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96|回复: 7

中华气功与养生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10-2006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气功养生学二十三讲
提供者 杨力

 经过几千年考验的中华养生方法,是中华文化璀璨的瑰宝、东方养生的精粹。本书由著名中医学家、著名易学家,大名鼎鼎的杨力教授集《周易》养生、中医《黄帝内经》养生、道家、佛家等养生思想于一体撰写而成,充分突出了东方养生长寿的特色。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养生保健的优势,让人耳目一新……


                                   第一篇

 

生命好比燃烧着的蜡烛,燃烧得愈旺,熄灭得愈早。

  动养的人,活得很潇洒。

  静养的人,活得很舒服。

胸部大汗,头晕心慌……是运动过度的身体信号。

第一讲生命在于运动,但而不是盲动——动养生金典

生命好比燃烧着的蜡烛,燃烧得愈旺,熄灭得愈早。

  老奶奶的寿命为什么比老爷爷长?

  动养的人,活得很潇洒。

  静养的人,活得很舒服。

  “闻鸡起舞”好不好?

  胸部大汗,头晕心慌……是运动过度的身体信号。

  2008年,全中国人都应该学会打太极拳。

  一、东方养生的两大法宝——动养生和静养生

  动养生和静养生是东方养生的两大法宝,各有利弊。按照《周易》的阴阳原理,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比较而言,练动功的,动则生阳,可以增强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练静功的,静则生阴,可以降低人体的消耗,人的寿命也相对较长。

  动养,包括:跑、跳、走、爬、打球、游泳、骑车……

  静养,包括:静坐、睡眠、闭目养神……

  二、老奶奶的寿命为什么比老爷爷长?

  我想问一问,是老虎、豹子的寿命长,还是龟、蛇的寿命长?回答当然是龟、蛇寿命长。这就启发我们动养和静养一定要合理安排,不能偏颇。

  有的人以为拼命运动身体自然会好,其实不然,运动过度的人寿命并不会长。

  老奶奶的寿命为什么比老爷爷的长呢?

  老奶奶的寿命长,除了生理特点之外,还在于老奶奶善于静养。所谓静养,就是节奏慢,包括呼吸慢,心跳慢,吃饭慢,动作慢……总之,一切都优哉游哉,她们运动少,吃得少,所谓少吃少动,没事多睡觉,一句话,活得很舒服。特点是和龟、蛇一样,善于节能,善于静养,于是阳气耗散得少,阴津保护得好,所以生命的烛光能常亮不灭。

  而老爷爷则相反,喜欢动养,就是节奏快,包括呼吸快,心跳快,吃饭快,动作快,好喝酒,侃大山,玩牌,好运动,睡得少,所谓多吃多动,精力倒是好,但不一定能长寿;有的也能长寿,但活得很累。特点是像虎、豹一样,大量耗能,于是阳气耗散得多,阳气、阴津保护得差,所以生命的烛光熄灭得早。

  所以相对而言,静养比动养更能长寿,但动养精力好。

  动养的人,什么都可以吃,瘦肉、肥肉、蛋都能多吃,因为口福好,所以活得也很潇洒。但静养的人,就要常服丹参片、山楂等以促进活血化瘀。

  三、东方养生的最大奥秘——动静交替

  只静养不动是错误的,只运动不知道好好休息就更不对。正确的养生方法应该是动静相兼,刚柔相济,亦动亦静,缺一不可。

  东方养生在动养和静养方面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足够我们汲取。

  偏于动养还是偏于静养,应因人而异。动则生阳,阳虚者应以动养为主,但不可过于剧烈;静则生阴,阴虚者应以静养为主,但也必须配合动养。

  总的说来,腹围不大、血脂不高、胆固醇不高,没有这方面遗传基因的人,可以静养为主、动养为辅;反之,腹围大、血脂高、胆固醇高,有这方面遗传的人,就应以动养为主、静养为辅。

  四、“闻鸡起舞”好不好?

  中国人自古就有“闻鸡起舞”的习惯,说明中国人喜欢在上午锻炼。按照动则生阳、静则生阴的原理,上午和春夏都属于阳长阴消的阶段,阳主动,动则生阳,所以阳虚的人应该在上午锻炼。上班族可以利用早晨跑步、快走或骑车上班,这样上班、健身两不误,又免除了挤车之苦,何乐而不为呢?

