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tboontan

理财及规划,355 楼,多次MCO,你是否学会理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7-1-2015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 Things To Consider Before You Hit Retirement

By Zi Yao Lim . 31 December 2014 https://www.imoney.my/articles/1 ... -you-hit-retirement

You have been working your whole life, saving for your retirement. Most of us have millions of ideas about what it’ll be like when it finally comes to the moment where we break away from the 9-to-5 rut. However, with a few more years to go before the day finally arrives, it’s time to take serious action, and get things in order for your golden years ahead.

Most of us would want to achieve financial freedom by then and having not to worry about money any further. To ensure everything is in order when your last conventional pay cheque comes your way, here are 10 things you need to do:

1. Decide on your goal

Many a times when we plan for our retirement, we don’t have a clear picture of how we really want to retire. Do we want to retire at a small and quiet village, outside of town, or perhaps stay in a small(ish) condominium in town, where everything is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By this time, with just a few years to your retirement, you should really have a clear idea whether you want to upsize or downsize your lifestyle post-employment.

The first question you ought to ask yourself is what you want after you retire.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and eventually, retire at one of the Caribbean islands? Whatever your goal is, you need to align your retirement plan towards achieving it.

2. List down your obligations

Before embarking on your adventure after retirement, you should consider any financial obligations you may have that can adversely affect your finances after employment.

Do you still have dependents (parents or children) you have to support even after you retire? Will your child(ren) still be in college, with hefty tuition fees coming your way every few months?

How about your lifestyle? If you have planned for your retirement optimally, you should not have to downsize your lifestyle too much. The key word here is sustainability. You should have a clear idea of how much you need every month during your retirement, and how long your retirement fund will last.

3. Clear your debt

Ideally, you should have cleared all your debts before you hit retirement. By clearing your debts, you improve your net worth and credit rating which might be helpful should you need to take another loan in the future.

Credit card debts are usually the first priority to be cleared off due to its high interest rates, followed by personal loans and car loans. There has been an ongoing debate on whether home loans should be cleared off sooner than needed for the peace of mind of being debt-free. If you think paying off home loan last is a better idea, perhaps you should look into the option of refinancing your mortgage.

Currently, Malaysia’s base lending rate is at 6.85%. Comparing with the historical rates, it might seem to be a little high too high to refinance your mortgage. But consider this: after retirement, you’ll lose your primary source of income (for some, only source of income) and your ability to take up a new loan diminishes.

If you have to refinance your mortgage by then, banks might quote you a higher rate, require a guarantor, or simply reject your application. Perhaps it might be a good idea to lock in a fixed mortgage rate to avoid being exposed to interest rate volatility in times of economic uncertainty.

4. Preserve your assets

When we are still earning an income, we mostly focus on accumulating assets. However, when retirement hits you, more focus should be put on preserving your existing assets.

A person may own multiple properties and be worth millions of Ringgit, but he or she may not be able to even afford lunch! In finance, two terms arise: solvency is the ability to meet its long-term ( more than two  years) financial obligations, and liquidity is the ability to meet short-term (less than two years) obligations by converting assets quickly into cash.

In other words, how we preserve our assets depends on our ability to sustain our short-term needs (daily expenses and outflow) without needing to liquidate (force sale) our assets. Consolidating your assets by consulting wealth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planning advisories may be a good idea to have clearer view of your current financial health and have more control in monitoring and preserving your assets.

5. Create or update your will

To prevent your family from exploding into those family feuds infamously depicted in Hong Kong soap operas, updating your will (or create one if you don’t have one yet) is essential. Jokes aside,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estate planning so that you can be assured that your family is being taken care off  in the manner of your preference.

Having a will doesn’t just ensure your hard-earned assets are distributed properly and rightfully, according to your wishes, it also helps your family go through the process quicker and with greater ease. Remember, avoid hassles by having different wills for asset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jurisdictions.

6. Review your investment portfolio

As you retire, you would require a substantial steady stream of income to replace your previous conventional income that takes care of your daily expenses and other obligations.

As result, your capacity or holding power of your investment is limited. Perhaps toning down your investment appetite from aggressive high capital growth equities to a more conservative and passive, dividend paying funds such as bonds or government securities might be a good idea. Reviewing your risk tolerance is essential to sustain good cash flow and preserve your assets.

Here are some financial mistakes you should avoid before you hit retirement.

7. Establish passive income

If the retirement you envisioned for yourself is one where you stop working completely, it becomes even more crucial for you to establish at least one source of passive income, which will be your new primary source of income.

As an alternative to your investments, you can also create another stream of income by working part-time or taking up freelance jobs. For those who have years of professional work experience, they can opt for consulting or an advisory role to other firms or institutions – this may not exactly be ‘passive’ but if it’s something you enjoy doing, it wont feel like a job for sure!

Setting up a mamak or a sundry shop as a small business might also be a good idea (seriously, mamaks rarely fail and typically have healthy profit margins).

8. Healthcare

The unfortunate thing with healthcare is that it becomes more expensive the older we get. Most people give up one their medical card due to the exorbitant price they have to pay — especially in view of the diminishing income after retirement.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for one to have a clear idea of their health and fitness level before they hit their golden years. Prevention is certainly better than cure.

Find out if you have any medical conditions that may require substantial amount of money to finance, especially when healthcare cost is escalating to the tune of 12% per annum. Maintain your medical card, review the policy to ensure it is adequate, then set up a budget for rainy days, that could include medical emergencies.

9. Withdraw your EPF

Should you withdraw everything or should you withdraw a set amount regularly? Prematurely withdrawing and depleting your EPF, even if you can, may bring adverse effect to your retirement savings. Unless you have a strong reason or solid financial plan to invest elsewhere that could potentially provide better returns, EPF should be remained untouched and used as a last resort as this will be retirement fund  for the next 10 to 20 years.

If you don’t think your EPF savings enough is adequate to outlive your retirement years, you can consider withdrawing some of the money for selected investments.

10. Continue working

Retirement is really just a phase that everyone goes through. According to the Life After Work survey conducted by HSBC, 22% of Malaysians plan to semi-retire because they need to bridge an income shortfall.

Review your retirement savings before your retirement to have an understanding of whether you stand financially post-employment. Will you be able to live comfortably on that savings, or do you need to continue working to generate income for your golden years?

For some, the idea of not doing anything for next one to two decades may not be conceivable at all! However, the point is to plan for your retirement so semi-retirement is an option and not a means to survive.

We need to start retirement planning as early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have a comfortable retirement in years to come. However, planning your retirement is not just about saving money religiously, but also about making the right decisions at the right time to boost your savings.

These 10 steps should be done just a few years before you retire. This will still give you some room to make up for any shortfalls.

To enjoy a comfortable retirement, ensure you have two-third of your pre-retirement income.

(转帖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1-2015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富足:该省的,也不多花一分

理财专栏
财经周刊http://www.nanyang.com/node/676255?tid=687
   2015-01-19 12:24


如之前所提,在现今唯物主义社会风气影响下,一般人视财务自由为可以随心所欲,在完全没有金钱局限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财务状况!

如此的信念,导致一个人相信金钱能带来绝对的自由,一旦有了钱则凡事都可以解决!

当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欲望并不是这么容易就能满足。因此,一旦问起要多少才足够,他们也只能笼统地回答说:越多越好,最好是多到用不完!

难怪拥有此信念的人,都拼命地赚钱,而且还忙得不亦乐乎,只因为心中认为只有花不完的钱,才能够带来财务自由!

倘若我们仔细想想,世上果真有人的钱会多到用不完吗?能够举一个例子给我吗?是的,一位就够了!

每当我讲到这里,不等我多加解释,大家的心目中早已浮现一个人的名字了。

“比尔盖茨!”我有猜错吗?

甚至在不久前读过中国大陆出版的一本书也有提到:世界上除了比尔盖茨,也没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的财务自由了!

乍听之下,还蛮有道理的,因为他就是世界首富嘛!除了他,还有谁?

然而,我总是觉得蛮不是味道的,难道在芸芸众生里,就只有这些世界级、拥有数以亿计资产的有钱人,才能够财务自由?

几年前我看过一个报道:麦可杰逊在他歌唱生涯的27年里赚了120亿,在他去世时,却留下12亿的遗产和14亿的负责。

总结来说,尽管他曾经赚得数以百亿的收入,但最终还是以负债收场。

财务自由=很有钱?

很有钱的人=财务自由?

