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真的自由吗?】上集:一时好玩分享,就要负上法律责任?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21-11-2017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网络年代,於脸书上按“赞”与“分享”是平常至极的事,很多人每天都重复按赞按分享。过去还没有“笑趴”丶“生气”等表情符号出现之前,是否每个帖子都能被按赞曾经引起讨论;同样的,是不是事事能分享也是值得讨论的事。
我们经常说,在按下“分享”键之前,要先确定消息的真伪,避免在不自觉中传播假消息,成为网络滥用者之一。
谈起脸书“分享”,太平果农李天才因为分享网友辱骂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的视频而遭到扣查,是其中值得讨论的相关事件。纷扰一周後,李天才已经获释,同时表示自己是个教材,以後会多分享正面资讯。然而,此次事件是否还会有後续仍有待观察。
其实,类似李天才般的“分享”事件在脸书上不算少。前一阵子,有网民在脸书直播上辱骂一名所谓的“网红”,所用词汇粗俗不堪,观看的人数相当多,写下评论与按下“分享”键的也不少。
他们的行为与李天才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被辱骂的对象不是政治人物。但是,在网络世界里,“网红”也是个公众人物,所能创造的力量亦不容小觑。因为马青报案,所以李天才被扣查,按照这样的逻辑,“网红”是不是也可以报警,要求彻查这些虽没有直接辱骂他,但却按下“分享”辱骂其视频的网民?要对付的到底是辱骂者,还是分享者?
在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第233条文下,一旦罪名成立,是可被判罚款不超过5万令吉,或监禁不超过1年,或两者兼施的。如此严重的刑罚,我们更需要厘清整个情况,毕竟谁也不想无辜地成为第二个李天才。
与此同时,有律师提到,分享无罪。若以此为据,李天才已经表明他不认识辱骂张盛闻的网友,也不是创始者,警方仍建议提控李天才,这种行为让人难以理解。
同一时刻,警方快速逮捕“分享”的李天才,也完成调查,但在过去一周却还未找到视频的创始者,如此两极的效率难以服众。在没有向创始者录取口供的情况下,建议提控李天才也是不合情理的。
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曾表示赞同“重典治乱”的看法,在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下的处罚不够重,以致不能有效杜绝网络霸凌事件。滥用网络情况确实令人担心,但在李天才事件中,我们却看到许多未能清楚厘清的问题,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加重处罚,才真的是让人双重担心。(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笔下真情‧作者:叶静薇‧《星洲日报》昔加末高级记者·2017.11.21) |
|
|
|
|
|
|
|
发表于 21-11-2017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生态真的是一个奇怪又奇妙的世界。
只要敢敢讲粗口,敢敢骂长官,素人也可以在网上变红人。
一些人爱把自己家事和别人的丑闻搬到脸书吹水站公演,家丑外扬的人希望公众主持公道,抖出别人丑闻者抱着看好戏的心态,一大票网民乐当判官,留言抨击绝不手软。
最近数名网红摆擂台隔空骂战丶互揭底细,挑起网民追连续剧的好奇心;另一火红话题是一条马友鱼78令吉掀起口水战。别小看这些流言蜚语的影响力,据知收银员为此事丢了职,餐馆也贴出要出顶的通告。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要在网上窜红看来很简单,不过想用这种方式变成街知巷闻的人物,首先必须确定自己抗压性够高,内心够强大,否则的话,还未尝到当红的甜滋味,精神先崩溃。
在脸书粗口怒骂张盛闻的粗口哥一夜爆红,分享视频的果农被举报後延扣问话亦受到瞩目,他们应该没有料到会成为网红。
粗口哥至今下落不明,有人说他躲在邻国新加坡。果农说:我不想红,但还是红了。
想必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包括走在路上面对指指点点,有人支持也有人抨击,不管如何豁达,都会承受一定的压力,凡事做了都必须面对後果。
有人觉得粗口哥的做法固然不正确,但应该探讨他背後动机,他只不过因为水灾回不了家而生气恼怒,但不管甚麽理由,可以原谅他的冲动,却不能够把粗言秽语合理化。
不讲粗口,就无法论政了吗?不用低俗形容词,指责就词穷了乎?其实最有效果的批评,应该是让被指正者觉得自己做错需要纠正,让他受教才是真理,没有必要纵容网络霸凌。
每次看到香港人骂街的视频,觉得非常不舒服。男人女人的生殖器官在这些人口里讲出来如同顺口溜般自然流畅,好像占了别人的母亲的便宜就会占上风,赢了不过证明粗口讲得比别人好,并不是政见比别人强。
如果好好说话也可以带出讯息,为何非要用粗话不可?
