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集+整理] 欧洲各代王朝历史(求精) :rf:
[复制链接]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意志王国中世纪各国王室世系及君主简介
神圣罗马帝国
911年,卡洛林王朝在东法兰克的最后一位君主孩童路易去世, 东法兰克的卡洛林家族王统中断. 此时东法兰克王国内有五大公国,分别是巴伐利亚,卡林提亚,士瓦本,法兰,东法兰西)以及萨克森. 为了抵御当时马扎尔人的入侵,五大诸侯和科隆大主教联合,决定不再寻求从西法兰克的卡洛林家族中寻找王位继承人,而是从本地的五大诸侯中选举产生, 由此德意志王国开始了自己独立发展的历史, 而德意志的王位继承制度也形成了和传统的世袭继承制不同的“选帝”制度.
一、 法兰康拉德王朝
1. 康拉德一世(911-918) 法兰德意志(东法兰克)国王. 康拉德家族是和卡洛林家族同样古老的家族。 911年, 孩童路易死后,由东法兰克五大诸侯以及德意志大主教选举为德意志国王。康拉德在位期间王权极其暗弱,其影响力甚至不如萨克森、士瓦本和巴伐利亚公爵。同时他和马札儿人的作战也失利,他死前,劝说其弟埃伯哈德放弃了王位要求,并提议选举他的对手萨克森公爵亨利为他的继承人。
二 萨克森王朝(奥托王朝)
1.亨利一世(919-936), 萨克森公爵,德意志国王,萨克森公爵奥托之子,也称为捕鸟者亨利。925年,他击败洛林公爵,将洛林并入德意志王国。 933年,亨利一世率德意志联军在里亚德击溃马扎尔人,解除了马扎尔人对德意志诸邦的威胁。至936年亨利一世去世,德意志诸邦已经统一成为一个王国,因此亨利一世被认为是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和德意志民族的创建者。亨利一世娶了洛林公主,他们的三个儿子分别成为德意志国王,巴伐利亚公爵,和科隆大主教。
2.奥托一世(936-973),萨克森公爵,德意志国王,第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曼也被称为罗马皇帝,但后人一般将查理曼的帝国称为法兰克帝国或查理曼帝国,而将奥托的帝国称为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亨利一世与洛林公主的长子,也称为奥托大帝。936年在亚琛被德意志贵族选为国王。
3,奥托二世(973-983)。德意志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与意大利公主阿德莱德长子,961年加冕意大利和德意志国王(和其父共同执政),967年加冕皇帝(萨克森王朝君主均有为继承人在其生前加冕的习惯。)奥托二世其间,萨克森王朝达到了极盛,978年,波兰和波希米亚再次臣服,980年,奥托二世包围巴黎,迫使西法兰克国王洛泰尔放弃对洛林的主权要求。同年,奥托二世进军意大利,在罗马册立新教皇约翰十二。982年,奥托二世在意大利南部被阿拉伯人击败,他统一意大利的梦想未能实现。他的妻子是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二世的女儿。
4,奥托三世(983- 1002),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之子。983年在其父去世后,被选为国王,994年成年,995年,奥托三世在罗马拥立其堂兄为罗马教皇,称格里高利五世,格里高利五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德国人教皇。996年,教皇为奥托三世加冕为帝。
5.亨利二世(1002- 1024),巴伐利亚公爵,德意志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的弟弟巴伐利亚公爵亨利的长孙,巴伐利亚公爵强辩者亨利(巴伐利亚世系中亨利二世)的长子。 1002年,奥托三世去世后,亨利发动政变,劫持了奥托的灵柩,在萨克森、图林根、士瓦本、洛林的贵族未参与的情况下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004年被推举为意大利国王,1014年,他进军罗马,罗马教皇本尼迪克特八世为其加冕为帝。亨利二世在位期间,为了对抗贵族势力,加强了效忠于他的主教区的权力,从此德意志神权开始壮大,最终发展成为了皇权的最大威胁。亨利二世和其妻子卢森堡公主库妮甘德没有子嗣,传说是由于他们两人订立了婚后禁欲的共同誓约所致。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1146年他被罗马教皇尤金三世封为“圣者”。
三,萨利安王朝
1,康拉德二世(1024 -1039年)德意志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皇帝。奥托一世女婿、洛林公爵康拉德的曾孙,施派尔伯爵亨利的儿子。1024年9月被德意志贵族选举为国王,开创了萨利安王朝。1026年在米兰加冕意大利国王,1027年,约翰十九世为其加冕。1028年起,康拉德二世开始对入侵奥得河流域的波兰人用兵,至1032年,波兰国王不得不放弃自封的国王头衔,改称波兰公爵,并退出了奥得河流域。1032年,勃艮第国王(当时勃艮第称王)鲁道夫三世去世, 1034年,康拉德二世入侵勃艮第,夺取了大部分勃艮第领地。
2,亨利三世(1039-1056),士瓦本公爵,巴伐利亚公爵,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二世和士瓦本公主吉塞拉之子。1046年亨利二世拥立德国人教皇克莱芒二世,同日新教皇为其加冕为帝。亨利三世时期,曾经征服了匈牙利(但很快失去)、摩拉维亚,王室领地拥有五大公爵领地中的三个
德意志皇帝权势达到了极盛,到了可以随意废立罗马教皇的地步,但到了其统治晚期,其帝国已经开始衰落,由他推动的教会改革最终推出了一个强有力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日后成为了他儿子亨利四世的极大威胁.
3,亨利四世(1056-1106), 巴伐利亚公爵,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亨利三世和阿基坦公主阿格内斯之子, 1066年前由其母摄政. 亲政后和罗马教廷发生激烈冲突,1076年亨利四世遭到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绝罚处分, 亨利四世不得不徒步肉袒,于1077年至卡诺莎向教皇请罪, 史称“卡诺莎事件”。亨利四世被绝罚后,反叛的德意志诸侯立刻宣布亨利四世退位,并选举士瓦本公爵鲁道夫为新国王, 德意志陷入内战, 亨利四世最终战胜了鲁道夫,砍下了他的右手。平定国内后,亨利四世立刻进军罗马, 1084年,亨利四世废黜了格里高利七世,新教皇克莱芒三世为其加冕为帝. 1098年诸侯选举其子亨利五世为国王, 和亨利四世对抗,德意志内战再度爆发, 1106年,亨利四世终于打败了亨利五世,但不久突然去世.
4,亨利五世(1106- 1125), 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和默林女伯爵之次子, 1111年被加冕为帝, 亨利五世在位期间,罗马教皇和皇帝互相敌视,混战不休, 德意志诸侯则利用皇帝和教皇的矛盾, 自行扩张他们的产业和主权,德意志王权衰微, 从此开始了德意志小邦林立的时代。亨利五世妻子是英王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他们死后无嗣。王位落到了亨利五世的政敌,萨克森公爵洛泰尔二世手中。萨利安王朝结束。
苏普林堡王朝
1 ,洛泰尔二世(1125-1137)萨克森公爵,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苏普林堡伯爵格布哈特之子,1125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133年出兵意大利被教皇英诺森二世加冕为帝。他称为洛泰尔二世,是因为虔诚者路易的儿子,中法兰克国王洛泰尔一世曾经拥有神圣罗马皇帝称号,而德意志人认为他们和以前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王统世系下的国家,所以称他为洛泰尔二世。洛泰尔二世在国内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和腓特烈长期内战。在国外他对东方和北方用兵,迫使波兰和丹麦臣服,1137年他又南征意大利击败了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将西西里国王赶出了亚平宁半岛。回军途中洛泰尔二世去世,结束了他战斗的一生。洛泰尔死后,王位落到了霍亨斯陶芬家族手中,开始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统治。
[历代德意志皇帝几乎全是戎马一生,德意志民族的尚武精神远远超过他们的邻居意大利人和法国人。]
五 霍亨斯陶芬王朝
1.康拉德三世(1138-1152)德意志国王,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一世与亨利四世之女阿格尼之子。 1127康拉德三世自封为王,和皇帝洛泰尔二世爆发内战。1137年,洛泰尔二世去世,康拉德二世发动政变,于1138年由南部诸邦的诸侯选为德意志国王,但洛泰尔二世的继承人巴伐利亚和萨克森公爵“傲慢”的亨利(洛泰尔二世的女婿,韦尔夫家族)拒绝承认,于是两派爆发内战,此后直到本世纪末,韦尔夫家族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内战一直没有停息过。1146年,康拉德三世参加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经过拜占庭帝国时,对拜占庭帝国造成了极大破坏,1147年,在小亚,康拉德的十字军被塞尔柱突厥人击溃,步兵军团被全歼,康拉德和其骑兵部队,仅以身免。康拉德死前未加冕为帝。并将其王位指定传给其年长的侄子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三世(士瓦本世系)。
2.腓特烈一世(1152-1190)士瓦本公爵,德意志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三世的哥哥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的儿子,也称“红胡子腓特烈,或称巴巴罗萨(传说是红胡子的意大利语)。1152年受其叔康拉德三世之托,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155年,罗马教皇阿德里安二世为其加冕为帝,但他拒绝按惯例为教皇牵马,并下令骑士屠杀了上千名罗马人。腓特烈一世力图恢复查理曼帝国的荣耀,一生东征西讨,1156年,他获取了勃艮第的大片领地,并将韦尔夫家族的巴伐利亚分出一部分给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巴本堡家族,建立了奥地利公国,从此奥地利从德意志分离。1158年起,直至1177年,他四度出征意大利,与米兰、威尼斯、西西里以及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联盟反复争斗,终于在1176年被伦巴第人在米兰附近击败,腓特烈不得不在威尼斯向亚历山大三世下跪屈服。1189年,年近70岁的腓特烈一世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行动,和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狮心理查一起前往圣地,1190年,腓特烈一世在横渡安纳托利亚半岛东南的萨勒夫河时不幸落水身亡。腓特烈一世被认为是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典范,因而很多传说说他没有死,他孙子、著名的腓特烈二世便告诉他的德意志人民,巴巴罗萨是在图林根的基夫霍伊泽尔山里的神殿中沉睡,一旦雄鹰离开了这座山,他就会苏醒。1941年 6月22日,纳粹德国就用这样的神话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
3.亨利六世(1190-1197)德意志国王,西西里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与勃艮第女伯爵比阿特丽斯之次子,1190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娶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之女康斯坦丝。1191年由教皇切莱斯廷二世为其加冕为帝,1194年出征西西里,加冕西西里国王,从此西西里王国的诺曼人王统世系中断。(最后一任诺曼人西西里国王是1189年去世的亨利六世妻子的侄子威廉三世),亨利六世统一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从此西西里王国称为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国或称两西西里王国。
4.菲利普(1198-1208)士瓦本公爵,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一世和比阿特丽斯的幼子。也称士瓦本的菲利浦。亨利六世去世后,其子年幼,于是拥护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贵族选举菲利普为国王。但支持韦尔夫家族的诸侯在亚琛却选举了韦尔夫家族的奥托四世为国王,内战再次爆发。1205年,得到诸侯支持的菲利浦在亚琛再次加冕国王。1208年6月21日,菲利普被巴伐利亚的帕拉丁伯爵谋杀,原因据说是菲利普拒绝吻帕拉丁伯爵女儿的手。
六、 韦尔夫王朝
1.奥托四世(1198-1215),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皇帝,巴伐利亚公爵和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和英王亨利二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长子,从小生活在英国,由其舅舅狮心王理查抚养。1198年,萨克森和巴伐利亚贵族推选奥托四世为德意志国王,并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菲利浦爆发内战,1209年教皇英诺森三世为其加冕为帝。但此后奥托四世入侵亨利六世之子腓特烈二世的两西西里王国,英诺森三世将其绝罚。 1211年,德意志诸侯在纽伦堡会议中,废除了奥托四世的国王称号,并选举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二世为国王。但奥托拒绝退位,1214年,他和英国约翰国王组成的联军被法王腓力二世在布汶会战中击溃,1215年,奥托不得不宣布退位。自奥托四世统治时期开始,德意志骑士开始了持续200年的向东部波罗的海沿岸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形成了称为东勃兰登堡(东普鲁士)的国家,日后成为普鲁士王国的龙兴之地。另外,由于内战不断,为求自保,德意志的城市同盟组织也开始形成于这一时期。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霍亨斯陶芬王朝(续)
5.腓特烈二世(1212-1550)德意志国王,两西西里国王,耶路撒冷国王,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六世和西西里的康斯坦丝的长子。1197年,腓特烈二世即其父的两西西里王位,1212年纽伦堡会议被选为国王, 1220年,罗马教皇奥纳鲁斯三世为其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一生在藐视教廷权威的生涯中度过。1227年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因为他未能及时率十字军出征而将其绝罚,但被绝罚之后,他却于1228年率军东征,从埃及人手里收复了耶路撒冷,伯利恒和拿撒,1229年他在没有教士在场的情况下,自行加冕耶路撒冷国王。随后回军击败入侵西西里的教皇国军队,迫使教皇将其赦免。1239年,格里高利九世再次对其处以绝罚,1240年腓特烈二世入侵教皇国。1243年,腓特烈二世击败继任教皇英诺森四世,英诺森四世逃往法国,从此罗马教皇开始受法王影响。1248年,腓特烈二世被意大利城市联盟击败,丢失了他占领的意大利中部领地。1250年他于平静中去世。腓特烈二世会九种语言,并可以用其中的七种文字书写,(在当时,绝大多数国王和贵族都是文盲)。他热衷于科学和经济学,他在他的帝国内废除了垄断经营权,国内通行税和国内关税,成为当时西方最现代,最有头脑的君主。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二世从本质来说是个纯粹的意大利人,他出生成长在意大利,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意大利度过,他对德国事务关心很少,自他死后,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就已不复存在,此后的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有皇帝尊号,但其帝国的国家形式已不复存在,所谓“既无罗马,也不神圣,更不是个帝国”。
6.康拉德四世(1250-1254),德意志国王,两西西里国王,耶路撒冷国王。腓特烈二世和耶路撒冷女王约兰德的次子。1237年,腓特烈二世与其长子亨利七世闹翻,(1220年,亨利七世被热衷西西里事务的腓特烈二世指定为德意志国王,但亨利七世未被列入德意志王室世系中。)于是腓特烈二世令德意志贵族选举康拉德四世为德意志国王。1250年腓特烈二世死后,他继承了西西里王位。1251年,康拉德受德意志贵族的排挤,放弃了德意志,专心于西西里事务,但和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依然未能和解。 1254年,患流感去世。其子曼弗雷德和康拉丁先后继承西西里王位,但受教皇支持的安茹公爵查理为争夺西西里王位,与康拉丁爆发战争,1268年,康拉丁战败被俘,并在那不勒斯市场被斩首。 霍亨斯陶芬王室世系就此终结,而西西里世系则转入安茹王室之中。
八 。空位时期 (1254-1273)
1254 年康拉德四世去世,德意志和意大利陷入混乱, 荷兰伯爵威廉二世,西班牙卡斯蒂亚国王阿方索三世,英国康沃尔伯爵理查都曾被一部分诸侯推举为国王,但整个德意志没有一个统一的君主. 而意大利则陷于法国安茹家族和西西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混战之中,此时德意志形成了七大选侯制度,德意志国王从此由七大选侯选举,他们分别是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萨克森公爵,帕拉丁公爵,勃兰登堡公爵和波希米亚国王。
九 。 混和家族世系时期
1。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1283-1291)。 德意志国王,哈布斯堡伯爵,奥地利公爵,斯蒂利亚公爵,卡林提亚公爵,卡尼奥拉公爵。哈布斯堡伯爵阿尔伯特四世之子。1273年,德意志七大选侯选举毫无势力的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为德意志国王,目的显然是为了剥夺德意志王国的中央权力。但受到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的反对。鲁道夫一世不顾自己六十高龄,亲自讨伐奥托卡二世,并在1278年将奥托卡二世击败并杀死。鲁道夫通过这次战争,从波希米亚手里夺取了奥地利公国,卡林提亚公国(今奥地利卡林提亚),斯蒂利亚公国(今奥地利格拉茨),卡尼奥拉(在今天的斯洛文尼亚),由此哈布斯堡王室一夜之间由微不足道的家族一跃而为势力极大的诸侯。并奠定了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土核心,此后哈布斯堡家族控制奥地利达六百年之久。
1。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1283-1291)。 德意志国王,哈布斯堡伯爵,奥地利公爵,斯蒂利亚公爵,卡林提亚公爵,卡尼奥拉公爵。哈布斯堡伯爵阿尔伯特四世之子。1273年,德意志七大选侯选举毫无势力的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为德意志国王,目的显然是为了剥夺德意志王国的中央权力。但受到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的反对。鲁道夫一世不顾自己六十高龄,亲自讨伐奥托卡二世,并在1278年将奥托卡二世击败并杀死。鲁道夫通过这次战争,从波希米亚手里夺取了奥地利公国,卡林提亚公国(今奥地利卡林提亚),斯蒂利亚公国(今奥地利格拉茨),卡尼奥拉(在今天的斯洛文尼亚),由此哈布斯堡王室一夜之间由微不足道的家族一跃而为势力极大的诸侯。并奠定了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土核心,此后哈布斯堡家族控制奥地利达六百年之久。
2。拿骚家族的阿道夫(1292-1298),德意志国王,拿骚伯爵。拿骚伯爵沃拉姆二世之子。1292年德意志选侯选举毫无势力和影响力的拿骚伯爵为德意志国王取代势力大增的哈布斯堡家族。阿道夫在位期间由于提出对邻近的图林根的领土要求,遭到德意志诸侯的反对,其王位被德意志贵族废黜,阿道夫试图夺回王位,但在美因茨附近的战斗中被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伯特一世杀死。
3.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伯特一世(1298-1308),德意志国王,奥地利公爵。1298年,阿尔伯特联合诸侯,废黜了阿道夫国王,并被选为新国王。阿尔伯特在位期间,力图使自己的儿子继承波希米亚国王,并对西北的荷兰,泽兰,西南的图林根和麦森都提出了领土要求,但遭到德意志诸侯的反对,无一得手。1308年,在士瓦本被其侄子约翰刺杀。
4。卢森堡家族的亨利七世(1308-1313),卢森堡伯爵,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森堡伯爵亨利三世之子。1308年阿尔伯特一世遇刺后,德意志选侯再次挑选了毫无势力的卢森堡伯爵继任德意志国王。1310年,在罗马由教皇克莱门特五世指定的枢机主教(当时克莱门特五世的教廷,已被法王腓力四世迁往法国的阿维尼翁)为其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为自腓特烈二世后第一位被加冕的皇帝。1313年亨利七世出征西西里,在锡耶纳附近死于军中。
5。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三世(1314-1326)奥地利公爵,德意志国王。阿尔伯特一世的次子,1314年,被四个选侯在法兰克福选为德意志国王,但其他德意志诸侯对哈布斯堡家族势力感到忧虑,所以选举巴伐利亚公爵维特斯巴赫家族的路易四世为国王,双重选举最终导致内战,1322年腓特烈战败被俘, 1325年被路易四世接受为共同执政者。1326年后,其影响仅限于奥地利。
6。维特斯巴赫家族的路易四世(1314-1347)上巴伐利亚公爵,巴伐利亚公爵,帕拉丁公爵,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二世之子。1314年被部分德意志贵族推举为国王,和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三世对抗,1322年在巴伐利亚击败哈布斯堡家族,得到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巴伐利亚,帕拉丁和莱茵等地,1340年合并了上巴伐利亚,任联合巴伐利亚公爵。1328年进军罗马,罗马贵族为其“世俗”加冕为帝(当时的罗马教皇在阿维尼翁), 教皇约翰二十二世质疑其加冕的合法性,但受到了德意志诸侯的抵制, 德意志贵族宣布德意志选侯有权选举皇帝,从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再需要到罗马接受教皇的加冕了.