这种说法已经不攻自破。

钱要花得值得

我们再看看比尔盖茨的生命。有一篇报道说:有一天比尔盖茨和他的朋友出席宴会,抵达宴会厅时,时间已经非常紧逼,因此他的朋友建议把车子交给代客停车服务人员代劳。但经过询问后,发现所征收的费用是12美元,而露天停车场则只需1美元。

盘算之下,比尔盖茨觉得太贵了,因此还是决定把车子开到露天停车场。

这时,座旁的朋友忙说:“让我来付就好了!”比尔盖茨回答说:“不是谁给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得?需不需要多付这笔钱?”最后他还是坚持把车停在露天停车场。

看了这些个案,大家就不难明白,同样是资产过亿的人,一个以负债收场,另一个却成为世界首富,这种分别肯定不是钱在作怪吧!

盲目赚钱应付欲望

由于观念的偏差,许多人错误地把财务自由的焦点放在金钱上,因此,终日必须盲于赚取花不完的钱来应付永无止境的欲望。

结果搞到日干夜干还不够,还要把自己的财务状况摆在刀口上,铤而走险地大量举债,不顾风险、没有道德观念、不择手段的在市场上大炒特炒,只求达到心目中的财务自由。

大家想想,假如比尔盖茨也与一般人一样,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心态来达成财务自由,你想今天他的情况会与麦可杰逊有分别吗?

虽然他的家财过亿,但由上述个案可以看见他所秉持“该省的,一分钱也不多花”这节制的美德。

许多人都搞不懂节制与吝啬的区别,因此,时常会以吝啬来形容节制的人。再看看比尔盖茨的生命,他几乎每年都捐出数以亿计的款项来进行国际的慈善活动,这种行为,我们还敢称之为吝啬吗?

与吝啬不同之处是:节制的人“该花的,一分钱也不省”!

掌控欲望自我管理

是的,“自由”的关键在于节制。

一个懂得节制的人,能够做到“不应该要什么就不要什么”。这种人能自主,掌控自己的欲望及自我管理。

“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绝对性自由论,表面上看起来让我们心想事成,熟不知任由欲望来牵制自己的行径,其实是在引导我们失去自由。

想要抽烟就抽烟,要喝酒就喝酒,看起来的确是很自由。可是,一旦染上烟瘾和酒瘾,便完全失去不抽烟、不喝酒的自由。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社会上,有人收入每月一万,但是为了“自由”消费的欲望,搞到每月开支万二。也有人收入一千,由于懂得节制,每月还能储蓄一百。这两种人你说谁比较自由?

快速致富不实际

有人安分守己:有一百投资一百、得一千投资一千,而且只投资在自己能够掌握的范围里。

有人则希望通过快速致富,来达到财务自由,因此大量举债而且大炒特炒。如此的投机冒险活动,无时无刻都必须与利率、股市、房市、期货市场、各国的汇率等来赌一轮,只要稍微有一丁点的调整,整个财务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然而,在我们的社会里,这等人还理直气壮地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财务很“自由”!

真正让我们得以自由的是晓得真理。假如我们连自由的定义也搞不清,将自由寄托在钱财上,还任由欲望来牵制我们,这等人真的能寻获自由?


黄凯顺 MonQ 财商教育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015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年龄层都要看看,应该避免的财务错失举动

Financial Mistakes To Avoid For Every Decade

https://www.imoney.my/articles/f ... id-for-every-deca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5 07: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钱目标明确计划清晰
富豪连消费也当投资

国际新闻
国际
   2015-01-05 08:28 http://www.nanyang.com/node/673160?tid=461

(新加坡4日讯)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富豪一掷千金购置豪宅游艇的报道,感叹他们奢侈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挥霍找到借口。

但岂不知对于富豪来说,这些消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

新加坡银行(Bank of Singapore)董事总经理兼财富规划、信托与保险总监李文修指出,其实富裕人士把消费也当做投资,他们在购买的过程中,会考量各方面的细节,确保支付的价格是合理的,绝不做冤大头。

他们也认真规划每月支出。

另外,他们的消费往往有着清晰的目的,例如投资房地产是要赚取回报,或购买奢侈品是为了拓展人脉。

商场在进行大促销时,我们会心动,不妨想想,真的需要这些商品吗?出门购物前不妨列出一张清单,清楚写下购物目标。

更绝的做法是,退订所有来自零售商的电邮,对有可能令自己开销不菲的邀请说“不”。

此外,把每月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做投资,设定消费开支的上限,如不超过收入的30%。

股神将吝啬体现投资中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出了名的“吝啬”。

身家740亿美元的巴菲特,至今仍然居住在他于1958年购置的一栋房屋,共有五间卧室。

他当年以3万1500美元买下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Omaha)的这栋房子,并称是他三大明智投资之一。

他的“吝啬”也体现在他的投资理念中。他所投资的业务,管理人都非常关注小额开支。

省钱就是赚钱巴菲特曾投资一家公司,经理竟然细数一卷厕纸中共有多少张,以确保没有被骗。

巴菲特的女儿苏珊(Susan Alice Buffett)有个经典的“小气爸爸”故事。苏珊在女儿出世后,想重新装修厨房,以便放置一张给幼儿坐的高脚椅,就向父亲要求4万1000美元的贷款。

巴菲特却告诉她,像其他人一样,去银行申请贷款。

也许巴菲特是想告诉女儿,认真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装修厨房。

俗话说,“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earned”(省下一分钱就赚到一分钱),聚沙可成塔,积水可成河。省下不必要开支,投入一些低风险的投资,积少成多,也能赚取不少回报。

通过借钱来赚钱

一说到借钱,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借钱要还利息,媒体不是倡导我们不要欠银行债?”

富裕人士通过借钱来赚钱,是风险可控的贷款,绝不碰信用卡和高利率的个人贷款。他们借钱的目的是赚钱,不是为了消费。

李文修说:“富裕人士会通过适当融资,也就是低成本及风险可控的融资,来获得杠杆,如以资产作为抵押贷款。他们的目的是赚取比债务利率更高的回报。”

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点,就是远离信用卡债和高利率的个人贷款。

赚了钱再投资

当我们投资股票初尝赚钱的甜头,总是心痒痒想拿这笔额外的收入来犒劳自己。

巴菲特不这么做。他在高中时和一名朋友买了个弹珠台放在理发店赚钱,赚了钱以后去买更多的弹珠台。

在他们脱售了这项生意后,巴菲特拿这笔钱去买股票,并开始了另一项小生意,到26岁时,他已经累积了17万4000美元(相当于目前的140万美元)。

李文修观察到,现在的企业家越来越好学,百忙之中还抽空去攻读高级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MBA)。

他说,除了充实知识和专长,这也让企业家和来自不同行业的人打交道,交换意见,并扩展人脉。接触的人和事越多,机会也就越多。

和我们所想的不同,富豪投资理财并不是为了发财。

李文修说,对于许多富豪来说,理财投资是他们守富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015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富足:从破产案例看人生!

理财专栏
财经周刊
   2015-01-26 12:14




根据大马报穷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共有2万2305人报穷,相等于每天61人被判入穷籍,其中29%或6798人,是因无法偿还车贷而宣告破产。

破产人数以雪兰莪、联邦直辖区以及柔佛为最多吗,破产人士当中,635名或3%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

在过去8年以来,破产人数逐年增加。看了这些数据,不懂大家有何感想?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有一个想法:市道艰难,百物通胀,只有薪水不涨,难道不就是这个原因让越来越多人报穷破产的吗?

换句话说,这些人都认为低收入是导致一个人钱不够用甚至破产的主因。

我想有如此想法的人,看了这些数据肯定会冷汗大飙,大叹环境又再逼人了!

假如属实,破产者应该是以来自东马、吉兰丹、玻璃市等收入较低的州属居多才对呀,然而报告显示位居破产榜首的却是雪兰莪、联邦直辖区、柔佛这几个大马最高收入的州属,逻辑与数据恰恰相反,大家又悟出什么道理来?

此外,若破产的问题是因为收入不足引起的,随着过去几年来大马人均收入逐年激增的当儿,情况应该是逐步好转才对,然而破产人数为何却不减反增?

这种种迹象已清楚显明,钱不够用或破产是因为收入引发的说法已经不攻自破。

再说,若是因市道艰难才导致负债破产,这种角色非生意失败或身负家庭重担的中年人莫属,怎么平均每天都有两名25岁以下乳臭未干的小伙子破产?

拖欠车贷者居多

再看看破产的主因:十个破产者当中,就有三个是因无法偿还车贷而宣告破产!

跟据大马破产法令,一个人无法偿还5万令吉以上的债务,才会被判入穷籍。

虽说汽车也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但如果单单只是因为生活上的需要,有可能会为了车贷而搞到破产吗?难道我国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如果说我国的公共交通不方便,真的很需要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市场没有价值5万令吉以下的汽车?

