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1-10-2009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es123 于 10-10-2009 12:14 PM 发表
你教的班通常两星期吧?
通常在教万两星期后能通关的又有多少人? (%)
能通小周天的又有几人?(%)
槟城只教十天,外地十二天。
我不做统计的,不过有些人能在几天內真正通督和通小周天。那些造假说通关80%以上的並非是通任督二脉,甚至不能通小周天。就像您的家人哪是通了?我不像一些人造假打诳,只管教好、给学员打好基础,过后能在家自练成功(或通过电话和网络交流进修)。
那些趕着在十二天内强提内气通督的往往发现应该好的病未见好转,例如这个:
http://www.zqyxf.com/zfbbs/dispbbs.asp?boardID=112&ID=15936
以下是引用海外华侨在2009-10-10 11:37:02的发言:
1) 正是这样逐渐入静的,如果还注意呼气和守丹田是不能深度入静的。
2) 一二步功练好就能调好肠胃(胀风、消化不良之类),很多人急於克期通督就练得马马虎虎,错失调理处於中焦的腑臟。结果任督通后病却未好转,肠胃不好是小事,造成气滯於头的却是自讨苦吃。跟据您的描述是通督了,不过最有力的证据是小周天,只有真气能在任督二脉形成环流才是最有力的证据。
3) 沒错,调肠胃病时也会暂时失胃口,可是您有严重的肠胃病吗?另个原因是气足不知锇/不思食。
以下是引用gisui2008在2009-10-11 8:53:28的发言:
我的身体是很差,很多毛病.1)小三阳,DNA阴性,胆囊炎.但过累时出现肝功不正常.吃点药就能正常,有次还出现脾大(地方医院认为)后来到省医院,认为不是.
2)三年前经常早上一起来就拉肚子,特别是一接触冷水.为了治这个引起肝功不正常,做肠镜,上升结肠有点红肿,但没说是结肠炎.
3)可能因为治拉肚子时引起的肝功不正常,吃了不少凉药,后来,胃比较易受凉,今年夏天有次吃了点西瓜就腹泄.应该是寒胃了.当然结肠炎也可能.
4)上次通督后,开始腹部不舒服,体得一个月下降了近6斤.以为复发了去做了肝功与血糖.华侨答复认为是好事,检查也不会有事,还嘱咐当天不能练功..检查结果是血糖正常,肝功能中直接胆红素高了一个点,引起总肚红素也高了一点点,检查结果与老师的判断是一致的.当地医生说是没休息好.个人分析可能是体重下降快,引起心理问题,加上晚上睡眠不好引起的.
看到华侨老师这么关心,真是我的幸运,感慨很多,谢谢.
昨天练功情况(因为最近工作不忙,能保证最少每天三个小时以上):
1)这几天练功时都出现,刚开始中丹田有气胀,还出现过一点点热,然后慢慢消失,但随后出现背部很热,有点燥热.或重压或酸胀,或是有力使劲挤压胸肋.特别是左边胸肋.
2)以前出现过的右肋内肝区痛的情形,最近又出现了.不知是不是最近练功特别多,基本每天都有3小时以上.昨天晚上12点醒后,一直睡不着.就练功.到早上4点左右,练功特别有感觉.卧姿,人慢慢轻飘起来.身体开始胀大,全身很温暖,特别是背部,最后觉得有点燥,可能在被子里吧.就收功,反得做了几次都是如此,人很易就飘起来.每次都如此.整个过程大脑比较清醒,我想可能没有深度入静.入静中,我对于丹田的意守是想到了就呼气时收一下,没想到不守.最近练功都是背部,腰部特别敏感.以前通督时都没有出现过背部暖和的情况.
3)担心可能是用意过重引起肝亢,我想每次练完功后,呵心二十分钟,不知会不会影响练功.
4)以前晚上练功都是练着就慢慢睡着了,(当然因为我睡眠不好,从来没有深度入睡过.)都没有收功,不知是不是晚上睡觉练功可以不收功呢.
5)以前华侨老师稍微指点,就能通督,这次这么详细的指导,我想一定会做的更好,已买了真法与指导还有光盘.本想参加培训可惜太远了.时间也不许可.
6)我就属于华侨老师说的,以为通关后,调病更快,更好,就急于通督.练得马虎.我的病大部分都在中焦,结果错失调病的机会,这次我一定要做到华侨老师说的自动自发的进入第二步.
7)华侨老师能不能收我这个学生.
