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3-4-2013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4-4-2013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家小和尚 发表于 13-4-2013 10:48 AM
別激動 @@"
林志炫唱這麼多年了, 會知道自己這麼唱一定變配角 @@
淡定,连下台阶你都替林想好了,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借口。
|
|
|
|
|
|
|
|
发表于 14-4-2013 05: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拓荒扶植謙學忍辱而示志,
直影姿而蠻曰新月歪干支.
朝示輩而明演之慧施新植,
蓋以泥趾印意喻推心之致. |
|
|
|
|
|
|
|
发表于 16-4-2013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13期節目, 以及總決賽後很多觀眾的反應, 我只能說, 這篇文章說中我心底話...
「我是歌手」再次驗證:台灣人好Cheap
「最近有越來越多大陸企業和機構注意到台灣的潛力,紛紛前來投資。」
我受邀做為一場關於兩岸金融高階經理人課程的主講人,分析陸資來台的趨勢。
「比如說,中國最大的工商銀行計畫投資2百億台幣入股台灣永豐銀20%股權,另外,由於大陸觀光客來台人數暴增,中國最大的平價酒店集團如家(Home Inn)準備斥資4億人民幣,來台開40到50家平價酒店,當然也可能透過併購方式。」
這時,一位年輕人舉起手提問。
「老師,如果那麼多大陸的公司來台灣投資,有沒有可能將來台灣的產業就被中國佔領了?」
他的問題打斷了我原先演講的節奏,但這點很重要,我不得不停下來對此進行更深入的闡述,相信這也是很多台灣人民、企業家和政府官員的問題。
基本上,這個問題的出發點來自懼怕和缺乏自信。台灣真正應該思考的是:不開放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會不會對台灣經濟更好?大陸並不是非來台灣投資不可,它可以把錢投資在其它國家,也可以倒過來請台灣到大陸去投資。
我遇見的大陸企業家大部分對台灣觀感很好,但很少人想到台灣來投資,因為手續實在太麻煩了,還會被扣上經濟侵略「陰謀論」的帽子,找台灣人才到大陸去反而更快一些,「我是歌手」就是一個例子。
上週「我是歌手」轟動全中國,甚至台灣,收視狂熱,話題不斷燃燒,七位總決賽歌手四位來自台灣,唱的歌也大部分源自台灣創作,文化部長龍應台說,「我是歌手」可以看出台灣創意和音樂的表現仍是華人地區最豐沛、最活潑的。
但問題在哪裡?
「我是歌手」的創意並非源起於台灣,整個策畫也非來自台灣,場子也不在台灣,台灣只是一個「元素」,但是由於這個元素的力量超級強大,豐富了整個活動的內涵,為其創造了無與倫比的靈魂和價值。
在所有產業鏈裡,最高的價值來自於創意、整合與行銷,蘋果iPhone就是最好的例子,鴻海為蘋果帶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沒有鴻海就沒有蘋果,但錢都被蘋果賺走了,因為鴻海不是資源整合者。「我是歌手」只是再一次驗證這種台灣代工的殘酷現實,台灣人,你為什麼那麼cheap?
當然對於林志炫、楊宗緯這些歌手而言,他們一戰成名,身價百倍,毫無遺憾,但重點是台灣其實可以創造遠比這個大許多倍的價值,更上一層樓。台灣人沒有做到的事情,韓國人卻做到了,韓流文化輸出,席捲全球。
台灣口袋沒有中國深,市場沒有中國大,如果要掌握價值鏈核心,就必須擁有創意的泉源,以及資源整合的能力。台灣人有創意,但整合力太差,電影成功的關鍵不在演員,而在劇本和製作人,台灣人應該作為「策展人」(curator)。
李安成功地打破了台灣人悲情的宿命,他整合了西方的資金與資源、東方的元素,創造了普世的流行藝術價值,但除了他大概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台灣人能做到這個程度。
有些人說台灣做不出「我是歌手」是因為台灣出不起這種預算,但台灣為什麼不能規劃一個好的創意,整合一流的團隊,要求完全的製作主導權,然後請中國買單?
類似的操作手法「縱貫線」早已用過,一樣找四個二十年以上資歷的台灣歌手,重新包裝,出了二張專輯,在大陸和台灣辦一系列賣翻天的演場會,然後做一個完美的ending。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比喻,分析大中華假如是一家企業,中、港、台在裡面各自的角色:台灣人是最稱職的生產部主管,香港人是財務總監,大陸人則會是總經理或董事長,扮演運籌帷幄、資源整合的角色,台灣什麼時候才能超脫這個執行者的枷鎖和侷限?
台灣反旺中併購中嘉,反中信金收購壹傳媒,NCC制定了一連串限制媒體的法規,成就了什麼?Nothing!台灣文創人反而只有到中國才能發光發熱。
「我是歌手」傳達的重大意義就是台灣創意一定要和中國市場結合才能發揮價值,未來我們會看到許許多多「台灣元素+中國市場」的組合,在各行各業發生,創造兩岸整合的新價值。
王偉忠說:「我們當然需要一個碼頭,需要喝采,有人尊重我們,讓我們找到自己的價值,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反過來人重之而後自重。」
「當然台灣可以選擇把門關起來」我在演講會上說。
「只要看前一陣子『中國歌曲排行榜』頒獎典禮就知道結果了,台灣不允許大陸來台進行頒獎典禮,百般刁難,最後改成演唱會形式在台北小巨蛋舉行,但有多少人看過這個節目?為什麼我們不能在台灣創造『我是歌手』般的狂熱?」
我不禁想起浮士德與魔鬼的交易,對於年過中年正在走下坡的我(以及許多歌手)來說,I am willing to sell my soul to anybody who can appreciate my value.(我願意和任何肯定認同我價值的人進行一筆魔鬼的交易)。
征服中國市場,就像是「神鬼戰士」(Gladiator)在古羅馬競技場或百米冠軍波特在奧林匹克運動場,可以登上世界的頂峰,死而無憾。
但我又是多麼地希望,有一天,這個場子會在台灣,with best of the best,讓全世界都看!
撰文者:黃齊元 |
|
|
|
|
|
|
|
发表于 14-5-2013 08: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声音的确很多,这节目也让观众好好回味了沉静许久的好声音。
但是这热度可以让这些歌手持续多久?拭目以待
ps: 老萧和志玄那场真的很强风头 |
|
|
|
|
|
|
|
发表于 16-1-2016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4-2016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季个个都很强,我本来以为每次为中国歌手造势的前一季已经到了节目的尽头了, 这一季变得比第一季耳际还好, 原本帮唱部分是来减大家分的, 因为都没时间练习磨练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