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74|回复: 2
|
《浊涧清溪》(章回连载)
[复制链接]
|
|
第一回 南乡多病故 黎父命归天
话说这世间,富有富谭,穷有穷谈。家家之事,大则离不了那生老病死,小也出不了这饮食起居。然则,便道是己不相关,却是件件道来,件件有人听。
民国已立,二战之前,南天新地苏毕乡有个南渡的农户,姓黎名九,正值壮年。其妻郑氏原是在唐山时过门的,后随他一同移到南洋。两人初在马兰乡落脚,生子东河,最后才在苏毕长住下来。在这乡,黎老又得六子一女。分别是次子东升,三子东靖,四子东瀚,五子东裕,六子东满。另有一子始出世未久即赠他人,未知其正名。女儿则早嫁入同乡的胡家。
东满出生这年,战事初起。日军初来时,东满方满月,郑氏仍坐月子。一日晌午卧床时,忽一把尖刀掀起了郑氏的床帐子,便见日冦数人立于床前,这下还了得?郑氏惊恐之至,抖喊无声。来者似言无加害之意,郑氏见彼等无加害之意,战战下床,烧了水,煮蛋数颗飨了他们。这批稀客也不多留,稍后即去。
后日军于乡间之无故杀戮不甚多,惟常劫米储粮。数年间,乡內家家都是甘薯稀粥。后锅盖一掀,家中小子们不识世故,莫不齐言“又是番薯!”但见素粥之米稀若清汤,薯块锅底尽现,无怪乎小子们个个临之而泪欲流。
战后事虽好转,然可说是“百作田园从不荒,无饥亦难存孔方”。黎九一户普通务农人家日子是穷不了,家境却是一点也不康裕。
更不巧的是,这一年黎九突然病笃。县內医家皆无其策,郑氏和诸子商议,须将黎九送至州府。然则药费盘川倒难张罗,求亲友相协匆匆将家里的田地卖一卖,凑足了,终于送至州府。
孰料,天命一击百事无聊,辛苦张罗了一阵,到了州府,黎九的病终不见好,未几更往生去了。苦的是郑氏和诸子,一时之间得徒手求存。
那黎九的尸骨也还不了乡,在州府就地处理。那日郑氏和东河到得乡內,家中哀愁一片。郑氏对五兄弟说道:“今下阿爸已经没了,大哥东河就是当家,今后一切事情全由东河打理。屋下穷得紧,没田没地,我等须想办法。”
东河说:“我看除了开新芭还得恁般?”
兄弟几人商量了一阵,又找来了世父黎伯共商些时,最后决定在尚无人居的土番义山近处辟地。
可说是“死者已矣生者在,众生续存为活人。”人死为常,然生者何尝有不能求生之理?
之后黎伯和诸子亦常前来关照,郑氏和黎家兄弟辟地之事堪说无不顺利。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1-5-2008 11:19 PM 编辑 ]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0-5-2008 07: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回 恶嫂入门频施虐 柴女疾疾过黎门
话说在同村里有个柴家,当家老大是个药师,娶了个妻子为人煞是厉害。柴医师有个年少妹子玉姝,屡见其害。柴妻若对家中诸事稍有不满,玉姝必遭责打。
真个“妇人之心不可喻”,那柴妻不悦之时,尝使玉姝手执屎棍。虐法种种,终令玉姝弃门而走,不知怎地竟来到黎家。
玉姝见到郑氏哭求道:“我这下真是回不去了,你们要是肯我在这里留一夜半夜也好。不敢求你们白留我,如果得帮着做点事也好。要是不得,我看稍早我就去别处。”
郑氏见她可怜,又早知道这柴女甚是能干,样貌也颇讨好,心下想“要是留得这妹子在里帮头帮尾也没蚀本。”于是说:“要是你家人无反对我就让你留下来。不然我看你也没处去了。在这头你帮得多少就多少。”
玉姝听了感谢连连。柴家得知玉姝到了黎家也没要人,就这样,玉姝就留在黎家,不但把屋上上下下的事都做得甚好,连下田辟地的事也没少了。东海对这事无意见,几个年纪较小的兄弟见来了个新姐也无不高兴。
后不久,玉姝下嫁东海。这一来,辟地下田的事总由她领着小兄弟们去做,东海反而不多劳了。这男当家闲时则饮酒,后弄了枝枪,兴起则入山行猎去。至多,在收成之时做些买卖。却不想虽是由玉姝当起了家,黎家竟在村里旺了起来。嫂叔几人勤垦勤作,不过数年,黎家竟有胶林田地十余处,让乡里望尘莫及。
后玉姝为黎家生二男四女。长男增喜,次男増保。长女金妍四岁夭折,次女季芳,叁女先芳,小女蓉芳。如是生生不息,细水长流,一个前前后后数十年,清清浊浊,迤迤逶逶,是是非非,一个三代人的故事方将开始。
细水长流三代事,清清浊浊数十年。
前人虽往新生起,生生息息自绵延。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5-5-2008 12:24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4-5-2008 0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见报章屡屡说道,这些年头来,感人故事难寻;但我看这些念头来,前辈如此的文章更是难寻,仿佛绝种似的,仿佛被禁似的,晚辈读起来,着实惬意,甚是感激庆幸能看到前辈的文字。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