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甜蜜蜜的大米 - 图解我的藏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7-12-2006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iggsy_girl 于 7-12-2006 10:03 PM 发表


卫斯理回忆录?有酱的书哦?我还不知道咧。
好看吗?不是倪匡写的吧?不过还是会去买来看。



不是他写的,不过倪匡有隆重写序,书写得很不错,值得一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12-2006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公司刚发花红,所以循例我是要花掉几百一千去搬一大堆书回来的,这叫着年度奖励自己的计划.

然后最近拿到了有时限的KINO折扣卡,不管买什么书买多少本都可以有20%折扣,这又给了我多一条理由....买,买,买!!!

联经版的<白话史记>一套(1,2,3),台静农的封面题字和序,是我想买了很久的版本.


商务印书馆配合故宫博物院专家出版的大型画册2本,<清代宫廷生活>和<紫禁城宫殿>,这两本我觉得买得非常值得,文献资料丰富不在话下,最难得的是,里面的照片,很大部分是平时我们在其他书里看不到的.


中国骨董专家陈重远的书2本,<骨董说奇珍>以及<鉴赏述往事>,他之前有出版过两本作品叫着<文物话春秋>和<古玩谈旧闻>,全都是讲北京琉璃厂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往事,都是我书架上的宝贝.他全部的作品就是这四册,这么一来我就收集齐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2006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本<金庸散文集>,包那些金庸迷恨得牙痒痒.早前就在网上报上知道他老人家出版了一本散文集,全部都是他以前在明报和明报月刊里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品.这本书我是在Berjaya Times Square里面的Borders书店买的,应该还有几本,要买者请快!!


著名中国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的作者王海鸽的新书<新结婚时代>,也是在borders买的,非常非常好看和感人的小说,看得我不住掉泪,极力推荐!!


新发现的奇珍异宝!
张北海的散文四册,即<人在纽约>,<美国邮简>,<天空线下>和<纽约传真>.
作者是移居美国的台湾人,在联合国工作.无意中发现此君的散文,惊为天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2006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G. WELLS的<世界史纲>,是冰心等名作家翻译的经典版本,找此书很久了,今天在KINO看到的,马上捧着走.


左边的是一本回忆录<Time Was Soft There>,讲的是一位加拿大年轻记者和法国传奇书店Shakespeare & Co.的缘分与故事.内容怎么样我还没去研究,但我是因为讲的是这家传奇书店而买下来的.

右边的是美国知名当代藏书家Nicholas A. Basbanes的新书<A Splendor of Letters:The Permanence of Books in an Impermanent World>,讲的当然都是书人书事.此君有很多作品,每一本我都没有放过,列入必买品清单中.


最后是李永平教授翻译Paul Auster的<布鲁克林的纳善先生>.英文版本我几个月前已经买了,书名<The Brooklyn Follies>.买中文翻译本是因为翻译的是李永平教授,他的翻译是毋用质疑的一级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06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甜蜜蜜的大米 于 6-12-2006 10:20 PM 发表
今天买的卫斯理回忆录第二集<同位>,翻到后面看看书单,原来这个回忆录居然会有六集直多!!


然后就是路过KLCC的印度报纸档,看到此人作为 ...


同位我还没有买
第一本很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06 07: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米買書, 果然...快...狠...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6-12-2006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秦漢 于 16-12-2006 07:37 AM 发表
大米買書, 果然...快...狠...準.....!!



是偶尔钱多的时候就会失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006 08: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紧张到难解难分,封面美到爆灯的<死亡笔记本>全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1-2007 06: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比较收心养性,距离上一次贴贴,只买的了以下的

左边的是"败犬的远吠",是探讨越来越多日本女性单身的书,内容非常喷饭.
右边的是"在台北生存的一百个理由",很美丽的图文书.





左边的"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是为了做工要参考不得不买的,应该说是被逼要看的.
右边的是"绝对控制"(David Baldacci),封面写着"2006年推理小说迷绝对不可错过推理小说首选",好象很吸引人这样..于是就买了.




这是我家老公自己买的,因为他最近很努力地在家里种菜给我吃.
我们家里有种KANGKONG,生菜和菜心.之前种了好多小白菜和芥兰,长得不错,都吃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07 07: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米姐其實是我的「駐KINO特派員」,KINO有啥新書好康的,都是她先通知我,然後我在下班後就可以「殺」去搬回來,也很「快、狠、準」。

最近大出血,等待恢復元氣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07 09: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左边的是一本回忆录<Time Was Soft There>,讲的是一位加拿大年轻记者和法国传奇书店Shakespeare & Co.的缘分与故事.内容怎么样我还没去研究,但我是因为讲的是这家传奇书店而买下来的.

右边的是美国知名当代藏书家Nicholas A. Basbanes的新书<A Splendor of Letters:ThePermanence of Books in an ImpermanentWorld>,讲的当然都是书人书事.此君有很多作品,每一本我都没有放过,列入必买品清单中.



