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7-11-2011 05: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1# 焚心剑意
是貓科,漢語「獅」一詞音譯自波斯語 Shir (شیر。中國本來沒有獅子,張騫通西域以後才知道印度有獅子的存在。 |
|
|
|
|
|
|
|
发表于 7-11-2011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11-2011 05: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焚心剑意
是貓科,漢語「獅」一詞音譯自波斯語 Shir (شیر。中國本來沒 ...
pabloli 发表于 7-11-2011 05:42 PM
因此用部首来定义动物的科是错误的…… |
|
|
|
|
|
|
|
发表于 7-11-2011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导: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所以道只是表音不表义。
乡: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因此,郎和乡没有关系。 |
|
|
|
|
|
|
|
发表于 7-11-2011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abloli 发表于 7-11-2011 05:52 PM
基本解释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源字形网友讨论
【生僻字转图片】
【酉集上】【言字部】誌 ·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7
《唐韻》《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說文》記誌也。《唐書·褚亮傳》圖史一經目,輒誌于心。《南齊書·王慈傳》朝堂榜誌。《列子·楊朱篇》大古之事滅矣,孰誌之哉。《文中子·述史篇》制誌詔𠕁,則幾乎典誥矣。《註》誌,臣下誌君之善也。 又《正韻》支義切,音寘。義同。 又同志。《正字通》凡史傳記事之文曰誌。《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註》志,謂記也。又《漢書》有十志,俱與誌同。 又《類篇》或作識。《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通作痣。《史記·漢高祖紀》左股七十二黑子。《師古註》今中國通呼爲黶子,吳楚俗謂之誌。誌,記也。《南齊書·江祏傳》高宗胛上有赤誌。
|
|
|
|
|
|
|
|
发表于 7-11-2011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abloli 发表于 7-11-2011 05:52 PM
爱:形声,从夊,旡声,行皃也。是说“行走的样子。和心没有关系。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1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用部首来定义动物的科是错误的……
焚心剑意 发表于 7-11-2011 05:55 PM
笑,要說中文在生物學上是不比拉丁學名嚴謹,不過,古時候一般人還是認為「家」裡養頭 豬 比養頭 狗 好,對吧?
豬 -> 猪
其實簡化字最被人抨擊的是不科學,畢竟當初也是由共慘黨一群貧下中農改良的…
傳統漢字、簡化字優缺點對照表
■字數:
在理論上,傳統漢字與簡化字字數應該相等(字的簡化,而非語義或文化的簡化),唯在使用上,簡化字將部分字合併,如併「云、雲」為「云」,「面、麵」為「面」,「幹、干」為「干」,似乎少了這些字,但碰到文物,合併的又必須分開,所以傳統漢字未較簡化字多。
簡化字反而造成中國字使用之混亂。八十九年起中國大陸已將簡化系統增為二一、○○三字,較原來(六、七六三字)增加二倍,且又不能廢除傳統漢字,名為簡化,實際字數反而加多近倍。
可見簡化字體工作的簡化實際上是失敗的。
■結構
傳統漢字文字結構嚴謹,多依六書原則研訂,有倫類可循,可以類推。如「劫」,說文:「從力去」;「吞」,說文:「從口天聲」。如「尖」為會意字,一頭大、一頭小為「尖」。「東」字是「日在木中」。也有採「最通行」之原則採集。
