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67|回复: 30
|
西醫“攻擊”‧中醫“支援”‧中西醫抗癌治癒率高
[复制链接]
|
|
转來一帖供参考, 他山之石可攻城,治疗法平就不应有分别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24478?tid=8
癌症是許多國家人民死亡的主因之一,可惜迄今仍沒有完美的治癌療法。雖然西醫的放療、化療和手術可以殺死癌細胞或移除腫瘤,不過卻可能損壞患者的器官功能,令病患承受噁心、作嘔、腹瀉等不適和痛苦。不過,隨著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西醫學攜手合作共治癌症,即西醫負責攻擊,中醫負責支援、守衛,可提昇癌症的治癒率。
由於西醫與中醫對醫藥的認知與治療有著迴然不同的觀點,造成西醫較難認同中醫醫學。即使中醫成功糾正西醫放療、化療治癌後的後遺症,但中西合璧治療癌症並沒有獲得廣泛的認同。
預防學兼腫瘤科中醫師李福民表示,早在2000年以前,中華重要的醫學書籍已有記載腫瘤與癌症。這些書籍已列出在身體各部分生長的腫瘤,如腱腫瘤、腸瘤、乳瘤、唇瘤等等。
“很多中醫書籍都有記載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大致上,中醫統稱腫瘤為‘癌´。”
情緒亦是致癌因素
他說,根據中醫學的觀點,過多的壓力、外在的致病因素、身體衰老、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性的轉變都會導致氣血停滯,最終演變成癌症。再者,身體長出異常障礙物質,或內臟的功能失常錯亂都可能形成腫瘤。
此外,中醫學認為,過度焦慮可導致食道癌,這意味著情緒也是其中一個致癌因素。
他指出,中醫認為人體患癌的主因都是來自外界,如不良的生活習慣、營養失調、運動過少、吸煙等,因此相信人類仍可通過自制能力預防癌症。
中醫採用整體治療
李福民說,中醫師治療時都會採用整體治療法,即增強整體體質,再以藥物直接攻擊腫瘤。
“中醫師採用辯證論治的方式診斷病情。簡單來說,體質不同,即使患上同一種病,表現出來的症狀、現象都會有所不同。因此中醫處方時不會給予專注醫治腫瘤或疾病的藥物,而是讓病人服用可以改善體質、減少狀況的藥物,以削弱腫瘤的力量。如果有必要,須通過西醫的手術切除或殺死腫瘤。”
目前,中國內科醫生治療腫瘤病人的方式分為3種,即單純採用傳統西醫方式、單純採用中醫方式或採用綜合中西醫治療法,當中以綜合中西醫治療法最為常用。
治癌未獲廣泛認同
中藥缺科學研究根據
預防學兼腫瘤科中醫師李福民說,雖然中醫治療腫瘤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不過對於它的療效,各方都沒有一致的見解,也沒有獲得廣泛的認同。事實上,這是因為中藥的使用是根據以往觀察和實驗的成果,缺少科學研究根據的緣故。
“ 另外, 中醫是採用辯證論治的方式診斷病情和醫治,根據個別病者的整體體質與出現在病者身上的疾病現象處方開藥,個人化的藥方導致藥物的臨床實驗無法進行,不能確保處方品質的統一性、穩定性、安全性與實用性。”
近年來,在預防癌症與治療癌症上,中醫學與科學的進步已大致解決了上述問題。許多科學實驗研究成果顯示中華醫學著重的保護機制,擁有抗氧化、免疫、抑制、遏止癌細胞週期循環及誘導癌細胞凋亡的作用。
無法提供替代療法
中醫仍不能單獨抗癌
李福民指出,傳統的癌症治療面對不少限制。化療治癌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傷害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殺死腫瘤或癌細胞,事實上卻鮮少達到這目標。
另一方面,雖然醫學界已開始針對人類基因圖譜進行臨床研究,以充分瞭解癌症的發展及治療的反應,不過一切仍在初步階段。
“隨著現代科技與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我們已有能力從中藥抽取有效的成分,研究它們的抗癌機制。根據中醫的經驗指引,科學家已認同自然物質如蔬菜、草藥、菌類、礦物質可減少或預防化療帶來的副作用,並可發揮治療作用。”
他指出,與其他抗癌劑一樣,許多中藥裡的活性成分可以大幅影響或改變細胞的生命週期,如延緩細胞的增殖或擴散,同時令細胞自毀或凋零。這可通過自由基的形成、通過影響荷爾蒙或導致DNA鏈斷裂,令細胞自毀或凋零。
“盡管如此,中醫學仍無法提供任何不錯的替代醫療方式,因此中醫仍不能單獨對付癌細胞。”
他相信,融合西方與東方的醫學,將可提高癌症的治癒率。 |
|
|
|
|
|
|
|
发表于 20-4-2008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范逍遥 的帖子
你的中文好好。。。。这时你写的吧。。。佩服。。。佩服。。。
想问你怎样回这么多中文专有名词, 尤其是疾病和药物的名?有没有中英医药翻译词典?或网站? |
|
|
|
|
|
|
|
发表于 20-4-2008 1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范逍遥 的帖子
失敬失敬。。。原来是高人。。。。可是hor...你还没有回答,有没有听说过中英医药翻译词典?或网站?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4-2008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4-2008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ice 于 20-4-2008 23:37 发表
失敬失敬。。。原来是高人。。。。可是hor...你还没有回答,有没有听说过中英医药翻译词典?或网站?
