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 V for Vendetta - V煞/V怪客 (記得寫感想哦!!)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21-3-2006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您以上的推断都已说对了,不过他的名字是 Gordon Diedrich,不是 Jordon。
不是应该可以有自己的密室,而是为什么需要有自己的密室。还有,Gordon 其实一名同性恋者。
[ 本帖最后由 此仁依剑 于 21-3-2006 01:3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1-3-2006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有点沉重。。。 令人反思。。。
[ 本帖最后由 jeff25 于 21-3-2006 06:25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1-3-2006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文的引用都来自托洛茨基的<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反对个人恐怖主义 >)
V的革命
在福克斯的面具下,V表面上代表了仇恨,一个阶级矛盾下烙在被压迫者身上不可磨灭的仇恨;实际上也代表着一种思想,一种反抗权威、国家权力机构的革命思想。只是,从V的鼓动言语和行动的表象中,我们大可解析一下V,到底V是不是真正的革命者?而V的革命意味着什么?
V由始至于终所佩戴之面具 (电影中V脱下面具时观众还是无法看到他的脸) 的真身,是一个名角盖伊. 福克斯(Guy Fawkes)的人。福克斯是一名参与在1605年火药阴谋案的罗马天主教组织成员之一。火药阴谋是要刺杀新教徒的英格兰国王占姆士一世,及英格兰国会两院的议员。这批意欲炸毁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 国会大厦的天主教徒,其目的是要阻扰当时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Reformation) 。福克斯主要是这个计划后期的执行者。不过,他们的计划却在完成前败露,经过严刑盘问后,福克斯和他的同党被指控叛国和意图谋杀,而被处决。11月5日的夜晚,后来就变成纪念福克斯之夜。
福克斯要炸毁国会大厦的企图,与其说是要革命,不如更正确地说是一种反动的表现。其动机潜藏着宗教反动的意图,以阻扰当时社会在政治经济上从封建社会过渡资本主义社会。这是没落特权阶级的反扑行为。不过,福克斯的恐怖主义计划,是足以对社会受压迫的一群起着一定鼓动作用。V的启发,也许不是福克斯的动机,而是他的行动。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自阶级社会出现以来,剥削和压迫,反抗和斗争,就是贯穿着整个社会发展的主线。无论是斯巴达克起义,还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都是反抗压迫的最原始、最直接的表现。阶级社会并没有在资本主义社会结束,因此反抗和斗争继续开展。也只有革命,才能够改变既有社会阶级关系的基础,从为新社会铺平道路。只是,那到底是一个怎么的革命?革命纲领是什么?
在无政府主义色彩被淡化的电影<V煞>中,“自由” 和反法西斯主义是电影的主题,而终结法西斯并获得自由的方法,就是通过革命。V的革命,是采取了恐怖主义的路线。
可以肯定的,会有人看了<V煞>后,会蚩之以鼻,大骂这是在鼓吹恐怖主义。不过,恐怖主义不需要花这大手笔通过电影荧幕来鼓吹,都已经是在现实社会中蔓延。社会不公的持续存在,社会矛盾随着剥削压迫的加剧而升级,恐怖主义自然也会滋长。贫困、剥削、种族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的扩散,是衍生恐怖主义的土壤,不需要什么来自思想上的挑衅。所以,这部电影也仅仅向观众陈述恐怖主义在不合理世界中的存在合理。当然,也隐晦地(不象原著漫画的) 宣告,恐怖行动也是解放的途径。
但是,恐怖主义的行动虽然具有震撼力,不过,就算是把威斯敏斯特,或中南海,或白宫都炸毁,但是对社会制度的基本关系,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不会马上就起了变化,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由群众参与其中的社会革命运动。托洛茨基写道:“而在恐怖主义那里,纯粹是了无新意的机械反应……行动外观十分骇人 (如谋杀或是爆炸等等) ,但是对社会制度的运作却毫无损害。”
V通过电视宣传他的革命行动,号召人民一起前往国会大厦前庆祝革命的到来,在某个程度上触动了活在国家恐怖下的人民,社会因行动宣传而开始出现混乱,统治者也开始慌张,甚至自相残杀。但是,统治阶级对社会支配的权力并不是建立在一座建筑上,也正是V所说的,那只是个象征。一个象征被摧毁后,真实的统治阶级还是会寻找新的象征来取代。那么,到时人民是否要寻找另外一个革命象征,另一个革命英雄来“救世” ?