也许还有人可以找出许许多多其他的原因和说法,来辩护说钱不够用是逼于无奈、是社会问题,因为许多专家正是如此告诉我们。

然而我却要说:“够了!够了!别再自欺欺人了!”

除了极少数不幸的个案,所有钱不够用、甚至破产的问题,不但不是出于无奈,反而是风风光光地“自食其果”!

如果强要套上社会问题,我倒有话要说:“不是因为社会问题导致这些无辜的人钱不够用,而是因为这些不负责任的人,选择了钱不够用,因此制造了许多社会问题!”

爱用未来钱易变“负翁”

逐年增长的破产数据,说穿了就是把现今人心不古的状态显露无疑。

从古至今,我们的社会都推崇无债一身轻,视债务如洪水猛兽,努力避而远之,宁愿少花一点,也不想去承担任何风险。

然而,到了现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物质追求的热情也空前高涨,甚至到了不理智和疯狂的地步。

超支消费、负债消费、先用未来钱等,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现代人的消费方式。

大到房地产、汽车,小到家电,甚至一支口红,都可以通过不花现钱,用负债贷款的方式,买了再说,用了再说,以后再说。

越来越方便的负债,使传统消费意识逐渐淡薄,取而代之的是先消费后还钱的新生活模式。

将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消费计划,都轻而易举变为马上拥有,这难道不是制造越来越多“负翁”的根源吗?

谨守先分配后花费

其实,真正可怕的还不是破产,而是隐藏破产背后的杀手。

假如我们不明白真相,可能还是会傻乎乎、可怜兮兮地站在以钱不够用视为受害者,不断把手指头指向别人,埋怨环境、怪社会、赖别人、骂政府……一直活在负面的情绪中,同时又要积极找更多钱,应付因过度消费而导致钱不够用的曰子。

想想看,问题会演变到什么地步?

假如我们一早意识到MonQ所提倡财富的定义,明白自己的收入状况、接受自己的消费能力、不与别人比较、不随意掉入消费的陷阱,并谨守MonQ的2116“先分配,后花费”的收入分配方式,钱不够用的问题应该就不会发生。

是的,以MonQ原则妥善管理钱财是一种选择,钱不够用和破产也是一种选择,聪明的你,已经选择了站在哪一边呢?

黄凯顺 MonQ 财商教育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2015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逾八成国人忧退休金不够用
未上天堂钱先花光

全国
   2015-01-28 08:11 http://nanyang.com.my/node/678003?tid=460

(吉隆坡27日讯)安享晚年是每个人对退休生活的最大心愿,但是88%国人担心退休金不够度过日常生活,另外81%担心自己“未上天堂钱先花光”。

每月开销需5千元

根据汇丰银行最新针对退休者及退休生活的报告指出,退休者认为每个月要安稳过活,大约需要5000令吉开销,但目前许多退休者的每个月家庭,收入低于3000令吉。

报告显示,近三分一(31%)的退休者每月依靠低于3000令吉的收入过活。

受访的1000名大马人当中,也有5%人坦言,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完全退休。

另外,有25%受访者认为,一旦自己停止工作,将难以维持现有的生活模式,这也占了女性受访者的31%及男性受访者的20%。

要安享晚年不只是低收入阶层的问题,20%目前月入超过7000令吉的受访者也提出自己的担忧,害怕退休后的生活素质难以延续。

根据受访者的回应,报告指未退休的人士担忧自己退休后的生活素质将会需要打折,并不如预期般地舒适。

目前仍在工作中的受访者,有一半人担心自己退休后会面对经济困难,另外有53%人认定退休后需要进一步削减日常开销。

“45%人认为退休后的自己不能再吃这么多,而32%人认为出游的次数将会减少。”

年轻人储蓄认知不足

受访的退休人士提出,若时间能够重来,他们将以另一种不同的态度看待退休储蓄及进行不同的安排。

15%未退休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在30岁前就储蓄,但是保持此态度的退休人士高达21%,也显示年轻人在这方面的认知不足。

根据这项报告,其实近半的退休人士和工作人士都认为,最迟必须在41岁之后做退休储蓄策划,才能确保目前的生活素质不变。

马来西亚汇丰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总经理林永祥周二向媒体汇报这份报告说,储蓄本身有其滚雪球效应,因此建议还是提早储蓄。

20%收入供储蓄不足安享晚年

虽然受访者看似已有良好的规划,但储蓄超过20%收入仍不足够他们安度晚年。

民调显示,目前的就业人士预料自己的退休储蓄只能让他们维持约11年的舒适生活。

若以人均寿命计算,女性退休后仍可活21年,因此在11年花光自己的退休储蓄及投资后,仍有10年需要依赖其他养老计划。

男性而言,退休储蓄和投资大约足够使用12年,但男性料退休后的存活年为17年,即会有5年需要其他计划来支撑其生活。

林永祥也提出,目前国内很多人认为拥有雇员公积金的储蓄就足够了,但退休储蓄的安排不只是有存款,让涵盖其他方面如投资和保障等。

若按照目前公积金局数据指71%的会员储蓄未达5万令吉,若每月开销需要5000令吉,有关储蓄可能只足够维持一年。

林永祥:及时行乐活在当下27%上班族不储蓄

林永祥提出,一个值得关注的数字是,27%仍在工作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无意安排退休储蓄,而这个数字在45岁以上的受访者中竟占了21%。

报告中提出,这一部分人士是毫无储蓄,而对未来方面也是毫无意愿要做投资。

林永祥对记者说,目前许多人都追求即时的东西,或许这些人也抱着过好每日生活,以后再打算的态度过活。

给国人4建议

这份报告给国人提出的4项建议分别是,尽早开始储蓄、了解自己的需要、填补各种空缺,预估可能发生的不测。

林永祥说,国人经常在做退休储蓄策划时,会抱着两个非常美好的假设,即“会一直工作到退休”、“不会有什么突发事件”,而这也让自己的退休计划看似非常完美。

他提出,储蓄者应该考虑,任何情况的不测会对储蓄计划带来的影响,之后想方设法填补意外事故造成的空缺及真空。

36%受访者过去就在2007年期间的金融风暴削减甚至停止储蓄,而28%的受访者指经济低迷也让他们陷入债务、19%人因此而失业,更有17%人的收入因此而减少。

29%退休人士自认储蓄不够

受访的退休人士中,29%自认当初所做的退休储蓄不足够,另外也有四分一未退休的人士认为,自己的准备其实并不充足。

一些目前仍在工作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无力安排退休生活储蓄的原因包括能力不足、有其他经济负担、太迟开始安排及不了解要储蓄多少。

近四成受访者提出自己没有足够能力确保退休生活舒适,38%受访者的压力在于偿还房贷,另外49%受访者则需要偿还其他债务。

41%受访者认为自己未有做好足够准备的原因在于,太迟开始做退休储蓄,28%受访者则以不懂究竟要储蓄多少为理由。

林永祥说,虽然东方社会对于房屋的观念很重,加上能在退休前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也能避免退休后需要租房子,因此这也可以视为对退休生活的一种投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0-1-2015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馬人悲哀 退休金被債務吃掉

http://www.pocketimes.my/node/17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015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富足:掌握投资定成败

理财专栏
财经周刊
   2015-02-02 12:06 http://nanyang.com.my/node/679233?tid=687


每当提起黄凯顺这个名字,大家都会联想到什么?

这是我惯常的讲座开场白。你的答案又会是什么呢?

相信大家的答案和讲座现场的观众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钱!对吗?感恩大家为我树立的“品牌”。

可想而知,我所接触过最常被问及的问题就是:“投资在那里是最好的?”

一般人的想法就是:投资是很复杂的事,既然你已掌握好了,我却还是一窍不通,你只要告诉我投资在那里,我跟着做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再不然,我把钱“丢”给你,让你去管就是了!

这就是许多人期待已久的“投资之道”了。好了,听清楚,我就要告诉大家啰!

首先就是筹备好相等于一辆Toyota Camry的款项,然后就是作好心理准备让这笔已经“丢”出去的钱一去不复返!

你听了一定在想:这简直就是开玩笑嘛!我很像在开玩笑吗?这么大笔钱,开什么玩笑?

首先,大家试想想,如果连你自己本身都不想管,而要把它“丢”给别人的东西,还会返回来吗?

设身处地,假如你是那笔钱,听到主人说要丢给别人,以后你还要到回这主人的身边吗?一定是一去不复返,对不对?

说不定还会告诉身边的“钱兄钱妹”们,千万别光顾这种不会爱惜金钱的主人呢!

