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4-5-2009 04: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话,科学,创世记(五)
信息的内容,关键取决于作者对事物的了解程度。若作者需要针对社会的处境作出回应,那么他对社会道德制度的见解,往往和从宗教角度对报应和宿命的见解编织在一起。
故,一段信息,无论是书信、条例、训诫,还是寓言故事,其中成分,尤其是使用符号表达的寓意,有些是处境性的(contextual),有些则是可以无论在什么年代或族群社会都可以合理实用的跨处境(cross contextual)信息。
除了作者的用意动机之外,信息的解读,也取决于读者的文化背景、人生见识、求知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解读或引据动机。
约拿的故事,许多人解读为学习顺服上帝的功课(典型的主日学八股版本),少数人认为这是在族群危机和公义问题的矛盾下(以色列当时的败坏并不亚于亚述)舍命对抗神旨的选择,有人觉得故事强调眼前的公义标准与跨文化族群偏见的冲突(异族总是比同胞更该死),有人藉此强调圣经对历史数据记载的准确性,有人则索性归类为鬼话连篇的荒谬宗教故事。那么,“约拿的故事到底是对还是错”,这种问题是否合理?
难道真的要把恐龙解释出来,才能“证明”创世记的价值吗?
噢,对了,别告诉我“圣经不是人写出来的”。
(待续)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5-2009 08: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05052009 - 牢骚梦
凌晨三点。从睡梦中醒来。刚才的梦境依然清晰。
梦见和一位非基督徒友人打开圣经谈基督教。起先,我们说到希伯来文。他似乎以为圣经采用的希伯来文是和当今以色列犹太人日常生活的希伯来文是一样的。我告诉他,两者是不同的东西。圣经采用的是古希伯来语,在现代已经算是dead language。说到旧约和新约,他似乎搞不懂到底testament是啥意思。于是我就说:“It is a form of agreement,a vow,or oath。”似乎准备采取Walter Kaiser的诠释从亚伯拉罕之约的例子给他解释“旧约”和“新约”的概念。谈着谈着,不知怎的,开始问到“上帝能否创造一个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的说法。我就说:“这问题有问题。而且,为啥上帝要去干这种事?因为是上帝,所以必须无所不管,无所不干吗?”我接着说:“信仰是很主观的东西。如果你信上帝,那么就好好学习,让这信仰成为你的帮助,and live your life to the fullest。如果你不想接受这信仰,同样的,去好好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and live your life to the fullest。为了宗教东西而把自己的人生搞成无聊的胡闹笑话,实在是一种很荒唐的事。一群基督徒在一起生活,帮助彼此在信仰原则上活出存在意义,这样的一群人,这样的一种聚合,这样的彼此扶持,从宗教术语来说,就是教会。教会若失去这样的存在意义,而纯粹的作为基督徒信仰原则的代表,这就变成好像国阵自诩rakyat的代表一样。”
有点夸张。连睡觉发梦都在解释这种东西。我脑子大概真的是坏掉了。
记得在梦中这么说:“教会已经陷入当今马来西亚官方伊斯兰的局面,强制性的从官方选择的hadith作为信仰原则的唯一诠释。教会绝对不应该变成一言堂。问题必须拿出来批判,包括教义诠释方面的质疑。一旦变成一言堂,许多事物就不需理由的直接变成理所当然。这是很危险的。诚然,百花齐放会面对混乱和纷争的可能性,但若不谨慎的衡量代价的重量,我们就要为着自己的选择付出沉重的代价。”
突然觉得,自己对变质的教会,不是感叹或愤怒而已,而是憎恨,可说是恨之入骨。我还记得好几年前在论坛怒骂:“Your church sicks,and your God sucks!!”