托洛茨基这么写道:“恐怖行动—即使是场‘成功的’行动—是否足以让统治阶级陷入混乱之中,需要依靠当时具体的政治环境。但在任何状况下,这种混乱都只会是短暂的;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基础并不是建立在政府部门之上, 因此也无法靠摧毁它们来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国家的目的。统治阶级永远可以找到新的人来填埔空缺,国家机器也会保持完整而持续运作下去。”
他又说:“当然,刺杀暴君的历史就如同暴君本身存在的历史一般久远,而每个世纪对于那把象征解放的匕首也谱出了无数纪念的圣歌。”
[ 本帖最后由 安那琪 于 21-3-2006 06:09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1-3-2006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怖主义
现有体制的卫道者,肯定要把这部<V煞>骂个狗血淋头,斥责电影把恐怖主义摆上神台。美国保守派电台节目主持兼影评人Michael Medved形容<V煞>是“卑劣、恶毒、空洞、腐朽、害人和令人作呕的” (V for vile, vicious, vacuous, venal, verminous and vomitaceous.) 。在被主流功利主义消费文化熏陶,加上保守主义反动思想,随着世界局势动荡而借尸还魂的氛围下,有人会因看<V煞>到一半而离开,一点也不足为奇。
当权者以他们的诠释标准来为恐怖主义下定义,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要捍卫他们的支配地位,捍卫统治阶级的利益。911事件后,美国政府甚至为国内恐怖主义作了新的定义,那就是“完全在美国境内操作的组织和个人,通过参与犯罪活动,尝试影响美国政府或人民,以打倒政治或社会改变。”(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联合恐怖主义工作队小册子) 很明显的,这样的定义下,任何公民抗命的活动也是恐怖主义活动了。
那么,什么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那么的可怕吗?恐怖主义是怎么形成的?
恐怖主义其实是心理战术,其目的是通过使用有限的但集中的暴力,以在平民和军队或警察中制造恐惧和威吓作用。之所以会采取恐怖行动,是因为缺乏群众的支持,以至必须通过暴力的破坏性行动,造成畏惧和恐怖的扩散,来让群众屈从于恐怖主义者的意向。
在历史上,恐怖主义被任何的阶级用来作为阶级斗争的武器。不过,恐怖主义通常是反动地使用暴力。福克斯的火药阴谋活动就是一种反动的表现。美国的3K党也是使用恐怖手段来维护反动势力的存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主张“行动宣传” 的无政府主义者也使用了恐怖主义方法。
恐怖主义是一个被几乎所有政府用来打击敌对阶级的武器。这就是国家恐怖主义。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德国纳粹,当然,还有斯大林时代的苏联,麦卡锡时代的美国等。二战以后,帝国主义国家,把恐怖主义“输出” 到落后国家,从危地马拉到伊拉克,美国都使用了这种手段。
恐怖主义并不一定是对平民行使暴力,但至少是透过向政府、警察、军队、建筑等使用暴力,来向民众贯彻心理上的恐怖。恐怖主义者把目标锁定在政府或警察,但是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来自地方群众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恐怖主义者的思想在阿富汗也许大受欢迎,但是输出到美国,就不受欢迎,而当暴力行使出来是,它们将变成恐怖。
一名跟他的同胞一起反抗以色列士兵入侵的巴勒斯坦人,是游击份子,但不是恐怖主义者;那些进入以色列移殖区并向士兵或平民发动攻击的人,是恐怖主义者。恐怖主义者跟一支侵略军队的分别,就是他们缺乏资源,他们没有正规军的精良装配。
所以,游击主义者并不是恐怖主义者。切格瓦拉不是恐怖主义者。他和卡斯特罗在古巴发动游击战,企图推翻独裁政权时,并没有其它可以公开活动的革命组织和运动,而他们的攻击却表达了人民的意愿,并立即成为古巴农民的革命英雄。
911攻击纽约世贸中心的劫机者,在受到美国帝国主义蹂躏的人民眼中,是英雄;在美国人以及其它地方的人民眼中,是恐怖份子。这是革命者的一体两面,但是关键区分一名革命者和纯粹恐怖主义者的,就是他/她的行动的群众基础。
V的恐怖主义思想形成,是一个被压迫者受到最恶劣的折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他最初采取恐怖手段的做法,出于个人仇恨,多过革命理想。切格瓦拉到处搞游击战却刚好相反,他是出于革命的理想而冒险,但是误以为古巴的革命模式可以运用在整个第三世界。
