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0-4-2007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真的8k大大的投资法是那里学的?他为何有那么大的耐性和信心选别人不看好的股为主力?我只怕以前的方法现在不管用了
[ 本帖最后由 kingnqueen 于 10-4-2007 11:06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0-4-2007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篇旧闻:
1. Veeza专利大棒降服台企 大陆光盘商孤立无援
2006年12月30日 10:01
随着台湾的项级光碟生产巨头铼德(Ritek),中环(CMC Magnetics),利碟(LEAD DATA)及精碟科技都纷纷投至飞利浦的Veeza联盟麾下。此时,失去同盟军的二线光盘生产商们也敢到了压力,有消息称已经有多家企业正在为加入 Veeza协议一事与飞利浦进行协商。
分析人士指出,二线厂商加入Veeza联盟,首先要面对是即是预付高额专利费的问题。
根据Veeza协议要求,与其签署专利许可协议后,生产商须根据年产量一次性向飞利浦付清当年的专利费。以一家二线光盘生产商月产量1000万片计,每片光盘须向飞利浦缴纳专利费0.045美元,就须一笔付清整年专利费540万美元。这对于大多数生产商都是一笔沉重的财政负担。
飞利浦于今年初Veeza专利许可模式后,遭到了CD-R光盘主要生产地区台湾和中国大陆厂商的联合抵制。包括铼德、中环、精碟、达信在内的台湾地区四大CD-R生产厂联合指控飞利浦推行的新CD-R授权制度涉嫌连续违反公平交易法。厂商指出,Veeza模式即使将CD-R光盘专利费从4.5美分/片降至2.5美分/片,也依然占据光盘总成本的35%,费用很不合理。台湾与大陆的厂商想依靠产业联盟的力量取得与跨国巨头的平等对话权,迫使飞利浦降低专利费。但是由于彼此间的激烈竞争致使联盟缺乏强有力的中坚力量,最终整体陷入了“囚徒困境”,随着铼德(Ritek),中环(CMC Magnetics)等企业抢先投入Veeza的怀抱,台湾的光盘生产商们纷纷争抢着与签署了Veeza专利授权协议。
国内一家光盘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众多的台湾大厂加入了新的光盘专利模式,那么内地的光盘生产企业也将失去谈判的同盟军,最终只能乖乖就范。
注:根据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明年全球的CD销量会达到113亿张,按0.025美元/张计,飞利浦会因此收取2.8亿美元的专利费,其中的70%来自中国。
http://tech.sina.com.cn/it/2006-12-30/1001205337.shtml
2. 飞利浦Veeza已占半壁江山 乘势杀入DVD产业
2006年12月29日 10:37
台湾飞利浦知识产权及标准部总经理李俊杰表示,飞利浦VEEZA专利标准明年将扩及DVD及预录产业。
目前为止,飞利浦倡导的Veeza联盟旗下已经有超过十家光碟生产商,台湾的项级光碟生产商铼德(Ritek)、中环(CMCMagnetics)、利碟(LEAD DATA)及精碟科技都已经投至飞利浦的Veeza联盟麾下。联盟产能已经占据全球总产能的一半以上。 随着越来越多的光碟生产商加入联盟。李俊杰表示,当前Veeza局限在CD-R,飞利浦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将此标准引入DVD产业。为鼓励光盘生产商加入Veeza联盟,飞利浦宣布降低可录式DVD+R专利费,每片DVD所需缴纳人专利费由0.06美元降至0.035美元,降幅逾40%。
另外,李还透露,精碟科技将在2007年1月开始授权。
http://tech.sina.com.cn/it/2006-12-29/1037204312.shtml
[ 本帖最后由 Mr.Business 于 10-4-2007 12:50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0-4-2007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MEGAN是出产那个排子的CD/DVD,如果出的那些阿猪阿狗没人懂的牌子。真的很难叫人去投资他的公司。 |
|
|
|
|
|
|
|
发表于 10-4-2007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64 colorwind 的帖子
请问你有研究过MEGAN吗?如果没有,那你千万不好投资MEGAN。 |
|
|
|
|
|
|
|
发表于 10-4-2007 0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VD會不會被蓝光DVD一统天下。以前收藏要用幾片DVD,大容量的資訊+影片,現在要一片蓝光DVD就能了。
而立體電影是未來電影,高存量也可能會選上蓝光DVD,品質燒錄等等。
HD-DVD 收藏電影是否真的很好?而且現今盜板電影,大都是以中國的HD-DVD收藏多,一片能記錄八片之多,不過如果品質不好,一下只就不能用了,防水防熱,久了表面會出現問題,我們大家一定有買過中國來的 HD-DVD電影吧,有些更本不能看,會卡主。
下文是轉貼XXX人的貼:
未来的DVD标准是什么?如果让用户来选择,当然希望这个标准能完全统一。但市场的发展却和我们的愿望相背驰。除蓝光DVD以外,东芝的AOD、中国台湾省的HD-DVD也加入了未来DVD规范的竟争行列,难道将来的DVD市场将是一片混乱?谁又将是这一市场的宠儿?