7。查理四世(1347- 1378),卢森堡公爵,勃兰登堡边疆伯爵,德意志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卢森堡家族的波希米亚国王约翰和波希米亚公主伊丽莎白之子, 1346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355年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356年查理四世发布著名的《黄金诏书》,正式承认七大选侯有权选举国王和皇帝,同时承认诸侯各邦,在自己的领土内拥有行政权、司法权、关税权、铸币权,规定各邦的民众均隶属于他们的邦君,由此从法律上确立了德意志诸邦的独立地位,并正式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联邦体制,而将其转为了松散的邦联体制,在原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版图里,同时独立了七大选侯国,十几个大诸侯国,两百多个小诸侯国,上千个独立骑士领地。此后的500年,德意志一直处于这样四分五裂的状态下。查理四世时期,欧洲遭受了黑死病的袭击,欧洲三分之一人口死亡.
8。卢森堡家族的文策尔(1378- 1400),德意志国王,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长子,1376年,查理四世通过重金贿赂,使其子文策尔当选为德意志国王,1400年,德国贵族们以其无能和过份关注其波希米亚本国事务而废黜了其德意志王位。此后文策尔统治波希米亚,但捷克很快爆发胡斯运动,文策尔处死胡斯后,捷克国内爆发了胡斯战争。
9。维特斯巴赫家族的鲁佩特(1400-1410),帕拉丁选侯,德意志国王。 帕拉丁选侯鲁佩特二世之子。1400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
10。卢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1410-1437), 勃兰登堡选侯,德意志国王,波希米亚国王, 匈牙利国王,波兰国王,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次子,文策尔的弟弟, 1382年继承其岳父安茹王室的匈牙利国王路易一世(匈牙利称路易大帝)的波兰王位,成为波兰国王.1387年,继承其妻路易一世之女玛丽的匈牙利王位, 成为匈牙利国王. 1410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 1419年其兄波希米亚国王文策尔在胡斯战争中受惊吓而死,他即位波希米亚国王,此后西吉斯蒙德在捷克的胡斯战争中屡屡失败,因此迟迟未能加冕为帝,直到 1433年,他才被加冕为帝. 西吉斯蒙德由于长期关注于匈牙利王国的事务,于是在1415年,将他的勃兰登堡侯国及选帝侯爵位赠与其武将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由此开始了霍亨索伦家族在勃兰登堡及此后普鲁士王国的统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1414年西吉斯蒙德参加了在亚琛召开的全教会议, 该次会议将当时欧洲并存的三个教皇一并废黜,并确立了世俗权利控制下的全教会议凌驾于教皇之上的原则,从此教皇干涉世俗政治的历史一去不返. 西吉斯蒙德死后无男性继承人,卢森堡家族世系就此中断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哈布斯堡王朝
1. 阿尔伯特二世(1438-1439) 奥地利大公,德意志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匈牙利国王. 阿尔伯特二世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伯特一世的曾孙,奥地利大公阿尔伯特四世的儿子, 其妻子是西吉斯蒙德的女儿伊丽莎白. 西吉斯蒙德死后,1438年被拥立为匈牙利国王,同年当选为德意志国王.
2. 腓特烈三世(1439-1493) 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提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斯蒂利亚,卡林提亚和卡尼奥拉公爵欧内斯特之子,阿尔伯特一世的曾孙,阿尔伯特二世的堂弟, 1439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452年,在罗马接受教皇尼古拉五世加冕为帝,是德意志最后一个由教皇加冕的皇帝,1477年,其子马克西米连和与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的女儿玛丽结婚,奥地利由此获取了勃艮第在尼德兰的大片领地,一举成为欧洲强国,哈布斯堡王朝此后通过联姻几乎统一了整个西欧,由此诞生了一句名言: “让其他人去发动战争吧,你只需和奥地利一起,享受婚姻。”
3. 马克西米连一世(1493-1519),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提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勃艮第伯爵,提罗尔伯爵,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之子,1482年其妻勃艮第公爵玛丽去世后,法国入侵勃艮第,合并了法国东南部勃艮第公国大部分领地,但马克西米连却获取了勃艮第东部(称勃艮第伯国),尼德兰伯国的领地。1490年,他获取了其堂兄、哈布斯堡家族提罗尔支系的西吉斯蒙德的提罗尔领地。1486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和其父共同执政),1508年,经教皇同意,马克西米连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4. 查理五世(1519-1558),马克西米连一世的长孙.他可能是欧洲历史上君主头衔最多的君主.而其绝大多数头衔都是哈布斯堡家族联姻的成果,这里让我把这些成果总结一下:
马克西米连的长子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一世娶了卡斯蒂亚女王伊莎贝拉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的独生女胡安娜, 于是菲利普一世死后, 查理五世于1506年继承了勃艮第公爵头衔,获取四岬吕?今比利时,荷兰)领地. 1516年,他继承了他外祖父斐迪南二世的阿拉贡国王,巴塞罗那伯爵,瓦伦西亚国王,那不勒斯国王,西西里国王头衔. 同年,他又从其母胡安娜那里,继承了卡斯蒂亚国王头衔. 1519年,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查理五世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并继承了其祖父的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提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提罗尔伯爵头衔.1520年,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查理五世在位期间,是哈布斯堡王朝最鼎盛的时期,但同时内忧外患不断. 他在位期间,从德国暴发的马丁路德的新教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 并赢得了合法地位. 1521-1553年,查理五世和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为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地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最终确保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统治. 1526年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征服了匈牙利,匈牙利王路易二世败死,1529和1533年,苏莱曼大帝两次攻打维也纳,查理五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不得不对奥斯曼帝国称臣. 此后哈布斯堡王朝始终处于奥斯曼帝国的威胁之下,直到1571的勒班托海战,查理五世的私生子约翰终于打败土耳其人,解除了奥斯曼帝国的威胁.
查理五世之后的德意志进入了近代. 有关德意志王国近代世系,在下面列出王室世系作为参考,不再进行君主介绍.
以下德意志近代君主仅列世系,不做介绍。
十、 哈布斯堡王朝(续)
5.斐迪南一世(1558-1564)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提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 提罗尔伯爵, 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选帝。卡斯蒂亚女王胡安娜和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子菲力普的次子。
6.马克西米连二世(1564-1576)奥地利大公,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选帝. 斐迪南一世和波希米亚国王和匈牙利国王的妹妹安妮之长子.
7. 鲁道夫二世(1576-1612) 奥地利大公,提罗尔摄政, 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 马克西米连二世和查理五世的女儿、西班牙菲利浦的妹妹安妮(也就是马克西米连的堂妹)的长子,马克西米连二世开始了哈布斯堡家族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近亲婚配的历史。(为避免继承权旁落,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之间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堂兄妹通婚).
8.马蒂亚斯(1612-1619), 奥地利大公,提罗尔摄政, 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选帝.马克西米连二世的三子.
9.斐迪南二世(1619-1637) ,内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斐迪南二世起,德意志国王头衔被中止) 斐迪南一世的孙子,奥地利大公查理和巴伐利亚公主玛丽亚*安娜之子.
10.斐迪南三世(1637-1657), 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斐迪南二世与巴伐利亚公主玛丽亚*安娜(和斐迪南二世之母同名)的长子.
11.列奥波德一世(1658-1705), 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斐迪南三世与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三世之女玛丽娅*安娜的次子.
12.约瑟夫一世(1705-1711), 奥地利大公, 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列奥波德一世和帕拉丁女伯爵埃莉诺拉的长子.
13.查理六世(1711-1740), 奥地利大公, 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那不勒斯国王,撒丁国王,西西里国王,帕尔马公爵,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奥波德一世的次子.
14.玛丽娅*特雷西亚(1740-1780) , 奥地利女大公, 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 查理六世次女
15.查理七世(1742-1745) 巴伐利亚选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约瑟夫一世的女儿之子
16.弗兰茨一世(1745-1765), 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玛丽娅*特雷西亚的丈夫
17.约瑟夫二世(1765-1790)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弗兰茨一世和玛丽亚*特雷西亚的长子
18.列奥波德二世(1790-1792) ,托斯卡纳大公, 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弗兰茨一世和玛丽亚*特雷西亚的长子的次子.
19.弗兰茨二世(1792-1806),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散后,称奥地利皇帝. 列奥波德二世和西班牙公主玛丽亚*露西亚之子.
十一, 德意志邦联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受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一世武力压力,被迫解散,1815年建立德意志邦联,至1871年德意志邦联没有元首.
十二 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
1.威廉一世(1871-1888), 普鲁士国王,德意志皇帝.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次子.
2.腓特烈三世(1888),普鲁士国王,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的幼弟.
3.威廉二世(1888-1918), 普鲁士国王,德意志皇帝, 腓特烈三世之子,其母是俄罗斯公主亚历山德拉(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的姑妈.
十三德意志共和国(第一共和国) (1918-1934)
十四纳粹德国(第三帝国)(1934-1945)
十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50-1990)
十六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1990)
十七德意志第二共和国(1990- )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奥斯曼帝国苏丹
1299年—1326年奥斯曼一世
1326年—1359年乌尔汗
1359年—1389年穆拉德一世
1389年—1402年巴耶塞特一世(闪电)
1403年—1421年穆罕默德一世(复兴者)
1421年—1451年穆拉德二世
1451年—1481年穆罕默德二世(征服者)
1481年—1512年巴耶塞特二世
1512年—1520年(冷酷的)塞利姆一世
1520年—1566年苏莱曼一世(立法者)
1566年—1574年塞利姆二世(傻子)
1574年—1595年穆拉德三世
1595年—1603年穆罕默德三世
1603年—1617年艾哈迈德一世
1617年—1618年穆斯塔法一世
1618年—1622年奥斯曼二世
1623年—1640年穆拉德四世
1640年—1648年易卜拉欣
1648年—1687年穆罕默德四世
1687年—1691年苏莱曼二世
1691年—1695年艾哈迈德二世
1695年—1703年穆斯塔法二世
1703年—1730年艾哈迈德三世
1730年—1754年马哈茂德一世
1757年—1774年穆斯塔法三世
1774年—1789年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
1789年—1807年塞利姆三世
1807年—1808年穆斯塔法四世
1808年—1839年马哈茂德二世
1839年—1861年阿卜杜勒·迈吉德
1861年—1876年阿卜杜勒·阿齐兹
1876年穆拉德五世
1876年—1909年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1909年—1918年穆罕默德五世
阿拉伯哈里发
1 四大哈里发
2 倭马亚王朝
3 阿拔斯王朝
4 西班牙的倭马亚王朝
5 埃及的阿拔斯王朝
6 奥斯曼帝国的哈里发
四大哈里发
阿布·伯克尔
奥马尔一世
奥斯曼
阿里
倭马亚王朝
穆阿维叶一世
叶齐德一世
穆阿维叶二世
麦尔万一世
阿卜杜勒—马利克
瓦利德一世
苏莱曼
奥马尔二世
叶齐德二世
希萨姆
瓦利德二世
叶齐德三世
易卜拉欣
麦尔万二世
阿拔斯王朝
西班牙的倭马亚王朝
埃及的阿拔斯王朝
奥斯曼帝国的哈里发
丹麦君主
1 古王朝时代
2 喀尔马联盟时代
3 波美拉尼亚王朝
4 巴伐利亚王朝
5 奥伦堡王朝
6 格吕克斯堡王朝
古王朝时代
高姆 Gorm den Gamle"老王"
哈拉尔一世 Harald Blatand"蓝牙王"
斯万 Svend Tveskag"八字胡王"
哈拉尔二世 Harald II
克努特大帝 Knud den Store
哈德克努特 Hardeknud(英格兰的克努特二世)
马格努斯 Magnus den Gode"善良王"
斯万二世 Svend II Estridson"阿斯特里德松"
哈拉尔三世 Harald III Hen"软磨石王"
克努特二世 Knud II den Hellige"圣王"
奥拉夫一世 Oluf Hunger"饥饿王"
埃里克一世 Erik Ejegod"伊戈德"
尼尔斯 Niels
埃里克二世 Erik Emune"埃姆纳"
埃里克三世 Erik Lam"羔羊王"
奥拉夫二世 Oluf II
斯万三世 Svend Grathe"格拉特"
克努特三世 Knud III
瓦尔德马一世 Valdemar I den Store"大帝"
克努特六世 Knud VI
瓦尔德马二世 Valdemar II Sejr"胜利王"
埃里克四世Erik IV Plovpenning"犁地金王"
艾贝尔 Abel
克里斯托弗一世 Christoffer I
埃里克五世 Erik V Klipping"削剪王"
埃里克六世 Erik VI Menved"曼维德"
克里斯托弗二世 Christoffer II
瓦尔德马三世 Valdemar III
瓦尔德马四世 Valdemar IV Atterdag"阿道戴"
喀尔马联盟时代
奥拉夫五世 Oluf V
玛格丽特一世 Margrethe I
波美拉尼亚王朝
埃里克七世 Erik VII af Pommern"波美拉尼亚的"
巴伐利亚王朝
克里斯托弗三世 Christoffer III af Bayern"巴伐利亚的"
奥伦堡王朝
克里斯蒂安一世 Christian I
汉斯 King Hans
克里斯蒂安二世 Christian II
弗雷德里克一世 Frederik I
克里斯蒂安三世 Christian III
弗雷德里克二世 Frederik II
克里斯蒂安四世 Christian IV
弗雷德里克三世 Frederik III
克里斯蒂安五世 Christian V
弗雷德里克四世 Frederik IV
克里斯蒂安六世 Christian VI
弗雷德里克五世 Frederik V
克里斯蒂安七世 Christian VII
弗雷德里克六世 Frederik VI
克里斯蒂安八世 Christian VIII
弗雷德里克七世 Frederik VII
格吕克斯堡王朝
克里斯蒂安九世 Christian IX
弗雷德里克八世 Frederik VIII
克里斯蒂安十世 Christian X
弗雷德里克九世 Frederik IX
