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第二

長老偈白話文翻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3-2-2022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3-2-2022 11:39 AM 编辑

第一偈

第十二品  

一一九 跋耆子長老偈(乙)

小傳:名Vajjiputta ,毘舍離城離車族王子。青年時學馭象等術,有一天去佛處受戒為僧,不久成阿羅漢。佛陀般涅槃後,大長老們相約在某一個時間結集教法。當時阿難仍然是一位有學(sekha),過度與在家人互動。為了督促他獲得更高的證悟,長老對阿難尊者說了這首偈,而在相應部《林相應——阿難經》則說的是天神為了激起阿難尊者的急迫感而對他說了這首偈。

偈陀119

到密林的樹下後,
涅槃置入於心中,
請你修禪,喬達摩!莫要放逸,
那些閒談對你將能作什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2-2022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3-2-2022 08:07 PM 编辑

第一偈

第十二品  

一二○ 梨師達多長老偈

小傳:名Isidatta,意譯仙授、仙施。阿般提國竹村 (Velugāma) 一商人之子。青年時與質多為友。質多常作頌贊宣揚佛德,伊悉達得聽到質多的頌詩,對佛心生敬仰,於是從大迦旃延出家。去中印度禮佛時,佛陀詢問他生活過得如何,他說了此偈。

偈陀120

五蘊已遍知,
其根已切斷,
唯存宿業身,
已抵達苦盡,
我已得漏盡。

那些(諸長老名)攝頌曰(Tassuddānaṁ):
金得,跋蹉氏,林犢,長老阿提暮陀,摩訶男,有名聲的波羅奢那,耶舍金毘羅,跋耆子與大名稱梨師達多。一集終了。

此處攝頌曰(Tatruddānaṁ):
一百二十位諸長老,
所作已作的諸無漏者,
於單一順序的集篇,
被諸大修行者善合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2022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6-2-2022 11:51 PM 编辑

二偈集

第一品  

一二一 欝多羅長老偈

小傳:名Uttara,王舍城婆羅門種。他自小聰慧,長大後熟諳婆羅門的知識。摩揭陀國大臣作雨者婆羅門欲把女兒嫁他。他一心出家,未予接受。欝多羅親近舍利弗,聽舍利弗講說佛法,心生敬仰,遂依舍利弗出家,並侍於左右。一時,舍利弗患病,欝多羅清晨出城為師尋找醫師。他置鉢於湖邊,以湖水洗臉,一群盜賊受官兵追捕,慌亂中跑來,把竊得的金銀珠寶棄於鉢中趕緊離去。官兵追到湖邊見鉢中之物,便誤以欝多羅為盜賊將他帶到大臣作雨者婆羅門處。作雨者婆羅門對長老早有成見,不作審訊便懲罰他。佛以慧眼觀見,即刻來到欝多羅旁,如赤金落下的手撫摸其頭說:「此禍出自前生因,汝當忍之。」。被大師的撫摸後欝多羅感到喜悅,以一切欲的脫離證得漏盡,得六神通,便以神通騰空而去。事後僧眾問他如何在受刑之時修得正果,他回答說:「我照見了生死輪回之苦,諸行無常之理。」並誦出此二偈。

偈陀121
沒有人是永恆存在的,
諸行也不是常恆的,
諸蘊它們生起,
它們一而再的壞滅。

偈陀122
知道這過患後,
不欲求於生有,
以一切欲的脫離,
我已證得無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2022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3-2-2022 12:26 AM 编辑

二偈集



第一品



一二二 賓頭廬長老偈



小傳:名Piṇḍo­la­bhārad­vā­j­a,憍賞彌國王優填王宰相之子,青年時學得吠陀,曾教授青年徒眾詩歌。後來感覺無趣便到王舍城,見佛及弟子利養充足,於是歸佛入門,出家為僧。曾因於食物不節制受到佛的批評。根據優陀那的註釋,之所以有賓頭廬這樣稱呼,是因為他出於對食物的
遍尋而出家(piṇḍaṃ ulamāno pariyesamāno pabbajito)。長老最後成功地按照佛陀的教導斷除自己的慾望,並獲得了六種神通,常為僧眾說法,佛稱譽他為獅子吼者中他是第一的。長老舊時有一婆羅門朋友,為人慳吝。賓頭廬希望他能夠供僧,由於婆羅門認為長老是一個貪婪而自私的人所以拒絕,為了排除他的疑慮長老說了此偈