DVD+RW和DVD-RW势均力敌的斗争让业界头疼不已,出现两个功能相当而互不兼容的规格显然不是件好事,业界厂商们也对这种无休无止的拉锯战感到气馁。而在这个时候,强有力的挑战者--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业务将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启动(美国在2003年开通HDTV陆基有线网,中国也计划于今后几年内逐渐利用HDTV取代传统电视网),被逼无奈之下,DVD论坛干脆打算直接以下一代DVD标准来一统天下。
--蓝光DVD与改进型红光DVD--
DVD论坛推出的标准就是众所周知的蓝光DVD(Blu-ray Disc)。DVD论坛原来希望它作为下一代DVD标准统一目前纷乱的局面。蓝光DVD采用的是405纳米波长的蓝紫激光(目前DVD和CD分别基于650纳米和780纳米的红色激光)。单层蓝光DVD盘片的存储容量最高可达27GB,是目前红光DVD的6倍左右,而双面双层的蓝光DVD盘片存储容量可达到50GB的水准,足见蓝光DVD的威力惊人。
为减少盘片转动过程中由于倾斜或密度不均造成的读写失常,蓝光DVD的盘片采用了0.l毫米厚的光学透明保护层(DVD、CD盘片为0.6毫米),盘片重量更轻、高转速下稳定性更好,盘片的数据读取也就更加容易。不过保护层太薄也有弊端,盘片本身会非常脆弱,为此,需要一个像MO盘片那样的保护外壳。它显然无法与现有的DVD技术兼容,可以说几乎所有都要推倒重来,更致命的是现有的光存储生产设备都无法使用,厂商若想生产蓝光DVD产品就必须更新生产线,这需要巨额投资,从而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蓝光DVD的盘片原型,外面有一层保护套,样子看起来相当酷。
蓝光DVD单面单层盘片的容量被定义为23.3GB、25GB和27GB,这意味着一张蓝光DVD盘片可存储超过两小时的超高清晰度数字视频,或者超过13小时的标准电视节目(VHS制式)。如果是单面双层甚至双面双层,蓝光DVD的容量就更为可观。奈何蓝光DVD的生产是它的一大麻烦。
在2002年初,由DVD论坛的9个成员经过一周的激烈讨论之后,最终确定采用蓝色激光存储技术开发出下一代高密度DVD标准。这9个成员为飞利浦(Philips)、索尼(SONY)、日立(Hitachi)、松下(Panasonic)、夏普(Sharp)、三星(Samsung)、LG、先锋(Pioneer)和汤姆森多媒体(Thomson Multimedia)。
但是这项提议并未得到整个DVD论坛的一致通过,许多成员认为指导委员会的蓝光DVD方案将造成业界从红光技术过渡到蓝光技术的高昂成本,为此DVD论坛不得不采取折中的策略,即目前还是利用红光DVD技术,但改用诸如MPEG-4这样的高效率压缩技术以实现更长时间的高清晰视频存储。改进红光技术的最大支持力量来自美国时代华纳唱片公司和好莱坞影业公司,这两家影像界巨头认为这种改进方案可以让它们继续使用现有生产设备而不必重新投资。这样,改进红光DVD技术就成为优先发展对象。当然,无论如何改进,红光DVD都不是蓝光DVD的对手,何况蓝光DVD的支持者都是DVD论坛的核心成员,影响力巨大。业界普遍认为蓝光DVD成为统一下一代DVD的行业规范毫不困难。当然,从红光技术到蓝光技术的过渡期间将会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红光技术定位于高清晰度视频节目的播放格式,蓝光DVD则主要用于实时交互性电视节目(包括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录制。
