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axstudio

《吉祥的选择——迈向光明的生命》 ......电子版下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1-2015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4-1-2015 09:29 AM 编辑

由于他醒觉到自己无时无刻都会与死神碰面,只是不知道几时而已,于是他每时每刻都享受着生活。他特别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不知道待会是否还有机会见面,也许是自己先从这个世间checkout,也许是身边人。这一分钟,我们还在一起,下一分钟,也许一切都变了。人的一生如果只能活到八十岁,算算只有不到三万天,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现在,一去不返,谁都不知道明天和下一世哪个先到来。

生命无常的警钟就是无时无刻敲击我们每一个人,死魔时常不爱牌理出牌的莅临在门前,从来不会给我们发什么预告信,走时也没有讨价还价或延迟的余地。有时早上才见面的,下午可能彼此就与世相隔了。很多怀藏在内心深处的心底话永远再也没有机会表达出来。做孩子的来不及向父母表达感恩和道歉,为人夫妻的来不及传达彼此的爱。应该要做的事再也没有机会做了,到时才懊悔不已。

澳洲有一位叫布朗尼•维尔(Bronnie Ware)的护士兼作家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The Top 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中文版:你遇到的,都是贵人)》,总结了她多年以来在病床所接触的临终病人时常向他倾诉的五大遗憾事:第一件“但愿当初我有勇气活出我真正想要的生命,而不是活出别人想要的生命”,这也是最多人在生前最遗憾的事;第二件“但愿当初我没有花太多精力在工作上”;第三件“但愿当初我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第四件“但愿我能与朋友多联系”;第五件“但愿当初我能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一些”。布朗尼•维尔总结的五件遗憾事,归纳得到就是没有及时爱、珍惜和奉献。她在临终人的床边亲眼目睹的生命回顾,没有一个是欣慰自己买了多少东西或拥有更多。最令临终者挂心的倒是他们如何过了这一生,他们做过了什么,以及是否曾经为身边的人提供了正面的影响,无论是家人、社群或任何人。只有生命到尽头时,人们才会醒觉到自己失去了什么,错过了什么,那时已经太迟了。

时常念死的人对需要做的事不拖延。及时对父母亲尽孝,所以没有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回事。他也会对身边人多一份关怀、体谅和爱语。当他吸进生命最后一口气时,回想自己应该说之语已说,应办之事已办,应行之善已行,应持之戒已持,应修之法已修,他会在含笑中呼出生命的最后一口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2015 04: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adhu Sadhu Sadhu


再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15 07: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4-1-2015 09:30 AM 编辑

曾经从鬼门关走一回的人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当他们回想起以前曾经非常在意的事情时,都会觉得自己幼稚可笑,为什么当时会为了那些鸡毛蒜皮之事动肝火或伤情?站在死亡的面前,这些大小怨怼已经显得眇乎小哉了。有过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体悟和时常念死的人们自然容易看得开,也更容易原谅。没有什么事情在死后还会继续纠结不清。与其让拿短短几十年的光阴为这些糠秕小事烦恼,倒不如多争取时间让自己清净快乐的过活,不要为琐碎事跟自己、跟别人过意不去。当自己的躯壳回归大地时,地球还是继续公转,旭阳继续东升,人们还是回到平常的步伐,没有多少人会再惦记我们过去的恩怨情仇了。因为健忘是人类的本性。

人们之所以会放逸懈怠是因为他们以为自己还可以活很久。如果人们能接受自己随时都会死,他们会有更强的觉知,而不会那么傲慢自大、充满自负。他们会更倾向于变得谦恭,过谦逊的生活。他们的心会变得柔软,其心将倾向于善行而非不善行。

如果人们都能醒觉到每个人都会死亡,世间会没有战争和仇杀。领袖们不需要彼此费神费力的调兵遣将,杀来戮去,时间一到,敌方自然会被死魔大军收服。因此,我们看到贪、嗔、妒与悭所带来的人为灾难可以通过念死来解决。单单念死就能够解决世间多数的问题了。可见念死并不会让我们活得消极,而是让我们生活的品质变得更好。

要如何活得好,就要先学习如何死得好。反之亦然。要如何死得好,就要学习如何活得好。当我们还在活着的时候,要意识到我们无时无刻都会死。如果我们临死还没有觉察到这一点,我们可能没有真正地活过。我们对死亡的害怕程度与我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在比例上是正好相反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越畏惧死亡时,越难过着满意的生活。当一个人没有死亡的焦虑时,就表示他的生命已经活得很有意义了。在安宁疗护界的前辈们就有一句名言:“最能安然逝去的人,是活得最丰富,最有意义的人。”

