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bananawannabe

最冷一天 取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3-2013 04: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ananawannabe 发表于 22-3-2013 03:59 PM
学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不错。有没有再继续学下去?学到第几级?

学到第五级就停了,你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3-2013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nidsyl 发表于 22-3-2013 04:18 PM
学到第五级就停了,你呢?

第二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3-2013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ananawannabe 发表于 22-3-2013 04:22 PM
第二级

是刚开始学?还是在第二级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3-2013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nidsyl 发表于 22-3-2013 04:24 PM
是刚开始学?还是在第二级停了?

theory在中学时就停止去学院学,过后在家自己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3-2013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bananawannabe 发表于 22-3-2013 03:53 PM
小学是有学过简单的theory,不过考试时是唱歌打分。
还好我妈没逼我去学,不然就不会有现在周杰伦当亚洲 ...

是咯,还好我妈也没逼我去学,不然就不会有现在的蔡依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13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留意到你加了《取暖》这个版本。这首歌我很怕听,无论粤语还是华语,害怕眼泪会流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7-4-2013 08: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nidsyl 发表于 7-4-2013 05:12 PM
没留意到你加了《取暖》这个版本。这首歌我很怕听,无论粤语还是华语,害怕眼泪会流下。

今天已经是四月七。。返来咯
可能是曲让妳感动,如果妳有稍微留意,《好久不见》和《最冷一天》两首歌都是是陳小霞作曲,台湾金牌作曲人。还有小儿网友说的 《明年今日/十年》。张国荣 冷门曲《不想拥抱的人》也是她作曲,不妨听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13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ananawannabe 发表于 7-4-2013 08:16 PM
今天已经是四月七。。返来咯
可能是曲让妳感动,如果妳有稍微留意,《好久不见》和《最冷一天》两首 ...

谢谢你的推荐,真的很好听。很多他的歌都很难找得到,你很厉害耶,这样也知道这首歌,不是你告知,我真的不知道。
不关四月的事,他的歌和戏什么时候听和看都会心痛的。不知你还有什么他的比较冷门的歌可以介绍?谢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4-2013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nidsyl 发表于 7-4-2013 10:58 PM
谢谢你的推荐,真的很好听。很多他的歌都很难找得到,你很厉害耶,这样也知道这首歌,不是你告知,我真的 ...

很少听张国荣冷门歌,电台来去都是经典那几首。不过刚搜了这几首冷门的歌,不错听,ngam唔ngam?

心跳呼吸正常   作词:林振强 作曲:徐日勤  编曲:Tony Leung
永远记得  作词:林夕  作曲: 卢冠廷
愿你决定  作詞:林振強 作曲:羅文聰   編曲:Adrian Ch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4-2013 04: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ananawannabe 发表于 8-4-2013 03:58 PM
很少听张国荣冷门歌,电台来去都是经典那几首。不过刚搜了这几首冷门的歌,不错听,ngam唔ngam?

...

《心跳呼吸正常》是好听的,还有《愿你决定》。《永远记得》没听过,要去找来听听了。多谢你,好啱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3 06: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有各的味道。覺得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13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了讓你看得更清楚一些,
發到這個無關的帖子來了。

http://www.xiao-en.org/cultural/library.asp?cat=23&loc=zh&id=96
大馬華裔文化的基本問題
作者:駱靜山

華裔文化問題的復雜性

文化的形態決定了人們先天傾向的次第和排列,假使馬華文化大體上是一種金錢文化,這顯然是由於“一種複雜的文化刺激了、促進了、鞏固了人們先天的一種傾向,以致產生一種有關錢財的欲望和目的。”(註1)

誠然,物欲薰心、道義淪喪,正是今天華人社會的寫照。在這個社會中,只顧目的,不擇手段之徒,常獲成功;而誠實守法者卻一蹶不振。這種普遍的現象顯示我們固有的價值系統已經崩潰,我們的道德藩籬已經坍塌了。

大馬華裔社會在繁華富裕的背後,為何會發生衰敗和人性的墮落,這是非常複雜的一個問題。

為了探討華人文化基本問題的症結所在,我們有必要把今天大馬華人的獨特地位,以及人類文化的界說及其特徵,先行澄清一下,以便作為討論的前提。

華裔文化的獨特性

人是環境的產物。古語說:“橘逾淮為枳”。人的特性和植物一樣,常常隨著生活環境的變遷而改變。

華人移殖大馬,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戰後的新生代,生於斯、長於斯。他們未曾見過中國的山河,對中國的文化脈絡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此外戰後中國的社會 面貌,已經完全改觀,舊的文化,幾乎連根拔除,而大馬的華裔依然保存著許多僵化了的舊文化殘骸。自獨立以來,我們的文化始終沒有被納入國家文化的主流,以 致逐漸退居為一個“次文化”(Sub-culture),幾乎變成一潭死水,它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

