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lpio

天主教的人生观和信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2-5-2012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pio 于 22-5-2012 11:05 PM 编辑

祈祷的重要

祈祷是经验基督及回答上主召叫的途径之一。真正的友谊除建立在理性的认知层面上,还要有心灵的沟通与回应。祈祷正是与上主、与基督作最深度的沟通和作最慷慨的回应的途径。所以,不是“基督徒需要祈祷”,而是“不祈祷的,不可以成为基督徒”。

一、耶稣的表样

1.耶稣在重要事件前一定先祈祷

例如公开传教生活前作四十昼夜的禁食(祈祷)(路4:1-2);拣门徒前上山彻夜向天主祈祷(路6:12)。还有最后晚餐时的伟大祷词(若17),和从容就义前的山园祈祷(路22:39-46)。这一切都显示耶稣重视祈祷,他是一个伟大的祈祷人。他临死时的“架上七言”有几句本质上也是向天父最诚挚的祷告。

2.耶稣祈祷的特质

他称谢天父(路10:21)。

他常作“长久”的祈祷,例如:彻夜祈祷(路6:12);四十昼夜祈祷(玛4:1-11)。

在地点方面,他喜欢退入荒野(路5:16)及上山(路9:28;玛14:23)祈祷;他叫人进入内室,关上门祈祷(玛6:6)

在时间方面,有时他在“清晨,天还很黑”时祈祷(谷1:35)。

二、圣经有关祈祷的教训

1.不断祈祷

圣经教人要不断祈祷,不要灰心。路18:1-7所说的不义判官和寡妇的比喻,就是叫人在祈祷时要持之以恒,这样必会获得天主的俯允(参考路11:5-13半夜借饼的比喻;“求则得”)。保禄也教人要“不断祈祷,事事感谢”(得前5:17-18)。

2.以信赖之心祈祷

天主是我们的慈父,他认识我们多于我们认识我们自己,也爱我们更甚于我们爱我们自己。他不单愿意,而且也有能力赐给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怀着信赖之心向上主祈求(玛6:31-33),他一定会把最好的、最适合我们的东西赐给我们(玛7:7-11)。所以“求恩祈祷”是很重要的,我们不妨把心中的一切烦恼、疑虑、需要,逐一向主诉说。但我们要记着:祈祷并非获得天主恩宠旳“条件”,因为这位爱我们的天父,在我们祈求他以前,已知道我们需要什么(玛6:7-8)。天主给我们施恩,完全是白白的、主动的、无条件的,好像慈爱的父母对待子女一样。

3.以赞颂之爱和感恩之心祈祷

赞美和感谢,是基督徒祈祷的最大特色之一。上主实在太伟大了,值得我们时常赞美;他对我们实在太好、给予我们的也实在太多了,值得我们一生感谢。圣经有许多对天主的伟大赞诗,如:圣母赞主曲(路1:46-56),匝加利亚感恩歌(路1:68-79),三青年的赞歌(达3:51-90)等。耶稣称谢天父(路10:21);圣咏更有许多赞美、感恩的诗篇,如咏100,98,95,96,148,40等。

4.以悔罪之爱祈祷


悔罪如出于至诚,则是对上主顺服的表示。但悔罪并非自怨自艾,而是一种助人奔向上主的动力,里面也包含了不少依赖、赞美和感谢上主的成份。圣经认为连罪人也要祈祷,那位悔罪的税吏,便是在祈祷后而成为义人的(路18:13-14)。

悔罪圣咏七篇:咏6、32、39、51、102、130、143。

5.以坚忍不拔之心祈祷

祈祷是忍受试探,及对生命中的挫折怀有坚忍不拔之心的表示。雅各伯宗徒认为人即使在各种试探里、在严重的考验中,仍当祈祷,“向那慷慨施恩于众人,而从不责斥的天主祈求,……祈求时要有信心,决不可怀疑。”(雅1:2-6)。保禄宗徒在到了“自己也认为必死无疑”的阶段时,仍相信那位曾经施救的主“将来还要施救”,但他希望格林多人能“以祈祷协助”他(格后1:7-11)。

