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念弥陀

尊敬的刘素云老师 第二次复讲《 无量寿经 》2020年11月21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9-1-2025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1-2025 04:25 PM 编辑





礼拜三宝.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1-2025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1-2025 04:33 PM 编辑


劉素雲老師:《無量壽經》複講第二回  -  第49集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請看下面經文:

  【 佛告阿難。如是佛剎。華果樹木。與諸眾生。而作佛事。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


這一段經文是總說,是彌陀的神力、願力變現出來的。

佛告訴阿難:極樂世界的華果樹木都能給眾生作佛事。

什麼原因呢?是由於兩個原因:

一是無量壽佛的威神力。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阿彌陀佛有如是的威神,有這個力量。

二是本願力。過去發的願,所以現在實現,能讓眾生看見樹就得三種忍。

所以本願力是總,底下滿足願、明了願、堅固願、究竟願,這四個是分別說。

(一)「 滿足願 」。《淨影》是說「 願心圓備 」,發願的心是圓滿具備,所以為眾生設想的都想到了。

(二)「 明了願 」。光明、智慧共同相應故。

(三)「 堅固願 」。是「無退精進」,沒有退心。

(四)「 究竟願 」。「 期盡有情法界際故 」。

所以稱為「 究竟 」。因為他要度盡法界一切有情,所期盼的只是度盡一切眾生,所以這一切願都必是以真實之際為體,從真實慧所發生,具足究竟方便,所以他能令眾生普得真實之利。

第十五品經文講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025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歸納一下第十五品經文的幾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西方極樂世界的菩提樹饒益眾生,給予一切眾生無比殊勝的利益。

這個殊勝的真實利益就是斷煩惱、證菩提、成佛道。

眼見菩提樹、耳聽樹的聲音、鼻嗅其香、舌嘗其果味、身觸其光影、念樹功德,殊勝利益不可思議。用一句最重要的話來說,「皆得六根清徹。」

第二個要點,六根接觸菩提樹的境界,所得殊勝功德利益——「無諸惱患」,不可思議。

現代人不是「無諸惱患」,而是惱患諸多,苦不堪言。

我們六根接觸菩提樹的境界,幫助我們「遠離惱亂之患」。

外面的境界再多,再複雜,我們用清淨心來對待它,不把它放在心上,心專注在一句佛號上,就遠離了惱亂之患,菩提樹的功德利益我們受用了。

第三個要點,佛法有神通,不但有神通,而且有大神通。但是佛菩薩不以神通作佛事,作佛事就是接引眾生。

佛用什麼方法接引眾生?用經教。把道理講給你聽,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到最後都歸到你的自性這個是真的,不是假的,不騙人。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025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2-2025 10:29 PM 编辑

第四個要點,明瞭宇宙是從哪裡來的?它的真相是什麼?

「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對此,六祖惠能大師講得最清楚,「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所以佛教我們向內學,不向外求。外面是假的,裡面是真的。

內是什麼?內是戒定慧,戒就是方法。

遵循佛所教誨的方法,這個方法幫助我們把真心找回來,把妄心放下。

真心生智慧,不生邪見,這是佛法。

到最後幫助你,還是你徹底放下了,成佛了。

你不放下,佛也幫不上你。

宇宙的真相是「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第五個要點,阿彌陀佛講堂周邊的菩提樹,它是表法的。它是阿彌陀佛的標識。

《無量壽經》複講第二回-第49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2025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個要點,獲三種忍( 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 )。

「 忍 」是什麼?「  忍  」是禪定。

這個「 忍 」就是肯定、承認、沒有懷疑,也就是認可、同意,對佛的說法沒有懷疑,完全接受,這叫忍。

「 見樹成忍 」,「 聞名得忍 」,皆是不可思議又不可思議。

什麼是「 成忍 」?黃念老的解釋是,「成」是成就,就是得到。

前面說到六根,這裡只選一個,選眼見,眼根搞明白了,其他五個全明白了。

四十八願裡第四十一願「 樹現佛剎願 」和第四十七願「 聞名得忍願 」,這兩個願都落實了。

什麼是「 得忍 」?「得」是得到的意思。

如果說「見樹成忍」和「聞名得忍」,「 兩者相比,則聞名得忍之益,更為顯著。」

聞名得忍,要功夫。

今天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的人很多,為什麼沒有得忍?功夫不夠,在六道裡迷得太深了,完全被這個世間的五欲六塵迷住了,不知道五欲六塵是假的,把假的當成真的,所以不能得忍。

《無量壽經》複講第二回-第49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2025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2-2025 10:43 PM 编辑

黃念老對三種忍的解釋:

「 音響忍 」:  「 聞法悟道,知一切法,如聲之迴響,如夢幻泡影。名音響忍。」這個忍是別教三地以下菩薩所得。

「 柔順忍 」:   「 捨離言詮,趣入實相,名柔順忍。是四五六諸地菩薩所得。」

「 無生法忍 」:「 若證入實相離一切相,名為得無生法忍,則在七地菩薩以上。」

這個概念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會幫助我們提升,總的原則就是《 金剛經 》上所說的「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生心要無住就是菩薩,生心要有住就是凡夫。

什麼叫有住?說淺一點,生心,心裡覺得有,這叫住相。並不以為那是假的。

所以他生心有住,有住他就生心,他不能無住生心。

菩薩有本事,生心和無住畫等號,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這就是功夫成就了。

我們淨宗用什麼方法解決無住生心問題?

我們生心有住,但我們不住生心這個住,住哪個?住阿彌陀佛那個住,就是給你找個住的地方,住在阿彌陀佛佛號上,這個住得好。妙!太妙!

