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国产车】下集:敦马的执念或远见?新品牌竞争力为关键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9-8-2018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8-2018 03: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边林神为了省钱砍LRT3规模(虽然我觉得反而贵了),说省了150亿,这边国产车3.0一启动就败光了。
说到败家老马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
|
|
|
|
|
|
|
发表于 13-8-2018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aiz, 我们的马来西亚,怎么会这样。。。![](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ad.gif) |
|
|
|
|
|
|
|
发表于 13-8-2018 05: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jHyMC 于 13-8-2018 05:45 PM 编辑
这帽子可别随便乱扣啊。
原作者前面那一段你没写到。
这是因为迄今为止,汽车仍然是大规模生产的民用产品之中最为复杂的。汽车有数万个零件,设计寿命往往在十年以上,期间要经历风霜雨雪,夏季酷暑和冬季严寒。它要求维护尽可能地简单,可靠性则尽可能地高。而民用产品的特性则要求成本还要尽可能的低。现代工业的奇迹之一就是能把这么复杂的一个东西做得可靠性如此之高、可维护性如此之好,成本还如此之低。但是,奇迹是不存在的,要造出这么个东西,挑战是相当巨大的。
(有几位朋友提到了飞机、手机等行业。这里要说一下。就零件数量和制造难度而言,手机是远远比不上汽车的。至于飞机,普通单发活塞民用小飞机的复杂度和生产规模远远比不上汽车。而商务机、支线客机、干线客机的复杂度及可靠性要求确实高于汽车,但这些都是商用产品而不是民用产品。商用产品相较于民用产品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小、可维护性要求相对低、价格相对不敏感。比如2016年空客交付了688架飞机,而波音交付了748架。这并不是大规模生产。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大规模生产”主要指的是产量而不是工厂占地面积。飞机行业对生产管理水平的要求是没有汽车行业高的,也不要求或无法要求供应链做到本地化。汽车的复杂度与其产量综合起来才造成了其特殊地位。)
作者:冷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369677/answer/2414061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前来看,马来西亚并不具备克服这些挑战的能力。一味地谈远见,忽视周遭具体情况很容易踩坑的。
第一个问题,马来西亚是否有足以支撑国产车的市场?
第二个问题,马来西亚的人才,是否能让国产车的这个产业运转?
尤其是第一点最为致命,如果第三国产车到最后,还需要政府“偏帮”,那么国阵的成员党只会笑得合不拢腿而已。
至于第二点,那绝对不是说砸钱就能办到的。整个产业链,至少需要一代人在那里进行技术上和人才上的积累。可是问题是,马来西亚人才流失有多严重,随便找一找前在野党的文案就知道了。 |
|
|
|
|
|
|
|
发表于 13-8-2018 06:2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8-2018 07:3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jHyMC 发表于 13-8-2018 05:42 PM
这帽子可别随便乱扣啊。
原作者前面那一段你没写到。
目前来看,马来西亚并不具备克服这些挑战的能力。一味地谈远见,忽视周遭具体情况很容易踩坑的。
第一个问题,马来西亚是否有足以支撑国产车的市场? ...
目前来看的确不可行,因为人民喜欢消费国外品牌已经根深蒂固。
唯一可行的是,私人企业自主独立运作,面市的本地车款除了廉价还需达到与其他品牌一样的制造工艺水准。从贴牌生产,配合国外专才参与所有项目管理以提高制造水平,直至独立生产。此后限制进口车数量,本地生产或贴牌生产均可出口,国家政府只需拟定汽车业发展方针就可以了,不必扶持与保护。 |
|
|
|
|
|
|
|
发表于 13-8-2018 07:4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根一名 发表于 9-8-2018 12:44 PM
现在的或曾经的汽车大国,好像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
都是二战时的参与国,为战争的需要而研究出好的车辆,
说句难听的,这些国家连航母都造得出,更何况是汽车,
人家的造车技术可已经有整百年的历史作 ...