其實,大馬華裔文化的特殊化,並不始於戰後。早期來馬的華人,由於交通不便,長期和中國脫離聯繫,缺乏接受母語教育的機會,便逐漸“馬來化”起來,而成為 “娘惹”和“峇峇”。他們除了保存祖先所遺留下來的一些陳舊的禮俗以外,生活方式都模仿土著;可是他們因為始終沒有放棄固有的“多神教”,而不能進入以回 教為中心的馬來文化的堂奧。另一方面,殖民地當局推行奴化教育,峇峇們雖然進入英校就讀,卻沒有機會接觸西方的人文思想。因此,他們在文化上是沒有根的, 他們所屬的“僑生社會”是“一個閉塞性的、奴隸性的和保守性的集團”(註2);他們的主要出路是當殖民地官員的助手和洋行的買辦,他們的效忠對像是大英帝 國。

1860年,滿清政府宣佈解除海禁以後,英屬海峽殖民地開始受到“移民浪潮”的衝擊,而在“僑生社會”以外,產生了一個富有朝氣、充滿戰鬥精神的“遷民社會”。它設立自己的學校、報館和行團等等,形成一個自足的體系,使華人文化在我國的土地上紮下了根。

時至今日,這個自足體系已經陷於孤立,它的內部充滿著矛盾;在國家發展動力和工業化的影響之下,它正逐漸解體。

今天,歷史的潮流又把華人社會推向一個新方向,華人文化未來的形態如何,那只有從我國歷史發展的趨勢中去懸想。

從文化的界說及其特徵看華裔文化

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說的“文化”跟一般人所說的狹義的“文化”,即知識的或藝術的成績,是大有區別的。廣義的文化,有很多界說,其中最受普遍引用的是英 國人類學家泰勒所下的釋義。他說:“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他作為社會一份子所習得的任何才能和習慣。”(註 3)因為人類不像其他動物,他常在設法改進其命運,不斷創造新方法,以適應變遷的情況;所以紐約大學的社會學家柯尼格博士又把文化界說為:“人類為使自身 適應其環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總成績。”(註4)

簡單地說:文化是一個基於共同價值系統,而把知識、態度與習慣行為等模式整合為形構(Configuration)的現象。構成文化的因子,必須在共同的 價值系統下平衡發展,互相配合,才能產生形式和諧而內容豐富的生活總體。今天的華人文化已經失去這種和諧均衡的狀態,有的因子因為過於發展而致肥腫 (Hyperthrophy),有的因子因為受阻礙而致萎縮(Enthrophy),以致百病叢生。

華裔文化的傳播問題

“傳播”(Diffusion)是文化的主要功能。文化藉傳播而延續;一旦傳播發生障礙,文化體系便趨向停滯而沒有文化流(Cultural Drift),因而不能使生活方式得到整合。當它與外界文化接觸時,因為缺少衝力,而處處顯得被動。

今天華裔傳統文化的傳播除了遭遇教學媒介語的問題以外,更面臨文化教育問題。

華裔的傳統文化教育和華文教育的演變具有密切的關係。在我們這個“技術專政”(Technocracy)的時代裡,華文教育在大城市中,由於受到實利主義 的影響,已經喪失了注重文化素養的傳統精神。在這些地方,教育失去了神聖的象徵,學校不再是文化的搖籃,它變成販賣知識的場所,不再負起改革社會的任務。 學校中繁重而不合時宜的課程,淹沒了青年們的性靈;多數教師徒勞無功地,去把本身行為上所沒有的華裔傳統文化中的價值和態度,灌輸到學生的腦子裡。另一方 面,學校所教導、所嘉許的,與外界的實際需要,其間也有很大的距離。

