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山林居民

中國傳統學術與當代西方科學比較與批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8-2014 03:4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wch24 发表于 13-8-2014 01:16 PM
呵,根据我昨天看的大学(四书五经之一),杂念来自于知识不足。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 ...


很有道理。。 谢谢你的分享。。

唯知识够自然就不受杂讯干扰。。 也是因为信念坚固的缘故。。

反过来想, 有时候对于自己的或他人的固执或是一些误解认知无法纠正也是因为一种信念坚固导致封锁或排斥了其他讯息为正确的可能性。 即使正确讯息传到那也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想法行为。

我在抓人类的bug. 其他的有时间在请教你。 本帖最后由 贱猪头 于 13-8-2014 03:42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8-2014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为何现在还有如此痴人,自认非人,群兽不如呢?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如此公开毒骂自己的老爸,老妈,爷爷,奶奶,十八代祖宗,十八代祖宗之前的十八代祖宗的。
何况这一大群先祖还花了那么多心血,幸存下来,让这牛人来到这世界走一趟呢!要知道让一个血统流传两千多年真的不容易呀!说句不好听,吃饭都可能呛死的呀!
这牛人的先祖如果知道千辛万苦带来人间的种子,一学会讲话就把他们骂的屁都不如的话,不知会不会从坟墓里爬出来亲自收拾他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4 07: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突然发现楼主可能不是华人这个事实,因为就算群兽不如的“不是人”也不会大胆到如此辱骂自己的列祖列宗呀!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楼主是懂中文的洋人。
唉!既然自己不是华人,就早说嘛!这样也不会让人骂的那么惨呀!要知道那些“忘恩负义”,“背祖忘宗”,又没什么智能的败类,是蛮让人讨厌的。其实很多人都清楚儒家有其不足的地方,所以如果有人愿意讨论指点其实是非常欢迎的。
既然这位朋友不是华人,也不理解华人文化,可能是受到一些无中生有的道听途说影响,完全误会了儒家的真正意涵,才会发出如此激烈的言论。所谓不知者不罪,而朋友又是个洋鬼子,显然这里是误会一场。这位洋人朋友如果真对中华文化有兴趣,不妨先看看“大学”,那是儒家的入门。等朋友对儒家有些许了解后,我们再互相讨论学习不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4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误会一场,就请代为向你的洋鬼子父亲母亲,洋鬼子爷爷奶奶,洋鬼子列祖列宗问个好。真是不好意思,误会你家是华人呢!抱歉,抱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4 10:0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无道”,看来根本就是指资本科艺,而非指文化思想。

把短短的三四百年美国的所成就和中国几千年文化相比,又把中国近代才刚掘起的资本全归咎於2千多年前的儒家思想。

那么,
根本就不是中美文化思想相比,而是把近代美国资本科艺和中国古代流传的文化思想作比较。
那么,要以文化思想制造出机械人吗?又或从科艺资本中比较其文化思想呢?

根本就是比式方式错误,原本就属於两个不同领域方块,却拿来相比。

就算中国的封建皇朝时代,也和儒家思想扯不上关系。当时的皇朝制度也不过是利用儒家思想来治理百姓,而非治国。
若用儒家思想来治国,那就不称为封建了。

若能治国以大同,选贤与能,不治而治,怎会是封建呢?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而至现今,也不过是小康式的治国。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孔子在时,他的教育也不过是正纪,先从小康着手。
他的大同志,并不受当时君王的重视,并没真正落实过。

所以后来,孔儒家也只能形成一种文化思想,但它并非或不能作为某主义(封建帝国制,共产或资本主义等)的引导主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4 10:5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25-6-2014 10:00 AM
在《人学》的基座上解剖孔丘  

黎 鸣


礼乐;

礼乐只是所谓的祭礼?
礼乐没所谓的[人学]成份?

叫化真不明白,礼乐有何难解?復杂化了?
礼乐会过时,没有一定的真理规律存在?