托洛茨基写道:“在恐怖主义未提升到成为政治斗争的手段前,它最初是一种个人式的报复行为。……西欧或是北美的无政府主义者会,总是在政府犯下处决罢工者或政治犯等暴行之后爆发出刺杀等报复行为。恐怖主义最重要的心理根源总是来自复仇的情绪的发泄。” 报复是V采取恐怖行动的最初动机,他在号召起义后,继续进行他的杀人计划,就是这种复仇心理的宣泄。他的复仇心理的形成,就是他在被拘留期间所受到的非人折磨。
那些卫道人士可以用把各种妖魔化的形容词套在恐怖主义者头上,反对恐怖主义,而且还发动“反恐战争” ,其实目的就是要普罗民众继续拥护他们所膜拜的体制,让社会矛盾掩盖在恐怖主义的迷雾下。真正的革命者,是能够区分出什么是恐怖行动,什么是革命行动。革命需要的不是英雄,是群众。不是一群追随救世主的群众,而是一群完成自我解放的群众。被压迫阶级人民的自我放,只有在群众进行集体斗争中才能够实现。这不是恐怖主义者所能够提供的。
“今天,他们的国家英雄就是那些宣布私有财产神圣地位的部长;在明天,当失业的工人用绝望的双手紧握尖锄、武器时,他们又会开始胡言乱语,说一切的暴力都不足取。
无论那些宦官或是伪善者怎么说,复仇情绪本身是正义的。复仇情绪增强劳动人民的道义力量,因为这让劳动人民不致于对这个本可美好一些的世界,采取无动于衷的态度。社会民主主义的任务,不是要去浇熄普罗大众那未被满足的复仇情绪,相反地,应该是要一再地激励、增强与引导群众对于真正不正义的义愤。
如果我们反对恐怖行动,那是因为个人的复仇行动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里,我们所要与之决一雌雄的对手实在太强大了,不可能把它的几个部长当作是它的真身。我们要学懂去把一切违逆人道的罪行,包括把人类的身心臣服于种种屈辱,看成为现存的社会制度的扭曲的结果及其表现形式,以便我们把所有精力都导向反对这种制度的集体斗争;这才是我们那烘烘复仇烈火应该漫延的方向,只有这样它才能获得最高道德上的满足。”( 托洛茨基)
革命的成功关键,取决于参与在革命之中的群众。群众不会因为一两句动人的话语而“惊醒” 过来,因为统治阶级能够用更多的谎言来冲淡激进言语的感染。恐怖行动本身,与其说对群众起着激励和启发作用,不如说是在贬低了群众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托洛茨基又有写道: “个人的恐怖主义之所以不为我们接受,乃是因为这种作法不但贬低了群众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无力感,并要群众把希望放在一位可以代替群众力量的伟大复仇者、解放者身上。无政府主义的预言家大可高弹甚么‘以行动来宣传’的论调,力主恐怖行动对群众能产生提升及利剌激作用。理论上的考虑与政治经验证明了相反的结论。当恐怖行动的‘成效愈着、影响力愈大’时,他们也就更严重地削弱群众对自我组织与自我教育的兴趣。但是,当混乱的烟幕消逝、恐慌不再时,继位的部长接班人出现、生活再度回到常轨,资本主义的剥削巨轮运作如常;警察暴力更加强大与残暴。明亮的希望与兴奋之后最终却只是幻灭与冷漠。 ” 这跟<V煞>结束时留给群众的情景,是不是也真的很吻合?
“每件在恐怖主义框架之外的事情都只是斗争的背景而已;顶多也不过是辅助手段。在炸药爆破的炫目闪光中,政党的轮廓与阶级斗争的分隔线消失无踪。”( 托洛茨基)
有人说,需要英雄来改变世界,或至少带领人民来改变世界。但是,改变世界并不是因为一场或者几场英雄在众目睽睽下上演的屠魔秀,就能够实现的。
“就恐怖行动的本质而言,它需要集中的能量来成就那‘伟大时刻’,即高估个人式英雄主义的重要性,这样的一种‘神奇’密谋即使不是在逻辑上,也会在心理上变为完全拒斥在群众中进行鼓动与组织工作。”
V似乎没有否定群众的重要性,不然他也不会上电视进行鼓动群众,但是也没有多少重视的表现。电影中V的革命是要人民从一个法西斯政权中解放出来,目的就是自由。但是,要取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是动摇甚至摧毁现有的统治机构,而这并不是炸毁一座大楼就能够实现的。V出了给人民留下催灿的烟火和爆破声中的<1812序曲>,似乎就没有其它的了。
“但是由恐怖行动所制造出的混乱,对普罗大众的危害是甚于统治阶级许多的。如果大家配枪自我武装就能够达到目标,那为何还要致力于阶级斗争?如果少量的火药和铅就足以射杀敌人,那为何还要作阶级组织?如果用炸药的巨鸣就可以恐吓到显要人士,那为何还要组织政党?如果单枪匹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瞄准议会中的部长席位,那我们为何还需要议会、群众的讨论与选举呢? ” (托洛茨基)