  相反,傍晚和秋冬属阴长阳消的阶段,阴主静,静则生阴,那么,阴虚的人,当然应选择傍晚静养效果更好。所以,究竟是上午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更好,应该因人而异。当然也应根据工作、环境而定。

  五、运动过度的十大身体信号

  ——胸部大汗

  汗为心之液,运动过度,前胸大汗,如伴有心慌、气短,那就有可能是运动过度、心脏受到影响的信号。应立即停止剧烈运动。

  ——头晕心慌,眼前发黑

  是心、脑供血不良的信号,应立即停止运动,坐下休息,降低头部位置,以保证脑部供血。

  ——恶心呕吐

  是运动过度的先兆,应停止运动。

  ——腰酸尿多

  为肾之府;尿增多,尤其是夜尿多,是肾虚的表现,应减少运动量。

  ——神疲无力

  要考虑肝脏受损,中医认为,肝为“罢极之本”。有肝病的人应减少运动量。

  ——喘息气粗

  是肺受损的信号,因为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受损则气粗,肺气虚则喘息无制。

  ——四肢无力

  脾受损的信号,因为脾主四肢肌肉,如伴有胃胀不食就更应减少运动量。

  ——神情抑郁

  是肝胆受损的信号,肝胆素虚的人,受损则肝气不能条达。

  ——失眠梦多

  是心阴受损的信号,必须减少运动量。

  ——遗精带下

  是肾阴受损的信号,因为肾司二阴,运动过度则可能出现肾虚不固而遗精带下的现象,应调整运动量。

[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3-3-2007 01:3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10-2006 10: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气功养生学二十三讲 ....2

六、太极拳——一种绝佳的动养生运动

太极拳是界于动养生和静养生之间的一种绝佳的运动。老少咸宜,随处可练,所以是全民健身的首选项目。到2008年我们举办奥运会时,全中国人都应该学会打太极拳。

太极拳虽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一。所谓一,即是太极阴阳合而为一。

  太极拳是一种绝佳的动养生运动,因为它调和阴阳,刚柔相济,动静相兼。

  ——外动内静

  太极拳的优势在于借助外动引动内静,最终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由于太极拳有一套系统的导引,所以易于敛神,对休息大脑、增强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优势。

  ——气和神宁

  太极拳是通过四肢运动贯通经气血脉的运动,在锻炼过程中是以腹式呼吸带动胸式呼吸,从而达到气运丹田、脉通全身的作用,因而心、肺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这就要求在打太极拳时,须以腹式呼吸为主才不致增加心肺负荷。

  ——轻灵松活

  太极拳的又一重要特点是轻灵松活,锻炼日久,可使形体变轻而能避凶险。

  所谓轻灵,即要有“牵动四两而拨千斤”的巧劲。松,即“松如走鹤”。活,即“活似车轮”。其要旨为“不紧不慢才是松”。轻灵松活的太极拳锻炼对调和肝脾有很大的意义。

第二讲生命需要轻抚——静养生金典

静养生的优势在于帮助生命节能,让你的生命之烛,能常亮不灭……

  静养生是对生命的轻抚

  让人惊叹的是:寿命与呼吸频率成反比

  来自佛家修禅的启示

  一种睡前5分钟练习的静养功

  一、静养生是对生命的轻抚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静养生方面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静养包括静坐、静立、各种静功。

  静养能降低阳气及阴精的消耗,能保护人体的阳气不外泄。

  研究表明,寿命与呼吸频率成反比:呼吸频率愈慢,寿命愈长。龟每分钟只呼吸1~4次,寿命可达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人每分钟呼吸多达12~20次,寿命仅几十年。说明保养、节能、减少消耗是养生长寿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来自佛家修禅的启示

  禅,就是禅定、禅修。佛家强调修禅时,应沉淀心中万念。佛家认为,心念如脱缰之野马,难以制伏,非定不行,所以要沉淀诸念。佛家的修禅,还强调调息。

  禅定的“定”,主要指思想净化,并不一定要定而不动,所以入禅不一定要打坐,动中也可入禅,禅的主旨在神定而非形定,过分强调静,反而成为一种束缚。这对静养功的外静内动是个启示。

