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小鱼凯文

我的未来不是梦(新增故事超过50篇,特设目录于#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6: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人物:长不大的天使--陈雯芳(part2)

升上中三的雯芳,遇到文学创作历程中第一位启蒙老师――黎老师。黎老师为她开启了文学创作之门。有一天,黎老师带了一大堆书给雯芳,一本名为《生之歌》的书吸引了雯芳。《生之歌》的作者杏林子(刘侠)女士虽然半身不遂,却不向恶劣的境遇低头。她努力创作,以流畅、优美的笔触刻画出人生的真善美,将所有的苦难视为激励,创作出动人的作品。读过《生之歌》,雯芳被作者杏林子那种热爱生命、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感动。每当失意时,雯芳都会翻阅杏林子的书,许多想不开的事就会豁然开朗。

受到《生之歌》、《行到水穷处》的触动,雯芳心中有了当「作家」的梦想,她暗自许下一个心愿,有朝一日她也要写出一本感人的书,来激励许多身心受苦的朋友,勇敢地迎向生命的阳光。

生命之神,并没有因为雯芳的勇敢、坚强,而稍稍放松对她的打击。由於受到黏多醣的影响,她的视力、听力渐渐衰退,而心、肺功能也日渐衰竭。雯芳几次进出医院,见到医生严肃、忧虑的神情,知道自己的病情并不乐观。

一天夜里,妈妈很慎重地告诉雯芳:「雯雯,你已经长大了,有思想,懂得思考,所以我应该告诉你一些实情。医生告诉我,你的生命最多维持到三十岁,不论你还有多少日子,你都要快快乐乐地活下去,知道吗?」妈妈说话时,眼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面对医生宣判的死刑,雯芳没有恐惧,这些年来的病苦折磨,她早已将生死淡然视之,人生自古谁无死呢?只要活得有意义便足够了。雯芳告诉自己:「我要活得更好,不仅要为自己而生存,还要为更多爱我的人而努力。」她乐观地说:「上天让我得到这样的病,其实是宠爱我!如果我没有得到这样的病,就不会有这么多人疼惜我了。」

苦难处处逢贵人
雯芳觉得,虽然上天给她这么多的磨难,却很慈悲地为她安排了许许多多的贵人,在她不同的生命历程中鼓励她、帮助她。除了上述提到引领她进入文学世界的黎老师,另一位黄老师也是引导她跨过生命的关卡,跃向另一个生命高峰的重要人物。

因为黄老师的热心与鼓励,雯芳代表学校参加了由「中国助学基金」主办的第一届杰出学生选举。经过层层审核与面试,雯芳获选为杰出学生。获选的理由是「虽然先天骨病为她带来学习与生活上的障碍,但她不轻言放弃,反而积极地面对人生,好学不倦,服务社群,是值得旁人借镜的好榜样。」

雯芳获奖的消息上了报,对雯芳来说是一项很大的鼓励与殊荣,对雯芳的爸妈来说,则是欣慰与骄傲。爸爸高兴地搂著雯芳:「你要继续努力,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安慰。」

在获选「杰出学生」不久,黄老师文莱找雯芳,告诉她「中华旅行社」总经理郑安国先生从报章上看到她的报导,希望她参选由台湾「周大观文教基金会」所主办的第一届「全球华人热爱生命奖章」。不但为雯芳带来了参赛表格,还送给她两本由周大观所写的诗集。

雯芳读著周大观的诗集,生命再次受到鼓舞,大观只有十岁,他却能勇敢地与病魔作战,百折不饶,写下这么多美丽、感人的诗篇。大观对生命的热爱,撼动了雯芳的心灵。

不久,令人雀跃的消息再度传来,雯芳再次获得「全球华人热爱生命奖章」。

抹去生命的辛酸血泪,雯芳觉得这一生过得相当幸福、快乐。她常想,什么是幸福人生?亿万富翁吗?还是拥有很高的名声?雯芳认为,幸福人生的首要条件就是「知足」,虽然自己从小就百病丛生,面对著人生的种种障碍,但是自己有爸妈的疼爱,有妹妹的关心,有老师的鼓励,这一切均令她感到庆幸和满足。痛苦过後,拥有一份成功和满足戚,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写出自己生命的彩虹
目前,病魔再一次侵袭雯芳,她的脑杓接近颈部的部位,长了许多肿瘤,医生建议尽快动手木,情形恐怕不太乐观。雯芳却希望看到自己第一本作品「长不大的天使」「写出生命的彩虹」问世后,再动手术,她希望自己的书,能给两岸三地同样受「黏多醣症」之苦的病童一些鼓励:她愿将卖书所得基金,照顾跟她一样受苦的人。

三十岁,是医生为雯芳预测的生命尽头;十九岁,将是她与死神的另一次搏斗。

三岁小女孩的外表,包藏著是十九岁少女的灵魂,雯芳有著细腻的感情,有著少女情怀的腼腆。如果不是这样一场病,雯芳该是阳光下青春、亮丽的少女,对未来编织著美丽的憧憬。

命运之神如何安排雯芳的生死,谁也不能预料,但是,雯芳已完完全全掌握了自己的生命方向。未来的路,也许布满荆棘,但是,雯芳有爱她的家人、老师、朋友陪伴,再艰困的路她都会勇敢走过,她必能将命运掌握於自己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6: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人物:黄开修,克服视觉障碍,创造生命奇迹展现无限潜能 

生命的极限到底在那儿?个人在此生所能发挥的力量,其实是不可小觑的。我们常常会问:「生命给了我们什么?」,却很少扪心自问:「我们在生命中做了什么?」



心态:积极乐观 自在生活

  与黄开修初碰面,并不是此次的专访。早在今年新春期间,马来西亚佛光山举办的「千人丛林寻根之旅」,几百位大马佛光青年南下北上地游走于宝岛各地佛光道场,在重重身影中,就注意到他了。虽然有视觉障碍,但开修还是与大家一起飞往台湾,希望亲身体会及了解佛教事业的理念和佛光山的如来事业。他用心灵去感觉、去聆听,也许比起深受五光十色所诱惑的我们,感受更深。打开话匣子,就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开修于言谈中散发的那份亲切感,让他身边的人都觉得舒服自在。

  学无止境,学问是开修在生命中一直不懈追求、寻求进步的。他表示:「教育是人的根本,除了想自我充实之外,我也希望自己能从事教育工作。」一直保持著豁达、感恩心态的开修,没有让失明成为他在学业、人生路上往前进的障碍,反而做得更好、更出色。

  95年完成社会学学士学位,2年后再完成心理学硕士学位,他现今于马大修读博士学位,为特殊儿童的福利与教育进行研究。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不断地学习,因此我一直追求的就是让自己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新的提升。如果人生的路就此停住,让自己随波逐流,每天过著复印机式的枯燥生活,那是多么浪费生命的啊!」

  开修补充说,我们都必须走入社会各阶层去多看、多听,让自己的生命增添更多满足感与兴趣。透过自利利他的活动,不只可以扩大生活圈子与视野,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也会变得不一样。

  自在生活,生活自在,自在无法向心外求。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突如其来或预料中的事情,都应该以平常心来面对。自在的心灵,遇到什么状况都能处之泰然,这就是人生中要学习的功课了。」

  他就是这么一个乐观又积极的人,在充满变数的人生道上,保持著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

  他同时也表示,修心、修行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仍能保持正念。

开修笑说:「以前我很怕静坐,可是后来自己亲身体会到坐禅的法喜及修持正念的重要时,就深深地感受到佛法及静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受用无穷。」


正念:善缘牵引 修习正法

  80年代的第5台节目中,不时有继程法师、金明长老等法师的开示或访谈。当年还在念中六的开修,从收音机中第一次接触到何谓正信的佛教、何谓佛法。听了之后,让他恍然大悟,原来以前对佛教产生了许多错误的观念,就像传统华人家庭一样地把佛教与民间信仰混为一谈。


  「由于中学时期在马来学校就读,接触的都是回教徒及回教的教义,他们那一套完整的生活与宗教教义,理念上清晰而有系统,让我颇为欣赏。可惜那时没什么机会与外界接触,并不知道原来佛教里头浩瀚的佛法,蕴藏著广大的智慧,佛教的中心思想更是一套完整的生命教育。」

  90年代的大专佛学会吹起了一阵「静坐风」,听到许多拉曼的学长们分享静坐的喜悦与清心自在,他也随著去参与了静坐营。透过佛法与禅修的薰陶,他本身终于体会到静坐的确对培养正念及集中注意力有很大的助益。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的那颗心很容易受到污染,妄念不断,思绪因此变得混乱。静坐正好可以对治这样的烦恼及到处攀缘的心。」

  在大学毕业后出来工作的那段期间,因为工作上许多忙碌的琐碎事,让他有时也会失去平衡,心情变得烦躁,于是他透过静坐,再次寻回内心的平静与正念。他分享道:「累的时候就去静坐,让心沉淀下来后,内心的情绪与观念就得以调整过来。这种精神上的无形鼓励与支持,让我更懂得珍惜生命,并学习放开执著。」

  佛法的清凉,佛法的助益,让开修时时提起正念,活在当下,无需在小小障碍上钻牛角尖。

  生命的色彩,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而他选择了让它变得缤纷动人。


  深具慧根的开修认为:「我们不只是要多多听闻正法,更要在生命中落实,不断地自我提升。」佛法于他,不只是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与智慧而已,而是要懂得弹性运用在生活中。他也指出,每天进行佛教仪式并不能代表那个人真的在学佛,学佛是将佛陀的慈悲与智慧实践于生命中。