玛格丽特二世 Margrethe II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挪威君主
1 古挪威王国
2 挪威—瑞典共主
3 挪威—丹麦共主
4 卡尔玛联合
5 挪威—丹麦联合王国
6 挪威—瑞典联合王国
7 独立的挪威
古挪威王国
哈拉尔一世(金发)872年-933年
埃里克一世(血斧)930年-934年
哈康一世(好人)934年-961年
哈拉尔二世(灰袍者)961年-976年
哈康侯爵 976年-995年
奥拉夫一世 995年-1000年
斯万(八字胡)999年-1015年
圣奥拉夫二世 1015年-1028年
克努特大帝 1028年-1035年
马格努斯一世(好人)1035年-1047年
哈拉尔三世 1046年-1066年
马格努斯二世 1066年-1069年
奥拉夫三世 1066年-1093年
哈康·马格努森 1093年-1094年
马格努斯三世(赤脚)1093年-1103年
奥拉夫·马格努森 1103年-1110年
Eystein I 1103年-1123年
西古尔德一世 1103年-1130年
马格努斯四世(瞎子)1130年-1135年
哈拉尔四世 1130年-1136年
西古尔德二世 1136年-1155年
Eystein II 1136年-1157年
英格一世 1136年-1161年
哈康二世 1159年-1162年
马格努斯五世 1161年-1184年
Sverri of Norway 1177年-1202年
哈康三世 1202年-1204年
Guttorm Sigurdsson 1204年
英格二世 1204年-1217年
Erling Steinvegg 1204年-1207年
Filippus Simonsson 1207年-1217年
哈康四世 1217年-1263年
马格努斯六世(改善法律的人)1263年-1280年
埃里克二世 1280年-1299年
哈康五世 1299年-1319年
挪威—瑞典共主
马格努斯七世 1319年-1343年
哈康六世 1343年-1380年
挪威—丹麦共主
奥拉夫四世 1380年-1387年
卡尔玛联合
丹麦、挪威和瑞典:1397年-1523年
玛格丽特 1387年-1389年
埃里克三世 1389年-1442年
克里斯托弗 1442年-1448年
卡尔一世 1449年-1450年
克里斯蒂安一世 1450年-1481年
汉斯 1481年-1513年
克里斯蒂安二世 1513年-1523年
丹麦和挪威:1523年-1536年(1523年瑞典退出联合)
腓特烈一世 1523年-1533年
挪威—丹麦联合王国
克里斯蒂安三世 1534年-1559年
腓特烈二世 1559年-1588年
克里斯蒂安四世 1588年-1648年
腓特烈三世 1648年-1670年
克里斯蒂安五世 1670年-1699年
腓特烈四世 1699年-1730年
克里斯蒂安六世 1730年-1746年
腓特烈五世 1746年-1766年
克里斯蒂安七世 1766年-1808年
腓特烈六世 1808年-1814年
克里斯蒂安·腓特烈 1814年
挪威—瑞典联合王国
卡尔二世 1814年-1818年
卡尔三世 1818年-1844年
奥斯卡一世 1844年-1859年
卡尔四世 1859年-1872年
奥斯卡二世 1872年-1905年
独立的挪威
哈康七世 1905年-1957年
奥拉夫五世 1957年-1991年
哈拉尔五世 1991年至今
瑞典君主
1 蒙索王朝
2 House of Stenkil
3 塞尔维克和埃里克王朝
4 富尔昆王朝
5 卡尔玛联合
6 瓦萨王朝
7 巴拉丁王朝
8 黑森王朝
9 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
10 贝尔纳多王朝
蒙索王朝
985-995:Eric the Victorius (Erik Segers?ll)
995-1022:Olof of Sweden (Olof Sk?tkonung)
1022-1050:Anund Jacob (Anund Jakob) and Canute
1050-1060:Emund the Old(Emund den gamle)
House of Stenkil
1060-1066: Stenkil(Stenkil Ragnvaldsson)
1066-1067: Eric VII of Sweden(Erik (VII) Stenkilsson)
1066-1067: Eric VIII of Sweden(Erik (VIII) Hedningen)
1067-1070: Halsten(Halsten)
1070-1079: Haakon the Red(H?kan R?de)
1079-1084: Ingold I(Inge (I) den ?ldre)
1084-1087: Blot-Sweyn(Blot-Sven)
1087-1105: Ingold I(Inge (I) den ?ldre)
1105-1118: Philip Halsten(Filip Halsten)
1105-1125: Ingold II(Inge (II) den yngre)
1125-1130: Magnus the Strong(Magnus den Starke Nilsson)
[ 本帖最后由 gmail 于 15-11-2006 08:43 PM 编辑 ]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尔维克和埃里克王朝
1130年-1156年:塞尔维克一世(Sverker den ?ldre)-塞尔维克家族
1156年-1160年:圣埃里克九世(Erik den helige)-埃里克家族
1160年-1167年:卡尔七世(Karl Sverkersson)-塞尔维克家族
1167年-1195年:克努特一世(Knut Eriksson)-埃里克家族
1196年-1208年:塞尔维克二世(Sverker den yngre)-塞尔维克家族
1208年-1216年:埃里克十世(Erik Knutsson)-埃里克家族
1216年-1222年:约翰一世(Johan Sverkersson)-塞尔维克家族
1222年-1229年:埃里克十一世(Erik Eriksson)-埃里克家族
1229年-1234年:克努特二世(Knut L?nge)
1234年-1250年:埃里克十一世(Erik Eriksson)-埃里克家族(复位)
富尔昆王朝
1250年-1275年:瓦尔德马一世
1275年-1290年:马格努斯一世
1290年-1318年:比尔格尔
1319年-1364年:马格努斯二世
1356年-1359年:埃里克十二世
1363年-1389年:梅克伦堡的阿尔布莱克特(德语名:阿尔布莱希特)
卡尔玛联合
1389年-1412年:玛格丽特
1396年-1439年:埃里克十三世
1438年-1440年:卡尔八世
1441年-1448年:克里斯托弗
1448年-1457年:卡尔八世
1457年-1464年:克里斯蒂安一世
1464年-1465年:卡尔八世
1497年-1501年:约翰二世(即丹麦国王汉斯)
1520年-1521年:克里斯蒂安二世
瓦萨王朝
1521年-1560年:古斯塔夫一世瓦萨
1560年-1568年:埃里克十四世
1568年-1592年:约翰三世
1592年-1599年:西吉斯蒙德
1599年-1611年:卡尔九世
1611年-1632年: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大帝)
1632年-1654年:克里斯蒂娜
巴拉丁王朝
1654年-1660年:卡尔十世古斯塔夫
1660年-1697年:卡尔十一世
1697年-1718年:卡尔十二世
1719年-1720年:乌尔丽卡·埃利诺拉
黑森王朝
1720年-1751年:腓特烈一世
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
1751年-1771年:阿道夫·腓特烈
1771年-1792年:古斯塔夫三世
1792年-1809年: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
1809年-1818年:卡尔十三世
贝尔纳多王朝
1818年-1844年:卡尔十四世约翰
1844年-1859年:奥斯卡一世
1859年-1872年:卡尔十五世
1872年-1907年:奥斯卡二世
1907年-1950年:古斯塔夫五世
1950年-1973年: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
1973年至今: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萨克森王朝
奥托一世(962年-973年)
奥托二世 (973年-983年)
奥托三世(996年-1002年)
亨利二世(1014年-1024年)
法兰克尼亚王朝
康拉德二世(1027年-1039年)
亨利三世(1046年-1056年)
亨利四世(1084年-1106年)
亨利五世(1111年-1125年)
苏普林堡王朝
洛泰尔二世(1125年-1137年)
霍亨斯陶芬王朝
康拉德三世(1138年-1152年)
腓特烈一世(1152年-1190年)
亨利六世(1190年-1197年)
韦尔夫王朝
奥托四世(1198年-1215年)
霍亨斯陶芬王朝
腓特烈二世(1215年-1250年)
康拉德四世(1250年-1254年)
大空位时代
无皇帝(1254年-1273年)
哈布斯堡王朝
鲁道夫一世(1273年-1291年)
拿骚王朝
阿道夫一世(1292年-1298年)
哈布斯堡王朝
阿尔布莱希特一世(1298年-1308年)
卢森堡王朝
亨利七世(1308年-1313年)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路易四世(1314年-1347年)
卢森堡王朝
查理四世(1347年-1378年)
瓦茨拉夫(1378年-1400年)
鲁珀特(1400年-1410年)
西格斯蒙德(1410年-1437年)
哈布斯堡王朝
阿尔布莱希特二世(1438年-1439年)
腓特烈三世(1452年-1493年)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1508年-1519年)
查理五世(1530年-1558年)
斐迪南一世(1558年-1564年)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64年-1576年)
鲁道夫二世(1576年-1612年)
马塞尔斯(1612年-1619年)
费斐迪南二世(1619年-1637年)
斐迪南三世(1637年-1657年)
利奥波德一世(1658年-1705年)
约瑟夫一世(1705年-1711年)
查理六世(1711年-1740年)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查理七世(1742年-1745年)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弗朗茨一世(1745年-1765年)
约瑟夫二世(1765年-1790年)
利奥波德二世(1790年-1792年)
弗朗茨二世(1792年-1805年)
拜占庭皇帝
君士坦丁王朝
君士坦丁大帝(在世272年-337年,统治年间306年-337年)
君士坦修斯二世(317年-361年,337年-361年)
朱理安(331年-363年,361年-363年)
朱维安(332年-364年,363年-364年)
狄奥多西斯王朝
魏抡兹(328年-378年,364年-378年)
狄奥多西斯一世(346年-395年,379年-395年)
阿卡狄奥斯(377年-408年,395年-408年)
狄奥多西斯二世(401年-450年,408年-450年)
马基温奴斯(392年-457年,450年-457年)
里奥一世(401年-474年,457年-474年)
里奥二世(467年-474年,474年)
齐诺 Tarasius(425年-491年,474年-491年)
巴西里斯卡斯(rival emperor),(???-476年,475年-476年)
阿那斯塔修斯一世(430年-518年,491年-518年)
查斯丁尼王朝
查斯丁一世(450年-527年,518年-527年)
查斯丁尼一世(482年-565年,527年-565年)
查斯丁二世(520年-578年,565年-578年)
蒂贝里二世 君士坦丁(540年-582年,578年-582年)
莫里瑟一世 蒂贝里(539年-602年,582年-602年)
福克斯(???-610年,602年-610年)
赫拉克留王朝
赫拉克留(575年-641年,610年-641年)
君士坦丁三世 赫拉克留(612年-641年,641年)
赫拉克利奥斯 君士坦丁(626年-641年,641年)
君士坦斯二世 赫拉克留 Pogonatus(the Bearded),(630年-668年,641年-668年)
君世坦丁四世(649年-685年,ruled668年-685年)
查斯丁尼二世 Rhinotmetus(the Slit-nosed),(668年-711年,685年-695年)
利奥西斯二世(统治年间695年-698年)
蒂贝里三世 Apsimar(统治年间698年-705年)
查斯丁尼二世 Rhinotmetus(复位,统治年间705年-711年)
菲里浦比克斯 Bardanes(统治年间711年-713年)
阿纳斯塔修斯二世(死于721年,ruled Artemius,713年-715年)
狄奥多西斯三世(统治年间715年-717年)
Isaurian Dynasty
里奥三世 the Isaurian(675年-741年,717年-741年)
君世坦丁五世 Copronymus(the Dung-named),(718年-745年,741年)
Artabasdus(rival emperor,统治年间741年-743年)
君世坦丁五世 Copronymus(复位,统治年间743年-775年)
里奥四世 the Khazar(750年-780年,ruled775年-780年)
君士坦丁六世 the Blinded(771年-797年,780年-797年)
艾琳 the Athenian(755年-803年,797年-802年)
奈塞菲雷斯一世 the General Logothete(统治年间802年-811年)
Stauracius(统治年间811年)
迈克尔一世 Rhangabe(统治年间811年-813年)
里奥五世 the Armenian(775年-820年,813年-820年)
Amorian(佛里吉亚)王朝
迈克尔二世 the Amorian(770年-829年,820年-829年)
狄奥菲雷斯二世(813年-842年,829年-842年)
迈克尔三世 the Drunkard(840年-867年,842年-867年)
马其顿王朝
巴齐尔一世 the Macedonian(811年-886年,867年-886年)
里奥六世 the Wise(866年-912年,886年-912年)
亚历山大三世(870年-913年,912年-913年)
君士坦丁七世 Porphyrogenitus(the Purple-born),(905年-959年,913年-959年)
罗梅纳斯一世 Lecapenus(co-emperor),(870年-948年,919年-944年)
罗梅纳斯二世 Porphyrogentius(939年-963年,959年-963年)
奈塞菲雷斯二世 Phocas(912年-969年,963年-969年)
约翰一世 Tzimisces(925年-976年,969年-976年)
巴齐尔二世 Bulgaroktonus(the Bulgar-slayer),(958年-1025年,976年-1025年)
君士坦丁八世 Porphyrogentius(960年-1028年,1025年-1028年)
罗梅纳斯三世 Argyrus(968年-1034年,1028年-1034年)
迈克尔四世 the Paphlagonian(1010年-1041年,1034年-1041年)
迈克尔五世 Calaphates(the Caulker),(1015年-1042年,1041年-1042年)
佐伊 Porphyrogenita(978年-1050年,摄政1028年-1050年)
君士坦丁九世 Monomachus(1000年-1054年,1042年-1055年)
狄奥杜拉 Porphyrogenita(980年-1056年,1055年-1056年)
迈克尔六世 Stratioticus(统治年间1056年-1057年)
前Comnenan王朝
艾萨克一世 Comnenus(1007年-1060年,1057年-1059年)
君世坦丁十世 Ducas(1006年-1067年,1059年-1067年)
迈克尔七世 Ducas(1050年-1090年,1067年-1078年)
罗梅纳斯四世 Diogenes(1032年-1072年,共同统治年间1067年-1071年)
奈塞菲雷斯三世 Botaniates(1001年-1081年,1078年-1081年)
Comnenan王朝
亚历克修斯一世 Comnenus(1057年-1118年,1081年-1118年)
约翰二世(1087年-1143年,1118年-1143年)
曼纽尔一世(1118年-1180年,ruled 1143年-1180年)
亚历克修斯二世 Comnenus(1169年-1183年,1180年-1183年)
安德鲁尼克斯一世 Comnenus(1118年-1185年,1183年-1185年)
Angelan王朝
艾萨克二世(1156年-1204年,1185年-1195年)
亚历克修斯三世 Angelus(1153年-1211年,1195年-1203年)
亚历克修斯四世 Angelus(1182年-1204年,1203年-1204年)
艾萨克二世(复位,与亚历克修斯四世共同统治,1203年-1204年)
亚里克修斯五世 Ducas Murzuphlus(the Bushy-eyebrowed),(1140年-1204年,1204年)
Lascaran王朝(流亡王朝,称为尼西亚帝国)
狄奥多一世(1174年-1222年,1204年-1222年)
约翰三世(1192年-1254年,1222年-1254年)
西奥多二世(1221年-1258年,1254年-1258年)
约翰四世(1250年-1305年,1258年-1261年)
帕里奥洛加斯王朝(复兴后)
迈克尔八世(1224年-1282年,1259年-1282年)
安德鲁尼克斯二世 帕里奥洛加斯(1258年-1332年,1282年-1328年)
安德鲁尼克斯三世 帕里奥洛加斯(1297年-1341年,1328年-1341年)
约翰五世(1332年-1391年,ruled 1341年-1376年)
约翰六世(1295年-1383年,共同统治年间 1347年-1354年)
安德鲁尼克斯四世 帕里奥洛加斯(1348年-1385年,1376年-1379年)
约翰五世(复位,统治年间 1379年-1391年)
约翰七世(1370年-1408年,rival emperor 1390年)
曼纽尔二世(1350年-1425年,1391年-1425年)
约翰七世(rival emperor 1399年-1402年)
约翰八世(1392年-1448年,1425年-1448年)
君世坦丁十一世 帕里奥洛加斯(1405年-1453年,1449年-1453年)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君主
1 基辅和诺夫哥罗德大公
2 莫斯科公国大公
3 俄罗斯沙皇
4 俄罗斯皇帝和沙皇
基辅和诺夫哥罗德大公
留里克 Ryurik, Grand Duke Novgorod
在位时期:862年 - 879年
诺夫哥罗德大公。属于来自日德兰半岛北部的诺曼人
奥列格 Oleg
在位时期:879年 - 912年
诺夫哥罗德大公。留里克的族人。因留里克之子伊戈尔年幼而执政。征服斯摩棱斯克。882年起成为基辅大公
伊戈尔 Igor
在位时期:912年 - 945年
诺夫哥罗德大公。根据古罗斯编年史记载为留里克之子。娶普斯科夫的诺曼公主奥尔嘉。身后开始了留里克王朝700多年的统治。945年被杀,由妻子摄政辅佐儿子直到964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 Svyatoslav I "the Warlike"
在位时期:964年 - 972年
诺夫哥罗德大公。伊戈尔之子,娶斯拉夫族女仆玛鲁莎
雅罗波克一世 Yaropolk I
在位时期:972年 - 978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之子。因为宫廷卫士斯文纳得的儿子被雅罗波克的弟弟奥列格所杀,斯文纳得挑唆雅罗波克和奥列格开战,战斗中弟弟弗拉基米尔跑到斯堪的纳维亚招募新兵,将雅罗波克击败,被迫弃位
