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一起讨论小学的数学教学法。时间 [更新:11/3/2013]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1-8-2010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想问二年级的数学 - 时间,可以吗?
王老师 发表于 30-7-2010 11:06 PM
欢迎。^^ |
|
|
|
|
|
|
|
发表于 1-8-2010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 ~HeBe~_@
purppulangle有附上讲解,
请问您是如何解释?
图一定是酱,只是老师如何讲解得让学生明白易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2010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HeBe~_@
purppulangle有附上讲解,
请问您是如何解释?
图一定是酱,只是老师如何讲解得让 ...
ChocoSoya 发表于 1-8-2010 09:14 PM
我还是用老套的方法:
1km = 1000m
1m = 100 cm
1cm = 10 mm
先背以上的口诀,然后利用以上的口诀来写出长度的换算表:
[老师:怎样把km换去m?
学生:1km = 1000 m
老师:那么,1km = 1000 m就是当km换去m的时候,
就要从km开始画线至去到m,箭头指着m,
然后你们在线上 写上“x 1000”,
这就是 1km = 1000 m 了。]
依此类推的解释。
__x1000__ ___x 100___ ___ x10___
| \|/ | \|/ | \|/
km m cm mm
然后,现在我们把箭头从mm画回来,直到km;我以上的乘 'x', 写成 除。
看“x10",就写成“除10” ;
__x1000__ ___x 100___ ___ x10___
| \|/ | \|/ | \|/
km m cm mm
/|\__除10___|
看“x100",就写成“除100” ;
__x1000__ ___x 100___ ___ x10___
| \|/ | \|/ | \|/
km m cm mm
/|\__除100___| /|\__除10___|
看“x100",就写成“除1000” ;
__x1000__ ___x 100___ ___ x10___
| \|/ | \|/ | \|/
km m cm mm
/|\__除1000__| /|\__除100___| /|\__除10___| |
|
|
|
|
|
|
|
发表于 2-8-2010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这个部分
你是怎样做解释的?
小学生的程度如何接受这个部分?
~HeBe~_@ 发表于 15-3-2010 08:53 AM
这个是中学的程度,小孩子会比较难明白的。我是用以前我老师的方法,就是“邻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2010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8-2010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我以前小学的数学老师就是这样子来教我们这班。
不过我目前教的四年级最后一班,全部都没问题, ...
~HeBe~_@ 发表于 2-8-2010 11:43 PM
如果是这个就ok啦,但是好像
( )+ 654-145 = 856
( )=856 -654+145
就很难明白,因为这个是中学程度了。
我也是教我的学生在每一题写下formula好像1小时=60分钟之类的,懂不懂都要写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10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这个就ok啦,但是好像
( )+ 654-145 = 856
( )=856 -654+145
...
happyzai602 发表于 3-8-2010 12:09 AM
没有办法。
其实用这个是有它一定的原因。
因为当某种题目不用这方法的话,就无法解了。
得空我才解释为何用这以上方法。
你有何教学法?翼你和大家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3-8-2010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拿这一题为例子,我会把
( )+ 654-145 = 856
654-145=509
( )+509=856
有+就有-, 856-509=347
347+ 654-145 = 856
这样可以吗?其实我的经验还不到一年,请多多指教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10 0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8-2010 0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654 +145 = 856
( )- 654 = 856 - 145
( )- 654 = 711
( )= 711 + 654
= 1365
学校课本使用先+654后-145,
对于一些问题是做不到,
必须用-ve才能,已经是上中学程度了。
请问是出题有问题还是什么?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10 0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654 +145 = 856
( )- 654 = 856 - 145
( )- 654 = 711
( )= 711 + 654
= 1365
学校课本使用先+654后-145,
对于一些问题是做不到,
必须用-ve才能,已经是上中学程度了。
请问是出题有问题还是什么?
ChocoSoya 发表于 3-8-2010 01:47 AM
我知道为什么要+654后-145,因为+了后的数目就变大了才可以-。
如果我改题目,必须是+654后-145:
( )- 654 +145 = 80
( ) +145 = 80 + 654
( ) = 734 - 145
( ) = 589
所有是有原因的:因为+了后的数目就变大了才可以-。
却不能做-143才做+654,因为80-143(他们还没学到):
( )- 654 +145 = 80
( )- 654 = 80 - 143
学校课本使用先+654后-145,是有道理的。 |
|
|
|
|
|
|
|
发表于 3-8-2010 03: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已问过
这题,如果用课本的前搬式(先-2817 后+3458)
根本做不到,做出来的答案是-ve,
这是4年级的题目,
所以不晓得是出错题还是有其他适合4年级的方法。 |
|
|
|
|
|
|
|
发表于 3-8-2010 08: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你一定会用这个方法。
但是,如果我出这道问题呢?
( )- 654 +145 = 856
你的方法就 ...
~HeBe~_@ 发表于 3-8-2010 01:17 AM
哈哈,这一题真的不能够了,但是课本应该有教吧 |
|
|
|
|
|
|
|
发表于 3-8-2010 09: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8-2010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purpleangle
choco是教后搬式,
因为教前搬然后又后搬,
学生会混淆。
明白数学要活学活用,
毕竟有试卷二,
担心算式不正确会被扣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8-2010 0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urpleangle
choco是教后搬式,
因为教前搬然后又后搬,
学生会混淆。
明白数学要活学活用 ...