6.代祷--以民胞物与之心祈祷

代祷是爱人之心的外溢。一个人如果热爱人间、关切世运,他就会自自然然的为所关心的事、为所爱的人祈祷。如果我相信天主,又知道天主能赐福给众人,我就会很自然的向天主提及我所关心、热爱的人(见下面附图)。这样的代祷也是传福音的重要部份。基督自己时常为人祈祷(参考若17大司祭的祈祷);保禄宗徒也常为所关心的教会祈祷(罗1:9),为教会而忧心(罗9:1-3),并“时时靠着圣神,以各种祈求和哀祷祈祷,为众圣徒祈求。”(弗6:18);雅各伯叫我们为病人祈祷(雅5:13-16);基督甚至要我们为仇人祈祷(玛5:44)。

其实,如果我们多为父母、子女、朋友、陌生人祈祷,这也是增加我们对他们的爱和关怀的好方法。

7.祈祷的功效

如果我们怀着受教、开放的心祈祷(路11:1),有移山的信德(谷11:22-25),因基督之名而求(若14:13;16:23),便没有不能获得的东西:“你们祈祷,不论求什么,只要你们相信必得,必给你们成就。”(谷11:24)。唯一使我们求而不得的原因,是我们“求的不当”(雅4:2-3),好像小孩子向父母求利刀或一些危险的玩具一样。又如果天主明知一些恩典为我们有害(例如,如果我们事业太顺利,就会目中无人,甚至目中无“神”),他也不会赐给我们。但无论如何,对于诚心祈求的人,上主一定赐给他丰富的恩宠;如果不给他所渴求的,也会把另一些恩典,甚至更大的恩典赐给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5-2012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pio 于 22-5-2012 11:09 PM 编辑

最美丽的经文--天主经

天主经是耶稣亲自教我们唸的经文,内容十分丰富,下面只是一些提示,希望我们能领会耶稣教我们唸天主经的用心。


我们的天父,       
~ 天主不单是“神”,也是“父亲”,而且是“我们”的父亲。因此我们彼此都是兄弟姊妹。

愿你的名受显扬, 愿你的国来临;
~ 愿人人都认识、皈向这位众人的大父,赞美他的名。希望一个正义、仁爱、和平的境界早日来临,
这是人人皈依上主后必然达致的结果。

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         
~ 皈依天主的最主要表现,就是按照他的旨意生活,服从他早于创世时便已为万物与人生而定下的规律,
爱的规律,达致幸福的规律。

求你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
~ 衣食足而后知荣辱;我们也应求天主满足我们每人和全体人民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

求你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         
~ 互相宽恕是基督徒的美德;天父便是这样无条件地宽恕了我们。

要让我们陷于诱惑,但救我们免于凶恶。         
~ 面对未来,我们都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希望天主能一一为我们指点,处处助我们安渡。

亚孟。         
~ 唯盼我们的祈祷,蒙主垂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5-2012 10: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5-2012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pio 于 24-5-2012 12:39 PM 编辑

挑战人生之谜


天主教是一个“正视人生者”的宗教。基督徒不单不会逃避人生的众多问题,反而会主动地面对、探讨和寻求破解之道。

相传有一位古希腊皇帝,正当他拥有一切世人认为幸福、快乐、伟大的东西时,忽然想起要问一个问题:“人生最好的是什么?”他找不到答案,因为他并不认为自己拥有最好的东西,他仍有极大的焦虑,而且对自己的所有并不满足。于是他问一位大哲学家。那位哲学家却回答说:

“人生最好的,就是不要问有关人生的问题!”

大概这位哲学家的想法是:人生问题是问不得、碰不得的。你不去问它,反而可以糊糊涂涂,却心安理得、醉生梦死地了此一生。一旦问起来,便会发现人生中有极多不能明白,也无法掌握的东西,迫使人在无可奈何中过活。

鲁迅讲过一个故事:

“假如一间铁房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承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是的,让人“由昏睡入死灭”,总比使人醒起来,然后无奈地去受临终的痛苦好得多。但鲁迅却有另外的结局: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鲁迅.呐喊:自序)

朋友,参加慕道班去探讨人生的真相,勇闯人生之谜的大关,不单不会使我们在清醒中死去,反会给我们提供机会,去击破那围困我们的铁皮屋的囚笼,让我们能接触到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活一个更自由自在的生命,并且获得窥探生命秘密的惊喜。

挑战的范围

一、全人发展六大范畴

1.身体;2.理性;3.感情;4.道德;5.宗教;6.灵性。

作为一个慕道者,我们要追寻和发展的,不单是我们的“内心”或“精神”或“灵魂”的培养和发展,而是整个的人生、整个的生命。耶稣降生世上来拯救世人,并不是只救我们的灵魂,也救我们的肉身、我们整个的人、我们的“整个生命”!