偈陀123
這些非正確的活命,
吃下的人心不平靜,
但聚身依食而存續,
領悟後我遊行而乞。

偈陀124
諸家中的禮敬供養,
已知道這些是泥沼,
精致的箭實難拔除,
邪惡人對彼難放棄。


其他相關故事

1. 在律藏記載佛陀斥責賓頭廬為了檀木缽而展現廉價的神通如妓女為了金錢而裸露私處。 王舍城有人放置了一個檀木缽掛在高處,並挑戰有誰能將其取下來。 賓頭廬聽說了這件事,在大目犍連的建議下,以神通騰空並將其取下。佛陀責備他利用神通於不適當目的,缽最後交給僧團研磨成檀香膏。
2. 在彌蘭王問經記載那先尊者有提到關於賓頭廬曾說過的兩首偈頌

Bhāsitampetaṃ, mahārāja, therena piṇḍolabhāradvājena –
  ‘‘‘Niraye bhayasantāsaṃ, nibbāne vipulaṃ sukhaṃ;
  Ubhayānetānatthāni dassetabbāni yoginā’’’ti.
  
大王!這也被上座賓頭廬頗羅墮說:
『在地獄中有戰慄恐懼,在涅槃中有廣大樂,
這兩者的義理應該被瑜伽者展示。』
——獅子品之啄木鳥支的問題



Kāye [kāyena (ka.)] sabhāvaṃ disvāna, vicinitvā vipassako;
Ekākiyo adutiyo, seti ārammaṇantare’’’ti.

以身的實相領悟後,慧觀者反思;
孤身一人的無伴者,於所緣內躺臥。
——白蟻品野豬支的問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22 09: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偈集

第一品  

一二三     瓦利耶長老偈 (乙)

小傳:名Valliya,生於舍衛城,為著名婆羅門之子。成年後一心想要過聖潔的生活,他遇到了世尊,聽聞教誨後出家,不久證阿羅漢

偈陀125        
茅舍有五道門,
猿猴來到以後,
於各門繞著走,
門時刻被擊撞。

偈陀126
猴兒停下莫要跑!
這已不像往昔,
被慧所制止的你,
將不會走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2-2022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25-2-2022 09:57 PM
二偈集
第一品  
一二三     瓦利耶長老偈 (乙)

门也许比喻四念处吧?
五只猿猴,是否是五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6-2-2022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26-2-2022 02:36 PM
门也许比喻四念处吧?
五只猿猴,是否是五蕴?

茅舍比喻身體,
五門比喻眼耳鼻舌身五根門,
意猿撞擊這五根門,
在這五門四處竄走,
當以慧制於意時,
意將不再亂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22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26-2-2022 07:40 PM
茅舍比喻身體,
五門比喻眼耳鼻舌身五根門,
意猿撞擊這五根門,

谢谢解说,意根的确影响着其他五根。用慧对治意根。


想起了另一篇经文,提到六只野兽被一根柱子绑着,形容六根和四念处。

同时候面对六根,使用四念处约束着六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2-2022 08: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3-2022 09:15 PM 编辑

二偈集

第一品  

一二四 恆河岸長老偈

以結跏趺而坐,
雨不落於膝蓋上,
對自我努力的比丘來說,
這足以(讓他)安樂的住下。


小傳:名Gangatiriya,意為「恆河岸」本名達得。年少時曾為無知的事,心中懊悔,然後出家修苦行。持被人遺棄的鉢,著糞掃衣在恆河邊以三片棕櫚葉築棚而住,故人稱「恆河岸長老」。第一年不與人語,到了第二年,一婦女往他鉢中倒奶時長老對她說:「夠了,大姐。」說了一句話,在第三年的時候成就阿羅漢。

偈陀127
我以三片棕櫚葉,
築棚於恆河岸上,
我的缽,是灑屍體所用的容器,*(1)
及我的衣是糞掃衣。

偈陀128
兩個雨季內,
我只說一言,
於第三雨季中,
聚集的痴闇已破壞。

*(1)註釋說這是對死者淋牛乳的容器(matānaṃ khīrasecanakuṇḍasadisoti),淋水或者牛奶為死者沐浴是印度教徒死後火葬前所做的潔淨儀式,被稱為abhisegam(梵:Abhiṣeka,巴利:abhisek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3-2022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偈集

第一品  

一二五 阿智那長老偈

小傳:名Ajina意為羚羊皮,生於舍衛城貧民之家,生時身披羚羊皮,故有此名。他在貧困中長大,目睹給孤獨奉獻祇園以及佛陀的威嚴,因信而出家。不久後獲得三明,但因宿世業力他沒有名氣以及不為人所知,不知情的沙彌因此輕視於他,長老便說了此偈

偈陀129
縱使是三明者,
戰勝死亡的無漏者,
也會被那諸愚人,
不理解故而輕蔑為無名輩。

偈陀130
然而,就在這裡的個人,
是飲食的既得利益者,
即便他是惡法者,
卻被他們所恭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3-2022 08: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偈集