国际精神医学大师欧文•亚隆(Irvin David Yalom)说:“面对死亡并不导致那种会剥夺所有生活目的的绝望,相反,它可能成为一个让人过更充实生活的省悟体验。尽管生命的肉体性质会摧毁我们,但对死亡的意识却拯救我们。”

平时培养健全的生死态度远比被患上绝症后临时抱佛脚更为重要,更有真实的人生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015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adhu sadhu sadhu
尊者, 我每天都有进来看,每天都吸收一点。
当尊者发布完后,再重新看多几遍,至到吸收消化为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015 06: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axstudio 发表于 2-1-2015 03:51 PM
也祝moon_boy贤友不止新年快乐,而且要天天快乐哦!

真是不好意思,快了快了。我的一位台湾比丘同修正 ...

尊者
我并非一天消化所有

乃是我在长老们的教育熏陶下
你贴文章的东西,我看了我知道,我明白到底他在说什么。
我在这贴得到重点。尤其家人非佛教徒,我不能强求他们信佛
我相信有自然的法则即使非佛教徒一样可以 平静应对死亡。
结论临终心中无贪嗔痴,平静。这些行为,需要从生平不断培育得来的。

这书实在很有帮助带出很多概念很实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015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ryan713 发表于 3-1-2015 01:25 PM
sadhu sadhu sadhu
尊者, 我每天都有进来看,每天都吸收一点。
当尊者发布完后,再重新看多几遍,至到吸 ...

Sādhu!随喜ryan713贤友的精进学法。愿您能够从这次的分享中获益,继续迈向光明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4-1-2015 03: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oon_boy 发表于 3-1-2015 06:53 PM
尊者
我并非一天消化所有

法的素质是普遍性的,可见的,无时的,每一位智者都可以亲自验证的,不需要等到死后,也不是上座部佛教徒专有。因为佛陀所宣示的法都是自然界里芸芸少数的自然界法则(或称‘掌中之叶’)。法不会因为不同的宗教、东西方文化或南北传承不同而有所差别,就像地心引力法则一样,世界上每一个众生无不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同样的,每个人死亡时所显现的死亡之相都是依照心的定法运作。只要您的亲人愿意接受法的引导去生活,能依循自然界法则和心运作的原理来提升自己善终的机会,即使不是佛教徒也能获益,也或多或少都会给他们现世和来世带来真惠。

您也要努力提升心的力量和净化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更有效率地提携您的亲人。加油哦!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moon_boy + 5 sadhu bhante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015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7-1-2015 02:41 PM 编辑

6.8 提早立遗嘱

很多人在‘正常’时极不愿谈论到自己死后的课题,认为谈论死会带来不幸和不祥,仿佛谈死的人都是‘不正常’的人。即使半只脚已经踏进棺材了,很多传统老人对死事还是只字不提,更不想交代自己的身后事。若有任何人对他们提及死就被视为诅咒自己早死而会被骂得狗血喷头,许多亲人为了顾及老人的感受能免谈就免。其实往往越忌讳的人往后踏上黄泉路时会带来更多问题。

真正有正见的佛教徒都会以开明豁然的心与亲人畅谈自己死后的课题。因为佛教徒清清楚楚的明白到:谈论死亡或念死不是带来不幸和不祥的因,真正带来不幸和不祥的因是内心的贪嗔痴和身语意的恶行。妄语恶口、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这才是真正带来不宁的因。但人们几乎每天每刻不亦乐乎的造口业,却百般禁忌的谈死;杀生才是带来不幸、早死、病死、惨死、横死的因,但人们无所顾忌地杀生,还兴致勃勃相约到餐馆点杀海鲜,却如见鬼般回避生命的真相。就实而论,越怕死的人更应该怕造杀生业,但却偏偏相反,应忌讳的人们不会去忌讳,而不应避讳的人们却避讳。因为颠倒梦想和因果错见,世界上活在痛苦中的人们都是那么多,更可悲的是他们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直活在痛苦之中。越无知的人就越爽快的干,如此恶性循环的积累更多痛苦之因。

