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6-7-2020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guo 于 6-7-2020 01:05 AM 编辑
爲什麽梵文的bhikṣu會翻譯成比丘?而不是比書?爲什麽pali文的bhikkhu就被翻譯成比庫?
到底佛陀時期應該是怎樣叫法的?
|
|
|
|
|
|
|
|
发表于 6-7-2020 03: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6-7-2020 03:32 PM 编辑
文:果善
在任何交流活动中,语言问题永远都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由于语言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语义传达的偏差。
更何况是被传承了2500多年、教义奥妙的佛教,想要更为准确地了解到佛陀教法的真义,佛陀讲法时所用的语言,也确实是一个需要考察清楚的重要问题。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而印度自古以来都是一个民族众多、语言复杂的国家。除宪法规定的18种语言为联邦官方语言外,据有关资料统计,印度共有1652种语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百万的达33种。
那么问题来了:在2500多年前,佛陀究竟是用什么语言来宣讲佛法的?
“应该是梵语吧!”你可能会这样说。
无论如何,梵语一直都是与佛教密切相关的语言。
佛经由梵文记录,佛教中的密咒、名词也都来自梵文,而佛教中的诵念、音乐,也被称为梵呗佛音。
然而恰恰相反,梵语是佛陀在世时,最反对使用的一种语言。
原始佛教典籍巴利文《小品》中记述了一个故事:有姓耶弥卢谛拘罗的兄弟俩比丘,原生于婆罗门家庭。有天他们来到佛陀那里,向佛陀说:“世尊大德,现在的比丘,不同姓、不同名、不同门阀、不同家室,都来出家。他们用自己的方言俗语毁坏了佛所说的话,请允许我们用梵文表达佛语。”
佛陀听完后呵责了他们:“傻瓜呀,怎么能说‘ 请允许我们用梵文表达佛语 ’。这样既不能引导不信佛的人信佛,也不能使信佛的人增强信仰,而只能助长不信佛的人,使已经信了的人改变信念。”
完了,佛陀又告诉众比丘:“比丘呀,不许用梵文表达佛语!违者得突吉罗(突吉罗:戒律中某一类犯戒行为的总称)。”说法完毕,最后佛陀说:“我允许你们,比丘呀,用自己的语言学习佛所说的话。”
以上这则故事,在《大藏经》中许多经文里也都有不同版本的记载。如:《毗尼母经》卷四、《四分律》卷五十二、《五分律》卷二十六、《十诵律》卷三十八、《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六等,可见其可信程度。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比较惊讶:佛陀为什么会如此态度鲜明地反对使用梵语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从佛教的产生来说起。
佛教诞生的时候,古印度人主要信奉的宗教是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宗教,现在流行的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为主要经典,因崇拜梵天及由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
婆罗门教奉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婆罗门(僧侣祭司贵族)、刹帝利(军事行政贵族)、吠舍(农夫商人等平民阶层)、首陀罗(奴隶阶层)。
而佛陀创立的佛教,就是对婆罗门教的一种反抗。佛陀主张众生平等,任何阶层的人都可以来学习佛法,进而觉悟成佛。
而梵语梵文,正是婆罗门教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因此,为了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主张,语言政策也自然成为了佛教反对婆罗门教的一个重要方面。
既然佛陀反对使用梵语,那么他究竟使用什么语言?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生在当时印度的北部边陲迦毗罗卫国(现尼泊尔境内),但是他一生游历传教却多半是在当时的摩揭陀国。
按照后世佛教学者的研究,佛陀在世时,讲法的语言很可能就是摩揭陀语。
由于年代久远,许多语言早已发生变异或者消亡,至于佛陀传授佛法的语言,早已无从考迹。
依照现在南传上座部佛教通行的说法,南传上座部佛教(也称巴利语系佛教)所使用的巴利语,认为即是摩揭陀语流传到现今的形式。
然而,根据季羡林老先生的考证,摩揭陀语与巴利语之间,还是有许多差别的。包括本文许多重要观点及材料,也都出自季羡林老先生《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一文。
时至今日,关于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依然有许多争论。
当然,佛陀教导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学习佛法,却是比较公认的一种教导。
关于学习佛法使用的语言问题,大家更多地也可能会想起佛陀灭度时留下的“四法依”教言: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
现如今,佛教已被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使用各种各样语言的人学习、信奉。
依照佛陀“用自己的语言学习佛法”“依义不依语”的教导,发扬佛法讲求随缘教化众生的精神,只要是方便大众学习佛法、方便了解佛法真谛的语言,都是佛教中可以使用的语言。
https://rufodao.qq.com/a/20160803/024851.htm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7-2020 1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弥陀 发表于 6-7-2020 03:25 PM
文:果善
在任何交流活动中,语言问题永远都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由于语言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语义传达的偏差。
更何况是被传承了2500多年、教义奥妙的佛教,想要更为准确地了解到佛陀教法的真 ...