我们可以借或买,哈哈 |
|
|
|
|
|
|
|
发表于 13-8-2018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敦馬上次找錯合作對象
mitsubishi在這幾年就看得出本質不夠好
如果敦馬上次找Toyota,honda為合作對象
現在proton可能就不一樣了
這次第三國產車如果是找honda合作
可能會有不同的出路 |
|
|
|
|
|
|
|
发表于 14-8-2018 09: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5-8-2018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廉价,还需要与其他品牌一样的制造工艺水准。
单凭这一点,就难到天上去了。
而且,就算达到了一样的制造工艺水准,在品牌上也不一定能和其他品牌竞争。
这就是规模的问题了。
如果真的得搞,前面一,两年估计得烧钱去搞宣传,建立自己品牌。这种风险非常高,而收益看起来有限的项目,从私人方面募集资金恐怕有点难。
而如果需要政府介入,恐怕反对党又有新的话题来说事了。
希盟擅长打舆论战是不假,但是不代表她可以随便暴露自己的空门。
|
|
|
|
|
|
|
|
发表于 17-8-2018 0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首相敦马哈迪一直抱怀著国產车梦想,在第一次首相任期內打造国產车「普腾」,后来「普腾」经营不善连连亏损,最终將49.9%股权售卖给中国吉利,敦马哈迪还为此潸然泪下,待他重新担任首相又提出第三国產车计划。
相比马哈迪要圆梦的决心,大马人民就没那么乐观,好不容易因为政府不必为了维持象徵民族工业的普腾存亡每年额外拨款,而松了一大口气,如今要再次担心噩梦重演,儘管马哈迪声称將第三国產车计划將交由私人界去推行。
大马国產车发展如果没有政府大力扶持,根本难以维繫。从销售市场来看,大马毕竟只有3000万人口,本地市场有限,那么就需要开拓海外市场,然而多年来始终都打不开。
欧美、日本的国產车卖到全球,中国汽车品牌也有庞大人口作为市场支撑,反观大马国產汽车在海外市场毫无优势,无法与其他品牌决出高下,销量一直淒淒惨惨。
为了让国產车能够在本地市场上具有「竞爭力」,政府出台了扶助国產车政策,对进口车施加高额关税,间接「逼」人们购买价格较低的国產车。实际上,如果没有保护政策,购买国產车的价格,可让民眾购买外国车,这是大马民眾心中之痛。更让人痛的是,如果大马国產车的质量、安全、设计等,与欧美和日本车相差不远,那么人民也乐意为国產车埋单,问题是我们的国產车和人家的国產车,无法相比。
製造汽车虽说是重工业,归根究底还是软实力,尤其是全球都逐渐进入了工业4.0时代,创新和研发成为了汽车领域最重要的部分,传统汽车业面临科技革新带来的衝击。
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走向破產的原因就包括,在当地开车生產线的美国汽车工业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过于依赖传统汽车製造业,未能即使跟上新技术,在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和经济萧条时无法抵抗,同时美国汽车又有耗油高、容易损坏的问题,无法和日系、欧系汽车相比。
以底特律为借鉴,还未实施的第三国產车计划,应该思考如何自主研发更节能、碳排放更低的新能源汽车,且大马发展国產车多年,似乎没有为大马培养起汽车製造业的研发型人才,而是不断使用日系汽车的专利和技术。
马哈迪曾说过,大马人民寧可购买进口车,导致普腾他无法成功,那么可否方向思考为何人民寧愿买进口车,也不买普腾?如果继续带著过去思维复製当年普腾模式,相信第三国產车之路也只是重蹈覆辙。(诗华日报评论:候显佳) |
|
|
|
|
|
|
|
发表于 18-8-2018 07:3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老思想没跟上现代社会而掌权是很可悲的!害人害己害人民害社会…! |
|
|
|
|
|
|
|
发表于 22-8-2018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曾经有过两家国产车,现在仅剩一家,还需要国产车3.0吗?
这个问题,如果是交给真正自由的经济市场决定,当然会有答案。无奈的是,我们就像一个想凭自己实力去闯荡江湖的初生之犊,只练了几招三脚猫功夫(而且大部份都是偷师的),就想闯出一个名堂?更惨的是,却一直只敢在自己的小地盘上张牙舞爪,遇到外来高手挑战时,不但设下诸多限制,要高手自绑手脚还要让他3招,甚至获得各种资源和资助加天时地利又有利的情况下,竟然打不过人家,你以为拍武侠片,可以败后巧遇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习得一门独门绝技而重出江湖?
国产车或汽车制造业,的确为国家带来庞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大量的相关行业和工作机会,但是,汽车也为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后遗症。
众所周知,汽车是一项贬值资产,尤其是在汽车售价昂贵的我国,完全不符合经济效益,买了新车的第一天开始,车主就踏上资产贬值的不归路。精明的决策者绝对不会要全民投资入这种贬值资产。现在,大部份年轻人出社会工作,出粮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新车。如果不买新车而把钱投资在自己身上,必然会为自己甚至整个国家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大环境早已彻底被颠覆,人们对于拥车的观念也已改变。中国的短租车专家预测,未来的三五年,私家车的重要属性将会丧失,就只是通勤工具,共享汽车消费习惯已成形而成为人们出行的主流选择,而且汽车拥有成本未来将有增无减,如汽油、保险费、停车费、过路费、保养及维修费等,汽车只会越来越贵,最终将变成奢侈品,拥车也将成为社会地位象征。
就算给你制造出价廉物美的国产车又怎样?难道要人人出行都是自驾国产车才叫国富民强的先进国?你们难道不知道停在路边阻街挡路的汽车废铁已经成了大城市的一项难题?通讯网络发达时代,人口又集中于大城市,人们还迫切需要自驾出行吗?敢问世上有哪个国家是靠制造及出口汽车而变成富强大国的?