礼者,理也。守礼遵循理的人。
乐者,节也。发於内心守节的人。


简单说,看看卡立洲务大臣的作风就知道这人的礼乐,诚信如何。所谓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
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是故,以之居处,长幼失其别;闺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戎事失其策;军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时;乐,失其节;车,失其式;鬼神,失其飨;丧纪,失其哀;辩说,失其党;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如此,则无以祖洽于众也。」
  子曰:「慎听之!女三人者,吾语女: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茍知此矣,虽在畎亩之中事之,圣人已。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下管《象》、《武》,《夏》、《龠》序兴。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行中规,还中矩,和鸾中采齐,客出以雍,彻以振羽。是故,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矣。入门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庙》,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
  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子曰:「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夔其穷与?」子曰:「古之人与?古之人也。达于礼而不达于乐,谓之素;达于乐而不达于礼,谓之偏。夫夔,达于乐而不达于礼,是以传此名也,古之人也。」  


一个无礼不遵理爱人的人,焉又能治国治礼(理)?
今之(所谓的表面)君子莫为礼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礼。」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嗣。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算,备其鼎俎,设其豕腊,修其宗庙,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即安其居,节丑其衣服,卑其宫室,车不雕几,器不刻镂,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礼者如此。」
  公曰:「今之君子胡莫行之也?」孔子曰:「今之君子,好实无厌,淫德不倦,荒怠傲慢,固民是尽,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今之君子莫为礼也。」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公曰:「敢问何谓为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公曰:「寡人虽无似也,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闻乎?」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一个人无礼乐,有如长不大的小孩,不知理,肢体动态不过只是胡闹不当。就算有齐全的肢体,用之不当无礼,那又和肢体不备有何别?
看那kiki抓狂姐就知道,其无理野蛮作为,是文明成人应有的文化吗? 
 孔子曰:「臧文仲安知礼!夏父弗綦逆祀,而弗止也。燔柴于奥,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


黎鸣的见解文作,骗骗居在固封的山林人士还可以。
礼乐,没有[人学],一定的真理规律成份? 本帖最后由 洪七公 于 13-8-2014 11:1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8-2014 11:3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25-6-2014 10:00 AM
在《人学》的基座上解剖孔丘  

黎 鸣


叫化青少时就对,孔子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作了一定的课本考查评论。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於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时至今,中国对孔子是否有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尚存一定的争论争议。

只要google,少正卯。就会对诛鲁少正卯有一定的争议。
网上资料还乏,但一些学术上,中国研究员的课本评论,会较齐全。

黎鸣,可能在中国还非是研究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4 11:4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一下,原来黎鸣是如此红。

他被称为 “思想狂徒”和“哲学乌鸦”,被许多媒体誉为“新世纪中国最受关注的哲学家”。


早些时候,也有一个中国女生出版了关於孔子思想的书籍,确也红一时。
如今,也不知下文如何了。

有些人,总是要靠别人的名气铭座来名气自己。而自己又不会去深入思考,作进一步的思维提昇,而生发另一层次的论文。
本帖最后由 洪七公 于 13-8-2014 11:48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8-2014 12:0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10-8-2014 02:13 PM
民声民意??别傻,别太天真了!
政权在手,兵权同路,才是皇道。
自古皆如此,哦~起码马国到此是如此!! ...

语无论次,就是语无论次。

看也看不懂。
马国皇道,政权在手,兵权同路,那会管民声民意?
你以为马国军警有照着正确公正不二方式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14 12:12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
所谓的极端。

论语有记载,
许多人找孔子解决问题,孔子都能很好地解决。
有人问他,他什么都懂。
孔子说,他并不是什么都懂,但是他只要看事情的两端,事情就能了解解决了。

所以孔子并没站在那一端就事,他还是在中间原处平衡着。 本帖最后由 洪七公 于 14-8-2014 12:15 A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贱猪头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14 12:22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外,体用(本质发挥),觉得是一门深切的观照实用功夫。

诚於中,而形於外。
诚者,诚其意,自诚明,莫自欺也。(中庸/大学?)
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8-2014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洪七公 发表于 14-8-2014 12:22 AM
内外,体用(本质发挥),觉得是一门深切的观照实用功夫。

诚於中,而形於外。

照着如此方案走了二千多年,结果中国人经历无数灾难。
至今还不觉悟。ths,but no ths.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0-8-2014 12:1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8-2014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洪七公 发表于 13-8-2014 11:44 PM
百度一下,原来黎鸣是如此红。

他被称为 “思想狂徒”和“哲学乌鸦”,被许多媒体誉为“新世纪中国最受关 ...