大妈是hematologist来的...
中文名词,用google search一下就有了... |
|
|
|
|
|
|
|
发表于 21-4-2008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4-2008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yice 的帖子
我也不行...很多名词一定要去confirm一下才敢用... |
|
|
|
|
|
|
|
发表于 21-4-2008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4-2008 0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范逍遥 的帖子
能不能告诉我,这样“进步”的治疗贵吗? 像pleasure将的小百姓需要透过报章叫“头家!!!tolong”才有机会获得这样的治疗吗? |
|
|
|
|
|
|
|
发表于 21-4-2008 07: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yice 的帖子
我觉得不会华文翻译的话用英文比较准确,勉得误导人家,虽然这是华文论坛。 |
|
|
|
|
|
|
|
发表于 21-4-2008 08: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4-2008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范逍遥 的帖子
请问大妈要怎样能提高白血球呢?我先生四月八号化疗(RCHOP)后白血球由化疗前的3.8降到2.7再降到1。3了。医生18和19号为他打补针,今天早上去医院,白血球上升到3。0可是还是不到理想水平。所以医生把第二次化疗拖回29号。请问化疗两个星期一次会不会身体很支持不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4-2008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rsenic = 砒霜
三氧化二砷 (As2O3, Arsenic Trioxide)
原來西医是用『以毒攻毒』的方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4-2008 08: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4-2008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有没有人了解三十年前人的平均寿命比现在短还是长?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4-2008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范逍遥 的帖子
是平均高寿,个人最高寿却比不上养生有素的古人。
圣经中的高寿是几百岁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008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范逍遥 的帖子 -- 中国的尺
朝代 1尺=?公分 備註
----- ----------------- --------------------------------------------------
商 16 殷墟出土骨尺(台灣故宮博物院藏)(16.93)
殷墟出土牙尺(中國歷史博物館藏)(15.78)
戰國及秦 23.2 洛陽金村出土銅尺(23.1)
据商鞅方升推算(上海博物館館刊第1期
151-152頁)
西漢 23.2 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王妻竇綰出土錯金
鐵 尺 (23.2)
1957年甘肅酒泉漢墓出土銅尺(23.1)
新莽 23.1 據新莽嘉量(台灣故宮博物院藏)推算
東漢 23.4 1956長沙雷家嘴東漢墓出土銅尺(23.39)
東漢晚期 23.6 1959年掖縣東漢晚期墓出土銅尺(23.6)
1954年合肥東漢晚期墓出土銅尺(23.75)
魏(三國) 24.2 1972年甘肅嘉峪關三國魏墓出土骨尺
二件(23.8)
魏正始五年東莞官弩機望山尺二寸(24.26)
魏景元四年,劉徽注《九章‧商功》:
王莽銅斛於今尺為「深九寸五分五厘」
(24.18)
西晉 24.2 1965年北京八寶山西晉王凌妻華芳墓
出土骨尺(24.2)
1956年河南洛陽舊唐屯村西晉墓出土
骨尺(24.3)
東晉 24.5 《隋書‧律歷志》:「晉后尺實比晉前尺
一尺六分二厘」(24.48)
劉宋 24.6 據《隋書‧律歷志》
南朝梁 24.7 據《隋書‧律歷志》
前趙 24.2 據《隋書‧律歷志》
北魏 28 據《隋書‧律歷志》
東魏北齊 30.2 據《隋書‧律歷志》
北周 29.6 據《隋書‧律歷志》
隋 29.6 據《隋書‧律歷志》
唐 30 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尺26支,長度從29.4
到31.7厘米,平均29.75厘米
1976年西安郭家灘78號唐墓出土尺(30.09)
宋 31.2 1921年巨鹿故城出土北宋木矩尺(30.91)
1964年南京孝陵衛宋墓出土木尺(31.4)
明 31.8 山東梁山洪武年間沉船中出土骨尺(31.8)
(1)營造尺
(2)量地尺 32.7 明朱載靖《律學新說》所繪寶源局量地銅尺
(3)裁衣尺 34 1965年上海上塘灣明墓出土木尺(34.5)
清
(1)營造尺 32 康熙牙尺(中國歷史博物館藏)(32)
(2)量地尺 34.5 康熙戶部尺(34.86)