我的做法就有所不同:对于已经来到我身边的钱财,我会很花心思地善待它们,跟据MonQ2116先分配,后花费的理财原则妥善管理,并把可投资的部分,安排投入社会,参与服务人群的事业。

钱只跟好管家

将心比心,假如你是这些钱,你会选择到回这个主人的身上吗?不但会,我保证你还会说服许许多多的“钱兄钱弟、钱伯钱叔”们,一起到来这个善待钱财的好管家身旁,对不对?

金钱只会跟随善用钱财妥善管理的好管家,就是这个道理!不相信?

你不妨多加留意,那些开口闭口就说:赌股票、玩地产、炒外汇……对金钱做出玩、炒、赌、丢之辈的人,下场会怎样?

十之八九就是赌输、玩残、烧焦、丢失……。至于其余十之一二还没有看到问题的,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啊!

每当你看到这种报应发生,应该为此感到欣慰,因为这正是显明了真理的彰显。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真理的主宰,我们的社会将会给这些不负责任,唯利是图之辈“玩”到怎样?“炒”到如何?

至于那些曾经或正在面对金钱游戏的报应之人,还是奉劝各位:回头是岸,早日学习如何妥善应用钱财,以真理之道投资于正当之处,让自己富足,社会蒙福吧!

谨慎投资忌冲动

至于为何需要一辆Camry的款项?

其实它是有典故的,在2001年,当我还是以财务规划为主要业务时,就曾为一位客户以他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财务目标、风险承受度等详细资料“量身订做”出一份财务计划书,并依据他的情况,协助他物色适合的管道进行投资理财。

恰逢刚开始投资的前几个月,就遇上了一个小牛市,轻而易举的就给他赚了整20%的回酬(由2001年11月的630点,至2002年3月的750点水平)。

这时,他的胆子被涨大了,头脑却被冲昏了,吩咐我把原本规划好要以平均成本投资法进行分批投资的资金,也一次性投入股票基金。

我意识到此种冲动的投资法,会增加他的风险,因此力阻他如此行,并建议他分批投资,以便遇上股市下调时,无须蒙上巨大亏损,同时可以趁低继续投资。

然而,他却回应我说他有的是钱,因此无视股市下调的风险。

若是果真如此,他也还有更多可以趁低投入的钱。既然如此,我也无话可说,只是提醒他投入股市的资金必须是长期的。

股市急U转大亏

岂料,这笔钱才投入不久,便遇上股市急速U转。虽然只是降回大约20%(由2002年3月的750点,降回2003年4月的630点水平),但资金的庞大导致所蒙受的亏损,就已相等于一辆Camry的价值。

往后的几个月,每当我向他提呈投资报告,他都在追问:“你让我亏掉的Camry,何时才能赚回?

"天啊,几时搞到是我让他亏了一辆Camry?!

给鱼不如教捕鱼

几个月后,由于我无法向他“保证”肯定能把Camry赚回来,他就不顾一切地以“亏少当赢”心态黯然离场。

然而,他怎么也不会料到,假如他能真正掌握投资,同时因明白投资的真谛而坚持下去,10年之后,到了2013年的1800-1900点水平,他的盈利已是300%,也就是相等于15辆的Camry。

然而,残酷的事实是:他在一年里亏掉了一辆Camry,而我却赔上让他蒙受亏损的尊严!

也因为这个事故,我决志放下“受人钱财,让人嗦摆”的行业性质,决心只从事“给人吃鱼,不如教他捕鱼”的教育工作。

因此,假如今天还有人向我说:“你只要告诉我投资在哪里,我跟着做就是了!”

你想我会如何回应呢?

黄凯顺 MonQ 财商教育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2-2015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積金錢太少!69%退休後窮到谷底

http://www.pocketimes.my/node/16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2015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马在职者多元投资
购产业应付退休生活

全国
   2015-02-14 09:02 http://nanyang.com.my/node/681652?tid=460

(吉隆坡13日讯)根据汇丰银行调查显示,为了应付退休生活,大马在职人士在储备退休金方面做了多元的“开源”,包括购入第二个产业作为养老用途。

调查发现,为了应付退休生活,大马在职人士开始展开多元投资,普遍的人们会选择购入第二个产业。

其中84%的在职人士在国内进行投资或已拥有第二的产业;另外43%是的第二产业是在海外。

退休金只能应付11年

调查发现,在平均19年的退休生活中,大马人预计退休金只能应付11年,另外8年将面对难题。

调查指出,88%在职人士担心退休金不足够应付往后的生活;另外81%担心退休金会提早花光。

这些忧虑在他们退休后将会成为事实。

马来西亚在职人士有76%计划选择通过购买珠宝、钻石或黄金的方式投资,以应付退休生活;32%选择投资在古董、25%在名画或艺术作品及25%在古董车。

寻求专业意见

大马汇丰银行零售及财富管理主任林英祥说,该行的研究显示,很多人都意识到,他们没有适当的准备以获取舒适的退休生活。

他说,规划一个舒适的退休生活,重要的是人们寻求专业意见,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需求、风险承受和整体财务情况的储蓄和投资是很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2015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富足:喜气羊羊另类年!(新年系列1)

理财专栏
财经周刊
   2015-02-16 13:03 http://nanyang.com.my/node/682175?tid=687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当春风吻上了你的脸,农历新年近在眼睫之际,你的心情是否已经沈浸在新春佳节的气氛中?

眼看大家都携家大小办年货,收拾心情准备回乡庆团圆,你是否又觉得辛苦了一年之后,是时候该好好善待自己一番,才不管它什么行情不好,经济不景的,钱花了再说?!

是的,许多人都有一种想法:新年期间就是要有好的意头,才能招来一年的福气。

就算当今手头多么不好也暂且不管那么多,反正年年难过年年过,无论如何也得借着新年的气氛为现今低糜的市场充喜,让惆怅的心情变得喜气“羊羊”!

如果上述所言正符合你的心声,而你现在也正在磨拳擦掌准备加入一年一度的农历新年大血拼的,那我可要提醒你,需要和想要的原则可要紧记于心喔!

在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很少人会察觉到,今时今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所谓“新年气氛”,其实与春节最原始的意义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自古以来,新年(或春节)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因此,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此外,这也是亲人团聚、欢乐祥和的节日,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这才是春节最原始的意义!

然而,到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几经商业资讯无孔不入地轰炸、袭击后,新年气氛已经严重“变天”:情义变得越来越稀,钱义却变得越来越浓。新春期间似乎已经成为商家们各显神通大比拼、老百姓各比颜面大血拼的日子。

不需囤积年货

曾几何时,“年年有余”已经成为华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所以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在办年货时大买特买。各位不妨回顾往年的年货、应节食品等等。

当新年过去了,家里的年货是否也随着清完?或是过了年后,许多年货还囤积在家中?甚至当中剩余的物品还有一些会留到明年?

若是如此的话,这可真的是如假包换的“年年有余”了!

为了讨一个意头,余下的不只是年货,也将浪费资源的恶习一年复一年余留下去。其实活在今日不管是货源或是交通都很便利的时代里,我们没有必要仿效古人因为种种的不便而必须囤积年货的习惯。

再说现今时代,亲友拜访前,通常都会知会一声,纵使到时真的是应节物品不够,临时才去邻近的购物商场添购又有什么问题?

再说以前的人因为生活清贫,一年到头只有乘新年期间勉强节约才可以购买新衣服。到了今时今日,似乎天天都像过新年。

别的不多说,只要看看自己的衣橱就好了,有多少人的衣橱是还有空间能够容得下多一套衣服的?就算是新春大优惠,但是便宜的东西,如果没有需要,再便宜也是一种浪费!

超额花费苦了自己

至于新年送礼、给红包,这些传统美德的目的是在于它的意义,所谓物轻情意重。然而到了我们这个年代,似乎样样都是往“钱”看。

这无形中也让许多能力不是很好的人给比下去了。

有些人为了脸上有光,甚至必须在新年前到处借贷,才能筹到足够的钱来迎接新年。

新年过后,面子是有了光,但日子却变得更暗淡,值得吗?

此外,许多人更是愿意把平时辛辛苦苦赚回来的钱在新年期间为面子、为气派、为意头、不惜千金一掷,喝个痛快、吃个满汉全席或把它化为烟火在瞬间燃烧而尽。

这种行为至终只不过是劳财、伤身、破坏环境,到头来又有什么益处?

相信有些朋友看到这里已按捺不住,有自己的想法说:“农历新年一年才那么一次,每个人都是这样花钱的啦,这就是华人的传统嘛!不然哪会有新年的气氛?”乍听之下,这炮语连珠似的见解还蛮有道理。

然而,大家是否曾省思,当我们抱持这种心态、妄顾自身经济能力、在没有量入为出的情况下作出超额花费时,我想商家们会比我们来得更是喜气“羊羊”!

