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7|回复: 16
|
辛酸苦辣你不能体会 我们骄傲,因为我们在国外
[复制链接]
|
|
有人对我说,"你以为你出国就了不起了?" 出国的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真的,出来有段年头的我也没有觉得出国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出国以后,我们每个人都很了不起。如此说是因为,我们有着其他人不能体会的辛酸苦辣,也看过和经过太多气愤无奈。可是从来不愿说起,并不等于我们没有故事,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的故事太多,已经不再为此大惊小怪,或者应该说,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想如何诉说了。
外国人
不论是自己向往,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来到国外,从到了异国他乡的第一步,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外国人。外国人,顾名思义就是外面国家的人,一个本不属于本国的人,外面的永远和里面的有着所谓的区别。本国人口头上是很注意回避用"差别"这个词来形容这种所谓的区别,回避使用带有优劣色彩的词汇,然而这又能如何?实际生活中,赤裸露骨的差别何处不在?租房子,进学校,找工作,就连消费都包括在内。外国人这个名字,随时提醒着我们这里不是家,所以不要幻想平等,不要奢望同情,最后能帮自己的只有自己,要渐渐学会自己疼爱自己。
扭曲的心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心是被扭曲的,至少不是正常的,我们生存在一个本来不正常的环境里面。从踏入别人的国门,我们就要学着精打细算,学着兢兢业业,学着洁身自好,学着面对油盐酱醋,面对锅碗瓢盆,面对人间冷暖。摔倒了爬起来,明白了懂事了。摔多了,习惯了,坚强了,也孤僻了。大事小事都要靠自己,所以我们越来越坚强,坚强的不习惯别人的关心;时时刻刻都要保护自己,所以我们越来越自恋,自恋的忘记了还要关心别人。我们的浮躁,我们的自私,逆流而上,让我们孤僻的美丽可怜。这不是歇斯底里,一夜之间自己曾所熟悉的拥有的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和自己格格不入的世界,谁又会笑得很舒心?
天堂不在国外
国外不是天堂,即便说给出来旅游的人们,也不会相信,反而换来的将是一句不知好歹。我们不是来旅游的,我们都明白接着要在国外走过的这几个灰色春夏秋冬将要如何坚强面对,这里没有天使,也不是天堂,至少对于我们这群被称作外国人的群体来说,这里绝对不是天堂。就连我们自己在明白的时候,也已经是在国外翻打许久以后了。
时间
国外的时间流逝的很快,一天分三十六个小时来用都不够,因为我们要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在一些曾经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洗衣扫地,烧水做饭,缝缝补补,我们的理想不算伟大,只期望偶尔某个早上能偷偷的睡个懒觉。夜里打工回来,总会是比较兴奋的,即便是自己想要去睡觉,也睡不着。身体很累想要睡去,精神却还在折腾。于是每天上床睡觉的时候,才发现又预支了第二天好几个小时。
网络
上网侵蚀了我们每天很多时间,这仿佛听起来对于喊着没有时间的我们,很难自圆其说。那是我们仅存的一点侥幸心理在作祟,让在不经意中还渴望有人和自己一样,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发送着SOS或者渴望着回音。于是我们挥霍着宝贵的睡眠时间,游荡在一个不存在的感情世界里。或许网络里面的我们,才是真实的,因为这里让我们感到安心,这里没有天堂没有地狱,没有国界。在假的世界里有着真的我们,暂时逃避开真的世界里面那个假的自己。
朋友
对于在外面的我们来说,有两群朋友,国内和国外的。每次回国,封印的记忆被打开,见到国内朋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只是随着在两个不同环境成长的我们和他们之间,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当自己满怀激情的要把经历和感受说给他们的时候,反而让朋友们感到莫名其妙,虽然每次朋友都会微笑点头,但是直觉告诉自己,他们不会懂,就像自己很难理解朋友们的许多想法一样。在国外的朋友就不同了。经历相同的事情,接触相同的时间,共同语言就会多许多,然而离的越近,摩擦面也就越大,好在虽然时不时吵到面红耳赤,几个小时以后,大家又都会回到不分你我,因为心里都明白,处一个朋友是如何宝贵的,快乐是因为两个人的快乐,悲伤是因为两个人的悲伤。蝙蝠不会和鸟儿飞翔,也不同于兽类的习性,能和它为伍的只有和自己一样的蝙蝠。
恋爱
国外的爱情,来的太快,走的更快。这里没有亲情,缺少友情,爱情的成分就自然膨胀。脆弱的人把爱情当作良药,坚强的人把爱情当作游戏。这里的爱情就像被饲养的肉食鸡一样,有了目的的成长只是一个简单的程序,几天就可以养肥一只白白胖胖的鸡,几天也可以培养一份看似亲密无间的爱情。结果,和肉食鸡干燥无味的肉质一样,催化起来的爱情也是难以下咽。
亲情
想家想父母,但是不懂得如何能确切表达。即便在国外学了许多语言,却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面的分量,心里明白,也想说,说不出来。想家的感觉很美,就像圆月的深夜,想要沉浸在这个美丽中,却有冷风时时提醒自己,这是外国的月亮。家,对我们来说,是藏在心里最暖的一个寄托,不敢打开这个盒子,一旦打开,眼泪就会有流下来。然而,外国不需要我们的眼泪,只需要我们汗水。亲情也自然就成了一个被禁忌的话题,成了扭着心头的痛。
结
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认可。
我们在国外,努力过,成功过,相信过,期望过,欣慰过,失败过,猜疑过,伤心过,失望过,愤怒过,高兴过,糊涂过,领悟过,张扬过,虚伪过,坦诚过,兴奋过,平淡过,堕落过,发奋过,认真过,马虎过,悲哀过,同情过,怜悯过,无奈过,争取过,承受过,美丽过,丑陋过,施舍过,得到过,想念过,忘记过,珍惜过,遗失过,挣扎过,痛苦过,精明过,疯狂过,傻过,哭过,笑过,忧过,愁过,真心恨过,更真心爱过。
有血有肉的我们在国外曾经走过。
所以,我们有资格说。
我们骄傲,因为我们在国外。 |
|
|
|
|
|
|
|
发表于 5-4-2006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骄傲不骄傲的,人在异乡,一百里和一万里,对我来说,都一样。自己照顾自己。 |
|
|
|
|
|
|
|
发表于 5-4-2006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体会。
因为坚强,我们骄傲,
因为思念,我们更加爱国,
因为离别,我们更加明白亲情可贵。。。 |
|
|
|
|
|
|
|
发表于 5-4-2006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掌声鼓励!!!!赞叹那坚韧勇敢的生命轨迹! |
|
|
|
|
|
|
|
发表于 6-4-2006 06: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漂在外面, 其中的辛酸, 只有自己知道。。
别人眼里,我是幸运的。。
但是事实上, 我早就不是曾经的我。。
坚强, 一定要坚强。。。 |
|
|
|
|
|
|
|
发表于 6-4-2006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来说,在国内和国外,是一样的,都是在异乡漂泊。
人走得越远,站到越高,看到越多,得到越多,也失去越多。
这是命中注定,我早已没有回头路。
有失落,但不后悔。
我骄傲,因为我经历过。 |
|
|
|
|
|
|
|
发表于 6-4-2006 05: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有些事情我们还真不能体会!希望你们幸福、平安!