话说回来,通常死后容易引起争执的因缘不外有二,遗产和葬礼方式。为了避免因为纠纷而误了人生大事,应该要趁着自己在‘最正常’的时候交代后事,不要等到命悬一线,沟通讲话都成问题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梗在心头。面对人生最重大的考试不能分心,需要专心致志去应考。如果为遗嘱而抠心伤神,就会大大影响临终表现。

提前订立遗嘱可以避免日后亲属为遗产争讼而拖累自己,甚至让家庭成员卷入亲信危机,弄不好亲人们还为遗产闹翻,对薄公堂,造成彼此之间无可弥补的衅隙。这类难堪之闻不时在发生,他人给亲属遗留的苦难可以成为我们的借鉴,我们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多受他人曾面对的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1-2015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生命旅途的终点站是死亡,这是无可逃避的事实,交不交代还是乖乖要死。或许我们希望死后只是有个简单朴素的丧礼,可以把没有必要花的钱省下来布施做功德,或许只想要一个环保自然葬,不想死人占活人地,增添环境负荷。如果我们在生前没有交代清楚,亲人们一定不知道该怎么做才符合我们的意愿,反倒他们会照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也许他们会花费心思为我们策划隆重的厚葬,投入大笔钱在猥杂鄙陋、荒謬可笑、毫无建树的风俗仪节,却落得只是巩固邪见而已;反过来,如果他们真的做如我们所愿的简式丧葬,就难免遭其他亲人们呛声指责,说什么不孝,寒酸,会招来报应等,让他们深感揪心不安。无论做什么决定,都会让他们陷入左右为难的窘境。

再者,在处理丧礼的过程中,他们当中又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各有各坚持或反对的理由和依据,在凝重低落的磁场再加上彼此意见的冲突,很难不摩擦出燎原星火。有的家族人刚死就吵了起来,一直到出殡都不得安宁。这肯定不是亡者所愿意看到的结局,但是一切都是自己生前忌讳谈死所留下的伏笔。

这个世界上持有邪见的人是占多数的,智慧和正见是属于少部分的人。在丧礼能掌事的亲人当中也许会有一两位是具有正见的,然而,当大部分人都不认同智者的做法时,为了考量整体的和谐,智者也只好无奈姑息和妥协,智慧无法得到发挥,只能任由愚痴和邪见领头推着众人走。要逆着世间潮流抵抗大传统的陋俗,单单只靠少数人的微薄力量是不足够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佛教徒的葬礼也不乏鄙俗迷信。

如果我们已经老早明确定下处理身后事的方式,哪怕有些是无法以传统价值建构所能理解的,通常亲人眷属都会给予尊重配合,尽可能圆亡者的愿,因为亡者的决定就是办理后事的最高原则。

记得哦,死亡并不是属于老人的专利,而是活人共有。无论我们正在处在生命的哪一个阶段,少年期、青春期、壮年期、中年期或古稀之年,为了给自己的生命划上一个完美的句点、让智慧之光能够祛除世间的昏暗之霭、让正见之舵得以破除愚昧之冰,为了亲人子孙们的和谐少烦恼,更为了让自己能在临终时无后顾之忧去为美好的来生奋斗,身为正信佛教徒的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豁达开明的交代好身后事,树立一个好榜样给下一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15 07: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6.9 心的正确导向

本篇主要是对老一辈的传承华人一点叮咛劝勉吧。我们希望老人家平时要竖立起自己的正见,停止灌输错见。很多老人家喜欢先交代亲人:“我死后要睡在先亡墓旁”、“我死后你们要烧这个给我”、“我死后要买那个拜我”等等,向亲人作口头遗嘱都是为了死后做鬼铺路布局。

有很多开明的老人家老早就规划自己的后事,好让含辛茹苦为子孙劳碌一辈子的自己‘终’有归宿,有了好归宿后‘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了。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很多孝子孝女也义不容辞的圆满老人家的心愿,为他们预购风水福地或骨灰灵位来孝敬老人家。其实,为自己或父母预购骨灰灵位以便让后代子孙追悼并没有什么不妥,问题是这种思维很容易让老人家的心倾向做鬼‘入屋大吉’。一格‘公寓’价钱实不便宜,独立式‘别墅’更贵了,买了不住很可惜。若有不住白不住的想法的话,要死后不做鬼都难矣。