我教功以调病为先,不是以通关为先,虽然最后目标是贯通全身经络,但是一些病重者经络严重堵塞,不可能在十天左右就能全部贯通。去年有个学员是20年的脊椎骨炎/颈背强直,我坦言对他说:练十天只能见效缓解,要痊癒需练至少一年。他很理解地说:老师放心,我练三天已缓解许多,能在兩年内好就十分高兴了!以前看中医、西医花了不少钱都没有什么效果,还废话连篇说是遗传、基因改变....。不能医讲一句就夠了嘛!
[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12-10-2009 09:00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1-10-2009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0-2009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r_man 于 11-10-2009 03:04 PM 发表
请问楼主。。。吉隆坡有教学吗???
11月中,焦赖 Batu 9。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09 07: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又有新花样了,叫什么灵子功,受费上千,说能治百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10-2009 06: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10-2009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络和穴位的科学验证
内容摘要: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关的学说,是针灸学理论的核心和根据,同时也是指导祖国传统医学在各科诊断、治疗、预防及养生等方面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对经络的客观存在做了肯定,对经络的实质、治病机理进行了试解与探讨,并首次提出了“病愈是经络修复的过程,而不是打通”的新颖理论。
关键词:经络、穴位、修复、药物归经
一、经络的客观存在与假说。
经络现象,是客观而普遍存在于人群中和其他生物体中的正常生命现象。从上个世纪的中叶开始,人体经穴、经络上的生物物理特性,就已被国内外的很多专家用科学手段所证实。如:经络系统存在的低电阻、高电位、导声、导光等特征,早在20世纪的70年代就被发现。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又利用热显影、超声波显影、辐射场摄影以及放射性核元素示踪等技术,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揭示了经络和经穴的客观存在。
早在上个世纪的1958年,法国针灸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就发现了经络有低电阻的特性。到了1971年,日本东京教育大学的芹泽胜教授,通过拍摄的两万多张人体全身红外热像图片发现:穴位部要比其它周围组织温度高出0.5--1.0℃。1982年,我国著名经络学家祝总骧发现,分离的肢体在一定时间内仍具有穴位低电阻特性,这说明经络的存在并不是依附于与神经、血管。并发现经络循行部位含有比其它部位数量更多的神经末梢、神经束、血管、肥大细胞和结缔组织束。证明了刺激经络,确实有调整神经反射、改善血液和组织间液循环、加强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等作用。1984年,北京市第六医院报道了232例循经皮肤象,直接明了地证实了经络的客观存在。1987年,《光明日报》刊登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助理研究员严志强,经数十万次测量后发现:人体的躯干、四肢有十四条高光线,从而用科学的手段证明了十四正经的存在。另外,原苏联科学院通过实验也同时证实:人体能感光的表皮部位只有在经脉上存在,而且光能通过任意一条经脉上的两个穴位。
《黄帝内经》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脏》篇又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是人体一种多层次,多结构的立体隐形空间系统。在这个协调的空间系统中,经络是生理、病理等多种信息传导的优势通道,同时又起着辅助人体第一巨系统(西医解剖学可见的神经、淋巴、内分泌、细胞、血液等)的作用。经络具有的平衡调节、运送营养、抗御外邪、反映症侯、保卫机体等内在功能,已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被世人所接受,但对于有关经络实质问题的探讨却一直争论不休。有些专家认为:经络主要是神经系统,提出了经络与神经、体液相关的学说;也有些专家通过对胎儿尸体染墨观察研究,提出经络是血管和淋巴的学说;还有些专家提出:古人用肉眼已看见的结构,绝不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还不能查知的,所以认为经络就是血管和神经。既:脉为血管,经为神经。
二、经络的实质与穴位的关系
现代医学理论的结构是以解剖学为基础,以物质实证主义为指导的。而已被大量声、光、电等现代物理手段及数千年的临床实践所证明的经络现象,为什么在数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不见踪影?那么经络到底在哪里?它的实质究竟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其实古人早已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只是我们在理解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从而才造成中、西医界在学术上的无谓纷争。