恐怖主义行动并不能达到最后革命的目标,缺乏的就是革命的主体。过去的历史经验,革命是一个众人的事情,不是一两个想做皇帝或领袖的人搞的政治阴谋,那些不过是政变。V的革命,或由V所鼓动的革命,显然还不能跟过去最能够激发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相提并论。俄国革命的光芒,并不是因为列宁,或是托洛茨基,而是在一年内推翻沙皇和临时政府的苏维埃群众。
革命的主体,不是列宁,不是毛泽东,也不是切格瓦拉,更不会是V。是群众,是一群装备着明确革命纲领的群众。在革命浪潮的高涨下,恐怖主义是没有什么立足之地。恐怖主义无法结束帝国主义战争,但是革命却能终结战争。但是,当恐怖主义支配革命议程时,革命本身可能就会面临崩溃,因为革命的主体已经屈从于一种手段之下。
“恐怖主义肇始于革命阶级的缺席,随后又因革命群众缺乏信心而再生,故恐怖主义仅能利用群众的脆弱与无组织来维持自己,于是就有必要贬低群众的斗争成果,又夸大群众的失败。……个别英雄的手抢取代了群众的草耙与棍棒;炸弹代替了街垒—这是恐怖主义最真实的公式。”
革命是怎样的?托洛茨基的回答是:“革命并非是简单的机械手段的集合。革命只有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才会产生,并且只有在身为普罗大众的社会任务时才会取得成功。群众的政治性罢工、武装暴动和夺取政权—这些是否成功均取决于生产的发达程度、阶级力量的团结状况、普罗大众的社会力量,以及军队的社会组成成份,因为武装力量在革命时刻决定了政权的命运。”
(未完。都是东写写,西写写,可能写得有点乱) |
|
|
|
|
|
|
|
发表于 21-3-2006 08: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narchy in the U.K.
原帖由 安那琪 于 20-3-2006 08:28 PM 发表
电影中有一段,接近“革命” 日子时,英国陷入一片混乱,一名戴着V面具的人打劫店铺后,临走前开了一枪,还说了一句:“这是安那其!”(This is anarchy!意思就是:这是无政府状态!)
我记得那个人喊的应该是Anarchy in U.K.。呵呵,性手枪(Sex Pistols)的名曲<Anarchy in the U.K>.!!!
V for |
|
|
|
|
|
|
|
发表于 21-3-2006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一部超好看的电影,不过只是某部分的人吧了(刚和朋友CHAT这是一部25岁以上的电影)!!,在这里再介绍SLEEPER, CASINO这些电影虽然默默无问,其实很好看的,会给你们满多的感想
最记得是Remember ! remeber ! 5th of November因为是小弟的生日呵呵...
conclusion
Stop at Home or Forum BULLSHTING use action to prove it(虽然粗了点,懂得看和欣赏的人,应该明白我所说的,至于BLUR BLUR的慢慢想了)
V 并没牺牲,因为他的精神永远在人们的心中.
最欣赏和感人就是在监牢的自述了.
1.我很喜欢哪个讲自述的声,很性感
2.故事瞒动人的
和医生的对话,医生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惭愧,不过他面对不到死亡所以自杀不成,但面对V她接受了死亡了,安乐的死(雖然,打針死但死的最好看了)
hm...好像他說,現在道歉你還接受嗎,v回答,接受.這可以prove他面對了自己所犯的錯
[ 本帖最后由 kiizai 于 21-3-2006 09:0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1-3-2006 08: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ppy_user 于 21-3-2006 01:16 PM 发表
女主角早上醒来,Jordon煎着那看似烧焦的四方面包蛋,还有播放着那熟悉的老歌,这情形和上次她在V的"家"醒来的情形一摸一样,那时我还以为他就是V,心想不可能是他吧~ 但后来我还是找不到为何戏中会加插 ...
Gordon并非一名回教徒,他收藏可兰经纯粹是因为觉得里头的经文很优美,值得珍藏(大意)。后来,私藏可兰经成为他被处死的原因。
有趣的是电影里的Gordon是个躲在衣柜里的同志;
而现实中,饰演Gordon的Stephen Fry早已经出柜。 |
|
|
|
|
|
|
|
发表于 21-3-2006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此仁依剑 于 21-3-2006 12:12 PM 发表
首先,让我对您的发的帖子献上最高的致谢,我以为这样的言论根本不可能在如佳礼这样的论坛出现。不过这里我也得道歉,因为您言论中的这一段,我觉得是无法真确的注释主角 V 的动机。
我不知道原著是说着什 ...
