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谁,当多人一起、待在一个空间、密集相处时,本来就容易发生摩擦,更何况是家人。在婆媳相处时,无论是哪个场域,都需要学习沟通的技巧,并理解家翁家婆一起照顾小孩哦。沟通的原则如下: 1.多次进行,滴水穿石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原本就非一蹴可几,更何况是存在世代差异的家翁家婆,因此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家翁家婆做出与妈咪所想一致的行动时,给予肯定,“都是因为妈让小宝自己放手走,他的动作才可以这么敏捷”、“都是因为妈有常念故事书给小宝听,他才会懂这么多”,则在意的观念必可慢慢内化到长辈心中。 2.情绪平稳 当婆媳双方开始出现意见不一的氛围时,其中一方可以先找个理由离开现场,让自己先冷静一下,除了避免做出或说出不必要的伤害行为之外,也可争取一些时间想出更有智慧的解套方案。 3.开放心胸 “沟通”这种事,原本就没有任何一方有义务接受对方的意见,每一方都有不接受的可能性与权利,重要的是不因此恶言相向、心存芥蒂,甚至破坏关系。 4.屏除偏见 有时候在没有察觉的状况下,家婆或媳妇就变成了假想敌。孩子在家婆怀中就不哭,或是家婆总是在孩子哭泣时就想靠近给予安抚,或许容易让您产生“家婆在讨好小孩”或“家婆一定是想当好人,让我当坏人”之类的想法。然而,有时事情并没有这么严重,静下心来想,这些举动可能只是心疼孩子、爱孩子,只是对小孩好的方式彼此不同。 5.弹性面对 有一些认真的妈咪,心中存有一幅自认为对孩子好、帮助孩子成功的价值观,有时不容易松动;然而有效的沟通总是一个彼此让步的过程,有时候以为是我们在让步,其实几次之后对方感受到善意,也会开始调整哦。 6.允许犯错 不论是妈咪、是家婆、是丈夫,总有犯错的可能性。对每个决定给予支持,即使后来发现错了,也彼此包容。对自己也是一样哦,不要求自己尽善尽美,这样的宽容与怜悯,不正是作为一个家庭能传递给孩子很重要的人道观念? 妈咪可能会觉得这样好累,哪有精力还随时保持警觉?妈咪可能会觉得每天上班应付上司已经够了,彼此不是家人吗?回到家里,就是应该要休息放松啊!不过,反过来想一想,若是常常需要跟家婆剑拔弩张、暗潮汹涌,那又哪里来的放松与休息呢?这样的氛围对孩子而言,又何尝是好的教育。 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份彼此敬重与关怀的关系,才是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成分,胜过任何学术知识的教育与精巧的才艺技能。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86035231508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