗资料)
在我們經常接觸的一些名家作品、普品、廠版……..多多少少會有加一些。就算真的有純凈完全不加的,一般也會添加一些碳酸鋇用來做泥料防腐劑。 碳酸鋇性帶毒,但如果不添加到泥料中,成品多數會產生花泥現象。如果把剛剛開采下來的礦直接做壺,則泥料會顯得明顯陳腐不夠而毛糙刮手。不添加碳酸鋇的壺,只能在冬天寒冷乾燥的環境下制作。因為炎熱或者潮濕的天氣,手上的汗水很容易跟泥料產生化學反應,燒出來的效果:花泥。
那陳腐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老泥料呢?大家了解陳腐的過程嗎?我大致透露一下:就是用塑料布包著煉好的添加了碳酸鋇的潮濕的泥料,讓水和泥料充分接觸,逐漸浸到氧化,邊角泡到平圓。萬一泥料的水乾了怎麼辦?回答:把塑料布拆了,把泥料重新錘一遍,然後加水再打成泥條封起來。這個時候如果不加碳酸鋇,被水長期泡著會產生什麼效果?剛才說了啊,花泥唄。
綜合以上分析,只有兩種現象是不用添加碳酸鋇的,那就是:
1.一把可以很快完成工序、用全新未陳腐到位的泥料做成的………………模子壺。
2.冬天天氣冷的時候用全新的料子做。
備注:碳酸鋇會與泥料產生化學反應,會轉變成钜毒的另外一種氧化物。而且過千度窯燒之後,也无法挥发掉。因为碳酸钡的熔点在于1500度的窑火,而一般紫砂窑烧不过1200度而已。
加料呈色的概念跟添加碳酸鋇防腐的概念又有不同。
一廠的紅泥、拼料、黑料等為何多多少少要加一點化料調色?很簡單,如果用純粹的清水泥來做,會因為礦質的小差別導致輕微的色差,直白的說類似彩虹帶的不均勻一般。如果在泥料中添加了千分之1-3的氧化錳或鐵紅粉,那泥料的色澤就可以調整到完全一致了。加料的目的之一是調勻色。 從紫砂延伸到其他的日用品,我們平時用的玻璃杯(鉛玻璃)、吃飯用的白瓷碗(鉛釉),喝水用的陶杯(氧化物呈色),紫砂電飯鍋(甲泥+鐵紅粉)、燉湯用的瓦煲(色釉)…………都有加料的,比紫砂加料重多了,很多都沒有燒到紫砂成品的溫度,我們日用的時候,這些器皿很多是放在火上直接燒的。大家有沒有擔心過呢?紫砂沖泡茶葉最高不過百度,百度能析出多少毒素?大家衡量一下。既然這樣,為何對紫砂加料要大驚小怪呢?很無謂的。 紫泥、紅泥、緞泥、朱泥………加料的程序大同小異。紫泥加了氧化錳叫“拼紫泥”,加了氧化錳+氧化鈷叫黑料(又叫黑紫泥),本綠或緞泥里面加了氧化鈷叫“墨綠泥”,那本綠或緞泥里面加了少量的墨綠泥呢,哈哈哈哈,那還是叫緞泥。 如果這樣,調砂朱泥作為基泥中添加了千分之5以內的氧化鈷或者氧化鉻之後應該叫什麼呢?哈哈哈哈哈,當然叫調砂朱泥啊。難道叫“環保綠色泥”不成?還是叫“綠色朱泥”呢?綠色朱泥是什麼泥?回答比較容易理解————綠色的朱泥!就是朱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