我们的慕道班要“挑战人生之谜”,就是要挑战人生的全部。

我们要“在信仰的光照下”,学习问得更多、想得更多、思考得更仔细;为能看得更多,明白得更多,活得更好、更活泼、更彻底、更全面和更深入。

二、全人发展八大方向

1.格物;2.致知;3.诚意;4.正心;5.修身;6.齐家;7.治国;8.平天下。这就是《大学》里所谓的“八目”。

这八目包括了要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认识(格物、致知),良心的正确培养和行为动机的纯洁(诚意、正心),个人德性的修练(修身)、家庭的和谐(齐家)、对国事和天下事的关注和投身(治国、平天下)。

而这一切,其实都和“信仰”有直接关系。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文件《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其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话:“教会的宗教使命,正因为是宗教使命,而成为非常属于人性的使命。”

意思就是:教会的“宗教使命”其实就是“人性使命”,这宗教的任务正正就是要提升人性、丰富人生!

换句话说,我们说要挑战人生之谜,就是要深入的探讨上面所说整个人生的六大范畴和八大方向,使我们可以活得更充实和更快乐,今生无愧此生,来世获得上主赐给我们永恒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5-2012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pio 于 24-5-2012 12:45 PM 编辑

不必再无奈


一、检视你的生命

一样米养百样人;一样信仰也养百样信徒。有些人一生过得轰轰烈烈,有些人却在无可奈何中生存,甚至死去。

如果你是八岁或十八岁,你或者会觉得生命是一个黎明,刚刚开始,生命悠长,而且充满阳光和希望。但假如有一天你到了八十岁或者八十八、九十八岁时,你又会如何看生命呢?回顾你所走过的路,你会后悔吗?你会认为曾经不枉此生吗?如果有机会再走一次,你会重新再走你曾走过的人生路吗?或者,你会选择另一条路?

如果你不想八十岁时有任何悔意,你现在该作什么准备呢?

二、圣经的感叹

圣经是一本充满人情味的书,它记载的,大半都是有关人生和生命的事情,而圣经作者本身对人生也有极深的体会。以下是他们对人生的一些片语:

1.一声叹息(叹)

圣咏作者曾向天主说:

“我们的日月,都在你义怒中消逝;我们的年岁,也不过像一声叹息。”(咏90:9)

任何人都会有过“叹息”的经验,它是我们在无可奈何中的呻吟。随着那一声声的叹息,我们期望能把不愉快的经历都呼出去、吐出去。事实上,那一声深沉的、急促的呼气,确也能使我们的身心松弛了一点点,也让我们的神经,不会紧张到爆裂——但那毕竟没有解决问题。

我们的叹息,源于我们极深的经验:疾病的煎熬,环境的逼迫,经济的厄困,坎坷的遭遇;被人误会了不能解释,做了好事得不到好报;温温暖暖的家庭,忽然人人冷若冰霜,如日中天的事业,忽然危机四伏;已经尽了力量,还是再次失败,已经做到最好,老天爷还是好像要千般作弄人,不断和我作对。读书时愁不能毕业,毕业后愁找不到工作,工作了又会为升职而伤脑筋。恋爱有恋爱的烦恼,结婚有结婚的烦恼;我们为父母担忧,也为子女担忧。

谁不曾叹息过呢?静夜深思、午夜梦回、清晨起来,我们有时都会喟然长叹。叹出我们的感伤,叹出我们的无奈。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是说,忧患的意识和人生的挫折,会使我们不断警醒,也因此使我们能生存、发达;而安逸的生命,就会使我们疏忽、大意,而终致失败、死亡。这生于忧患,不就是圣经所说的“人生像一声叹息”吗?