弗拉基米尔一世(圣王) Vladimir I
在位时期:978年 - 1015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之子。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娶拜占廷皇帝罗曼纽斯二世的女儿安娜
斯维亚托波尔克一世 Svyatopolk I
在位时期:1015年 - 1019年
980年生。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父亲为弗拉基米尔或者雅罗波克,母亲是一个被诺曼人抢来的拜占廷尼姑。在和弟弟雅罗斯拉夫的战斗中阵亡
雅罗斯拉夫一世 Yaroslav I
在位时期:1019年 - 1054年
弗拉基米尔第六子。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娶瑞典国王奥拉夫的女儿英格丽德。儿子有伊利亚(诺夫哥罗德大公,1020年死)、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大公, 1043年死)、伊兹亚斯拉夫(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基辅大公,篡位者)、维斯叶沃罗德(基辅大公)、维亚切斯拉夫(斯摩棱斯克大公)和伊戈尔(弗拉基米尔大公)。继承人是伊兹亚斯拉夫
伊兹亚斯拉夫一世 Izyaslav I Yaroslavich
在位时期:1054年 - 1078年
雅罗斯拉夫之子,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
维斯耶沃罗德一世 Vsevolod I Yaroslavich
在位时期:1078年 - 1093年
雅罗斯拉夫之子,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
斯维亚托波尔克二世 Svyatopolk II Izyaslavich
在位时期:1093年 - 1113年
伊兹亚斯拉夫一世之子,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
弗拉基米尔二世 Vladimir II Monomakh
在位时期:1113年 - 1125年
维斯耶沃罗德之子,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
穆斯季斯拉夫二世 Mstislav II Vladimirovich
在位时期:1125年 - 1132年
弗拉基米尔二世长子,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
雅罗波克二世 Yaropolk II Vladimirovich
在位时期:1132年 - 1139年
弗拉基米尔二世第五子,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大公
维亚切斯拉夫一世 Vyacheslav I Vladimirovich
在位时期:1139年、1150年、1151年-1154年、1161年-1167年
弗拉基米尔二世之子。因为政治交易而多次即位、退位
维斯耶沃罗德二世 Vsevolod II
在位时期:1139年 - 1146年
斯维亚托波尔克二世的孙子,基辅大公
伊戈尔二世 Igor II of Novgorod-Severskiy
在位时期:1146年
维斯耶沃罗德二世之弟,基辅大公
伊兹亚斯拉夫二世 Izyaslav II Mstislavich
在位时期:1146年 - 1149年,1151年 - 1154年
穆斯季斯拉夫二世之子,基辅大公
尤里一世(尤里·多尔戈鲁基) Yuriy I of Suzdal, "Dolgorukiy"
在位时期:1149年 - 1151年,1155年 - 1157年
弗拉基米尔二世第七子。基辅大公,莫斯科城奠基人
罗斯季斯拉夫一世 Rostislav I Mstislavich
在位时期:1154年 - 1155年,1159年 - 1161年
斯摩棱斯克大公(1128-1168),穆斯季斯拉夫二世第四子,尤里·多尔戈鲁基堂弟
康斯坦丁一世 Konstantine I Vsevolodovich
在位时期:1216年 - 1219年
维斯耶维罗德三世长子
雅罗斯拉夫二世 Yaroslav II Vsevolodovich
在位时期:1238年 - 1246年
维斯耶维罗德三世第五子
(从1238年起,基辅罗斯和俄罗斯各公国开始接受金帐汗国统治)
斯维亚斯托拉夫三世 Svyatoslav III Vsevolodovich
在位时期:1246年 - 1248年
维斯耶维罗德三世第七子
米哈伊尔一世 雅罗斯拉维奇 Mikhail I Yaroslavich
在位时期:1248年
雅罗斯拉夫二世第四子
安德列一世 雅罗斯拉维奇 Andrey I Yaroslavich
在位时期:1249年 - 1252年
雅罗斯拉夫二世第三子
亚历山大一世 雅罗斯拉维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Alexander I Yaroslavich
在位时期:1252年 - 1263年
雅罗斯拉夫二世第二子。其子达尼埃尔建立莫斯科大公国
雅罗斯拉夫三世 雅罗斯拉维奇 Yaroslav III Yaroslavich
在位时期:1263年 - 1272年
雅罗斯拉夫二世第六子,特维尔大公
瓦西里一世 雅罗斯拉维奇 Vasiliy I Yaroslavich
在位时期:1272年 - 1276年
雅罗斯拉夫二世第八子
季米特里一世 亚历山德罗维奇 Dmitriy I Alexandrovich
在位时期:1276年 - 1281年,1283年 - 1294年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次子
安德列二世 亚历山德罗维奇 Andrey II Alxandrovich
在位时期:1281年 - 1283年,1294年 - 1304年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第三子
安德列二世去世后,基辅罗斯时代结束,俄罗斯的统治权转入其侄子、莫斯科大公达尼埃尔手中,莫斯科公国时代开始
莫斯科公国大公
1276年-1303年,达尼埃尔
1303年-1325年,尤里·达尼洛维奇
1325年-1340年,伊凡一世
1340年-1353年,谢苗一世(高傲王)
1353年-1359年,伊凡二世
1359年-1389年,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顿河英雄)
1389年-1425年,瓦西里一世
1425年-1462年,瓦西里二世(瞎子王)
1462年-1505年,伊凡三世(全罗斯的大公)
1505年-1533年,瓦西里三世
1533年-1547年,伊凡四世
俄罗斯沙皇
1547年-1584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或伊凡大帝)
1584年-1598年,费多尔·伊万诺维奇
(尤里克王朝亡)
1598年-1605年,鲍里斯·戈东诺夫
1605年-1606年,伪沙皇季米特里
1605年-1613年,空位时期
(罗曼诺夫王朝开始)
1613年-1645年,米哈伊尔·罗曼诺夫
1645年-1676年,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
1676年-1682年,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
1682年-1689年,伊凡五世
1689年-1721年,彼得一世
俄罗斯皇帝和沙皇
1721年-1725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725年-1727年,叶卡捷琳娜一世
1727年-1730年,彼得二世
1730年-1740年,安娜·伊万诺夫娜
1740年-1741年,伊凡六世
1741年-1761年,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
1761年-1762年,彼得三世
(罗曼诺夫王朝的荷尔斯泰因-哥道普分支开始)
1762年-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大帝)
1796年-1801年,巴维尔一世
1801年-1825年,亚历山大一世
1825年-1855年,尼古拉一世
1855年-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
1881年-1894年,亚历山大三世
1894年-1917年,尼古拉二世
(罗曼诺夫王朝灭亡)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拜占庭皇帝
君士坦丁王朝
君士坦丁大帝(在世272年-337年,统治年间306年-337年)
君士坦修斯二世(317年-361年,337年-361年)
朱理安(331年-363年,361年-363年)
朱维安(332年-364年,363年-364年)
狄奥多西斯王朝
魏抡兹(328年-378年,364年-378年)
狄奥多西斯一世(346年-395年,379年-395年)
阿卡狄奥斯(377年-408年,395年-408年)
狄奥多西斯二世(401年-450年,408年-450年)
马基温奴斯(392年-457年,450年-457年)
里奥一世(401年-474年,457年-474年)
里奥二世(467年-474年,474年)
齐诺 Tarasius(425年-491年,474年-491年)
巴西里斯卡斯(rival emperor),(???-476年,475年-476年)
阿那斯塔修斯一世(430年-518年,491年-518年)
查斯丁尼王朝
查斯丁一世(450年-527年,518年-527年)
查斯丁尼一世(482年-565年,527年-565年)
查斯丁二世(520年-578年,565年-578年)
蒂贝里二世 君士坦丁(540年-582年,578年-582年)
莫里瑟一世 蒂贝里(539年-602年,582年-602年)
福克斯(???-610年,602年-610年)
赫拉克留王朝
赫拉克留(575年-641年,610年-641年)
君士坦丁三世 赫拉克留(612年-641年,641年)
赫拉克利奥斯 君士坦丁(626年-641年,641年)
君士坦斯二世 赫拉克留 Pogonatus(the Bearded),(630年-668年,641年-668年)
君世坦丁四世(649年-685年,ruled668年-685年)
查斯丁尼二世 Rhinotmetus(the Slit-nosed),(668年-711年,685年-695年)
利奥西斯二世(统治年间695年-698年)
蒂贝里三世 Apsimar(统治年间698年-705年)
查斯丁尼二世 Rhinotmetus(复位,统治年间705年-711年)
菲里浦比克斯 Bardanes(统治年间711年-713年)
阿纳斯塔修斯二世(死于721年,ruled Artemius,713年-715年)
狄奥多西斯三世(统治年间715年-717年)
Isaurian Dynasty
里奥三世 the Isaurian(675年-741年,717年-741年)
君世坦丁五世 Copronymus(the Dung-named),(718年-745年,741年)
Artabasdus(rival emperor,统治年间741年-743年)
君世坦丁五世 Copronymus(复位,统治年间743年-775年)
里奥四世 the Khazar(750年-780年,ruled775年-780年)
君士坦丁六世 the Blinded(771年-797年,780年-797年)
艾琳 the Athenian(755年-803年,797年-802年)
奈塞菲雷斯一世 the General Logothete(统治年间802年-811年)
Stauracius(统治年间811年)
迈克尔一世 Rhangabe(统治年间811年-813年)
里奥五世 the Armenian(775年-820年,813年-820年)
Amorian(佛里吉亚)王朝
迈克尔二世 the Amorian(770年-829年,820年-829年)
狄奥菲雷斯二世(813年-842年,829年-842年)
迈克尔三世 the Drunkard(840年-867年,842年-867年)
马其顿王朝
巴齐尔一世 the Macedonian(811年-886年,867年-886年)
里奥六世 the Wise(866年-912年,886年-912年)
亚历山大三世(870年-913年,912年-913年)
君士坦丁七世 Porphyrogenitus(the Purple-born),(905年-959年,913年-959年)
罗梅纳斯一世 Lecapenus(co-emperor),(870年-948年,919年-944年)
罗梅纳斯二世 Porphyrogentius(939年-963年,959年-963年)
奈塞菲雷斯二世 Phocas(912年-969年,963年-969年)
约翰一世 Tzimisces(925年-976年,969年-976年)
巴齐尔二世 Bulgaroktonus(the Bulgar-slayer),(958年-1025年,976年-1025年)
君士坦丁八世 Porphyrogentius(960年-1028年,1025年-1028年)
罗梅纳斯三世 Argyrus(968年-1034年,1028年-1034年)
迈克尔四世 the Paphlagonian(1010年-1041年,1034年-1041年)
迈克尔五世 Calaphates(the Caulker),(1015年-1042年,1041年-1042年)
佐伊 Porphyrogenita(978年-1050年,摄政1028年-1050年)
君士坦丁九世 Monomachus(1000年-1054年,1042年-1055年)
狄奥杜拉 Porphyrogenita(980年-1056年,1055年-1056年)
迈克尔六世 Stratioticus(统治年间1056年-1057年)
前Comnenan王朝
艾萨克一世 Comnenus(1007年-1060年,1057年-1059年)
君世坦丁十世 Ducas(1006年-1067年,1059年-1067年)
迈克尔七世 Ducas(1050年-1090年,1067年-1078年)
罗梅纳斯四世 Diogenes(1032年-1072年,共同统治年间1067年-1071年)
奈塞菲雷斯三世 Botaniates(1001年-1081年,1078年-1081年)
Comnenan王朝
亚历克修斯一世 Comnenus(1057年-1118年,1081年-1118年)
约翰二世(1087年-1143年,1118年-1143年)
曼纽尔一世(1118年-1180年,ruled 1143年-1180年)
亚历克修斯二世 Comnenus(1169年-1183年,1180年-1183年)
安德鲁尼克斯一世 Comnenus(1118年-1185年,1183年-1185年)
Angelan王朝
艾萨克二世(1156年-1204年,1185年-1195年)
亚历克修斯三世 Angelus(1153年-1211年,1195年-1203年)
亚历克修斯四世 Angelus(1182年-1204年,1203年-1204年)
艾萨克二世(复位,与亚历克修斯四世共同统治,1203年-1204年)
亚里克修斯五世 Ducas Murzuphlus(the Bushy-eyebrowed),(1140年-1204年,1204年)
Lascaran王朝(流亡王朝,称为尼西亚帝国)
狄奥多一世(1174年-1222年,1204年-1222年)
约翰三世(1192年-1254年,1222年-1254年)
西奥多二世(1221年-1258年,1254年-1258年)
约翰四世(1250年-1305年,1258年-1261年)
帕里奥洛加斯王朝(复兴后)
迈克尔八世(1224年-1282年,1259年-1282年)
安德鲁尼克斯二世 帕里奥洛加斯(1258年-1332年,1282年-1328年)
安德鲁尼克斯三世 帕里奥洛加斯(1297年-1341年,1328年-1341年)
约翰五世(1332年-1391年,ruled 1341年-1376年)
约翰六世(1295年-1383年,共同统治年间 1347年-1354年)
安德鲁尼克斯四世 帕里奥洛加斯(1348年-1385年,1376年-1379年)
约翰五世(复位,统治年间 1379年-1391年)
约翰七世(1370年-1408年,rival emperor 1390年)
曼纽尔二世(1350年-1425年,1391年-1425年)
约翰七世(rival emperor 1399年-1402年)
约翰八世(1392年-1448年,1425年-1448年)
君世坦丁十一世 帕里奥洛加斯(1405年-1453年,1449年-1453年)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卢森堡王朝(续)
1查理四世(1316.5.14-1378.11.29)(德意志国王1346-1378,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55-1378)
2文策尔(1361.2.26-1419.8.16)(波西米亚国王1373-1419,德意志国王1378-1400)(注:阿韦尼翁与罗马两教廷内乱,文策尔无皇帝加冕,后被废黜)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续)
鲁佩特(1352.5.5-1410.5.18)(德意志国王1400-141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03-1410)
卢森堡王朝(续)
西吉斯蒙德(1368.2.15-1437.12.9)(匈牙利国王1387-1437,波西米亚国王1419-1437,德意志国王1410-1437,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33-1437)
哈布斯堡王朝(续)
1阿尔贝特二世(1397.8.16-1439.10.27)(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德意志国王1438-1439)
2腓特烈三世(1415.9.21-1438.8.19)(德意志国王1440-1493,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2-1493)
3马克西米连一世(1453.3.22-1519.1.12)(德意志国王1486-1519,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93-1419)
4查理五世(1500.2.24-1558.9.21)(西班牙国王1516-1555,德意志国王1519-1555,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20-1555)(注:此后哈布斯堡家族分为西班牙系和奥地利系,以下为奥地利系)
5斐迪南一世(1503.3.10-1564.7.25)(匈牙利国王1526-1563,波西米亚国王1526-1562,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5-1564)
6马克西米连二世(1527.7.31-1576.10.12)(波西米亚国王1562-1575,匈牙利国王1563-1572,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1576)
7鲁道夫二世(1552.7.18-1612.1.20)(匈牙利国王1572-1608,波西米亚国王1575-1611,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76-1612)
8马蒂亚斯(1557.2.24-1619.3.20)(匈牙利国王1608-1618,波西米亚国王1611-1617,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12-1619)