  而佛学的瑜伽更重视心理的修炼,对静养功的启示是:静养除了炼形,还要注意炼心。

  佛学的瑜伽还特别注意腹式呼吸及胎息。

  一般的体育锻炼比较强调胸式呼吸而忽视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对心肺的锻炼意义较大,但腹式呼吸更不能低估,要知道腹腔里还有许多人体非常重要的脏器,如肝脏、肾脏及胆、肠、胃等,关系着人体的消化、内分泌、泌尿、生殖、代谢等许多重要功能。

  另外,腹式呼吸功是胎息功的基础,要过渡到胎息功的境界,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腹式呼吸的功底(胎息功是一种不以口鼻为主要呼吸通道,而以全身毛孔及腹部为主要呼吸通道的一种潜呼吸)。《山海经》所载的无继民氏“不息”,说明我国在远古时期已经有潜呼吸、胎息的历史。因此,印度瑜伽功和东方养生在腹式呼吸和潜呼吸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三、来自道家的启示:睡前5分钟,练练静养功

  每天下班回家后或晚上睡前5分钟可练练短时间的静养功,以排除各种杂念,可采用坐式、卧式或立式,也可在散步时做。方法是:全身自然放松,两眼微闭,舌顶上腭,目视鼻尖,意念定于下丹田(脐下3寸),然后做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即可。

  可以想象一件美好的事情,也可以让大脑呈现空白,意念可定于下丹田。

  要旨:

  呼吸吐纳:深慢柔和。

  意念导引:美好自然。

  气至丹田:涵藏不泄。

  每天睡前应坚持做5~10分钟。

第三讲太累了,慢点吧——慢养生讲座

慢养生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保持生命之弦的弹性。

  “上班族”为什么需要慢养生?

  “在家族”也要安排好快慢节奏。

  慢养生的关键在于“心慢”。

  “五十营”的启示。

  “慢”有什么好处?

  慢养生就是慢用脑、慢动作、慢吃、慢睡、慢说话、慢做家务、慢散步。总之,一切都应慢节奏。然后达到慢心跳、慢呼吸、慢消耗,进入慢节奏的生命状态,最终达到慢衰老。

  “慢养生”是“上班族”回家后的养生绝招

  上班时,大家都进入快节奏的生命状态。不快,就要在竞争的时代中被淘汰,这是必然的。但是,下班回家后,紧绷着的生命之弦就应该放松。这样,白天紧、晚上松,生命之弦才能保持弹性而不致被折断。不上班的人在一天之中、一月之内、一年之中,也应安排好快慢节奏,有张有弛,才能让生命之弦有弹性。

  慢养生是节能养生

  慢下来,才能静得下来,静了才能慢;慢下来,体温才能降得下来;静下来,心跳、呼吸才能慢下来;心跳、呼吸慢下来,生命活动才能节约能量消耗。所以慢养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节能,为了减少消耗,达到保护阳气和阴精、延缓衰老的目的。

  慢养生是“在家族”的一大法宝

  现在呆在家中的中老年人很多,有年纪大的,有离退休的,有下岗的,有无业的,有生病的。总之,每年都在增多,他们“慢养生”和“静养生”的条件都很好。但很多人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而是成天忙忙碌碌的,问忙什么呢?自己也说不清。所以,“在家族”如果不注意放慢节奏而是成天瞎忙:白天忙家务、忙看孩子、忙采购,晚上忙打牌那是达不到养生效果的。

  所以,“在家族”同样要安排好快慢节奏。“在家族”与“上班族”的快慢节奏恰恰可以颠倒:白天,该上班的都上班了,该上课的也去上课了,此时“在家族”可以松散一些,放慢节奏,慢慢地来。晚上孩子们及上班的人都回来了,节奏就应该加快一点,因为你白天已经松弛够了。反正,每家人、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原则是:有快有慢 ,有紧有松,有忙有闲。

  慢养生的关键在“心慢”

  要节奏慢得下来,首先要心先慢,也就是要神先慢,只有心先慢下来,生命的节奏才可能慢得下来。试想,一个成天心急火燎的人,一个急性子的人,他的心慢不下来,呼吸能慢得下来吗?心跳能慢得下来吗?

