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读立自主
杜琪峰的电影无论受观众欢迎与否,却因每每能拍摄出可供多重诠释的文本,而得以成为各大国际影展的参赛常客。对于如笔者一般,喜欢深入解读电影剧情潜藏讯息的观众,杜氏的作品,或者应该更准确地说,杜氏电影公司银河映像出品的电影,很多时候都提供了极富挑战性的诠释空间。
《盲探》的故事讲述从前神勇的警探庄士墩(刘德华饰演),因公务盲眼后,唯有依靠赚取各类重案的悬赏为生。一次侦破案件的过程中,体力惊人但心思不够细密的女探员何家彤(郑秀文饰演)得悉庄非凡的破案能力,逐找上门重酬聘请庄翻查多年前女密友小敏无故离奇失踪的案件。
在追查的过程中,庄竟然不断借助何仍身为警员的身份,多番侦查另一些早已为人所淡忘的旧案,并牵扯出更多意外的枝节。当两人一步步接近真相之际,竟发现事实充满教人费解的怪诞因素。
这部电影在中国大陆上映后,票房迅速破亿,舆论普遍认为这部电影算得上是近期中国影坛被多部烂电影洗劫后的久违好作品。有趣的是,这套电影虽然是以侦探故事为骨干,然而风格却近似玩世不恭。庄何两人在查案过程中更是处处搞怪,笑料百出。观众尤其容易被贯穿整部电影的诙谐情节,以及看起来煞有其事的查案环节所迷惑,误认这纯粹是喜剧形式的侦探电影。
杜氏的电影风格独树一帜,标签鲜明。不管是否完全了解杜氏特有的电影语言,但总会让人产生一定得敬畏之感,大致认定其中必有所指。因此,若想进入杜氏的电影想象世界,首先得评论其电影,大概掌握杜氏独有的电影语言。
不是一般的侦探电影
《盲探》的基调是属于荒诞主义的,尤其是戏中小敏的身世,更像极富隐喻的寓言,而非仅是寻常的伦理悲剧。只要稍加分析,观众应该会也发现,何家彤委托庄士墩追查小敏行踪的的剧情俨然是“硬嵌”进来的桥段。事实上,庄追查小敏的方法,何也一样操作得来,根本不需要特别依靠庄的协助。更何况,何才是真正现役的警探,庄对何的依赖更多。如果下文的推论成立,何与小敏性格同样执着,追查小敏的同时,其实更像是何在一步步勘察自身阴暗面的过程。
如果硬要把《盲探》当作一般的侦探电影的话,那么就会变得非常无趣,因为观众自会发觉侦查说不上有什么曲折,真相很快就会随着下一幕的剧情公告天下。显然,把这部电影仅仅视作侦探戏,会错失许多潜藏的精彩讯息。
要解析这部电影,第一道最该问的问题莫过于为何戏中的核心人物庄士墩非得瞎眼不可?或许一些观众会质疑神探庄士墩的能力过于强大,认为扮演督察的司徒法宝(郭涛饰演)根本就是庸才一名,无法与庄士墩相提并论,尽管两人是好友;因此,就认定刘德华在戏中扮演瞎子,纯粹只是为了营造噱头。不过,类似的说法明显过于跳跃,欠缺说服力。然而,要解释庄士墩为何非盲不可,甚至到了结局也没有恢复视觉,也不是容易论证的问题,但大致可先从爬梳男女关系的特点下手,再推敲出较为合理的解答。
戏中的男女关系,其实早设下了悲观得几近残忍的基本设定,即男方的情爱观只有不断贪图皮相的好色,女性则会在情爱关系中执迷痴缠,甚至成魔。有关这一点基本设定,戏中所有的男女关系都无法幸免,即便是在戏中出现的首个案件中的肇事凶手,都无法摆脱上述设定。
男人本性是贪恋女色
这套电影虽然以侦查罪案包装剧情,但案件并不多,即开头部分的狂徒在闹市用镪水袭击路人案、小敏失踪案、验房离奇谋杀案、没有清楚交代结果的大脚板女运动员抢劫案,以及在追查小敏行踪期间延伸出来的多位失恋女生凶杀案。