ChocoSoya 发表于 4-8-2010 12:56 AM
总结:
Step1: "括号后面的数字得搬到右手边,搬的时候,-变+;+变-"
Step2: "括号前面的数字不需要搬,只需要做+或-"
Step3: "大减小"
这是我个人教后进班的口诀。
http://cforum6.cari.com.m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1885016&pid=73744586
( )- 654 +145 = 80
( )- 654 = 80 - 143
我想以上这一类的题目应该不会出现,因为太为难学生了,以及有深度。
给我的话,-变+;+变-。
( )- 654 +145 = 80
( ) +145 = 80 + 654
( ) = 80 + 654 - 145
不过这是我个人的教学法,我觉得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法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
|
|
|
|
|
|
|
发表于 5-8-2010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HeBe~_@
这类题目choco还未遇到,就算是课外书。
如果用前搬式就没问题;如果用后搬式就不能了。
所以,是不是在出题前应该出一些前搬式或后搬式都可以的问题。
如果教学生自己想前搬式或后搬式,
一些学生会跟不到
会不会有人酱做:
( ) - 654 + 145 =80
( ) - 799 = 80
( ) = 80 + 799
( ) = 879
有学生告诉choco,老师教他们看到有两个号码在一起就先做。
答案不对吖~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8-2010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另一种教学法,这是我刚刚和另所学校的同事交流,
他声明他并没教数学这科,但其愿分享:
首先,针对“搬去右手边”来说,在我们的角度,等号“=”是代表相等、两边要balance的意思;但对他们来说,等号“=”过后就是“答案”,所以,他们会觉得“=”过后出现多组数目会有点不可思议。
比如:他们会比较难明白 50000-3000=10000+10000
...
第二,针对“+变-,-变+”,他们真的弄清楚了?我明白你是不想把他们还未学到的“正数负数”牵涉在内,以免混淆,我也是。但发现到的是,在我们的角度,一组数目前的“+ -”是和该数目一体的,比如 -10000,+30000,代表着数目的正负;但在他们的角度,“+”“-”只不过是“连接词”或kata hubung,他们是难以想象“+ -”是属于一组数目的。
比如:30000+10000,“+”为何一定要随着10000?而不是30000?当你想尽办法不用“正负数”概念来解释“要看数目的前面”时,你却必须强调30000前面还有一个“隐形”的“+”。为何是“+”而不是“-”?怎么回答?(别问酱多,总之数目前没有符号的就是+)。好啦,就算学生死记数目前没有符号的就是+,那为何要隐形?为何+的前面没有数目,数学可以一开始就“+”的咩?
第三,你强调括号后面的数目全部搬去右手边,却未提及也可以从右搬去左边,直到我提出的“特殊”问题出现。学生又得重新消化了。
我本身想过一种方法,不管什么形式,特不特殊,括号前后有没有数目,就一劳永逸解决。。如下(另留言)
先声明,这种方法不一定行得通,因为还是向你一样排除了后进班学生对“=”的概念,以及数目前“+,-”的疑问。
[step 1] 扩号一定要“独处”,以等号“=”为中心,所有数目在一边,括号在一边。
条件,括号前是“+”,“括号”就保留原位,把所有数目搬到另外一边,被搬的数目“+变-,-变+”;
...括号前是“-”的话,括号就搬去另外一边,-变+。再把所有数目归另一边,被搬的数目“+变-,-变+”。
[step 2] 计算出答案。
PS: 忘了一项很重要的。对后进学生来说, 3-5+6 是不能解决的数学题,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何3可以先加6,再减5。而不是从左做到到右,当你满怀信心告诉他们,数学是可以这样的。然后当他们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就会有人如此作答:
3-5+6
=3-11... (因为老师说过可以任意先选两组号码...)
我回复:
其实,以上你所说的一切我都有考虑过,毕竟我教的班级是后进班4年级,特别设计3个steps为了避免他们遇上 “小” 减 “大”的数字,然后我已经教导他们数字前的正负都是跟随数字本身的,所以正负的搬运没有问题。
你的Step 1和 Step 2, 无论数字怎样派都可以找出,但是遇上“小”减“大”时,得重整数目的排列...我想他们也开始晕了。。。
不过,我将会试每种不同的方法。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解释数学的理论我会照解释,只是要符合学校一路来带着上的传统,多多少少必须利用他们所学过的口诀。
这也是我第一次这样子来教他们,我以前教5年级数学没有这样子的。
只能说每所学校的传统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
没法子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8-2010 0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HeBe~_@
如果教学生自己想前搬式或后搬式,
一些学生会跟不到
ChocoSoya 发表于 5-8-2010 12:59 AM
哈哈! 如果任由他们自己做决定想先做 前搬式,后做 后搬式 或相反。
以上的方法,正如和我以上另所学校的同事的教学法了,
一旦搬到了后,遇上“小”减“大”,学生被逼 重整数字的排列,就是先做+然后做-。
我也不晓得会有怎样的结果。我并没试过这种教法。
你的看法如何? |
|
|
|
|
|
|
|
发表于 5-8-2010 0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