批判儒家思想,没什么不对。错就是错,不能把错的说成对。这是所谓“爱智”的哲学基本的要求。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其他都是反智。
而儒家明显有严重的反智的基因。一贯如此,病入膏肓。
黎鸣老师把问题点出,功德无量。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0-8-2014 05:17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8-2014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wch24 发表于 11-8-2014 05:52 PM
说句良心话古人对中国的认识很可能超越现代人.容我问句楼主,关于儒家的重要论述(四书五经),楼主真正 ...

主观的废话。古人对中国的认识怎么很可能超越现代人。古代信息根本不流通。又没报纸,没有电视。没自联网,没巨大实体图书馆,网络图书馆。
怎么古代会可能和现代相比,。啊呀,如此愚话蠢话充斥,又无知。。。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0-8-2014 06:08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8-2014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20-8-2014 05:23 PM
主观的废话。古人对中国的认识怎么很可能超越现代人。古代信息根本不流通。又没报纸,没有电视。
怎么会 ...

孔”窒息了中国人的全部“天赋”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4-08-12 09:07:25)转载▼

黎 鸣
自从汉武帝确立了“独尊儒术”、“尊孔读经学儒”的历史形势之后,中国人、中国历史、中国人的命运,就已经被彻底地“人为化”、“伪化”、“道”反自然化,最后是被彻底地“石化”,最根本的是,中国人的灵魂已经被孔丘及其儒家的“道反自然”的“毒方针”彻底地“毒”翻了,甚至到了今天的21世纪,还仍旧难以缓过身来。中国人,尤其中国的文人们,直到今天还根本都看不到这种历史趋势的潜在乃至显在的毒害。人们只看到了孔丘的“个人”历史存在的“合法性”,也即孔丘作为个人存在的自由的“权利”,却看不到孔丘的有毒的思想遗产对于全民族、全人类的彻底的“违法性”。违什么法?违自然大法,违宇宙大法,违人类大法。
如果孔丘只是一个与我一样的“个人”,或者仅仅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任何一个普通人,我根本就没有必要去理他,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只要不违反道德、法律,那是他个人的事情,他有他个人的最基本存在的“权利”。但是实际上孔丘已经不是这样一个“个人”,他的“言、行、思”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楷模”,中国人两千多年奉他为“圣人”,他实际上成为了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神圣”。中国人的“尊孔”几乎相当于西方人的“尊上帝”。中国人的“孔庙”,实际上几乎相当于西方人的“教堂”。然而,这是一个什么“神圣”?这是一个什么“圣庙”?我要告诉我所有亲爱的同胞,这是一个反自然的“神圣”,这是一个反自然的“圣庙”,而孔丘,就是一个彻底反自然,也即提倡“道反自然”的非常有害的“个人”。中国的统治者把这样一个“人”变成“神圣”,对于他们的完全非法的统治来说,确实是非常有利从而是“最好”的,但是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却确实是非常不利从而是“最坏”的。我今天就是要告诉大家,孔丘及其儒家对于中国人的“最坏”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我今天文章的标题:“尊孔”窒息了中国人的全部“天赋”。
什么是“天赋”?“天赋”就是自然的赠与、赋予,自然赋予一切物质以存在的质、能、信息;自然赋予一切生物以除了赋予物质之外的生命——食、色,性;自然更赋予一切人以除了赋予物质、生物之外的智慧——信(良知)、知(良能)、爱(良心)。总之,是自然“天赋”于人类的全部产生、成长、发展智慧的潜能。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为什么愈来愈变得愚蠢的全部根源,即在于此。大家可以看到,自然赋予人类的内涵是最丰富的。再说一遍,什么是人类的天赋?人类的天赋既具有物质的天赋——质、能、信息,也具有生物的天赋——食、色,性;更具有自身独有的天赋——信、知、爱(智慧)。