第一宗狂徒在闹市袭人案,其实带出了许多重要的讯息,但因为这段剧情太早出现,而容易为人所忽略。在侦查这宗案件的过程中,戏中的男女主角得以初次相会,但更重要的是,案中狂徒的身份与犯案动机,可以跟最后结尾的小敏失踪案的真相,有所呼应。
案中的狂徒是身材庞大的中年落魄胖子(秦煌饰演),形象非常邋遢。这个落魄中年汉到超市购买腐蚀性液体作为凶器时,口操极不灵光的普通话,并不断用手机留言,与妻子沟通。期间,观众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狂徒的妻子出轨偷汉,但由于狂徒仍深爱妻子,因此只好哑忍并期盼妻子回心转意。
这个中年落魄汉子的形象,自然可以让人联想到现今香港众多中年男士因社会竞争力不强,收入不多,所以只好选择北上神州娶妻的现象。狂徒的妻子虽然从未出现,甚至连声音都没有,但我们仍然可以合理地推论出,这个狂徒的妻子之所以还有条件偷汉,而狂徒还愿意默默等待一个明显已不爱自己的女人,原因不会是其他,只是因为对方还是年轻貌美的女人。简言之,戏中唯一由男性主导,因情生恨的犯罪案,或多或少也是出于中年男人好色的缘故所导致。电影对于男女关系的悲观设定,由此可以得到一个迂回的佐证。
临结局前出现的变态杀人狂魔,借助自己的德士司机身份,杀害了十位为情所伤的年轻女士,也是另一个值得解读的情节。不要忘记,这个变态杀人魔杀害年轻女人的动机,也是出于迷恋女性眼睛的关系,也即是另一种对色相着迷的变态行为。换句话说,男人即便癫了,也无改其好色的天性。
贱男告别好色的宿命
当然,不能不提的是刘德华所饰演的角色,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典型贱男人。在此,又可以先夸耀刘德华自然流畅的演出,再加上电影量身打造的各种讨喜的场面,转移了观众的视线,冲淡了庄士墩其实是贱男人的形象。刘德华的演出近乎不留痕迹,不会时刻提醒你,他正在饰演盲人,拿捏得宜。总之,能够把身有缺陷,性格尖酸刻薄的角色,演得教人觉得可爱,已是功力所在。
庄士墩选择伴侣的标准不见得与杀人狂魔有太大区别。清醒的女性观众,甚至可以用肤浅来形容类似的择偶要求。观众一定不会忘记,庄士墩把一直为自己默默付出的何家彤称作“苏珊”,原来是意指外貌长得像男人的女警员。这种贬低对方的称呼,揭示了盲眼的庄士墩把何家彤想象成丑女,并且百般戏弄嘲讽。
当然,根据电影对于女性的角色设定,这并不会有损何家彤对于庄士墩的爱慕之情。这里,剧情又产生了类似童话的意味,当然这则童话故事是充满笑料的。 庄士墩一直钟情的对象,正是自己在目盲前所相中的另一漂亮的舞蹈员(高圆圆饰演)。庄士墩之所以要百般努力赚取各种悬赏,目的竟然只是为了重见这位昔日心中的女神。可见,庄士墩并非如戏中所宣称般,眼盲心不盲。电影要传达的讯息非常清楚,即便男人盲了,也仍然会执着于色相。
回到为何庄士墩非得一定要盲的问题,庄之所以会跟何家彤走在一起,关键也恰恰是因为戏中的一句台词:“你盲的都无所谓啦”。庄最终都没有恢复视觉,所以才能“突破”男人在情爱路上好色的宿命,毅然跟何走在一起。
如果庄士墩不曾盲的话,肯定早已跟舞蹈员邂逅,更不可能会看上姿色平庸的何家彤。换句话说,万一庄士墩重见光明,这一段现在让观众感觉非常“抵死”、“盏鬼”的情侣关系,注定是要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的。因此,庄士墩不可以不盲,而且还要盲到底,不然童话就会变回残酷的现实了。