不要因为前途茫茫而惧怕改革的可能性,不要因为害怕未来而纵容现有腐败滥权的掌权者,我觉得这才是电影要告诉我们的。
我很赞同这句!很多人因为害怕面对未知而裹足不前,不敢打开那扇门。。。永远都不能知道门后的真相。。。
很多成功的人士都很喜欢开门的,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成功一定是在门后的,永远都不在门前。。。(我傻鸟。。)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6 07: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izai 于 21-3-2006 08:49 PM 发表
conclusion
Stop at Home or Forum BULLSHTING use action to prove it(虽然粗了点,懂得看和欣赏的人,应该明白我所说的,至于BLUR BLUR的慢慢想了)
您认为讨论不是行动的一部分吗?如果没有讨论,何来的思绪?如果没有讨论,何来的情绪?如果没有讨论,何来的思考?如果没有讨论,何来的思潮?而没有了思绪、情绪、思考、思潮,何来的行动?
所有的行动都是以话语开始,可能您认为讨论只是纸上谈兵,确然,谈了以后没有行动会显得无稽,可是并不代表话语与讨论是无价值的。民间的力量是由讨论开始,只有在思潮与理智达成某一程度上的一致,行动才显得更明确,更有价值。
您真的愿意实际行动吗?3 月 26 日,即将到来的星期日将会有一项属于我们的示威,反对油价暴涨,地点是 KLCC,时间下午 2 时。如果您能把您所说的实行,那您评击讨论人的论点就更为实际,希望届时见到您。
还有,请别小看当代的年轻人,不一定每一位年轻人都如同您认识的一般。
p/s: 如果坛主觉得我这一帖的言论足以让我被贬为“社区乞丐”或废除发言资格,请在行动前告诉我,谢谢。
[ 本帖最后由 此仁依剑 于 22-3-2006 07:41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6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那琪 于 21-3-2006 06:08 PM 发表
[V似乎没有否定群众的重要性,不然他也不会上电视进行鼓动群众,但是也没有多少重视的表现。电影中V的革命是要人民从一个法西斯政权中解放出来,目的就是自由。但是,要取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是动摇甚至摧毁现有的统治机构,而这并不是炸毁一座大楼就能够实现的。V出了给人民留下催灿的烟火和爆破声中的<1812序曲>,似乎就没有其它的了。
有,是希望与机会。
原帖由 安那琪 于 21-3-2006 06:08 PM 发表
革命的主体,不是列宁,不是毛泽东,也不是切格瓦拉,更不会是V。是群众,是一群装备着明确革命纲领的群众。在革命浪潮的高涨下,恐怖主义是没有什么立足之地。恐怖主义无法结束帝国主义战争,但是革命却能终结战争。但是,当恐怖主义支配革命议程时,革命本身可能就会面临崩溃,因为革命的主体已经屈从于一种手段之下。
对,他们都不是革命的主体,可是他们却能成为人民革命的象征。 |
|
|
|
|
|
|
|
发表于 23-3-2006 0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izai 于 21-3-2006 08:49 PM 发表
这时一部超好看的电影,不过只是某部分的人吧了(刚和朋友CHAT这是一部25岁以上的电影)!!,在这里再介绍SLEEPER, CASINO这些电影虽然默默无问,其实很好看的,会给你们满多的感想
最记 ...
这位朋友
冷静点啦
很明显的 NATO
No Action Talk Only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3-2006 0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ere's the full track list:
1. Remember Remember
2. Cry Me A River – JULIE LONDON
3. "...Governments Should Be Afraid Of Their People..."
4. Evey's Story
5. Lust At The Abbey
6. The Red Diary
7. Valerie
8. Evey Reborn
9. I Found A Reason - CAT POWER
10. England Prevails
11. The Dominoes Fall
12. Bird Gerhl - ANTONY & THE JOHNSONS
13. Knives And Bullets (And Cannons Too)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3-2006 0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戲裡裡面那首Cry Me A River很好聽哦!!!懷舊的感覺~~~
可能買來收藏~~ |
|
|
|
|
|
|
|
发表于 23-3-2006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了V FOR VENDETTA,从电影已开始到结束未能让我震撼,只能说去了解男主角V为了推翻腐败政府和政府给予他的伤害而进行的一切努力和复仇!不过非常喜欢主角的造型,有点纳闷的是为何他不用枪呢??而戏里的坏角色CHANCELLOR,一度还以为他就是饰演LOTR或XMEN里头的IAN MCKELLEN,结果是JOHN HURT....
