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09|回复: 0

精準學習-成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5-2018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胃里的蝴蝶 于 20-5-2018 12:02 PM 编辑


所有的知识都是同等的吗?如何跳脱低等勤奋陷阱?如何有效率的学习?
这本《精准学习》是一本非常扎实的书,作者是逻辑思维的说书人,试过2年内看了200本书,是个知识更新狂,所以本书内容非常充实,无灌水成分,条理分明,环环相扣。
书中的概念非常实用,比如:
低等勤奋陷阱
前面有提到,作者2年内看了200本书,即不间断的每3~4天就看完一本书,但这样的阅读量令作者感到困惑,当作者重读已经读过的书,却觉得白读了。过去读过的东西,今天记不得;今天在书中读到的价值,过去看不到。作者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掉入了低等勤奋陷阱。
所有的知识都是同等吗?
知识有分很多种,但是有一种知识,比其他知识更有影响力,更有决定性的能力,甚至可以“四两拨千斤”。这种知识是经过深度思考后,具有通用意义的规律。作者称这种知识为“临界知识”。
如何有效率的学习?
于是要如何跳脱低等勤奋陷阱,如何学习临界知识呢?如何有效率的学习,有效率的解决问题呢?简单来说,就是要提升认知深度:遇到一个问题/课题,要分析其背后的抽象规律,而不是单纯的用直觉,经验和情绪去诠释;思考对策时也是,针对问题背后的底层规律,用一套具有通用意义的规律(即临界知识)去应对,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解决问题上,都应先提升认知深度,剖析事物背后的规律。问了what(具体现象是什么?), 还要问how(是什么技术因素导致该现象吗?),然后更要问why, 最好要问5次 why ,彻底剖析背后的规律。
举个例子,某间餐馆面临倒闭,要如何有深度的去厘清背后的原因?
普通诠释
what(具体现象是什么?): 餐馆面临倒闭,因为生意不好
how(是什么技术因素导致该现象吗?): 食物不好吃
对策:煮出更好吃的食物。老板把主厨逼的更紧,主厨更卖力的把食物煮好。
在不深入了解背后原因的情况下,对策往往都是治标不治本。


用深度认知诠释
what(具体现象是什么?): 餐馆面临倒闭,因为生意不好
how(是什么技术因素导致该现象吗?): 食物不好吃
why 1: 为什么食物不好吃?因为食物不迎合当地人的口味
why 2:为什么食物不迎合当地人的口味?因为主厨是外地人,煮出来的食物都有外地风味,当地人难以接受
why 3:为什么当地人难以接受外地风味的食物?因为当地人的保守文化,倾向于本土风味
于是我们发现了底层原因:比起外地风味的食物,本土人更倾向于本土风味的食物。上述例子没有问够5个why, 再问下去就偏离主题了。
明白了底层原因,就要思考对策了:
对策一,迎合市场:研究当地人喜欢的风味,并煮出迎合当地人口味的食物
对策二,创造新市场:积极推动外地文化,把餐馆的装潢布置都弄成外地风格 (比如主厨是泰国人,就把餐馆布置到充满泰国风味),以外地特色吸引顾客
有了对策,还要评估对策背后的风险,然后小成本试错,不要立即投入大量资源,否则一旦对策无效就难以翻身了。在上述两个例子,还要考虑到以下风险:
对策一,迎合市场:万一主厨无法煮出当地口味,还不伦不类呢?
对策二,创造新市场:前面有提到,当地人很保守,万一当地人不买账呢?



另外,作者还有提到一个概念:大脑并不擅长记住每个孤立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知识构建成模型。把新知识和旧知识链接起来,融会贯通。这些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连、通用的。这个由知识构成的模型,就是作者所谓的临界知识。

作者还有介绍很多很实用的概念和应用,比如黄金思维,二八法则,复律模型,系统思考等。作者在书中也强调学习的过程中该抱有开放的心态,反思的重要性。整本书的内容都杠杠的,充分反映出作者在这个领域的丰富心得。

强烈推荐给在学习路上的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12-2024 12:10 PM , Processed in 0.10560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