其实,为了父母亲长远的福利,身为孝子孝女的更不应该希望自己的父母亲死后做鬼。真正的孝道是要帮助我们的父母亲升天或做人,避免任何导致父母亲投生恶道的做法。如果已经替父母亲预购了灵位或墓地,那么做子女的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为老人家做大量的思想工作,要不断灌注他们道:

死后要上天做天神,你的家就在天上金碧辉煌的天宫,有五百或一千个天女围绕服侍着你,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爱享受什么就有什么。世界上没有一个世界小姐和帅哥能比得上你的美貌,而且终生青春16岁,不会生病也不会变老一直到寿终为止。下面人间的骨灰灵位或坟墓只是子孙们相聚一起追思你的地方而已,不是你住的地方。如果你在天上想念子孙们,可以从上面俯视人间或亲自下来探望他们。

千万不要想死后做鬼,挤进一个36×35×30平方公分的小龛位里,不是住得太委屈了吗?也不要想死后要睡在坟墓过着日晒雨淋的苦命日子,风餐露宿的鬼生活肯定不如想象中的浪漫写意。不像神要什么就有什么,做鬼是要等有人祭拜才有得吃,没人祭拜就只能‘吃自己’(广东话),自己去跟其他鬼友争夺祭拜品,或像乞丐一样自己找残食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15 07: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望穿秋水,翘首张望地盼望的那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或七月半终于到来了,开心得手舞足蹈的你难得才有机会享受到一顿丰富的大餐时,子孙们却没等你吃饱就打包赶着回家过他们逍遥的生活了。

能否享用到大餐还要拜托你的子孙们还没有忘记你。你永远不会知道你那时候做鬼的寿命会有多长。你爱听的生日祝寿歌词‘寿比南山长’终于灵验,你如愿成为长命千岁的寿星公了。几百年后,认识你的子孙们都已经相续去世了,而曾孙们未必会念:“Idaṁ me ñātinaṁ hotu, sukhitā hontu ñātayo”给你,因为他们都把你遗忘得一干二净了。搞不好令你自豪的‘别墅’或‘公寓’也被文明发展的巨轮碾平,或者被圣战组织炸毁了,届时只能做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他们站着在墙外,及马路的交接处,
他们站在门柱旁,来到了自己的家。
准备丰盛的食物,饮料、副食与主食,
由于有情的业缘,无人能记得他们。」《小部•小诵经•墙外经》

做鬼还要考量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试问这个世界上有哪个人喜欢见鬼的?除了爱看鬼片的自我掀扬族是另一回事,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见真鬼假鬼,相信没有人会觉得见鬼是件好事。很多人发自内心是超怕鬼的,避鬼好像避开瘟神一样。做人人回避的瘟神,在命运的起跑线上一开始就已经输掉了七八九,接下来的遭遇很难好到哪里去。不妨试探爱孙爱子们说:等我死后做鬼回来跟你们一起住了好吗~~~~?看看他们呆若木鸡的神情你就会知道做鬼到底受不受欢迎。他们不是也爱你吗?爱归爱,鬼还是鬼,人鬼殊途,他们连什么鬼公公鬼婆婆回来探望他们一眼都不要了,更何况与鬼日夜共处一室。如果你做鬼后,爱心体贴的你在三更半夜为你的爱子爱孙盖被的话,你的爱心反而会害惨他们!

这个世界是很现实的,不管生前恩爱得如胶如漆,人一旦死后,生者连尸体都不愿意碰触,全盘‘授权’给遗体化妆师处理。传统的守灵夜时眼睛再睏都不敢懈怠,以严防黑猫越过尸体。纳闷的是,人们不是在亡者生前百般难舍的呼叫亡者不要离开吗?如果有黑猫越过尸体后真的能让亡者复活那不是正如所愿吗?其实他们害怕万一醒来的‘人’不是人。怎么爱人亲人等做鬼后就统统六亲不认了?还被传统标上人人避而远之的‘肮脏东西’。我们不能怪罪人们对鬼亲幽朋无情薄义,这是人们对死亡和未知的领域感到悸怖的自然本性。


谢绝一切鬼众生靠近

谢绝一切鬼众生靠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015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是一个爱心爆棚的好祖父好祖母,希望自己阴泽庇佑后代子孙,那就更不应该做鬼了。发旺后代子孙肯定不是鬼的能力所及,也不是依靠什么风水福地,而是靠你本身的力量。怎么办到呢?你更应该做天神。天神是如何帮人呢?原理很简单。要把一个人从低处拉上更高位来,首先拉的人本身必须要具备力量,处在高处并站得稳的条件,而天神正是处在这种帮人的恰适高位。鬼是处在人的低处,试问一个处在低处的鬼如何拉一个处在更高处的人上更高的位置呢?甭说帮人,自身都难保了。