昔日在神学院学习宣教层面的礼仪设计,论及rite of passage的时候,讲师提及某部落民族,当战士要出去征战的时候,他们会透过一种礼仪,认可他们为了战争而变成“猛兽”的必要性。而,在战后回到部落,他们接受的另一个礼仪,就是一种洁净仪式,让他们从“兽性”恢复“人性”,好让他们能重新融入人性的生活。礼仪无论在帮助衔接人生各种阶段或遭遇,或者帮助族人或信徒在跨“境界”(realm)的处境上获得缓冲和安抚的帮助,都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无论是官方规定的洗礼、婚礼,还是一般认为“可有可无”的成年礼,其中的人生阶段衔接意义是很重要的。
数年前,开始在媒体圈子干活,看多了社团和政党人物的种种虚伪。回到教会,看到的不但是一样的虚伪一箩筐,甚至还要把虚假的东西粉刷成神圣,拿圣经和宗教规范来搞投鼠忌器道德禁忌政治游戏。一回说是“让上帝自己审判,你没资格论断”,一下说是“不要定睛在人的问题,免得对上帝失去信心”,然后就是“不要期待完美的教会,即使有这样的教会,也会因着你而变成不完美”。在“世界”面对种种虚伪,连自己也因着五斗米而面对出卖人性和原则的诱惑。原则和良知的挣扎,已经搏斗得很辛苦。披着疲惫的身体来到教会,所看见的,却是更加鼓励伪善和假道学,鼓励放弃原则和人性,放弃斗争接受他们的“万事互相效力”而“安息”。这还算是教会吗?为了这样的“教会生活”而放弃对真理正义的斗争和丰盛人生的追求,这难道就很符合基督教信仰原则吗?我在“外面”已经够头痛了,干啥要让“教会”把我变成更贱格更愚蠢更虚假更无良更堕落?
“教会”?什么来的?
可笑的是,既然都离开教会圈子了,我干啥还要对这些事情那么在意,以致连发梦都在想这种东西?
好啦。写了一个钟头多的梦境牢骚,现在不能睡啦。
唉。算我蠢。
呵。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5-5-2009 10:12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5-5-2009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2# 客旅 的帖子
可能你潜意识里对教会非常的在意的吧。。。那些经常说对什么什么不在意其实内心是真正的在意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5-2009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daimon 的帖子
如果是做那种色色的梦就好,肯定马上回去睡尝试把梦继续下去。后宫式的更要睡久一点,免得错过details。糟就糟在发了满脑子思绪的梦,一醒来就赶紧把所想的东西记录下来。写着写着,就不能睡了。
结果,醒来过后就一直失眠到早上,跑去看一场11点的Wolverine,午餐过后终于开始打磕睡,跑回家睡一个钟头,现在才比较有精神上班。要不然,真的不晓得要怎么撑下去。
今晚临睡前要打一场H-game看一部A片才行。
|
|
|
|
|
|
|
|
发表于 5-5-2009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4# 客旅 的帖子
是有这样的兴致才会看,还是看了会有兴致
第一次听到先安排什么时候看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5-2009 06: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6-2009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会历史悬案:灵恩论(四)
谈谈方言吧。
最重要的是:方言到底要来干啥?
如果是“用自己不晓得的异族语言对异族述说信仰原则”,这功能是很受限制的,通常在很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或者说有必要发生)。我听过一则关于一位华人去夏威夷的故事。这位华人基督徒到当地一所堂会聚会。突然间,有一股力量驱使他走上讲台,叽里咕噜的讲一大堆他自己听不懂的话。更奇怪的,是全场土著会众先是瞠目结舌,接下来是全场痛哭。原来,那华人讲的是当地土语,而内容就是针对那教会当时酝酿的纷争分裂而怒斥他们一顿。这种现象在本地教会可能比较难出现,尤其是自诩精通方言预言和神迹奇事的堂会。如果一个不懂中文的印度汉子突然用流利的华语说:“你们整天喊中国宣教,本地的华社困境你们又可曾关心过?你们在这政局还喊政教分离明哲保身,甚至还用圣经唆使信徒顺服这种暴政掌权者,然后竟然还好意思祈求上帝的公义,你们没死过吗?”我想,这印度人肯定被踢出教会,因为他的话语“不造就肢体”。此外,对于资源丰足的群体,信徒本来就应该好好脚踏实地的学习,包括学习外语,而不是寻找恩赐方程式让他们可以当神圣蛀米虫。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当今灵恩派的default version方言,根本就不是什么外语。
那么,这种叽里咕噜,到底是啥?算不算“方言”?
