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91|回复: 5
|
中華歷代俊彥畫像欣賞之一(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戰國,西漢東漢)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24-9-2004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朝-姜尚(姜字牙)
姜姓,也叫姜尚,字牙,東海人,據說是炎帝的後代。學問淵博,曾在商紂手下做事,關於他如何成為周臣,有幾種傳說,但幾乎一致的說法是﹕直到他年老才在垂釣巧遇周文王,周文王和他交談,發現他見識非凡,非常興奮地說﹕「當初我的太公曾經說過一定會有聖人到周地,周將靠他而興旺。您就是這位聖人嗎 ? 吾家盼望您很久了 !」於是稱他為「太公望」,立姜尚為國師。
周文王的得呂尚的輔佐後,更為積德行善,招徠士人,講究信譽,和悅百姓,在諸侯中聲望更高。並向外征討。首先征討了西方的犬戎,密須(甘肅寧台)和黎國等。
周文王問呂太公如何才能得天下 ? 呂太公回答說﹕「王者之國,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國,使士人富裕。僅存之國,使大夫富裕。無道之國,國庫富裕,這叫做上溢而下漏。」文王說﹕「你說得太好了。」馬上打開倉庫,拿出錢糧賑濟窮人。周國的事業日益興盛,勢力更加擴張,天下的土地已是三分有其二了。
後文王逝世,武王繼位,以呂尚為師(尊稱為師尚父),周公旦為輔,畢公等為主要助手,繼續文王的事業,在呂尚的輔佐下在盟津會諸侯,商討紂王,在牧野和紂王的軍隊會戰,太公帶頭挑戰,紂王大敗,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王朝。
在周武王登基的第三天,太公向周武王講述了《丹書》中以仁愛治國的話,然後就被武王封到齊國。周成王時呂太公協助周公平定武庚的叛亂。成王下令齊國可以對有罪的諸侯進行征伐,齊國逐成為諸侯中的強國,呂太公治國賞罰分明,又努力發展漁業,鹽業和手工業,使齊國成為諸侯中的富國。傳說呂太公去世時百餘歲,葬在稿京。
伊尹輔商,呂尚輔周,都是開國元勳,位及人臣,功業卓著,所以後世把他們成為「伊呂」。
周朝-周公旦
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為周公。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準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繼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餘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髮;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髮吐哺」典故。周公無唯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後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留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周公回周以後,仍忠心為王朝操勞。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後,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是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9-2004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戰國-老子
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現今社會各行業中,如:鐵匠、煤窯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鐵匠等,皆祭拜老子為祖師爺。亦稱 為伯陽、太上老君、老聃、老君、老子、老子道君、李伯陽、李老君。
在中華文明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在國外被最為廣為翻譯和閱讀的一本書要算是《道德經》。《道德經》中所說的中心思想是:「道」,而「道」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的意思雖然比較難明白,但我們可以說「道」的意思是「自然」。
道家認為,個人不應該反對「道」,而是要順從於「道」,按「道」行事。爭權奪利是荒唐的,也是非常不道德的。「道」是不敗的,人應該順其道而行。道家認為水是非常柔弱的,心甘請願地向低處流去,即使遇上最弱的力量,也不表示反抗,然而水卻是不可摧毀的。反之,最堅硬的石頭也有被水擊破的那一天。對於個人,朴素和自然是值得讚揚的。暴力應該被避免,人應當清心寡慾。人不應該改變世界,而是要尊重世界。對於政府,無為而治政策是最聰明的方針。通過更繁複的法制或是強制實行法制,通常是使事情便得更糟。高稅賦和戰爭都和道家的哲學精神相違背。《道德經》的影像巨大。這本書的篇幅很短,中文不到6000字,但其思想的內涵卻是極其豐富。在中國,雖然儒家思想是中國歷代哲學的主流,不過儒家的哲學中吸收了道家的很多思想,儒家還是很尊重道家思想的。
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神之一,是三大超級神中的一位。他之被神聖化,始於東漢。東漢的張陵(後來的張天師)創設天師道,為了和佛教抗衡,便抬出老子為祖師,並尊為太上老君。後稱「太上道德天尊」。其 後道教典籍將老子極度神化,謂其生於無始之時,無因而起,是萬物之先,元氣之先。