天神天生就有业附带的神通,可以用无形的力量来助人。天神知道人的心念,可以把念头放进人的思想里,让他们能作出正确且关键的决策。天神也有某个程度的预测能力,可以预测未来世界的局向。如果真的有心要庇佑后代子孙世世代代兴旺,做天神是你最佳选择。

当然了,有个前提是少不了的:子孙本身也必须要有功德,因为功德是实现愿望的本钱,天神在上扶持也会比较得心应手,这就是庇佑子孙真正有效的旺孙秘笈。如果子孙本身没有功德,怎么也帮不了的。你现在需要做的是:教育子孙多积累功德的本钱,如多布施、守戒、禅修、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恭敬长者、善待老少、服务社会、传播正见、护持正法等,同时也交代他们把这旺孙秘笈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成为家族的传统,然后你就在上面成人之美,把他们的功德都带引出来。由于天神的寿命很长,即使在最低处的四大天王天也有九百万年的寿命,不知可庇佑到多少代的子孙。这肯定比任何风水仪式更靠谱。

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一投生到天界过后不要耽误太久哦,一化生后就立刻往下观察世间了。万一被天界的目迷五色吸引到忘我的话,一回神时才发现世间已经过了几千几万年,那时,曾孙、玄孙、来孙、昆孙、仍孙、云孙、耳孙们,乃至耳孙们的子孙、曾孙……耳孙也都不知去哪儿了。

要做人见人爱的神公公仙婆婆,还是人见人恶的‘肮脏东西’?心里应该有数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2015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50 PM 编辑

除了鬼之外,另一种要谨慎的错见是如日方升的中阴论。这种思想如吸附藤本般蔓延在佛教圈子里。在许多赫赫有名的活佛上师鼎力推崇下,中阴论在世界各地不断发扬光大,成为许多佛教传承的主流思想。中阴论是源于部派佛教时期[93]的一些佛教支派所开创的思想学说,主张人死后在还没有投生前存有中间阶段或过渡形式等待受生。简单来说就是人从死到生的过程之间存在间隔。然而,依据佛陀的教导和许多禅修者亲自的洞察智慧证实,人死后投生是立即发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并没有中有存在,死亡心生起灭去后紧接着新生命的结生心就生起了。

中阴身与民间的灵魂信仰和华人传统的儒道家思想如出一辙,再加上对佛典误译、佛理曲解、外道的常见[94]渗入佛门,造成很多佛教法师,乃至上座部佛教的法师也很大程度接受佛陀没有教导过的中阴论。

此论点的致命性是:在六道轮回的生命形态中没有一个形态不是属于生命,每一个投生都是一个生命状态连接另一个生命状态。虽然中阴身并不曾穿梭在生命与生命之间,但在六道里正好有一种生命似乎与中阴身的形态一样,那就是依他施活命鬼。说穿了,一个人认为死后一定会进入中阴身的,由于心的倾向再加上本身并没有太重的恶业,通常都会如愿投生做这种依他施活命鬼。如果要投生做人或天神需要有大本钱,那么要投生做鬼根本不需要什么本钱就可以‘心想鬼成’。佛教徒若想要做依他施活命鬼的话,简直是像亿万富翁选择要做乞丐一样容易得很。

________________
[93]部派佛教是在佛陀入般湼槃后的一百多年才发生的历史事故。佛陀在世时僧团还没有形成派系,也没有大小乘之分法。佛陀说:「比丘们,过去和现在一样,我只教导苦和苦的止息。」(《相应部•44.2》)那时候的佛子们也老老实实遵循佛陀的教法净化内心,成就戒定慧,解脱轮回。在此阶段被称为原始佛教、根本佛教或初期佛教。佛陀入灭后的一百多年,僧团内部开始出现不同的阐发和见解。有些僧团成员认为佛法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做出适当的应变和调整,有些长老认为应该坚守佛陀原本教理不作任何增删。双方都僵持不下,各有道理。僧团内部开始分裂成两大派系。一个是秉持守旧的上座部,另一个是坚持要改革创新的大众部。这就是佛教最初的根本分裂。往后的几百年内,两大派系之间再进一步分化,佛教开始正式进入部派佛教时期,从此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传统与学说。