学习:广结善缘 实现理想


  学佛之后的开修,开始懂得用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所有的人、事、物。因为视觉的障碍,这些年来得到不少人的帮助,以前的他只懂得接受,但现在懂得在感恩之余,尽量也在生活细节中做些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到别人的事。莫因善小而不为,小小的布施与回馈,也能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意,接受的人若能珍惜,也就会将这份爱与关怀传下去。


  「身为人,就要活出人的色彩:如果只是机械化地活著,就辜负了美好的生命了。哪怕是小小的付出,别人也一定感受得到的。世界就因这些小小的举手之劳而倍增感动与温馨。」


  人与人的相处,不需斤斤计较,这是开修的与人相处的哲学。他觉得,友善与亲切,是让我们人缘好的基本因素。一路走来,他本身的助缘一直源源不断,也许也是源自他的友善与亲切。

  中学时期,学校找来很多的自愿人士前来念书给他听,让他一边做笔记,一边将它录起来,以备复习之用。大学时期,身边朋友协助他与大家一起去游山玩水、参加生活营、聆听讲座,也不吝与他分享笔记。受教育的这些年,一直有人轮流念书给他听,帮助他做笔记。虽然学习的过程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与功夫。但他还是勇往直前地顺利完成学土、硕士学位,以及即将完成的博士学位。这让多少杞人忧天、无病呻吟的人感到汗颜的啊!

  「回想起读书的期间,一直都有不少朋友在我身边帮助我。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分担与分享。很多时候要做笔记、功课或研究时,如果大家愿意分工合作,共享资料,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补充说:「修读硕士课程,也是与朋友互相勉励的成果。我们在完成学士课程后,互相许下一个承诺,希望在2000年之前完成硕士课程,并且还比赛看谁先达到这个目标呢!」结果,开修早在97年就完成了这个心愿。

  他坚信:「要完成梦想,必须要心甘情愿地付出。」曾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早上7、8点出门,午夜时分才回到家。住在文良港的开修,于沙登上班,下班后还要赶往八打灵攻读工商管理课程。他说:「为的就是兴趣啊!」每天都要乘搭巴土往返这3个地点,他凭的就是那股过人的毅力及好学的精神。


坚韧:穿越痛苦 回馈社会

  谈及视觉障碍,汗修也毫不隐瞒地娓娓道来:「这是后天的失明。犹记得在我5年级时,视觉能力越来越差,看到的东西越来越朦,后来就渐渐失明了。」他因此停学了3年多,四处遍求良医,中医、专科都看过了,结果发现是视觉神经线的问题,但发现病因时为时已晚。

当时最伤心的莫过于父亲,因为心疼儿子的不幸,也担心自己承担不起昂贵的医药费。「一个靠割胶为生的家庭,1个月的收入才3百多元,但一个星期看一次专科医生就至少要1百元了。那时候,母亲刚逝世,哥哥又遇车祸,父亲真的很难过,却又不得不坚强地支撑、承担著整个家。」


  日子难过终需过,开修本身深深明了父亲的苦,却也分担不了。对于本身失明,乐观的他接受与适应得蛮快的,最伤心的只不过是没得上学了。


  在家呆了逾3年,身边的亲朋戚友都劝父亲把他送去特殊学校受教育。他们说:「让他坐在家里就等如毁了他的前途,总不能一辈子这样吧?」起初父亲不舍得让他离家,因为特殊学校远在新山,无法时时刻刻照顾著失明的孩子,总是放心不下。


  为了他的将来,父亲最终还是答应了。从小学就读的新山特殊学校、中学就读的文良港特殊学校,一直到后来进入马大、国大,幸好当初父亲让他受教育,一路成就了他现在学术上的卓越表现。


  在开修的信念中,深深烙著「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相信每个人的专长与障碍都不一样,总有自己能奉献给大众的地方。其实视障者能做的事很多,只是周遭环境并没有提供很大的发挥空间。


  生命的意义,在「施」与「受」之间展现无遗。因为以前接受了许多人的帮助,因此开修也尽量地回馈予社会。他非常乐于接受邀请,不时到各地的中、小学或佛教团体,与大众分享他的心路历程及信念。此外,他也义务帮忙大马盲人协会处理一些行政及文书上的工作,策划活动、写报告、协调……等工作都做得不亦乐乎。


  若在时间上配合得到,他也会跟随慈济到新古毛的麻疯病院去探访及当义工。很多小小的事情,如换床单、洗衣等,都是他能力范围内可以帮上的忙。「其实,不是能不能做,而是要不要做而已。」

  「我们需要从各个管道去接触人群,累积丰富的生活经验。生活中不只是盲目的追求物质生活的安定,精神生活也极其重要。善待自己的方式,就是找到生命的重点,就算生活忙碌,也会忙得很开心。」开修对于生命,有著清明的观照。

  亚峰禅师曾说:「眼盲能读万卷书,脚跛可行万里路:耳聋听得击鼓声,无心门头知前途」。视障者只是失去了眼根,他们还有耳、鼻、舌、身、意。他们的心眼取代了肉眼,可以超越明暗、色彩与形体,开启心灵宇宙更宽广的空间。

  就像开修一样,他选择不让视觉障碍来阻碍他向前迈进的步伐,反而做到了许多让我们赞叹不已的事。生命的韧度何其强,如果不踏上第一步,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7: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人物:苏国祯,女儿怡佳

「爸,是你把我生成这样的吗?」

  看著女儿怡佳纯净的眼神,苏国祯只觉得心如刀割。如果是其他的孩子,早该学会走路了,可是,于1977年l0月来到世界的怡佳,却让父母的心碎了。


  台湾喜憨儿社会福利基金会执行长苏国祯回忆起往事时,仍然掩不住语调中的伤感,他眼眶泛光地告诉《普门》杂志:「原本我们以为她发育比较迟缓,可是看到她已经7个月大了也不会爬、8个月大也不会走,全身软趴趴的,那时才著急这是怎么一回事,找遍高雄的医生,没有一个说得出是什么毛病。」

  这样的事对任何一对夫妻来说,都是灾难,对同在化工领域的苏国祯、萧淑珍夫妇来说,更是一场夜夜锥心的梦魇。


  第一胎的男孩士捷,是一个非常优质的宝宝,因此夫妇俩说什么也不能接受第二胎会生下一名有问题的女儿。


  是因为动了胎气?是因为实验室的化学品?是自己或是医生的疏忽?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就像一条蛇咬噬著他们的心。


  在怡佳l岁多时,苏国祯把女儿送到台大医院,神经科医生告诉他们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你的女儿是重度脑性麻痹。」苏国祯表示,当时连什么是脑性麻痹都不知道。怎么办呢?医生告诉他,唯一的办法是每个星期为怡佳做一次复健。


  在高雄没有类似的医疗服务,因此,苏国祯只能每个星期带著一家四口,坐国光号火车上台北给女儿做复健,每一趟来回要超过10个小时。早上一大清早出门,晚上回到高雄。有一次夜里回到高雄,看到火车的车窗映出一家四口在车厢里无助地搂在一起,面对茫然未知的命运,那一幕的铭心刻骨,至今还深深烙在苏国祯的脑海里。



世上只有爸爸好

  因为脑部受损的原故,怡佳没有办法如正常人一样控制四肢。苏国祯坦言,为了女儿的成长,流了不少眼泪。任是两夫妻再怎样把所有的爱倾注在女儿身上,也难抹去女儿长大后要面对坎坷命运的阴影。

  「我常常和朋友谈起,上天为什么要这样折磨我,给了我这样的一个女儿。但是朋友告诉我,我有了一个那么棒的儿子,再有这样的女儿,不是扯平了吗?」

  1991年6月,苏国祯动了一次心脏手术。躺在病床上,他一直在想著生死的问题。如果他就这样走了,留下儿女还那么小,怡佳又是这样一个智障的孩子,太太淑珍一个人怎么能挑起那么重的担子?