《黄帝内经》中曰:“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循皮肤之中。”《灵枢·本藏篇》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这里指的分肉、腠理,就是肌肉之间隙。1995年第一期的《中国针灸》杂志上,刊登了徐宇瑾等人对大鼠经脉循行线表皮结构特征的文章。他们发现:经络线上每个表皮细胞膜上的缝隙连接面积,均是邻近对照表皮细胞的12倍以上。1991年,王仲涛、祝总骧等人对循经低阻线皮肤冷冻复型的定性观察也证明,低阻线处表皮的缝隙连接明显多于对照点。这就是说,经络和穴位的表层是由丰富的缝隙紧密连接起来的组织。据1998年的《科学通报》杂志报道:上海复旦大学费论教授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花了近十年时间证实,在穴位骨间膜上确有一种结缔组织。科学家们将这种组织从穴位上取下后用质子加速器进行分析,发现里面含有钙、磷、钾、铁、锌等多种元素。而这几种元素在穴位上的含量,竟是非穴位上的40至200倍。
我们知道,在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细胞中,都存在有一种叫生物液晶态的物质。而大量的研究证实,在经络和穴位上这种物质要比其他部位更加密集。根据生物液晶态的特点我们还知道:液晶态有导热、导光、导电、导磁的特殊性质,而这些现象又都是经络和穴位所具备的物理特性。通过以上科学验证及《内经》中的描述本人认为:很简单,密集的各种组织结构就是经络的实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道路,但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经络虽然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但它并不是以独立的形体方式存在。假如我们在路上挖一掀土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肯定是除结构组织紧密、缝隙小外,它与旁边的泥土并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而这一点,也正是为什么在如今解剖学中找不到经络实质的真正原因。
经络如同河流与电缆,穴位是与河流联通的湖泊。而在穴位上另还有神奇的压电效应,它如同电子元器件中的一种声电转换装置――晶体压电片。即当我们给压电体施加力量时它会发电,相反当给压电体加上电压时它会振动。而又因经络的组织结构与穴位没有根本的区别,所以经络也有一定的压电效应。北京市第六人民医院在临床中发现:有些经络敏感的患者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时,其相应的经络就会有剧烈的压痛感就是最好的证明。
细胞本身就是带电体,而经络与穴位又是细胞的聚合密集体。细胞内部是正电,细胞的外部是负电。在未受刺激时它们显中性并安分守已,但当受到外界干扰和刺激后这些带电离子便活跃起来,就会形成几十毫伏的电位差。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的杨淑晖、李汉友,在对健康人和病危患者的经电测试中发现:健康人的脏腑相关经电无显著差异,而后者经电则严重失衡。在同一病人身上,有的经电小于1微安,有的经电则大于100微安。这说明经穴组织在受到干扰刺激后,就会发出很大的差异电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10-2009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络和穴位的科学验证 ....2
三、病愈是经络修复的过程,而不是打通
经络即非实体,又不是管道,它只是存在于细胞组织之间不同层次上的特定间隙。经络没有固定的边界,是一束中紧外松的细胞集合体,它就象地球伸向天空的大气没有一个固定的边际。所以有时经络感传会发生跨越,既从一条经络感传至另一条经络线上。经络因本身组织结构密度很高,所以呈低电阻特性及有传导运输的功能。
古人常将经络比做江河,这是非常恰当的。是河流就有宽窄,就有可能改道,甚至可能泛滥。《灵枢·痈疽篇》曰:“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经脉败漏,薰于五脏,脏伤故死矣”。这里讲的“星宿”是指天空之列星;“经数”是指水在地面上流行的经纬度。《灵枢·痈疽篇》又曰:“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他合纪。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萱不成,五谷不殖;径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则别离弃处,血气犹然……”在这里,古人不但告诉了我们“天人相应”理论中的对照关系,另外还明确地指出了患病的原因。“流溢”和“经脉败漏”都有泛滥之意,实指经络“发炎”肿涨。当我们某个器官发生病变时, 相应的经络就会变粗加宽,如同是电缆漏电短路,气血当然就不能到达脏腑而患病。
脏腑病变,经络似肌肤糜烂、河水泛滥。大水流于它地,自然不能到达终点。而脏腑无病时经络较窄,像步调统一、频率一致、光束高度集中的激光,可将气血大量、快速地长运营至脏腑之中。所以说病愈是经络修复的过程,而不是打通。但《内经》中讲的:“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并无错误。这里说的“通”是到达之意,而“不通”是指如同电缆中间一段漏电短路电流不能加至负载。同时也像河坝决堤、河水泛滥,船只找不到方向所以也就无法到达目的地。
