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4|回复: 0
|
王永民向《易经》乞灵
[复制链接]
|
|
关于灵感的对话
作者:梅绍华
梅:啊,五笔数码如此简单,我明白了,我已经完全学会了。反正都是合体字首部、余部都取两头,不要中间。据说五笔字型相当于“铁杵磨成针”,磨了五年,而五笔数码却来自于一个灵感。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两头取码”的“灵感”,有没有科学根据呢?
王:当然有的。灵感实际上是一瞬间发现了事物深层的联系。“首部头尾取两码”的科学根据就是:汉字结构的“一分为二”,完全符合《易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阴阳两部分的学说;另外,只用“首部”的“头、尾”两个码,“抓两头带中间”,只提取有效信息,既节省了击键次数,又合理地分配了“编码空间”。所谓分配“空间”,就像是把江浙的大部分人口迁移到新疆一样,使人口分布均匀。编码学中,要尽可能地离散编码,要充分地利用空间,又要尽量地减少码与码“顶牛” (重码)的可能性,这叫做合理分配“编码空间”。
梅:照这么说,这么一项重大的理论突破,竟然如此简单:一分为二,首部余部,头尾取码,简直就像是一张最薄最薄的纸!多少能人,多少学者,这么多年来,为什么就没有别的人捅破这张薄薄的纸,偏偏又叫您遇上了、捅破了呢?难道您发明了五笔字型还不够伟大吗?
王:“伟大”谈不上。在科学的大海边,绝大多数人是一辈子也捡不到一个贝壳的,而我就特别幸运,碰巧捡了两个!我之所以能“碰巧”,直接地说,是那天晚上,在新加坡上空的飞机上,只能看到天上的星斗和城市的灯火,别的什么都不见了!这是一个突然闪现的“灵感”。刚好用在汉字上,首部——余部,只要两头!实际上,这应该说是在我20多年为汉字寻找出路、20多年不甘心汉字落后的探索研究过程中,流的汗水太多了,居然把许多人从旁边走过无数遍,却不以为然的那张“最薄的纸”给湿透了!于是见到了光明,于是跨进了汉字数字化的新世界。
梅:您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得到灵感?
王:灵感之神喜欢“男子汗”,她只青睐愿意流汗甚至流血的人。而且只有百折不挠、如痴如迷、特别专心的人,才不会错过她瞬间即逝的灿烂一笑。
梅:已有人说,您是个天才的发明家,您怎样想?
王:天才出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辞海》说“天才”是指“有特殊智慧和才能的人”。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如果有谁接受这个美誉,那就别说“天才”,恐怕他连“聪明”也算不上。“天才”好像只用来评价前人。一个活着的人被誉为“天才”,对他自己来说,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