2.速于织梭(速)

圣人约伯在经历了许多人间的苦痛后,忽然若有所悟的说:

“我的日月速于织梭……我的生命无非像一口气”(约7:6-7)

人生不但像一声叹息,而且过得很快、很快。即使有人有时会度日如年,觉得时间走得比蜗牛还慢,但日子过去了,还是好像一瞬间的事。无论你是王侯将相、或者贩夫走卒,有地位的、没有地位的,高贵的、微贱的,有学问的、目不识丁的;又无论你是政治家、科学家、医生、工程师,或者只是卖菜的、讨饭的,你的一生都要“速于织梭”,转眼就过去。

我们都是旅客,我们的世界不过是个大旅舍。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我们便是住在这世界的大旅馆中,总有一天,我们要离开;而且,那会是很快便发生的事。

离开了这旅舍,我们往哪里走呢?

3.云烟消散(灭)

圣咏作者说:

“我的日月消散如云烟。”(咏102:4)

上面的约伯也说:

“他去了,好像云消雾散。”(约7:9)

人生不但充满叹息和哀愁,不但过去得快如电光火石,而且,刹那间,会消灭得无踪无影,如云消雾散。一百年前,没有你、我的存在,一百年后,你、我又将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的名字,将会从人间消失,我们的音容笑貌,也不会再被任何人所追忆。我们不过是投在大海里的一块小石子,虽曾溅起过一点浪花,但很快地,便会消失得无处可寻,没有人再会知道,谁在什么地方曾投下过什么东西。我们一生所曾斤斤计较过的成、败、得、失、名、利、地位、学业、成就、荣誉,又会变成什么呢?我们曾经那么执着的爱呀、恨呀、报仇呀、囤积呀,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三国演义》开始时有一首词,最能道尽人间的兴亡和变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翁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果人生不能抓着一些永恒的东西,我们的一生岂只是“笑谈”而已,还不是白白地活了吗?

三、感叹的背后

其实,生命远比上述所描写的更充实而有意义。叹息的背后也可以有欢愉;生命无论多么易逝,我们仍然可以把握着有限的时间,去为永恒而累积一些不可朽坏的东西;如果我们活得好,云消雾散后,不就是雨过天青吗?

信仰--尤其对基督的信仰--可以把你的生命完全扭转过来,你完全值得付出更多的时间,以更大的热忱和恒心,去追寻有关你自己生命的事。你的努力,一定会让你有丰富的收获;你是完全不必无可奈何地生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12 05: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天主教的人生观和信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0-5-2012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pio 于 30-5-2012 09:42 AM 编辑

上主的召叫是一种喜讯   


为不少教友,信仰是一种束缚(例如每主日要参与弥撒),是一种难以负荷的重担(例如不许离婚、不许堕胎、不许纵情享乐;不许沉迷声、色、犬、马;在人前要表现出基督徒的道德水准等)。亦基于这些原因,有些父母不让子女在婴儿时代领洗,反美其名曰:让子女自由选择。

其实,上主的召叫原来是一个大喜讯,他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持久的、永恒的喜乐。雷鸣远神父因此亦留给我们一个九字真言,就是:“全牺牲,真爱人,常喜乐”,因为我们所领受的召叫,实在是一种真实的“喜讯”。


一、基督使人欢欣

1.全民的大喜讯:

基督的诞生,天使向牧童形容为“一个为全民族的大喜讯”(路2:8-14),因为他是人类的“救世者”,要把人从一切罪恶中解救出来。在这段福音里,上主把喜讯首先传给卑微的牧童,因为谦卑的人最易感受到喜乐,反而那些习惯了让虚假逸乐麻醉自己的人,便较难领会到内心的、灵性的、精神的喜乐。

2.肉身的喜讯

耶稣不单关怀人灵魂的得救,满足人精神的需要,他也真真实实、具具体体地给人的肉身生命带来救恩。换句话说,他不单解救人的灵魂,也解救整个人--包括人的灵魂和肉身在内。

整本福音,充满了耶稣所显的奇迹,其中许多都是为满足人的具体需要而显的奇迹,例如:他为病人带来痊愈(路5:12-16治好癞病人);为盲者带来复明(玛20:29-34耶里哥的盲人);为饥饿者带来饱食(谷6:34-44首次增饼);为附魔者带来解脱(谷5:1-13治好革辣撒附魔人);为亡者带来生命(路7:11-17复活纳因城寡妇的独子)。