人类的天赋,从刚刚生下落地开始,既已具备,但最初都是以“潜能”的方式存在,如我前面所谈到的人类的良知、良能、良心,人类的一生,全都是自身智慧的潜能逐渐展开的一生。非常遗憾的是,真正能够把自身智慧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的人们,在全部人类之中的比例非常小,不要说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甚至都有可能不到万万分之一。即使人类中的“天才”,他们所发挥出来的自身智慧的潜能,恐怕最多也只有这个数。由此可见,人类之中智慧的潜能应该是如何巨大,它几乎就是整个宇宙的再生。最近生物学界有人指出,人类身上的基因,真正有用的不足全部基因的百分之八,其实,我更相信,这个数字还太大了。因为“没有用”的基因,其实预示了人类还将继续进化发展的潜能。
严重阻碍人类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阻力,既来自外部世界,更来自人类自身,尤其是人类群体的自身,特别表现在他们群体的“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人类群体的价值观。由人类的价值观所形成的他们的生活习惯,习惯性,既可能成为他们发挥自身潜能的内在动力,但也可能成为他们发挥自身潜能的内在阻力。对于中国人来说,我就发现,比较西方人类的文明历史而言,中国人“尊孔”文化的历史惯性,就是一个严重阻碍中国人智慧潜能获得发挥的最坏的“习惯性”。中国人中的大多数,根本就认识不到这一点。关键的问题在于,“尊孔”的中国人根本就不相信任何涉及“真理、规律、逻辑”的“道法自然”的“光明”,却始终醉心于“迷信”“道反自然”的(中国历史的)“黑暗”。习惯于“道反自然”的中国人在黑暗的历史地狱之中“生活”过来了两千多年,已经习惯于在黑暗之中继续存在下去,而根本就不习惯于人类文明的光明的世界。
重要的原因即在,“尊孔”的“道反自然”的“习惯性”彻底地窒息了全体中国人向往“光明”的“天赋”——良知、良能、良心,而只习惯于“黑暗”的奴性的生活。他们把这种奴性的生活称作自己永远习惯的“道统”,而中国人的奴性“道统”之祖,即是孔丘。
前面,我已经不厌其烦地逐篇地论述,中国人的良知、良能、良心是怎么被中国“尊孔”的历史习俗消灭掉的,这是什么呀?这正就是孔丘及其儒家的罪恶的意识形态完全窒息了中国人全部“天赋”的创造人类文明的潜在(智慧)的能力呀。我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坚决地“反孔、批孔、灭孔”?其中的最大而且最关键的原因正在于此。
我的“反孔、批孔、灭孔”的理论和工具,其实非常简单,第一,是老子《道德经》的全息逻辑的理论,以及我在老子全息逻辑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关于现代人类《人学》的理论;第二,是西方哲学的理论;第三,是全部中国《历史》具体记录的历史实践的证明。
我今天文章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把“反孔、批孔、灭孔”的腔调提高到了不可能再高的地步了。一个完全窒息了中国人的全部“天赋”(智慧)能力的坏习惯,还值得今天的中国人继续去为它卖命吗?还值得今后的中国人继续把它继承下去吗?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是我在上个世纪末(1994年)提出来的问题,今天的我的文章,则是回答我的这个二十年前所提出的问题的最重要的答案:因为“尊孔”,中国人的全部“天赋”的创造人类文明的潜在(智慧的)能力都被“窒息”了,所以,中国人就只能变得如此地愚蠢。天底下,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事情吗?我的亲们,你们还要把这个“窒息”了中国人的全部“天赋”(智慧)潜能的孔丘及其儒家的极坏的“意识形态”习惯继续坚持下去吗?你们还要把这个最坏的“尊孔”的历史恶习惯继续传递给中国的下一代吗?如果真是这样,你们就是世界上真正最最无可救药的蠢人了。你们身上“印第安人第二”的历史烙印就将真是烙定了!就是真有上帝,也救不了你们。悲哀啊,你们是“自作孽”呀!(2014,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8-2014 05: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余英时:儒家的新趋向大致是退出公领域而转移到私领域