[94]常见(niccatā diṭṭhi)是诸邪见中最普遍的一种。有三类常见:宿命论——命运由上天主宰;神创说——神、上帝创造了世界;灵魂说——灵魂是生死轮回的主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15 07: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鬼道里有形形色色的鬼类,并不是所有的鬼都是少福的饿鬼,也有一些形态像人的福报鬼,而依他施活命鬼正是这种福报鬼的其中一类。这些鬼寿命不定,可以接受功德回向和荐度。有些人的业并不太黑,只是瞬息的停留在鬼道后,因为某种善业成熟再投生善趣,那段水泡般的鬼道生命就被误以为是中阴身。虽然比起其他鬼道众生,依他施活命鬼的机遇并不像饿鬼一样凄凉,那毕竟还是在恶趣,请记得佛陀指端的譬喻,一个人一旦堕到恶趣就很难翻身了,万万不可把鬼道作为幸福生命的赌注。

市面上有太多不断鼓吹人们倾向做鬼的中阴身书籍,举目瞥观都是自称佛教徒的作者所撰写。如果说传统华人因为根深蒂固的错见而想要做鬼乃无可奈何,因为没有机会亲近到正法和善知识熏陶;但是,作为世间正见的领航,一个学佛人居然也让心倾向做鬼,也在宣传错见,那实在说不过去了。乞丐没本钱买房子而沦落流浪生涯乃是迫不得已,亿万富翁也要仿效乞丐餐风饮露那就匪夷所思了。除非是被误导或丢失记忆,否则一般富翁肯定不会作如此乖谬的选择。同样的,纵使佛教徒手头上的本钱比其他人来得更富厚,原本可选择更好的投生,却因讹传误导而让自己趣向较低层次的生命界,是令人无限唏嘘惆惋的。

本篇强调活人如何增加自己投生善趣的机会,因此,任何能够让人导向恶趣的迷思习俗都必须厘剔清楚。在这前提之下,即使揭露真相实在让很多佛教徒难以接受,我们还是不得不与中阴身这个尖锐的课题对碰,否则分享再多善终的善巧也无补于事。如果一个人心很想死后做鬼或进入中阴鬼身,临终时即便有再好的因缘环境和善友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佛陀在《小部•法句经•1偈》里说:「心是一切的主导」,你是自己生命的舵手,生命前往哪个方向由你自己掌舵。趁现在还有转机的时候重编程序reprogram,给自己输入正见,摆正心的导向,以免后悔莫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15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10 成就他人,也是成就自己

根据业果法则,我们希望得到什么果,就努力在因地耕耘。若希望自己临终时会有善友‘拔刀相助’,就多成就他人善终。适当与正确的临终关怀可以帮助一个人减轻身心负担,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下一辈子的整个命运。因此,作为佛弟子,对临终的亲戚朋友进行临终关怀是意义非凡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积累善终的资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2015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51 PM 编辑

6.11 这一生中我做出了什么贡献?

从全世界可能多达数千万的死去又复活案例综合归纳起来,濒死经验研究专家发现濒死经验者普遍会经历几个阶段或历程,其中在最后的阶段是回顾生命。几乎所有的濒死经验者在这阶段都得面临一个问题,也是在生命大终考的考卷中最难回答的一个试题:“这一生中我做出了什么贡献?”我们应该趁着现在还健壮清醒时,好好为自己的善终思考这个问题。

“我该如何奉献自己呢?”每个人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体力、才华、热忱、学术、智慧来为家庭、团体、社会、国家和世界的福利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读到这里,也许有些人会觉得依自己目前微不足道的力量不能为这个世界作出什么大贡献而感到憾惜无奈。其实我们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来奉献自己,而这种方法对世界的贡献是举手之劳却又举足轻重:只要我们平时能让自己的内心多一份善念,少一份贪嗔痴;多一份清净,少一份杂染;其实就已经给这个世界带来最大的贡献了。因为我们正在为大地母亲注入她正需要的正能量,未来的世界是否能够风调雨顺[95],谷物丰收,没有旱灾饥荒,就有赖于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和所作所为了。我们可以感知到目前地球的气候变化急转直下,其实是与现在的人心不古有很大的关系。