當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社會還沒有建立一套共同的價值模式,或者華裔青年還缺少歸屬感的時候.華文教育的衰退,似乎容易產生一種文化的邊際人 (Marginal Man)。柯尼格博士說:“邊際人是文化的混血兒(Cultural Hybrid)。生活在兩種文化生活中,但如水上浮萍。兩者俱不深入。”范爾士在《猶太人區》一書中,謂邊際人的自我,“分屬於兩個世界,一個是他業已拋 棄的,一個他尚不得其門而入。”(註5)。施喬桂斯在其《邊際人》,對邊際人有詳盡的分析,他說:“這種人腳跨兩個或多個社會,心理搖擺不定;在他的心靈 深處,對這兩個世界,同時懷有去留之念,愛憎之感,但分量不同,一強一弱。“(註6)……許多邊際人在不知何去何從的困惑之下變成社會失調,小則懈怠失 職,大則作奸犯科,為害社會。此種社會失調的形成,固然牽涉頗廣,但因彷徨在文化邊緣而產生之衝突,無疑地是最大因素。”(註7)柯尼格博士所描繪的情 形,是否發生在我們的社會,這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

華裔文化的失調

文化失調(Cultural Lag)是指物質文化變遷太快,而精神文化的變遷不能與之適應,而引起精神上失落的感覺。這原是許多進行工業化的國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在我 國,因為加上本地一些複雜的因素,而變得更加嚴重。這種失落的感覺,在華裔知識青年群中,尤為顯著。

70年代以來,社會的重組、都市的發展、職業的改變、人口的遷移,已經使傳統的靜態的社會更加趨向流動化。舊社會的解體,迫使個人切斷其與傳統生活方式的 一切價值之感情聯繫,因為新的東西與固有的價值系統是矛盾的。然而,新興的工商業社會,除了“適者生存”的冷酷定律外,並沒有帶來一套新的倫理準則,可資 遵循,因此。年輕人在精神上的信守以及心理的安全,都失去依傍。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城市中,為了滿足欲望而遭受挫折,為了不能適應週遭的現實而絕望,因而離 經叛道,不滿現狀,這是使華裔社會失去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華人傳統文化失去權威的一個結果。

華裔傳統文化的退居

一個文化的結構形式,通常在一個廣大的範圍內,含蓄地表現出一種“核心價值”。這種核心價值,一旦根深蒂固地建立起來,它對變化就有高度的抗拒力。由於文化具有這種抗拒力,加上人類天生具有保守性,所以文化能夠持續。

大馬華裔的傳統文化,由於和週遭的現實脫節,並且和發源地的活文化隔離,於是造成暫時的閉塞,而逐漸形成“退居”(Regression)的現象。在退居 的時候,抵抗力更為頑強。它通常以合理化來否認它的問題和失敗。它眷戀以往光榮的事跡,把一些過去“文化的殘骸”當作偉大傳統的象徵。一些負隅頑抗的領導 人物,雖然在人格表現上,表現出固有文化的精義,但是這種從個人的人格表現出來的優點,並不能補償多數人所表現的文化特質的弱點。

華裔知識階級的沒落

知識份子是一些有學問與道德的人。他們代表一個社會的智慧與良知。他們的功能是作為文化的代理人,為我們的道統肩負承前啟後的任務。他們憎恨庸俗,提出理 想。抨擊無道,伸張社會正義。建立一個道義的權威,來平衡和限制當權者的權力;他們雖然沒有扭轉乾坤的力量,卻有移風易俗的功能。可惜今天產生或維持這種 知識階級的社會條件,已經不復存在。

原來以“士大夫”為領導層的華人社會到了南洋,一變而以商人為主宰。今天所謂“士”,已經淪為“商”的附庸。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商業社會裡,有風格、有立場的“狂狷之士”,大都無立足之地。

另一方面,今天的高等教育所造就的不是傳統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書生,而是適應工業社會廣泛分工制度的專技人材。這些專業人材受到生活環境和知識空間的限制,除了極少數特出的才智之士以外,都不會具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抱負。