9斐迪南二世(1578.7.9-1637.2.15)(匈牙利国王1618-1625,波西米亚国王1619-1627,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19-1637)
10斐迪南三世(1608.7.13-1657.4.2)(匈牙利国王1625-1655,波西米亚国王1627-1656,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37-1657)
11利奥波德一世(1640.6.9-1705.5.6)(匈牙利国王1655-1687,波西米亚国王1656-169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58-1705)
12约瑟夫一世(1678.7.26-1711.4.17)(匈牙利国王1687-1711,波西米亚国王1690-1711,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05-1711)
13查理六世(1685.10.1-1740.10.20)(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11-1740)
14玛丽亚·特蕾西亚(1717.5.13-1780.11.29)(奥地利大公,匈牙利、波西米亚女王1740-1780)
弗兰茨一世(1708.12.8-1765.8.18)(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45-1765)
15查理七世(1679.8.6-1745.1.2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42-1745)(注:属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因特蕾西亚女性无法继位皇帝而当选)
16约瑟夫二世(1741.3.13-1790.2.20)(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1780-179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65-1790)
17利奥波德二世(1745.5.5-1792.3.1)(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90-1792)
18弗兰茨二世(1768.2.12-1835.3.2)(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92-1805)(注:神圣罗马帝国后被拿破仑勒令解散)
第二帝国——德意志帝国
霍亨索伦王朝(注:普鲁士王国部分略)
1威廉一世(1792.3.22-1888.3.9)(普鲁士国王1861-1888,德意志帝国皇帝1871-1888)
2腓特烈三世(1831.10.18-1888.6.5)(普鲁士国王,德意志帝国皇帝1888)
3威廉二世(1859.1.27-1941.6.4)(普鲁士国王,德意志帝国皇帝1888-1914)
法兰西王室世系表
法兰克王国
墨洛温王朝(481-751)
1克洛维一世(466-511.11.27)(法兰克王国国王481-511)
2克洛塔尔一世(500-561)(法兰克王国国王511-561)
3希尔佩里克一世(539-584.10)(法兰克王国国王561-584)
4克洛塔尔二世(584.5-629.10.18)(法兰克王国国王613-629)
5达格贝尔特一世(605-639.1.19)(法兰克王国国王623-639)
6克洛维二世(634-657.10)(法兰克王国国王639-657)
7懒王时代 宫相掌权 丕平家族
1丕平一世(?-640)
2丕平二世(635-714.12.16)
3查理·马特(688-741.10.22)(注:私生子)
加洛林王朝(751-987)
1丕平三世(714-768.9.24)(法兰克王国国王751-768)
2查理一世(742.4.2-814.1.28)(法兰克王国国王,皇帝768-814)
3路易一世(778-840.6.20)(法兰克王国国王,皇帝814-840)(注:三个儿子签订《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分裂,下面是法兰西的西法兰克王国)
4查理二世(823.6.13-877.10.6)(西法兰克王国843-877)
5路易二世(846-879.4.10)(西法兰克国王877-879)
6路易三世(863-882.8.5)(西法兰克国王879-882)
7卡洛曼(?-884.12.12)(西法兰克国王882-884)
8查理三世(839-888.1.13)(西法兰克国王882-887,东法兰克国王,皇帝881-887)(此查理三世为德意志系谱,不算入西法兰克世系)
9厄德(?-898.1.1)(西法兰克国王888-898)(注:巴黎伯爵,“强者”罗贝尔之子,卡佩王朝始祖。此后近一百年,王位由卡佩王朝与加洛林王朝争夺)
10查理三世(879.9.17-929.10.7)(西法兰克国王898-922)
11罗贝尔一世(865-923.6.15)(西法兰克国王922-923)
12鲁道夫(?-936.1.14)(西法兰克国王923-936)
13路易四世(921-954.9.10)(西法兰克国王936-954)
14洛泰尔(941-986.3.2)(西法兰克国王954-986)
15路易五世(967-987.5.21)(西法兰克国王986-987)
法兰西王国
卡佩王朝(987-1328)
1于格·卡佩(938-996.10.14)(法兰西国王987-996)
2罗贝尔二世(970-1031.7.20)(法兰西国王996-1031)
3亨利一世(1008-1060.8.2)(法兰西国王1031-1059)
4腓力一世(1052-1108.7.29)(法兰西国王1059-1108)
5路易六世(1081-1131.3.1)(法兰西国王1108-1131)
6路易七世(1120-1180.9.18)(法兰西国王1131-1180)
7腓力二世(1165.8.21-1223.7.14)(法兰西国王1179-1223)(注:封“奥古斯都”)
8路易八世(1187.9.5-1226.11.8)(法兰西国王1223-1226)
9路易九世(1214.4.25-1250.8.25)(法兰西国王1226-1270)
10腓力三世(1245.4.3-1285.10.5)(法兰西国王1270-1285)
11腓力四世(1268-1314.11.29)(拉瓦纳国王1284-1305,法兰西国王1285-1314)(注:与拉瓦纳女王胡安娜(珍妮)联姻得到西班牙拉瓦纳王国)
12路易十世(1289.10.4-1316.6.5)(拉瓦纳国王1305-1316,法兰西国王1314-1316)
13约翰一世(1316.11.15-1316.11.19)(拉瓦纳国王,法兰西国王1316)(注:遗腹子,夭折)
14腓力五世(1293-1322.1.3)(拉瓦纳国王,法兰西国王1316-1322)
15查理四世(1294-1328.2.1)(拉瓦纳国王,法兰西国王1322-1328)
瓦卢瓦王朝(1328-1589)
1腓力六世(1293-1350.8.22)(法兰西国王1328-1350)(注:百年战争中,英格兰国王自称的法兰西国王略)
2约翰二世(1319.4.16-1364.4.8)(法兰西国王1350-1364)
3查理五世(1338.1.21-1380.9.16)(法兰西国王1364-1380)
4查理六世(1368.12.3-1422.10.21)(法兰西国王1380-1422)
5查理七世(1403.2.22-1461.7.22)(法兰西国王1422-1461)
6路易十一世(1423.7.3-1483.8.30)(法兰西国王1461-1483)
7查理八世(1470.6.30-1498.4.7)(法兰西国王1481-1498,那不勒斯国王1485-1498)
瓦卢瓦王朝(奥尔良支)
8路易十二世(1462.6.27-1515.1.1)(法兰西国王1498-1515)
瓦卢瓦王朝(昂古莱姆支)
9弗朗索瓦一世(1494.9.12-1547.3.31)(法兰西国王1515-1547)
10亨利二世(1519.3.31-1559.7.10)(法兰西国王1547-1559)
11弗朗索瓦二世(1544.1.19-1560.12.5)(法兰西国王1559-1560)
12查理九世(1550.6.27-1574.5.30)(法兰西国王1560-1574)
13亨利三世(1551.9.19-1589.8.2)(法兰西国王1574-1589)
波旁王朝(1589-1792)
1亨利四世(1553.12.13-1610.5.14)(拉瓦纳国王1562-1610,法兰西国王1589-1610)(注:拉瓦纳王国在亨利遇刺后,比利牛斯以北并入法国)
2路易十三世(1601.9.27-1643.5.14)(法兰西国王1610-1643)
3路易十四世(1638.9.5-1715.9.1)(法兰西国王1643-1715)
4路易十五世(1710.2.5-1774.5.10)(法兰西国王1715-1774)
5路易十六世(1754.8.23-1793.1.21)(法兰西国王1774-1792)
6路易十七世(1785.3.27-1795.6.8?)(注:挂名国王,由革命政权看管,后夭折)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略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
1拿破仑一世(1769.8.15-1821.5.5)(皇帝1804-1814)
2拿破仑二世(1811.3.20-1832.7.22)(注:挂名“罗马人国王”)
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
1路易十八世(1755.11.17-1824.9.16)(法兰西国王1814-1824)
2查理十世(1757.10.9-1836.11.6)(法兰西国王1824-1830)
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1830-1848)
路易·腓力(1773.10.6-1850.8.26)(法兰西国王1830-1848)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略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
拿破仑三世(1808.4.20-1873.1.9)(皇帝1852-1870)
西班牙王室世系表
西哥特王朝
1阿拉里克(在位395-410)(注:早期日耳曼军事首领提倡选举,不强调血统继承,因此以下继承关系中有篡位和非血缘继承,不再一一标注)
2阿陶尔克(在位410-415)
3西格里克(在位415)
4瓦利亚(在位415-418)
5提奥多里克一世(在位418-451)
6图里斯曼多(在位451-453)
7提奥多里克二世(在位453-466)
8尤里克(在位466-484)
9阿拉里克二世(在位484-507)(注:阿拉里克二世被法兰克的克洛维一世处死,西哥特失去南高卢,成为纯粹的西班牙国家;期间苏维汇人在西班牙西北建立小王国)
10杰萨雷克(在位507-511)
11阿马拉里克(在位511-531)
12提尤底斯(在位531-548)
13提尤底塞罗(在位548-549)
14阿吉拉(在位549-554)(注:伊比利亚东南被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夺取)
15阿坦纳吉尔多(在位554-567)
16利尤瓦一世(在位568-573)
17莱奥维希尔德(在位573-586)(注:兼并苏维汇王国)
18雷卡里德一世(在位586-601)(注:雷卡里德一世宣布西哥特王国放弃阿尼乌异端,改宗天主教)
19利尤瓦二世(在位601-603)
20威特里克(在位603-610)
21冈德马洛(在位610-612)
22希塞布托(在位612-621)
23雷卡里德二世(在位621)
24苏印提拉(在位621-631)
25西塞南多(在位631-636)
26辛提拉(在位636-639)
27图尔加(在位639-642)
28辛达斯文托(在位642-649)
29雷塞斯宾托(在位649-672)
30瓦姆巴(在位672-680)
31伊尔维吉欧(在位680-687)
32伊吉卡(在位687-702)
33威提扎(在位702-710)
34阿提拉(在位710)
35罗德里戈(在位710-711)(注:对阿拉伯作战阵亡,西班牙并入阿拉伯倭马亚王朝。西哥特残余进入阿斯图里亚山区)
阿拉伯倭马亚王朝(注:正统倭马亚王朝于750年被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马亚王子阿卜杜勒·拉赫曼在伊比利亚重建政权)
安达鲁斯埃米尔(总督)
1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在位756-788)
2希沙姆一世(在位788-796)
3阿哈坎姆一世(在位796-822)
4阿卜杜勒·拉赫曼二世(在位822-852)
5默罕默德一世(在位852-886)
6阿曼希尔(在位886-888)
7阿卜达拉(在位888-912)
安达鲁斯哈里发
8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在位912-961)(注:阿拔斯王朝衰微,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于929年称哈里发)
9阿哈坎姆二世(在位961-976)
10希沙姆二世(在位979-1009,1010-1013)
11默罕默德二世(在位1009,1009-1010)
12苏莱曼(在位1009,1013-1016)
13阿里·本·哈姆德(在位1016-1018)
14阿卜杜勒·拉赫曼四世(在位1018)
15阿卡希姆·本·哈姆德(在位1018-1021,1023)
16亚哈亚·本·阿里(在位1021-1023,1025-1027)
17阿卜杜勒·拉赫曼五世(在位1023-1024)
18穆罕默德三世(在位1024-1025)
19希沙姆三世(在位1026-1031)(此后阿拉伯政权分裂为23个小国,并不断被基督教世界蚕食,世系不再给出)
北非柏柏尔人政权
穆拉比特王朝(1061-1147)(西班牙讹传“阿尔摩拉维德王朝”)
1伊本·尤素福· 塔什芬(在位1061-1106,死后国家陷入内乱)
穆瓦希德王朝(1130-1269)
1伊本·图麦尔特(在位1130)
2阿卜杜勒·穆敏(在位1130-1163,推翻穆拉比特在摩洛哥和西班牙的统治)
4 艾卜·尤素福· 叶尔古卜(在位1184-1199)
5默罕默德·纳赛尔(在位1199-1214,1212年作战失败,被逐出伊比利亚)
中世纪基督教诸国
阿斯图里亚斯王朝
1佩拉约(在位718-737)
2法维拉(在位737-739)
3阿方索一世(在位739-757)
4弗鲁埃拉一世(在位757-768)
5奥雷利欧(在位768-774)
6西罗(在位774-783)
7莫雷戈托(在位783-788)
8贝尔穆多一世(在位788-791)
9阿方索二世(在位791-842)
10拉米罗一世(在位842-850)
11奥多诺一世(在位850-866)
12阿方索三世(在位866-910)(注:阿方索三世将首都迁至罗马第七混成军团旧营址,改称莱昂王国)
阿斯图里亚斯(注:阿方索三世三个儿子瓜分国土,后莱昂王国归于弗鲁埃拉二世)
弗鲁埃拉二世(在位910-925)
莱昂
1加西亚一世(在位910-914)
2奥多诺二世(在位914-924)
加利西亚
奥多诺二世(在位910-924)
莱昂王朝
1弗鲁埃拉二世(在位924-925)
2阿方索四世(在位925-931)
3拉米罗二世(在位931-950)
4奥多诺三世(在位950-955)
5桑乔一世(在位955-958)
6奥多诺四世(在位958-960)
7桑乔一世(在位960-966)(注:958年被贵族叛乱推翻,后由哈里发拉赫曼三世帮助复位)
8拉米罗三世(在位967-982)
9贝尔穆多二世(在位982-999)
10阿方索五世(在位999-1028)
11贝尔穆多三世(在位1028-1037)
卡斯蒂里亚·莱昂王朝(注:卡斯蒂里亚本是莱昂王国之下伯爵领,后独立。两王国数度分合后终统一)
费尔南德一世(1016-1065.12.27)(在位1037-1065)(注:拉瓦纳国王桑乔三世之子,1039年称皇帝)
莱昂王国
阿方索六世(1040.9-1109)(在位1065-1072)
卡斯蒂里亚王国
桑乔二世(1037-1072)(在位1065-1072)
加利西亚王国
加西亚二世(在位1065-1071)
卡斯蒂里亚·莱昂(包括加利西亚)
1桑乔二世(在位1072)(注:通过武力重新统一三国)
2阿方索六世(在位1072-1109)(注:1077年称帝)
3乌拉卡(1077-1126.3.8)(在位1109-1126)(注:阿方索六世之女,与丈夫阿拉贡的阿方索一世共治,后于1114年离婚)
4阿方索七世(1104-1157.8)(在位1126-1157)(注:1135年称帝;1143年表弟阿方索·恩里格斯在葡萄牙独立;阿方索七世死后西班牙皇帝称号被废除)
莱昂王国
1费尔南德二世(1137-1188.8.22)(在位1157-1188)
2阿方索九世(1171-1230.9.24)(在位1188-1230)
卡斯蒂里亚王国
1桑乔三世(1134-1158.8.31)(在位1157-1158)
2阿方索八世(1155-1214.10.6)(在位1158-1214)
3恩里克一世(1203-1217.6.6)(在位1214-1217)(注:恩里克即亨利,得名于其外公英王亨利二世)
卡斯蒂里亚王国(兼并莱昂王国)
1费尔南德三世(1201-1252.5.30)(卡斯蒂里亚国王1217-1252,莱昂国王1230-1252)
2阿方索十世(1221.11.23-1284.4.4)(在位1252-1284)
3桑乔四世(1257-1295.4.25)(在位1284-1295)
4费尔南德四世(1285.12.6-1312.9.7)(在位1295-1312)
5阿方索十一世(1311-1350.3.26)(在位1312-1350)
6佩德罗一世(1334.8.30-1369.3.23)(在位1350-1369)
特拉斯塔马拉王朝(1369-1504)
1恩里克二世(1333-1379.5.29)(在位1369-1379)(注:阿方索十一世私生子,杀死兄长佩德罗一世立国)
2胡安一世(1358.8.20-1390.10.9)(在位1379-1390)
3恩里克三世(1379.10.4-1406)(在位1390-1406)
4胡安二世(1405.3.6-1454.7.21)(在位1406-1454)
5恩里克四世(1425.1.25-1474.12.11)(在位1454-1474)
6伊莎贝尔一世(1451.4.22-1504.11.26)(在位1474-1504)(注:胡安二世之女,与丈夫阿拉贡的费尔南德二世共治;彻底铲除西班牙的伊斯兰势力;支持哥伦布航海事业,开拓海外殖民地)
7菲利普一世(1478.7.22-1506.9.25)(在位1506)(注: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子,将母亲勃艮第的玛丽的尼德兰领地带入西班牙)
胡安娜(1479.11.6-1555.4.11)(注:卡斯蒂里亚女王;伊莎贝尔与费尔南德之女,与菲利普联姻;丈夫死后由父亲费尔南德摄政至1516年)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拉贡王朝
1拉米罗一世(?-1063.5.8)(在位1038-1063)(注:阿拉贡王国开国君王,拉瓦纳国王桑乔三世私生子)
2桑乔一世(1045-1094.7.6)(阿拉贡国王1063-1094;拉瓦纳国王1076-1094)(注:拉瓦纳国王桑乔四世被暗杀,桑乔一世继承拉瓦纳王国)
3佩德罗一世(1068-1104.9.28)(阿拉贡国王,拉瓦纳国王1094-1104)
4阿方索一世(1073-1134.9)(阿拉贡国王,拉瓦纳国王1104-1134)(注:娶卡斯蒂利亚女继承人乌拉卡,但四个王国并未合并成功;死后将王国赠与圣殿骑士团和医护骑士团,招致国人反对)
5拉米罗二世(?-1154)(在位1134-1137)(注:阿拉贡贵族推举阿方索一世弟拉米罗二世继承阿拉贡,拉瓦纳贵族推举加西亚·拉米雷斯继位,两王国分开)
6佩特罗尼利亚(在位1137-1163)(注:拉米罗二世之女,与法国巴塞罗那伯爵拉蒙·贝伦格尔四世联姻)