网红,其实也可以做得有建设性和带来经济效益。
网红在中国已经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一个最有名的网红年收入可以高达3亿元人民币,比很多CEO收入还要高。
一种网红是以讥讽揶揄谈话讨论时事课题,以创造内容取胜,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这类网红就是Papi酱。她谈话幽默有趣,内容受落,但同样因为使用粗言秽语曾被中国广电总局“制裁”,可见不论何处网络言论自由有限度,你不自制就由当局对付。
还有一种是时尚网红,累积大批追随者之後,以自己当生招牌卖时装丶美容品或任何商品,变成网上商业个体网店,本地也有这类网红,生意做到火红,她们不骂人,一样很多粉丝追随。
骂人只是出口气,还不如袋袋平安。(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下班的路‧作者:黄晓虹‧《星洲日报》执行编辑·2017.11.21) |
|
|
|
|
|
|
|
发表于 22-11-2017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民主宏願小學6M班,女學生小C,嘩,自從“尊嚴論”漸平息后,最近面子書又熱鬧起來,我們管學校的張什么里的呀,先是發表什么“神不要跟天鬥”,結果惹來檳城人粗口怒罵,后來有馬仔報案捉分享貼子的果農。剛剛,又有什么“詛咒姐”的,貼文諷刺火災事件,指報應來了,死者全家死有余辜。
小C繼續說,這種言論太可怕了,真的應該叫警察叔叔來捉人。
學生小白:那是有人盜用該女子的面子書帳號,發出虛假內容。
學生廖才來:所以說,之前馬青報案是對的,讓警方調查這類粗俗、惡毒又人身攻擊的網絡言論,不要網絡霸凌,甚至嚴重的話會造成宗教與種族糾紛。誰是誰非,就交給警方與法律調查與審判;網民應“講事實,擺道理”。
學生林冠軍:屁啦,以華制華就有,這根本是制造網絡白色恐怖,要讓網民噤聲,而且你們根本是雙重標準。哪,你說的擺事實,講道理;哈囉,當有副部長講要掌摑華人時、當嘉馬次次發表極端言論時、當好幾位宗教師傷害華社時,哈囉,請問你們擺出什么東西?講過什么道理?現在人家講你兩句,馬上去報警,哈哈,好笑。
學生張戀戀:是咯,有位馬青領袖就是看不過眼果農被“反霸凌”,憑著良心站出來向果農道歉,結果卻被凍結黨藉。你們說的“擺事實,講道理”,是這樣的嗎?
學生聖聞:那位馬青領袖應該通過黨內管道反映與協調的嘛,哪里可以公開道歉,吃里扒外,當然要對付他啦。沒有報警抓他,已經很仁慈了,你們不要亂講了,叫警察叔叔捉你們才知道。(中國報評論:蔡耀樑) |
|
|
|
|
|
|
|
发表于 22-11-2017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3·08后,马华意识到自己在很多网络宣传战中败给行动党,我本以为经过多年的洗礼和磨练,马华会开始慢慢抬头,在来届大选打出一场不用太漂亮,但求成效的翻身仗。
而事实证明,不管是同属执政阵营中却屡次打脸马华的巫统,还是喜欢在各种课题不断调侃揶揄马华的行动党,都不是马华绝地反弹的最大障碍。因为最大的障碍,就是马华自己。
政客们总能无时无刻想要捞取政治资本,这本来也不是什么怪事。而在槟城人民为水灾一事忙得焦头烂额时,马华有两个基本策略可供选择。最直接的就是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马华号称百万党员,当中腰缠万贯的拿督不计其数,出钱出力,都应该不是问题。只要这么一搞,虽然不敢说可以让槟州政府变天,但对于要突破7-11的窘境是绝对百利无一害的。
拖后腿队友特多
当然,如果马华上上下下学人家问投资回报率,心疼自己的钱包,问这些付出可以换到多少选票,他们大可选择袖手旁观。反正他们当家不当权已经是公告天下的事情,他们什么也没做,大家也不是不能接受,没有人会要他们出来交代什么的,除了行动党。
而聪明如马华,又怎么会甘心于什么都不做呢?毕竟“沉默是金”这套招数,只有巫统才有机会享受得到,并不是他平时的行动方针。所以他们的张盛闻选择了另一个做法,为了巩固自身党员的支持,说出“不与天斗”和“频视”的笑话,和巫统在自己的年度大会上搞的那套噱头一样。
此番言论一出,自然遭受炮轰,除了那群思想怪诞的马华党员,无人愿意为他辩护。之后他本人希望借助道歉了事,却无法被网民放过,辱骂的言论铺天盖地。
网民的攻击力很残暴,但他们的记忆力也很短暂,只要马华愿意低头认了“食得咸鱼抵得渴”,忍声吞气,网民其实很快就不予理会,寻找下一个热点新闻。无奈马华的拖后腿队友似乎特别多,竟然有党员跑去报警控告网民转发辱骂马华的视频。欺软怕硬,让马华的无能又跨前了一大步。
向台闽南剧看齐
当这位网民被逮捕释放后,有马华党员跑去和他道歉和解,这场马华独家炮制的肥皂剧看起来应该是打出“全剧终”的字幕。谁知,该党员马上被所属区会撤销所有受委党职,让这场闹剧添上新篇章,看来马华有意要向台湾闽南剧的“永不结局”的境界看齐。诶,这不正是马华终身学习的精神吗?
