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宝碹
摄影:张骏杰
来自北马的我,很喜欢吃卤面。来到吉隆坡,朋友们都对我说好吃的卤面其实源自乌鲁音(Ulu Yam)。
乌鲁音这个地方是有听过,但在吉隆坡生活了那么久,却不曾去过。虽然知道从八打灵开车去乌鲁音需用上约一个小时的车程,但这一天,为了一尝当地最写实的味道,我与摄影师七早八早就开车前往目的地。我们来到小镇里的《福春记卤面》,老板娘刘毓秀早已在店面外坐着等着我们的到来。
“福春记”是乌鲁音卤面的发源地。当年,这家茶室的老板(刘毓秀丈夫的公公)与其太太到新加坡游走时,在当地吃到了类似‘浆糊状’的面,回马后对其面的味道念念不忘,于是就开始下厨研究如何煮这令人回味的味道。于是,‘乌鲁音卤面’ 就诞生了!
毓秀告诉我说“福春记”来到她丈夫这一代是第三代了。而她也着手向丈夫学习如何煮出好吃的卤面。从搓粉、打面、搅面、切面再到煮面,全都是靠她一双手。看着台上的那座古老手动搅面器,我问毓秀为何现在不干脆直接用自动的机器来搅或者直接向批发商买面,省时省力。她笑着说,“凡是都是要亲自动手,这是我们自家的手工面,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吃起来口感很Q,是外面找不到的。而且,这是我们家的事业,我一定要学。”
拍摄当天,茶室刚好来了一班来自外地的游客。他们表示因为听到很多人都说“福春记”的卤面很有名堂,因此慕名而来。
总是脸上挂着微笑的毓秀表示自己这么多年来,早已习惯清早起床制面以及煮汤汁。忙完手上的东西后,趁着还有时间就会去家附近的早市集走走逛逛买东西。“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了。在市集遇到邻居朋友就相约一起去附近的咖啡店吃早餐聊聊天。这也是我舒缓压力的出口。” 我问她什么让她感到很压力?她笑着说,“当食客多的时候,我忙到怕煮不出来给人家吃的时候。”
“福春记” 已把卤面煮出了名堂来,毓秀与丈夫想必已经把 ‘家传秘方’ 传授了给孩子们吧!毓秀笑中带些丝丝的无奈的说,“ 跟他们讲说这是家族生意,一定要传下去的。他们讲很热,什么什么……哎呀,不知道他们啦。但目前是帮忙啦,就炒些简单的小菜。以后老了无法做了最多就收掉吧,虽然我也觉得很可惜…… ” 。
说完,她叹了一口气,收起无奈的神情,嘴角上扬的说,自己这么多年是辛苦的,但却也是值得的。“ 我们总要努力打拼才有出头天!是这样的啦……做人开心就好!”
这一趟乌鲁音寻卤面之旅还真的是丰富,除了有机会尝到 “福春记” 的卤面之外,毓秀也邀我与摄影师一起到早市集以及咖啡店去吃早餐。这也让我重新找回了遗失已久的小镇乡下记忆。这个地方就好像我的家乡,安哥安娣们都还亲切,处处弥漫着温情。而在毓秀的身上,也让我看到了最淳朴却也最真的一面。
《福春记卤面》
22, Jalan Besar, Ulu Yam Lama,
44300, Batang Kali, Selangor.
点击看更多《3分好食光》视频 》 http://video.cari.com.my/portal.php?mod=view&aid=727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