諸比丘在pali是Bhikkhave。可是Bhikkhave並不是屬於pali語, 而是外來語。因爲Bhikkhave是複數呼格,依傳統巴利其他名詞的複數呼格的詞尾則作 「bhikkhavo」,如《經集》282頌和385頌用的就是「bhikkhavo」。這顯示出Bhikkhave一詞應是來自更古老的語言,很可能就是世尊的語言,然後被pali語保留下來。
我們檢驗現存的所有阿育王石柱和摩崖石刻,並未出現巴利語或梵語。從一些例如阿姜塔或桑奇古塔的註記,從考古遺址,從現存佛教寫卷,大抵西元以前見不到梵巴文字記載,而西元二世紀以後,年代越往後的古蹟或文獻,出現梵巴文字的比率也就越高。
巴利語的巴利(Pāli)一詞並非意指某種語言,而是指與注釋(aṭṭhakathā)相區隔的「正文」或「文本」,因為巴利的其中一個意思就是「經典」。之所以有 「巴利語」這樣的詞彙,是 19 世紀西方學界因爲誤解而創造的。
諾曼(K. R. Norman)說在巴利經文存在著不少與「正常」巴利拼字規則不同的用語,顯示當今的巴利經文保留了不少前一版本的語言,當改譯為巴利經文時,這些佛陀的用語被珍惜地保留下來。
1. 這些不同拼音規則的字,有可能是來自幾個不同語言的殘留,如先入為主,認為只是一個最初語言的殘留,恐怕會失誤。
2. 我們無法證據確鑿地說,「這些前一語言版本的殘留」就是「摩竭陀語 Magadhī」,這是一種過度樂觀的推測。平心而論,當代的語言學者對「摩竭陀語 Magadhī」長成怎樣的相貌,所知不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8-2020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天眼目》卷1:「昔阿難夜經行次,聞童子誦佛偈:『若人生百歲,不善水潦鶴;未若生一日,而得決了之。。阿難教之曰。不善諸佛機。非水潦鶴也。」(CBETA, T48, no. 2006, p. 305, a18-20)。
《佛祖統紀》卷5:「阿難遊行宣化幾二十年,嘗至竹林中聞比丘誦偈:『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時得覩見之。阿難慘然曰。此非佛偈。當云。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CBETA, T49, no. 2035, p. 171, a18-21)。
這首偈頌相當於巴利《法句經》113頌:
Yo ca vassasataṃ jīve, apassaṃ udayabbayaṃ;
Ekāhaṃ jīvitaṃ seyyo, passato udayabbayaṃ.
如有人活了一百歲,而不了解生滅法,
不如只活了一日而了解生滅法。(113)。
如此故事只不過是用來彰顯對於一首誤傳的偈頌或至少是被認為誤傳的偈頌的訂正。如果這首偈頌在當時仍然是「俗語版本」的形式,那個字就不會讓背誦者認為是「water-heron 水-鶴」;而說一切有部(律)的作者就沒有正當理由去嘲諷失誤。相反地,很有可能這首偈頌(很可能在一些佉盧字體的抄本已經寫作 udaka-vaka(,正確應該是udayavyaya 或 udayabbaya)譯成梵文時被不經意地寫作 udaka-bakam) 而導致必需訂正。我們可以觀察到,虛構的故事背景不僅提供了權威的訂正者(阿難尊者)對此訛誤的批評,同時也意味著此一背誦訛誤一直未被發覺,一直到權威的訂正者已經過於年邁,而其記憶也被認為不可靠。如果這樣的訂正更早出現,毫無疑問地發生錯誤的部派無法辯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10-2020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10-2020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30-10-2020 11:04 PM 编辑
用另个角度去审视佛教是不错的。但是我认为花一生的时间去做这么件事就是在浪费时间。
我专研大乘佛教经典,现今很多经论都看得明白了。这不是更好吗?
|
|
|
|
|
|
|
|
发表于 30-10-2020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30-10-2020 11:43 PM 编辑
研究宗教文献,往往会纠结于最早的文字记录。
问题是2600年前的人,根本就不热衷于文字记录,希望从文字记录中去寻找那个大家尚不热衷文字记录的时代的历史真相,就好比企图从影像作品中去寻找有关相机刚发明或还没发明时的时代的历史真相,而把没有图像证据的记录都通通否定。这就是学者们干的好事,也是他们固执于刻舟求剑的故事。他们比较热衷于研究舟上(文字上)的记号,而不是剑实际沉没的地方。他认为唯有靠舟的记号才能寻找到剑,而忘了舟并不是客观的记录工具。
对科学家来说,谁发明那个技术,往往不是最重要的事,只要把那个设计重新制造出来,证明有效,那就证实了这项技术的实用性,而不需要纠结是否有最早的文字记录,才能证明技术是真实的。
同样的对修行人来说,大乘佛教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是那么重要(尤其是一些经典,相传是从龙宫或天上传下来的,这种类的传承更不适合用人类的时间线去评估真相)。修行者去实践,并证实这个修行方法是实用的,能实际产生利益的,就不需要去寻找相关法门的最早的文字证据,因为要严格来说,南北一样都欠缺绝对的文字证据,企图用文字法去证实原始佛教,最终会覆灭佛教,变成赋予学者驾凌于修行人头上的特权。
大乘佛教多年来已有不少菩萨和祖师去亲自实践,亲口证实有关修行法门的真实性,可是热衷于学者结论的人,没有时间去修行,更不热衷于去实修。所以我说,还是让宗教回归宗教,至于学术,就让学者们自个去研究吧。
佛教说皈依三宝,而不是皈依学者。虽然我也是学术从业者,不过对宗教修行的事情,我宁可当个修行人,也不要当个学者。
无论如何,谢谢楼主的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10-2020 1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
請問你如何解釋?