3.精神的喜讯

但人还有更深沉的需要,那便是精神上的、心灵上的需要。所以他为罪人带来宽恕(若8:1-11怜悯淫妇);为口渴者带来活水(若4:7-14向撒玛黎雅妇人显示自己);为找寻真理者带来重生(若3:1-8与尼苛德摩论新生);为儿童带来祝福(谷10:13-16祝福儿童);为被弃者带来友谊和信任(路19:1-10税吏匝凯)。

4.贫穷卑贱者的朋友

基督在世时,喜欢和罪人、弱小者、被压迫者站在一起,他特别显出是罪人与穷人的朋友。如果我们承认自己的卑微、软弱,我们便会感到需要耶稣,也会较易感受到耶稣给我们带来的救恩和喜乐。



二、基督是我们喜乐的泉源

1.他颁布的山中圣训和真福八端(玛5-7章),使我们清楚了解到整个伦理生活的意义和方向,使我们在一个混乱和无所适从的社会中,知道如何立身处世、待人接物,而不必再在黑暗中摸索。人生有了清楚的目标和方向,实在是一件可以解除我们的思想和精神负担的乐事。

2.他的善表使我们对他所宣讲的话更具信心,又使我们能有所遵循(若13:1-20洗脚)。他不是一个只教人做而自己却不实行的人,他是一位好像孔子说的“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好导师。

3.他所显的奇迹(玛8-9),尤其他的驱魔治病,更清楚地显示了天国已经来临,恶势力最后必然会彻底被粉碎。这使我们对战胜罪恶、粉碎黑暗的势力更具信心,也使我们即使在与罪恶搏斗时,仍能拥有内心的平安与喜乐。

4.他的圣心是我们的安息和欣慰之泉(玛11:28-30),并使我们对生活的担子倍感轻松与柔和。能够甘苦如饴,这是多么快乐的境界!

5.他的牺牲与从容就义的精神,使我们能学到如何正视痛苦与失败,甚至屈辱与死亡。当人连死亡都不害怕时,便没有什么能使他再颓丧与忧伤的了。耶稣在临别赠言中曾向他的门徒保证:“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要痛哭、哀号,世界却要欢乐;你们将要忧愁,但你们的忧愁却要变为喜乐。如今,你们固然感到忧愁,但我要再见到你们,那时你们心里要喜乐,并且你们的喜乐谁也不能从你们夺去。”(若16:20,22)


三、基督带来自由、尊严与平等的喜讯

1.基督使人自由(若8:31-36),一种认识真理,摆脱罪恶的自由;一种在基督内获得救援和彻底解放的自由。

2.基督宣告宽恕(路7:36-50悔改的罪妇):基督的原则是爱得越多,获得的宽恕亦越多;只要爱、只要肯悔改,每人都有机会,都有新生的可能;都可以有多一个机会,都可以“再来一次”。人不再有失望的理由,人不必再失望,这是多么伟大的喜讯!

3.基督恢复人的尊严与平等,并不因人的罪而加以鄙视(路18:9-14法利塞人与税吏的祈祷)。人的真正价值,并不是由他所作的功德来衡量。相反地,做了好事而鄙视别人的人,才是真正可鄙的;而勇于悔改的人,却受到上主的重视。在天父面前,我们已不必计较我们作过什么,我们的一切都赤裸裸地平铺在上主的眼前,他如果要爱我们,完全是因为我们而爱我们;我们能够带什么到他面前,已经变成了不重要。有一个这样爱我们、这样接受我们的主,这是多大的福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2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2012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徒家庭宗教生活

家庭是人类生命之所由出,也是一个人在身体、心智及各方面赖以成长的地方,所以家庭也必须成为信仰的摇篮,并使个人的信仰生活,在其内得以健全的发展。

一、祭台与饭枱的平衡

传统的教友生活都是以祭台为中心的。教友要“去”圣堂祈祷、参与感恩祭、领受大部分圣事;一切有关信仰的事都要“靠”圣堂中的神父,由学要理到领受每一件圣事,由解答信仰上的疑难,到办理人生中红白两件大事,都是没有神父不行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他力”的教会。但家庭中的“饭枱”,可以而且必须成为信仰生活的另一中心。在家里要祈祷、读经、分享,而家长(或另一较适合的人)则理应成为信仰的领导人。

