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ericsiew

藏品-中国历代古币 (春秋战国 - 唐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带标记的五铢

钱币上的标记,通常为分辨不同铸地,或炉记,分别发现过的有决,星记,横标记,竖标记,数字标记等等。。。也有阴刻文字等。

穿上 四星标记


穿上 五竖标记 (应该译为“五”)


双星标记,五下星,铢下星


横标记,五上横,五下横,穿上横,穿下横,铢上横,铢下横


上排,星标记,五上星,五下星,穿上星,穿下星,铢上星,铢下星
下排,竖标记,五上竖,五下竖,穿上竖,穿下竖,铢上竖,铢下竖

以上是寻觅了多年的陈套品。


背面四决的五铢


“七”标记 (罕见)


倒“七”? 标记 (罕见)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22-1-2007 04:0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带有标记的东汉五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07 07: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先生,您的银两好多,让人看到目瞪口呆哦!

真的好赞!

这么详细地介绍,看着看着仿佛走入古代了呢!

原帖由 ericsiew 于 22-1-2007 02:35 PM 发表

如果较俗气的回答,古钱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的年代,而在于它的珍稀程度,即便是年代久远的古币,如果存世量大,那也可能不值钱。
如果用较理性的角度去衡量古币价值,我认为并不在于你用多少钱去把它买回 ...


个人认为只要无伤大雅,又能让人赏心乐事,精神富足就是它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07 10: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cforever 于 22-1-2007 07:16 PM 发表
这位先生,您的银两好多,让人看到目瞪口呆哦!
真的好赞!
这么详细地介绍,看着看着仿佛走入古代了呢!
个人认为只要无伤大雅,又能让人赏心乐事,精神富足就是它的价值。

对!精神富足就是它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07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详细的资料哦!!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8: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双鱼流星 于 22-1-2007 11:55 PM 发表
谢谢你详细的资料哦!!加油!!

双鱼流星,谢谢捧场.发上的图片是我个人的藏品,至于有些较长篇资料,则是我略加修改的转帖,以配合钱币朝代的解说.毕竟,将藏品藏在柜子里自己独赏把玩,不如将它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并希望能取得共鸣.
我会陆陆续续依朝代将我手上的"方孔老大"慢慢发上,一直到清末民初....希望大家能从钱币上多点认识中国历代钱币的演变和发展史.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23-1-2007 09:1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6-1-2007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建武(光武帝[刘秀]公元23-57)以后各朝五铢钱比西汉各朝五铢钱轻薄,钱径多在2.5厘米,重3.4-3.4克,厚约0.1厘米,一般为3克,外郭较窄。

如以上面楼的一系列的记号五铢,“五铢”二字宽肥圆柔,笔划较粗且浅,面文“五”字中间交笔弯曲,上下两横不出来,“铢”字“金”字头呈三角形,比西汉五铢金字旁大,“金”字四点较长;“朱”字头圆折,中间直笔,两端较细;制作精致,文字书体规范。铜质为浅红色,还有各种记号,如星、横画、竖画等。“星”有一星与多星之别,或半圆点,或三角点等。依其位置而言,则有穿上星、穿下星、穿上下各一星,也有穿上横、穿下星。多星者多横排成列。一般来说,这些带记号的东汉五铢要比不带记号的轻薄,铸造工艺也比较粗糙,字口浅平,铜质为黄色。其中有许多可能是东汉中后期铸造的。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26-1-2007 04:0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007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株钱的行使从西汉到隋朝前后700年历史,要将个别年代一一分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随着近代出土的铜模钱范,也陆陆续续的填补了一些断代空缺。。。例如建武年间铸造的五铢,有纪年铜模盒传世,可以为证,从此时起,东汉五铢的“朱”旁,上横圆折,已经成为明显特征。东汉五铢的断代,除“建武五铢”有传世的铜模盒以断定外,明帝以后,则难以区分具体年代。幸好通过洛阳烧沟汉墓出土五铢钱的分期,可以认定穿上或穿下有一“平”字的五铢(称为“平当五铢”)也应该属于这个时期所铸。但它的时期较晚,下限可能已经进入三国。“东汉五铢”是五铢钱中遗留较多的一种。以下就是我收藏的平当五铢的实物供赏。
穿上平和穿下平各一枚。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26-1-2007 04:2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1-2007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铢(隔五)

五铢(隔五)又是另一种形态的五铢,他的特点是在右边篆书五字的变化,分别有直隔五和横隔五。都是东汉时期的地方铸钱。
横隔五和直隔五各一枚

直隔五穿上有数字标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007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沒來逛逛了﹐eric你全部都有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007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eric兄真的热诚和耐心, 这样好的帖子应该加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007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和平主義 于 26-1-2007 07:26 PM 发表
很久沒來逛逛了﹐eric你全部都有嗎?

是的,除了“契刀五百”那一枚出让了,其他所有图片里的钱币都是我的藏品。

原帖由 谷成 于 26-1-2007 10:28 PM 发表
佩服eric兄真的热诚和耐心, 这样好的帖子应该加精!

