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49|回复: 4

悼念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005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彼得.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在11月11日辭世,享年九十五歲。杜拉克對各大企業來說,無庸置疑是位指標性的大師級人物,他對「管理」所提出的觀點和趨勢分析都被奉為圭臬,跟時下一些所謂管理大師寫的管理書籍什麼都談錢及討論如何把人當工具拼命使用比較起來。他真的是一位「以人為本」的大師。他對人性的深刻了解所發展出來的信念--人必須發揮自己的所長,貢獻於社會,才能活得有意義。

所以在他後來發展的管理學中,他不是為了創造出另外一門學問,(雖然管理學是從他才由經濟學的領域獨立出來),杜拉克關心的其實是:如何讓人在組織中能夠獲得重視,在工作中得到意義,進而貢獻出所長?

因此,杜拉克最重視經理人,或說是創業家(entrepreneur),而這些創業家不僅只是企業創業家(business entrepreneur),也包括社會創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例如證嚴法師),這些人能夠提出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或是社會創新,而在這些創業家的引領、啟發下,甚至讓更多的人變成了創業家,也讓人們工作得或活得更有意義。

杜拉克在美國鼓吹與推動企業管理的新思維和新做法。但是杜拉克還是對政府和許多企業相當失望,他曾經批評某些企業的經營者,就算一時賺了錢又如何?他不假辭色的說,他們理念不高,沒有去思考如何讓組織內的人更能發揮所長。

但是,杜拉克還是有如孔子一般,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後期並把大部分心力投入到非營利組織,包括擔任長期的美國女童軍顧問、關心教會的人事和運作等,到老了還是持續著書、回應各方邀稿、擔任顧問、演講,從事公益活動等等。

杜拉克是一個知命的人,認為自己放到歷史的長河中,也和其他人一樣,都只是個渺小的人,雖然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可是他還是非常的謙虛,也知道自己的侷限。然而,杜拉克認為,我們還是得發揮自己的長處,給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從而獲得自身存在的意義。

杜拉克身後留下遺孀朵瑞絲(Doris),四名子女與六名孫兒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11-2005 04: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得杜拉克在1909年出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後遷居美國。其父為經濟學者,母為奧國首位女性醫學家,八歲時即被佛洛伊德斷言:「將來或許會成為歐洲最偉大的人。」

杜拉克從1940年代開始著述財經、管理相關理論,並在《華爾街日報》及《哈佛商業評論》撰寫專欄,迄今為止30多本著作被譯為20多種語言版本,發行遍及全球,皆受世人推崇為必讀經典著作。他的作品有中譯本(譯名方面台版與大陸版有出入)的如下:

《管理學:任務、責任和實踐:》
《管理的實踐》
《有效的管理者》
《企業的概念》
《旁觀者》
《非營利機構的管理》
《創新和創業家精神》
《巨變时代的管理》
《後資本主義社会》
《管理未来》
《新現實》
《變動世界的經營者》
《21世紀的管理挑戰》
《前贍管理》
《成效管理》
《邁向經濟的新紀元》
《經理人的專業與挑戰》
《不連續的時代》
《杜拉克看亞洲》
《工業人的未来》
《經濟人的末日》
《杜拉克精選:個人/社會/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05 1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可惜, 他寫的書都很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05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悼念大师杜拉克  

一个伟大的旁观者逝去了,千万个商界精英上来了。  

Stephen Chen 著

  洛杉矶当地时间2005年11月11日上午,95岁高龄的“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洛杉矶附近的家中辞世。  

  令人扼腕的是,出生于1909年11月19日的杜拉克最终没能等来自己96岁的生日,却在人们不经意间撒手人寰。

  令人欣慰的是,大师是平静地去的。他任教的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的发言人说,他的生命之灯“自然”熄灭。他几乎没有遭受什么痛楚。  

   令人赞叹的是,大师的身后留下了等身的著作。这些著作跨越了几近一个世纪的时空隧道,树立起现代管理理论的丰碑。他的突破性思想用一句话来高度概括:管理学一起走过从目标管理到管理知识工人的过程。

  大师深深懂得时间的管理之道,一生牵挂他的牵挂,并把牵挂化为行动。所言所行,都是为了经理人的有效性(请看经理人,做时间的主人)。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大师视自己的名声为无物。他把自己当作一个躲在角落里的旁观者:“旁观者没有个人历史可言。他们虽也在舞台上,却毫无戏份,甚至于连观众都不是。”

  但是他仍然乐此不疲,因为他知道,“站在舞台侧面观看的旁观者,能见人所不能见者。毕竟,他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并反复思考。”这种思考,成就了他对现代管理理论、对现代管理实践的所有贡献。这种贡献,更是为了经理人的贡献(请看经理人:我能贡献什么)。

  逝者已已,来者承继。对逝去的人的最好纪念,是继承他的思想,发扬光大。   

  附:大师的主要著作   

  ·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工业人的未来》,1942年)  

  ·Concept of Corporation(《公司的概念》,1946年)  

  ·The New Society(《崭新的社会》,1950年)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管理的实践》,1954年)  

  ·Managing for Results(《成果管理》,1964年)  

  ·The Effective Executive(《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年)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and Practices(《管理:使命、责任与实务》,1973年)  

  ·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旁观者》,1978年)  

  ·The Changing World of the Executive (essays) (《变化中的经理人世界》,1982年)  

  ·The Frontiers of Management(《管理的前沿》,1986)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创新与企业家精神》,1989年)  

  ·Managing for the Future(《管理未来》,1991年)  

  ·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essays)(《巨变时代的管理》,1998年)  

  ·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21世纪的管理挑战》,1999年)  

  ·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在下一个社会中管理》,2002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5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他的每1作品都是著作,建議大家都去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10-2024 12:49 AM , Processed in 0.09723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