( 7 / 10 )
PS:多谢楼下网友纠正!
[ 本帖最后由 williamNB 于 23-3-2006 01:3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3-3-2006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illiamNB 于 23-3-2006 12:41 PM 发表
一度还以为他就是饰演LOTR或XMEN里头的LAN MCKELLEN,结果是JOHN HURT
是 Ian......不是 Lan...... |
|
|
|
|
|
|
|
发表于 23-3-2006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死了这部戏的对白,句句都精彩。
尤其是V的自我介绍:
This visage, no mere veneer of vanity, is a vestige of the vox populi, now vacant, vanished, as the once vital voice of the verisimilitude now venerates what they once vilified. However, this valorous visitation of a by-gone vexation, stands vivified, and has vowed to vanquish these venal and virulent vermin vanguarding vice and vouchsafing the violently vicious and voracious violation of volition. The only verdict is vengeance; a vendetta, held as a votive, not in vain, for the value and veracity of such shall one day vindicate the vigilant and the virtuous. Verily, this vichyssoise of verbiage veers most verbose vis-à-vis an introduction, and so it is my very good honor to meet you and you may call me V.
谁可以帮忙翻译一下? |
|
|
|
|
|
|
|
发表于 23-3-2006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把那篇不象观后感且罗嗦很多的关于<V煞>的文章写完了。昨天晚上再跑去看了半夜场,那段是“Anarchy in UK”,之前是俺听错了。。。呵呵。。。
由于文章太长,还是建议大家去俺的网志去阅读全文(可能真的罗嗦很多且错字连连。。。呵呵):
http://www.utopia.e-channel.info ... d=a_20060322_225411
值得回味的电影
电影开头讲述Evey被V从法西斯政府的秘密警察(电影中叫fingerman)中救出来。然后以一个绚丽的爆破场面来震醒观众,伦敦的法院大楼(Old Bailey)在<1812序曲>中被炸毁。过后,V潜入BTN电视台,播发那段号召人民一年后起义,前往国会大厦迎接革命到来的录影片段,是为影片开端的高潮所在。
过后,是戏肉的精华,那就是V如何政治化Evey。Evey因在电视台助V逃脱,而被V带到他的匿藏地点--影子画廊。Evey假借帮V演一场戏来完成任务而逃脱,跑到他的上司Gordon家避难。原来,Gordon也是一个被迫把自己的思想匿藏起来的人,而他本身是个同行恋者。Gordon因为在电视台中制作一个讽刺当权政府的节目,而被秘密警察逮捕,Evey也莫名其妙地被(V装扮成的)蒙面人抓去。Evey在V根据自己经验复制出来的拘留折磨,来磨炼Evey对折磨的忍耐(也就是一个人自由的底线) ,结果Evey通过了考验。当然,其中一个重要的插曲,曾经让V找到希望的Valerie的信,也是感染Evey的精神泉源之一。Valerie因为她是同性恋者,而被Norsefire党专权的政府拘禁。
Evey思想上被政治化,但行动上却无法追随V的脚步而离开了V。后来,她答应V在11月5日前和他见面,最后还帮V完成炸毁国会大厦的心愿。
电影中的对V的身世揭露,比原著漫画来得更为直接。电影跟原著的差异,还有就是Evey的背景。电影中Evey是电视台的职员,有着中产阶级的背景,不过也有着惨痛的过去,父母是政治活跃份子;而原著漫画中的Evey是一个十六岁在工厂工作的女孩,故事开端她因工资低微而急于出卖肉体。所以也难怪,电影中的Evey不象原著中的Evey更容易信任V。而原著中的Evey是在怀疑V是他的父亲后,才被V蒙眼带离影子画廊。
电影中的结尾,众多带上福克斯面具的人,涌向国会大厦,相信是最振奋人心的一幕。当每个人在烟火爆破时脱下各自的面具,之前死去的人也“重现” ,似乎隐喻着什么的。当然,电影其实没有交待那个法西斯政府有没有被推翻,人民的前途如何,是灿烂烟火后茫然明天的事情了。