再说,新年是一年一度、生日是一年一次、送礼是一年一次、狂欢大醉也是一年一次……把这些全部加起来就不止一次了。

因此,凡是不按理出牌、没有先分配就乱花费的,狂欢过后肯定就是问题。每次都是喜极悲来,真的需要如此吗?

妥善理财化风险

假如大家能够冷静思考,每样事情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是和价钱毫无关系的。所有的“价钱”都是你和我标下去的,既然如此,为何我们选择成为这些不良风气的牺牲者而不是导正者呢?

自从有了MonQ精神,辨明了新年的意义之后,我选择了别人眼中看似“不要脸”但却是很有原则的新年之道:

年货办得少,饮食恰恰好!
红包给得巧,不比不炫耀!
烟花不燃烧,赌场绝不到!
情意甚重要,原则不能少!

自从有了如此原则,我便跨越了王老二过年的“年年难过年年过”而进入了黄凯顺过年的:

“黄”金满满丰收年
“凯”旋归来庆团圆
“顺”心称意应万变

分配花费好观念,妥善理财化风险,勤把MonQ来实践,蒙恩蒙福乐年年!
黄凯顺 MonQ 财商教育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5 10: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钱要花得实在
精明消费喜洋洋

财经新闻
财经
   2015-02-21 12:28 http://nanyang.com.my/node/682655?tid=462


送走马年,2015年我们迎来喜气洋洋的羊年。

说起农历新年,大家最中意的贺年词,莫过于恭喜发财、心想事成、身体健康等,其中又以“恭喜发财”最动听,因为大家都希望财富满贯,生活富足。

为了让口袋满满,除了开源节流,其实精明消费也很关键。

在这“羊”眉吐气的一年,就让我们学习如何精明消费,改掉随心所欲乱花钱的坏习惯,得意洋洋地度过这全新的一年。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消费,若说要存钱,当然必须从日常的基础消费活动中着手。

如何做到精明消费?

Saving Plus总执行长廖为瀚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表示,消费者在消费前,必须自己鉴定,想要买的东西,究竟是“需要”还是“想要”。

那么,如何分辨“需要”还是“想要”?

他举例,若你觉得生活中不可以缺少它,那就是“需要”。反之,如果你生活中可以没有它,但有了它,你会开心,那就是“想要”。

“我不是鼓励大家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完全不买心里想要买的东西。只不过,购物前若可以先分辨,那就可以作出更好的购物决定。”

消费者在购物前,可以试试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一)我是否需要它?(二)我是否有能力负担?(三)我可否能以更低价格得到它?

他提醒,除了考量到生活中有了它的影响,也别忘了买了它,对钱包的影响。

另外,使用信用卡也是精明消费者会做的事情之一。

“在人们消费之际,还能给予奖励及回酬,就只有信用卡能办到。”

惟他提醒,信用卡就如火,若用得恰当,益处量多;但如果滥用信用卡,则会焚身以火,惹来满身债务。

刷卡 应用得当节省金钱

市面上的信用卡种类林林总总,按照信用卡所给予用户的优惠,大致上可分为三类。

首先第一类是,对生活方式有好处的优惠,如入会优惠等。

第二种是折扣,如使用特定信用卡购物,可享有5%折扣。

第三种则是现金回扣和奖励积分。

信用卡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撇除所提供的优惠不一样,其实基本上都大同小异。

“每张信用卡都会有利息。而且信用卡的利息,都比其他贷款产品要高。”

善于理财的人,会把省钱原则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刷卡消费,实际上就能帮我们省下不少钱。

因此,他建议消费者选择最符合本身消费喜好的信用卡。如果消费者喜欢旅行,那就选择在旅行上有优惠的信用卡。

一些消费者常常花费很多在购买日常用品,那就选择一些在付费时会有回扣或可以兑换礼品的信用卡。

同时,他说超支使用信用卡,与一个人拥有多少张信用卡无关,最重要的是,消费时必须审视本身的消费能力。

很多人始终会对信用卡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能不刷卡的话,就尽量不刷卡。但是事实上,只要运用得当,信用卡也可以帮我们适当理财。

贷款 算紧利息认清能力

新的一年,除了买新衣过新年,部分人也会为自己定下在今年内买车买房的目标。

那么,在买车买房之际,如何精明选择贷款配套呢?

廖为瀚说,申请贷款,最关键的有两个因素,分别是利率,以及是否有偿债能力。

“贷款利率越低,代表贷款成本越低。”

另一方面,在申请贷款买车买房时,也别忘了审视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收入水平,是否有能力每个月负担沉重的贷款。

相比年纪较长的消费者,年轻的消费者对“精明消费”的意识较弱,也容易面临“超支”的危机。当入不敷出时,生活就会捉襟见肘。

因此,消费者最好还是得明白精明消费的重要性,并适时检视自己的预算,减去不必要的开销。

“千万别小看每个月削减非必要开销的举动,所谓积少成多,一整年下来可以省下几千到数万令吉。”

储蓄 意志坚定未雨绸缪

说完了开销,当然也得谈谈储蓄。

“很多人都认为储蓄是份苦差事,其实不然。”

廖为瀚认为,人们应该转换一下心态,把储蓄想成“今天所存下的钱,是为了明天的花费”。

这样一来,心态就会快乐些,存起钱来,也会心甘情愿一些。

若要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件事,千万不要让自己觉得那是件苦差;相反地,应该要有让自己乐意去做的心态。

开销要有规划,储蓄就更需要有规划了。上班族每个月领了工资,理应将薪水划分为三个部分,以应付每月需缴付的账单、储蓄和开销。

“以我为例,我会规定自己每个月有一定的储蓄额,然后不动用这些钱。剩下的,才会用作开销。”

他解释,这样一来,就会确保自己在有储蓄的情况下,有规划地花费,也无需担心面临超支的风险。

大部分人都明白储蓄的重要性,但还是会有许多人因为银行户头空空而后悔,原因是许多大意的人都会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概念,把储蓄暂抛一旁。

储蓄和花费仅一线之差,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就会受不了消费的诱惑,把原本应储蓄的钱花光。

另外,我们也该学习未雨绸缪,别忘了为自己留一笔“应急资金”,以应付收入中断或不足时的窘境,避免临渴掘井。

创富之道储蓄先行

我国人民的储蓄率虽比区域高,但还是有许多人忽略储蓄的重要,毕竟“知道”和“做到”还是存在着一段距离。

就连头顶着“世界顶级投资大师”、“华尔街神话”等诸多光环的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在《写给女儿的事儿封信》中,也提到一定要储蓄。

他认为,储蓄在理财观念中,是很重要的一环,更点出“懂得储蓄、明智投资的人,就是生活最无忧的人”。

所谓“理财规划,储蓄先行”,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很多人会认为,若要致富,就需要注重开源。可是,往往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也自然跟着变多。

所以,无论收入是多是少,领到工资的那一刻,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事情,就必须是储蓄。

而且,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理应储蓄更多。

知识不足意识低落

对于我国要在2020年成为高收入国的宏愿,廖为瀚认为,我国人民目前的理财知识还不够高,惟相信未来3至5年内会获得提升。

随着资讯越来越发达、国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加上收入增加,他认为,这些都是激发人们想要知道如何更精明消费的动力。

他说,所有发达经济体的消费者权利意识都非常高,其中包括个人理财产品领域。

“反观大马,我们缺乏消费者培训和理财教育的意识。”

虽然理财产品的广告到处可见,但消费者往往缺乏评估这些产品的能力。

因此,他成立一个可信赖和独立的网站,协助消费者获取他们所需的资讯和见解,并管理他们的个人财务。

“事实上,即使银行也认同我们作为一个可信赖独立理财咨询资源的角色,它们也会自豪地宣布已通过SaveMoney.my评估。”

掌握理财新知

Saving Plus私人有限公司于2014年3月注册成立,是由两家公司创办人开始非正式合作后,才决定合并为一家。

Ringgit Plus.com平台,为大马人挑选最佳理财产品和呈献独家促销,当初与KreditGoGO.com为Ascension Lab私人有限公司旗下,合并在SavingPlus后,专注于从实际理财产品中获取最佳交易。

SaveMoney.my原为大马人呈献个人财务咨询,与JimatCermat.my原属SavingExperts私人有限公司,专注于独立个人理财教育。

合并后,该网络专注于独立个人财务教育。

独家报道:刘颖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5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very good sharing..thank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15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富足:让孩子新年聚赌无妨?(新年系列2)


长辈们在新年期间参与赌博,孩子们看在眼里,痒在心里,个个都蠢蠢欲动的想参与其盛。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农历新年亲朋好友共聚一堂,除了闲话家常,共享天伦之外,难免会一时技痒,忍不住赌一两手,期盼自己可以发个新年财。

曾几何时,新年聚赌已经成为华人新年的“传统”之一。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绝对不是一个光彩的文化,但人人都秉持着“小赌怡情”,反正一年只有一次,大家开心就好,玩一玩到也无伤大雅的观念姑且放纵自己。

暗地参与反效更大

既然长辈们在新年期间参与赌博,孩子们也看在眼里,痒在心里,个个都蠢蠢欲动的想参与其盛。

凭心而论,身为父母长辈的我们对于赌博所带来的问题早已是心知肚明,小则荒废正业、变得脾气暴躁,大则酿成到处欠债,众叛亲离的家庭悲剧。

因此,有的父母只允许自己赌,却坚决不让孩子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以免他们日后成为悲剧中的“主角”。

然而,这种“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只会在孩子身上产生反效果。孩子首先就是好奇,这赌博到底是什么一回事?为什么大人可以赌,小孩却不能?