第一品  

一二六 彌羅智那長老偈

小傳:名Meḷajina,波羅奈城剎帝利種,學識淵博且廣為人知。佛到仙人堕处(isipatana)弘化時,得聽佛法後證得阿羅漢。有比丘詢問他有什麼成就,他以此二偈回答。

偈陀131
當我已聽聞,
大師說法時,
我不證知有疑惑,
於不敗的一切知者。

偈陀132
於商隊的領航人、大英雄,
(他是)至尊的調御者,
或於正道的行持上,
我均無有疑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3-2022 1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偈集

第一品  

一二七 羅陀長老偈

小傳:名Rādha,王舍城婆羅門。晚年被子女遺棄而求出家,比丘以他長的太老為由拒絕了他的請求,佛陀看到他能獲得解脫的可能於是召集比丘眾,詢問他們是否曾經受過羅陀所做的恩惠。舍利弗提到他曾經在王舍城乞討時,得到他的一勺食物。於是佛陀便詢問舍利弗是否願意剃度那不幸的羅陀。舍利弗接受了,就這樣羅陀在舍利弗的座下出家,虛心接受智者的指導不久後便證得阿羅漢。他繼續逗留在佛陀身邊,深得佛之教法,佛稱譽他為「辯才第一」。

偈陀133
如雨水會滲入,
屋頂不被善修葺的屋舍,
像這樣貪會滲入,
未被修習的心。

偈陀134
如雨水不會滲入,
屋頂被善修葺的屋舍,
像這樣貪不會滲入,
已善修習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22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偈集

第一品  

一二八  須羅陀長老偈

小傳:名Surādha,羅陀長老胞弟,效法兄長出家後成阿羅漢。

偈陀135
我生確實已盡,
勝者之教已完成,
被稱為“羅網“者已斷,
存有的渴望已除。

偈陀136
凡出於利益而出家者,
從有家來到無家,
我已到達目標,
滅盡所有諸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3-2022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2-3-2022 08:37 PM 编辑

二偈集

第一品  

一二九 喬達摩長老偈(甲)

小傳:名Gotama,王舍城婆羅門種,年少結交不善,將所有財產獻給妓女,感到後悔萬分的他然後看到佛陀很平靜地坐著,得到世尊的教誨後他以信心而出家,當剃刀落在他的頭髮時,他已經證得阿羅漢。

偈陀137
賢人們睡得安樂,
他們不被那些婦女們捉住,
在她們當中真諦是極難獲得的,
應該經常的被防護。

偈陀138
凡我們實行欲樂的殺害,
當下我們沒有負債的,
現在我們走向涅槃,
往該處走後無憂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22 09: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31-3-2022 10:27 PM 编辑

二偈集

第一品

一三O 襪薩婆長老偈

小傳:名Vasabha意為牛王,毘舍離城離車族出身。佛陀訪問該毘舍離時加入僧團,後來證得阿羅漢。在他身邊住著一個狡詐的出家人,他假裝過著樸素的生活,欺世盜名,試圖欺騙人們,且受到人們的極大尊敬。 須闍之夫——帝釋察覺到這一點,拜訪長老,並詢問他關於那位狡詐者的行為。長老以此二偈作答。

偈陀139
他先是傷害自己,
之後他傷害到他人,
他正嚴重地傷害自己,
如捕鳥師以媒鳥(來誘騙)。*(1)

偈陀140
婆羅門非只是外在的容色,
確實內在的美麗才是,
無論是誰(作)諸惡行,
須闍之夫!*(2)他確實是心術不正之徒。


攝頌:
鬱多羅與賓頭廬,瓦利耶岸仙,阿智那智彌羅智,羅陀須羅陀喬達摩,襪薩婆他們是,有大神通力的十長老。

*(1)媒鳥是一種通過人工馴養的鳥類,能夠在人為授意下以聲音吸引野外的其他鳥一起鳴叫從而讓捕鳥者誘捕活捉。欺世盜名之輩假裝自己是一位真正有修行的人來欺瞞大眾,如捕鳥師利用媒鳥一樣,用牠的聲音來誘騙其他的鳥類,導致牠們被傷害。

*(2)須闍之夫(sujampatī),意為須闍的丈夫,帝釋的別名,帝釋的妻子名為須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3-2022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偈集

第二品

一三一 摩訶純陀長老偈

小傳:名Mahācunda,摩揭陀國那羅陀村人,婆羅門種,美舍利(rupasari)之子,舍利弗之弟。效法兄長出家,精進修行,得證阿羅漢。

偈陀141
有求知欲的人,他的學習得以長進,
已學習的人,他的慧增長,
由慧他能識知義理,
知義者帶來快樂。

偈陀142
應依於偏僻的地方而住,
應為了鬆脫繫縛而行,
如果在那裡得不到喜樂,
應自我守護、有念地住在僧團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3-2022 10: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偈集