话音未落,蓝光DVD标准却出现了新的分裂,东芝和NEC也带来自己的蓝光DVD版本:AOD,它的到来彻底打乱DVD论坛的原有部署--无论蓝光DVD还是改进的红光计划都将由此受到巨大的冲击。
--AOD:分裂者的杰作--
作为DVD论坛的成员之一,东芝(Toshiba)一开始就对与现有标准完全不同的蓝光DVD持否定态度。但是随着蓝光DVD的势力逐渐强大,成为事实标准已在所难免。而哪一个公司拥有新规范的知识产权,就等于拥有市场,其它厂商若想生产相关设备,就必须缴纳高额版权费。为避免自己陷人被动局面,东芝于去年8月下旬公开宣布将与NEC联手,开发基于蓝光DVD存储技术的下一代DVD标准。一时之间,蓝光DVD似乎声势大振,疏不料此蓝光非彼蓝光,东芝这项技术被暂时命名为AOD(Advanced Optical Disk),它与DVD论坛的蓝光DVD格式竟然完全不兼容!消息传出,业界一片哗然。
AOD技术也是采用405纳米长的蓝紫激光,单层存储密度为15GB-20GB,比蓝光DVD标准更低一些。尽管存储密度比不上蓝光DVD,但AOD的最大优点在于可利用现有设备进行生产:AOD光盘的厚度为1.2毫米(其中保护层为0.6毫米),同现在的DVD和CD光盘相同,当然也就无需像蓝光DVD那样去保护外壳了。AOD采用光圈为0.65的聚焦镜,也同现有的DVD完全相同……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传统的红光DVD生产设备投入到AOD设备的生产,厂商所需更改的只是激光头和控制芯片罢了!如此一来,AOD的投资成本必然大大低于DVD论坛的蓝光DVD。这种平滑过渡势必为许多用户所接受!这种优势是成本高昂的蓝光DVD无法实现的。
尽管东芝和NEC的实力比不上蓝光DVD的9大厂商联盟,但东芝和NEC在业界也具相当的影响力,加上AOD标准如此吸引人,将会集合许多倾向于改进型红光DVD技术的厂商,比如说,时代华纳和好莱坞影音公司绝对会优先选择AOD,因为它的成本比DVD论坛的蓝光DVD要低得多。去年10月27日,AOD被DVD论坛的理事会正式承认。但是蓝光DVD阵营的9家厂商并不乐意看到这种局面,假如今后AOD吸收大量成员加盟的话,必将导致与蓝光DVD的最终决裂。看来,蓝光DVD存储技术也将步入红光DVD分裂的后尘。目前,东芝和NEC还未决定采用何种视频压缩格式,或许是MPEG-2,或许是其它,东芝甚至表示要在年内推出相关产品。
AOD技术的激光头
如果说蓝光DVD与AOD并存让业界头痛,那么HD-DVD的加入则是欧美日光存储厂商的梦魔,因为它是我国台湾省工研院光电所联合台湾省其他26家厂商独立制定的规格,一旦被DVD论坛接纳,无论是蓝光DVD还是AOD都会遭到巨大威胁,这是欧美日厂商难以容忍的。那么,HD-DVD究竟有多大威力呢?