至于心念产生的正能量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科学证明,可以在Youtube找《观想的力量(The Power of Visualization)》,参考量子理论之父格雷格•布雷登(Gregg Braden)研究心念如何影响物质的纪录短片。

相信我们平时就认真为“这一生中我做出了什么贡献”这个问题冥心危坐,并能时时刻刻立心力行,当我们未来上了终极考场时,我们将会胸有成竹、自信满满地给予这个问题一个美好的解答。
_________________
[95]佛陀在两千多年前已经解释到人类的行为是能够对地球的环境产生影响。在《增支部•四集•适切业品•第70经》里,佛陀说当人们都过着不如法的生活时,日月星宿的运转将失度错序,导致年季昼夜的循环出现偏差不正,再进一步造成风雨不调,届时地球上的谷物都不能正常成熟,谷物的营养份变差。当人们无法获得良好的养分时,就会短命丑陋、力弱多病。相反的,当人们都如法的过活时,日月星宿会正确运转,年季昼夜也正常循环,当地球风调雨顺时,谷物将正常成熟。能正常成熟的谷物能提供人们优良的养分,届时人们也都会长寿美丽,少病有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1-2015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4-1-2015 07:27 AM 编辑

6.12 打造有利因缘环境

平时对我们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多做思想工作,把佛法和正见带给亲人,这是我们能够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最好的礼物。在华人之间比较普遍性的错见是人死后做鬼。如果在临终时,身边有很多错见的亲人不仅七舌八嘴给一些没有建设性的主意,还满腔殷切期待着临终者死后做鬼的话,稍微没有把持能力的人就会被周围不好的鬼能量KO击倒,倒地后被拖进鬼海里沉沦去了。身边多一位有正见的人就会让周围多一份正能量和光明,这是为什么有些对能量敏感的人宁可到佛教寺院安待临终而不会选择在医院或住家的原因。

适时与亲人谈生论死也是一种训练,让自己能够坦荡安然的面对死亡。谈论时也可教导身边人正确的临终关怀。譬如:规定任何要来探望的人必须遵守不哭、不吵、不闹、不乱、不给多多无谓点子的原则,不守规则的探望者则必须‘请’出去。透过身后事的交流分享,我们也可以探知亲人们是否具足正见,或者有任何错误的心导向,让我们能及时帮助他们摆正航向苦界的罗盘。

此外,可以考虑制作一本功德册留给亲属,以待必要时请亲属把自己曾做过的善事再念给自己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15 07: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51 PM 编辑

6.13 培育圆通的人品

佛陀要我们培育的戒行有两大类,即:止戒(varitta sīla)与行戒(cāritta sīla)。所谓止戒或称止持戒是指不做佛陀和智者们所禁止的恶事,说道:「这是错的,是不应做的,是应被禁止的,会为你带来长远的不幸的。」因此,五戒、活命八戒、布萨八戒等都属于止戒。行戒或称作持戒是指应当培育的戒德,说道:「这是对的,是应该做的,是应被鼓励的,会为你带来长远的幸福的。」在上座部佛教的日常课诵经文《应行慈爱经》和许多经典,佛陀经常劝教弟子们要培育的行戒有四无量心、感恩心、体谅[96]、柔软、正直、谦虚、忍耐、宽容、不自大、不无礼、知足、易护持、慷慨、恭敬等。这些戒德都是我们在平时就应该培育并使之升华成为我们品格中的梁楹。如果能在病来磨的时候还能维持戒德的话,那已经是我们学佛的一大成就了。

也许在未来,我们会因为患病或年迈而长期躺在病床上,连大小便、吃饭、洗澡都需要依赖他人全天候的服侍时,拥有高尚的戒德能让我们更容易伺候护持,也让我们更有承担力去承受恶业的打击,不必像一般没有受过心智训练的人们一样连受两支毒箭[97],成了苦上加苦的双重痛苦,逐成动辄得咎的难以伺候,让双方皆苦不堪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体谅或同理心虽然在经典里没有直接提及,但是属于慈悲心的另一种展现方式。因为当一个人能推己及人的为他人着想时,他就很容易培育对他人的慈爱和悲悯,也因为有了慈悲会让一个人更能谅解他人。