继2006年荣获美国国会图书馆“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之后,今年6月21日,著名华人学者、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余英时先生,又荣获台湾儒商尹衍梁资助设立的“唐奖”之“汉学奖”,再度成为海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界的一大盛事和焦点话题。
余先生不仅德艺双馨,而且著作等身,是蜚声中外的重量级中国文化研究专家。作为钱穆、杨联陞两位著名国学(汉学)大师的亲炙弟子,其中国文化功底之深厚、著述之丰富,海内外学界罕有出其右者,允为一代国学(汉学)大师;作为哈佛大学毕业生且在美国优游多年并长期执教于多所世界名校的学者,其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的开阔视野、深邃洞见以及学术风格,堪称一代国学(汉学)学术典范。因此,余先生8年之内先后荣获分别被誉称为“人文诺贝尔奖”和“东方诺贝尔奖”的两大学术奖项,既是实至名归,更是众望所归,不存在任何的争议。
更重要的是,世界华人圈对余先生尚有一种特别的情愫,那就是他对自由民主的向往与执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实是其所崇奉的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最好阐释。其搅动海内外华人心弦和情感的两句名言,深刻揭示出中国文化最基本的诉求和特征:“哪里是安身立命的乐土,哪里就是中国”,揭示出中国文化涵育的社会,理应是一个仁政善治的王道乐土;“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则揭示出传统士大夫“以道为尊”的坚定信念,以及当仁不让的历史使命感——传统士大夫乃儒家文化之载体与托命。
虽然如此,在笔者看来,余先生荣获“唐奖”既是其学术巅峰的体现。

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余先生提出并反复申述一个学术观点,

“儒家的新趋向大致是退出公领域而转移到私领域”,
亦即儒学只能在“修身齐家”的个人生活领域发挥一些重要的作用,
而在“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政治领域则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建树
——充其量是通过教育提高个人的教养,进而提升公共生活的品质而已。。。。。。。。。。。。。。。。。。。。。。。。。
http://chinarujiao.net/p_info.asp?PID=18684
http://www.douban.com/note/364418467/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0-8-2014 05:59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8-2014 05: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告别英时,告别福山,老子来了
黎 鸣
题目中的“英时”是指余英时先生。余英时先生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普林斯顿大学退休教授,1930年生人,是中国近代著名儒学者钱穆先生的弟子,本人也是当今海内外享有盛名的汉学家和国学大师。尤其是最近获得了两个类诺贝尔奖,传为美谈:一个是2006年11月荣获美国国会图书馆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号称“人文诺贝尔奖”;另一个是今年6月21日,荣获台湾儒商尹衍梁资助设立的“唐奖”之“汉学奖”,号称“东方诺贝尔奖”。弗兰西斯·福山先生是美籍日裔国际政治学家,生于1952年,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舒华兹讲座教授,曾师从塞缪尔·亨廷顿。曾任美国国务院思想库「政策企划局」副局长。他的第一本著作《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1992年)让他一举成名。
“告别英时”是什么意思?
按说,余英时先生是当今海内外的“大儒”,是中国所有“尊孔”的文人们的最响当当的“楷模”,甚至“偶像”,而笔者我,则是当今在中国把“反孔、批孔、灭孔”的“口号”叫得最响,为此宁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不惜与天下所有“尊孔”的文人们“为敌”的“傻瓜”,所以,最想要叫出“告别余英时”口号的人似乎应该是本人我。然而事实上却不然,今天在网上大叫“告别余英时”的人居然是在当今的中国把“尊孔”的旗帜撑得最高的《中国儒教网》的主编慕朵生先生(见其网上文章《为什么要告别余英时?》,并见本文后面的附录)。说实在话,我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毋庸赘言,我虽然尊敬余英时先生,但是对于他的推崇孔丘及其儒家的明显的倾向性,我是决不会恭维的,即使他屡屡把自己与中国新儒家们的关系尽量地加以别开,但是就他仍旧把儒学看作是中国走向未来的部分精神动力来看,我也难以苟同。余英时先生的著作,但凡在大陆出版的作品,我都大致翻了翻。一言以蔽之,余先生确实不愧是大儒钱穆先生的弟子。然而,在看了慕朵生先生的《为什么要告别余英时》一文之后,倒是让我对余英时先生肃然起敬了。我确实难以相信,余英时先生竟然会否定儒学对于未来中国的“治国平天下”能有任何的价值,并从而把儒学的价值仅限定在人们私人的领域,也即是说,仅仅在“修身齐家”方面还有一点点意义而已。虽然,就后面的这一点,我也难以认同,但是对于一个把自己的一生几乎全都贡献在了儒学研究领域的老学人而言,余老先生能够说出上述的一番话来,这就已经是非常非常非常地难能可贵了,确实是不能不让人,尤其是笔者本人肃然起敬。
的确也是,对于今天在中国大叫大嚷要回归儒家的“王道政治”,要兴起“儒家宪政”的新新儒家的先生们来说,余英时先生的这一番发言,无疑是对他们的一记巨大的闷棍,而且这记闷棍还是来自所有新新儒家的先生们心目中最最高大的当今“大儒”偶像余英时先生之手,这能够让他们的心里感到舒坦吗?无怪他们会在《中国儒教网》上发出如此悲凉的《为什么要告别余英时?》的叫喊了。
如此看来,余英时先生人虽已老迈,心却还年轻,至少不会像大陆中国的这么许多新新儒家的先生们那样,虽然年纪轻轻,却事实上已经是大脑昏聩到腐朽不堪的坟墓中古董的地步了。为此,我在这里要向余英时先生表示我的最诚挚的敬意。祝愿余老先生身体健康,万寿不僵。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0-8-2014 06:02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8-2014 11:3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20-8-2014 04:51 PM
批判儒家思想,没什么不对。错就是错,不能把错的说成对。这是所谓“爱智”的哲学基本的要求。
吾爱吾师 ...