二、基督化家庭


1.以基督为中心--家之所以为家,除供给衣食住行及必要的安全感外,必有其所以为家的要素。以基督为基础的家庭,一定是一个巩固而融和的家。周期性的家庭聚会,除可以加强维系今日频临崩溃边缘的家庭制度外,更可以把基督精神引进家中。

2.家庭聚会--教会一词,原是指“聚会”;基督徒在聚会时,便构成了教会。因此,若家庭经常因基督的名而聚会,则该家庭亦可称为“家庭教会”。

家庭聚会可以是定期性的(例如每两周一次或每月一次),每次可规定聚会的时间及长短(例如晚餐后,用四十五分钟或一小时)。也可以是不定期性的,例如教会大节日,或遇家庭大事,如喜庆、丧事、生日、远行,或中国节日,如清明、团年等。

3.家庭聚会形式(只供参考):

.唱圣歌或祈祷

.每人上月工作报告,所遇的大小事件与趣闻等

.由家长或其代表讲述上月的家庭大事

.圣经研读,简单的讲解及分享

.每人作自发性的祈祷(或传烛光祈祷)

.祈祷或唱圣歌

要注意的是切忌把家庭聚会变成“公审”或“大迫供”的机会。大家要把握机会去彼此了解、支持、鼓励、分享,而非乘机挑剔。

4.其他的家庭宗教生活--家庭玫瑰经,家庭弥撒,早晚祷,全家参与同一台主日弥撒,一起读圣经,家有病人一起为他祈祷,有人领洗、初领圣体时大事庆祝,装饰马槽,善度四旬期,全家参加退省,或全家一起去做某些爱德工作等,都是很好的习惯。

5.家庭沟通--应让每个家成为一个可以彼此深入沟通的地方。我们要多一些聆听家人的心声而非电视机、电唱机、麻将声或收音机的狗马之音;小宝宝回家讲故事时,值得父母放下报纸,面露笑容地去聆听。“恳谈”也是治疗婚变的良药;有机会不妨参加“夫妇恳谈会”(见徐锦尧《家庭、民主、信仰》)。

6.家庭宗教装饰--在家中悬挂苦像、圣像、圣经金句或一些益智的名言等,都是很好的传统。但最好应供奉圣经,给它一个显眼的位置,以便提醒我们圣经的重要。

三、信仰传递

家庭是第一间要理学校,双亲的膝头是第一间要理教室;传递信仰首先是父母的责任。儿童会称呼人时便应会叫天主的圣名,会看电视时便应会唱圣歌。

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能把信仰与生活连结在一起,例如:

.由饭前经想到感谢天主;

.由西瓜种子想到造化的奇妙;

.做错事时学习向天主忏悔;

.由父亲晚归学到为父亲代祷;

.由小猫生子看到天主照顾万物无微不至;

.由欢乐的旅行看到生命的喜乐,因而对主充满感恩之心。

.在弥撒中给他们一些钱,请他们主动奉献;

.父母有错也要尝试向子女道歉,并解释“错误是人性的一部分”,而人的伟大处是在于知错能改;

.和子女一起看电视,并带出信仰角度。

没有比父母亲跪下祈祷时的表样,更能使儿童明白上主的伟大。因为父母在儿童眼中都是最伟大的,父母亲既然向天主下跪,那么,天主一定是比父母亲更伟大的了!