(3)裁衣尺 35.5 清牙尺(35.3)
[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1-5-2008 03:31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008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人物的身高
根据古书记载,秦代的美男子邹忌身高八尺多,传说关羽身高竟然达到9尺。
回头一看看美男子邹忌,身高超过185公分。
算式为=【23.1公分 x8尺 = 184.8 公分 】
关羽身高216公分(24公分x 9尺),
刘备:七尺五 = 172.5 公分
张飞:八尺 = 184 公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008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人的一年
中国最早出现的“地动说”见于战国时的《列子》.该书《天瑞》篇说:“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又说“运转靡已,大地密移,畴觉之哉!”这里前一句指出地球不过是宇宙空间的一个细小物体,但又是我们周围有形物体中最巨大的,这种认识颇为得当.后一句则说明大地在不停地运转,短时间内已移动了不少路径而使人难以觉察,也完全正确.另有和《列子》成书年代相近、假托黄帝和名医岐伯讨论医学问题的《素问》一书,也谈到地球运动问题.据该书《天元纪大论》和《五运行大论》篇记载:黄帝先向医学家鬼臾区请教天地阴阳变化的问题,鬼臾区说是“天之气动而不息;地之气静而守位”,宣扬了“天动地静”的观点. 以后黄帝又问岐伯:“天地之动静如何?”岐伯则回答说:“上者(天)右行,下者(地)左行”,以为大地也在运动.黄帝接着问:“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 ’,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要求岐伯进一步说明.岐伯回答是:“天地动静,五行变迁,虽鬼臾区犹不能遍明”,又说“天垂象,地成形,……形之动,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对后一段文字,唐代中期的王冰在注释《素问》时还解释说:“观五星之东转,则地体左行之理昭然可知也”.岐伯与王冰都以为地球有运动,可以从星象的变化观察到.认为星辰东升西下,实是地球由西向东自转的结果.以上《素问》中的文字,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对地球是静止还是运动着的问题开展辨论的一次记录.“天动地静”被岐伯认定为错误的观点.
以后秦代李斯在《仑颉篇》中有“地日行一度”之说.古人把“周天”分365.25度,即地球绕日公转一周要365.25天.“地日行一度”是十分准确的地球公转的概念.看来“地动说”在中国古代曾是普遍为学者所接受的观点.
西汉时(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地动说”有进一步的发展.当时,出现了许多和“经书”相表里的“纬书”,内中颇有不同于经书的异端之说,“地动论”即是其中之一种.
《春秋纬》中《元命苞》篇说:“天左旋,地右动”;《运斗枢》篇说“地动见于天象”,都以为地体是在运动着的.这可以从天空星辰的变化中看到,也即认为星辰东升西落(天左旋)是由于“地右动”的结果.关于这问题,十一世纪时北宋的哲学家张载在《张子正蒙论》中《参西编》内还有进一步的解释,说: “恒星所以为昼夜者,直以地气乘机右旋于中,故使恒星、河汉,回北为南,日月因天隐见”.张载把日月并列虽是错的,但他以为恒星、银河(河汉)以及太阳的升落和隐现的原因,都在于地球的“右旋”,对地球自转理解的深刻、透彻,是同时代的国外学者所未曾有.
《河图纬》一书对地球的运动,有更深刻的描述:“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之上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直到今天我们向中学生说明地球在运动时,还都应用二千多年前《河图纬》中的譬喻.另有《尚书纬》中《考灵曜》篇对地球的运动,特别是对地球的公转又论述的更加全面了.《考灵曜》说: “地与星辰四游,升降于三万里之中.春则星辰西游,夏则星辰北游,秋则星辰东游,冬则星辰南游.地有四游,冬至地北上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其中矣!地常动不止,譬如人在舟中而坐,舟行而人不自觉”.这里所说“地有四游”,就是指地球绕一圆形轨道而公转.从文中所说,就可以画出地球绕的公转圈,尽管文中尚未提到说太阳为轨道中心.
北宋邢昺(公元932年-1010年在世)在注释《尔雅·释天》时,曾对上文的“地有四游”作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四游者,自立春,地与星辰西游,春分西游至极,……从此渐而东.自立夏之后北游,夏至,北游至极.立秋之后东游,秋分东游至极.立冬之后南游,冬至南游至极.此是地与星辰四游之义也.”文中所谓东游或南游“至极”,是指地球运行到圆形轨道的最东处或最南处,看附图即可明白.邢昺认为地球在绕一圆形轨道公转. |
|
|
|
|
|
|
|
发表于 1-5-2008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范逍遥 于 30-4-2008 09:48 PM 发表
人均壽命現在是歷史里最好
所以不该感谢医药和科学的发展吗?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