谢谢谷成兄的推荐。。除了让这批钱币“走出柜子”,我是也希望能激起更多钱币爱好者对中国古钱的共鸣和一起学习,和对中华渊源流长的历史多些认知。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27-1-2007 01:0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007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阳文“小”字五铢

穿上阳文“小”一对。
东汉晚期郡县行用的五铢,面上“小”阳文。在东汉的窑藏中,平均数千枚可能会找到一枚有阳文“小”字的。据钱贩子说,这两枚同版别乃同出一窑,实属不易。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27-1-2007 05:0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007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种版别的东汉阳文“小”字,穿下倒“小”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007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出五铢”又称“四出文钱”。所谓“四出”,是指钱幕从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阳文直线到达外部,这可能是为了防止锉磨钱背盗铜用的防范技术。

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铸的“四出五铢”比一般“东汉五铢”铸造得要好,钱的重量也要重一些。它的直径为2.5厘米,穿径约8毫米,廓厚0.15厘米,重3.6-4克。汉灵帝性极贪婪,“帝本侯家,宿贫,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为私藏”(《后汉书·张让传》)。堂堂一国之君,普天下都是他的,还嫌不够,还要卖官揽钱以充金库。在这样的昏君统治下,老百姓哪还有好日子。横遭汉灵帝宰割的广大穷苦百姓怨声载道。“四出五铢”铸行后,人们咒骂说“京师将破,天子下堂,四散而去”。

这枚就是暗意着东汉面临亡国的钱币。。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27-1-2007 04:5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007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卓无文小钱

董卓小钱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董卓本一凉州豪强,汉灵帝时曾任并州牧。黄巾起义,他借何进征召之机,带兵入洛阳。他先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后焚烧洛阳,挟天子,自封为太师。董卓生性贪婪,为了搜刮民财,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毁“金人”,秦始皇所铸十二金人(铜人)中的九个,铸成小钱。这种钱直径只有1.2-1.5厘米,重0.5-1克左右,而且既无内廓又无外廓,“五铢”二字模糊不清,很难辨认,世人讽刺为“无文钱”,董卓这种无文小钱,钱体轻小,制造粗劣。以一个“金人”重量十二万斤计算,董卓少说也可得钱七八万亿枚。这是东汉朝廷的最后一次铸钱,流通地区狭小,只限长安、洛阳一带。他以此在离长安一百多里的现陕西户县,建造了一个称作郿坞的城堡,城内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单是粮食就足足能吃三十年。

董卓的这种小钱的流通必然会加剧通货膨胀,很快就出现了“谷石数万(枚)”的情形。用一担钱去换一石谷,贫苦百姓哪能吃得起。当时民怨沸腾,饥民蜂起,汉五铢制度被董卓彻底破坏了,东汉王朝也被他推向了死亡的边缘。于是曹操趁机取汉,不久时代就进入了三国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1-2007 09: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留。(供。东汉杂品五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7 09: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鼎立

来到东汉末年,整个中国进入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也就是所谓的三国鼎立的三国时期。

公元220年(建安25年)十月,汉献帝(刘协)禅位于魏王曹丕而结束了汉朝天下,中国进入了为,蜀,吴的三国时期。为了方便大家对年代的划分,我搜到个简略的年号排列,供大家查阅,希望能让大家叫明确的区出年份和对照钱币和断代。


文帝(曹丕) 公元220~226
明帝(曹睿) 公元227~239  铸造过的钱币有  : 魏五铢
齐王(曹芳) 公元240~254  铸造过的钱币有  : 魏五铢
高贵乡公       公元254~260  
元帝(曹奂) 公元260~265


昭烈帝(刘备)公元221~223 铸造过的钱币有 : 蜀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后主(刘禅)  公元223~263 铸造过的钱币有 : 直百五铢、直百、直一
     

大帝(孙权)  公元222~252 铸造过的钱币有 :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会稽王(孙亮)公元252~258  
景帝(孙休)  公元258~264  
末帝(孙皓)  公元264~280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30-1-2007 12:0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7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魏五铢

魏在曹操在世时,没有铸币,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魏文帝),改元黄初,定都洛阳。魏初,实行的是实物经济政策,民间主要以谷帛为币进行交易,其间也使用过汉代五铢钱,不过时间非常短暂。至魏明帝曹睿继位,为了“丰国省刑”,重又倡行五铢钱,新钱在形制上仍是仿汉代五铢而制的,后人称之“魏五铢”。在魏被司马家族灭亡之前,一直行使这种货币,后又为西晋所沿用。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30-1-2007 09:5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7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国铸钱

三国中,以公元221年定都于成都的蜀国经济力量最弱,所以,为了弥补开支、增加财政,从刘备建蜀到有“阿斗”之称的刘禅降魏,铸钱之举一直没有中断过,先后行世的有“直百五铢”、“直百”、“蜀五铢”、“太平百钱”、“宿平一百”等,这几种或属于用来搜敛资财的虚币值大钱,或属于减重过甚的小钱,都是蜀汉为了“府库充实”,增加与魏、吴争战的本钱而乱铸的,“直百”的意思是此钱一枚值旧钱一百枚,蜀汉货币贬值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另一方面,这些钱在使用过程中又不断减重,据考证,到刘禅降魏前后,一枚原重八九克的“直百五铢”已减少了20倍。不足值铜钱的大量流行,受害者当然是蜀地广大人民。以上蜀钱中犹可记者,一是铸有篆书背文“为”(古益州犍为)的“直百五铢”,系目前发现中最早铸纪地名的方孔圆钱;一是“太平百钱”,它是币面上最早出现“钱”字的中国货币。

刘备铸的 蜀五铢(背有刻数字) 从西汉到三国看了那么多类型的五铢钱,你是否已经能从它的造型和字体来区别它们?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30-1-2007 10:1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12-2024 11:34 AM , Processed in 0.14652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