反觀簡化字,無六書原則可循。以「又」字取代不少字之偏旁,如「(漢)汉」、「(歡)欢」、「(雞)鸡」、「(鄧)邓」。類此皆必須死記而無法類推。
「難」作「难」,雞為「鸡」,以免「難、雞」不分。既不科學,亦不好學。
■美觀
傳統漢字優美,為全球書法愛好者所喜用。日韓店家亦喜用。大陸書法人士仍好書寫「傳統漢字」,始能發揮中國書法之美,有的店家招牌仍沿用傳統漢字。
簡化字無結構與間架、無法做為書法之代表。
■字義 與 文義
傳統漢字清楚明白,不易引起誤解。
簡化字部份
1.像大陸由於簡化廢去許多字,電腦系統原為六千七百六十三字,但二十年來,此六千七百六十三字僅供教育用字,卻無法作文化用字。因教育用字本不等同於文化用字。有些字備而不用,一旦廢去,影響更大。
2.簡化後詞語涵義難以分辨,需費心自上下文尋思了解。
3.又有部分採同音通假的作法,以筆畫少的字取代筆畫多的字,如「只」取代「隻」,「干」取代「乾、幹」,文義混淆,不僅消滅文字,而且造成文字系統的紊亂。於是「船隻」變成「船只」,如「船只停在基隆港」,讀起來就會讓人誤會。
■辨識
經學者研究論證,傳統漢字因文字閱讀乃全形處理,精力與時間一樣。但文字筆畫多,反而易於辨識及閱讀。
簡化字區別不易,因筆畫簡化,既無六書原則可循,字形簡化後,形近的字加多,容易相混,難免增加學習、辨識之負擔。如簡化之「(樂)乐」、「(東)东」分辨固然不易,「(廣)广」、「(廠)厂」更是毫無道理。
■閱讀
經學者研究論證,傳統漢字與簡化字,閱讀時間一樣。但傳統漢字易於辨識,閱讀較輕鬆,較容易。
簡化字閱讀時間一樣,但較費力,而現代人閱讀較寫字多
■記憶
傳統漢字造字有倫類可循,符合學習者認知心理,遺忘程度較低,再認、喚回較易。
簡化字「以字認字」,容易遺忘、喚回、再認較難。
■學習
傳統漢字有倫類可循,如「樂」字正確的學習,學生學會「系」、「白」、「木」,即會寫「樂」字。學習容易。
學習過傳統漢字再學簡化字並不難,現在我們民間所通行之某些俗字、簡化字、或且草書,不少可以與簡化字相合,不必刻意去學,即使不懂簡化字,只需就上下文意去推想,大抵也能猜想出文中簡化字的意思。
簡化字因違反六書原則,學習個別字體,反而增加時間。
簡化字因筆畫簡化,既無六書原則可循,字形又易相混,難免增加學習、辨識之負擔。學簡化字無法類推至傳統漢字,是以大陸高中國文課本有的已附加有所謂之「繁體字」。
■書寫
傳統漢字較費時間。但如能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筆順學起來不難。
簡化字寫較快。但寫字以習慣為主,人人已有自己習慣之筆畫,而且此項功能現代多以電腦取代之。親筆寫字機會變少,反而現代資訊大增,閱讀負擔變重。
簡化字書寫時缺少幾筆,看起來比較容易,實際學起來並不簡單,並不好學。如簡化字反而要花時間重學簡化之「樂」字。
■文化傳承
韓國、日本人亦發起「漢字振興協會」,推廣正統漢字運動。
傳統漢字可以直接閱讀古文,對考據、歷史、沿革地理、文字學等學科有直接幫助。
一般人可以輕易閱讀民國四十年以前出版印刷之文章,甚至數千年前之作品。保存家庭地方國家之史料較多。
大陸三十年代巴金等人作品,大陸青年已無法閱讀,甚至有大學生至圖書館卻找不著教授指定之「后汉书」(「後漢書」),因圖書館古書尚非簡化字。此實已切斷文化臍帶,造成文化大斷層,大陸有人士已自覺此一政策之缺失,多人提出批評,但已無法回頭,因已文化斷層二十年,再改回傳統漢字,恐又會造成斷層二十年,製造一批新文盲。只好將錯就錯,蠻幹到底。
■社會影響
使用傳統漢字,一般人易與古人神交,語文程度較高,文盲較少。
使用簡化字者語文程度較差,不識字者不易學會,易產生文盲。
出處: http://www.taipei.gov.tw/MP_100032.html
參考資料:
「繁體字」與「傳統漢字」的差異
(一)中國文字自古以來即稱為傳統漢字,並無「繁體字」之名。
(二)「繁體字」是大陸自1956年公布「漢字簡化方案」以後,將未經簡化的漢字,統稱為「繁體字」。
(三)把所有未經簡化的傳統漢字,統稱為「繁體字」,這是把「傳統漢字」污名化,給人一種錯覺,認為傳統漢字都是繁的、難寫的,簡化字才是好寫的,容易學的。
(四)1986年為便於群眾使用規範的「簡化字」而公布的「簡化字總表」,總共只有2235字,按理說,所謂「繁體字」應是指與2235個簡體字對應的傳統漢字而言,而今卻將所有的傳統漢字統稱為「繁體字」,這是不合理、也不合邏輯的事。其實傳統漢字的形體本來即是如此,並無繁簡之分。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1 06: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笑,要說中文在生物學上是不比拉丁學名嚴謹,不過,古時候一般人還是認為「家」裡養頭 豬 比養頭 狗 好 ...