任何人都可批评任何人,前提是某人用何种标准的衡量器来批评任何人。

叫化也是可以批评那鸡呀,这没什么,重点是批评的依据根据和史实究竟到底实虚如何。


反过来说,批评的反义就是赞扬赞赏。好比若贝尔,就有一连串严格性多方面的考量考察,才能对某某在某个领域的作为而表扬及肯定。
这就是一种学术上严格标准有依据考察考量的衡量器。

不然,山里的阿猴阿蛇都可作评论家咯!
别的不说,丐帮又上又下好几万个帮徒帮孙,这几万个帮徒帮孙所批评赞扬的是非对错等,他人就必全信无疑?傻的咩,全照单收?不会去分析考量事情的前因后果及企图?

人讲就信的咯?骗骗三岁小孩倒行~
没根没据,乱七八糟,七零八落的文章,狂乱无比,语法不通,表达极差--->黎鸣。
真不知叫人如何信服!狂人,取得洽好! 本帖最后由 洪七公 于 20-8-2014 11:4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14 12:0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余英时先生的论点就较踏实有根据依据。

http://zh.m.wikipedia.org/zh/%E4%BD%99%E8%8B%B1%E6%99%82

余英時(1930年1月22日-),安徽人,生於天津,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院士[1],著名歷史學家、漢學家,引領兩岸思想史研究數十年,公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之一,有人文諾貝爾獎美譽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2] 余的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思想史[3],余英時的氣質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其尊嚴在於他從不受縛於學術外的任何勢力,是一位「追求純粹的學人」,以史學家的敏銳透射現實,儘管「一生禍盡文字出」,他仍堅守傳統知識份子一種「單純的倔強」[4]。他自稱對政治僅只「遙遠的興趣」,但時常發文評論時政、文化,積極聲援兩岸民主運動及中國人權[5],包括香港、台灣的公民抗命,他認為中國共產黨將「很快」垮台。[6]

唐獎的頒獎理由形容余氏「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份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學界久已推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傳統學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與人生實踐,對此語做了最佳的現代詮釋。」[7][8]


2014年第一屆唐獎漢學獎
該獎表彰他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研究和關注中國歷史、思想、文化,以及推動儒家思想上的貢獻。頌辭指他「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分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學界久已推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傳統學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與人生實踐,對此語做了最佳的現代詮釋。」余英時獲悉得獎時表示「受之有愧」、「很意外, 也不敢當」。

