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发生或曝光时间 | 黑心食品名称 | 简介 |
1979年 | 多氯联苯米糠油 | 台中县私立惠明学校爆发多氯联苯米糠油中毒事件。[9] |
1980年代中期 | 饲料用奶粉冒充婴幼儿奶粉 | 台湾药商郝景平自美国进口饲料奶粉,以不符合人类食品规格之饲料奶粉,不法加工制作高价婴幼儿专用奶粉。详见S95奶粉事件 |
1980年代末期 | 馊水油 | 不肖业者把养猪馊水提炼成食用油,已经全数流入各地餐饮业和食品业。 |
1998-2002年间 | 黑心米酒 | 不肖业者私酿米酒并添加工业用甲醇作为酒精,造成多人眼睛失明及数十起死亡案例 |
2003年 | 袋鼠牛肉事件 | 不肖业者以袋鼠肉、马肉、海龟肉等劣质肉充当牛肉贩卖[10] |
2004年 | 壮阳药咖啡 | 台湾艺人高凌风代言的“火鸟咖啡”,被检验出违法添加壮阳西药Tadalafil(犀利士)成分,已涉伪禁药刑事案件。[11] |
2004年6月 | 黑心素食 | 台北市关怀生命协会在台北市虎林街、吴兴街市场采购并送检21种传统市售的加工素料食品,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发现其中有15种搀杂有动物肉品成分,超过 送检种类的70%。之后抽检市售素料,发现部分素料也搀杂了动物成分。其另外有臭豆腐为求快速,先将豆腐浸强酸液几分钟,再泡进虾壳臭水里,让蛆群蠕动一 整天,就捞起来卖钱。[12] |
2005年 | 病死猪肉粽、清洁剂梅酒 | 病死猪肉制成肉粽、进口清洁剂提炼酒精酿造梅子酒……[13][14] |
2005年 | 黑心淀粉、糯米粉 | 台 北市的冈泉食品公司把本来用作喂猪的下脚料加工除臭,制成淀粉或者糯米粉后,冒称是泰国进口糯米粉高价出售给食品加工业。据查被揭发前每月可以卖到四万 斤,销售三年多,一共卖出上百万斤,估计已经获利上亿元台币。市面有售的粽子、面包、馒头、汤圆等,都有可能是用黑心糯米粉、小麦粉所做成。[15] |
2005年7月 | 黑心冬瓜茶 | 台北县树林三俊街“东芳”冬瓜茶工厂将冬瓜精(香精)加上糖粉加上防腐剂制成黑心冬瓜茶出售。虽然工厂已经查封,但私下仍有偷偷售卖。这种黑心冬瓜茶的生产工厂内没有一颗冬瓜,而每天制造数量多达1万2千包。[16] |
2005年 | 黑心面条 | [17]市场抽样调查,卫生单位检验出不合格面制食品。 |
2005年 | 加工滷蛋 | 黑水泡制黑心卤蛋[18] |
2005年 | 黑心滷味 | 使用合成酱油腌制[19] |
2005年 | 孔雀绿石斑鱼事件 | 已经经过政府部门严格检验认证合格的石斑鱼被检测出含有"还原性孔雀石绿"残留。负责认证的"台湾养殖鱼产运销合作社"在检验该养殖场一至两池养殖池之后就先发给认证标章,但养殖业者鱼目混珠,将未经查验的石斑鱼贴上认证标章,再和合格的鱼货一同出货,而被抽查到残留孔雀石绿。[20] |
2005年 | 毒鸭蛋事件 | 详细内容见台湾毒鸭蛋事件。 |
2005年 | 喂食实验用白老鼠的土虱 | 详见:壹周刊第201期封面故事“踢爆喂实验白鼠恐布土虱销全台”。
2008年10月再度爆发,以病死鸡喂食土虱[21] |
2006年 | 孔雀石绿风暴 | 香港媒体报道来自台湾的石斑鱼检出孔雀石绿,渔业署抽检36件石斑鱼样品,发现有14件不合格,从代谢物中检出还原型孔雀石绿残留,引发全民关切。 |