与其再来一个国产车3.0,倒不如开放汽车市场,让人民可以低价拥车,把省下来的钱(以前根本不必花的钱)投资于其他领域进而为自己和国家作出贡献。再说,投资于教育和高科技业,总比投资于汽车制造业来得更好,因为等到你有本事自主研发出自己的引擎和汽车时,说不定世上已经满街都是无人出租车了。
外国记者曾经问我:你们大马有各种电子工厂,包括世上最大的两大CPU厂,为什么你们没有自己制造的电脑、手机,而且电脑和手机还是那么贵?尊贵的首相大人,您既然是世上少数最早带动资讯工艺发展的先锋,为什么不再来一个MSC2.0呢?(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画龙点津‧作者:李昱龙‧自由撰稿人·2018.08.22) |
|
|
|
|
|
|
|
发表于 23-8-2018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被誉为“大马现代化之父”的马哈迪,在接任第四任首相时积极推动我国朝向现代化发展,打造国产车,建造双峰塔,开辟多媒体超级走廊等,带领我国朝向宏愿2020。
回锅再当首相的马哈迪,再次提出打造“第三国产车计划”,令市场一片哗然,有者认为马哈迪只是不甘心前首相纳吉将他一手打造的国产车宝腾卖给他人,而贸然的提出此建议。
在电子商务、网络行销当红的年代,“弃实体抱虚拟”似乎是未来的趋势,各方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发展电子商务,认为实体经济不比虚拟经济来得好赚。这股趋势固然是目前发展的走势,也创造了不少微商、网红、电子商务平台等的诞生,令市场百花齐放,但相比实体经济来说,虚拟经济无法支撑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仍需要大量的重工业来维持我国经济,而制造业及中小企业至关重要。
第三国产车计划看似有点过时,但在整体上仍旧起着一定的经济效益,毕竟重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为何被誉为真实版钢铁人,思维已经前进到未来10年的特斯拉(Tesla)首席执行员马斯克,也积极发展汽车行业,而不是捉摸不定的虚拟经济;狂人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呼吁美国公司将工厂搬回美国本土,减低失业率之余也要令美国制造再次强大,要中国制造不再流芳百世。
本地不乏创意人才,甚至知名企业家,可是我国却缺乏了马来西亚制造的品牌,如“第三国产车计划”真的实行,政府必须吸取第一国产车失败的经验,即不再保护国产车,增加自身的竞争能力;让私企全权负责,而不是政府投资;减少行政上的偏差及朋党的延续,才能让一家新兴企业开枝散叶。
精英顾问团就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包括第三国产车应朝向电子汽车行业进行,而不再是以廉价为噱头的车款,必须要有独特性和竞争性才能在汽车行业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再次进入红海市场厮杀。
线上线下的整合才是未来的王道,比重失衡只会带来无法预知的破坏,新政府已经执政百日,是时候面对现实,不再只是揭露前朝政府的丑闻,搞好经济才是首要任务。(文章来源:星洲日报/斤斤济较·作者:廖济伟·自由撰稿人·2018.08.23) |
|
|
|
|
|
|
|
发表于 27-8-2018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联盟新政府执政后,落实了几项颇具争议的政策,包括撤销消费税,改以销售税取代;喊停一系列的大型基建计划包括隆新高铁、第三捷运、东海岸铁路及沙巴和马六甲天然气管道项目、重新研究国家汽车工业政策,打造全新的第三国产车。
若说落实取消消费税是为了履行竞选宣言承诺,检讨大型基建计划是为了缩减开支,以解决我国破兆令吉的庞大债务,但马哈迪执意要打造第三国产车计划的目的,就着实让人摸不着脑袋了。
有人说,国产车是马哈迪毕生的骄傲,甚至将国产车比喻成马哈迪的“亲生儿子”;前朝政府将“普腾”挂牌出售变成“宝腾”,是马哈迪难以宽恕的罪过,也是马哈迪欲推翻纳吉政权的原因之一。
曾经,马哈迪一手打造的“普腾”在政府保护政策之下,确实成为马来西亚人民都可以负担的代步工具,并且引以为傲。可以说,几乎所有大马人的生命中都曾经拥有过一辆国产车。
但是30几年过去了,马哈迪的“儿子”却犹如扶不起的阿斗,拖累国家经济。面对国家债台高筑的这个时候,显然不是重燃马来西亚汽车梦的时候。
若说发展第三国产车是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但大马仅有3000万人口的市场,能对国产车市场带来多少的价值,令人怀疑。
进军海外市场?过去在政府一系列保护政策下都无法完成的事,估计在短期内也难以实现。况且莫说全球市场,就算是东南亚市场,又有多少人曾看过大马国产车在东盟国家的路上奔驰?