看到马华的如此表现,我猜行动党自己也忍不住啧啧称奇,因为不管行动党怎么攻击马华,都只能围绕着他们在巫统面前的差劲表现做文章。
以上这种自作孽的硬伤,已经可以和马华前总会长说的“角度不同”,以及廖中莱按照稿本宣读的“风大,吹进去而已”,比肩媲美。
总而言之,如果马华真的要整顿旗鼓,也许应该放弃“人多好办事”的思维,为招收党员设立学历门槛,或者基本的常识测试题目。如果都办不到,起码告诉党员们,不要随便发表意见。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就不会出错,已经是马华为数不多的选择了。(南洋商報評論*黃子倫) |
|
|
|
|
|
|
|
发表于 30-11-2017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较早前,一名果农因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一段辱骂某高官的视频,遭到警方传召并扣留问话。
在本周二,一名女教师被指在社媒群组转发假信息,结果一脚踢到铁板,成为全马第一位被控上法庭的WhatsApp用户。
这两宗事件,引起了全城瞩目。
在李天才事件中,警方没有传召制作视频的罪魁祸首,反而把矛头指向转发者,同时跨州来回奔波消耗警力的行动也惹来非议。不过,警方此举或多或少起着警惕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喜欢在没有过滤消息前就随意分享的网民。
科技一日千里,社交媒体如面子书、微信、推特等俨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社交媒体,网民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新的消息,让秀才不出门也能知天下事。奈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上也出现了许多含有负面元素如血腥暴力、人身攻击等的资讯及不计其数的假新闻。
标题党助长假新闻
网络资讯的泛滥已经不再是新鲜课题了,社交媒体开发商也透过推出“举报”键,逐步地对资讯的分享加以监督。虚假新闻不断地出现让谣言一传十十传百,流言蜚语以讹传讹闹得人心惶惶。此外,为了提高点击率,种种标题党的出现更是助长假新闻满天飞的现象。
社交媒体的崛起产生了不少躲在荧幕后面的键盘英雄,他们让键盘化为利刃,以粗俗的字眼抑或散播负面消息对特定人士进行人身攻击,致使网络霸凌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些受害者甚至不堪长期被霸凌而选择了轻生。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我们更容易被负面的事务或消息影响。近年来,国内极端主义横行,这风气也逐渐蔓延至网络世界。不少有心人士时不时挑起敏感课题,让社交媒体中充斥着极端宗教与种族言论。若任由此风气发酵不加以遏制,长久而言,这将对国家的和谐与安稳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英语格言道分享是关心,因此不少网友喜欢发挥“博爱精神”按下分享按钮就能与朋友们共享所获得的资讯。殊不知,在按下分享键的那一刻,他们有可能成为传播假新闻、网络霸凌、甚至散播不和谐种子的帮凶。
有鉴于此,我们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精明的网络使用者。运用成熟与理智的思考,在未分享任何资讯之前,确认消息的来源与真伪及其所带来的后果是有必要的。我们必须时刻谨记“三思而后行”这流传已久的古训。网络分享前,请三思!(南洋商报论述**陈仁杰)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