|
|
|
|
|
|
|
|
发表于 30-10-2020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印心里出天仙,
东坡心里出僵尸~
天才高僧尚应舍,
何况天仙和僵尸 ~ ~
|
|
|
|
|
|
|
|
发表于 31-10-2020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取相就有相对法,有相对法就有取和所取的分别。既有取,谁来取?不就是我来取。这就是著我。
|
|
|
|
|
|
|
|
发表于 31-10-2020 0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0-2020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那你看這一段又如何解釋?
「若菩薩摩訶薩有法想轉,彼即應有我執」
|
|
|
|
|
|
|
|
发表于 31-10-2020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31-10-2020 10:46 PM 编辑
你这句经文我是第一次看到,特地上网搜寻了下:
善现,如来悉已觉彼一切有情,当生无量无数福聚,当摄无量无数福聚
何以故?善现,彼菩萨摩诃萨无我想转,无有情想、无命者想、无士夫想、无补特伽罗想、无意生想、无摩纳婆想、无作者想、无受者想转
善现,彼菩萨摩诃萨无法想转、无非法想转,无想转亦无非想转
所以者何?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有法想转,彼即应有我执、有情执、命者执、补特伽罗等执
若有非法想转,彼亦应有我执、有情执、命者执、补特伽罗等执
上面这两句可以用【金刚经】来对应: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看清楚了吗?假如菩萨有法想转,他就应该有我执,有情执,命执。。。。
所以菩萨不应该有法转想。
请问你要证明什么?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0-2020 1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guo 于 31-10-2020 11:31 PM 编辑
你説你是依經解經,但法想转是什麽意思你沒有解釋啊?心取相又是什麽意思?只是照著字面解釋能叫讀懂經典嗎?中學生都會吧? |
|
|
|
|
|
|
|
发表于 1-11-2020 12:0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guo 发表于 31-10-2020 11:24 PM
你説你是依經解經,但法想转是什麽意思你沒有解釋啊?心取相又是什麽意思?只是照著字面解釋能叫讀懂經典嗎?中學生都會吧?
经就是如此明明白白说了。你以为解经是什么?圣经密码?九曲十八弯?
取相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你怎么不反驳呢?或思考我说的话?
你的心态根本就不是要知道经意。你既然是这样的态度又为何要问?你问,我就直解。
你故意转其他版本的金刚经你以为我看不出来吗?我上网搜寻找到上下文就知道这内容跟金刚经相似。我还特意还贴出来给你看。
有转法想和心取相都是一样产生对立。你自己不能理解,我解开给你看。你自己不思考还来怪我?看清楚上面的话,一样产生对立,还需要画公仔画出墙说接下来一样的事?
你故意开这种贴以为可以弄死大乘佛教?实在太天真。
中学生会不会我不知道,但是你肯定差过中学生。
|
|
|
|
|
|
|
|
发表于 1-11-2020 0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吹牛啦你,你若看得懂,就不会挺共匪的恶行恶状,只需信党听党话就好,反正你表里不一,佛法不适合你 |
|
|
|
|
|
|
|
发表于 1-11-2020 0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是共匪小粉红,你没必要和他这种表里不一的人浪费时间,没必要理会他,他的每一句都是共匪模式 。 |
|
|
|
|
|
|
|
发表于 1-11-2020 04: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1-2020 05: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经有个普遍的问题...
因为大乘经是后期进化而来,
所以经里以解释三四果境界,
回小向大(无无明十二缘起),
和菩萨(佛)的法身为主.....
其实不太适合
没有基础的对象看滴。。。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1-11-2020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11-2020 06:57 PM 编辑
翻譯的佛經可能會有詮釋問題,有時候要去對比原文才知道真正的意思,不然你翻譯這個意思,我翻譯這個意思,要依誰的?當然現在佛經有很多白話文,你可以輕易的去明白,但是這個成果可能是經過對比過後而來的。
比如說
攝大乘論-剎那滅俱有,恒隨轉應知
成唯识论-刹那灭、果俱有、恒随转、性决定、待众缘、及引自果。
你要如何解釋轉這個字,梵文vṛt的意思是activate for function,產生作用/運作的意思,看回原文意思會一目了然。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