《灵枢·口问》篇曰:“耳为宗脉之所聚。”元代时期的医著《卫生宝鉴》中云:“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20世纪50年代, 法国人又在无意间发现耳廓是一个倒立的胚胎,从而创立了耳穴疗法。耳朵古人称谓“采听官”,它是人体重要的信息站,人体的内脏或肢体发生病变或受到损伤时,都会在耳廓的相应穴位上出现异常。耳部是人体信息输出、输入最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同时也是人体状况重要的荧光屏。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耳穴的导电流仅为零至50微安、电阻一般在2至4兆左右,并无红肿和压痛感。但当身体某一部位有病变时,与其相应耳穴的导电量可增至50至80微安,身体和相应穴位的电阻会降至50到300千欧。而这就是身体内发生病变时,经络变粗、加宽的最好证明。由于病变时相应部位经络“发炎”肿胀,及细胞聚合体和某些液体大面积渐延至肌肤深处,所以会造成肌肤与经络间漏电增多,从而呈现出身体与相关穴位表现有大电流和低阻值的某些特征。
四、药物归经理论的根据
经络是机体在生理上运行气血和病理上传导病邪的通路,同时又是治疗上发挥药物性能、感受器械等刺激的通道。清代名医吴仪洛在他所著的《本草从新》一书中写道:“凡药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公元1100年左右,金代人张元素是最早提出药物归经的代表人物,他在其所著的《珍珠囊》中,对药材的气味归经、浮沉升降等都有着精辟的论述。古人经长时间研究观察,并根据某些药物善治某一经疾患的特点,制定出了药物归经的法则。经络“发炎”气血运营不到各器官,各器官就会生病,各种疾病的治疗主要也是经络的修复治疗,所以说药物归经这一学说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为“病愈是经络修复的过程”这一观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北京市第六医院的张军、李定忠医师在临床中发现:有些患者相应经络有循经麻感反应带出现,并与病情呈正相关。即病情重,麻感带重;病情轻,则麻感带也轻;病情好转,麻感带变细;病情恶化,麻感带加宽。而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药物归经理论及“病愈是经络修复的过程”观点最好的证明。
循经感传是古人描述经络路线,创立经络学说的主要临床依据。经穴的低阻抗特性在病人截肢离体和动物失血死后的皮肤上仍可测出。(在穴位上的阻值比非穴位部低十倍以上)这说明经络系统不完全依赖于神经、血管和生命,是完全独立的另一系统。而这一现象,同时又佐证了经络就是肌肤之间细胞紧密连接组合的聚合体。因脱离生命的肢体组织结构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变,所以在穴位及经络上仍有低阻抗的特性。当然,如脱离生命的肢体因放置太久已经腐烂,经络的低阻值等特性也会自然消失。这正如古人所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经络既有循经感传的特点,又有一定的阻滞现象。《金针赋》曰:“欲气前行,按之在后。欲气后行,按之在前。”福建省医药研究所,和福建省人民医院针麻研究组在做经络阻滞现象探讨时发现:在手三里穴注射生理盐水或奴佛卡因,能立即阻断由电针作用于合谷与曲池穴所产生的感传,感传阻滞在20多分钟后麻感才能通过注射区。这说明经络这条电缆因注射液体与肌肤短路,只有当液体被肌肉吸收后经络修复感传才可通过。而用手压穴位引起的循经阻滞,也是由于经络这条河流暂时泛滥所致。另外当经络线上有疤痕等异常情况时感传也有阻滞现象,但如疤痕不大,感传可偏离经络原线绕过疤痕改线,这说明经络本身有修复和局部开发功能,这也就是某些疾病为什么会出现不治自愈的机理。但在这里,大自然实际上已通过穴位起到治疗经络的作用。
五、研究经络的意义
《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系统和最完整的医学典籍。而经络学说则是《黄帝内经》中的主要内容,同时又是指导中医各科的理论核心。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经路。千百年来,经络学说对中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为炎黄子孙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研究经络现象,无论是对生理上的了解,还是对病理上的探讨、对治疗方法上的确定及预后分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络是生命体本身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对经络的研究不仅对经络问题本身,甚至对整个生物科学的研究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认识自身生命的奥秘这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而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研究,就是对生命科学认识的一种进取手段。钱学森博士曾说:“在人类社会中,未知世界远远超出已知世界。中医等都还有许多未被人们认识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国外科学界许多有识之士认为:“21世纪将是中医、中药的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剑桥大学名誉校长李约瑟讲过:“我曾预言,经络之谜终将由中国人自己揭开……”
http://www.gjzyys.com/lw16.htm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1-2009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息的科学分析
http://bbs.qgren.com/viewthread.php?tid=33223&extra=page=6