十地以上菩薩叫寂滅忍這是最高的了。

「 寂滅 」:沒有煩惱叫「 寂 」,沒有生死叫「 滅 」。

沒有煩惱和生死的境界,即是「 涅槃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6-2-2025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2-2025 10:50 PM 编辑

下面講第十六品經文。

  【 堂舍樓觀第十六 】

這一品經文世尊給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重點講衣、食、住、行裡的「住」,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的住處是什麼樣子的?

這也是大眾關心的事情,世尊把阿彌陀佛說法的講堂、菩薩修法的精舍、以及一切「 樓觀欄楯 」一一介紹給我們,彰顯了世尊對眾生的無盡慈悲。

  請看下面經文:

  【 又無量壽佛講堂精舍。樓觀欄楯。亦皆七寶自然化成。復有白珠摩尼以為交絡。明妙無比。諸菩薩眾。所居宮殿。亦復如是。】

這一段經文的大意是:無量壽佛國中說法的講堂、修法的精舍,以及一切「 樓觀欄楯 」(「 觀 」,也是樓的意思;「 欄 」是欄杆。直的叫欄,橫的叫楯),也都是七寶自然合成的。

並且也都懸掛了白珠摩尼等等寶做的瓔珞,交叉懸掛如同網絡,互相輝映,互作裝飾,光明美妙,沒有相比的。

諸菩薩眾所居住的宮殿也是一樣,顯示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

《無量壽經》複講第二回-第49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2025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請看下一段經文:


  【 中有在地講經。誦經者。有在地受經。聽經者。有在地經行者。思道。及坐禪者。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經行。思道及坐禪者。】

上一段經文講的是境,這一段經文講的境中人。

修學環境殊勝,遍法界虛空界最殊勝的修學環境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這一段經文充分體現出在西方極樂世界修學的菩薩們「 行道自在 」,經中舉例說明極樂世界的人是怎樣修行的。

他們有的像我們世界一樣,在地面上「 講經、誦經。」這句話很重要,「 講經 」,對自己是提升,為什麼?遍遍不一樣,遍遍都有進步。

「 誦經 」就是祖祖相傳的、教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 其義自見 」就是開悟。

「 誦 」是「 背誦 」,經讀熟了,不用經本可以背誦下來,沒有錯漏之處,這在修念佛三昧。

無論在什麼地方,你都可以看到,每個人都在用功,這是地面上的。

  〖 有在地受經。聽經者。有在地經行者。思道。及坐禪者。〗

這是舉列說明極樂世界修行人的種種形相。

有人在地面上講經,當然也有很多人在聽經、誦經、受經,還有人在地面上經行。

經行,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繞佛。

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繞念;一種是在線上來回走著念,還有一種坐念和繞念相結合的方法也很適用。

我們六和小院是這樣的:

分三區念佛:( 一 )繞佛區,( 二 )止靜坐念區,( 三 )拜佛區。

這是指念佛堂裡的三種念佛方式,每個人自由選擇;也可三種形式交替進行。

我們還有另外一種繞佛,早晨四點鐘在小院長廊內繞行三十六圈,大概用時一小時二十分。

在西方極樂世界,還有人在地面上思道( 思道就是思惟於道 )與坐禪( 就是打坐修習禪定 ),極樂世界在虛空中有種種不同方式的修行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2-2025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2-2025 11:06 PM 编辑

說到這裡,我想再說說關於禪和密。

上淨下空老法師的三位老師: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師,他們在不同的時間,對老法師說了同樣的話,不許他碰禪,不許他碰密,告訴他,你不是學禪學密的根機,這是三位了解學生根機,是對學生負責任的好老師。

老法師教誨我們,禪不是好修的,密也不是好修的,都要有好老師在旁邊照顧你。

修禪定容易著魔,所以一定要有好老師。

禪堂裡有老師指導,有堂主,你有問題的時候,能幫助你解決,如果著魔而沒人幫助解決,那很苦,我們一般人叫神經病,把你送到精神病院,你可苦了,苦一輩子。

所以學禪學密要慎之又慎。

首先對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定位,選擇契合你根機的法門修學,這樣會更穩妥一些,比如,《壇經》明確告訴我們,禪宗是度上上根人的,注意!是上上根人,兩個「上」,不是上根人,中、下根人無分。

你選擇修學禪宗,首先要確認自己是上上根人。

誰來確認?自己確認,別人不能給你確認。選擇修密也是如此。

無論修禪、修密,一定要有好老師指導,沒有老師指導,自己盲修瞎練,很容易出問題。

就連打佛七,老法師都這樣告訴我們,決定不能打精進佛七,決定不能打般舟三昧。

般舟三昧是九十天念佛,九十天只能站著,只能走動,經行,不能坐下來,不能躺下來睡覺,沒有這個身體不行,這個也會著魔,不是容易的事情,沒有一定的功夫,沒有把握的事情,不要輕易去嘗試。

李炳南老師一生打過兩個精進佛七,以後再也不敢打了,因為在打佛七過程中,有一個學生出問題了,李老師花半年時間把他恢復正常,如果要是沒有功夫,嘗試搞這個,那是很危險的事情。

現在高人少了,一旦出現問題,沒有人能夠處理得了,後果相當嚴重。

不論修學哪個法門,千萬千萬不要追求神通,記得幾年前有這樣四句話:

神通不能求,求了不能得,得了不能用,用了必著魔。要牢牢記住這四句話,追求神通很危險。

《無量壽經》複講第二回-第49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2-2025 07:38 AM , Processed in 0.15265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