  所以,心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放慢;心急时,心跳、呼吸都会加速有些时候,就是要放心,只有放心,才可能安心、养心。

  “五十营”的启示

  ——什么叫“五十营”?

  五十营是 《黄帝内经》 强调的准则。那么,什么是五十营呢?营,就是周的意思,一营就是一周。五十营就是五十周,指人气昼夜运行五十周。

  ——那么,人气又是什么呢?

  人气指的是人的经气,具体指营卫之气。

  人气的循行与天体 (日、月) 运行息息相关,所以人的摄生一定要按五十营的阴阳气化消长规律进行。

  ——应根据五十营调节呼吸节奏

  古人强调的五十营,是一种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形式,要求把呼吸节奏掌握在二百七十息经过换算相当于一呼一吸6.4秒,这样才是人体经气与自然界阴阳气化相应的最佳节奏。这就是“五十营”摄生的精髓所在。

  现在的人,呼吸速度比 《灵枢?五十营》 所载的要快1倍,每息只需3.33秒 ,原因在于社会因素的重大影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紧迫感日甚,导致今人的呼吸节奏竟比古人快1倍!

  根据“五十营”养生之道,今人必须尽量减慢呼吸节奏以使之与天地同步。即在快节奏工作的8小时之余,应尽量减慢节奏,可以通过静坐、午休、散步和下棋、绘画、听音乐等活动进行调整。因为呼吸节奏的减慢意味着血流速度的音乐减慢、心脏负荷的减轻 以及物质耗氧的减少,从而使寿命延长,这就是《灵枢?五十营》 中“五十营备, 得尽天地之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3-2007 08: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药王”养生十三法

"药王”孙思邈是一个上寿之人,据说他活了141岁。他是如何获得长寿的呢?原因之一就是他每天都做“养生十三法”。笔者根据师传内容进行了一些梳理和习练,现归纳如下:
   1、发常梳。将双手掌互搓数次,令掌心发热,然后10指向后,由前额开始用手疏头发,经后脑至回颈部。早晚各做数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疏头动作,可以明目,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第一个方法是——合眼或闭眼均可,用眼珠转圈,先左、上、右、下顺时针方向转;然后眼珠逆时针转圈。重复3次。第二个方法是——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在眼部。这两个方法可强化眼睛的功能,对眼疾及近视有调节的作用。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依次叩门齿、左侧臼齿、右侧臼齿,各30—50次。叩齿时,不用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叩。叩齿一面方面可锻炼自己的精神集中的能力,一方面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退化。
    4、漱玉津。口微微闭合,舌头从门齿中间开始,沿左、下、右、上的方向(女士先沿右、下、左、上的方向转,不过,方向转反了也没有关系)转三圈;然后舌尖点依次点下鄂、上颚和门齿缝50次(过去讲72次)。点下颚时意念点到肚脐和命门连线的中间或靠后一点点,点上颚时要点到头顶百会。点完之后,口里会有许多唾液,这是先用唾液漱漱(人安静之后的唾液清凉香甜,分三次下咽。第一次下咽是想着从身体中间直接送到命门;第二次下咽时要想着从左边(女士从右边)划个弧线到命门;第三次下咽时要想着从右边(女士从左边)划弧下到命门。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经常做这种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两掌使劲把双耳掩上,用力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二是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勾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 下,要噗噗有声。这动作要在每天临睡前做,可起到增强记忆和听觉的效果。此外,还有一种鸣天鼓的方法。两掌根使劲把双耳掩上,手指捂在脑后相当于枕骨结节的地方,然后用二指、中指、思指来敲;先二(食指)指敲,再四指敲,最后用中指敲。这么敲1分钟左右,最后三个指头一块敲3下,然后以撤手,耳朵“嗵”一响。这么敲,脑子里面会很清凉,比较舒服,是聪明大脑的好方法。
   6、面常洗。一是双手互搓数十次后,用双手心上下敷面;二是两手搓热手后,双手同时向外摩面。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1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要做50下,能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和胃痛、腰痛。
    9、腹常揉。 搓手36下,手热后双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就好像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要由小到大,做9-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10、摄谷道。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肛门)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下。相传这个动作是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1、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得由双脚做起。
    12、常散步。 轻松地散步的时候,最好心无杂念。如果方便的话,我还是建议大家学练一下八卦走转。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散步确实是对健康长寿有很大益处的一种运动。
    13、脚常搓。一是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搓回脚跟为一下,共做数十次;二是两手大拇指轮流搓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上述两个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由于脚底集中了全身所有器官的反射区,因此,经常搓脚可以强化身体各器官,对身体的全面健康十分有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3-2007 10: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 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 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补。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 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 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演。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3-2007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57岁李庆远的养身之道