  动完手术后的那天晚上,全家人来看探望他。看到平时生龙活虎的爸爸,此刻像一颗泄了气的皮球躺在床上,大家十分焦虑,可又不知要说什么好。此时,14岁的怡佳,憨憨地挤到前面,对著爸爸就唱起来:「世上只有爸爸好,有爸的孩子是块宝!」虽然口齿不清,但是流露出来的真情真意,却是毫无保留、毫无掩饰的,又很适时的把歌词中的「妈妈」改为「爸爸」,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感动不已。


  「14年来抚育路上的辛苦、折腾、汗水、泪水,在这一瞬间,全部都升华成为真爱与挚情。所有的怨尤和与悔恨,刹那间烟消云散,我知道我这一生已无怨无悔了。」


喜憨儿的诞生

  为了能和更多心智障碍者的父母分享资讯和资源,苏国祯和一批志同道合者在l995年发起成立了喜憨儿社会福基金会。在注册时,大家为了取名字,实在费了一番脑筋。


  「过去都叫这些孩子『白痴』、『傻瓜』,后来叫心智障碍者。我们都决定不用,要有一个全新的名字来代表这群孩子。当时就想到闽南语说的『天公疼戆人』,这群都是永远长不大的傻孩子,我们就决定用『天公疼戆仔』这句话,就是中文『老天爷爱惜憨儿』的意思,再把『惜』字改为『喜』字,『喜憨儿』这个全新的名词就出来了。」


  「喜憨儿」三个字在经过台湾总统陈水扁的带领推广下,已经在全台湾广泛使用,取代了过去的负面性名词,这是使人始料不及的。

有了新名字,可是在台湾,喜憨儿仍然是常常受到忽略的一群,为了憨儿的未来,基金会的同仁拼了命去争取,希望天真、无辜的憨儿们,可以受到社会的认可,可以享受终生的教育和终生的照顾。


  苏国祯说:「当你面对一个这样的孩子时,那是一场梦魇、一个悲剧;当您面对一群这样的孩子时,那是一番使命、一番事业。」


  过去台湾政府只接受喜憨儿就读到初中三,不过在喜憨儿基金会连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联合争取下,已经提升到高中和高职教育。能够为许多和怡佳一样的天真孩子争取更美好的未来,成了苏国祯一心一意要完成的工作。因此,当他从公司退休后,便全职出任喜憨儿基金会的执行长。


很会做面包的孩子

  在喜憨儿离开学校后,一部分会被安排到教养院去。教养院大部份都是在偏远的山区,与一切的社会资源断绝联系。「他们在那里,除了吃、喝、睡,便是坐著虚耗时光。这些孩子没有什么表情,生命好像已经在他们的脸上死去了。家长们看了都很伤心。」


  为了不让怡佳和其他孩子将来也过著这种与世隔绝、冷冰冰的生活,喜憨儿基金会决定让憨儿们自力更生,成为可以对社会有贡献的一份子。


  「最初,有人提议开洗衣店、便利店,最后还是决定开面包店。因为面包店的形象是明亮、温馨,而且面包是社区人人需要的。我们让憨儿穿上乾净的制服,在师傅的带领下专注为大众服务。憨儿们创造社会价值,是让社会接受他们的主要原因。」


  l997年3月20日,第一家喜憨儿烘焙屋成立了,后来在美国花旗银行的赞助下,喜憨儿大展拳脚,目前有l9间烘培屋和餐厅,共有超过200名憨儿员工。喜憨儿鲜明的形象,和温暖的面包走进每个台湾家庭,创造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奇迹。目前,喜憨儿基金会在台湾民众票选印象最佳的团体中排名第三,今日的成就是许许多多憨儿的家长,对子女的那份挚爱而共同取得的。


  「有一位憨儿的家长告诉我,过去她是宁可带家里的猫拘上街,也不愿意带女儿上街,忍受旁人异样的眼光。」有一回和女儿走在路上,对面来一个小男生大声问他的妈妈:『妈妈,那个人为什么会长成这个样子?』这名家长心如刀割,想著不知道又会有怎么样尴尬的场面。小男孩的母亲蹲下来对他说:『孩子,她是一名喜憨儿。』小男生听后高兴地说:『我知道了,他们就是那群很会做面包的孩子!』


  「听到这句话,那位家长马上感到心中有一股暖流,很高兴自己的孩子不再是被当成白痴、弱智、社会资源的消耗者,而是对社会有用的一份子。」

自此,苏国祯对怡佳的未来也放下心头大石,目前已经27岁的怡佳在其中一家烘焙屋的生产部门上班。「每一天去上班,她都是高高兴兴的去。在那里,她有一群相处得很好的朋友。」


生命在迷误之间

  如今,苏国祯再也不会遗憾怡佳是一个喜憨儿。他说了一个故事:「上天指派一个人带一只小蜗牛去散步,这个人就在埋怨老天:为什么派他这个任务,让他很多事都做不了。不过,就在散步的过程中,他才发现到路旁的花草树木很美,小桥流水风景宜人,怎么过去都没有看到呢?原来过去他只懂得开车从一个地方冲到另一个地方,没有去留意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后来,他才明白,不是他带小蜗牛去散步,而是小蜗牛带他去散步。」


  他表示,六祖惠能大师说过的一句话让他很受用:「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生命其实就在迷悟之间,要看你从那一个角度来看待生命。

「感谢我的女儿怡佳,因为她,所以我才能够造就了很多的因缘,帮助很多人。」


  洗净生命缺憾方法有很多,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苏国祯说:「从生下一个喜憨儿,到为更多的喜憨儿服务,我不敢说我是从小爱化成大爱,我只是很爱我的女儿。」


  很肯定的,人世间若能有更多这样的真爱故事,我们的生命会有更多感人的奇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7: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人物:钟俊鸿的三个老婆

因为一场意外,他失去了年少时的理想,也失去了当一名医生的机会。一路走来,钟俊鸿生命中的甜酸苦辣,促他鞭策自己不断努力,不要成为让别人觉得可怜的对象。整整4年,他留在家中自学,一直到他做好准备,为自己开创新的人生。

破碎的梦想
目前在一家广告公司里担任封面设计员的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此外,他也爱好画画及摄影,自己开设绘画及电脑班,教导学生。

俊鸿告诉《普门》杂志,在那场意外发生之前,他是一位很活跃的中学生,学业也很不错。在校园时曾参与很多学会及运动,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当时我在学校里是一位非常活跃的学生,什么都参加、什么都学。我还曾经和队友们一同夺得篮球比赛的冠军!」。

当时在怡保三德中学求学的他,长大后想当一名福利社会的医生。因此,他非常勤力地求学,希望有一天能圆满当医生的梦。

不过好景不常,l989年,俊鸿16岁的那一年,当他与同学们忙著为教师节庆典进行布置工作的时候,不幸从高处跌了下来,撞伤了头部。从此,他的世界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当我被送到邻近的医院后,医生们并没有及时为我动手术,过后我辗转被送到吉隆玻就医。动了手术,昏迷了三四天,醒过来后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

俊鸿在醒过来后失忆,只记得自己的名字及家人的名字。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发生、在哪里发生?他一概记不起来。

更严重的是,他无法移动他的右手,因为左脑神经线受损的原故,他的右手已经彻底的瘫痪了,连带的右脚也受到影响。

一切从头开始
没有同样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他当时的感受及无助。当他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残障的事实,脑海马上出现自寻短见的念头。在医院,他每天固定要在手部注射三枝针,那种痛,的确难以想像。幸运的是,家人一直都陪在他身边,陪他走过这一切。

今年3l岁的俊鸿表示,由于跌伤了左脑,他只隐隐约约记得l6岁前所发生过的事,很多往事都得靠家人和朋友们来告诉他。

「我永远记得父母当时为了照顾我,不停来回吉隆玻及怡保将近两个多月。」他深信若没有家人的关怀照顾,他不会从残障的阴影中站起来。

出院后,他每星期还得定时到医院接受物理治疗。丧失了记忆行动不便的他不能再到学校里求学,连马来西亚初级教育文凭(SRP)都没机会报考。从那时候开始,他就留在家里自己学习,一切从头开始学起。

「刚开始时,我真的很灰心,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失去了未来。要不是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及鼓励,可能早就自己放弃。我在中学时的成绩不错,只对数理科有兴趣,从来没有想过画画。在意外发生后,我听取朋友的劝告,为了要有一技之长而选择艺术、绘画。」为了家人,也为了自己的未末,俊鸿清楚的知道他不能永远依靠父母亲生活,他必须自立更生。

「我自己从ABC开始学,一直到重新掌握华文及英文。右手写不到,我开始用左手写;读一两次容易忘记,我就读一百遍!」那时候,他一天用了将近l2个小时来练字。学会了写字,他开始学画画;学会了画画,他想要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凭著他的毅力,加上家人及朋友们的鼓励,他始兴起报读学院的念头。

由于俊鸿没有马来西亚初级教育文凭的基础,报读艺术学院屡屡遭到拒绝。然而,在l993年,他成功被霹雳艺术学院录取,修读广告设计。学院的院长非常慈悲,同意让他尝试读半年,过后才决定他是否适合继续就读。为了把握这项难得的机会,俊鸿凭著热诚及努力,不单通过了考验,也成功修完3年的课程,取得广告设计文凭。

积极面对人生
「以前的我很自卑,只要一想起自己没机会当上医生时,我就会闹情绪、不睬任何人。」提及他以前的志愿,或是在同学会遇到在各个领域有所成就的同学时,他心里仍会一阵抽痛。虽然现在比以前平静很多,但他觉得这些疤痕还需要时间来淡化。

之前他常会自问:「为什么别人跌倒,两三个月后会好起来?而我就不会呢?」他在这矛盾之中徘徊了许久,过后在活跃参于团体活动后自己得到了答案。能走路、能画画、懂摄影、有机会工作、有好的老板,比起其他残障的朋友,俊鸿觉得自己已经是十分幸福了。「这样的观念薰息久了,自然会战胜负面思考。」

由于行动不便,曾经有朋友劝他用轮椅来代步。

但俊鸿坚持不要,他不想依赖轮椅,更不想轮椅成为他生命的一部份。他就是从不能走到慢行,再从慢行到快行这样走过来。现在他每天自己步行上班,不需任何人为他操心。

「最主要的还是自己愿意站起来,放下过去,勇敢面对未来!」

谈及马来西亚残缺人士的情况,俊鸿表示政府在和社会大众应该平等看待比较不幸的一群。「比起外国,本地的残缺人士较难找到工作。「我有一位残障的朋友读完大学,很长的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虽然他现在已经被一间公司录取,但他的薪水却很低。也有一些朋友找不到工作,靠收旧报纸维生。」