春秋戰國-孔子
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孔子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的哲學思想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為體」。儒學思想滲入中國人的生活,文化領域中,同時與影響了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一大部分人近兩千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山東曲阜)人,出身於沒落的宋國貴族家庭,刻苦好學。曾從事「儒」(貴族喪事贊禮者)的職業,中年時開辦私學。一度出任魯國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職,四年後因遭小人暗算,棄職,後率弟子周遊列國,經十三年,晚年歸魯,繼續講學,整理古籍。《論語》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紀錄。
孔子經常被認為是一種宗教的創始人,但這是不正確的。孔子及少談論神,拒絕討論來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學。他對人生的關係深刻了解,他的學說並不是他所創立的,嚴格來說,他只是及中華文化思想的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視個人的倫理道德和行為的現世哲學家。
孔子把「仁」和「義」視為道德的最高原則,他規範著高尚者的行為。「仁」在有些時候可以解釋為「愛」,但我們最好將他理解為對人類的關心。「禮」是道德,禮節,規矩,傳統等觀點的總和。
孔子生活在春秋時代,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雖然當時的統治者沒有採納孔子的學說,然而在他死後,儒家成為顯學。但是在秦始皇統治時期,儒家學說遭到貶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他採用法家的建議,下令「焚書坑儒」。以為這樣就可以整齊學術,統一思想。然而,秦始皇的努力並不成功,在秦朝滅亡前夕,儒生們又開始宣講儒家學說。西漢時期的漢武帝時代,儒家學說取得了獨尊的地位。
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官吏的中國科舉制度,始於漢朝。考試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們對孔子禮教的理解程度。由於科舉制度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徑,所以由漢朝開始,一直到十九世紀,中國幾乎所有的知識份子,都在孔子的四書五經中打轉。知識份子窮一生精力從事研究他的學說,一生都跳不出這個圈子。大大影響了中華文化的多元化發展。
中國的歷史就是孔子思想的影響史。《四書五經》成了學校的教科書,每一個學生都必須熟記。古代哲人的教條,深深地植跟於人民的心中。由於這種儒學的薰陶,中國逐發展出一種和諧的社會生活,追求智識崇尚智慧的狂熱,以及穩健的文化。中國雖經常遭受侵略,旦其文化不但能屹立不繞,而且還能同化異族。但是,儒學並不是萬能靈藥。他對於統治者來說,是一劑有效的靈藥,能使他們的王朝儘量避免混亂和衰落的來臨。但是,對於在求變求新的國際競爭壓迫下,對於一國的發展,是個阻礙,那些維繫個人和社會秩序的禮教,幾乎使人無法動彈,而造成一套用不改變的模式。孔子的教條。徹底的限制了人類自然而充沛的衝勁。孔子的那些禮教實在太完美了,以致顯得過分的嚴肅。在孔子的教條下,簡直沒有豪放和冒險,愛情和友誼也過分的受到桎梏。他使婦女一味服從,貶低了自己。他使國家一味保守,阻礙了進步。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9-2004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9-2004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戰國-魯班
魯班本名公輸般,因為「般」與「班」同音,是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所以稱之為魯班。他是歷史上有名的工匠,被喻為木匠的祖師。
《墨子‧魯問》中提到,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三日不下。他還造了能載人的大木鳶,在戰爭中擔任偵查的任務。《渚宮舊事》記載「嘗為木鳶,乘之以窺宋城。」歷史上還記載了魯班因為自己的才幹,竟然使得父母葬送了性命。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王允的《論衡‧儒增篇》說「巧工為母作木馬車,木人御者,機關備具,載母其上,一驅不還,遂失其母。」母親就這樣不見了蹤影。而父親呢,命運更慘。根據唐朝一本《酉陽雜俎》記述,魯班曾遠離家鄉做活,因為念妻心切,就做了一隻木鳶,只要騎上去敲幾下,木鳶就會飛上天,飛回家去會妻子。沒多久,妻子就懷孕了。魯班的爸爸覺得很奇怪媳婦怎麼會懷孕呢,於是魯班的太太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後來有一次,魯班的父親趁魯班回家時偷偷地騎上木鳶,照樣也敲了幾下,木鳶也飛了起來。但哪知一飛竟然飛到了蘇州,當地人見到由天上降下個人來,當他是妖怪,便將魯班的父親給活活打死了。
春秋戰國-荊軻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9-2004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