过后就会心里越来越不平衡,暗地里在密谋,你越不给我赌,我偏要赌,有什么理由大人可以赌,小孩不可以赌?

因此,孩子在父母面前可能循规蹈矩,但背后却隐瞒父母暗地里参与赌博活动。

父母亲往往等到事态纸包不住火时才得知“内幕”,试问知道后又能怎么样?

有者倒觉得让孩子趁新年和同伴们一起玩玩,让他们“见识”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心想反正孩子那三几令吉的“小”赌注也玩不

心态不正上瘾成性

其实,赌博并不在乎赌注的大小,而是当我们一参与其中时,人类天性中嫉妒、怕输、贪婪、急功近利等等不正的心态则不知不觉就会被助长并占据我们的思想,久而久之还会不自觉地上瘾成性。

至于孩子的赌注小,可放心让他们玩的看法也确实会带来一些隐忧。试问有哪一位病态赌徒是一开始就赌“大”的?不都是从小赌慢慢“培训”起来的吗?只要一有机会接触到赌博,赌博的种子就栽入他们的思想。别忘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教育孩子方面,小问题往往就是“致命伤”的来由。

众所周知,赌博的结果不是输就是赢。如果孩子一开始就先见识到“赢”,那他们会误以为原来赚钱那么容易,会向往不劳而获的生活。反之,倘若孩子一赌就“输”但却对别人能赢钱而眼红,那么只会促使他们再接再励,加重下注以图把之前输的统统赢回来。

因此,不论是胜是负,一旦上瘾后孩子都会被赌博牵着走。

言行一致才能服众

最后,问题不在于新年可否破例让孩子参与赌博而是一但我们让他们接触后,就得为日后的后果负上责任。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教育子女方面更是言教不如身教。

只有当我们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时才会获得孩子的尊重与认同,成为子女成长路上的亲密“战友”,否则如何能够服众?

最后,让我借朋友的一首诗为此文章作个总结。

华人爱在新年聚赌,
赌桌厮杀无暇监督,
纵容孩子旁边小赌,
狡辩什么一年一度,
岂料大赌始于小赌,
染上恶习回魂缺术,
纵使过后才来力阻,
难免赔上一身幸福。


黄凯顺 MonQ 财商教育家

理财专栏
财经周刊http://nanyang.com.my/node/683015?tid=687
   2015-02-23 1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2015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boontan 于 25-2-2015 09:33 PM 编辑

賺再多,沒克服這3點你還是覺得窮!

演講結束後,一位聽眾私下尋求解答,問題大致是這樣:「我的收入還算穩定,可是一直覺得不太夠,開始工作前幾年是有存到錢,但之後莫名存款就愈花愈少,也許是工作壓力造成過度消費,只是現在存款也一直上不去了,請問我要如何跳出這樣的困境?」

收入不夠,是阻礙人理財的一道難關。其中有些人是真的在財務上遇到困難,被過往錯誤的金錢習慣給拖累,這部分透過理財改善計畫是可以漸漸變好。然而,真正麻煩的是心理層面覺得收入不夠,總感覺自己還不夠富有;如果我們能克服這些心理層面的盲點,將會發現自己的薪水袋沒有想像中的薄,或是在財務上找得更多的安全感。


盲點1:覺得窮,是因為我們喜歡跟其他人比

心理學家為了測試外在環境是否會影響人的感知能力,找了一家咖啡館進行實驗。實驗隨機分成兩組,第一組服務生會提供正常杯子並裝滿咖啡給客人,第二組則是用特製較大的杯子裝,相同的咖啡量只會在杯子裡呈現七分滿。

實驗結果你應該能猜出來,第二組的人因為視覺落差,普遍認為店家少給自己咖啡。

再來看看這三個例子:

A桑是國內研究所排名前五的畢業生,進入公司後起薪52k,在新進同仁中屬於較高水平。某天他參加高中同學會,閒聊中聽到有位同學從國外求學回來,第一份薪水就從65k起跳。那晚回家A桑心情有些糟,隔天上班也心不在焉。

B桑畢業後留在家鄉代工廠工作,起薪33k;兩年後,因為工作認真而升為組長,薪水變成40k。當晚回家後他找了朋友到KTV慶祝,隔天上班也比以往更有精神。

C桑進公司十八年,職位一路從小主管升到現在的國際副總,他與家人的生活環境愈來愈富裕,然而臉上笑容卻是愈來愈少。理由不難察覺,因為他們總是拿自己與周圍最有錢的族群相比。

人是愛比較的動物,這無需否定,而且就算再怎麼修練,此DNA也擺脫不掉。

不過,那不代表我們的心智就要任由它擺佈。

覺得別人收入高而羡慕?這樣的想法再正常不過,但我們不需要在心生羡慕後,還推自己一把掉進負面情緖裡,轉而否定你目前擁有的一切。除非真的是放棄自己,不然你現在的成就絕對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不過,我並非要你拋棄上進的積極心,只用消極態度看待人生。要知道,追求成就的挑戰與追求無止盡的比較是完全不同的事,一個是從內在找到滿足,一個只能靠外在麻痺自己。

這輩子我們的財富注定會比某人窮,這根本不需煩惱,除非你是比爾.蓋茲,不然始終就是有人賺的錢比你多,重點還是在你如何看待窮這個字,如果它對你一直是個數字與物質上的比較,那麼你賺再多,窮的感覺還是會跟隨著你。

盲點2:不夠花,是因為生活品質提升太快

以往,收入三萬代表著只能買三萬元以內的東西。但現在可不一樣,收入三萬代表你的銀行信用可以是五萬或十萬,隨時就能伸手向自己的未來借錢,購買負擔不起的物品。或許有人覺得只要在期限內將這些金額還清就好,一點點的利息支出沒什麼。這在數學計算上是沒錯,只是當你消費幾次後,就會漸漸習慣那樣的生活品質,開始覺得自己有權力過更好的生活。但是別忘了,你的工作收入若還沒有趕上來,實際上並無法隨心所欲購買想要的東西。也因此,買不起的感覺就讓你覺得收入不夠用,覺得自己窮。

常聽到錢跑得比人還快,但有時候並不是錢真的跑得比人還快,而是自己允許它跑在前面,結果就是愈追愈辛苦,財富也就離得愈來愈遠。

盲點3:感覺累,是因為不肯定自己走過的路

人很健忘,常常會忽略自己的努力,或對螞蟻一般小的成就視而不見;但其實,不管多大或多小的成就,都值得自己一再肯定。為什麼?因為一點點的進步都代表你正在往對的方向前進。

還記得每天進步0.01故事的例子吧,持續30天下去你可是會比第一天還進步34%,一年就是37倍;只是這種0.01的進步常常被忽略,長久累積起來你可能已經走過不算短的路。

當然,我並不是說如此樂觀就可以當飯吃,如果對目前的收入還不滿意,那就繼續努力往前提升競爭力,或是站在更高一層的視野看自己,也許就會發現你還能成長的空間確實很多,但只是方向需要稍調整。不過千萬不要忘記,你現有的收入,也是經由過往努力才掙來的。

所以,把握好每一天,並且肯定自己的每一個努力吧

結語:做薪富族,也別忘做心富族

「如果你想感受富有,就去數數你有多少用錢也買不到的東西。」– 網路匿名
If you want to feel rich, just count the things you have that money can’t buy.