2006年 | 台糖用猪饲料制食品卖13年 | 台南检调发现,台糖用动物用的酵母粉当正常酵母粉制作健素、香健素及健素糖三种健素食品。有消费者责政府玩忽职守,未尽把关之责。[22] |
2007年 | 假鳕鱼 | 卖场使用在香港禁止作为食用鱼类贩售的油鱼冒充鳕鱼,导致消费者肠胃发生不适,肛门排出油份。但台湾目前无相关法令可管[23]。详见“油鱼标签问题”。 |
2007年9月 | 鳟鱼养殖场使用禁药 | 台北县抽检十六家水产养殖场发现:七家养殖场饲养的鳟鱼有禁药残留,其中有一家的鳟鱼已经流出市场。[24] |
2007年9月 | 瘦肉精鹅肉 | 行政院卫生署验出桃园县新屋乡永裕鹅场出售的鹅肉含有高含量的沙丁胺醇瘦肉精。[25] |
2008年2月 | 树脂燕窝 | 据业者揭露,有人用树脂加面粉制作假燕窝,一斤只需一百台币,但碰水之后马上会变得像浆糊一样。[26] |
2008年2月 | 假鱼翅 | 许多假鱼翅是用绿豆粉、冬粉或鱼皮、明胶混合而成,为增加卖相,有些黑心业者还用双氧水漂白,吃多了会对身体有害。还有一种“冬丝翅”,实际上是用动物胶做的假鱼翅。此外,还有面粉加化学成分,再以机器喷制成的冬丝翅,一大包只要五十元。 [26] |
2008年3月 | 毒茼蒿 | 台湾云林县二仑村,产地不明的毒茼蒿(被检验出含4种违规的剧毒农药残留,其中最毒的是致癌和引发抽搐的芬普尼和双特松)毒害当地消费者。[27] |
2008年10月 | 可导致失明的有毒工业用酒精用来制酒 | 太平市一家合法酿酒工厂,将可导致失明的有毒工业酒精假冒食用酒精调制高粱酒、米酒等。[28] |
2008年10月 | 提神饮料未标示防腐剂 | 饮料保力达B与维士比两款平均每天在台销售近44万瓶的饮料,被检出含有高浓度的防腐剂,但并未标明于瓶身。[29] |
2009年5月 | 工业防腐剂福马林菜脯 | 云林县水林乡的一间农产加工厂的菜脯萝蔔干,被验出添加禁用的工业用防腐剂甲醛“福马林”。至少已违法添加“福马林”达3年以上,年产量约十三万公斤。包装强调“台湾生产”,品牌有“汫德度”、“汫川度”、“通好汫度”、“汫状元度”等多种包装。[30] |
2009年5月 | 喂猪饲料米充白米 | 台北县发现有粮商与粮仓管理人勾结,将未碾碎的过期公粮偷运出去,当做最新大米贩卖,或当做中小学营养午餐用米。至揭露时已经有三千至四千吨过期公粮流入市面。[31] |
2009年9月 | 发霉香菇、死猪肉制作贡丸、花枝丸 | 已勒令停业的食品加工厂,仍在制作黑心食品。[32] |
2009年11月 | 台北故宫毒茶叶 | 因外界盛传台北故宫贩卖有毒茶叶,台北市卫生局抽验故宫茶叶,发现其中的乌龙茶含有残留农药氟芬隆及爱杀松,氟芬隆具致癌性,爱杀松长期接触则可能造成神经病变,北市卫生局表示,已要求业者回收下架,不得贩售[33]。 |
2009年11月 | 戴奥辛鸭事件 | 继2005年有毒戴奥辛鸭蛋事件之后,高雄县又发现有养鸭场遭到“世纪之毒”戴奥辛污染,立委质疑四年来可能已经有10万只毒鸭流入市场[34]。 |
2009年11月18日 | 上万公斤致癌的工业用盐充当食用盐 | 桃园环海公司以致癌的工业用盐混充食用盐贩售,估计已有数万包、上万公斤透过家乐福、大润发等卖场流入市面。由于事态严重,检方同时通知廿一县市卫生局及消保单位,采取因应措施。[28] |
2010年6月 | 黑心油豆腐、干丝 | 消基会在抽检32件市售豆制品时,发现油豆腐中含有防腐剂苯甲酸的比率最高,超过标准,经常食用不但导致肝出问题,还可能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另外干丝含有过氧化氢杀菌剂过多残留,可能会导致肠胃癌。[35] |