1984年11月14日,前苏联《劳动报》刊载了《深呼吸有害健康》一文,其理由是过度换气造成血中氧和二氧化碳比例失调,由于二氧化碳大量减少,会出现或加重各种痉挛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心绞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胃肠病等等。因为大脑、心肾等脏器平均需7%的二氧化碳,只需2%的氧,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到1%,氧却多10倍。所以专家们提出,正常呼气后尽可能长时间地屏气,以超过一分钟为优,否则说明身体适应能力很差,这与我国气功调息十分相似。可见调息有助于调整人体的平衡,并不完全是为了吐故纳新。全苏母子健康保护研究所的教授们还发明了“低氧疗法”。接受过治疗的患者,症状均有好转,不仅消除或减轻了病痛,而且改善了睡眠,使脉搏和血压也恢复正常。他们还做了动物实验,受过“低氧疗法”的小白鼠,对有害剌激的耐受能力强。说明“低氧疗法”能提高动物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千金方》记载的“胎息”和“止息”法,能使人体润泽,面色光泽,耳目清明,食美力健,百病皆去,不但“疗万病大患”,而且使人“寒暑不能侵,万虿不能毒”。这些都不是虚谈,从高山地区居民多长寿来看,胎息所造成的低氧状态,可能对健康长寿有利。胚胎学家己经证实,胎儿的整个发育过程中,一直处于低氧状态,与海拔5000~5800米的高原缺氧环境相似,因此,用“胎息”来概括这种特殊的调息方法和气功状态,是非常恰当的。我们只能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胎息这种比喻,绝不能把胎息说成是不用口鼻呼吸,否则会以为人们可以停止后天的呼吸,而返回到先天的内呼吸,误导初学气功者,造成不良后果。50年前我国有的医学杂志上就报道过一些“气功病”,包括胸闷、憋气、胸膈痛、头晕头疼、幻觉以及精神失常、阳萎等等,其原因之一就是急于求成,过于控制呼吸,造成急性缺氧。在入静较差、代谢没有降低的情况下,缺氧会导致出偏。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1-2009 1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三调(调身、心、息)的研究
现代生理学知识表明,植物神经系统主宰不受意识控制的内脏活动。其中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表现,正是中医所谓阳盛的表现,如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代谢增强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表现,正是中医所谓阴盛的表现,如血压下降、呼吸减慢、唾液分泌增加、胃肠功能加强等。前者是耗能的动员状态,后者是储能的休息状态。吸气时呼吸中枢的兴奋广泛地向交感神经中枢扩散;而呼气时则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受抑制。早在20世纪50年代,气功生理效应研究已经证明了气功调息可调整植物神经系统机能。在第二届世界医学气功大会上,中山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用动物实验方法,证明动物被动吸气时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呼气时则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所以呼吸运动曲线与血管运动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化,吸气时血管收缩,呼气时血管舒张。国外还发现,在降低心率的各种方法中,调息疗法最好,平均降低5.92次/分。当然这也与放松、入静有关。此外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浓度,不仅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而且对神经系统的兴奋和仰制也起调节作用。这些就是吐纳法调节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的生理学基础。
上海第二结核病院报道,有36例在气功治疗前膈肌活动幅度平均为3cm,练功两个月后平均为6cm,胃也随呼吸而升降。对照组虽然也用腹式呼吸,但变化不明显。可见调息需要循序渐进的锻炼过程。功夫较深的一例,功前膈肌活动幅度为2.5cm,练功中高达9cm。有10例膈肌活动幅度平均增加5cm。这不仅增加了肺活量(约600~1200cl),而且是一种柔和的内脏按摩,改善了胸腔、腹腔内脏的血液循环及其功能。例如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练功后供血改善;胃痛者,计波摄片观察到蠕动波减慢,症状同时消失;胃动力弱者,运动加强,出现有节律收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麻醉兔呼吸时,其膈肌收缩力、对腹腔内脏(肝、胆、胃等)产生明显的脉冲压力,肝脏活动度达4~6mm。阻遏膈肌的冲击压力,则胆汁分泌明显下降;同时还证明了这主要是增加了局部血液循环,使胆汁分泌功能加强的结果。有报道静功使胆汁分泌量增加2.8 倍,而且胆红素水平较功前明显。气功提高网状内皮系统机能,增强抵抗力,也与内脏按摩改善脾脏血液循环有关。有5例入静良好者,其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了 40%,吞噬指数增加了99.3%。外周血红细胞的增多,则与按摩肝脏有关。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