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216|回复: 2

众神乱舞:南印度风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8-2013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今大马

众神乱舞:南印度风情

卓振宏   2013年8月13日 上午11点01分



【艺文】文化行脚

我国的印裔多来自印度南部省份淡米尔纳德(Tamil  Nadu),因此所建的印度庙格局多采用南部风格,即围墙之后的开放式空间以及寺庙里华丽的雕刻。而最能标志出南印度庙的就是门塔(Gopuram),上面满天神佛的雕刻,路过的人都会仰头观望, 欣赏栩栩如生的传说人物。



深入印度庙,其实就能从门塔开始,辨识着雕刻主题就能以此认识印度教传说故事里的人物。认识得深了久了,就能从门塔所雕刻的人物,领略出庙里所拜祭的神明。
印度庙的格局是以人体为想象, 一间神庙就是一个神明躺在大地,进入庙宇就是踩在神的身体上,接受祂的庇佑。门塔其实是神的脚板,除了满天神佛的雕刻,最上端还有一排“脚趾”。

“脚趾”的数量可分为3、5、7、9, 寺庙越大“脚趾”越多。

3个“脚趾”代表了灵魂的三个阶段、5个“脚趾”代表了人的感觉、7个“脚趾”则是感觉加上思想与智慧、9个“脚趾”就是在7个脚趾的意义再加上意识和自我。

吉隆坡谐街斯里玛哈玛丽阿曼庙宇的门塔就有5个脚趾,而十五碑斯里干达斯瓦利神庙则有7个脚趾。

以门塔分辨祭拜神明

非印度教徒参观印度庙最好奇就是该庙的主祭神明, 因语言的间隔与认识不深,往往很难看出主祭神明,其实通过门塔就能知道庙里的主祭神明。因门塔虽是脚板也是神庙的门面,基于宗教在印度社区是很总要的部分,所以能力所及的话,自然就会将门塔装饰得十分华丽。



雕刻就是门塔最主要的装饰,而雕刻素材往往以主祭神明传说故事为主。因此,从门塔上的雕刻群就能大略猜出庙里主祭的神明,比如谐街斯里玛哈玛丽阿曼,门塔上雕着大量主祭女神巴尔娃娣(Parvati)不同的化身,还有其坐骑狮子。

另一例子十五碑斯里干达斯瓦利神庙, 门塔与连接起来的墙身都雕有大量主祭神明姆鲁干(Murugan)的传说故事,从这里就能阅读姆鲁干各别化身时候的传说故事,有时是除暴安良的天之骄子、有时则是与父母赌气而成家的僧侣。

门塔上另一常出现的雕刻素材是卡拉(Kala),这是非常抽象的“神兽”,代表的是死亡、时间、黑暗等。就如湿婆的影响遍及印度寺庙的建筑雕刻,卡拉这一兽首獠牙的造型则是深植在门塔的造型。

悠久的柬埔寨吴哥窟与现代的吉隆坡印度庙门塔上最上面左右两端都有卡拉。但是也不能过于武断,认定门塔就一定会有卡拉,因卡拉与湿婆是有重叠属性的,而印度教目前多数祭拜湿婆神系的神明,所以卡拉频频出现在门塔也可能解读为湿婆另一分身。

神明的坐骑辨别身份

“脚板”开始,庙里的空间就以“身躯”来划分了,可依外至内分为大腿(Sabham Mandapam)、肚脐(alamkara Mandapam)、肚子(Snapana Mandapam )、胸部(Maha Mandapam)、颈部(Artha Mandapam)和头部(Garbha-grham)。庙宇空间的划分都是按照宗教仪式规定下来的,如庙宇的旗杆、神明的坐骑、祭坛都是设在“肚子”这个空间里。



神明的坐骑是另一辨认供奉神明最好的方法,印度教三大神湿婆(Shiva)、比湿奴(Visnu)和大梵天(Brahma)坐骑分别为白牛、神雕加鲁达(Garuda)和天鹅。其他神明坐骑如贾尼沙(Ganesh)坐骑为老鼠、巴尔娃娣坐骑为狮子、姆鲁干坐骑为孔雀、帝释天(Indra)坐骑为白象。

一般上,只有大神才会有坐骑,地方上的神明拿督(Datoh)是没有坐骑的。我国印裔社会多膜拜大神, 少数社区祭拜印度的地方神明,这样的庙宇规模很小,有时只是一个神龛。
印度庙最神圣的空间是“头部”,这是封闭的房间,主神像就安在里面,只有祭司才能进入房间内伺候神明。信徒所献上的祭品,都必须放在“肚子”的祭坛,再由祭司带入“头部”向神明祷告。

印度众神非常拟人

印度教众神非常拟人, 也规定了神明的工作表,驾临神庙、接受膜拜祈福、间中休息都有时刻。早上神明骑着坐骑驾临庙宇,祭司就必须为神像淋浴和穿戴,之后开始接受善男信女的膜拜与祈福。信徒虔诚的膜拜,有时甚至以全身卧倒来明志,有的则献上祭品。

印度教强调不杀生,所以祭品也是水果如椰子和花圈。牛奶在印度教里象征着富裕,因此也有信徒选择供奉牛奶。过去祭司会将牛奶倒在神像,而现在则是原封不动放在神像前,当神明“接受”后,信徒带回家享用。

祈福进行时,祭司会将神明祝福过的油灯拿出,让信徒触碰火焰,以示得到神明的庇佑。为了将庇佑长期放在内心,信徒会将放置在旗杆前的颜料点在额头上。

上午休息时间一到,祭司将放下“头部”的帘子以示神明正在休息,谢绝打扰。休息时候的神明需要娱乐,庙里的乐师将会吹起长笛取悦神明。休息时间的庙宇,依然允许民众入内休息。

午休一过,就开始另一次的祈福至到傍晚时刻,神明才回归天上休息,“头部”的大门这时候就必须关上。但是,也有庙宇是接受祈福都晚上九点的,而间中理由还需要继续访问与探索,才能更明白。

宗教是印裔生活的重要元素,印裔人生大事如结婚、孩子出生,都会到庙里祈福神明庇佑。因此庙宇也是印裔社会的中心,旧时园丘内庙宇就是社区的公所,现在则是印裔身份与共同体意识的象征。

卓振宏自况:教育,是我一辈子的工作,启蒙人,遭启蒙是我追求的生活方式。游走在性别、选举、古迹、社区、种族、环境议题,追根究底仍是资源分配与民主。旅游,是我短暂的出走,以身躯体验世界之他,以心领会世界之多元。

http://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2381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8-2013 10: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8-2013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時候住在 Estate 時,每當有印度神誕,才有機會去參觀印度廟的拜神儀式,然後一定不會錯過吃一餐香蕉葉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6-2024 02:07 PM , Processed in 0.06621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