--HD-DVD:华人首度制定标准--
HD-DVD同样基于405纳米蓝紫激光存储技术,它采用与现有DVD、蓝光DVD一样的螺旋状记录方式,单面单层HD-DVD盘片的存储密度便可达到18GB~27GB,基本上与蓝光DVD处于同一水平。此外,HD-DVD采用的影像压缩技术并不是MPEG-2或 MPEG-4,而是新开发的H.264。H.264的最大优点在于低廉的专利费。如果采用MPEG-4解码程序,每部驱动器必须支付两美元,而使用H.264的话仅需要缴纳0.4美元,两者相差高达五倍之多!不过HD-DVD并未完全成型,有关盘片的各项指标均未透露,但估计应该和AOD差不多以保持良好的兼容特性。这样的话,HD-DVD就结合了蓝光DVD高存储密度和AOD兼容性良好的特点,而且制造商不需要支付很高的专利费,显然具有相当的诱惑力。
为进一步推广HD-DVD,光电所还联合大陆厂商共同参与HD-DVD规范的开发,以共同努力使我国DVD厂商能够彻底摆脱巨额权利金的困扰。按照计划,HD-DVD可望在3-5年间进人商品化阶段,但目前HD-DVD盘片的最终参数似乎未确定,也没有相关的原型产品推出,从这一点来看HD-DVD已大大落后于蓝光DVD与AOD。
推广HD-DVD必定困难重重,HD-DVD不仅要面对自身实力不足的问题,还将饱受欧美日厂商的打压。目前,HD-DVD规范已提交给DVD论坛批准,不过被批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麻烦并不是来自技术而是利益纠纷。众所周知,DVD论坛一向由欧美日厂商掌控,而台湾省和中国内地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存储设备产地,假如让HD-DVD成为标准,这些厂商原本可以获得的巨额专利费马上消失一干二净,而台湾省和内地厂商就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显然,欧美日厂商不会这么友好,前阵子蓝光DVD之所以匆匆出台很大程度上就受中国自行订立的EVD标准的刺激,HD-DVD要想通过除非能有把握说动DVD论坛的绝大多数成员。
进展缓慢加上危机重重,优秀的HD-DVD似乎已没有生路。这并不是绝对的。自行制定标准早已是两岸共同的想法,何况中国的市场容量巨大,即便绕过DVD论坛单独推行HD-DVD规范也有胜算。很简单,其他厂商的产品要想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使用HD-DVD,国外厂商决不愿意眼睁睁地放弃这一块大市场。不过要想实际推行必须借助政府的支持,在移动通信领域,目前国内政府正力推具有自主产权的TS-CDMA,并且在信息产业部的主导下与多家企业联合成立TS-CDMA推进组织,国外电信巨头在庞大市场的诱惑下不得不黯然屈服……今天的HD-DVD同样面临类似的局面,可惜的是,HD-DVD同盟不够坚决,而内地厂商也对此游移不决,但一旦两岸真正携手,在政府支持下HD-DVD即便无法成为国际标准,成为国家标准也毫无障碍。于是游戏规则反过来,国外厂商要想进入中国市场,我们便可以反过来收取专利费。但假如台湾省企业只是想把HD-DVD作为与欧美日厂商谈判、降低专利费的筹码,那么HD-DVD不会有什么前途。
--利益之争:下一代DVD三足鼎立--
看来,下一代DVD统一的希望已经破灭。蓝光DVD无疑很优秀,奈何蓝光DVD无法利用现有生产设备,高额投资又为其他厂商强烈抵制,所以要想成功让蓝光DVD被广泛接纳并不容易。在AOD出现后,那9家蓝光DVD的发起者必然会全力抵抗,双方实力相当,谁想吃掉谁恐怕都有困难。
而作为蓝光DVD和AOD共同的敌人,HD-DVD威胁到欧美日厂商的利益,它能被DVD论坛认可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最糟糕的是,蓝光DVD和AOD阵营为了共同利益进行联手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倘若两岸光存储厂商携手合作,借助政府扶持使HD-DVD成为国家标准,然后借此逐渐扩张,不利局面才能被成功扭转……但并不是说HD-DVD要完全击败其它两个标准(事实上也绝无可能),而是借助既成标准的影响力,在光存储领域获得一席之地,进而积极影响未来标准的制定,而其最根本目的便是消除高额专利费的困扰。
作为一个用户,我们并不希望下一代DVD标准如此混乱,毕竟谁都希望买到的播放机可以播放所有碟片,反之亦然。而作为中国人,当然希望HD-DVD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有了它,我们在未来若干年内也可以买到便宜又好用的产品。 |
|
|
|
|
|
|
|
发表于 10-4-2007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r.Business 于 10-4-2007 01:17 PM 发表
请问你有研究过MEGAN吗?如果没有,那你千万不好投资MEGAN。
我都不认识MEGAN这间公司,只是最近来了这了看到很多人都讲MEGAN才懂有这个公司。
你懂MEGAN有生产那些牌子的CD/DVD吗? |
|
|
|
|
|
|
|
发表于 10-4-2007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ckphang 于 10-4-2007 07:48 AM 发表
请算算current ratio/liquidity ratio
他的cash flow circle 太难看了。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管理层没有很好的管理它的现金流状况。
对不起,我现在比较注重现金流。有错莫怪。
我细心的再研究一下,megan只要有现金就会买东西(机器,公司),所以cash留不住。可能这是他们太喜欢发展。其实megan的cash control是行业的standard呢还是megan的管理不好呢??如果不是行业的standard,那么megan就做生意太冲动,为了成长却忘了投资者安全感。
我又有一个疑问:如果70%都是外包,那么为什么还要买机器??作外包都很好赚,而且不用负债买机器。机器的depreciation和margin的下跌已经令到回报不合理,为什么要买一个机器而机器的depreciation还多过赚幅呢??