看著残障人士受苦不公平的对待,俊鸿有一个伟大的志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效仿日本的例子,开一间广告公司,只提供就业机会给残缺人土,让他们也有为社会奉献的机会。他们有怎样专业知识,我就提供怎样的就业机会给他们。」在感受到个中的辛酸后,俊鸿发愿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虽然手脚不灵活,俊鸿多年前就已活跃于许多慈善团体,其中包括慈济功德会、仁爱残障协会等,让他能与这些夥伴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此外,凭著他画画的天份,他也为一些慈善活动挥笔,献出他的作品。他曾为霹雳州苏丹画肖像,并受到苏丹当面的赞赏。他是一个积极的榜样,不断鼓励不幸的朋友们,再难也要积极面对生活。

知足感恩最幸福
目前,俊鸿靠著自己的努力,有著稳定的工作及生活,但他希望未来能够还有升学的机会。他开玩笑的对(普门)杂志说:「我现在已经娶了三个老婆,那就是电脑、绘画及摄影。对于人生,我不想大富大贵,只要三餐温饱,生活安乐就很足够了。多余的时间和资源,我愿意奉献于社会,帮助更多的人。」俊鸿对生活感恩知足,比起那些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他活得更有意义。

如果有人间说什么样的人生最幸福?相信答案就和俊鸿说的一样:知足感恩的人生,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7: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人物:潘玉芳与颖成,成长心历路程(part1)

1988年是龙年,我与外子带着无比的欢欣迎接我们的第一个爱情结晶。当年我们都是26岁,我在一所中学教数学,他则在美资电子厂Motorola当研究与开发部(R&D)工程师,参于研制最早期的流动电话,因工作上需要,他不时都会与一些高频率的尖端仪器为伍。我们为孩子的到来作足准备功夫。大儿子颖成是在预产期隔天中午诞生,在阵痛超过12小时,打点滴催生及医生用钳子的情况下出世的。

两岁开始行为怪异
颖成出生几天后身体有些黄,相当爱哭,但过后他如一般婴儿开始学翻身、坐及爬。他长得白白胖胖很可爱,也很爱笑。一岁不到,他开始牙牙学语,会说「爸爸」、「噢噢」等,过后更会读图片卡上的字。

我们压根儿没想过颖成会是一个特殊的孩子,所以很可能错过了更早发现他异常的机会。我们只是觉得他很特别,他常喜欢丢垃圾或树叶什么的进入屋旁的水沟,看流水带走它,他不会抗拒我们的搂抱,尤其跟我们出外,见到父亲出门会吵着要跟,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是有觉得他少了一份「黏」住父母的感情上的依赖,心灵上少了一份共鸣的联系。甚至於更大时,他还不会上厕所小便或表示要小便,我们也以为他「大了自然会好」。我们很肯定他不聋不哑,对他不用言语沟通,只用手拉我们或哭叫表示要东西,虽有些不快,但却没怀疑有什么不妥。颖成两岁开始变得「很麻烦」,常哭闹剧烈,行为很怪,爬高爬低,我们还以为男孩子是调皮些的,也许他是天才(怪人)呢!后来他常突发性的笑个不停,使我开始若有所悟。我其买也曾就他的情况问过几位医生,但他们却没明确的表示他有什么病症。所以当我送颖成去一所托儿所不久,所长提醒颖成可能是自闭儿,我非但没有斥他胡说,反而接受他的建议去联络自闭症中心。

我们开始着手搜集有关自闭症的书及资料,但我们所得有限,也都对它悲观。我们辗转的联络上自闭症中心的负责人及让他们为颖成进行一项测验。这个测验结果将被送往国外再证实。大约两个多月后,我们被告知颖成被证实是个自闭儿。那时他已近四岁了,不会沟通,常自顾自的玩,还回避他人的眼神接触,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们很平静的接受了测验结果, 因为据说他是「轻微」自闭儿。我们当时对自己蛮有信心的,因为自忖是受过高深教育的知识份子!

家里充满哭叫声
我们开始着手去疗育他,送他去自闭症中心进行「行为治疗」,也送他去中央医院的「物理治疗」部进行「游戏治疗」。除此之外,也四处打听哪儿有什么可帮到他的疗法。我自己也抓紧机会及时间在家从各疗法中依样画葫芦,积极去「教」。我非常刻意的要他「变回」一个正常人,严格进行「行为」方面的改变,因为自闭儿有很多「不应当」及怪异的行为。我尽量的去阻止他,但这边阻止,那边又来了,令我疲於奔命,只好用打压。但打压依然没有效,使我更形暴戾,看他越来越不顺眼。另一方面,我积极的去教他一些「应当」的行为,如要看人,要什么要说出来,教他礼仪,教他沟通,但这个看起来很聪明,症状属「轻微」的自闭儿却一点都「不受教」,任我重复又重复,他都学不会,还渐渐的抗拒学习,大哭大闹,令我吃不消。为了教他我变得脾气很暴躁,情绪很不稳定。家里开始充满了哭声及叫声。哭声是颖成的,叫声有些是颖成抗拒学习时的哭叫,有些则是我喝叱他,硬迫他服从的叫骂声。

这样的情形随着颖成逐渐长大,他没有预期的进步反而加剧。我急於看到成果,一直希望颖成是个自闭儿是个错误的判断。我抗拒它,所以当颖成没有进步时,我有极深的挫折感。颖成七岁时,我依然抱着也许他会突然开窍的心理去报读华文小学。虽然受尽异样的眼光、老师的投诉,依然坚持至校长开会直陈「罪状」——干扰上课、破坏校规,要求自动退学,,才只好黯然离去。由於常得赔不是,我觉得自尊重重受创。在生活上,在家或带颖成上街外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常得提高警觉,防他出乱子及哭闹,一点都得不到松弛。长期的神经紧张,使我更敏感易怒,常自怜自艾。我有一种不明不白的冤屈,不知向谁说。我其实一直想当个好人、好太太、好妈妈,但因为颖成,我在人前抬不起头。另一方面,我看到了自己丑陋的一面,我连自己都无法面对。我有千万个不甘心。


一手承担有苦自知
好多回,我告诉自己:「算了吧,接受他是这样的吧,犯不着气苦。」但我总以为接受是消极的,等於我放弃了。虽然很多书都说自闭症是终身的残疾,但我又恐怕我现在没尽责,以后得去面对。

我与外子的感情也因颖成而面临考验。在教养方面,因一些疗育法的疗效不明显,使我们因而意见分歧,增加磨擦。我非常紧张颖成,而外子则比较放任,更常以工作为由很少在家,由我独力去应付,使我不能谅解。当我提出要他分担,他则常要我辞职。能做个经济独立的妇女一直是我感到安全、自豪的,另一方面,工馀得面对颖成我已觉苦不堪言,我实难想像整日对着他,局限在家的情况会多恐怖。每每为了不想他重提要我辞职,用「你是妈妈,这是你的责任」的理由来说服我,我有问题都不说,什么都一手承担,间接影响了沟通。更因我有苦闷在心里,天天脸苦苦的,心烦气躁,也影响了沟通。
颖成初出门就来到纽约街头

1995年杪,我们从朋友处第一次接触到一个名为「站起来,孩子」的疗育课程。它让我们重燃希望。在96年杪,我们终於带着颖成到美国去参加这项课程,它完全的改变我们此后的生活。当时叫颖成已经8岁了,还不会用言语沟通,只会叫「草莓」、「嘘嘘」、「牙膏」几个字来表达要喝汽水、小便及刷牙。他依然回避眼神接触,常不知何故哭闹剧烈难休,很不快乐。与我们很少交流,很隔绝。

游戏室里从头学起
「站起来,孩子」课程所采用的方法与我接触过的好多方法都不同。在这里他们不去阻止「不应当」的行为,却要父母学习明了自己当时的感觉把不快纾解,然后去参与,以此建立一个联系,一座通往他心灵的桥梁!他们认为以爱与接纳为导航的观念非常重要。这里爱被诠释为全然的接受并为他做到最好。而接纳更以父母接受自己为先。他们认为父母是疗育孩子的最佳资源,对自闭儿也有一番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自闭儿是因为脑部失调以致严重的不能了解外界的一切,包括语言及行为。由於他们对外界充满了恐惧,遂以自闭来照顾自己。

因为这一番不同的见解,他们要我们学习去放下判断的心,不去判断他的行为是对错或应不应当,他们要我们学会去感恩。颖成每一个小小欲与我们交流的尝试,那是他经过许多努力克服自己恐惧欲走进我们的世界的尝试。他们还要我们活在当下,无悔於昨日,无忧於将来。如此一来,父母可以更专心快乐的去面对孩子,比较会不反覆无常。敏感的自闭儿往往难消化混乱的讯息。以上的几个观念使我听起来似曾相识。佛教不正提倡这些观念吗?这真是—个奇怪的地方,不是佛学院却把佛法应用在教育上,在生活中落实。

在这十天的课程里,我们目睹颖成如何在一个充满尊重、安全(有控制权)、快乐的特设环境里开始与辅导员有较多的眼神接触及交流,并开始学习言语沟通,把我们看傻了。为了得到多一些的眼神接触,这里不像其他我见过的方法般捧看孩子的脸,要孩子或逼他们看看对方的眼睛。在游戏室里,除了人,没有其他如电视机这样会动、会发声的诱因。辅导员在游戏室里用参与的方式如孩子摔东西,你也摔东西来联系。在得到孩子偶而看一眼时便大大鼓励他,还有就是在游戏时用夸张的动作及声音,或移动自己的位置,或借用大镜子,使你无意中就能接触到他的眼睛,快乐、主动的看。