2010年 | 毒槟榔 | 据业者爆料,有不良业者在槟榔中加入安非他命等毒品,以达到使食用者上瘾的效果[36] |
2011年3月 | 台湾本土黑心奶粉 | 不肖业者以新西兰奶粉为噱头,四年来一直制造以动物用的奶粉代替的黑心奶粉。吃下轻则会让婴儿腹泻,严重恐影响身体健康。[37] |
2011年 | 台湾米混碎米 | 部分不肖粮商进口碎米混合台湾米销售,有的品质低劣,都是外国的饲料用米混入台湾米。[38] |
2011年5月 | 校园午餐有瘦肉精与四环素 | 新北市政府抽验校园午餐,33件样品当中,6件被验出含有瘦肉精、四环素。[39]被验出瘦肉精的肉品来自云林县,农委会、卫生署、云林县政府因此遭监察院纠正。[40] |
2011年5月 | 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 | 台 湾卫生署查获全球首见的饮料食品违法添加有毒塑化剂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事件。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持续三十年来一直使用被列 为第四类有毒物质的工业塑化剂代替棕榈油生产起云剂,向至少45家饮料、乳品制造商供应,甚至包括生产健康食品的生物食品科技公司以及药厂。总计有上万吨 的违法起云剂制成浓缩果粉、果汁、果浆、优酪粉等50多种食物香料,台湾恐有三分之一市场被违法添加物攻占,包括多家知名饮料、食品厂商产品在内。含有毒 成分食品的销售已经到达菲律宾,可能涉及更多台湾周边地区。[41] |
2011年5月 | 淡水河毒鱼事件 | 有渔民在明知淡水河水产有害之情况下仍然捕捞(淡水河水产含砷),再运往中央市场批售,不知情的盘商购入后,分送到全台各地的传统市场。台北市卫生局药物食品管理处处长姜郁美声称:淡水河不是认可的渔产养殖环境,被捕的鱼类不应食用;若市售鱼经卫生单位检验确定有问题,可依《食品卫生管理法》处贩售者6万至30万台币罚锾[42]。 |
2011年6月 | 香精牛奶 | 一般木瓜牛奶是以单纯的鲜奶加入木瓜而成,但店家为将成本降到最低,奶粉中会先加入非常多奶精,再用化工原料搅拌让它变得浓稠,最后滴入牛奶味道的香精煮成“假牛奶”,而且这样的配方,人人喝了都称赞。[43] |
2011年12月 | 过期原料重新贴标 | 烘焙原料商窜改西点原料有效期限将商品重新销售,部份产品甚至过期9年以上。[44] |
2012年8月 | 牲畜奶粉 | 台纽乳品台湾分公司盖有“非供人食用”的过期奶粉,被业务员转卖给号称连续五年获食品金牌奖的冠欣食品,及不知情的清凉食品和亚世佳食品公司,再制成羊、牛奶、调味乳和儿童奶粉,卖到全国各地的早餐店等供人食用,约有十公吨黑心奶粉流入市面,这些遭淘汰的过期奶粉,对人体健康一定有影响。[45] |
2013年5月 | 顺丁烯二酸酐化制淀粉(Maleicacid) | |
2013年5月 | 致癌物质酱油 | 2013年5月15日,《今周刊》指出“双鹤酱油”之单氯丙二醇含量超标。[49] |
2013年5月 | 义美小泡芙 | 2013年5月21日,桃园县政府卫生局于稽查义美食品龙潭厂时,发现该厂使用过期2年以上的原料(大豆分离蛋白)制造产品。[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