pabloli 发表于 9-11-2011 11:17 AM
“「難」作「难」,雞為「鸡」,以免「難、雞」不分。既不科學,亦不好學。”
——看来,唯和鸣你也没办法分辨了……
“簡化字無結構與間架、無法做為書法之代表”
——
豬 -> 猪
楷书把“豕”写作“犬”,表示猎获后加以驯养的动物。
“反觀簡化字,無六書原則可循。以「又」字取代不少字之偏旁,如「(漢)汉」、「(歡)欢」、「(雞)鸡」、「(鄧)邓」。類此皆必須死記而無法類推。”
比如“取”字
,这个“又”和我们简化字中的符号替代又有什么区别
?本来这个 字原字是不是“又”而是“手”,只有手才能“取”东西
不是吗,字典上的解释是: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
计数献功。本义:[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
而后来用“又”这个符号,替代了手,这种做法和简化字的符号替代
有区别否?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1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笑,要說中文在生物學上是不比拉丁學名嚴謹,不過,古時候一般人還是認為「家」裡養頭 豬 比養頭 狗 好 ...
pabloli 发表于 9-11-2011 11:17 AM
“東”简化为“东”始见于《敦煌汉简》。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1 06: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文的门槛在语言而不在文字
有人说,“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这话恐不尽然。试比较下列
两段话,一段用繁体字,一段用简化字,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
⑴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
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
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χ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
氏而知禮,孰不知禮?”(《論語·八佾》)
⑵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
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
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
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可见读古文不一定必须读繁体字,简化字同样可以用来写古文。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11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3# 焚心剑意
使用大字體,並不會讓你的文字更有力道,只是讓人厭惡而已。
簡化字本來就是一群老農聽毛澤東命令「製造」出來的,而毛澤東則是聽命蘇聯,試圖將中文全盤拉丁化…
語言與文字自有其生命,會自行發展,但共慘黨卻是利用權力去扭曲與改造,簡化字不過是類似「破四舊」的荒謬產物罷了…
只是面對這荒謬產物,共慘黨不敢承認其失敗,只得將錯就錯,畢竟共慘黨是無反省能力與死不認錯的。
|
|
|
|
|
|
|
|
发表于 19-11-2011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4# pabloli
“使用大字體,並不會讓你的文字更有力道,只是讓人厭惡而已。”
——我使用大字体并不是让我的文字更有力道,而是看得更清晰。“让人厌恶”?我深感抱歉!但厌恶的心情仅是个人感受,我并不会因为个人感受而改变。
“簡化字本來就是一群老農聽毛澤東命令「製造」出來的,而毛澤東則是聽命蘇聯,試圖將中文全盤拉丁化…”
——“现在有人讲汉字要拉丁化,我是不赞成的!”这是毛泽东说的。
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规定《汉语拼音方案
》不是 拼音文字的原则。”
“汉字在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
的功绩,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致的。
中国文字要走世界共同的拼音文字方向的话没有原件,是通
过别人的口传出来的。到底是不是毛泽东原话,那就天晓得
了”
况且,至今都没发现把汉字拼音化的方案……
|
|
|
|
|
|
|
|
发表于 19-11-2011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焚心剑意
使用大字體,並不會讓你的文字更有力道,只是讓人厭惡而已。
簡化字本來就是一群老農 ...
pabloli 发表于 16-11-2011 11:05 AM
简化字不是共产党所创!
简化字全都符合“约定俗成,述而不作”的原则,绝不自创的。
而且提倡简化字的历史可追溯至晚清。1935年8月21日,国民政府也推出了简化字表。
简化字历史源远流长,是古已有之的。
|
|
|
|
|
|
|
|
发表于 19-11-2011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11-2011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11-2011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2-2012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onono..繁体字那么美。。淘汰掉太可惜。。。 |
|
|
|
|
|
|
|
发表于 20-3-2012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2012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人大多用简体字,繁体字的存在会很碍眼吗?! 支持繁简共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4-9-2012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要废繁体有点轻率。我小学就学繁体,中学自学简体,现在两体书写自如。
一般使用简体方便,但读古书简体的角色就有限。而对民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就必须深研以繁体出版的文献。所以,繁体至少在未来的一段长日子不可废。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