如果5亿的机器depreciation还在而机器有不能赚回depreciation的速度,那就会有机器危机。也就是account上的机器value都是不值的。就比如果机器在account上值5亿,但是问题是如果有一天要买给其他人,肯定没有人会用5亿的价格买进。所以如果机器要卖,应该只能卖2。5亿。
如果真的是megan用5亿来生产180mil tunrover per year!!!!! profit 15%=30mil的话,那么机器就只值2。5亿就比较合里。
那么又如果真的是megan用5亿来生产180mil的话,megan就已经在危机了。也就是只能用外包或新投资才能改变情况。这就容易看出为什么要去买blue-ray,因为已经是最后的路。不成功就成仁。
相信如果blur-ray成功,我们可能会意外的看到管理层买进megan |
|
|
|
|
|
|
|
发表于 10-4-2007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8years 于 10-4-2007 01:52 PM 发表
我细心的再研究一下,megan只要有现金就会买东西(机器,公司),所以cash留不住。可能这是他们太喜欢发展。其实megan的cash control是行业的standard呢还是megan的管理不好呢??如果不是行业的standard, ...
depreciate 的是BOOK VALUE.
not actual value. |
|
|
|
|
|
|
|
发表于 10-4-2007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egan 多久没派息了?
megan 多久没派红股了? |
|
|
|
|
|
|
|
发表于 10-4-2007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walaoA 于 10-4-2007 02:59 PM 发表
depreciate 的是BOOK VALUE.
not actual value.
就是咯。问题就是actual value可能更低,book value是用formula的,不是根据市场价值的。 |
|
|
|
|
|
|
|
发表于 10-4-2007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4-2007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8years 于 10-4-2007 03:03 PM 发表
就是咯。问题就是actual value可能更低,book value是用formula的,不是根据市场价值的。
the listed company normally will increase the depreciation to avoid tax.So the book value always is lower than market value.
You can imagine that a car in Company account will become Zero Market value after 5 years?
Example as BMW 200k.AFter 5 years the book value is$0.The market Value for BMW after 5 years will be zero? |
|
|
|
|
|
|
|
发表于 10-4-2007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九哥 于 10-4-2007 04:14 PM 发表
the listed company normally will increase the depreciation to avoid tax.So the book value always is lower than market value.
You can imagine that a car in Company account will become Zero Mark ...
the value of machine is count by the earning power of that machine. Did you know how much money can megan earning with that 500mil machine?? you had any calculation?? |
|
|
|
|
|
|
|
发表于 10-4-2007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九哥 于 10-4-2007 04:14 PM 发表
the listed company normally will increase the depreciation to avoid tax.So the book value always is lower than market value.
You can imagine that a car in Company account will become Zero Mark ...
用Depreciation来走税和避税是行不通的。别以为IRB那么笨!
普通的算法是IRB会根据你的呈报的PBT,加上你“自己认为”的Depreciation,再扣除IRB的Capital Allowance,来计算你的Effective Tax Rate的。当然,更仔细的算法就不只这些了,还包括Defer Tax Asset和Defer Tax Liabilities。
别那么天真了。你想到的东西,IRB早就知道了。在IRB里面的人,很多都是比你我更精英的精英份子。如果你自认比IRB厉害,那么恭喜你,IRB第二天马上就高薪把你挖过去帮他办事了。
Depreciation这Non-cash item只是用来美化账目的。 |
|
|
|
|
|
|
|
发表于 10-4-2007 07: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75 shuhjiunho 的帖子
补充说明
美化了帐目,并不等于节了税.
如果这么简单的话,那么PBT*(1-0.27)=PAT?
请问谁看过酱的算法? |
|
|
|
|
|
|
|
发表于 11-4-2007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Latest sales figures show Blu-ray Disc outselling HD DVD seven to three
Sony, a clear backer of the Blu-ray Disc, has released a special report on the next-generation format’s current lead over HD DVD. Although the source of the report leads to immediately brings up the issue of obvious bias, the numbers cited come from reputable retail point-of-sake statistics source Nielsen VideoScan.