[97]在《相应部•受相应•第6箭经》里佛陀说有修证的圣弟子和一般凡夫都一样有感受,但他们的差别在于:当一般凡夫在生理上受到各种苦痛时,他们的心理也会感到痛苦,犹如中了一支毒箭后再连中第二支毒箭一样;而圣弟子虽然也会遭受生理上的各种苦痛,但是他们能身苦而心不苦,就像中了一支毒箭,不再中第二支。只要修养功夫够高,一个人是可以把身苦与心苦分离的。身苦的毒箭是过去恶业成熟带来的果报,不是我们能力所能掌控的范围,然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避免再中无谓的毒箭。所以,在佛教的修学里是非常着重在心苦的止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015 07: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于悲悯心,我们要永远怀着一颗感恩、同理、体谅的心来承受他人的伺候。服侍和照护一个很有戒德涵养的人往往会让他人充满欢喜。如果服侍者在造善业的过程中有欢喜心,未来将会为他们带来更殊胜的果报。再者,看护者能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佛法的力量,从而对三宝生起信心,因为他们可以很明显看到虔诚的佛教徒与一般人在病苦或临死时的差别。

水尊者遗容

水尊者遗容


兹举例在上座部佛教界很有启发和值得我们仿效的好榜样。水尊者(U Sīlavanta)是一位在缅甸帕奥禅林出家了十多年的比丘。早期因为在帕奥禅林担起主要建设发展与解决禅林非常重视的水源问题,故禅林的僧信都习以‘水尊者’尊称之。

2011年应台湾南传上座部佛教学院的邀请协助规划该禅林的建设蓝图。2012年春,水尊者被发现大肠癌末期并接受开刀治疗。在尊者病苦长期住院时期,情性安详易受照顾,摄受诸多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更招感众多僧信同往亲近服侍。水尊者不仅鲜少显露痛苦不悦的神情,还教导探望者不要为他悲伤。更难得可贵的是,在病磨期间他还能保持一贯的风趣幽默,时常与探病者谈笑风生,还给予他们佛法的勉励和教诲。

临终前两天,尊者的心跳平稳但急促、无惊恐但血压很低,连主事医生也赞仰尊者之安详泰然异于一般临死病人!2013年6月11日,水尊者在众人的爱戴、温馨和祝福中安详地离开人间,享年76岁。这寂静安乐的示现,增长了众多僧信佛友和亲近他的医务人员对佛法的信心。

内心的祥和、知足、感恩和惜福,再加上周边人们的厚爱,使得整个环境的磁场更利于善终。自然界法则的反作用力原理是我们散发什么能量给大自然,大自然也以相应的能量回报给我们;我们祝福全世界,最终我们也会获得全世界的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015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14 自强不息

要能善终除了积累上路的资粮,也要具备善终的因缘。简单来说,要获得善终,自己的业也不能太差。有些人的业就是很难拥有良好的磁场环境,虽然已经千交代,万叮咛,也有可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只消一阵哭闹或争吵声就会把周围的气氛和磁场砸坏,搞不好在最关键的一刻,就足以把之前辛苦建立起来的因缘条件毁于一旦,前功尽废。那时候若把持不了,心起了无名火想:“搞什么鬼的!已经交代了还是有人不懂规矩!”结果,以嗔心投生就遗憾来生了。

由于在无始的轮回里,我们因为丧失父母、伴侣、儿女、亲人所流的眼泪比四大海洋的水还要多,因此可能有意或无意中造下很多干扰他人投生的业。现在兴起一种在丧礼中代哭的行业,女性在情感方面比较丰富,所以出任‘哭孝女’实在当行出色,为她们拿手好戏。也许我们过去因为出自好心拔‘泪’相助或出钱聘请哭孝女来为父母亲或亲朋戚友‘助哭’,或者也曾经干过这类哭行,所以很难意料我们临终前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业的因素不靠谱,唯一比较可以掌控的因素是内在条件。平时就要训练自己的心不容易受外境影响。我们可以学习佛陀教导的禅修法门如入出息念,慢慢把喜欢攀缘的心训练到不轻易被任何情况动摇。当心力开始增加到可以开发某个程度的定力时,心就可以证得一境性的静止,也就是说心可以长时间融入单一的禅修目标成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禅定。

如果禅定功夫够强的话,临终时不仅可以镇压身体上的不适,也可以为自己的临终造设一个让心安住的心灵隔音室,不需要太依赖外界的因缘就可以具足安详澄谧的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11-2024 06:41 AM , Processed in 0.13253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