十天下来,颖成与我们都比较快乐。感恩我以往走过的路,使我有更好的对比,看清前路。从美国回来大马后,我们决定把生活重心放在推行这个以父母为主谋,孩子为中心的在家学习课程来疗育颖成。

我开始学习放下身边的事,每天抽出三个小时与他在游戏室内,把所学实践出来。当时我还在教书,除颖成外另有三个年龄分别为6岁、4岁及2岁的孩子。半年后,独居乡下的母亲突然心疾发作,需要开刀。由於兄弟姐妹都远在几百哩外,我遂负起母亲在中央医院换心阀(Valve)的琐事的责任。母亲开刀期间,不知是劳累还是当时严重的阴霾,使我几年前患上的神经质的哮喘病加剧。同时我也发现颖成对於我每天跟他在游戏室内玩反应不错。每天我放学回来,他会在楼梯口等着我进游戏室。我知道我不是超人,於是放下教书的工作,更把在游戏室的时间增长至七个小时,除非有特别事故,周末或会短些,不然每天坚持不懈。




 
孩子,谢谢你看我

我的抉择皆因我开始学习去接受与爱。我开始接受自己,一个虽不完美也不必自卑、真实的我。我发觉以往我很不快乐只因我常自责、自怜。我常严厉的批判自己来鞭策自己和激励自己。在有一个自闭儿这事件上,我又可怜自己。当我开始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凡时,我比较可以怀著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去尝试,也不会受以往不快乐的「失败」经历影响,并有能耐去面对颖成带给我的一连串考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7: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人物:潘玉芳与颖成 成长心历路程(part2)

放下身段任他打人
刚开始时,颖成有90%左右的时间是自顾自的玩自己的游戏,对你的存在是虚设的。我尝试去参与他的游戏来建立一种联系,让他觉得我接受他,与他是「同类」「同好」。他「敲牙」,我也「敲牙」,他眯眼瞪著墙壁,我也瞪著墙壁,尝试去进入他的世界,去了解他的世界。这些看起来很「可笑」的动作,在自我改变观念后便可以做得很投入。我还可以扮小丑、扮马给他骑,只为了得到他「多看我一眼」、「多与我有一点交流」。有时候颖成长时间不睬我,我呈献什么他也不看一眼,我再不会觉得被拒绝,或是自己「无能」,「差劲」什么的,当我可以放下自己的身段,我也不会急於看到什么成就,内心对成果的追求也没那么迫切了。我接受眼前的缘,眼前这个不完美的孩子。如果上天真的要我做一个自闭儿的妈妈,我何必去抗拒呢?我何必在乎他人如何看待我?是我罪孽深重或孩子罪孽深重,去追究去追悔,又有何意义?我逐渐放下一切使我不快的想法。

我开始学习活在当下。每一回进入游戏室,即把外面的一切放下。颖成有严重的沟通障碍,我不想错失任何可以促进了解的蛛丝马迹。有时候因为我没留神,使他因我猜不著他要什么,没能马上给予而大哭大闹。他无法面对一点点的不顺遂,更没有「等一等」的概念。对於所有的不顺逐,他会认为失去控制权而害怕,还会打人。刚开始的年多,他常常打我。有时是气愤,不顺遂,有时则是要看我的表情,看我的反应,有时是自己很「肉感」——马来人所说的「Geram」(因无法表达兴奋的感觉)等等。开始时,我用「痛,不要」来告诉他,但他照打,还会跟著我说:「痛!」我知道这方法行不通(他根本不明白「痛」的意思),遂用没反应来应对。他再打我时,我若无其事般,不让他看出打人可以推动人有特别反应。后来若非是盛怒,他比较少打我了。

没有经过修行的心是脆弱,容易受伤的。 我发现「站起来,孩子」课程的观念非常好用,常常在我面临难题时扶我一把。自闭儿有许多富挑战性的行为,如打人,也是我练心的机会。渐渐的,我发现保持不快乐的时光在减少,心比较不容易为他的行为而受伤,在他大哭大闹时能有一份平和。颖成的心灵如谜,我未能完全了解。他对一些事物的反应有时很难预料,常有突发、「很麻烦」的事发生,常要我绞尽脑汁去应对。内心的平和使我在精神上还是愉快的,这份心境的改变令我觉得不可思议。以往我都以为是颖成使到我不快乐,他会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原来感觉不是外在的产物,而是出自内心——我的判断、诠释、信念及决定。外界的一切,也许无法改变,但内在的感觉可变。由於常观照,我对感觉也比较清晰起来。当有比较负面的情绪升起时,我会比较了解而去纾解它。有时我也会很任性的让负面情绪泛滥,但我内心会有另一股声音在问它,要它做抉择——要快乐还是不快乐!

犹记得当我们在美国上密集课程时,辅导员曾问我可有什么要感恩颖成的。我当时只觉得他是个「负累」,哪还有什么感恩呢?好不容易才想到一项,那就是当我阅读报纸时,颖成从不来打扰我,不像其他弟妹!这些年来,我开始学习去感恩他每一个小小欲交流的尝试。我每天都说「好话」——如他看我时,我就说:「看得好!」,「我好喜欢你看我」,「谢谢你看我」等等。开始时,也许有点造作,像念台词般,但慢慢,我发观不仅他听了开心,我自己也很开心。我抓住每一个机会去鼓励及赞美,也说了好多「妈妈爱你,妈妈咬苹果给你吃」这样的话。当我放下判断的心,不去判断他的行为是对是错,应不应当,我开始可以去欣赏他,这份衷心让我觉得我们心灵很靠近,很亲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把一切想得那么理所当然,以致於忘了感恩我们所有。对於颖成,很多平常人轻而易举的事,他都做不到,好像语言沟通。他想吃一样东西,他说不出口;他痛,他又不会说。我们目睹他如何的学习语言沟通,因感恩而常感惊喜连连。其实,我要感恩颖成的实在是太多了。

虽然因为颖成,我在教养其他三个正常的孩子方面要作一些调整,好像要他们无条件顺遂大哥,但他们间接也学会了如何去包容及爱。我情绪的平和快乐,使他们能以平常心面对特殊的哥哥。我没有因专注颖成而忽略了他们,这全因我放下出外工作,有更多的时间。另一方面,我也没那么紧张著要教颖成,无时无刻不挂著他。我们一家现在是很温馨而快乐的。这与我们注重爱与接受脱不了关系。

这几年来,也因为颖成,我与国内外的自闭儿父母结缘,那是一种很好的经历。从这些父母身上,我学到好多东西。尤其看到爱的力量。慈悲就是力量,说得没错。我也看到希望的重要性,当一个人认为自闭儿是有希望的,那么他就会付诸以行动,百般去帮助他,挑战他。我也看到一些方法的可行性。自闭儿以自闭来照顾自己,制造了自己的世界。

他是否愿意走出自己的世界全靠他自己的抉择,而不是他人可支配的。唯有让他觉得安全、有趣,他或许会尝试走出。我从一些父母身上也看到他们的「苦」,使我更感恩我所拥有的。我会想如何去帮他们拔除一些苦;接见他们与写作都是我的一些尝试。

学会叫痛要求唱歌
这三年多来,由於对自闭儿的不同了解,我对帮助颖成的目标也不同。我要他做一个「人」,一个快乐与人相处的人。很多时候,他看起来一点进步也没有,我也难免有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但分别是,精神上了一些「苦」。

就在我没有刻意去改变他,但适当的去挑战他时,他其实一直都在进步中的。他现在会主动来找我,要求我跟他玩或什么。他开始积极学习用语言来沟通,话比较多。但我能感受到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开始知道我们是安全的,是爱他的,也是有趣的。他开始要模仿我们。他的弟妹们常要我在他们临睡前拍拍他们,他在没人教的情况下,也学会要求「拍拍我」。一直以来,他对痛是无法表达的,最近一回他有口疮,竟一连几次表现得很痛苦状,告诉我:「口疮,很痛哟!」,等著我去安抚。他要我注意,他不自我隔绝的举动,令我深受感动。他会主动看人,看我的口部学发音,也比较肯让我教他,让我剪头发,还学会等,因他总是有求必应。

颖成依然有许多自闭的时候,也有很多「怪」行为,有时会像鸟一般怪叫,有时又会与自己与他人过不去,但那都不是问题了。他比起以前明显快乐多了,也对自己更有自信。他是否能摆脱自闭症,虽是我的目标,但却不是最重要的。

有人说:「观念是持续,而不是达致」。藉由一个自闭儿我学到一些受用不尽的观念,但凡人的心念是不是能持续、坚定。有时我也会对颖成不耐烦,又想用回老方法,去催迫他,他会大叫抗议。嘿嘿,他在督促我修行呢!  