电影中有好几个部分,具有相当令人屏气的张力,一个是V通过电视台广播他的信息那段;一个是Evey阅读Valerie “自传” 的那段;一个是Finch凭他的直觉尝试把一系列事件串联起来的一段;当然,还有片尾众人涌向国会大厦的那段。
<V煞>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具有着影射历史时事的文化象征。Larkhill囚犯的橙色衣服,很明显是在影射被拘留在关达那摩 (Guantanamo) 和阿布格拉比 (Abu Ghraib) 的囚徒。而橙色囚服是目前美国监狱常用的囚徒制服,也是现在常用的对囚犯的文艺描述。还有被秘密警察逮捕时,被套上的“黑袋”( black bags) ,也在影射者关达那摩和阿布格拉比的被拘留者。
开场时,Evey在街上行走时,街上扩音播放伦敦处在黄色信号的戒严状态,这跟美国政府现在用来防止恐怖袭击的国内安全咨询系统(Homeland Security Advisory System) 的颜色编码相似。
电影中,伦敦的人民都坐在电视机前,接收电视节目发放出去的任何信息。所以,人民认识的世界,都是来自电视。这种情况其实是反映着美国和英国在1970和80年代的情况。国家权力正式通过控制人民最常接触的媒体,来向人民灌输它们所意欲强加在人民脑海里的信息、意识形态和文化。当政府的权力受到威胁时,就通过媒体来散布“恐惧” 的信息(禽流感也有在电影中出现了),让人民死也要抱著腐朽的政府。
所以,V通过骑劫电视台的频道来发放造反信息,正是“借用”( 或是妥善使用)建制所有的管道来推行革命的理想。在接近片尾时,当电视播放着Sutler预先录制的演讲时,那些原本呆在电视前的观众,都不见了,原来都跑去革命了。有趣,有趣。
V喜爱的电影,1934年版的<基度山恩仇记>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改编自大仲马的同名著作) ,而Evey重复地把V跟电影的主角基度山伯爵埃蒙. 但地(Edmond Dantès) 作比较。<V煞>本身的故事其实跟<基度山恩仇记>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关于囚禁和复仇的描写。
<V煞>也有很多奥威尔名著<1984>的影子。Norsefire政权的首脑Sutler出现在大荧幕上,令人想到的是<1984>中的Big Brother。有趣的是,饰演Sutler的John Hurt,在1984年的电影版<1984>中,饰演William Hurt,一个国家霸权下的受害者,也是<1984>的主角;而现在<V煞>中,他掉换角色,变成了掌握国家权力的领袖。
<V煞>中政府通过闭路电视 (CCTV) 来监视人民,是一种控制人民日常社会的手段。现实情况跟电影相去不远,伦敦是现在世界上闭路电视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我们也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呼吁” ,说罪案愈来愈多,所以应该在什么什么地方也装上闭路电视。看来,独裁政权要由此开始真的不难。
<V煞>中国家权力的最高代言人Adam Sutler,从其名字和作风,可以看出就是希特勒 (Adolf Hitler,跟Adam Sutler的名字相差无几) 和斯大林(Joseph Stalin) 的化身。当然,就现在的意义来说,布斯和布莱尔是最接近的影射对象。
Sutler的党Norsefire在Larkhill设立研究生化武器的监狱设施,并通过生化武器而引发瘟疫肆虐和恐怖袭击后,在选举中胜出。这跟希特勒的纳粹党一手捏造国会纵火案来建立独裁政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美国的布斯总统也还是靠911袭击事件而权力愈来愈大。Sutler的党,是反同性恋和反穆斯林,跟纳粹党的反犹太人如出一辙。
历史上的福克斯,还是漫画或电影中的V,还不足以成为鼓动广大普罗民众的伟大革命家。最多是漫画格子或者是阴暗戏院中的英雄人物。如果比起切格瓦拉,V还要距离好几个档次,更别说是V面具上的福克斯。切格瓦拉的那种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革命精神遗产,当然不是在通街可以买到的印上他的头像的T恤而已。电影中到最后戴上福克斯面具的民众,还是要把面具拆下来望向完全毫无头绪的情景。如果是身穿印有切头像衣服的群众,占领了国会大楼,又会有怎么的一个情景?
<V煞>为了避开去年7月7日伦敦地铁爆炸案的“敏感” 时期,而把公映的日期从11月5日压后到3月17日 (大马是于3月18日上映) 。<V煞>上映的日子,适逢美国侵占伊拉克三周年,世界各地都有反战反帝的动员,而法国更有超过百万人上街反对新的劳工法案。世界各地反对霸权、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资本主义政府的斗争,并不比上个世纪的斗争激烈程度来得低。而今年的3月这个时候,也是巴黎公社起义135周年的时刻。这些到底是巧合呢,还是只是巧合的幻象?