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年寿最高者,当数李庆远。
    李庆远,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卒于民国24年(1935年),终年257岁。他原籍云南省,90多岁到四川开县定居,一生娶过24任妻子,膝下子孙满堂。由于他对中医中药,尤其对养身、健身都有不凡的造诣和成就,被人们誉为“神仙”。在他250岁那年,他的同乡刘成勋先生特地对 他进行过专题采访。
    李庆远认为: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元气,又称原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它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上、中、下焦)通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泉源。  
    他形象地把爱护与不爱护元气,比作蜡烛存放的位置。若是把点燃的蜡烛置于罩笼内,则燃烧的时间长;若置风雨中,则时间必短或即熄灭。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他非常欣赏老子之言:“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虑萦萦(缠绕)。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他说,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养生之庸人所忽视。
    他根据圃翁(古代一位善于养生的老人)的养生理论,特别强调善养生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
    所谓慈,即仁慈、慈爱,也就是心地善良,不害物不损人,一片慈祥之心。这种慈祥、仁爱的快乐心情,足以抵御各种灾害,自然就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养其天年。
    所谓俭,即节省或节制之意。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其精神;俭于言语则养其气息,防止产生事非;俭于交游则可择友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可免除烦恼和困扰。凡事省得一分,则受一分之益。
    所谓和,即和悦之意。君臣和则国家兴,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妻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互相维护。此为至祥之道也。
    所谓静,就是清静、冷静、安泰之意。也就是说身不过劳,心不轻动(胡思乱想)。神伤甚于体伤,“神之不守,体之不康。”
    李庆远在讲到自己的起居饮食时说:“食不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多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亦不作过久之酣眠。”
    他还讲到生活细节的注意事项。提出,凡细小之事,人们往往容易急燥,如此必然伤身。他告诫人们: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身,损伤之极,即可亡 身。所以,按着先人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久视,耳不极听,坐不至疲,卧不至极;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要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 多;要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此乃长寿之道也。
    李庆远最后告诫说,饥寒痛痒,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爱自全之道,才是养生的准则和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3-2007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勿药元诠


《勿药元诠》清代.汪昂      


        人之有生,备五官百之身躯,具圣知中和之德,所系非细也。不加葆摄,姿其戕伤,使中道而夹横。负天地之赋畀,辜父母之生成,不祥熟大焉。故内经曰:「圣人 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後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兹取养生家言,浅近易行者,聊录数则,以听信者之修持。又将饮食起居之禁忌,撮 其大要,以为纵恣者之防范。使人知谨疾而却病。不犹胜于修药而求医也乎?

内 经上古天真论内经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保生之法)食饮有节,起居有时,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损其真,不知持满,(恐倾之意)不时御神,务快於心,逆於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 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调息
调息: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 入道,小用可以养生,故迦文垂教,以视鼻端,自数出入息,为止观初门。庄子南华经曰:「至人之息以踵。」大易随卦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王龙溪曰: 「古之至人,有息无睡。故曰向每入宴息。」宴息之法,当向晦时,耳无闻,日无见,四体无动,心无思虑,如种火相,似先天元神元气,停育相抱,真意绵绵, (老子曰:「绵若存。」)开合自然,与虚空同体 故能一虚空同寿也。世人终日营扰,精神困惫,夜间靠此一睡,始彀一日之用,一点灵光,尽为後天浊气所掩,是谓阳陷於阴也。