一位牧师曾经和我分享过他多年前为何祈求这方言恩赐。那一年正值风声鹤唳的茅草行动。这位牧师当时在神学院授课,每天晚上就拨一段时间为国家政局祈祷。他说,当时的渴望,就仿佛希望天上能赐下一道光,打破暴政笼罩的黑暗。他内心对国家命运的焦虑和愁苦,让他无法用言语表达无奈和悲伤。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初次用方言祈祷。或者说,是领受了这恩赐。
有些人引述保罗所说的“灵里祈祷”、“灵里歌唱”、“述说各样的奥秘”云云。坦白说,我实在想不透保罗为啥会知道这“灵里”什么“奥秘”之类的冬冬。不过,如果参考上述牧师的例子,我认为“灵里祈祷”是合理的说法。我不相信三元论(把人的“结构”区分为“灵”、“魂”、“体”),因此不怎么赞成把“灵里”和“悟性”分割出来。所以,我认为,这所谓的“灵里祈祷”,并非好像精神分裂似的“灵和魂在体内做不同的事情”,而是“圣灵按照信徒的需要而采取祈祷方面的辅助”。或者可以这么说,这种类型的方言,是“祈祷的拐杖”(掠美老马的经典哭包口头禅)。
我在前面的文章已经提出祈祷的语言意义的重要性。若祈祷缺乏沟通语言最基本的诚意和责任,那么祈祷就变成毫无意义的喋喋不休。就好比说话一样,祈祷最重要的,是诚意和动机。有些人是真的对某事情有迫切的需要,所以就重复多了,也有些人读比较多书热爱文学和戏剧,所以他的祈祷好像朗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因此是“话多”或“穿着宽大的衣服在路口祈祷”而“冒犯祈祷规范”。形式未必足以作为诚意的指标。
如果方言真的是作为祈祷的拐杖,那么这方言的实用性也是有条件的。如果只是一味的“求圣灵充满”、“有方言的祈祷就更有大能恩膏”,那么方言就已经变成一种“喋喋不休召唤法”,根本就说不上是什么祈祷。由此推论,我认为,每次的方言未必都符合“灵里祈祷”和“圣灵的叹息”的条件。如果一个人的祈祷动机缺乏诚意,或者说就是为了方言而方言,即使“用方言祈祷”的态度简直就是废话连篇喋喋不休毫无诚意,难道圣灵就必须把每一句废话都变成“灵里祈祷”和“圣灵的叹息”吗?若还相信三一论,这样的圣灵是什么东西?为消费者擦屁股的奴隶吗?灵恩派若不好好检讨这种“方言传统”,他们的圣灵论和信仰原则肯定问题一箩筐。没有祈祷意义的方言,我认为,纯粹只是一种ecstasy stimulating stuttering。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5-6-2009 10:17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6-2009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算写一篇Cybertronian Ecclesiastes:Koinonia According to Transformers。
点子是从combiners那里开始。众所皆知,教会人士很喜欢掰保罗的肢体论,并且常常拿来紧箍咒似的采取宗教规范政治施压。我就想:也许可以从combiners角度来“反思”这肢体的意义。Combiners每一个“肢体”都是独立的transformer,而且是一致的意愿以及满足运作条件下才能combine起来。不但如此,一组的combiners是一群各司其职的成员所组成的团队。无论是一群个体还是连接起来的巨型机械人,都是不容小觊的力量。这和当今许多教会那种用宗教术语死撑的“肢体”(从小组到堂会整体)是很不同的东西。不过,用combiners来比喻,是否能和保罗的信息互通?