---------------------------
<V煞>虽说不上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 的电影,而V有点含糊不清地推翻法西斯政权和为了自由而斗争的思想比原著淡化了很多,不过已经足够掀起争论了。
那些当权者,和围绕在他们身边的鹰犬打手们,还有那些朝思暮想攀上权力阶梯的精英们,肯定是会觉得这部电影令他们作呕,也有人会看了一段就已经忍受不住而离开戏院,或关掉DVD机。
流着反叛血液(不是翻版血癌哟) 的青年男女们,肯定会觉得在电影荧幕和环绕音响中,找到了他们内心呐喊的回音。那些被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所异化的打工男女们,脑袋会被晴天霹雳似地震荡一轮。只是,当他们步出戏院,或关掉电视或电脑时,是否真的在思想上有了大跃进,而对现实社会带来改变?
无政府主义者则要为<V煞>登上大荧幕而雀跃,虽然他们的思想在电影版的<V煞>中被淡化到几乎只剩下倒转过来少了一横的标志,和听起来煽情却还是略嫌含糊的鼓动话语。
无论如何,<V煞>还是有着激励群众追求自由的反叛精神。在观赏<V煞>而在感官和脑筋受到震荡之余,观众到底到最后还是观众呢?还是最后要成为未来世界革命的参与者?电影<V煞>没有给到你一个答案,因为答案就在现实的斗争中。
你到底是个参与者?还是旁观者?还是视而不见者?
革命是让<V煞>精彩的精神所在,至少<V煞>的革命比<骇客帝国>的革命来得积极得多,也少了那股悲剧宿命。当然,笔者向往的,还不是众人戴上福克斯面具的革命,也不是大家穿着切格瓦拉的衣服占领政府大楼就算是革命。革命的意义,超越推翻一两个政权,革命是每一个人的自我解放。当还有一个人不自由的时候,没有人是自由的,革命也就不会谢幕。借用舞台剧<切. 格瓦拉>结尾时的一句台词: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
诚然,这并不是什么影评。 |
|
|
|
|
|
|
|
发表于 24-3-2006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3-2006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V煞 - 革命省思
V for Vendetta好评如潮, 让我带着好奇与期待,给这为无名英雄一个表现的机会。观毕, 我只能说,我为 V喝彩!也为V,再次相信正义的存在!
电影直接的, 赤裸裸的反映了极权统治下的社会面貌。人民在当权者的监控中,盲目的而服从的生活着, 只要服从, 就能换来安定。只要服从, 就能保住性命。不平的声音, 抗议的声音, 都一一被压制下来。真相,完全被掩盖了,而所谓的“真相”, 只是当权者用来巩固势力, 稳定民心的宣传标语。 新闻媒体只是为当权者传达讯息的工具。电视上所播放出来的画面, 记者主播所讲出来的每一个字, 都被精心设计布局。甚至伟大的科学研究,都被利用了, 作为对叛逆者的惩罚,作为折磨的手段。科学家被“改写人类历史”的伟大理想, 蒙蔽了良知,成为了极权的帮凶。
没有言论自由, 没有新闻自由,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人权自由,没有隐私, 没有。。。。看似拥有, 其实什么都没有。
几乎每一个人,都是政治游戏的棋子,任由摆布。当权者甚至想利用人们恐惧的弱点,强行的打压反抗的力量。政府有恃无恐的愚弄着人民,人民明知“真相”却害怕着恶势力而一再的接受愚弄。
电影中的一切一切,让我在观影的同时,不断的在反思,反思着我们现在的社会的乱象。共产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德国纳粹主义,希特勒,恐怖主义, 极端份子,美国911事件,美伊战争,核子生化武器,极权政策,媒体新闻自由,言论自由,人权自由, 信仰自由。。。。等等等的字眼,不断的浮现脑际。这一切, 究竟哪些是才是事实的真相?哪些,是当权者创造的“真相”?
V的句句话, 都充满了力量:人民不应该惧怕政府, 而政府应该惧怕人民;这个社会需要改变, 我不知道改变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不知道会变的更好或更坏, 但是,只有改变, 才有希望。。。这字字句句, 如果套用在现实社会里,只要不滥用,不歪曲,何尝不是句句珠机?
当戏将结束时,V终于将那可恨的当权者杀了。他了结了20年前惨被逼害的的痛苦与仇恨,也因为爱情或友情,他终于看清了多年来他自己被仇恨所禁锢的心。他为自己解开了仇恨的枷锁,释放了自己的灵魂,也唤醒了人民对正义,和平, 自由的渴望,勇敢的,期待改变, 期待更美好的明天。英雄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影响了千万人的心,他的精神,无疑的,是不朽的。。。
V或许是愤世嫉俗的,手段或许是极端的,V的革命精神,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同时发表于文学广场-小品散文, 及电影blog: http://sharemovie.blogspot.com)
[ 本帖最后由 阿彤 于 24-3-2006 12:02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4-3-2006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