四、公教婚姻

1.在尊重其他信仰的大前提下,公教徒与公教徒结婚是十分值得特别强调的。家庭内有过多的不同信仰,将使主日成为一个各散东西的“分裂”的日子。

2.教会或堂区应鼓励青年男女在堂区内的交往,让他们结识甚至恋爱,旁人不可怪异。但真正的爱情不等于二人世界,故不可排斥别人,而应以成熟的姿态去与众人交往。结婚不是为了找得一个安乐窝,而是为了并肩携手,以更大的热诚和信心去为别人服务。家庭须培育爱国、爱教的热忱,以家庭为单位而作“集体见证”。

五、邻舍聚会

家庭聚会必须扩展到邻舍聚会。首先建立与邻近教友的关系与友谊,然后每隔一两星期到某些适当的家庭中,去做简单的祈祷或研经聚会。宗徒时代新兴教会的特征是:往圣殿、挨户擘饼(在教友家中聚会、举行弥撒)、欢乐、赞颂天主,所以获得群众的爱戴,加入教会的人数亦日渐增多。信徒的团结与喜乐,常是教会最明显和最吸引人的标志。

教友家庭必须确认“信仰聚会”的意义和价值,并且抗拒每天晚上非看电视不可的坏习惯。我们千万别让“电视”这怪物,占据了我们的整个家庭生活、进到了家庭生活的核心,甚至主宰了我们家庭生活的节奏。每个月有一两晚牺牲看电视,以举行家庭聚会或邻舍聚会,这已是公教家庭的最起码要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6-2012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圣母、圣人、圣物、圣地

恭敬圣母、圣人;祝圣圣物、圣地、圣堂;视某些时间或日子为圣时、圣日……。这一切都是我们教会内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它们的真正意义,使我们的信仰生活能藉此而得益。但另一方面也要小心别沾染上迷信的色彩

一、天主的“圣”与其他的“圣”

1.任何受造物,本身都不能被称为“圣”,因为圣的只有一位,就是上主。天使向上主高呼“圣、圣、圣”(依6:3),弥撒中的荣福颂也向上主说:“只有你是圣的”。

2.上主的“圣”,超越人间的任何观念。人在至圣的上主前必然自觉卑微、不洁。这不单是人的一种“罪”感,更好说是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在旧约中,信主的人在主前都有一种渺小、卑微、自我消失的感觉(创18:28;依6:5;约42:5-6;路5:8-10)。

3.受造物分享上主本体时,才可被称为“圣”,这是上主的恩赐。人与主共融时,彼此共享同一的生命,其亲密程度竟可用血统的观念来互称“父子”。新约中,保禄称信徒为“圣徒”(罗1:7;格前1:2;格后1:1;13:12),因为他们分享了天主的生命

二、敬礼圣母和圣人

1.一切在天堂上和天主共融的,都是“圣人”。其中有些经过“立圣品”(或“封圣”)的,则可受到教会公开的敬礼。天主教恭敬圣人,并在一切圣人中,首先恭敬圣母,因为她是基督之母。又由于天主性与人性在基督内成了“一位”(即“两性一位”),所以她也被称为“天主之母”,这并非说她生了天主,而是说,她生了耶稣,她是耶稣的母亲,而耶稣又是“真天主”,所以她也是“天主之母。她为人类带来了照世之光、救主基督。她一生服从(路1:38),就好像基督一样。她为我们受了利刃剌心之苦(路2:35),但仍至死忠于上主。在基督临死前,她仍然坚强地站在十字架之下,为人类而慷慨地献上了自己的唯一儿子(若19:25)。为此,天主宠爱了她,使她始胎无染原罪,一生“充满恩宠,与主同在”(路1:28)。天主并且举扬了她,使她死后肉身灵魂升天,身披太阳、脚踏月亮、头戴十二颗星辰的荣冠(默12:1)。她便是那位在预许中,“她的后裔”要踏碎毒蛇头的那个女人(创3:15);她藉圣神而生的“天主的儿子”(路1:35)彻底粉碎了魔鬼的势力。她是我们的母亲和模范,她“贞女与母亲”的双重身份,教我们要对天主忠贞(贞女),也为天国诞生新人类、新生命(母亲)。

教会宪章说:“童贞玛利亚以心身承受了天主圣言,为世界带来了生命,因此被尊奉为天主和救主的真正母亲。由于她儿子的功绩,她在一种优越的方式下获救,并且以一种紧密而不可解除的联系和他相契,享有天主圣子之母的崇高任务和殊荣,并因此而成为圣父特别宠爱的女儿、圣神的宫殿;为了这一特殊恩赐,她远远超出天上人间所有的其他一切受造物。不过,作为亚当的后裔,她也站于需要救援者的行列……她被尊为教会最崇高、最卓越的成员,并且是教会在信友及爱德上的典型和最卓越的模范,公教会在圣神教导下,以儿女孝爱之忱,尊她为最挚爱的母亲。”(节52)