確實,愛、親情、一群瘋狂的好友……等,這些是用錢也買不到的東西;然而過往的辛苦,承擔過的挑戰,為了達成目標而付出的努力,這些留存在身上的印記也是用錢買不到。若把追求金錢比喻成爬山,那麼當你爬到一座山的峰頂時,你仍會發現遠處有另一座山頭高過於你。人,對於這部分很難滿足,如果只單純比較誰站的山頭高,那永遠比不完,倒不如在爬山過程中同時欣賞自己走過的路,享受目前所爬到的成就,踏實走好每一步路。更重要的是,我們都該學著適時停下來傾聽自己的心聲,想想看,自己正在爬的山,是不是心中真正渴望的那座山。

转帖自http://blog.17rich.com/3-reasons-you-always-feel-poor.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2015 0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富足:新年系列(完结篇)
让孩子用红包钱学理财


我们日常生活中,偶尔会出现一些“金”喜。例如年终花红,奖励金等。

在物质主义风行的现今社会,用于奢侈品的人比比皆是。更甚的是,有人竟会将这笔钱化着头期(首付),签下日后的长期贷款,因此陷入贷款购物的陷阱。

对于善用金钱的人,这笔资金肯定可以做出许多更有意义的事。

其实,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孩子身上。孩子新年期间所获得的红包钱,也犹如大人的年终花红或奖励金,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笔为数不小的款项。

然而,许多父母往往对于孩子的红包钱深感矛盾,由于红包钱是孩子的,总不能够将它归为己有而引起孩子的不满。但是,一旦把这笔钱交给孩子,大家可以想像,“灾难”将要开始了!

认真想想,难道孩子以后不再有机会获得一大笔的钱吗?为何要选择逃避?因此,我认为折衷的方案是:为人父母应借此机会,就地取“财”,让孩子通过红包钱学习如何以“先分配,后花费”的原则,有效管理金钱。

先分配后花费

所谓“先分配,后花费”的方案,就是有目标导向和计划的分配及应用。

主要的开支事项,按不同性质分为三大类:即时花费,财务目标(短期及长期)与捐献。

1.即时花费
孩子接下来一星期或一个月内(视零用钱多久给一次)用于日常生活的随即开支。比如说:日常上学的伙食费用、交通等等。

2.财务目标
可分为短期及长期,可解释为不包含在即时花费的非列常开支。如果说即时花费是需要,财务目标则是包括娱乐、消遣等的想要。

假如孩子已经晓得妥善理财,亦可将更多的责任如购买衣服、文具、书本等交由孩子自行处理。由于数目可能会较庞大,所以必须透过有规划的储蓄来累积该笔数目。

由于所涉及的数目不同,因此,可由完成相关目标的时限分类:
●短期目标:由一星期到数月的积蓄可完成的财务目标,如书本、漫画、玩具、看电影等。
●长期目标:数个月至数年数额较大的目标,如:外国旅行、手机,手提电脑,脚踏车等等。

3.捐献
这是用于奉献,捐款或是帮助有需要的人,捐献让孩子学习感恩与分享,使金钱结出良善的果实。

长期目标增强储蓄动力

了解了“先分配”的步骤后,接着就是“后花费”的执行步骤。

规划执行效果的好坏,有赖于目标设立的过程与基础,因此,当父母亲引导孩子设立目标时,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免因父母一厢情愿而最终导致孩子忿忿不平,执行起来也心有不甘,甚至破坏了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

然而,父母亲也不可一味顺从孩子的意见,任由他们自由设立目标。

比如说,当孩子已拥有一双球鞋却还想要多一双名牌球鞋时,父母亲可适时引导他们去想想另一些更具有意义的目标,如个人电脑、脚踏车等。

最后,父母还须要确保所设下的目标,可为孩子带来持续性的推动力,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方说,孩子要求父母亲为他购买RM1,800的个人电脑。聪明的父母亲此时切忌一时心软,自掏腰包去满足他们,因为此举不只会促长孩子对父母亲财务上的依赖,更会扼杀了孩子学习金钱规划的机会。

相反的,父母亲可引导孩子将购买个人电脑,定为他们的长期财务目标,让他们明白到透过储蓄来达到目标的基本理财知识。

假设平时父母亲给孩子每星期的长期目标储蓄为RM10,则必须要:

RM1,800/RM10=180个星期

这180个星期,大约是相等于三年半的时间才能达成。

因此,父母亲可借此机会教育孩子,假如有些额外的收入,则可以加速达到该目标。比如说,父母亲可以提醒孩子可将原本的储蓄RM500纳入该长期目标,将目标余额减低至RM1300。

培养理财能力

此外,在农历新年,孩子也会获得一笔为数不小的新年红包钱。假如估计今年的红包钱将有RM500,其目标数额又再进一步减少至RM800。

RM800/RM10=80个星期

完成目标期限,也从原本的3年半缩减至大约一年半(80个星期)。

当孩子心中惦记着如此有吸引力的目标时,他们就会自动将剩余的钱纳入该项目标,不会将金钱浪费在漫无目的的消费。

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同时也让孩子在储蓄、等待的过程中,培养耐性及珍惜那辛苦储蓄才实现的目标。

不论金钱数目多寡,或年纪大小,理财原则是不变的。只要让孩子学习正确理财知识、技能与观念后,无论是红包钱、零用钱甚至是出来社会工作领取薪金、花红,他们都能有效规划,达到各阶段人生财务目标。


黄凯顺 MonQ 财商教育家

理财专栏  http://www.nanyang.com/node/684518?tid=687
财经周刊
   2015-03-02 12: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3-2015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Retirement mistakes to avoid


退休规划须知

RETIREMENT – that time of our lives when we can finally stop working, kick back and relax.

Unfortunately for many, the “golden years” don’t actually turn out to be quite what we all hope and expect – as a lot of us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we can actually stop working once we hit retirement.

The following are some mistakes we make leading up to our retirement – and what to do to avoid them.

No proper planning

Unfortunately, many fail to have a retirement plan. According to the 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EPF) 2013 Annual Report, about 70,000 of its active members (at 54 years old) have an average savings of RM167,000.

EPF statistics state that 68% of members – at age 54 – have savings of less than RM50,000. The basic savings quantum that EPF recommends for members at 55 years is RM196,800.

Licensed financial adviser and syariah financial advisory for Excellentte Consultancy Jeremy Tan advises individuals to start planning for retirement early.

“Start saving and investing when you are young, when time is on your side, and you can leverage on the effects of compounding interests.

“Don’t just rely on your monies. It is not sufficient and based on findings and survey, most EPF contributors would have exhausted their savings in three years,” he says.

Tan says it’s best to have a plan or investment portfolio for your retirement.

“Set aside, other than the mandatory EPF contribution, a sum of money for investment. Build a portfolio of different asset classe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um needed for the lifestyle required during your retirement years.

“Ensure that the passive income to be generated from this investment portfolio is able to extend beyond your lifespan.”

Underestimating the value of money

A common mistake among many people is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value of money remains the same, says Success Concept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licensed financial planner Joyce Chuah.

“We often plan in today’s monetary values. For instance, a desired retirement income of RM5,000 today does not have the same purchasing power in the next ten years when we finally retire.

“Hence, when planning, take into account the desired income in today’s ringgit and inflate it by your annual personal inflation rate until the time you plan to retire. So if you think RM5,000 is sufficient today and plan to retire in 10 years’ time, you must not plan for RM5,000 – but instead plan for RM9,000 with the assumption of a 6% personal inflation rate,” she says.



Tan: ‘Start saving and investing when you are young’.
Tan: ‘Start saving and investing when you are young’.


Chuah notes that inflationary pressures on our purchasing power do not disappear simply because we are retired.

“One needs to ensure that one’s nest egg lasts way beyond one’s retirement (preferably until age 100) and that it takes into account inflated expenses, albeit at a lesser rate as we age and wind down our activities.

“Decide on your personal inflation rate – perhaps a minimum of 6% is a good start, a rate in line with the 6% goods and services tax rate, which affects most goods and services we consume daily.”

Not having a good medical plan

Many sometimes fail to realise that as we age, the medical bills tend to pile up also, notes Tan.

“Take up a good medical insurance plan while you are still young. Most individuals make the mistake of not having a medical insurance plan when they are working, especially employees as they do not see the need as they are currently covered by the employers’ insurance scheme.

“The assumption is that they will be forever employed. However, in later years when they retire, their health status may not warrant coverage when they most need it.”

Tan adds that insurance cost also increases with age for medical insurance coverage.



Chuah: ‘One needs to ensure that one’s nest egg lasts way beyond one’s retirement’.
Chuah: ‘One needs to ensure that one’s nest egg lasts way beyond one’s retirement’.