我的一位学佛的老朋友曾告诉过我,世界上之有自闭儿,应该不会没有原因的。虽然他无法说明是什么原因,但我却相信特别的孩子是上天一份特别的礼物。我好像看到了一些端倪。我对佛法认识很少,曾经觉得可有可无,但现在我却比较会去听及读佛法。这也是因颖成而带来的缘。我先有经验才来印证佛法,有点本末倒置,但庆幸的是,我还年轻,我看到了佛法的积极性。对三个幼小的孩子,我开始积极的让他们接触佛法,学习感恩、有慈悲心等,而不是一味只注重考试成绩。什么样的教育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人。当我看著颖成开朗的笑脸,愉快的告诉我一些他看到的东西,要我唱歌给他听什么的时候,总令我若有所思。回首来时路,感恩心满怀!

我家游戏室
在我们住家的楼上,有一个很特别、充满欢乐笑声的地方,那就是颖成的游戏室——一个依照「站起来,孩子」课程(Son-Rise Program)理念设计的「教室」 。

设立游戏室就是为了营造一个最佳的环境来引导自闭儿,让他明了或感受:人是友善的,可以预料,有用的;学习如何与人做朋友,学习用言语来沟通等。自闭儿很少能主动学习,但如果你把他放在屋子里,有时候他们会很「麻烦」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会爬高啦、破坏东西等,使你得常常阻止他做这做那,间接的使你这个「人」变得不友善了。

自闭儿也常忙于自己的活动,你要他看你,注意你还真不容易。游戏室的概念就是要提供一个友善而受制的环境。在这个室内,他是安全的,他可以任意玩,尽情吃。整个环境是由我事先设计过的,所以不会有突发的情况,完全不须说「不能」这个词。

游戏室也同时做到没有外界或外界最低的干扰,例如电视、汽车或其他人的活动;这样可以让他注意到你,增加交流的机会。

除此,游戏室对于辅导员还像个神圣的庙堂,时刻提醒辅导员:一进入那一扇门,自己就要有正确的观念,如:爱与接受、不判断、快乐的面对、注重现在…等等。纵使你在游戏室外边还有很多未了的事,也许受了一些挫折,但在决定进入的这一刻以后,应该全都要放下,以投入的心情与自闭儿同乐!

这个游戏室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首先,是地面。我们在地面上放了层两寸左右的海绵胶,然后用一大块的Linoleum覆盖在上面,拉紧钉牢,变成一个很好躺及容易清理的地面,在上面翻滚、爬、跳不会受伤,膝盖也不会受罪。

一边的墙,在四尺以上的高处有几排架子,用来放玩具及食物。这些架子的用处可大了!除了储物外,最重要还在于它鼓励沟通。

孩子不可能一整天不吃不喝,当他们有饿的感觉,又无法从架子上取得食物或自己喜爱的东西时,就是你推销自己是「超级有用」的时候了;所以架子可以激发他学习对「你」的沟通,而食物则是一个很大的诱因。

另一面墙上有一面落地镜子,这是为了增加游戏时的眼神接触,因为一切的学习皆始于「眼神的接触」。

游戏室有间相连的厕所。另外有两道从外上锁的门,这两道门并不是准备用来「关」孩子,而是准备与他一起反锁在内;这也是为了减少孩子会擅自离开而引起的拉扯,且方便更换辅导员时他不会跑掉。

游戏室内有几粒球、弹簧床(Trampoline)、矮桌、书本及其他玩具。玩具是交流的媒介,只要有教育性、鼓励交流的都可以。自闭儿通常很喜欢跳弹簧床,所以弹簧床可以用以消耗他多余的精力,使他能静下来。

在游戏室他是皇帝,通行无阻,无往不利;在外,我很难确保他能如此。为免他混乱,我们暂时不让他外出。我向友人戏称他正在「ICU」(加护病房)。

除了控制他的活动范围,我们也控制他的饮食。减少糖份、不吃牛奶产品、减少肉类、调味品、色素;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白开水,确保他能以最佳的自己去跨越他的障碍!就在游戏室,我们爱的小天地里!



「站起来,孩子」创办人 巴里·考夫曼人生大转弯
18 个月大的儿子罗恩被确诊患上了神经性大脑失调症( 自闭症Autism) ,病情不会好转,永远不可能有正常人的谈吐和人际交往,而只能陷入怪异和潜在的自毁性行为中不能自拔时,巴里·尼尔·考夫曼(Barry Neil Kaufman) 和妻子萨马利亚(Samahria Ltye Kaufman) 并没有一鳜不振,而是信赖自己内心的牵引——幸福、爱、和谐和接纳,用更快活、更富爱心的方式去接受一个特殊的孩子。

婴孩时期的罗恩醒着的时候不是转圈子、前后摇晃,就是两手放在眼睛面前拍来打去,或者不停地发出一连串奇怪的甚至有些可怕的声音。积木、鞋带、皱纸团和餐具等没生命的东西几乎耽耗了他所有的精力。他的小天地里根本没有持久和密切的人际交往。父母把他举起来或者抱在怀里,他就会萎靡不振,像个玩具娃娃似的一点生气也没有。「他从没认真看过我们,最多只是瞥一眼,目光呆滞,缺少反应。」更绝望的是医生宣判他没有救。

考夫曼原是一名成功企业家,因为儿子,放下了整个事业,夫妇俩开始了其「儿子康复计划」。他们首先快快乐乐地走进儿子的世界,无论他摇头晃脑,或拍拍打打,还是把盘子放在地板上转来转去,或者尖声怪叫,他们都随看他.照做不误,终得以与孩子架起语言和感情交流的桥梁。

如此一天 12 小时,一周七天,苦心又耐心的一步步教会罗恩讲话、交往和自立,才让一度沉静孤僻、机能失调、智力低下( 智商在30 以下) 的孩子重获新生,成为一个落落大方、谈吐不凡、聪明可爱的棒小伙子。康复后的罗恩,智商达到了接近天才的水平,不论是小学中学,成绩几乎都是全优,并以优等生毕业,后来更升上当地一所著名的大学,取得了生物医药论理学学位。

「我的儿子站起来了,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站起来。」儿子重获健康后,考夫曼夫妇於 1983 年共同创立了选择学院,为遭遇不幸或者想提高生活品质的人们提供各类教学服务。爱何止让奇迹出现呢? 罗恩的自闭,启发了考夫曼夫妇的无限慈悲,以帮助全天下的特殊孩子。「孩子,站起来」(Son-rise) 就因此而建立,至今17 年,给许多人带来希望。考夫曼也因此写了《幸福优势学》(Hapiness ls A Choice)—— 一本充满激励的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7: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人物:高铭和暴风雪下幸存 痛悟高处不胜寒

现年52岁的高铭和没有照片中的健硕,他拖著蹒跚而轻浮的步伐,有点像是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步步为营。听他说,十跟脚趾和两个脚後跟在山难中冻坏了被逼切掉,脚跟仍未长好,所以走起路来偶尔隐隐作痛步履维艰。

他在记述那一幕惊心动魄时说,下山时暴风雪突然来袭,风速大於150公里/小时,他几乎撑不去了,迷糊中掠过一个念头,心想好不容易登上圣母峰,不甘心就这么死去。「在挣扎中,朋友的脸孔一幕幕浮现。脑海出现了家人的黑白映象,我听到小孩说:『爸爸爬山还没回来。』那时候感到很心酸哪,我怎么能够死在这里?当下决心怎么撑也要对抗暴风雪。」

凭著坚强的意志力,高铭和在山上撑了20多个小时,第二天下午,雪停了,太阳也出来了,才保住一命。被拯救人员救下山去时,他的脸部、十根脚趾、手指、两个脚後跟、鼻子都严重冻伤。紧急送回台湾,又转送美国,辗转回到台湾。进出长庚医院一年之久,切掉了冻伤的脚趾、手指,由医生割下额头的肉,移植并整型成鼻子,前後动了15次手术,让高铭和承受了极大的一番皮肉折磨。期待回家过正常生活的他,一心一意好好养病,却在回家後发现,过去的生活模式完全改变了。


赞赏大自然伟大
「那段日子吃饭都要家人喂,觉得连这基本的动作都无法胜任,很心酸。」不过,比起那一年登山的朋友,高铭和又觉得自己幸运。

「他们八位在暴风雪中都已经走了,有的冻死、有的滑落山崖,我庆幸还能够活著回台湾。」

便安慰自己:「人啊,只要还有清醒的头脑,生活就不是问题。」

眼看久未活动的小腿因长期坐轮椅而日渐萎缩,他忍著椎心的痛训练自己走路。但费了好大的劲儿只站了3秒钟。只听他信心满满曰:「只要能站3秒钟,咬紧牙关再撑一下就可以站4秒钟、5秒钟。你就忍一下嘛!跌倒就跌倒,跌倒了再站起来嘛!你瞧,圣母峰海拔8848公尺,你只要向前走一步,圣母峰离你就近一步了。」

在训练的过程中,他意外的发现自身许多时候所忽略的功能。「例如只要夹在指缝的筷子扭动的方向对、力度对,就能挥动自如了。」

说著,他以指缝夹著笔,在名片上挥动著笔杆,洋洋洒洒的写下了工整的字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凭著这样的信念与不断的训练,高铭和打电脑、开车、摄影,无所不能。

中原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高铭和,自1974年开始登山及摄影,他从台湾小巧美丽的山冈开始,爬到了世界的屋脊西藏,足迹遍及韩、日、美、法、瑞士、印度、阿根廷、西藏及尼泊尔等地。他曾登上法国阿尔卑斯山白朗峰、北美最高峰麦肯尼山、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山,20多年来攀上的高峰不计其数。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他有感而发的说:「只有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你才体悟到大自然的伟大。大自然的规律是渺小的人类所不能改变的。如果人类能够一如大自然那样,各尽本份各司其职,你吹你的风,我出我的太阳,他下他的雪,那该多好。我们都认为大类很伟大。但我们有多伟大呢?一个强者,遇到一个风浪、一个暴风雪,船说翻就翻覆,飞机说掉就掉,所以你更要知道自己的渺小,懂得谦卑,去对待大自然以及身边的人。