7阿方索二世(1152-1196)(在位1164-1196)(注:佩特罗尼利亚与拉蒙·贝伦格尔四世之子,合并巴塞罗那伯爵领至阿拉贡王国)
8佩德罗二世(1174-1213.9.12)(在位1196-1213)
9海梅一世(1174-1213.9.12)(在位1213-1276)
10 佩德罗三世(1239-1285.11.11)(阿拉贡国王1276-1285,西西里国王1282-1285)(注:1262年娶西西里曼弗雷斯王朝女继承人康斯坦丝;1282年西西里“晚祷起义”驱逐安茹的查理,佩德罗获得王位。教皇马丁四世将其开除教籍,使西西里归属不明)
11阿方索三世(1265-1291.6.18)(在位1285-1291)
12海梅二世(1264-1327.11.6)(西西里国王1285-1295,阿拉贡国王1291-1327)(注:1295年宣布放弃西西里,获得科西嘉岛和撒丁岛作为补偿)
13阿方索四世(1299-1336.1.24)(在位1327-1336)
14佩德罗四世(1313.9.5-1387.1.5)(在位1336-1387)
15胡安一世(1350.12.27-1395.5.16)(在位1387-1395)
16马丁一世(1356-1410.5.31)(阿拉贡国王1396-1410,西西里国王1409-1410)(注:其子西西里国王马丁一世死后无嗣,传位于父亲,在西西里称“马丁二世”)
17费尔南德一世(1379-1416.4.2)(在位1412-1416)(注:阿拉贡国王佩德罗四世外孙,卡斯蒂利亚国王胡安一世之子,属于特拉斯塔马拉王室;西西里,科西嘉,撒丁诸岛正式归属西班牙)
18阿方索五世(1385-1458.6.27)(阿拉贡国王1416-1458,那不勒斯国王1442-1458)(注:作为那不勒斯女王乔安娜义子和继承人得到那不勒斯王位)
19 胡安二世(1398-1479)(阿拉贡国王1458-1479,拉瓦纳国王1425-1464)(注:1420年与拉瓦纳国王卡洛斯三世之女布兰卡联姻获得拉瓦纳王位;1458年继承其兄阿方索五世阿拉贡、西西里、撒丁王位;那不勒斯王位由阿方索五世私生子费兰特继承)
20费尔南德二世(1452.3.10-1516.1.23)(阿拉贡国王1479-1516)(注:1469年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尔一世联姻;1512年吞并拉瓦纳王国的西班牙领地,为统一西班牙打下基础)
拉瓦纳王国(注:桑乔六世前称潘普洛斯王国)
潘普洛纳伊尼加王朝
1伊尼格·阿里斯塔(?-851)(在位810-851)
2加西亚一世(?-870)(在位851-870)
3弗尔顿·加西斯(?-905)(在位870-905)
4桑乔一世(?-925)(在位905-925)
5加西亚·桑切斯一世(919-970)(在位925-970)
6桑乔二世(?-994)(在位970-994)
7加西亚·桑切斯二世(?-1005)(在位994-1000)
8桑乔三世(992-1035.10.18)(在位1000-1035)(注:1034年称帝,分封诸子形成卡斯蒂利亚,阿拉贡诸国)
9加西亚·桑切斯三世(?-1054.9.1)(在位1035-1054)
10桑乔四世(1038-1076)(在位1054-1076)(注:1076年被暗杀后王位由阿拉贡的桑乔·拉米雷斯继承)
11桑乔五世(1045-1094.7.6)(阿拉贡国王1063-1094;拉瓦纳国王1076-1094)(注:阿拉贡称桑乔一世)
12佩德罗一世(1068-1104.9.28)(阿拉贡国王,拉瓦纳国王1094-1104)
13阿方索一世(1073-1134.9)(阿拉贡国王,拉瓦纳国王1104-1134)
14加西亚四世(?-1150.11.21)(在位1134-1150)(注:拉瓦纳贵族反对阿拉贡的拉米罗二世继位,推举其恢复古老世系)
15桑乔六世(?-1194.6.27)(在位1150-1194)
16桑乔七世(1154-1234.4.7)(在位1194-1234)(注:最后一位西班牙人国王,传为给香槟伯爵提奥巴尔多,此后拉瓦纳王国成为法国属地)
18提奥巴尔多一世(1201.5.30-1253.7.7)(在位1234-1253)
19提奥巴尔多二世(?-1270)(在位1253-1270)
20恩里克一世(1210-1274)(在位1270-1274)
21胡安娜一世(1273.1.14-1305.4.27)(在位1274-1305)
菲利普一世(1268-1314.11.29)(拉瓦纳国王1284-1305,法兰西国王1285-1314)(注:法国称腓力四世,1284年与恩里克一世之女胡安娜联姻获得王位)
22路易十世(1289.10.4-1316.6.5)(拉瓦纳国王1305-1316,法兰西国王1314-1316)
23胡安一世(1316.11.15-1316.11.19)(拉瓦纳国王,法兰西国王1316)(注:胡安即约翰)
24菲利普二世(1293-1322.1.3)(拉瓦纳国王,法兰西国王1316-1322)(注:法国称腓力五世)
25卡洛斯一世(1294-1328.2.1)(拉瓦纳国王,法兰西国王1322-1328)(注:法国称查理四世)
26胡安娜二世(在位1328-1349)(注:卡洛斯一世无男嗣,法国王位争端引发百年战争;西班牙不排斥女性继承,由其女胡安娜继位拉瓦纳国王)
27卡洛斯二世(1332-1387.1.1)(在位1349-1387)(注:其父是法国的埃夫勒伯爵)
28卡洛斯三世(1361-1425.9.8)(在位1387-1425)
29布兰卡(在位1425-1441)(注:卡洛斯三世之女,与丈夫阿拉贡的胡安二世共治)
胡安二世(1398-1479)(阿拉贡国王1458-1479,拉瓦纳国王1425-1464)(注:1464年将拉瓦纳王位让给女儿莱奥诺)
31莱奥诺(在位1464-1479)(注:丈夫是弗瓦克斯公爵加斯东)
32弗朗西斯科(在位1479-1483)
33卡特琳娜(在位1483-1512)(注:弗朗西斯科妹,嫁给法国著名的阿尔布雷家族的让)
让·阿尔布雷(?-1516)(在位1484-1516)
34恩里克二世(1503.4-1555.5.29)(在位1516-1555)
35珍妮·德·阿尔布雷(1528-1572)
安东尼·波旁(1518.4.22-1562.11.7)(注:旺多姆公爵,与恩里克二世之女珍妮联姻)
36恩里克三世(1553.12.13-1610.5.14)(拉瓦纳国王1562-1610,法兰西国王1589-1610)(注:法国称亨利四世;拉瓦纳王国在其遇刺后,比利牛斯以北并入法国)
西班牙王国
哈布斯堡王朝
1 卡洛斯一世(1500.2.24-1558.9.21)(西班牙国王1516-1555,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20-1555)(注:卡洛斯即查理,德意志称查理五世。其领地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奥地利、尼德兰、卢森堡、弗朗什-孔泰及美洲殖民地,非洲突尼斯、奥兰)
2菲利普二世(1527.5.21-1598.9.13)(西班牙国王1556-1598,葡萄牙国王1580-1598)(注:神圣罗马帝国由查理五世之弟斐迪南继承,独立为德意志哈布斯堡世系;菲利普二世第一个妻子是表妹葡萄牙的玛丽亚·曼努埃拉,使他继承葡萄牙王位,第二个妻子是表姑英国女王玛丽一世)
3菲利普三世(1578.4.14-1621.3.31)(西班牙国王,葡萄牙国王1598-1621)(注:1609年,尼德兰北方联合省共和国独立)
4菲利普四世(1605.4.8-1665.9.17)(西班牙国王1621-1665,葡萄牙国王1621-1640)(注:欧洲三十年战争西班牙失利,1640年葡萄牙独立)
5卡洛斯二世(1661.11.6-1700.11.1)(在位1665-1700)(注:卡洛斯二世无嗣,引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使西班牙在西属尼德兰和意大利的领地彻底丧失)
波旁王朝
1菲利普五世(1683.12.19-1746.7.9)(在位1700-1746)(注:安茹伯爵;菲利普四世的重外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之孙)
2路易斯一世(1707.8.25-1724.8.31)(在位1724)(注:1724年菲利普五世让位其子路易斯,但当年病死)
3费尔南德六世(1713.9.23-1759.8.10)(在位1746-1759)
4卡洛斯三世(1716.1.20-1788.12.14)(那不勒斯国王1734-1788,西班牙国王1759-1788)(注:那不勒斯继承于其母帕尔马的伊莎贝尔)
5卡洛斯四世(1748.11.11-1819.1.20)(在位1788-1819)(注:那不勒斯由其弟费尔南德继承)
6费尔南德七世(1784.10.14-1833.9.29)(在位1808)(注:拿破仑入侵,逼迫其让位)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波拿巴王朝
约瑟夫·波拿巴(1768.1.7-1844.7.28)(那不勒斯国王1806-1808,西班牙国王1808-1813)(注:拿破仑兄长;1806年法军驱逐那不勒斯王朝,立约瑟夫为国王;1808年拿破仑调其去西班牙任国王)
波旁王朝
1费尔南德七世(在位1814-1833)(注:拿破仑失败后费尔南德七世于1814年3月22日复辟)
2伊莎贝尔二世(1830.10.10-1904.4.9)(在位1833-1868)(注:1868年被军人政变推翻)
萨伏伊王朝
阿马德奥一世(1845.5.30-1890.1.18)(在位1870-1873)(注:意大利国王维克多·伊曼纽尔之子,君主立宪派推举的王维继承人;1873年隐退;国民大会宣布西班牙为共和国)
波旁王朝
1阿方索十二世(1877.11.28-1885.11.25)(在位1874-1885)(注:伊莎贝尔二世之子;1874年保皇派军人推翻共和国,波旁王朝复辟)
2阿方索十三世(1886.5.17-1941.2.28)(在位1886-1931)(注:1931年共和党大选获胜,成立共和国)
国家主义政权(1939-1975)(注:1939年佛朗哥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共和国,建立独裁政府)
波旁王朝
胡安·卡洛斯(1938.1.5-)(在位1975-)(注:阿方索十三世之孙;1969年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指定其为国王,胡安·卡洛斯于佛朗哥死后两天继位)
英格兰王室世系表
七国时代
肯特王国:约450朱特人建-826亡于威塞克斯王国
1亨吉斯特
2埃斯克
3小埃塞尔伯特 (560-616)
4伊德鲍尔德(616-640)
5埃格伯特(?-673)
6赫洛特里(埃格伯特弟)、伊特里特(埃格伯特子),(683-685)(两人共主)
7威特雷德 (690-725)
肯特王国775臣服于麦西亚,796复独立
伊尔蒙德 789在位
缺损世系,不可考
东盎格利亚王国:571-940。590臣服于肯特,617-633臣服于诺森布里亚
前世系缺
1埃得蒙(855-870)
2古思龙(880-940)(古思龙是丹麦人,940年亡于英格兰王国)
麦西亚王国:584-826,盎格鲁人建。617-633臣服于诺森布里亚
1彭达(628-657)
2伍尔夫希尔 (657-674)
3艾特尔雷德 (674-704)(伍尔夫希尔弟)
4森雷德 (704-716)(伍尔夫希尔子)
5艾特尔鲍尔德 (716-757)
6奥弗二世(757-796)
7森伍尔夫(796-821)
8贝奥恩沃尔夫(821-825)
9威格拉夫(825-830)(在826年亡于威塞克斯)
诺森布里亚王国:547-952
1)柏西尼亚王国:
1爱达(547-559)
2埃尔里克(559-603)(588年改国名诺森布里亚)
3爱特尔弗里恩(603-616)
4埃德温(616-633)
5奥斯瓦德(833-642)
6俄斯维乌 642-
7奥斯威 655-670
8埃克弗里斯 670-685
9奥尔斯弗里斯 685-704
10塞奥尔伍尔夫 -737
11埃德伯特 737-758
略
856亡于丹麦之东盎格利亚
1奥拉夫.格里弗里逊(约937复兴)
2奥拉夫.西特里克松 (949-952)
2)提伊拉王国:
1艾尔(588统一诺森布里亚,642分裂为提伊拉和柏西尼亚两国)
2埃德温(642-651)
中略
西特里克 -937亡于英格兰
南塞克斯王国:477-826
伊拉 477建国
其它王缺
617-633臣服于诺森布里亚,826并入威塞克斯
东塞克斯王国:6世纪上半叶-826并入威塞克斯
1萨伯赫特(604-617)
2西吉伯特一世(617-653)(617-633臣服于诺森布里亚)
3西吉伯特二世(653-664)
4斯沃弗雷德(644-694)
中略
1爱特尔伯赫特(725-?)
2伊德伯赫特
3阿尔里克
威塞克斯王国(西塞克斯): 495-826。495登陆,519建国。
刻尔地与金利克(酋长)
1塞迪克(建国)(519-534)
2西恩里克(534-560)
3塞瓦林(560-592)(590臣服于肯特)
4塞奥尔(592-597)(塞瓦林侄)
5塞奥尔伍尔夫(597-611)
6西内吉尔斯(611-643)(617-633臣服于诺森布里亚)
7(643-674)
8西克斯伯格 (674-675)(森沃赫森妻)
9森特温 (676-685)(西克斯伯格弟)
10卡德沃拉 (685-689)
11伊内 (689-726)
12丘思雷德 (740-756)
13西吉伯特(756-757)
14西内伍尔夫 (757-786)
15贝奥特里克 (786-802)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统一后的英格兰
威塞克斯王朝,826-1013亡于丹麦王斯汪一世
1埃格伯特(802-839)(肯特王伊尔蒙德子,并肯特、东盎格利亚、麦西亚、东塞克斯、南塞克斯诸国而统一)
2埃塞尔沃夫 (839-858)(855年在去罗马朝圣的途中被其子篡位)
3埃塞尔巴德 (858-860)
3埃塞尔伯特 (860-866)
4埃塞尔雷德一世 (866-871)
5阿尔弗雷德 (871~899)。
6爱德华一世(900-924)
7埃塞尔斯坦 (924-940)
8爱德蒙一世 (940-946)
9埃德雷德(946-955)
10埃德威格(955-959)
11埃德加(959-975)
12爱德华二世(975-978)(12岁即位。3年后即被其弟弟埃塞尔雷德二世的侍从谋杀于科夫城堡)
13埃塞尔雷德二世(978-1016)(开始缴纳丹麦金)
14爱德蒙二世(1016) (和克努特签署和平协议,爱德蒙治理威塞克斯,克努特统治麦西亚和诺森布里亚。两人中谁先死,则另外一方就有权继承全部领土。爱德蒙在当年的11月就去世。全英格兰归于克努特大帝的统治之下。丹麦王朝开始)
丹麦王国治下的英格兰王国:1013-1042
1斯汪一世(丹麦王兼)(1013-1014)
2卡努特(丹麦王兼)(1014-1035)
3哈罗德 (1035-1040)
4哈迪卡努特(丹麦王兼) (1040-1042)
威塞克斯王朝(续):
1爱德华(1042-1066)(忏悔者,埃塞尔雷德二世之子,以母系血统继承哈迪卡努特)
2哈罗德.戈德温 (1066)(爱德华部下,1066年贤人会议选举继位)
诺曼王朝
1威廉一世(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诺曼底公爵1035-1087,英格兰国王1066-1087)(忏悔者爱德华表弟,黑斯廷斯战役击败哈罗德成为英格兰国王)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兰国王1087-1100 )(威廉一世之次子。长兄罗伯特继承诺曼公国)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兰国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兰国王1135-1154)(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外甥,法国的布鲁瓦伯爵之子,母亲阿黛拉是威廉一世四女。)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兰国王1154-1189 )(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和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之子。同阿基坦女公爵埃丽诺结婚,取得法国南部大片领地。在位期间确立对爱尔兰统治权)
2理查一世(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英格兰国王1189-1199)(参加十字军东征,获得狮心王的称号。镇压阿基坦叛乱时身亡。身为国王十年,在英格兰的时间只有六个月)
3约翰(1167-1216)(英格兰国王1199-1216)(“无地王”,在贵族胁迫下签署《大宪章》,布汶战役被法国击败,失去大部分大陆领地)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兰国王1216-1272)
5爱德华一世(1239-1307)(英格兰国王1272-1307)
6爱德华二世(1284-1329)(英格兰国王1307-1327)(征服苏格兰失败,承认其独立。被王后伊莎贝拉和小舅子法王查理四世谋害)
7爱德华三世(1312-1377)(英格兰国王1327-1377)(发动英法百年战争,在克莱西和普瓦提埃大破法国骑士团,获得法国西南的大片土地)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兰国王1377-1399)(黑太子爱德华之子。远征爱尔兰时被堂弟兰开斯特公爵亨利拘捕,并废黜,由亨利即位)
兰开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兰国王1399-1413)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兰国王1413-1422)(重开英法战争。在阿金库尔取得胜利,和法国签订特鲁瓦和约,成为法王查理六世的王位继承者)
3 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兰国王1422-1461)(出生后九个月即位。外祖父法王查理六世去世而身兼英法两国国王。法国在圣女贞德带领下扭转战局,英国丧失全部领地。1455年,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长期混战开始。1461年亨利被约克公爵抓获而处死于伦敦塔)
约克王朝
1爱德华四世(1442-1483)(英格兰国王1461-1483)(约克公爵理查之子。父亲理查在1460年战死后作为约克派首领。1461年即位)
2爱德华五世(1470-1483)(英格兰国王1483)(爱德华四世长子。即位的同年同弟弟约克公爵理查一起被摄政的叔父格洛斯特公爵送入伦敦塔。之后便再无下落)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兰国王1483-1485)(爱德华四世之弟。格洛斯特公爵。1483年成为摄政王,杀害侄子爱德华五世后即位。在和里士满伯爵亨利·都铎的交战中被杀。约克王朝结束)
都铎王朝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兰国王1485-1509)
(亨利六世同母异父弟里士满伯爵爱德华·都铎和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孙女玛格丽特之子。1486年与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结婚,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结束了红白玫瑰战争)
2亨利八世(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英格兰国王1509-1547)(亨利七世次子。即位后同亡兄的未婚妻西班牙公主凯瑟琳结婚。由于离婚问题而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1541年起英王成为爱尔兰国王,下不再注明)