“Certain ailments that surface during later years may warrant an exclusion or total rejection by the insurer for coverage.”

Admittedly, many people assume that they will always remain healthy.

“No one stays healthy all the time. If we are lucky, the visit to the doctors and hospitals will be minimal. Surely, should the unfortunate happen, we don’t want to dig into our nest egg which we have built all the years, only to lose it due to unexpected healthcare issues.

“Even if it does not happen to you, what if you have to fund the cost of healthcare for a loved one such as your spouse, parents or in-laws? Unless you are a pensioner, sufficient healthcare and medical coverage should never ever be negotiable.”

Not taking enough risks or none at all

According to Chuah, the notion that our retirement money must be placed in a safe place is a myth.

“Unless you have accumulated enough to retire today or you plan to retire within the next three years, it would be a mistake take a conservative stance on your funds.

“Even with some attractive fixed deposit (FD) rates at 4% per annum being offered by some banks, it still takes 18 years to double your money.”

She adds that even if a person has sufficient retirement nest egg or have little time left before retirement, he or she can’t afford to take no risks.

“A segment of your portfolio can be placed in income-generating investments that provide regular dividends or coupons which are superior to FD interests.

“With higher income generation, the rate of withdrawing from your retirement capital becomes lesser and your nest eggs certainly will last longer.”

Chuah advises that one needs to learn to accept risk as part of growth.


Saturday, 28 February 2015  http://www.thestar.com.my/Business/Business-News/2015/02/28/Retirement-mistakes-to-avoid/?style=biz  

By: EUGENE MAHALINGA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3-2015 08: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80%存款不足
退休者钱不够用

(吉隆坡13日讯)有80%今年达55岁年龄的在职人士,大部分是工人,他们在公积局没有足够存款,生活在贫穷线下,无法应付接下来20年的每个月800令吉的生活费用。

雇员公积金局总执行长拿督沙里尔说,这批在职人士的公积金存款将无法应付接下来20年每月800令吉的生活费用,接近我国平均贫穷线收入的830令吉。

“主要的原因是这批在职人士,在1980年代至到他们今年迈入55岁,薪金与收入都非常低,所缴纳的公积金也相应的低。”

他说,这批在职人士中,有75%或1400万人缴付公积金的每月收入是少过2000令吉,15%是月入2000令吉至5000令吉,月入超过5000令吉的只有10%。

-- 详细新闻,请看南洋商报 --


即时新闻
   2015-03-13 17:02 http://www.nanyang.com/node/686948?tid=77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3-2015 0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富足:不平等但很公平


在这五花八门,真假难分的社会里,要明白真理,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不是吗?我们从小就常听大人说:“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可是看看周边的人,有的是含着金锁匙出生的富二代,有的是身娇肉贵的“二世祖”。

我?虽然什么都不是,但还是比印度贫民窟或非洲饥饿平原的难民好。就此来说,已经显著看到每个人的遭遇都不一样了,又怎称得上公平?

香港就曾经有一个社工团队,为了要唤起香港同胞对非洲的饥民慷慨解囊,拔刀相助,而特别派了一队专业摄影团,直入非洲饥饿平原实地采访,并希望借此行拍摄到一些能突显非洲人惨状的影片,以便能打动香港人的慈心。

摄影团队抵达现场后,马上为当地不堪入目的破烂、简陋、缺乏、肮脏等的环境大肆拍摄。然而当镜头接触到当地居民时,不管是老、少、中、青,个个看起来都是笑脸迎人,荣光满面的。

到了夜幕低垂之际,全村人更是喜气洋洋地集聚在一起,并载歌载舞大开“派对”。

打听之下才知晓,原来是村民在附近的地底下发掘到有一大堆可供食用的树茎、树根之类的东西。

真没想到,如此的发现,竟能让所有出现在镜头下的村民持续容光焕发。

此刻,拍摄团队开始心慌了,因为到了临走之际,他们所期待的那些饥饿、病痛、煎熬、呻吟等苦难的神情一点也没出现过在镜头里。反而灿烂的笑脸,喜乐的心情则是随时,随处可见。

追逐物欲蒙蔽心灵

回到香港总部,这批摄影团队可说是“Mission Failed”。若是要透过这个影片来呼吁整天愁眉苦脸,终日神经紧绷的香港富贵一族帮忙境头上那些笑脸满盈,悠悠自在的非洲“难民”,真的是很搞笑吧!

后来,社工团队灵机一动,把整个计划改去以心灵富足教育为主题,呼吁身在物质丰裕但却心灵贫乏的这些“贫穷一族”,应该向活在物质缺乏,但却能乐在其中的“富足一族”看齐。

此计划一展开,就在香港社会激起了非常震撼人心的回应,唤醒了许多被蒙蔽在无止境追逐物欲的香港都市人能够重新出发、从“心”生活,晓得如何感恩自己所有的,而不埋怨自己没有的。

不但如此,这影片也唤起了许多香港人对非洲“难民”的注意,而纷纷自发性的慷慨解囊,大力支助非洲大陆有需要的一群。

这样一来,原有的计划不但顺利完成,更是一箭双雕地让香港人也有机会学习感恩惜福和施比受更为有福的功课!

朋友们,你又在这个案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勿以物质尺度衡量人生

也许过去一直以来,许多人都为社会种种的不平等感到摸不着头脑:为什么香港人这么富有?非洲人则那么贫穷?

不瞒你说,我也看不到世界有平等!

不过,再想想看,假如你来到一个世界,一眼望去,每一个男人都一样、每一个女人也是同一个款、同样的收入、同样的待遇、每一个地方都有同样的气温、每一天的天气都一样。

总而言之,全部的东西、所有的人都一样,这不就是我们所想象的平等了吗?

如果有一天,我们一直以来所苛求的平等现象真的实现了,这可真的是你梦寐以求的世界吗?

当我们渴求平等的时候,我们是以物质的尺度来衡量人生和世界,而且希望看到的是人人享有同样的待遇。一旦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并非如此,便为之感到愤愤不平。

但由上述个案的省思来看,在两个极端的物质环境,却活出两种另一个极端的生活形态,不懂大家是否悟出了不平等但却很公平这个道理来?

假如有钱人注定快乐、没钱人注定痛苦,这世界不但不平等,而且也不公平。

但是,不管在任何的环境都有人活得快乐、有人活得痛苦。快乐或痛苦并不取决于外在因素,而是个人内心深处对外在环境的回应。

其关键因素在于选择,选择亦是我们自己可以作出的决定,这就显明了世界的公平。

百花齐放各司其职

此外,尽管贫贱富贵不平等,但每个人都有24小时,而且人人都有一死。

活了这么久,从来就没有遇上一个有钱有势到不必死的人,这就是公平!

以前我也曾经祈求人人必须平等,世界才算公平。活了一段日子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原来不平等才是造物主要让世界百花齐放、各司其职的美意。


黄凯顺 MonQ 财商教育家

理财专栏
财经周刊http://nanyang.com.my/node/687504?tid=698
   2015-03-16 12: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3-2015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须还贷无法为晚年规划
31%大马女性没退休储蓄


(吉隆坡18日讯)汇丰最新的全球调查报告《未来的退休生活:平衡之道》显示,31%的大马女性没有为退休做特别储蓄规划。
报告指出,有近一半(45%)受访亚洲女性表示,她们未能为舒适的退休生活做好充足准备,主要是她们得偿还贷款及其他债务。

根据报告,亚洲10个女性有3个(35%)并没有为舒适的退休生活做好充足准备,其中问题最严重的是台湾与香港,分别占64%及44%。
69%的大马女性也是因偿还贷款及债务,无法做好退休准备。

24%接受调查的大马女性表示,她们储蓄能力比一年前下降,比新加坡的34%、澳洲38%及台湾35%低。
大约每5名受访亚洲女性中有一名(23%)表示,随着经济济衰,她们已停止或减少在退休储备的投资,这比亚洲男性的20%比率略高。

担心医疗开支
大马汇丰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部主任林永祥说,随着生活素质的提高以及医疗进的步,女性的预期寿命可能会继续延长。

有80%的亚洲女性及89%的大马女性担心退休后的医疗开支,大马女性在这方面的比率仅次于新加坡(91%),排居第二。

76%的大马女性认为,现金储蓄是支援退休生活开支的好方法,略高于持同样看法的亚洲男性比率(72%)。
74%的大马女性与男性都认为投资第二产业可以增加收入来应对退休生活,比率最高的是印尼女性(95%),亚洲平均比率是女性68%及男性71%。





全国
   2015-03-19 09:36http://www.nanyang.com/node/688020?tid=4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11-2024 01:01 PM , Processed in 0.18347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