而,教会的肢体合一,如果就好像Predaking那样,会是好事吗?如果成为常态了,该怎么办?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24-6-2009 05:05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6-6-2009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客旅 于 5-6-2009 09:14 PM 发表
谈谈方言吧。
最重要的是:方言到底要来干啥?
如果是“用自己不晓得的异族语言对异族述说信仰原则”,这功能是很受限制的,通常在很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或者说有必要发生)。我听过一则关于一位华人去夏威夷 ...
言下之意,方言祷告是圣灵给我们的一种辅助作用?
所以如果按比例来说的话,所谓的悟性祷告的比例是应该比方言祷告来得高?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09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傻敏 于 6-6-2009 01:52 PM 发表
言下之意,方言祷告是圣灵给我们的一种辅助作用?
所以如果按比例来说的话,所谓的悟性祷告的比例是应该比方言祷告来得高?
我认为是如此。
而且,当方言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许多人的方言祈祷就变得丝毫没有任何祈祷/语言意义。换言之,可说是变成“套上神圣光环的喋喋不休连篇废话”,就好像充斥着八股教会术语的交流语言一样没意义。说方言因此逐渐变成一种推卸责任宗教文化的一部分。生活中面对切身需要的人,如果一味以“方言代祷”以及一大堆说教语言的“劝勉”(例如“苦难和病痛是上帝磨练信心的旨意”之类的鸟话),却连一句真心的人话都不懂得怎么说,也因着“用方言祈祷凡事交托给上帝”而不施与实际帮助,这“恩赐”还有什么意义?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6-6-2009 10:35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6-2009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理山头
发现到这里似乎有好多卫理圈子的人,或者曾经是卫理圈子的人。也从他们的言论发现到很明显的两极化现象,很激烈的两极化。
卫理派系在本地教会圈子若说是有着“龙头”或“舵主”地位应该不怎么夸张。而,这种名门正派的子弟当中,似乎很多对其他宗派的认识肤浅得很吓人。我曾经在网上接触一些卫理的,教会生活经验之中就只接触卫理圈子的信徒和堂会。在这里,有些人甚至好像凭着批评卫理山头文化现象就好意思觉得自己是在批判“基督教立场”了。这让我觉得某些批评/攻击教会和基督教立场的井底蛙,很可能是长期呆在卫理山头然后不幸“变质”的井底蛙。在名门正派时候不可一世目中无人的家伙,离开名门正派搞对立的时候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目中无人,以挖苦卫理堂会文化的手法去挖苦别人,以为算是批判天下众基督徒的不二法门,屡试不爽。
卫理派系人多势众,人才济济,为啥会两极化得那么严重?许多若不是死板到只懂得为着毫无生气的堂会生活/活动死命搽神圣化妆,就是跳到另一个极端去追求宗教狂喜情绪,两极所表现的是同样的原则贫瘠,从一端的有奶就是娘跳到另一端的有奶就是娘。卫理山头历代累积的资源和人力,到底是拿来干啥用的?
真的希望卫理圈子的领袖们能到佳礼看看,反省一下。不过,从这几年的经历来看,我觉得指望那些名门领袖客观的反省,恐怕依然是奢望。
既然如此,我这个卫理圈子以外的(对某些人来说,不是自派子弟的就叫做“外人”),又何必去担心这山头的前景?
唉。算了。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23-6-2009 11:43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4-6-2009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6-2009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傻敏 于 24-6-2009 12:40 PM 发表
怎么在这事上点过就算了?