至于庄士墩算不算已经突破了男人好色的宿命,又是一道值得反复推敲的细节。事缘庄的目盲非其所愿,如果读者可以接受庄恢复视觉后,很有可能会嫌弃何的话,那么庄不算是突破了电影对于男女关系的悲观的设定。
重复代入他人的身份
解决了庄士墩盲眼的疑问后,戏中至少还有两个非常显眼的讯息需要搞清楚,才能大致掌握整套电影的深层意思。其中一个显眼的讯息肯定是,为何庄何两人查案时,非得要不断地代入他人的身份?另外,为什么戏中会不断出现大量进食的镜头?需要说明的是,细心的观众可能也已经留意到,上述两个情景是交替出现,许多的剧情都是庄何在餐桌上的交流带出的。不要忘记,真正嘴馋的人,其实是庄士墩的角色。他很喜欢要求别人把吃不完的美食递给他,甚至到了落幕前,他连自己养女的雪糕,都想占为己有。
针对代入他人角色来查案的方式,熟悉杜琪峰与韦家辉两人作品的观众,自可联想到另一部更有悲剧意味的经典作品《神探》,早已出现过同样的点子。许多香港著名导演为了大陆市场北上拍片后,往往都喜欢在自己的新作里,重现自己过往作品中的经典场面,指示观众必须回顾过去,才能找到完整的解答。周星驰如是,杜琪峰也不例外。
对于讲究理性分析的观众而言,代入别人的身份,重复他人的行为举止,甚至是感受别人的痛苦来搞清楚状况,根本就是多余的环节。事实上,在戏中负责直接代入他人身份感受痛苦的人,更多时候是由何家彤来承担。
庄士墩指示何家彤去扮演案中关键人物的角色,其实更像是在愚弄着何。庄在戏中想通案情的方式,很多时候只是仔细分析案中线索(例如案中的人物突然以类似幽灵的形态出现,与庄直接对话),然后大胆假设,至少我们看不出为何何家彤非得要模仿小敏用刀片反复割伤自己的手腕?难道纯粹是为了激发庄的破案灵感?还是,何家彤每次的言听计从,都表现出为爱人无私付出的情操?可以肯定的是,上述的情节明显彰显了庄对何的绝对主宰。
戏中大量代入他人身份的戏份,不能单纯用理性去理解,因为这些情节更像是某种仪式,纯粹为了带出某种特定的意涵。在此,本文仅能提出大胆的假设,供读者参考。
笔者认为,上述的情节其实是在暗喻香港人身份迷失的焦虑,在民主无望的情况下,只好一再重复演习一系列绝望的角色,跟电影中的剧情推展没有直接关系。可以大致佐证这一点的剧情是,象征香港现役的警队精英的角色,包括先前提到的司徒法宝以及何家彤,全都被刻画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无力解决一大堆拖了十多二十年的悬案。 这样的剧情设定,难道不正是现有香港现实的最佳写照?庸碌的施政团队领导着香港,然而几乎所有在回归前就存在的流弊,却随着“五十年不变”的口号延续至今。
情爱好比食物的隐喻
再来,重复出现的进食场面,笔者认为很有可能是要传达人性与生俱来带有强烈欲望的事实。一般上,很多评论人都会将小说中与舌头有关的情节,直接视作是欲望的泉源。可以品尝美食,无可否认是人世间至高无上的享受之一。 庄士墩对美食有强烈的喜好,说明了此人欲望旺盛的一面。进食的意象,甚至还能与电影对于女性情爱观的设定连接起来,作进一步的探析。
先回说戏中的杀人狂魔,他占有美色的方式,也是通过进食的方式,即将对方的眼珠给吞下肚子。还有,小敏的妈妈杀了爱人之后,是将之用盐腌制起来,小敏的外婆则是将自己的爱人给油炸烹调,最后小敏也在厨房杀了负心的情郎,相信也是打算将其弄成人肉刺身。
所有的杀人模式,都跟烹煮食物的方法有关,这是否说明了,女性或男性疯子杀死心爱的另一半,是出于将感情视作为生命中与食物同样不可或缺的粮食,所以非得要将心仪的对象杀掉,化作自己身体中的养分不可?