2.我们相信基督是“唯一的中保”,但圣母及圣人在主前的代祷也是极有效的,他们在基督内也分享了中保的身份和地位。其实我们也是互为中保的,这便是我们要互相代祷,彼此支持的原因。

3.天主教并不“拜”圣母,也不“拜”圣人。我们朝拜、钦崇天主,承认他是造物主、至上神,世界属于他,我们自己也属于他。所以我们在弥撒中钦崇天主,向他俯伏朝拜,并愿偕同耶稣,把自己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天父。但我们只是尊敬、恭敬、赞美圣母及圣人,为他们的得救而歌颂主,看到他们的成功而充满希望和信心,看到他们在圣德路上的努力而感到莫大的鼓舞。

4.教会不单恭敬圣母及圣人,还用外在的标记与仪式表达我们的敬爱:“敬之以礼”。这是教会诗意、温情、艺术及美与善的综合。但我们对圣母、圣人的敬礼,绝不会夺去天主及耶稣在我们心中的地位。相反地,那是光荣天主的另一形式。因为在敬礼圣母或圣人时,我们不单“相信”耶稣是救主,我们还“看到”救恩在圣母及圣人身上兑现了出来。当我们高唱:“圣母,你真有福”时,我们不是也在唱:“上主,你真好”吗?所以我们的口号就是:偕同圣母(及圣人),步武基督;加入诸圣的行列,奔向天父。

三、圣物

1.建筑物、树枝、水、十字架、人像、地方、时间、日期等等只是代表着某种作用,并无永久性的存在意义。其作用若能助人成圣,助人分享主的生命,则亦可被称为是“圣”的。

2.当教会指定某日为“圣日”时,我们是在相信,日日都是圣日;当教会相信天主临于圣堂时,我们是在相信天主无所不在。正如当我们定了某日为母亲节时,日日都应是“母亲节”。

3.珍惜那些对我们信仰有帮助的东西是合理的,因为人需要可见的标记的提醒和帮助。圣像提醒我们对圣人的敬礼,圣枝是我们欢迎基督的记号,圣水使我们回忆曾受洗归于基督,圣灰使我们感到自己的卑微,唸珠是我们祈祷和默想的工具,十字架更是我们荣誉的标记。对圣物的珍惜就是对信仰的重视,但千万不可认为这些东西具有“法力”或可以僻邪等,这种想法是迷信的!

4.基督是天主的活圣殿,而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所以信徒的团体就是新的圣殿(伯前2:4-5;弗2:19-22;格后6:16)。不是地方使人成圣,而是人使地方成了圣的。圣堂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较佳的、宁静的、在视觉上也在告诉我们,上主无所不在的环境。祝圣礼只是为了突出和表达这地方的特殊用途。

5.圣屋的意义是表示这个家庭要成为一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培育场所,要成为上主临在该区的标记,而且要成为邻人良好家庭生活的模范。请神父去圣屋其实是一种宣信,也是在上主前的一种许诺:我们要成为一个圣家!

6.有一次,德日进神父想献弥撒,又缺乏弥撒的用具,他突然想到要以地球为祭台,以生命为祭品。这确是本节最佳的注释。

7.“祝圣”有“分别开来”和“赋与特殊用途”双重意义。例如祝圣木十字架:木本来可作燃料、可做椅子等,但成了十字架后,便从一般木头中被分别出来了。从此它有一种新用途,它要提醒人纪念救主的爱。所以祝圣十字架的经文大意会是这样:“上主,求你祝福这十字架,使配戴它的人,能常常记忆你为他们所显示的慈爱,并蒙受你的祝福。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亚孟。”

8.有些基督教徒认为恭敬圣像和圣物是“拜偶像”。其实,一切能激励我们、增加我们信德的,都绝不能称为“偶像”。偶像是那些使我们与天主疏远的东西。相反地,如果有人拿着“圣经”当武器去攻击别人,“圣经”便已变成了这些人的“偶像”,因为这时的圣经,已使天主创造的人类大家庭产生了无谓的分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12-2024 12:13 AM , Processed in 0.14098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