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051|回复: 14

漫谈学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2-2009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修行是一件苦差,因为修行与本身的恶习搏斗,这个过程非常艰辛。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日未能净化并驯服劣顽的心,一日未能为人师。


2) 贪,嗔,痴三毒,最恶是痴毒。痴就是无知。无知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更不晓得如何纠正过失。


3) 学佛最大的忌惮是自满。自满令一个人无法进步。


4) 直心是道场。直心就是诚,诚就是心口如一。邵子言,”至诚可以通神明,不诚则不可以得道“。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5-2-2009 11:1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2-2009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哉!善哉!
很好的参考,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09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素还真 的帖子

说得好!体会甚深...... 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2009 10: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 形式上的念佛,形式上的诵经,形式上的观想佛,抱着不正确的心态与见解,形式上去学佛却期待出现神秘力量来改善生活与品德,都与训练心没有关系。

抱着正确的心态与见解,念佛,拜佛,诵经等就是学佛。

抱着不正确的心态与见解,形式上念佛,形式上拜佛,形式上诵经等都不是学佛。

这并非是佛号与经典的错,而是个人的心态与见解的错误。


6) 不要盲目的崇拜现代宗教偶像,不要不经思考就相信顶着光环的人的说教。假如他们的学说误人子弟,自己就变成以盲导盲的罪人。


7) 不要相信没有证量的人说的玄理。有证量的人也不会随便跟人谈玄论理。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5-2-2009 10:5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2009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8) 资深修行者与初学修者的分别是,前者知道更多,后者只知道一丁点或完全不知道。知道并不单指是知道课本的知识而已。


9) 教人观察世间现象皆是无常,就是教人佛法,功德无量。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玄理讲多错多,可免则免。


10) 戒,定,慧三者息息相关。


11) 错误的知见导致一个人倾向邪道而不自知,却以为自己走向佛道,所以学佛前先把知见搞清楚。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5-2-2009 11:2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09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是一件欢喜,自在的事。
’佛教‘能使生活更美满;学佛人,他的人生,活得更自在、更精彩、更有意义!

学佛后,学会“心甘情愿”;那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心甘情愿就不会觉得辛苦啦!
学佛后,懂得“知足常乐”凡事不强求,能有能无。
学佛后,亲近”善知识“共参共勉!人生的道路不寂寞!
学佛后,心存“欢喜”、心存“布施”,处处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给人信心,给人帮助。那自然就广结善缘,皆大欢喜了!
学佛后,懂得”无常“,即使处于逆境,也有勇气去面对,甚至克服它!那逆境,反而成为‘增上缘’了。
学佛还有很多很多好处!!!
《华严经》上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我想学佛就是要做自己的主人,掌握自在的人生。。。

以上纯粹个人看法与分享,若有错误请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5-2-2009 10: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发表
1) 修行是一件苦差,因为修行与本身的恶习搏斗,这个过程非常艰辛。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日未能净化并驯服劣顽的心,一日未能为人师。
...

[第一將自己,安置於正道,然後教他人;賢者始無過。] 《法句經158

原帖由 素还真  发表
1) 2) 贪,嗔,痴三毒,最恶是痴毒。痴就是无知。无知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更不晓得如何纠正过失。
...

諸比丘!我不見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或能倍增廣大已生之不善法。諸比丘!是即為邪見。
諸比丘!人若懷邪見,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倍增廣大已生之不善法。…….
諸比丘!我不見另有一法,能令未生之善法不生,或能去已生之善法,此即邪見。
諸比丘!人若懷邪見,能令未生之善法不生,又能去已生之善法。…….
諸比丘!我不見另有一法,能如是令有情,身壞、死後,生於無幸處、惡趣、險難處、地獄。諸比丘!是即為邪見。諸比丘!成就邪見之有情,身壞、死後,生於無幸處、惡趣、險難處、地獄。…….
《增支部,117

--注:邪見也是痴。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4) 直心是道场。直心就是诚,诚就是心口如一。邵子言,至诚可以通神明,不诚则不可以得道
...

態度須誠懇,行為須端正;是故彼多樂,得滅盡諸苦。 《法句經376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4-2-2009 07:09 PM 发表
形式上的念佛,形式上的诵经,形式上的观想佛,抱着不正确的心态与见解,形式上去学佛却期待出现神秘力量来改善生活与品德,都与训练心没有关系。..........

100 雖誦一千言,若無義理者,不如一義語,聞已得寂靜 .《法句經100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4-2-2009 07:09 PM 发表
6) 不要盲目的崇拜现代宗教偶像,不要不经思考就相信顶着光环的人的说教。假如他们的学说误人子弟,自己就变成以盲导盲的罪人。
7) 不要相信没有证量的人说的玄理。有证量的人也不会随便跟人谈玄论理。
...

一、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二、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三、不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四、不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五、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六、不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七、不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
八、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九、不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十、不因为他是导师、大师,就信以为真。  《Kalama Sutta》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4-2-2009 07:09 PM 发表
9) 教人观察世间现象皆是无常,就是教人佛法,功德无量。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玄理讲多错多,可免则免。
...

「長壽!然汝依此四預流支,更當修習六順明分法。
長壽!汝於此一切諸行,當作無常觀,無常即苦想,苦即無我想,斷想、離貪想、滅想而住。長壽!汝當如是學。」《相應部V,345.》


11)错误的知见导致一个人倾向邪道而不自知,却以为自己走向佛道,所以学佛前先把知见搞清楚。
...