调息之法,不抱时 候,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曲,解衣缓带,(腰带不宽,则上下气不流通。)务令调适,口中舌搅数遍,微微呵出浊气,(不得有声),鼻中微微 纳之,或三五,或一二遍,有津咽下,叩齿数通,舌抵上颚,唇齿相二者,两目垂帘,令胧胧热。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 子至 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静中光景,种种奇特,直可 明心悟道,不但养身全生而已也。调息有四相:呼吸有声者风也,守风则散;虽无声而鼻中 滞者喘也,守喘则结;不声不滞而往来有形者气也,守气则劳;不声不 滞,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息相也。息调则心定,真气往来,自能夺天地之造化,息息归根,命之蒂也。

苏子瞻养生颂苏子瞻养 生颂曰:「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抱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动摇,如 毫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死无犯。」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自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 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强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随之不已,一旦自住,不出不入,忽觉此息,从毛窍中, 八万四千,云蒸雨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自灭,自然明悟。(定能慧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於此。

小 周天
小周天:先要止念身心澄定,面东跏坐,(平坐亦可,但前膝不可低,肾子不可著物)呼吸平和,用三昧印,(掐无名指,右掌加左掌上)按於脐下,叩函三十 六通,以集身神,赤龙搅海,内外三十六遍。(赤龙舌也,内外,齿内外也)双目随运,舌抵上颚,静心数息,三百六十周天毕。待神水满,漱津数遍,用四字诀, (撮抵闭吸也,撮抵谷道,舌抵上颚,目闭上视,鼻吸莫呼)从任脉撮过谷道,到尾闾以意运送,徐徐上夹脊中关,渐渐速些。闭目上视,鼻吸莫呼,撞过玉枕(颈 後骨)将目往前一忍,直转昆仑,(头顶)倒下鹊桥,(舌也)分津送下重楼,入离宫,(心也)而至气海。(坎宫丹田)略定一定,复用前法,连用三次,口中之 津,分三次咽下,所谓天河水逆流也。静坐片时,将手左右擦丹田一百八下,连脐抱住。放手时将衣被围住脐轮,勿令风入。(古云:「养得丹田暖暖热,此是神仙 真妙诀。」)次将大指背擦热,拭目十四遍,去心火;擦鼻三十六,润肺;擦耳十四遍,补肾;擦面十四遍,健脾。双手掩耳鸣天鼓,徐徐将手往上,即朝天揖。如 此者三,徐徐呵出浊气四五口,收清气,双手抱肩,移筋换骨,数遍。擦玉枕关二十四下,擦腰眼一百八下,擦足心各一百八下。

道经六字诀
道经六字 诀,呵呼 嘘吹嘻:每日自子至巳为六阳时,面东静坐,不必闭窗,亦不令风入。叩齿三十六通,舌搅口中。候水满时,漱链数遍,分三口  咽下,以意送至丹 田,微微撮口,念呵字,呵出心中浊气。念时不得有声,反损心气,即闭口吸清气以补心,吸时亦不得闻吸声,但呵出令短,吸入令长。如此六再念呼字六遍以治 脾,再念 字六遍以治肺,再念嘘字六遍以治肝,再念嘻字六以治三焦客热,再念吹字六以治肾,并如前法,谓之三十六小周天也。(诗曰:「春嘘明目木扶腰,夏 至呵心火自闲,秋哂定收金气润,冬吹惟要 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食,切忌出闻口耳,其功尤以保神丹。」

一秤金诀一秤金诀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不拘行往坐卧,舌搅华池,抵上颚,候津生时,漱而咽下,  有声。(人一身之水皆咸, 惟舌下华池之水甘淡。又曰:「咽下  声,百脉自调匀。」随於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目力同津送至脐下丹田,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将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 意目力从尾闾提起上脊双关,透玉枕,入泥丸,(脑宫)谓之一呼。周而复使,久行精神强旺,百病不生。