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 was likely spurred to release the report based on the success of Casino Royale on Blu-ray Disc. The latest Bond flick debuted at the top of the next-gen format sales charts with 28,233 units, making it the fastest selling high-def disc to date. The release of Casino Royale also boosted Blu-ray sales 74.4 percent for the week ending March 18 as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week. In comparison, HD DVD sales fell 14.1 percent compared to the week before that.
Blu-ray’s strong sale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07 have given it a 7 to 3 sales ratio versus HD DVD. Year to date sales of Blu-ray are 549,730 units and for HD DVD 249,451 units.
Blu-ray’s lead isn’t as strong, however, when looking at cumulative sales since each format’s inception. Total sales for Blu-ray Disc are around 844,000 and for HD DVD an approximate total of 708,600 units. Blu-ray surpassed HD DVD in total units sold during mid-February.
In terms of movies, seven out of the top 10 best selling high-def movies of all time are Blu-ray titles. For the week ending March 18, nine out of 10 were Blu-ray titles. The only HD DVD to crack that week’s is The Departed in fifth place, while the Blu-ray version held second place.
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 also broke down the high-def format unit market share. For Blu-ray, Sony leads with 32.2 percent, followed by Warner at 19 percent and Fox at 13.7 percent. For HD DVD, Warner accounts for 47.3 percent, followed by Universal with 38.3 percent and Paramount at 12.1 percent.
Although Nielsen VideoScan statistics are generally indicative of market trends, they do not include Wal-Mart and some online merchants. Sony’s choice to publish its findings after analyzing the latest numbers is a clear indication of the confidence that Blu-ray Disc has in winning the format war. Still, Blu-ray only took the lead from HD DVD in 2007, which HD DVD supporters blame on their format’s relatively sluggish recent months. With high-definition movie sales figures being insignificant when compared to the numbers that DVD sells, both HD DVD and Blu-ray have a ways to go before either one can truly be declared a winner.
For 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s full report, download the PDF document here courtesy of Digital Bits.
http://www.dailytech.com/article.aspx?newsid=6841 |
|
|
|
|
|
|
|
发表于 11-4-2007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狐狸 于 11-4-2007 12:13 AM 发表
Latest sales figures show Blu-ray Disc outselling HD DVD seven to three
Sony, a clear backer of the Blu-ray Disc, has released a special report on the next-generation format’s current lead ov ...
这不是超严重吗???
“Total sales for Blu-ray Disc are around 844,000 and for HD DVD an approximate total of 708,600 units.“
全球的market才不到1mil?????如果明年成长10倍也才10mil!!!!!
那么megan可以拿全球销量的几%??? |
|
|
|
|
|
|
|
发表于 11-4-2007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8years 于 11-4-2007 12:25 AM 发表
这不是超严重吗???
“Total sales for Blu-ray Disc are around 844,000 and for HD DVD an approximate total of 708,600 units.“
全球的market才不到1mil?????如果明年成长10倍也才10mil!!! ...
这只是 movies titles 而已,PS3才是BLUE-RAY主力。多留意PS3的销量及重量级游戏的发售期。
如有错, 请更正。 |
|
|
|
|
|
|
|
发表于 11-4-2007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78 8years 的帖子
蓝海? 红海?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且代时间来证明一切.. |
|
|
|
|
|
|
|
发表于 11-4-2007 1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8years 于 11-4-2007 12:25 AM 发表
这不是超严重吗???
“Total sales for Blu-ray Disc are around 844,000 and for HD DVD an approximate total of 708,600 units.“
全球的market才不到1mil?????如果明年成长10倍也才10mil!!! ...
■Blue Laser Disks (including BDs and HD DVDs) Global demand for Blue Laser Disks — Global demand for blue laser disks is forecast to reach 10 million units in 2007, 52 million units in 2008, and 141 million units in 2009. With the penetration increase of large-screen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s and AV-type PC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tart of terrestrial digital broadcasts in Japan, demand for large-capacity disks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Various PCs and recorders including blue laser disk drives are being released and an environment for widespread adoption is being developed, supporting the generally accepted view that demand will take off starting in about 2009. 2008年权威组织估计成长是5.2倍!
[ 本帖最后由 latfa 于 11-4-2007 12:57 A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