若有邪見,則邪思惟生;若有邪思惟,則語生;若有邪語,則邪業生;若有邪業,則邪命生;若有邪命,則精進生;若有邪精進,則邪念生;若有邪念,則邪定生;若有邪定,則邪智生;若有邪智,則邪解脫生。
諸比丘!如是,若依邪性,則有失無得。《增支部 10.103》

當一個人有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脫,隨見而所完全執取之身業、語業、意業、思、欲、願、行之一切法,資於不可樂、不可愛、不可意、不利益、苦。何以故耶?諸比丘!其見惡也。《增支部10.104》



[ 本帖最后由 佛国的祝福 于 15-2-2009 10:1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09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補充

《中部。正見經》註釋書:
關於“根”:殺生有二根:嗔與痴;偷盜有二根:嗔與痴或貪與痴;邪淫有二根:貪與痴;妄語有二根:嗔與痴或貪與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2-2009 09: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4-2-2009 07:09 PM 发表
2) 贪,嗔,痴三毒,最恶是痴毒。痴就是无知。无知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更不晓得如何纠正过失。


有求就有贪,贪不著就嗔,执著于贪嗔就是痴。

涅槃经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中了其中一毒理应很毒了,三毒一起中还不毒上加毒。怎么会有所谓的最恶?中毒的深度因人而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2009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谢谢大家的回复。

本楼的看法乃是个人学佛的一点心得,这些心得仅仅是素还真对佛教术语的理解。换言之,这些术语乃是素还真式佛教术语(纯属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很难去定义佛教的范畴,尤其是针对佛教术语应该采用何经何典为依据。采用巴利圣典定义而已?采用巴利经与论而已?一部分的大乘经?全部大乘经?只取密宗经典?只取一部分大乘经加上一部分大乘论典?南传经论典加上一部分大乘经?采用现代某南传大德的看法?采用某佛教词典的定义?无有定论。

对我而言以上全部选择都不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我是真理的追寻者而不是佛法的追寻者,虽然从另一角度来看我承认自己是皈依三宝的佛教徒。

从真理的追寻者角度来看,任何文字定义都比不上真理,而真理并非是从文字上去理解。自己的文字定义算是在驯服心的过程中留下的记号。这些记号也恐怕会导人去荷兰,或带自己去荷兰,也或许启发人去天堂,启发自己去天堂。无论如何这些只不过是文字,而这些文字定义也不会太过分,至少没有涉及玄之又玄,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概念。

写到这里,上面的话是为自己开脱,呵呵。

以上的解释没有使用上更玄的佛教术语,不然可能令更多人受“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2009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co 于 16-2-2009 09:25 AM 发表
有求就有贪,贪不著就嗔,执著于贪嗔就是痴。
涅槃经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中了其中一毒理应很毒了,三毒一起中还不毒上加毒。怎么会有所谓的最恶?中毒的深度因人而异。


佛教术语是不能从中文字面含意上去解的。中文字痴,可以表达成痴情,痴呆,愚痴,白痴等。一般人把佛教的痴,看成是痴情纠缠同等含意,也就是执着。这是不对的。执着,纠缠,痴情皆是贪。

同样的,一些人竟把中文字的烦恼(不爽快的感觉,热恼的感觉)含意,当成是佛教烦恼的解释。以为一个人只要身心处于安乐,就是灭烦恼。以中文字面含意去解释佛教术语,根本就是曲解。

佛教术语应该是从佛教经典中去解释。

恕不引据经典:

无明是对四圣缔,十二因缘的无知,这是全面性的无知。未能全部去证实,都不能说灭掉无明。即有无明,就有疑。只要还存有“疑”,就是未断无明。从无明转换成明之后,疑就灭了。

而痴则是局限部性的无知,比如自己贪,却不知道自己在贪,自己发怒,却不知道自己发怒。自己的体悟只是很肤浅,却认为自己体悟很深。正在做一件事,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做那些事,以及其带来的后果。这些都是痴。所以痴与疑相应。痴根有二,与舍俱疑相应,与舍聚掉举相应。此两者都导致无知。(说完)

写到这里,一个人在贪却不知道自己在贪,的确是很严重。这好比佛经言,要灭贼,需知道贼之藏处。不能意识到自己在贪,又如何能灭贪呢?所以我说,贪,嗔,痴三毒,痴毒最恶。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6-2-2009 11:3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2009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素还真 的帖子

谢谢解说,用最简单的方式解说比起用术语解说更容易明白。真理不会因不同的传承而变。况且现在又不是讲经说法/辩论大会不需引经据典。因为你只是分享个人的心得和学佛历程。

问题是先有贪?还是先有痴?是贪引发痴,还是痴引发贪?就好像在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并不是关键,重要是先把问题解决。

你的方式是从"痴"这方面着手,这个一解决,其他也跟着解决了。

"痴"的广义是很多,你只是把一部分解说而已。要讲的话真的有排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2009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mco 的帖子

贪毒最难,嗔毒最毁,痴毒最恶。

鸟衔猪尾,猪咬蛇尾,蛇咬鸟尾。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18-2-2009 12:0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2009 07: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沧浪澈 的帖子

简称    一环紧扣一环。

讲太多动物很难明白的。

[ 本帖最后由 mco 于 18-2-2009 07:5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2-2009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2024 07:03 AM , Processed in 0.07407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