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64|回复: 1
|
生活中的瑣碎小事—電影破事兒。
[复制链接]
|
|
| 作者/水瓶鯨魚
北京話,喜歡用「什麼事兒」來形容大大小小的事。
前陣子,才幫上海雜誌寫了一篇《來事兒的愛情》,這標題是用北京話,因為上海製的編輯研究發現:這世代許多男人並不喜歡「太平妞」,反而特別喜歡「來事兒的妞」。太平妞形容那種為愛情死心蹋地卻無聊的女孩;來事兒的妞,則意指某種小難搞、有小謀略的女人,許多男人覺得和來事兒的妞在一起,比較有意思。
北京人說,不來個事兒,哪能見眉高眼低;戀愛中沒有一點高低起伏,就不是戀愛。
這兩天看了港片《破事兒》,片名引用北京話,表示生活中不起眼的瑣事,內容卻是道地港片,卻也符合片名,由七段生活中瑣碎小事件組合的一部電影,清新幽默、耐人尋味。
彭浩翔是個30多歲的年輕導演,電影中幾段故事都是改編他21歲寫的短篇小說,文字描述也很明快流暢;演員有余文樂、陳冠希、陳奕迅、林一峰、杜汶澤、鍾欣桐、鄧麗欣、麥浚龍、譚耀文、鄭融、關智斌、林海峰、田蕊妮。
老實說,電影《破事兒》雖不乏討論性的話題以及小部份隱約全裸的鏡頭,但電影宣傳上把陳冠希、鍾欣桐的光碟照片事件搞在一起宣傳,實在很扯。許多人好奇的陳冠希那段劇情,是裡面最簡短的故事,就一段好玩對話而已,一點也不腥羶的電影。
《破事兒》七段故事,《做節》談口交的部份,是劇中篇幅最長的,像篇短短黑色喜劇,很完整,但刻意了點;我自己最喜歡的是描繪女性情誼的《大頭阿慧》和男人嫖妓的《增值》,兩段劇情描述精簡、自然,薄薄地洩露出某種細膩又無奈的寂寞感,特別是《大頭阿慧》裡面陳百強的歌曲〈喝采〉流洩出來(看電影時,我就有預感,應該會播放這首歌,果然……),真是感觸萬千啊,哈哈。也包括裡面少女們看的雜誌《yes》,雖然我不是香港人,卻多少有參與到那個奇妙的時光。
倒是《破事兒》讓我聯想起侯麥(Eric Rohmer)早期的電影《雙珠奇遇》、《克萊爾的膝蓋》甚或是《四季的故事》,頗有那種味道,就是簡單的人物、事件與一些對話,很清淡,卻好玩,不是什麼高潮迭起的戲劇性內容。
當然啦,港片仍有港片商業性說故事方式,以及修潤過的簡捷明快痕跡,和法國新浪潮世代的侯麥哲學性說故事方式大有不同,雖覺《破事兒》這部電影有意思,我個人更喜歡侯麥爺爺的嘮嘮叨叨與純真氣息,因為侯麥電影的對白更深入、也更生活化,那是另一種寬廣鏡頭下所呈現的瑣碎真實人生。
張愛玲說:「愛情,都是從枝微枝節堆積起來的。」
人生,不也是這樣嗎?
|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7-3-2008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717-1729年,话说[1980年的]西山是[1976年的]狮子父亲最疼爱的女儿......。而..,西山女儿是一个保守派的女儿,不会像小雪一样和父亲吵架,不介意父亲花多多钱找寻[1972年的]太平洋女神/名门妓女。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