知識份子既然缺乏以天下為己任的氣概和富貴不能淫的風骨,因此華裔的文化和教育機構,顯然有日益腐化的趨勢。

華裔文化生活的庸俗化

為了描繪今天華裔文化生活的庸俗化,我藉用流亡作家蘇辛尼津(A. Solzhenitsyn)於1978年6月間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一段演詞。這位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說:“除了肉體上的福利和財富的累積以外,人 類一切較為高尚的需要,均不為國家和社會制度所關懷。這似乎是說:人除了喜愛物質享受,沒有任何高尚的情操;
這種情形顯然會使邪惡有隙可乘。且看我們今天的世界,邪惡橫流,不是很顯然的嗎?”蘇辛尼津所指的是一般商業社會的病症。今天大馬華裔的社會,因為缺乏開 放社會所具有的自由輿論和獨立文化團體的制裁,邪惡的勢力,變得更加囂張。於是華裔社會一天天地糜爛,人心一天天地澆薄。難怪這個社會到處你欺我詐,見利 忘義,所謂社會領袖。多數缺乏上代所具有伸張社會正義的膽識。他們經常把資源轉移到比較次要的慈善工作上,因此這個社會始終不能建立有效的領導層。儘管社 團林立,到處不時舉行千人宴、萬人宴,到頭來,華裔社會還是一盤散沙。

在這樣的社會中,一切文化風尚都以物質崇拜為依歸,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從道德的是非正義出發,都從現實的利害關係出發。在這個社會中,正如時代的先知斯 賓格勒所說:“極端的唯物主義和理智主義引起許多反感,人民因而耽溺於神話,任性怪誕,甚至有愚妄的行為。”(註8)如果人們只認得金錢,而忽略了生活的 真諦,依照斯賓格勒的預言:最後政治生活抬頭,金錢不免為血與劍所擊敗。

從世界文化潮流看華裔文化的未來

華裔社會能否解決它當前所面臨的精神危機,擺脫文化上的困厄,要看它是否還有足夠的活力去發揮一個文化體系本身所具有的“自我校正的機制”(Self-correcting Mechanism),以恢復內部的均衡與穩定,進而對外在的挑戰,作出有效的回應。

如果我們把視野擴大,仔細觀察現代文化的特徵及其發展趨勢,我們不難發現:任何優秀的文化都能超越血緣團體、地緣團體,以至民俗的限制,而為世界所共享。 不幸這裡的華裔似乎越來越背棄傳統精神生活的規範,而一味追求所有屬於物質的東西,導致中華文化的精華──那個以性靈為中心的“理念文化” (Ideational
Culture)逐漸在我們的週圍消失。

時至今日,由於世界各民族的交往日益密切,每一個文化系統都只是世界文化互動場(Interactional field of cultures)中的一個動體。互動的結果造成各文化特質的交互遷移、慢慢鑄成世界文化的模式,可見大馬華裔文化的基本問題不僅在於如何延續大傳統,更 在於如何適應變遷的環境和現代文化的潮流。

文化的領域既不能閉關自守,因此,當我們探討華裔文化──探討置身在大馬多元種族文化互動場中,我們這一社群的生活總體及定向的時候,我們不得不研究友族的文化動力及其特性;當然也不能忽視作為文化基層結
構的經濟與政治發展趨勢。本來,任何對人類生活有價值的文化遺產,都是天下的共業和公績,絕非一個民族所能獨佔。大馬3大民族的固有文化,不論是淵源於阿 拉伯的、印度的或中國的,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趨向精神價值,克制物質的欲望;崇尚仁愛、講求信義和平、追求四海一家的理想。這3個文化區共同 產生了東方的精神文明。

有了這個共同的特徵,加上3大民族共同的命運、需要和期待,我們不難建立一個共同的價值系統。在這個系統下,各民族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遺產,讓他們的文化 互相交流,自行整合。如此便能形成具有馬來西亞風格的文化全貌,這就是我們的理想。這個理想能否實現,不只決定將來華裔文化在國家文化中的地位,也和我們 的國運息息相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13 08: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歌名明明叫“不如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1-2013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還是我 发表于 10-11-2013 08:45 AM
歌名明明叫“不如不见”

不如不见- 粤语版
好久不见- 华语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1-2013 04: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ananawannabe 发表于 8-3-2013 12:12 AM
陈奕迅的清唱也是很悲伤

我是他的粉丝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13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是給樓主的,認識的,不是灌水。
DSC00128.JPG DSC00126.JPG DSC00129.JPG DSC00127.JPG DSC0013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11-2013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不是無聊,也在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1-2013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ecksent 发表于 12-11-2013 03:34 PM
你还不是無聊,也在線...

老兄,你捞哪行的?怎么那么多闲时间上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13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ananawannabe 发表于 12-11-2013 08:40 PM
老兄,你捞哪行的?怎么那么多闲时间上网?

撈學者的。
專門研究東南亞華人難民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影音娱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7-2024 12:34 AM , Processed in 0.08124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