回忆录吗?
我很有兴趣
看了可以跟大家分享分享吗

弄得我心痒痒
想买来看

藏书家的书是写什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07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sminefow 于 8-1-2007 09:17 AM 发表



回忆录吗?
我很有兴趣
看了可以跟大家分享分享吗

弄得我心痒痒
想买来看

藏书家的书是写什么的



藏书家的书,写的当然就是书,主要是写怎么买到好书的经过,介绍书店的也不错。
这些书很多,但是英文的比较多。
如果你要看中文的,可以看钟芳玲的《书店风景》,是一本介绍书店的好书,图文并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07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东方日报总主笔张景云先生最近的一篇文章,读在心头,泪在心中.
只念华文究竟有什么好?是为了那一点点民族的坚持?还是如下所述?
很多人不愿意正视这个老问题,却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社会的"三文治人",要出类拔萃,本地似乎没有给他们立足点.
中文好不好?当然好.但是很多人只坚持了中文却没有补进英文,英文加强了却忘记了中文,变成不三不四的一群.
张先生是我的长辈,我们是因为阅读纽约书评和纽约客月刊而认识的.他也是我在工作上语文碰到瓶颈时的导师,中英文在他口里缓缓道来,流畅得让人不敢相信他根本没上过大学,他程度一流的中英文,是自修回来的.正因为我自己的情况和他相象,所以我视他为父辈般敬重.
常常在KINOKUNIYA遇到他,看书的神情总是那么凝重,那么入神.
有时候不敢打扰了他在书店神游的思绪,悄悄地就从他身边走了.


立錐無地 ※總主筆:張景雲 - Sunday, December 17, 2006



我們不時見到什么大人物談論一些奇異的問題和數據,譬如甚么時候有多少名土著大學畢業生失業,或者是待業過久,由于沒有調查時間框架,教人讀了不知頭不知尾,心裡發毛,但這畢竟還是數據,只是無從比較分析而已。我如果想要瞭解一下華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找資料數據可能就要頭痛了。找董教總教育中心?馬大中文系畢業生協會?留台聯總?馬華自立合作社?馬華教育局?華社研究中心?華總?我如果對上列這些機構有信心,就不會一個接一個的臚列出來了。


其實我關心的不是「華人大學畢業生」這么大的範圍,我猜想從政府大學畢業出來的華裔學生之中,有些是在小學時就沒機會唸華文的,我也猜想唸理工科和商科的人謀職機會比較多,那么我所關心的應該是那些唸社會科學和唸中文系的人吧?(這裡說中文系其實應該是說人文學科如哲學、歷史學,我到今天仍未見過華校出身而在馬大歷史系畢業的,馬大有哲學系嗎?)社會科學如社會學和政治科學也比較有實用,在有些私立學院可能還可以沾個邊,但是如果你滿懷理想或誤打誤撞的進了中文系,你往后的生涯如何規劃?


我沒資格談大學學制或學術問題,我這裡要談的是一個華社的社會問題,中文人文學科出身的大學生的出路問題。前幾天我在茨廠街菜市邊一間老咖啡店吃魚生粥,巧遇大將書行的傅興漢和他兩位助手,兩位小姐有幸能投入這個風險極大的高檔書店創業活動,或者有些中文系畢業生會被獨中吸納,但后面源源而來的后浪呢?我不敢說十年下去,會不會出現中文系畢業生只能當店員或書記的情勢,或者中文系畢業生在pasar malam賣冒牌手錶的情景。


很多年前啟良在美國唸博士時,有一次返隆,朋友們喝茶,他提出拿了博士回來不回來的問題,我說不要回來,十幾二十年來我發現我沒答錯,這裡根本是個天天都在進半步退兩步的社會,只適合像我這樣念舊又多情的人留下來逐漸老死下去。玉梅和日明兩次從英國回來,兩次都問同樣的問題。胡興榮在北京和汕頭那幾年,每次回來找我喝茶,也都是同樣的話,北京政府即使千錯萬錯,但中國天天都在進步,每天都有驚喜,而我們呢!


今天去台灣和中國大陸留學的華校生,已經不僅是唸第一個學位,很多是唸碩士和博士,其中又多數是研讀文史哲──后現代文史哲,他們的指導教授們都是從美國受后現代學術洗禮回來的。我們哪來那么多南方學院、新紀元學院、拉曼大學中文系的教席容納他們。報館專題組新來了兩位台灣碩士,一個唸語言哲學,一個唸哲學,其它問題不說,唸了碩士當然希望領到獎學金唸博士。那么唸了博士呢?德發最近通過新加坡國大中文系博士答辯,回到華研(他深造時留職停薪)原地踏步,好像完全沒發生過任何事,不過只是有這么一個立足之地而已。


十幾二十年來,不知不覺認識了一些年輕朋友,有些是大家一起合作辦某件事,有些是還在大學裡或剛從大學出來,我請他們幫忙做某些事,有些只是朋友的朋友。我越來越不敢問他們在做什么,見面不敢直接問,不見面也不敢從共同朋友口中探聽近況,因為問了常常引出傷心的答話。好像曾經幫我校對刊物和書稿,或聯絡作者的惠恬和宇琛,他們在做些什么事情,我不敢打聽,因為我擔心他們在做著一些很委屈他們的工作。


