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作家西西的新书《试写室》,其实是旧文章的结集。(图:作者)
我喜欢西西,要回溯到《我城》(而且是素叶版)的年代,后来《胡子有脸》也还在读,渐渐地就买多于读,或不买了。像后来她的《缝熊志》,《猿猴志》都不再买。
直至如今这本“新书”《试写室》。
其实这是七十年代初,香港《快报》的一个专栏“我之试写室”文字结集,这个专栏亦舒和也斯都写过,亦舒的第一本散文集便叫《我之试写室》(栏名取样自日本漫画家久里洋二的漫画专栏《仆之试写室》。)比西西的《试写室》早了40年出版。我手头上没有这本书,但亦舒文字的好,总是记得的。
西西的文字不是不好,但并不适合我。这也是我渐读渐少的原因。不晓得是不是因为西西是老师。总觉得她写文章像做老师一般,她的文字都是写给孩子的:文字浅白,逗趣,易于了解——但是(全世界最厉害的就是“但是”)并不适合“男人老狗”。有点年纪的读者,可能跟我一样,也有这样的感觉吧?
是,编《椰子屋》的时候,我曾经推崇西西,因为那是“永远年轻的快乐文化杂志”。西西的文学品味立于时代尖端,那时候流行的“魔幻写实”,香港是早于台湾文学,在西西手上发扬光大的,我以为读者必须好好学习。况且,西西这种清浅的文字,容易学习,当年不少作者,都使用“西西文法”,黄振国是一例。后来村上春树流行,又出现了“村上春树文法”,老鸿是另一例。当然到了今天,他们长大,文字也不同了。所以说年轻的时候,仿摹一个名家并不坏事。
读这本《试写室》有什么意思呢?或许可以这么说,西西像一个好老师,站在课堂内,娓娓动听地向学生说艺文知识,虽然差不多已隔了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西,到了今天听起来不只不会过时,而且弥足珍贵。说到文笔,西西永远不是电影,而是广播电台。老师打开话箧子。翻开散文集的任何一页,流出来的总是声音声音声音,举手划脚,用声音描述说理,扮演各种角色。虽然是一本散文集子,与有声书没多大分别。 |
|
|
|
|
|
|
|
发表于 3-11-2023 08: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