金丹秘诀金丹秘诀曰:「一擦一兜,左右换手。九九之功,真阳不走。」戌亥二时,阴盛阳衰之候,一手兜外肾,一手擦脐下,左右换各八十一,半月精固,久而弥佳。

李东垣曰:「夜半收心静坐片时,此生发周身元气之大要也。」

精气神积神生气,积气生精,此自无而之有也。链精化气,链气化神,练神还虚,此自有而之无也。


养生要法发宜多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闭耳弹脑,名鸣天鼓),舌宜抵颚,齿宜数叩,净宜数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乾,沐浴(即擦摩也)大小便,宜闭口勿言。


诸 伤
诸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象立伤骨,久行伤筋,暴喜伤阳,暴怒伤肝,穷思伤脾,极忧伤心,过悲伤肺,多恐伤肾,喜惊伤胆,多食伤胃,醉饱入 房,伤精竭力,劳作伤中,春伤於风,夏为食泄;夏伤於暑,愁为 疟;秋伤於湿,冬必 嗽;冬伤於寒,春必病温。夜寝语言,大损元气,故圣人戒之。

风 寒
伤风寒伤:沐浴临风,则病脑风痛风。饮酒向风,则病酒风漏风。劳汗暑汗当风,则病中风暑风。夜露乘风,则病寒热。卧起受风,则病痹厥。衣凉冒冷,则寒外 侵。饮冷食寒,则寒内伤。(人惟知有外伤寒,而不知有内伤寒。讹作阴证非也。凡冷物不宜多食,不独房劳为然也。周扬俊曰:「房劳未尝不病阳证,头痛发热是 也。但不可轻用凉药耳。若以曾犯房劳,使用温药,杀人多矣。」昂按,诸书从未有发明及此者,世医皆罕知之,周子此论论有功於世矣。)早起露首跣足,则病身 热头痛。纳凉阴室,则病身热恶寒。多食凉水瓜果,则病泄痢腹痛。夏走炎途,贪凉食冷,则病疟痢。

湿伤湿伤:坐卧湿地,则病痹厥疠风。冲风冒雨,则病身重身痛。长著汗衣。则病木发黄。勉强涉水,则病脚气孪痹。饥饿澡浴,则病骨节烦痛。汗出见湿,则病痤痱。(座,疖也,音坐,平声)

饮食伤饮食伤: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梁之变,足(能也)生大疔。膏梁之疾,消瘅痿厥。饱食太甚,筋脉横解,肠 为痔。饮食失节,损伤肠胃,始病 热中,末传寒中。怒後勿食,食後勿怒,醉後勿饮冷,(引入肾经,则有腰脚肿痛之病)饱食勿便卧。饮酒过度,则脏腑受伤,肺因之而痰嗽,脾因之而倦怠,胃之 因而呕吐,心因之而昏狂,肝因之而善怒,胆因之而忘惧,肾因之而烁精,膀胱因之而溺赤,二肠因之而泄泻。甚则劳嗽失消渴黄疸,痔漏瘫疽,为善无穷。咸味能 泻肾水,损真阴;辛辣大热之味,皆损元气,不可多食。

色欲伤
色欲伤: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女人二七而天癸至,交合太早, 丧天元,乃  之由。男子八八而天癸绝,女人七七而天癸绝,精血不生,入房不禁,是自促其寿算。人身之血,百骸贯通,及欲事作,撮一身之血,至於命门,化精以泄。(人之 受胎,皆禀此命火以有生,故庄子曰:「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夫精者,神倚之如鱼 水,(神必倚物,方有附丽。故关尹子曰:「精无人也,神无我也。」楞严 经曰:「火性无我,寄於诸缘。」)气依之如雾覆渊。不知节啬,则百脉枯槁,交接无度,必损肾元。外虽不泄,精已离宫,定有真精数点,随阳之痿而溢出。如火 之有烟焰,岂能复返於薪哉?