名门深似海,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若说神学或圣经立场的斟酌,还可以一样一样仔细的谈论和分析。但,堂会和宗派的山头文化现象,是很麻烦的事情。就说最起码的吧。一旦批判教会文化的弊病,尤其当着名门正派代表人物面前分析和解释(曾经做过),到头来只有一个结果:批评者无论怎么批评都是在制造strawman。不可能有证据,也不会有证人,因为都被人家凭“信心”和“爱心”而遮盖掉了。问题爆发的时候几乎都归咎于魔鬼啦、末世啦、耶洗别的灵啦、后现代主义啦、人本主义啦、自由主义啦。然后你说是人为的问题,一大班乖仔乖女就叫你“不要看人要看神”、“不要放大人的问题要定睛在神的大能”云云。你说是教会作为宗教群体的问题,有些人就很厉害的说“这其实其他宗教都有酱的问题,分明是你小题大作欺负基督徒”。有些人会一半认同你的关心,接下来一半就是告诉你“上帝没吩咐的就别拿来做”,甚至干脆劝你“别拿上帝的工来做”。
坦白说,若不是因为这样的死无对证,我这几年来也不会选择拆台式的激烈敌对批判手法。
诚然,酱紫的事情是教会各山头的常见问题,而且是灾难性的问题,并不只是卫理山头的独家特色。我之所以比较在意,是因为卫理派系的地位和影响力,几乎可说是福音派圈子广义素质的关键。如果是发挥在持之以恒的积极改革与时并进,今天的大马教会文化很可能未必会像今天那么糟那么乱那么肤浅。他们的名家开讲座或布道会,福音派各山头鲜少没有附和参与的。问题是,也因着这缘故,他们的讲座如果经常散播偏见,说得不客气一点,他们就成了福音派开倒车的主要祸首。
无论人材、资源、资金、名家等等,卫理圈子都有,而且很多。灵恩派大部分都已经定型了,越来越崇尚宗教狂喜,根本不能指望他们怎么改革。有少数确实是可以脚踏实地的去实践教会在社会的存在意义,但许多灵恩圈子的改革都是好像NLP(Neural Linguistic Programming)那种pop改革。卫理的资源理应能够帮助他们理智的学习体谅宗教经验的需要,以及理智客观的面对堂会体制的人事问题。很不可思议的是,卫理山头并无表现出这方面的明显制衡。反之,他们过了那么多年还在保守vs灵恩之间的对立摇晃,觉得学习灵恩派好的地方就算是很中庸了。但,他们学的东西,往往是有问题的东西。例如,用所谓七根支柱来解释关怀社会的必要性,根本就是很缺乏common sense的说法(虽然用这种手法鼓励他们参与关心社会,总好过继续让他们过着等死升天的宗教生活)。但卫理圈子有些人竟然还觉得是什么大发现/启示似的。这似乎意味着,卫理圈子当中即使是严厉抗拒灵恩运动的,他们未必就比灵恩人士来得有理智和common sense。之所以抗拒和批判,是因为他们的堂会文化长期教他们这么做(假想敌),教他们用什么抛一些八股答案来表演对灵恩现象的“分析”。无论是批判、抗拒,或者认可、学习,一样是缺乏common sense。
我不认为卫理圈子就没有任何有远见和改革抱负的人材。然而,一个庞大的百年老店派系,其中的政治风气应该有足够吓人的封建程度,尤其是那种。。。呃。。。温文尔雅又神圣敬虔的排除异己政治手段。很多有建设性和远见的声音,因为不符合山头言论市场,所以都消失了。当然,我听过的个案都是卫理圈子的朋友告诉我的,讲出来一样死无对证(想起国阵喉舌所谓的sedition这东东)。
卫理山头的问题,当然要由卫理圈子的人们来处理。但,如果他们并不觉得这算是一种问题,我这外人无论讲什么东西都一样无济于事。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25-6-2009 02:4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5-6-2009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3# 客旅 的帖子
所谓名门深如海,入门就变白痴仔....