一生中有意义的事
「人的生命其实很脆弱,你不晓得自己什么时候走?所以在你还拥有生命时,要好好珍惜、善用生命,做些有意义的事。我在想,我没在1996年死於圣母峰上,背後仿佛有一种旨意,这么大的暴风雪没有夺走我的生命,是不是要让我留下生命,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

他认为,人的生命有限,如果一生能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够了。「全球有60亿人,如果每一个人都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有60亿件对地球有贡献的事了,那世界会有多美好!」他从1991年开始策划中国百岳计划,在1998年9月到合欢山做热身活动之后,於同年10月前往西藏做行前训练和高度适应,准备展开中国百岳的後续工作。这项艰巨的摄影计划,以山为主题,这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喇昆仑山脉等100座山岳,并收集山区附近的人文、自然地理资料,集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信仰、生活习俗,呈现中国人文自然风貌,目前该计划已完成了30%,预计在2007年完成。

20年的登山经验,磨练出高铭和过人的毅力与耐力。经历一场浩劫,高铭和没有被打败,反而演生出一套登山哲学,以更冷静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与挫折,走下了这山又攀越另一个人生高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7: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人物:谢坤山,没手没脚更没了一只眼睛,他却始终乐观看待

没手没脚更没了一只眼睛,他却始终乐观看待,重新赋予的生命绝非用来忧伤、自怜,他体悟到:只看自己拥有什么,不看自己失去什么。
他失去了一只眼睛,却能看透人生百态。

他失去了一条腿,却能脚踏实地的走过人生路途。

他更失去了双手,却能绘画出生命的色彩。

他,就是谢坤山。

他,是一名「口画家」,也是一名演说家,更重要的足,他那感人的故事、乐观的个性,还有那令人钦佩的勇气,牵动了许许多多不幸人士或残缺人士对人生改观,活出自己。

当然,会有人想问:他怎么这么可怜,没手没脚更没了一只眼睛?每当观众问起这个问题时,谢坤山总是面带著笑容,开朗地向大家滔滔不绝分享他的人生历程 ……

生死 - 苦少年触电截肢
谢坤山在l6岁之前和一般少年一样平凡。由於家境清寒,父亲天天踩著铁马,四处叫卖杂货。母亲为了补贴家用,在外头打杂工。从小,他就必须照顾弟妹。日子虽清苦,他却不忘在童年和成长中找寻乐趣。

16岁那年,他在工厂驳接钢管时,误触高压电缆,电光火石间焦灼他的全身,谢坤山随后不省人事,待昏迷醒来后,才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他知道这次意外并非只有皮肉之伤。他失去了双手和一条腿,剩下的另一只脚,脚趾却连成脚板。

回忆中,父母哭得牵肠挂肚,痛心疾首之凃,还得决定是否要保存儿子的那焦烂的双手和脚。最后,医生决定需切除他的双手和一条腿。从此以后,他的人生有了另一个转折点。

在医院躺了半年之久,孱弱的他受尽痛苦、折磨,所累积的庞大医药费,更为文盲的父母带来沉重负担。来探访的亲友都揶揄,像他这样五不全的人,要是去售奖券或到街边行乞,一定会有好心人施舍,但谢坤山并未向现实低头,他自我妥协:「没有尊严的活,我绝对不要。」

而其中让他苦撑活命的理由是,「为了妈妈,我没有资格放弃求生的意志,更没有理由沮丧或悲观。」

乐观 - 一定勇敢站起来
他天生的乐观更让人讶异,难道从未有过放弃自己或轻生的念头?「没有,真的没有,从来没有过!」谢坤山说,既然已经失去那么多了,他不愿再失去更多。「如果把自己的心门封闭起来,那我不只失去手和脚,更辜负妈妈的爱。」

母亲对他的不离不舍,成为他活下去的力量。他深深体悟到,这重新赋予的生命,绝非要用来忧伤、自怜,更不能自暴自弃。「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勇敢站起来!」

出院后,谢坤山在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开始展开复健过程。生性独立的他不想一辈子饮食起居都仰赖家人,於是,他发明进食用的汤匙,并先后想出自己刷牙、洗脸、抹脸、拿东西、写字,以及如厕时解开拉链的方法。

从吃饭到写字,从拾东西到作画,谢坤山凭著坚强的毅力学会以口代手。从小就爱绘画的他,在失去双手后依然希望发挥自己的绘画天分。他自习素描了七年,其后拜师於名画家吴炫三学画。吴炫三被他习画的热忱、乐观的个性,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感动,因而给予他无限的激励和支持,「有手有脚的人却不及一个无手无脚的人来得真诚,来得乐观,更重要的是,谢坤山的艺术天分是不容质疑的……此孺可教也!」

其实,真正启发谢坤山作画的是,有一回他成功用自己「可爱的小手」削好一支铅笔,望著满地的铅笔屑,谢坤山心想:「这些笔屑,一片片都是自己的信心,我不但削出了铅笔,同时也削出了将来的道路!」谢坤山体悟到,「只要看自己拥有什么,不要看自己失去了什么。」失去双手并不是个大损失,他知道,永不放弃的意志力将给他带来无限的可能性。他并不介意外人的眼光、冷讽热嘲。

「人,何必活在别人薄薄的两片嘴唇之下?别人轻轻的一句话,为何将它重重地放在心里?」他说。

困难 - 敞开心面对阳光

有人问谢坤山,这一路上遇到过最困难的事是什么?他很笃定地回答:「没有,到目前为止没有遇到任何困难。我相信人生的考验是不断的,我明白会遇到很多很多的考验,但是我也清楚自己还有能力去挑战接下来的考验。

所以,这些困难对我来说都不是困准。也许身体上有些不方便,但这是可以克服的。人生真正的考验是,当你面对考验时,你的抉择、你的态度是什么?如果你的态度是乐观、积极、正面的,那么所有问题都不成问题。面对逆境时,如果我们选择打开心门,面对阳光,那么阳光就能够照射到我们封闭的心,扫除黑暗;反之,假如我们选择背对阳光,则所有的阴影都在我们的前面。」



对於因果、生死的无常,谢坤山看得很淡,「生命就在呼吸间,一口气上不来,生命就结束了。无常是恒常的,是无处不在的,既然人从一生下来就是会死,那么人生中的考验也都是必然的,所以当考验来临时,我不会特别把它看作是因果。」

曾经有人看他五不全的样子,摇摇头,叹口气说:「业啊!」谢坤山当时也曾经这么心想:「真的是这样子吗?真的是我过去世干了许多坏事,所以今生遭遇这样的果报吗?」

「但是后来我找到了答案:所谓的因缘,就像是我们在某些场合碰到某些人,觉得他们很面善。从因果角度看,也许我累世以来和他结下了善缘。相反,有些人我们一看见就觉得讨厌,好像他欠我们200万没还,这是我过去世和他们结下了恶缘。」

「而今天,我走到哪里,好像都没有人讨厌我耶!既然人人都很喜欢我,我就得到一个结论:我过去世没有做过坏事!那么我就能够心生欢喜了& hellip;…但也没必要过度膨胀自己。」然后语重心长曰,相不相信因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握当下,实实在在、唧踏实地走下去;把握当下,遇到逆境转境。而改变就从转心开始。厂态度很重要,心更重要,态度影响一个人的高度、宽度与深度。」

谢坤山总是以一副灿烂的笑容示人。他的笑容,让人感觉到他肘人生充满希望、充满抱负。正如他在2002年出版的自传《我是谢坤山》中说,一个杯子装著水,有人会说,杯中水半满,亦有人会说,杯中水半空。这意味著,凡事部可以用许多角度来看,他把惨痛的经历转换成乐观的原动力,造福自己,激励别人。


在他的画中,我们可以从色彩中领悟到人生其实是多姿多彩的。与其在生命中留著灰色阴影,不如挥洒多几分色彩。

对谢坤山来说,画画不是用于,更不是用脚,而是用心。唯有全心的投入,才是最真实的感情,也是牵动画笔的灵魂。

谢坤山24岁才上国中,高二那年,他意外撞击重伤了右眼,从此失去了视觉。祸不单行,他却能转个心念:「右眼看不见,看不见什么?那就是看不见别人的缺点;而左眼看得见,看得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这岂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

谢坤山现年45岁,除了画画,他还义不容辞走遍世界各地激励演讲超过2000场。他在每场演说中,都不忘提及、感谢他的家人,他伟大的贤妻也真,还有一对可爱的宝贝女儿——木木和贝贝。

谢坤山是在23岁时认识了也真,两人初次见面即一见如故,而且因为志趣相投,在同一间艺专习画,最后终成眷属。人生路上,妻子一路在他背后默默支持,婚后为他生下两个可爱的女儿。他常爱说,两个女儿都乖巧,也非常以他为傲。