最近不小心問起一個人,她在英國「跳飛機」已有兩三年了吧,我是早有聽聞,消息再聽一次也再傷心一次。

一個在中國考到了漢語方言學碩士的朋友,用全部積蓄來唸那三、四年的學位,回到吉隆坡奔走了幾個月,只能屈就在學院和獨中當兼課講師∕老師,賺鐘點費,每月所得恐怕不敷開銷。幾個月前在輕快鐵車上遇到陳耀宗和劉藝婉,一個寫得一手好詩,一個文學小品悟性奇高,他們在做什么營生呢,那是一種以件計酬的文字工作。


如果這裡真是個有文化的地方,就會有一些小學院,不是只訓練理工科和商科人材的那種,而是文化學院,讓我的這些青年朋友,去講語言哲學和杭士基,去講后現代詩學,去講馬新華人方言。若是這樣,祝家華就可以在家鄉波德申辦成他的天人書院,圓他的書院夢。如果真有文化,就會有一些小出版社,出版一些小雜誌和叢書,請我的這些青年朋友去做編審書稿或編譯的工作,出一套馬來文學、印尼文學等譯叢,出一套本土研究叢書及集刊,出幾套當代作家文叢,出一輯《思想工具箱》和一部《馬來西亞華人詞典》。如果真有文化,華研就不會這樣不生不死,或者會有兩三所別的研究機構,除了禮聘一些不必講學歷的民間學者如張少寬,和一些黃金歲月的老學者,更讓我的這些青年朋友有機會學以致用,學歷史的搞歷史,學政治學的研究政治,學語言文學的研究語言文學,讓他們身有所養,心有所安,可以安身立命以學術為一生志業,可以規劃生涯,沒有旁騖,不必折腰。


我青年時代日子過得好辛苦,不過我算是什么,一個在檳榔嶼喬治市穿街過巷,在新加坡舊跑馬埔和石叻門吊兒郎當的「三星仔」,人海茫茫,舉目無親,與我相濡以沫的不是小地痞就是「馬路英雄」。


今天比我年少三、四十年的這些青年朋友,個個都像新鑄的金幣那樣閃亮,如果他們還得像我那樣日子過得好辛苦,我們這社會這40年豈非虛擲。


有時我躺在黑暗裡,眉心有一點光,視域裡一片寥廓的空間依稀見到萬頭攢動,暖暖的淚緩緩從我眼角淌下,我不知道那些都是些什么人,我也不知道我何以流淚。我彷彿憶起一些話語,像是少年時讀過的高爾基,他的散文詩《海燕》裡有一句,「不要往下望,下面是奴隸的淵藪。」我又想起自己說過的意思,百年后百人中有一人是奴隸總管,一人是思想逃亡者,其余都是奴隸。我彷彿看到這些青年朋友,他們都把心佩戴在袖口,他們都在艱辛的掙扎,努力不做奴隸,而那個地方彷彿就是某一位先行者所說的鐵屋。(病中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07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07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杂志

大家平时都看一些什么杂志?

我长期订阅的有:

1)台湾的诚品好读
2)美国的纽约书评
3)本地的普门,慈悲和福报

偶尔有买(看心情看内容)的是:

1)本地的漂亮家居,女友
2)美国的纽约客
3)台湾的VOGUE,,名牌志
4)香港的号外,明报周刊
5)日本的Louis Vuitton期刊

最近决定在长期订阅的名单上多加一本台湾的PC HOME,因为改版之后的内容很让人惊喜。

前天买了一本台湾喷血喷火的FHM,顺便给老公看看,我说看了要和他`“研究研究”,他居然说我发HIAO。

[ 本帖最后由 甜蜜蜜的大米 于 14-1-2007 11:2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007 1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甜蜜蜜的大米 于 14-1-2007 11:20 AM 发表


请问大米姐,这三本书的作者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1-2007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nry_cjt 于 14-1-2007 12:12 PM 发表


请问大米姐,这三本书的作者是谁?



左起:

兜售回忆(深雪,香港)
一瞬之梦:我的中国纪行(郝誉翔,台湾)
智囊补(冯梦龙,明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007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甜蜜蜜的大米 于 14-1-2007 11:13 AM 发表
下面是东方日报总主笔张景云先生最近的一篇文章,读在心头,泪在心中.
只念华文究竟有什么好?是为了那一点点民族的坚持?还是如下所述?
很多人不愿意正视这个老问题,却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社会的"三文治人&quo ...



我周遭有政治系的學妹去了英國打工, 有歷史系的學姐當保險經紀, 有中文系的學妹當全職家庭主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07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秦漢 于 14-1-2007 08:42 PM 发表



我周遭有政治系的學妹去了英國打工, 有歷史系的學姐當保險經紀, 有中文系的學妹當全職家庭主婦.....



哈哈哈哈哈....要笑还是哭?
这个文章,讲得一点不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007 07: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2 甜蜜蜜的大米 的帖子

中文书啊,我这里买不到
这里一家中文书局都没
鸟不拉X的地方
全部都是洋人书


我去打听打听你介绍那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6-2024 03:49 PM , Processed in 0.14428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