學術觀點编辑
余英時著作良多、桃李滿天下,著有中、英著作59本,論文400餘篇,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之一。他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包括古代中國反智論、得君行道、內向超越與外在超越、軸心突破、天人合一等理論,影響半世紀的全球漢學研究[2]。

以天人合一看傳統中國的軸心突破
將中國軸心世紀的突破和西方作對比,余英時認為中國在突破後的超越精神世界是內向的,可以簡稱為「內向超越」,與西方突破後的「外在超越」是兩條不同的文化道路。中國的超越世界——「道」——是「天人合一」的產品,即由人將作為價值源頭的「天」收入「心」中,所以在「內」而不在「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14 12:1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而,
“儒家的新趋向大致是退出公领域而转移到私领域”
是出自;

http://cul.qq.com/a/20140703/031986_3.htm?pc

陈寅恪曾指出,两千年来儒家学说具体实现在法典方面,所以通过制度、法律而全面影响到中国人的公私生活各方面。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体制化的儒家”,InstitutionalConfucianism。但自1912年帝制废除以后,整个政治、法律、社会、教育……的基本结构都不得不随之而变,儒家学说已无法在民国体制中找到容身的空间了。儒家作为一个全面安排人间生活秩序的理论系统,今天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复原了。但是必须郑重指出,我并不因此得出结论,说儒家已经“落后”、“过时”甚至是中国现代化的障碍。我的意思只是想呈现一个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即儒教的整体确是被现代的大变动打散了。然而这只是事实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即打散之后,儒家所包含的个别价值观念却依然健在,存活在很多现代中国人的显意识或潜意识之中。不用说,这些价值观念是数不尽的,其中有的已不适用于现代中国,但仍然十分有用的更不在少数。总之,它们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一大精神资源,关键在我们能不能做出创造性的运用。我不敢妄测儒家的现代命运,不过从历史上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儒家的新趋向大致是退出公领域而转移到私领域。若借用《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划分法,修、齐是私领域,治、平则是公领域。儒家必须退出公领域的理由是很清楚的,1912年共和体制取代了帝王体制之后,“政”和“教”便正式分离了。儒家只是中国好几个“教”之一,自不能独占公领域,建立一个“儒教国家”或“儒教宪法”,因为其他教的信徒是绝对不会接受的。所以民国成立后有人曾提出以孔学为“国教”的建议,但立即遭到当时知识界领袖的反对而不得不作罢论。另一方面,儒家的价值观念对于个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还是影响巨大的。所以在修、齐的层次,儒家还拥有广大的空间可以开拓。

(*而重点意义所要表达的是接下来的第二段,请看清楚详细阅读。)


把治、平的公领域和修、齐的私领域分开,不自今日始,谭嗣同在清末便指出:古人认为齐家可以直接导向治国、平天下,是因为当时在封建与宗法体制下,王、侯、卿、大夫的世袭之“家”掌握了“国”的大权,但这种世袭贵族之“家”在秦统一之后已不存在;一般所谓“家”不过指“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而言,如何能从“齐家”直通“治国”?因此它的结论是:“国与家渺不相涉。家虽至齐,而国仍不治;家虽不齐,而国未尝不可治……”后来顾颉刚的研究也完全证实了谭的说法。我相信儒家价值观念的实际运作在帝制废除以后从公领域移至私领域,其主要根据便在这里。然而这并不是说,儒家在现代已与公领域之间完全没有关系了,儒家在传统时期的重大教育功能之一便是向初学者灌输一种担当政治社会责任的精神。这一担当精神便是“五四”以来学生运动背后的真正动力所在。由此可见儒家价值仍可以通过个人的教养而影响到公领域,而且学生运动的例子也让我们看到:现代公民精神在中国的出现是得力于儒家价值的接引的。儒家还有很多价值观念可以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类似的接引作用,我以前已讲过一些,这里就不提了。


(以上文章出自余英时谈治学经历,文章人物人名是引用引述)


本帖最后由 洪七公 于 21-8-2014 12:2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7-2024 03:29 AM , Processed in 0.05169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