谢坤山在偶然之下接触了慈济,与佛结缘。证严法师曾赠他一句话:人生最大的惩罚是后悔。就是这句话让他只往前看,把所有惨痛的回忆都放下,积极面对人生、在缤纷色彩中,他告诉了世人,没有一样事情是不可能的,只在於人如何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其实很简单,就是将「命运」倒过来写— —「运命」。谢坤山,就是这样在「运命」,抱著一颗感恩的心,绘出一幅幅有故事、有感情的油画。有谁会知道,这些动人油画的创作者,会是个失去了双手,失去了一条腿,甚至失去了一只眼睛,却还能如此乐观的英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7: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人物:聂存仪,拥抱新生的故事

人生,总有起落

当命运选上你的时候,你能躲避吗?一次任谁也不想到的伤人事件,改写了她一生的命运。一瞬间,她成为全国社会新闻的焦点,人人争读她的故事。

很多人都在想:一个花样少女能从这样的打击及伤害中走过来吗?聂存仪,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则传奇,那么遥不可及,可又实实在在地发生过。

无疑,聂存仪是美丽的,这是我们采访她最深刻的印象。过去,美的也许是她的外表,如今,美的是她的亲切、乐观、勇敢、知足与感恩。她爱笑,当别人称赞她,她就会笑个不止。

过去的经历当然很痛,不过存仪无意抱怨过去。「我或许要感谢那一场火,如果没有那场事故,我可能不会明白很多事,更不知道最后会走上一条怎么样的路。」

2001年3月19日的傍晚,在昔加末太子城发生一场蓄意伤人的纵火案,受害者是存仪,而下毒手正是她的同居男友陈其鸿。

存仪是华都牙也人,1998年和同乡友人到昔加末找工作,过后在一间迪士高担任侍应生,隔年就结识了迪士哥的股东陈其鸿,两人交往后同居。显然,这段感情并不太稳定。根据存仪的说法,陈其鸿比较情绪性,而且会动手打人。「他每次有事情不愉快时,都会打我来出气。只是我很傻,没有下定决心离开他。」

在2007年3月19日傍晚,存仪在太子城的住家和陈其鸿发生争执。接着发生的事件轰动全国:陈其鸿把火水泼在女友身上,然后点燃打火机。对陈其鸿而言,这可能只是又一次争吵过后的泄愤行为,只不过,他和存仪都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

陈其鸿纵火烧伤存仪后,再将她送院急救,当时她全身约41%皮肤烧伤,脸部毁容。聂父聂母赶到医院探望她,虽然存仪当时已清醒,却无法告诉父母事发经过。聂家觉得事有蹊跷,在3月27日报警,并召开记者会公开纵火事件。4月22日,存仪在留院28天后,首度公开内幕,指男友在双方争口少时向她泼火水后纵火烧伤她。

「我心中充满疑问,为何他这样对我?躺在医院28天,我非常恨他,不想见到他,在法庭见到他,也当他陌生人,但是时间过去,我现在对他不再有任何感觉了,连恨也没有。」地上长了蔬菜,就不容易生野草;同样地,心中有了善,就不容易生恶。存仪已经放下过去不幸的遭遇,努力把眼前的当下过好,积极开拓生命的深度与广度。

人间有真情

自认过去的自己好动、任性、叛逆、好玩,行事从不考虑后果,更不懂得珍惜身旁的家人与朋友。年少时的她,不曾想过别人的感受,让父母担心。现在回想起,才发现到人间有很多温情,因此更力口珍惜眼前对她最好的家人和朋友。一路走来,感谢大家的关心、鼓励与开导。「被烧伤可能是一件好事,现在我的人生路更好。」她表示现在的自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双亲扶了她一把,
让她有勇气面对现实的一切

身边的人给她的力量,令她重拾信心。在医院的时候有很多人开导她,所以她很容易重新站起来,同时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曾经一度很伤心,因为怕家人失望,家人把自己扶养长大,结果自己却被烧成这样。」她曾经听过父母痛心地说过:「辛苦养大这么一个女儿,却白白无辜的给人烧成这样。存存仪听了这句话,忏侮自己过去没有顾及父母的感受。之后,她没有为前男友伤心,也不会去恨他。「现在没有时间想他,最想感激的是家人、帮忙我振作起来的曹巧菁和社会人士。」

懂得感恩的人生才是富裕的。陷入绝境之后,才感受到四面八方伸过来温暖的手。存仪重复地说道:「感谢家人照顾我,医院的医生、护士治疗我,警察帮我查案,社会人士给我金钱与精神的支持。所以我会更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觉得放弃已拥有的真情,会不值得。她发现自已长大了,也成熟许多。

心灵有依寄的人,较容易度过生命的低潮期,也自然较能掌握自己身边的善缘。经历巨变后的存仪,不愿意自己的日子就这样惨淡下去,她决定不再躲起来自伤自怜,勇敢地走出去,在收容中心担任义工,照顾孤儿贫老。



存仪与全家福,家人的爱比什么都重要

重回生命起跑点

重新站起来,最难过的关口是媒体的焦点、世人异样的眼光,她从刚开始的恐惧怨恨,直到学会冷静接受,摸索未来的人生路。就凭着这一份毅力与勇气,她夺得了第二届光明勇士奖,并获选为殿军。

「我的家人没有舍弃我,是他们用爱,让我逐步逐步重建现有的的平静生活。因为一次错误的情爱,存仪在人生的路上跌了一跤。「过去对爱的看法很狭隘,只懂得爱自己,过两人世界。如今,我知道,真爱即是学会感恩。」



存仪与爱狗合照:
学会感恩与爱


在光明勇士奖的颁奖典礼上,存仪接过《光明日报》颁赠给她的荣誉,与台上那么多位拥有伟大精神与生命理念的人站在一起,接受众人热烈的掌声,她觉得世界好宽广,生命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仍等待自己去发掘。

「我学会抱着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不会一直在意自己的样貌。在潜意识里,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很不错和很美丽的女子。」

现在的她活得很自在、踏实。她学会接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清楚明白自己的方向,为未来的人生全力以赴。

「希望我过去的经历可以作为大家的借鉴,也希望我重新站起来的故事,可以对遭遇不幸的人士起着鼓励的作用。」

去年8月,存仪从华都牙也租了一辆德士,独自前往怡保的儿童收容中心面试。「面试时,我坦白叙述过去的遭遇,院长没有嫌弃我,第二天就去上班了。」

刚开始时,院长安排她照顾3名稚龄男童。每天清晨5点半,存仪就要起床,叫醒孩子们,替他们洗澡,打点早餐再安排他们上学,到了晚上还要督促他们温习功课。3个小孩,分别是2岁、5岁及6岁,他们都很喜欢存仪,叫她姐姐。存仪则以「我儿子」称呼他们,彼此相处得十分融洽。

目前,存仪在收容中心已经工作了7个月,她负责照顾5个小朋友外加两个婴儿。这些安排都是对她工作表现的肯定。

把爱传播出去

除了在收容中心照顾小孩,存仪每隔一天还会与两名义工到收容中心附设的老人院进行清洁工作,为老人家按摩。这些老人很喜欢存仪为他们按摩,认为她够细心,按摩时力道拿捏得最好,让他们感到特别舒服。在服务的过程中,存仪更体会到生命中无私的爱。

「如果没有去做、去体会,就不懂得感恩。爱有很多种,帮助有需要的人也是一种爱的表现。我很喜欢小孩,照顾小孩一点都不难,最难的是如何让他们接受我,毕竟我的样貌很不同。」她表示,已经发生的无法改变,目前只能尽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爱心和双手来帮助别人。

「以前,我想把这一份工作当成长久的事业。但是,自从认识曹巧菁之后,我就想和巧菁一起到各处帮助别人,同时学习更多东西,增加自己的知识。创曹巧菁是第二届光明勇士奖的冠军得主,两人虽然相识不久,可是却亲如姐妹。

不过,存仪对孤儿院的工作还舍不得搁下,虽然只工作7个月,却与小朋友建立了很深厚的情谊。这份真挚的情感,曾经伴随着存仪,重新燃烧她对生命的热忱。
顺境来时,要防范未来;逆境来时,学习接受。只要希望不灭、愿心不死,人生的旅程必定会是愉快欢喜的。过去有火凤凰的传说:不死的凤凰实际上只能活500岁,死的时候引火自焚,然后又浴火重生。回忆起这则传说,让我们想起聂存仪,恭喜她的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9-2008 0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鱼凯文 于 12-9-2008 07:16 AM 发表
人生,总有起落

当命运选上你的时候,你能躲避吗?一次任谁也不想到的伤人事件,改写了她一生的命运。一瞬间,她成为全国社会新闻的焦点,人人争读她的故事。

很多人都在想:一个花样少女能从这样的打击及伤害中 ...
你好厉害,又找到那么多精彩的文章,又有新故事看了,以后可以编成一本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9-2008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弟兄姐妹 于 2008/9/23 01:38 AM 发表
你好厉害,又找到那么多精彩的文章,又有新故事看了,以后可以编成一本书了。
不客气,我一边看一边鼓励自己,顺便和大家分享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09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鱼凯文 于 12-9-2008 07:07 AM 发表
1988年是龙年,我与外子带着无比的欢欣迎接我们的第一个爱情结晶。当年我们都是26岁,我在一所中学教数学,他则在美资电子厂Motorola当研究与开发部(R&D)工程师,参于研制最早期的流动电话,因工作上需要,他不时都会 ...
楼主,你好,我有个自闭症女儿,请问有办法找到故事里的妈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4-2024 11:22 AM , Processed in 0.08324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