其实,除了国产车外,大马还有许多天然资源更值得被投资和开发。
农业方面,我国的棕油、橡胶、榴梿,甚至是稻米,只要再投入少许的经费改善品质和加以研发,绝对可以成为出口的主要经济来源。
国内的多个海岛、国家保护公园,甚至是各种古迹,都足以媲美国际闻名的旅游景点;若加以宣传并且对这些主要的旅游景点稍加维护,旅游业同样能成为国家经济来源的重要资产。
长久以来,政府为了保护国产车,而致力鼓励国人购买国产车。尤其是年轻人,购买汽车的门槛十分低,有者连头期钱也不需要,只需要本科毕业证书就可直接从车行开走新车。
这也造成了人民的“惰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出门基本都会选择驾驶而非首选乘搭公共交通,就算是前往临近地点用餐,也会选择开车前往。
汽车再方便,也是每年贬值的物品;所以,除了国产车外,我们还有其他更值得拥有的物品,不是吗?(文章来源:星洲日报/记者Apps‧作者:陈孝仁‧《星洲日报》高级记者·2018.08.27) |
|
|
|
|
|
|
|
发表于 4-9-2018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哈迪医生是生于二战前及世界仅存的国家领导,说他老牌领袖不为过。然而这领袖还是对汽车工业很着迷,他喜欢驾快车,也喜欢开发汽车工业,认为强国之梦离不开汽车。靠汽车业起家的强国有美国、日本、德国及意大利。特别是美国汽车业领航的工业基础,被认为是打败纳粹德国的关键,甚至让美国变成世界强国。
当然德国日本更是靠汽车工业的基础,从二战战败国变成现在工业强国,而意大利保留了制造跑车的技术,称霸赛车场。
发展汽车业马哈迪试过,也失败过,宝腾的结局是政治干涉太多,管理不当造成的问题,扶持宝腾代价过高,连电动窗都无法解决,民怨抵达沸点才是问题。现在马哈迪想再恢复国产车3.0,自然从人民过去的阴影拉回来,国民需付出代价,但得到劣质汽车,这才是人民反对的主因。
对高增长的东盟而言,人口总和6亿之余,超过50%年轻劳动力市场,拥车率每千人不到百人等实况,从数据来看,东盟汽车业是鼓舞人心、有利可图的行业。2016年印尼新车销售量为105万辆、泰国80万、马来西亚66.7万,然而印尼拥车率每千人只有80辆,泰国每千人240辆,而大马则是每千人400辆,这说明印尼的潜在市场依然巨大。
随着印尼经济稳定发展,世行预测经济增长率5.2%,2017年中层阶级大约7000万人,这是大约大马人口的两倍!马哈迪计划与印尼结合推动东盟汽车,从策略来说是可行的,印尼加大马的市场够大,购买力不是问题。然而如何进行才是关键?
电子车可能是较好的选项,马哈迪访华期间已经有两家中国公司想投资电子车,已经说明国产车3.0就是开发电子车。
须消除人民对过去忧虑
马哈迪对汽车,除了宝腾不争气,还有一些苦不堪言的问题。过去由于巫统执政的框架下关系,马哈迪需帮助马来民族为重要发展方向,但结果大家看到,就是前司机座是巫统丹斯里提供的,前司机旁座是巫统区部主席某拿督工厂出产的,后座是某某拿督斯里合资的公司出产的,汽车业本来就是一块块凑成的产品,只是过去这种方式,让宝腾砸了自己的招牌。
所以政府顾问理事会主席达因说了一句,会改变过去的方式来重整经济,马哈迪自己也说过去有些方式不对,希望纠正过来。马哈迪访华释放了一些信息,包括如何使用高科技农业达到自供自足,同时减少农工、增加使用无人机来改善收益,善用网路科技推销经济及增加销售渠道,减少进口车减少外汇流失等。
马哈迪的新经济模式,运用新科技提高产量及收益,减少依赖客工,减少外汇流失,同时以外销经济为导向,将钱留在自己的口袋,这样是可以做到国富民强的。
国产车3.0路线图若以新方式进行,唯一需要解决的是人民对过去的忧虑,自动窗会变成手动窗吗?政府是否以高关税,是否逼人民买劣质的国产车?这些过去的经验对多数国人都是噩梦。这都是人民担心的。
汽车业是强国基础,但要做到位是不简单的任务,摆脱巫统后的马哈迪,能否再造另一个国产车计划?以马哈迪的个性,有生之年一定会不顾一切推动这计划。(南洋商報評述:鄭博夫)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