扣紧电影对于男女情爱观的设定,我们就会发现,正常的男性如谋财害命赌徒李得胜(林雪饰演)或者前面提到落魄中年胖子,即便起了杀心,也不会如女性般想把人杀后吃掉。把变态杀人魔食人眼珠、小敏婆孙三代烹尸以及庄何好吃的情节摆在一起来看,自会发现三者可以相互贯通。前两者应该是后者底色部分,表面上看起来关系正常的庄何两人,如果往极端发展,下场也会是杀人吞食的情况。换句话说,爱的形式稍一转换,分分钟就是暴力的体现。
总之,针对戏中各种有关美食的意象,我们可以大致得出如此一道模糊的结论,情爱好比食物,人人都无可避免地需要进食才能生存下去,但对于食物,谁又愿意吃得清淡一些呢?
情爱关系影射中港?
杜琪峰的爱情电影往往可以提供多重诠释,甚至具备政治意涵,早已是评论界的共识。《单身男女》中两男追一女的桥段,很有可能是在影射中港两地的竞争关系。
杜氏上一部中港合拍片《毒战》,便已有影评人指出,戏中结局部分具有大胆的政治指控意味。戏中扮演英勇探员的孙红雷在濒死前,仍要用手铐扣锁着扮演毒枭的古天乐的脚,让他无从逃遁。这场戏可以被解读为始终向往自由的古天乐,其实就是香港的现况,孙红雷正是在背后牢牢控制着香港的中共代表,永远都不会给香港真正的自由。
上述的推论有一定的说服力。如果解读《盲探》的政治隐喻,相信也是相当有趣的尝试。
《盲探》中对于男女情爱观的设定,是否又是另一次指涉中港关系的尝试?男人在情爱路上不断追求色相的冲动,其实也是一种不欲被束缚,极度向往自由的表现。这是否也是在暗指现今香港的躁动?然而,女方的回应却是一句:“你负我,我要你鸡犬不宁!”,然后便与男方没完没了的纠缠至死,是否又是电影对于香港未来悲观的看法?还有,何家彤处事鲁莽,庄士墩虽然聪明过人,但一旦遇上危机还是得呼叫何出来救驾。而何总有办法随传随到,这会否是在调侃着香港离不开中国?
李得胜在澳门贪财犯案,害命纯粹为财,没有感情,是否说明了《盲探》的格局,有可能是在检讨整个“一国两制”体制的成败?当然,戏中出现盲人开车救出爱人的桥段,极为夸张,又在指涉什么呢?
不要忘记,当时在戏中受重伤的何家彤竟然脱口说出,怀疑庄士墩之所以愿意爱上自己,其实是为了钱。盲眼的香港之所以靠向中国,只是出于钱财的考虑?还有,庄士墩执意要追查的旧案,明明案情严重,为何会被众人所遗忘,这些旧案件是否暗指一些香港社会遗落了的重要价值?
另外,小敏与她的外婆的行为极为恐怖,但为何同样要用藏身衣柜的方法缠死自己的爱人?这种恐怖的力量,是否也象征着中共对香港的控制,其实一直都在暗地里进行,无处不在,随时都会夺门而出,根本没有高度自治?
晦涩的的批判方式
在民主建制苦无出路的香港,港产电影也需要兼顾市场考量(大陆市场),但却意外地催生出另类的电影叙述手段,包揽曲折的诉求,蔚为奇观。在言论自由处处受到钳制的国度里拍摄电影,想要承载批判的内容,大概也只能以这种晦涩的方式来表达,这是众多亚洲电影可悲但独特的一道景象。
笔者认为,这是又一部杜韦两人联袂演绎“暗度陈仓”的电影。情况就像先前的《单身男女》以及《毒战》一样。在大陆,电影的表达不可能做到畅所欲言,所以只能不断地用不同的寻常故事来偷渡控诉。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杜氏作品的局限也正来自于这种导演在有意无意间玩弄的电影叙述技巧。对于香港社会动态不太熟悉的观众而言,杜氏的作品很多时候都会让观众感觉消化不良。导演也不能要求每一个观众都站在导演的处境上去理解他的作品。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郑秀文演得惟妙惟肖,入型入格,是撑起整套电影气氛的关键。近来的香港电影,大量依赖大陆女星撑场,香港本土出产的女明星已买少见少的,郑秀文这次出彩的演出,是难得的惊喜。
黄麒达,中文系毕业,热衷大学辩论活动,兼职杂志书话专栏撰稿人。近期阅读兴趣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后现代后殖民论述、史学理论、香港本土论述、中文长篇小说以及环保与文化保育研究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