第二品

一三二 鳩提陀娑長老偈

小傳:名Jotidāsa,跋提耶陀(Pādiyattha)婆羅門種,家境富有及有權勢。有一天大迦葉來乞食時,施予食物後聽他說法。並在山頂建寺施與尊者,作四事供養。其後被大迦葉的說法所感動,選擇出家,不久便獲得了六種神通。在這十年期間,他學習三藏,特別精通律學,有一次他與其他長老一起到舍衛城拜見佛陀,途中遇見一位奉行五熱炙身的苦行者婆羅門(pañcatapaṃ tapantaṃ brāhmaṇaṃ)*(1),長老對他說:「為何不在非一般的熱上來燃燒其他不一樣的。」苦行者聽聞後感到憤怒對長老說:「剃頭的,應燃燒什麼不一樣的?」於是長老便回覆

憤怒、嫉妒及惱害他人,
驕慢、自大及放逸,
貪愛、無明及存有的集合,
應燃燒這些(熱惱),而不是折磨色身。

教導法後他隨長老出家。當長老要離開舍衛城時,他回到自己以前的俗家,說了以下的偈

偈陀143
手段粗暴的人們,
以皮繩縛綁他人,
以各種行為來作,
業行不會憑空消失,
他們會以同樣的方式被對待。

偈陀144
但凡人造業,
不論善或者惡,
任何所作的業,
它們是他們所做的繼承人。

*(1)《百喻經》有記載“其猶外道不滅煩惱熾然之火,少作苦行,臥棘刺上,五熱炙身,而望清涼寂靜之道,終無是處”。五熱炙身即曝曬於烈日下,而於身體四方燃火之苦行者。行此苦行之外道,名為赴火外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4-2022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1-4-2022 12:59 PM 编辑

二偈集

第二品

一三三 黑蘭遮伽尼長老偈

小傳:名Heraññakāni。他是憍薩羅國一田主的兒子,能夠指揮強盜。當他的父親去世時,他便繼承了他的父親的位置。後來目睹給孤獨獻祇園精舍,他生起信心把繼承的位子留給弟弟並加入僧團,為了引導他的弟弟離惡向善,他對他的弟弟說了此偈

偈陀145
日夜穿梭而過,
生命逐漸被摧殘,
凡人的壽命被耗盡,
如同小溪里的水。

偈陀146
又所作的諸惡業,
愚人不自覺所作的惡,
以後他會是痛苦的,
他確實會有惡的果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22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5-4-2022 01:34 AM 编辑

二偈集

第二品

一三四 蘇摩友長老偈

小傳:名Somamitta,波羅奈城婆羅門種,學習三吠陀,親近無垢長老*(1),聽長老說法而生信出家受具。無垢長老未出家前生活美滿無憂,出家後怠惰懶散,不求進取,心想:誰能在怠惰的人身邊有功德?遂捨此師到大迦葉處,依迦葉的教導不久後證得阿羅漢,說此二偈勸告無垢長老。

偈陀147
如登上小木(筏)后,会沉没在大海中,
這樣的怠惰者亦如是,
就算他生活美滿也會沈沒,
因此你應迴避他,那缺乏精進的怠惰者。

偈陀148
與獨居的聖者們,
自我努力的禪修者,
常激發精進的人,
應與(這些)賢智者共住。

*(1)無垢(vimala)長老,三偈集第264到266偈,根據註釋長老成年時依止教法而出家,他被蘇摩友長老激勵而開展觀智(ussāhito vipassanaṃ paṭṭhapetvā),無垢長老在第265與266偈重複這兩首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22 1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8-4-2022 11:06 PM 编辑

二偈集

第二品

一三五 一切友長老偈

小傳:名Sabbamitta,舍衛城婆羅門種。給孤獨施祇園精舍於佛時對佛生起信心,隨佛陀出家修行。得業處,雨季時住在林中。一次長老欲回舍衛城拜見佛陀。路上看到一落入陷阱的小鹿,其母愛憐幼鹿不忍離去,但因怕死又不敢搭救。小鹿拼命掙扎,卻無法逃脫,情境十分痛苦。長老見此感概道:苦哉!眾生因愛執而受苦,然後繼續趕路。過後又遇到被強盜以稻草包裹其身體的人,強盜準備放火燒那人,長老聽到那人的求饒的哭聲。經歷了這兩件事長老生起急迫感,在強盜聽到的情況下說出了以下的偈頌。

偈陀149
人們於人中被連結,
人們都是依赖人的,
人被人們惱害,
及人們惱害人。

偈陀150
因什麼而需要那(生他的)人?
或因什麼而使(他)被生?
已惱害眾人的人們,
他應捨這些人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2-2024 01:42 AM , Processed in 0.13053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