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49 PM 编辑
若不想考试不及格那应该怎么办?平时就要多温习功课,为考试做好准备。在佛陀教导的四十种业处[90]中,有一个很特别的修行业处,就是死随念。佛陀说:
「应修习念死。告诉自己:
我的死亡是必然的,我的生命是不确定的(maraṇaṃ me dhuvaṃ,jivitaṃ me adhuvaṃ);
我必定会死(maraṇaṃ me bhavissati);
我的生命将以死亡终结(maraṇapariyosanaṃ me jivitaṃ);
死,死(maraṇaṃ,maraṇaṃ)。
没有修习念死的人在临终时刻会颤抖悚悸。他们在困惑中死去,并常常害怕地尖叫,正如一个没有手杖的人,意外地在路上遇到一条蛇而恐惧。那些修习念死的人在临终时没有理由感到害怕。就如一个坚定的人看见一条蛇,即便还有相当距离,以手杖挑起那只蛇并将它扔掉。对死亡有正念的人也会保持正念去面对死亡,因而投生善界。」
所以我们应当每天每夜修习死随念,佛陀说念死会得到大利益。(《增支部•六集•念死经》)
当世人千方百计回避死时,只有佛陀教导弟子们要时常忆念死。很多不解佛教的人时常批评佛教整天到晚不是在讲苦[91],就是讲死,是很悲观的宗教[92]。大智慧的佛陀教导我们修习死随念是让我们活得悲观消极的吗?大悲心的世尊指导我们如实看苦是让我们活得更苦的吗?肯定不是的。让我们看看一个时常念死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90]四十种止业处是:十种色遍、十种不净、十种随念、四无量心、四无色定、食厌想以及四界分别观。《清净道论》对这四十种止业处的修习方法有非常详细的解说。
[91]在佛经里时常提到的‘苦’字是来自苦圣谛的dukkha。佛教的精髓是四圣谛,四圣谛的第一圣谛是苦圣谛(dukkha ariya sacca)。‘苦’字其实并不是最贴切的字眼来形容巴利字dukkha。因为dukkha的意思不只是痛苦,也包涵了不圆满、受压迫、不究竟、不满意、不安全、危脆的。有三种苦相:苦苦、坏苦与行苦。苦苦是比较容易了解,比如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都是体现在我们身心的苦受;世间任何再美好的事物总有一天也会失去,这种在美好的表层下隐伏着不圆满和变异性的现象是坏苦;而一切因缘和合的法是不断受到生灭无常性的压迫,因为迁流变动逼恼的苦是行苦。这些苦都是世间普遍存在的真相,佛陀要我们看清楚世间的真相,并教导我们超越一切苦、得到永恒快乐的方法。
[92]‘宗教’这个字眼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含义。然而,字典对宗教的定义是离不开对神明和造物主的唯信与崇敬,即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超自然、超人的力量主宰着大自然、人类和文明世界。这样的定义显然跟佛教的教理格格不入。如果宗教是与超自然支配力、宇宙创造者或控制者的信仰体系挂钩的话,佛教肯定不属于宗教,而应该归类在教育的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