3爱德华六世(1537-1553)(英格兰国王1547-1553)
4简·格雷(1537-1554)(英格兰国王1553)(萨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儿。外祖母玛丽是亨利八世的妹妹。嫁给诺森伯兰公爵之子达德利。诺森伯兰公爵伪造遗嘱让简·格雷继承王位。后阴谋败露,简·格雷被玛丽女王废黜,关入伦敦塔后斩首)
5玛丽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国王1553-1558)(亨利八世同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之女。和西班牙国王菲利佩二世结婚。由于镇压新教徒被称做“血腥的玛丽”)
6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英格兰国王1558-1603)(终生未婚,去世后都铎王朝结束)
斯图亚特王朝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苏格兰国王1567-1625,英格兰国王1603-1625)(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之子,伊丽莎白女王的表侄孙,在苏格兰称詹姆斯六世)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兰国王1625-1649)(资产阶级革命中被砍头)
1649-1653 共和政体
1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在位1653-1658)
2护国公理查·克伦威尔(1626-1712)(在位1658-1659)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查理二世(1630-1685)(苏格兰国王1651-1685,英格兰国王1660-1685)(查理一世次子,信奉天主教)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1685-1688)(光荣革命中被推翻,流亡并死于法国)
3玛丽二世(1662-1694)(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1689-1694)(詹姆斯二世长女。光荣革命后与丈夫尼德兰联合省总督威廉亲王共同回国执政)
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兰国王1694-1702)(尼德兰联合省总督,奥兰治亲王。荷兰的奥兰治-拿骚家族中的奥兰治支随着他的死亡而绝嗣,由德国拿骚家族继承荷兰执政的头衔)
4安妮(1664-1714)(苏格兰国王1702-1707,英格兰国王1702-1714)(在位期间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死后无嗣,斯图亚特王朝结束)
汉诺威王朝
1乔治一世(1660-1727)(联合王国国王1714-1727)(德国汉诺威选帝侯恩斯特·奥古斯特与普法尔茨选帝侯的女儿,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根据《权利法案》英国王位继承权)
2乔治二世(1683-1760)(联合王国国王1727-1760)
3乔治三世(1738-1820)(联合王国国王1760-1820)(在位期间发生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采取强硬态度。参加神圣同盟反对法国,1801年吞并爱尔兰)
4乔治四世(1762-1830)(联合王国国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联合王国国王1830-1837)(乔治三世次子。克拉伦斯公爵。因为夏洛特女王储去世而继承其哥哥乔治四世的王位)
6 维多利亚(1819-1901)(联合王国国王1837-1901)(乔治三世第四子肯特公爵爱德华之女。汉诺威家族不承认女性的继承权,因此宣布放弃对德国汉诺威领地的继承权,英国王室也不再使用汉诺威作为朝代名。和舅舅萨克森-科堡公爵的次子阿尔伯特结婚。1876年成为印度女皇)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爱德华七世(1841-1910)(联合王国国王1901-1910)
温莎王朝
1乔治五世(1865-1936)(联合王国国王1910-1936)(爱德华七世次子。约克公爵。长兄阿尔伯特去世后被宣布为王位继承人。在位期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爱尔兰独立。在一战中因为德国是其敌国,所以将王室的姓氏改为温莎)
2爱德华八世(1894-1972)(联合王国国王1936)(同曾经两次离婚的辛普森夫人的关系被披露后,于1936年12月退位,法国定居)
3 乔治六世(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乔治五世次子。约克公爵。他是最后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后一位爱尔兰国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领国王(1947-1949))
4 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在位1952年2月6日-)(1947年和希腊王子菲利普·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松德堡-格吕克斯堡亲王结婚。菲利普王子在归化英国国籍的时候选取母系姓氏蒙巴顿(德国巴登堡家族)为姓。现有三子一女:长子威尔士亲王查尔斯,长女安妮大公主,次子约克公爵安德鲁,三子威塞克斯伯爵爱德华)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烛--英国王室记事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大英帝国都是欧洲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之一。在大英帝国发迹和升腾之初,是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亲手引导偏处一隅的不列颠战舰驶向大洋,改变了欧洲,也改变了世界……
如果亨利八世(1491~1547)活着看到英国在他女儿统治下所取得的辉煌,他一定会无地自容。比较父女二人的作为,惟一的共同点就是有着一样的抱负:建立大英帝国的霸业。亨利八世虽然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但他生性乖戾、狭隘、多疑。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他不惜将所有可能对其王位构成威胁的英国贵族处死。亨利八世一生结了6次婚,又以种种借口把其中的两任妻子送上了绞架,其中一位便是伊丽莎白一世的生母安妮。好大喜功的亨利八世在碌碌无为中死去,身后留下的是一个民穷财尽的烂摊子。
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被史学界公认为英格兰历代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从1558年登基至1603年逝世,伊丽莎白在位45年,这45年完全可与后来的“维多利亚盛世”相媲美。在她统治下,英国海军一举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建立了海上霸主地位;在北美开拓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伦敦交易所开业;东印度公司成立……在其统治期内,英国的文学艺术也空前繁荣,涌现了莎士比亚、培根、克里斯托夫·马洛、埃德蒙·斯宾塞等许多名垂青史的作家。在伊丽莎白一世以69岁之龄辞世时,英国已取代西班牙成为居领导地位的欧洲大国。
与后世的许多英国王室的女性一样,伊丽莎白一世多愁善感,在感情上遭受了诸多挫折。她甚至为了国家和王室的利益,终身独守闺阁。在她生前身后,许多人都感到费解,甚至怀疑女王生理上有缺陷。举国上下都希望能够喝上女王的喜酒,国会恳求她与任何她所心仪的人结好,但她始终不为所动。她认为,如果她要嫁给当时刀剑相向、互为水火的法国或西班牙的君主,英格兰必然要选择支持其中的一方,从而将自己卷入战争。为此,她甘愿牺牲自己。臣民们尊敬地称她为“处女女王”。为表示对她的尊敬,第一块英国殖民地的发现者瓦尔特·罗利把大洋彼岸的这块殖民地命名为“处女地”,即今之美国弗吉尼亚州。
在伊丽莎白一世之后,英国王室经历了风雨飘摇的300年。此时,另一位伟大的女性担负起中兴大英帝国的重任,她便是出自汉诺威王朝的维多利亚一世 (1819~1901)。汉诺威王朝是一个具有日耳曼血统的英国王朝,该王朝的第一位君主汉诺威选侯乔治·路易于1714年成为英国国王,称乔治一世。1837年,威廉四世死后,他的刚刚18岁的侄女维多利亚即位,成为汉诺威王朝的末代君主。维多利亚生于伦敦肯辛顿宫,父亲是肯特公爵爱德华,母亲是德国公主。但维多利亚只享受了8个月的父爱,父亲便离开了她。此后,小维多利亚一直在舅父利奥波德(后来出任比利时国王)的教育下成长。
在维多利亚的统治下,大英帝国的疆域不断扩展。虽然北美殖民地在此期间脱离英国独立,加拿大也获得了政治上的自治,但加纳、尼日利亚、乌干达、肯尼亚、索马里、罗得西亚和斯威士兰等非洲国家相继沦为英国殖民地,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为保证海路的畅通,英军又占领了埃及。1877年新年,维多利亚被宣布为印度女王。
有历代名相的辅佐,才华并非出众的维多利亚一世有幸成为英国历史上和平与繁荣的象征。但婚姻的阴影却笼罩了她的大半生。1840年,登基仅三年、亲政伊始的女王与表哥、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亲王结婚。两人感情深厚,始终恩爱如初,其家庭生活成为英国的典范。但阿尔伯特亲王1861年的早逝改变了维多利亚的生活,她至死也未能从亡夫的阴影中走出来。阿尔伯特亲王去世后,维多利亚女王便从公开场合退隐,她终生穿着黑衣,以示对逝去的爱人的追忆。悲哀中的女王并未废弃朝政,只不过隐身幕后进行管理。
维多利亚一生共生育了8个孩子。按门当户对的婚配原则,她将所有的孩子都与欧洲的其他王室联姻,如长女维多利亚嫁给了霍亨索伦家族(该家族是勃兰登堡-普鲁士及德意志帝国的主要统治家族)的弗里德里希三世,弗里德里希三世日后成为普鲁士国王和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威廉二世即是她的亲子,拥有众多的王子、王孙和王室姻亲,所以维多利亚一世又享有“欧洲的祖母”之誉。维多利亚女王消息灵通,这对她调解国与国之间的危机颇有裨益。
维多利亚一世在统治英国长达60多年后,于1901年去世,但她开辟的“维多利亚时代”却一直延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841年出生的王储爱德华七世(1841~1901)在苦苦等待数十年后终于登上了王位,此时他已年近六旬。漫长而近乎无望的等待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爱德华的少年壮志,他对女人和马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治理国家的兴趣。这一点,维多利亚一世恐怕难辞其咎,她在对爱德华七世的感情上存在着一种病态的敌意。爱德华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出生仅一个月便被母亲封为威尔士亲王。但阿尔伯特亲王之死,销蚀了女王对长子的慈爱。她固执地认为时任陆军军官的爱德华应对父亲的死负部分责任。为此,她一直不允许王储掌管国家、宫廷和王族的任何事务。
失去母爱的爱德华七世却极受人民的爱戴,这多少弥补了他在感情方面的缺憾。人民爱戴国王,不仅是因为他和蔼可亲、讲究衣着、喜爱交际,更主要是由于爱德华七世留下的一份政治遗产。爱德华七世在政治上的最大成就便是与法国签订了一个协约,该协约确保了日后英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结盟,联手对付爱德华七世的外甥威廉二世统治的德意志帝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同盟“协约国”即源于此。1914年的9月5日,英、法、俄在伦敦签订协议,协约国正式诞生。
由于爱德华七世的长子夭折,1910年,次子乔治五世(1865~1936)继承了王位。四年后,乔治五世领导他的国家与自己的表兄弟、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进行了空前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战事的进展,人民对德意志帝国和威廉二世的憎恨愈来愈强烈,同时也对英国王室依旧沿袭日耳曼汉诺威家族的姓氏感到不满,甚至开始怀疑国王对祖国的忠贞。为此,乔治五世决定更改自己的姓名,为自己和王室取了纯英国化的名字,以示与德国血统划清界限。于是,一个新的王朝——温莎王朝于1917年诞生。乔治五世也出色地化解了国民对他的信任危机。
1936年乔治五世去世后,他的长子、王储戴维以爱德华八世(1894~1972)的名义登基,同年底又被迫退位,从而上演了英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非常罕见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情悲剧。这位威尔士亲王即位前的岁月大多在国外度过,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他在此期间认识了美国人沃丽丝·沃菲尔德·辛普森。两人一见如故,感情急剧升温。问题是辛普森夫人已离了一次婚,如果与未来的英国国王生活在一起,她还须第二次离婚。更有传言说她与纳粹帝国的高层人物过从甚密。英国朝野为之震撼,甚至连比较宽容的英国新闻界也少有地保持沉默。人们都出言谨慎,希望这个问题能够简单地得以解决。
12月,首相斯坦利·鲍德温正式告知国王,国会和国家以及全体国民都不能接受一个离过两次婚的女人成为他们的王后。爱德华八世选择了退位,其弟乔治六世随即封他为温莎公爵。1937年6月3日,温莎公爵与辛普森夫人在法国结婚,此后两人主要在法国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1940年,温莎公爵出任巴哈马总督,直至战争结束。
1972年,温莎公爵悄然逝去。14年后,温莎公爵夫人最终为他们凄美的爱情故事画上了句号。温莎公爵夫妇虽然不为英国王室所容,但温莎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却为世人广为传播,成了许多艺术家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之后,大英帝国的王徽也黯淡了许多。昔日扬威四海的日不落帝国已呈日暮西山的衰颓之势。在世人的眼里,温莎家族的后人只能在情海中兴风作浪。甚至有人预言,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伊丽莎白二世将成为温莎王朝的末代女王。英国王室果真已弱如风中的蜡烛,疾风过后便灰飞烟灭,只留下一缕幽香让人回味吗?王室中人不这样认为,至少即位之初的伊丽莎白二世不这样认为……
温莎公爵挥挥手,告别了英格兰,在潇洒和哀怨中离去。其弟阿尔伯特在仓促之中接过了胞兄的权杖。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安吉拉·玛格丽特·鲍斯-莱昂也从未奢望有朝一日能够母仪天下。当初她甚至拒绝了阿尔伯特的第一次求婚,只因为她讨厌镁光灯下的生活。但现在,为了国家和王室,她不可能有第二种选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伊丽莎白王后表现得非常英勇,连希特勒都咬牙切齿地骂她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女人”。战争期间,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王后的两个女儿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均住在温莎堡内。在战争进行到最惨烈的阶段,伦敦人每日都在空袭警报声中艰难度日。为安全起见,罗斯福总统曾要求王后把公主们送到美国去。伊丽莎白王后予以婉谢:“没有我的相伴,公主们不会离开祖国;没有国王的相伴,我不会离开祖国;而国王当然是永远不会舍祖国而去的。”
不久前在其百岁华诞的盛典上,人们又看到了王太后蹒跚的身影。在这位百岁老人满脸的皱褶中,褪去的是青春和美丽,保留的是岁月和历史。
纳粹德国的崩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但满身疮痍的大英帝国随之又步入了另一个艰难、飘零的岁月。战后,昔日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相继弃旧主而去,追求自己的新生。南爱尔兰和印度半岛相继独立,非洲英属殖民地追求自由的斗争也风起云涌。1948年英国被迫从巴勒斯坦撤出,从而为以色列建国开辟了通途。到1952年2月6日伊丽莎白二世继承王位时,昔日的大英帝国已沦为一个仰人鼻息的二流强国。
出生于1926年4月21日的伊丽莎白在白金汉宫长大,曾先后获得伦敦大学音乐学士、牛津大学民法学博士、威尔士大学音乐博士、爱丁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是英国历史上获得学位最多、最高的女王。她在语言方面的天赋更是让人咋舌: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可惜的是,女王的才华因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无从施展。
与父亲登基时的情形相仿,伊丽莎白也是在匆忙之中被推上国王的宝座的。1952年2月5日,伊丽莎白公主夫妇正在肯尼亚旅行,下榻在阿伯德尔森林猎物保护区一个著名的“树顶旅馆”。次日拂晓,一名副官匆匆来报:乔治六世溘然长逝,伊丽莎白公主已是大不列颠、英国自治领及其海外属地的女王了。此时,她年仅26岁。
1953年6月2日,伊丽莎白二世盛大的加冕仪式在伦敦举行,加冕仪式首次通过电视向全世界现场直播。伊丽莎白以一袭简朴的素白无袖长袍,开始了她的王者生涯。伊丽莎白女王是一位具有献身精神的女王,国家对她而言是至高无上的。为此,她认真地履行其责任和义务。她每天都披阅文件,每周接见内阁首相,每年11月头戴王冠、手执节杖、身着盛装步入上院,在那里宣读由首相准备的议会演说。尽管出生日期是4月份,但女王直到6月份才允许为她祝寿。因为6月份是皇家活动最频繁的月份。在“嘉德节”这一天,佩戴着嘉德勋章(1350年爱德华三世颁发的系在左膝下方的英国最高级勋章)的骑士们齐集温莎堡,女王在万众瞩目下为杰出人士授勋。不久,著名的皇家阿科斯特赛马又在伯克郡的阿科斯特镇举行,那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赛事。
年复一年,女王以不倦之躯参加一项项公务活动。她每年要出席14次类似“嘉德节”这样的颁发奖章和勋章的典礼,此外还经常代表王室去国外进行公务旅行。