[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0-3-2007 06:4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4-3-2007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入静境界的景象


作者: 武当门人 道天同源

入静境界的景象
入静,是修炼的终极标靶。功法千种,万卷丹经,围绕着的就是入静。练功的质量,功力的境界,是以入静的程度来衡量。老子的“德”的操守就是淡泊、无为、虚静。
那么,入静的情景是怎样的?当在练功时,闭眼好象一忽儿的,睁开眼睛一看钟,已练了三个多小时,这就是入静了。就象仙界说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用这样的方式形容入静最切合。有些人说,晚上睡觉前练卧功,练着练着感到迷迷痴痴,好象睡着了,又好象清醒着。只感到痴迷一会,睁眼就天亮了。这样整天觉得很精神,干什么事都得心应手。有些刚练功不久的人,在功中突然感到象脱神一样,整个人六神无主,魂不附体样的,这时往往会用强烈的意识挣扎回感觉界来。有些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阳神出窍,魂魄出壳。或是说成很高深的境界、或说成很危险的现象。魂魄出壳,就象老僧坐化,灵魂走了,剩下躯壳,也就是死了。其实这是练功入静了,入静就是掉意识。有些主观性较强的人,意识失却就会惊慌。所以有这种失神现象的人是比较主观,观念中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意识主导的。他们也是比较呆板、缺少灵性的。
“清静为天下正”跟现代的“生命在于运动”相反,这两句话同出于哲学原理又指导各自的健身方法,同时这也是东西方绝然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国古代“静定”的哲学思想更是被现代哲学认为是形而上学,原因在于西方哲学认识到的只是表面的物质世界。对于宇宙来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推导到生命,生命是运动的,生命的新陈代谢停歇,生命就终止。生命定止了,就是终结,这是浅显的道理。东方哲学宇宙的本源是静止的,宇宙是暂时的,相对的,宇宙本源的混沌气是绝对的,永恒的。在东方哲学武装起来的修炼术,能使人体新陈代谢处于静止状态,这只有达到高深的境界才能体悟。问题是能不能达到?真的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仍存在的在现代科学仪器是很容易测量到的。通过修炼很多现象表明是能达到的,这方面的课题正在准备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去实验。证明了人体在修炼中新陈代谢能静止,就改变现代哲学界、科学界的理论体系,人类的生产生活将产生根本性的革命。
按照西方哲学,人的心灵深处是焦虑不安的,越是往心灵深处挖,越会感觉暗潮汹涌,折腾不宁的。这是西方哲学家们认识到的是人的表面现象,他们没有通过系统的修炼,所以体悟不到心灵深处的寂静。比如丹道北派修炼专门辟一级“炼已”阶层,它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消除杂念。在修炼的开初,杂念是困扰修士的最大问题。修炼过的人都知道,越是想排除杂念,杂念越多。越是想入静,越是焦灼不宁。西方哲学家们所认识到的就是中国修炼界的“炼己”,这只是修炼的第一步。
入静的机理是与组成生命物质的混元气特质有关的,混元气是静止的。生命是混元气与宇宙物质的混和,所以动物都要休息,就是混元气惰性作用。植物没有运动,所以植物比动物长寿,常绿植物长寿过季节性落叶植物。
修炼中的入静景象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青蔓在练功中的日记:“不是睡着的,但也不是十分清醒的,眼睛是半睁半闭的,意识是十分明析的。在当前角度是看不到房间里某些地方的,可是房间里人和物品的分布却了然于心,并且似乎不用观察,一物一事都清清楚楚,且远的影像似乎可以拉近,远近物事自动调整到一个七清晰角度”。这就是一种入静状态,还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模模糊糊,痴痴迷迷。这样的入静状态是初级的,深度的入静状况是无意识的,什么感应也没有的,就如睡着一样。
怎样达到入静?这是修炼最普通的问题,也是最深邃的问题。各门各派的功法是为入静设立的,入静的前提是要有气,真气不出来是入静不了的。病患缠身的人,一般认为气血虚亏,脑力也不活泼,容易入静吧。事实正好相反,病患越重的人,因气量亏虚,杂念越多,越难入静。身体愈好的人,真气充足,愈易入静。这就说明真气是决定入静的因素,从练功中是可以验证这个问题的。真气越足,越能练得久。能练得久说明入静了,枯坐顽想是站立不久的。比较有效的修炼方法论是动静相兼,专业训练,格守戒律,合理饮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08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 ,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名道纪。

入静能达到这种境界,奇功百出啊!
但我还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医疗保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1-2024 02:49 AM , Processed in 0.13992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