很多基督教的所谓名门山头,好像都有这样的情况聂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6-2009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人材济济
当年老马宣布2020年宏愿过后不久,文桥出版了一本文集,提出对政策的回应以及当下教会文化的情况。书名是《圣俗之间--基督教会与2020展望神学研讨会论文集》。印象最深刻的两篇文,是华勇的《2020展望与大马神学教育》,和曾庆豹的《再造一个巴别塔--科技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
华勇提出的教会问题,是很切实的观察。问题是,华勇当年的说法似乎到今天都未必为主流福音派领袖/模范生们所能了解和接受。曾庆豹的文章自然更不用说了,完全不符合教会人士的“属灵需求”。有趣的是,在那篇文集,回应曾氏文章的是谢品然。而谢氏与其说是回应,不如说是尽力以相当含蓄和中立的修辞来为曾文护航,似乎意味着曾氏的论说在教会界主流圈子(尤其权威圈子)是极之不受欢迎。
说起这类文章,让我想起一个问题。名门正派的人材和专材们,到底把他们的才干和学识用在什么地方?他们读这类文章,出席这类讲座,到底为了什么?
教会圈子文献类型非常缺乏。阅读某名家的文章,往往意味着标榜自己的派系,或间接的用作提升堂会政治生涯里的形象资本。故,崇尚唐崇荣的,未必真的从其论述中学习,很可能是企图站在主流权威那一方埋堆。喊独立思考的,不管是否欧阳文风的粉丝,有可能一点都不懂得独立思考,却是透过自诩独立思考来审判或抹黑别人的言论。读杏林子文章感动流泪的,也未必真的是有勇气在人生旅途乘风破浪,反而可能是为了让教会成员(例如团契成员)或高层领袖为着人工制造的所谓气质而赋予领袖地位的认可。也许有人觉得这么评论教会人士的素质实在有些过分。然而,在一个把信仰生活搞得剩下堂会活动的百年老店,他们的宗教活动往往早就毫无实质的信仰意义,而是靠宗教活动搞社团政治。在这样的圈子,即使是大学毕业的专材,甚至博士等级人物,给他们读上述华勇和曾庆豹的文章,读多五十年都一样读不出什么东西来。
教会一旦变成以周期性宗教活动作为存在意义,不难推论教会人士到底最需要什么类型的资讯或文章。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现成全能答案,好像仙丹一样的东西。如果告诉他们要搞什么样的活动减少宗教生活厌倦感、什么样的聚会形式能吸引更多出席者、什么样的答案堵住批评者的控诉、什么样的经文引发更多神迹奇事,他们肯定支持。但,如果仔细分析宗教生活厌倦感的原由,堂会人事问题的荒谬,教会在增添人数方面不择手段的丑陋等等,因为“不造就”同时没提供悦人耳目的解决方案,教会人士就指这些为空谈,纵使事实上是他们自己根本就是不学无术得无法从资料当中自己寻求出路。曾庆豹的文章,就是这种被指为空谈的东西。
而,卫理派系的众多专业人士们,他们离开上述对教会专材的评价,会远吗?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25-6-2009 11:15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6-6-2009 10: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6-2009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阿貝 的帖子
有。那本书在我窝里。得空的时候会贴一些节录分享。最近很忙。Oblivion主线剧情要破关了。买了Fallout3的三个DLC,要考虑怎么玩接下来的剧情。我停在Tranquility Lane。 还有日片法片还没看完。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26-6-2009 08:40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3-10-2009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客旅兄,可以分享一下关于“公开说方言”这事?你对此有何看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10-2009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傻敏 于 13-10-2009 11:55 PM 发表
客旅兄,可以分享一下关于“公开说方言”这事?你对此有何看法?
公开讲人类听不懂的语言,如果是类似RPG/SLG的team mate supporting buffer magic(例如《Diablo2》的Paladin魔法)或者area effect divine blessing(例如《Baldur's Gate》或《Neverwinter Nights》的Monk系魔法)的召唤咒语,就肯定行得通。那么,“方言”功能是否如此?若不是,那么在信徒聚合的场面讲这种东西,有啥用处?对我而言,这种在灵恩教会盛行的“方言礼仪”不但没点用处,而且让信徒对信仰意义越来越失焦。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14-10-2009 12:09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4-10-2009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9# 客旅 的帖子
ic.. 我觉得我需要问一问牧师为什么我们会公开说方言了~
如果说是为了要给大众practise说方言,这理由算能通吗?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