女王虽然名义上是英国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官、宗教领袖,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但实际上是统而不治,真正的权力完全在内阁,女王只不过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而已。女王所有的政务活动均由内阁安排,任命高级官员必须依照首相和内阁的建议。每届议会开会时,女王的演说词由首相代拟,等等。按照现行的英国法律,如果将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呈送到她的面前,她也不得不在上面签字。爱德华八世就曾抱怨,作为国王却无权去爱一个自己喜爱的女人。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形之下,伊丽莎白二世的爱情和婚姻就比较圆满、如意。早在1939年随父王视察达尔茅斯皇家海军学院时,女王就认识了其远房表兄、希腊和丹麦亲王菲利普,并立刻爱上了他。1947年7月9日二人订婚,同年11月20日在西敏寺教堂完婚。当日,乔治六世即封菲利普为爱丁堡公爵。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很快生了两个孩子:查尔斯王子生于1948年11月14日,其妹安妮公主生于1950年8月15日。此后直到1960年,安德鲁王子才姗姗来到世上。最小的王子爱德华则于1964年出生。
查尔斯1981年7月29日与戴安娜·斯宾塞结婚。这也是英国王室成员第一次与本国人和非王室成员结婚。其实,戴安娜也是身价不菲:其父斯宾塞伯爵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加冕时曾担任其侍从武官;戴安娜的祖母则当过王太后的侍女。由于戴安娜雍容华贵的气质,她立即征服了世人的心,成为人们“心中的女王”。在圣保罗天主教堂举行的世纪婚礼引起了举世轰动,有7亿人通过电视机观看了这对新婚情侣是如何允诺终身相守的。但此时,也许除了他们自己,无人能预料到10年之后,这对梦幻般的情侣便同床异梦。
而比丈夫年轻12岁的戴安娜王妃却从未受过高等教育。她16岁时便到瑞士日内瓦学习法语和烹调,后又在一家幼儿园工作。作为未来的英国王后,身高1.78米的戴安娜天生便具有一种高贵而优雅的气质。婚后,她频频代表王室参加社交活动,其风头之健,超过了英国王室的任何一位成员。
生活在妻子光环之下的查尔斯比以往显得更加内向和孤僻。他一如既往地投身于自己关注的事业和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丑闻相继在五光十色的报刊上曝光,特别是查尔斯与卡米拉的私情。两人相识已有25年,其貌不扬的卡米拉早年曾拒绝过查尔斯的求婚。但在她与安德鲁·鲍尔斯的婚姻于1995年解除之后,她与查尔斯的接触日渐亲密,两人甚至公然出入相随。年轻的王妃愤懑之下,也屡屡给媒体增加一些绯闻,令舰队街的名记们兴奋不已。于是,查尔斯与戴安娜的婚姻也就必然地走到了尽头。1992年,时任英国首相的约翰·梅杰亲自向公众宣读了王室的公报,宣布查尔斯与戴安娜已正式分居;1996年最终完成了离婚。一年之后,戴安娜王妃在巴黎车祸中与情人共赴黄泉……
同样的故事依旧在古老的王宫里继续着。伊丽莎白二世惟一的女儿安妮也不幸陷入婚姻的泥沼。1973年11月14日,安妮在西敏寺教堂与其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炮兵上尉马克· 菲利普斯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安妮公主厌倦了王室单调、拘束而又散发着一股霉味儿的生活,她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弥漫着田野芬芳的乡村,安妮也拒绝了给自己的孩子以王子和公主的称谓。几年来,安妮和马克·菲利普斯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而一度被视为理想的一对。但是,随着安妮与情人之间的情书在1989年被公之于世,安妮公主不得不请求母亲允许她离婚。1992年,安妮公主答应了情书的作者蒂莫西·劳伦斯的求婚。
女儿的婚变令女王心烦不已,好在这并非是英国王室历史上的第一次离婚。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早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外甥和外甥女们率先垂范。50年代中期,玛格丽特公主与离异的空军上尉皮特·汤森共坠爱河,这一消息立刻成为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然而自从1936年爱德华八世为了与辛普森夫人结为连理挂冠而去之后,英国王室的任何一位成员若想与一位离异的伴侣结婚都无异于痴人说梦,教会和女王都视之为禁忌。玛格丽特公主与皮特上尉的爱情也就注定只能是“柏拉图之恋”。尽管玛格丽特公主1960年5月2日与安东尼·阿姆斯特朗·琼斯,即后来的斯诺登伯爵结婚,但1978年5月24日二人还是分道扬镳。而玛格丽特与皮特的恋情却一直持续到1995年夏皮特因癌症不治而逝。
查尔斯的弟弟安德鲁王子的婚姻也在无奈之中半途而废。安德鲁王子因驾驶直升机参加了英国与阿根廷的“福克兰之战”而名噪一时。作为一名海军军官,安德鲁王子的军旅生涯既给他带来了荣誉,也给他的婚姻造成了麻烦。安德鲁王子1986年7月23日与莎拉·弗格森结婚。婚后,安德鲁经常数月在外,不能陪伴妻子。莎拉在孤寂中认识了得克萨斯州人约翰·布莱恩。敏感的媒体自然不会放过他们之间来来往往的任何一点儿蛛丝马迹。两人幽会的照片被登在报刊上。1992年3月19日,安德鲁王子与妻子像朋友一样友好地分手。安德鲁王子的两个女儿经常去看望父亲。
伊丽莎白女王的幼子爱德华王子从其哥哥、姐姐失败的婚姻中有所感悟,至少他学会了如何去应付那些可爱又可恨的记者。所以,他在选择未来的妻子时表现得从容不迫,给自己充裕的时间。人们发现一个名叫琼斯的年轻姑娘时常出现在他的身侧,琼斯甚至赢得了女王陛下的欢心。但若断言琼斯将成为爱德华的王妃却又为时尚早。
年轻人总会犯一些容易得到人们谅解的错误,爱德华王子也不例外。1987年他曾在皇家海军服役,觉得工作太辛苦,很快就炒了皇家海军的鱿鱼。爱德华最持久的爱好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但他似乎又不具备作为优秀演员所应有的素质和天分。他在剧院的首次演出即告失败。于是,他失望地转而投身荧屏,但即使是作为电视制片人,英国女王钟爱的这个儿子也没有像期望的那样获得成功。
回首滚滚历史长河,英国从1066年建立诺曼王朝以来,已先后经历了10个王朝,即诺曼王朝、安茹王朝、金雀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和温莎王朝。作为温莎王朝的当代掌门人,伊丽莎白二世也已高踞王位近50年之久。对于女王的风仪,人们无可置喙。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年过半百的查尔斯王储何时才能入主白金汉宫。或许女王将把王位直接传给其王孙、目前尚在伊顿公学就读的威廉王子?
事实上,无论是鬓已染霜的查尔斯王储,还是翩翩年少的威廉王子都不能指望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提前退位。毕竟英国历史上两个最伟大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维多利亚在位时间都长达数十年之久。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爱德华八世1936年被迫退位以来,女王在有生之年退位是被禁止的。查尔斯王储将不得不继续与母亲共同度过漫长的时光。忠于英国王室的英国人甚至期望,将来的某一天,伊丽莎白二世成为统一后的欧洲的君主。最近,一位曾经在英国王室服务过的老人说,女王将在王位上待到她即位50年,即2002年。或真或假,世人只有再耐心地等上两年了……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世界上的君主制国家如下:
亚洲:日本(明仁天皇)、泰国(普密蓬·阿杜德国王)、沙特(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
约旦(阿卜杜拉·本·侯赛因国王)、柬埔寨(诺罗敦·西哈莫尼国王 )、
尼泊尔(贾南德拉·比尔·比克拉姆·沙阿国王)、不丹(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国王)、
阿曼(卡布斯·本·赛义德苏丹)、文莱(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穆伊扎丁·瓦达乌拉)、
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 )、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
巴林(国王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 ),阿联酋和马来西亚是特例,都是联邦制,国家元首由酋长和苏丹轮流出任。
欧洲:英国(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挪威(哈拉尔五世)、瑞典(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丹麦(玛格丽特.亚历山德琳娜.托希尔多.英格丽德)、荷兰(贝娅特丽克丝女王)、比利时(阿尔贝二世 )、
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卢森堡(亨利)、摩纳哥(阿尔贝二世)、列支敦士登(汉斯-亚当二世)、
安道尔是特例,国家元首由西班牙乌盖尔主教和法国总统联合出任
非洲:摩洛哥(国王西迪·穆罕默德)、斯威士兰(国王马科塞蒂韦)、莱索托(国王戴维·莫哈托·贝林·塞伊索 )
大洋洲:汤加(陶法阿豪·图普四世)、萨摩亚(马列托亚·塔努马菲利第二殿下)
亚洲11个
日本 天皇 明仁
泰国 国王 普密蓬·阿杜德
文莱 苏丹 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穆伊扎丁·瓦达乌拉
沙特阿拉伯 国王 法赫德
科威特 埃米尔
约旦 国王 阿卜杜拉
尼泊尔 国王 贾南德拉
不丹 国王 吉格梅·辛格·旺楚克
阿曼 苏丹 卡布斯·本·赛义德
卡塔尔 埃米尔 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
马来西亚 苏丹 西拉杰丁
欧洲10个
英国 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
荷兰 女王 贝亚特丽克丝
比利时 国王 阿尔贝二世
瑞典 国王 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挪威 国王 哈拉尔五世
西班牙 国王 胡安·卡洛斯一世
摩纳哥 大公 莱尼埃三世
卢森堡 大公 亨利
丹麦 女王 玛格丽特二世
列支敦士登 大公 汉斯·亚当二世
非洲3个
莱索托 国王 莱齐耶三世
斯威士兰 国王 姆斯瓦蒂三世
摩洛哥 国王 穆罕默德六世
大洋洲1个
汤加国 王图 普四世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法国总督 当作再生父母
1884年,法国殖民者通过越法顺化条约,迫使越南阮朝接受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把阮朝皇帝变成傀儡。
1913年10月22日,第十三代越南阮朝皇帝阮福晪出生,他就是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根据法国总督的命令,他从小就被送到法国学习,结果他的法语比母语说得还要流利,他甚至多次宣称自己是“法国的儿子”。
1925年,阮福晪登上宝座,年号保大。遵照祖制,阮朝新君登基典礼是不允许外人在场的,但早把法国总督当成“再生父母”的保大一意孤行,非要法国人出席不可,为此还棒打了许多表示反对的前朝老臣。
对日本逼死百万民众漠不关心
二战期间,日本利用法国的溃败,1942年侵占了越南。为了消除越南人民的抗日情绪,日本特务机关一手策划,把保大这具“政治僵尸”重新抬出来,演出了一幕“加冕”的丑剧。
为了战争需要,日本侵略者强迫越南百姓毁稻种麻,致使物产丰富的越南3年间居然有200万人饿死。当这些消息传到保大耳朵时,他的第一反应是顺手拿起茶几上的咖啡品尝,对身旁的仆从说:“去看看我的‘弗朗索瓦’(他的爱犬)的晚餐弄好了吗?”
1945年8月16日,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越盟)发动“八月革命”,抓住日本投降的有利时机,迅速夺取全国政权。8月27日,越南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推举胡志明为主席。8月30日,保大在顺化宣布退位。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宣读《独立宣言》,宣布推翻长达80年的殖民统治和上千年的封建专制,从此开辟了越南历史的新篇章。
1946年3月,保大携带大量珠宝细软跑到香港,以法国凡尔赛宫作参考,在浅水湾修建了一座面积达1000平方米、颇有皇家气派的住所。
被美国永久赶出故土
不料时局突变,卷土重来的法国殖民军在英美的帮助下,向越盟发起进攻,并于1948年把退隐的保大拉出来当“总统”。1954年5月3日,法军在奠边府惨败。次日,法国政府宣布退出印度支那。保大再度流亡,这次他在法国戛纳买下了别墅。
但美国不甘心越盟的初步胜利,它取代法国插手越南事务,积极扶植南越的反共势力,并选择保大政府的前总理吴庭艳作为自己的代理人。
1955年10月,美国主导在南越举行“选举”,要南越老百姓在得到法国支持的保大和得到美国支持的吴庭艳之间选出“国家领导人”。美国的爱德华·兰斯道尔上校建议掌握实权的吴庭艳设计两种选票:红色代表吴庭艳,绿色代表保大。这样可以利用越南民间“喜红厌绿”的传统心理,影响选举结果。
当选民去投票站时,他们发现那里早就被吴庭艳的支持者所控制。一个选民投完票后说:“主持者明白告诉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把红色选票投进票箱,要么把绿色选票投进废纸篓。”在这种情况下,保大失去了回到故国的机会,从此他便安心在法国当了四十多年寓公,于1997年7月31日病死在巴黎。
“诗人”国王被起义军拥戴复位
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普拉西战役,与印度莫卧儿王朝签定协议,成为王朝监护人,剥夺了印度皇帝的权力。
莫卧儿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是德里王巴哈杜尔·沙。他从小就是一个瘾君子,抽鸦片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此外,他非常喜欢写些风花雪月的诗歌来赞美自己的后宫生活。
1857年,英国在印度军队实施改革,发给士兵们新式步枪和用油纸包的子弹,这些子弹上都涂有猪油或牛油,装子弹时必须用嘴咬开后盖。吃猪油是穆斯林的禁忌,而印度教徒则禁食牛油,于是这一亵渎士兵宗教信仰的事件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
5月10日,德里以北密拉特的印度第三骑兵团土兵起义,他们高呼“德里王复位”的口号,向首都进军。11日清晨,巴哈杜尔·沙被起义军拥上宝座,第二次加冕。
此后,印度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德里、坎普尔和勒克瑙三个起义中心。英国对此非常恼火,很快从缅甸、锡兰甚至中国香港抽调部队,组建“惩戒军团”进行镇压,并将德里作为主攻目标,双方从6月中旬开始展开血腥的拉锯战。
英军杀光莫卧儿王朝继承人
受当时全国起义形势大好的影响,巴哈杜尔·沙逐渐兴奋起来,他整天在皇宫礼拜室里祈祷真主赐福给起义军,并以皇帝的名义向大众发布一个预言:“100年前的6月23日,英国克莱武军团占领了富饶的孟加拉,揭开了英国征服印度的序幕,而100年后的今天,英国人则将在神的谴责下滚出次大陆。”
正是在这一预言的影响下,起义军于1857年6月23日对围困德里的英军发动了猛烈进攻。7月5日,英军总指挥巴纳德暴毙,“惩戒军团”暴发霍乱,巴哈杜尔·沙的预言似乎应验了。
但英国人并没有撤退,新统帅威尔逊少将在9月14日凌晨命令向德里城内的3万起义军发起总攻。9月21日拂晓,英军重新夺回了德里。
此时,万念俱灰的巴哈杜尔·沙躲到了德里城北部几英里外的阿克巴大汗陵墓里,英军少校霍德森很快发现了他的藏身处。在获得安全承诺后,巴哈杜尔·沙束手就擒。但是,霍德森却残忍地枪杀了三位王子,这意味着莫卧儿王朝失去了继承人。
185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进行审判时,将巴哈杜尔·沙列为“首恶”,将其押解到缅甸仰光软禁起来。1862年11月7日,巴哈杜尔·沙写下一首诗后死去。他在诗中写道:“爱的一切都去了,就像被秋天夺去美丽的花园,我只拥有记忆中的辉煌。”
母亲被日军杀害 致其性情大变
1874年2月8日,朝鲜高宗李熙的嫡长子李坧出世。他的生母闵妃在怀他时遭到一些嫔妃宫女的毒害,幸好因毒药剂量不够,母子才得以保全。但由于朝鲜宫廷盛行使用多含铅汞的化妆品,许多人因此慢性中毒,李坧也深受其害,成年后无法生子。
1895年,日本打败清王朝后开始逐步独霸朝鲜,闵妃也被日本暴徒刺杀。一连数月,21岁的李坧 都难以从这一惨变中清醒过来,他经常像孩子一样大哭,不停地呼喊着“妈妈”,并从此性情大变。
1905年日本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后,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王宫,强迫朝鲜签订了《日韩保护协约》,规定由日本政府在汉城设立统监府,剥夺了朝鲜内政外交主权。
协约签订后不久,高宗秘密写信给美、俄、德、法四国首脑,宣布《日韩保护协约》无效。1907年,荷兰海牙召开万国和平会议,高宗派特使李俊、李玮钟等三人带着致俄国沙皇的书信和参加会议的委任状前往海牙,控诉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呼吁各国声援。但是,与会列强均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李俊愤而剖腹自杀。
此事令日本恼羞成怒,日本驻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唆使朝鲜卖国贼发动逼迫高宗退位的运动。1907年7月17日,李完用等七大臣逼迫高宗退位,最后高宗宣布“军国大事由皇太子摄政”,但是日本统监府篡改诏书,将“摄政”说成是“让位”。 1907年7月19日,在日军严密看护下,朝鲜李氏王朝在宫中举行禅位仪式,皇太子李 即位,高宗被尊为“太上皇”。
与先父“通话” 诉说亡国之痛
李坧即位4天后,日本外相林董联合朝鲜总理大臣李完用,解散了朝鲜军队,只保留一个大队的兵力担任皇宫守卫。李坧活脱脱成了日本人手中的傀儡。
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杀。日本政府趁机煽动复仇情绪,为吞并朝鲜制造舆论。1910年8月,日本强迫朝鲜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朝鲜正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此后,李坧被降为“昌德宫李王”,软禁在昌德宫中。虽然他每年从日本政府获得一笔尚算可观的生活费用,但已没有任何权力,甚至连寝宫家具布置都说了不算。
此时的李坧只能把痛苦压在心底,变得异常迷信。他经常跑到高宗生前的寝宫和高宗死后所葬的陵地,面对夜空长叹不已。后来皇宫有了电话,他便命人架设了通往高宗昔日住所和陵地的专线电话。每当他因身体不适不能前往时,他便令侍从接通电话,然后穿着素衣,正襟危坐对着话筒轻声诉说起来。
1926年,52岁的李坧因病去世,结束了悲剧性的一生。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06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y.gif) 报告老师!完毕!!!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6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