[ 本帖最后由 有悔 于 6-4-2006 05:2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7-4-2006 08: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个人覺得不用想得太多吧。。凡事都有个機會成本,有得必有失。。。每个人的機遇不同,經歷也不一样。。。
只要積極向上,虛心學習,在哪里都会学到東西的。。。
活出自己。。。大家都要努力。。。也祝大家幸福。。。。 |
|
|
|
|
|
|
|
发表于 7-4-2006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文章写的不错
人家在国内也会有相同的经历啊,没什么骄傲不骄傲的.....
他们在国内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添砖加瓦,那才叫骄傲... |
|
|
|
|
|
|
|
发表于 7-4-2006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eiwei7965 于 7-4-2006 08:14 PM 发表
呵呵,我个人覺得不用想得太多吧。。凡事都有个機會成本,有得必有失。。。每个人的機遇不同,經歷也不一样。。。
只要積極向上,虛心學習,在哪里都会学到東西的。。。
活出自己。。。大家都要努力。。。也 ...
还是你说的实在... |
|
|
|
|
|
|
|
发表于 8-4-2006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4-2006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是有感于国内最近讨论的太利害的关于要不要对国外归国人员的待遇问题, |
|
|
|
|
|
|
|
发表于 8-4-2006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aokai911 于 8-4-2006 01:04 PM 发表
其实是有感于国内最近讨论的太利害的关于要不要对国外归国人员的待遇问题,
呵呵,要不要和能不能是两回事...
都是两个应该参考,才会有给不给的问题..
市场经济 |
|
|
|
|
|
|
|
发表于 8-4-2006 07: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工作大约5 年.马来西亚仍然最佳的地方。 |
|
|
|
|
|
|
|
发表于 8-4-2006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岛铁核 于 8-4-2006 11:53 发表
平常人,平常事....
还有平常心。。。。 |
|
|
|
|
|
|
|
发表于 9-4-2006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外国有甚么好骄傲呢??
我在新加坡,印尼和斯里士兰卡住过、工作过。差一点点就到中国去。只要以平常心,入乡随俗的心理去适应。有钱在那里都是天堂!
[ 本帖最后由 Orang_Utan 于 9-4-2006 09:50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4-2006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盲目追捧“海归”,过分打压“海待”,都只能反映出一种浮躁
留学,要用一生来收获
近年来,“海归缩水”成了社会的一大现象,富有想象力的国人,更是讥讽地用“海待” 二字概括。近日,记者采访了雅思教育集团的创始人周涌,他大声疾呼:“所谓海待现象,不过是个假命题!直面少数‘海待’,再放眼整个‘海归’群体,反思留学的真正意义,找准未来的方向,这才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
16万留学生回国工作
“‘海归’在过去之所以被狂热追捧,是整个社会不成熟的表现。”周涌分析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有过留学三次浪潮,影响最深远的,是第三次浪潮 ———上世纪90年代中叶萌发的自费留学热。如今,“留学潮”的回声开始响起———据国家人事部最新统计:截至2003年底,中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58万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回国工作的留学生已接近16万人,成为传媒热点、公众焦点。
另一方面,从2001年开始,国内外的网络和高科技技术发展趋向同步,至少就刚毕业的“海归”而言,优势已不再明显。而很多企业和投资人在经历了新经济泡沫的挤压之后,对“海归”的评价与使用也逐渐趋于理性。可以说“海待”的出现,多是自身原因造就。留学不理性,人生规划不科学、过高估计自己、实践能力缺乏……
但是,将少数“海待”过度放大,也只能反映我们所处社会的不宽容心态;如果将少数“海待”归结到“留学有罪”,则更反映出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个通病———浮躁和肤浅。
四点病因“海归”成“海待”
留学生为何会成“海待”?专家指出四点“病因”。
一、将留学作为一种镀金手段,而不是真正融入全球多元文化。很多留学生只是突击考个雅思就出国留学,每天挣扎在书本的海洋之中,哪有时间广泛接触社会?
二、急功近利,将留学当成了一种开面馆似的短期投资。为了在经济上迅速得到回报,一些腹中空空的留学生回国以后,却动辄要月薪上万的开价。“国内的大学生写一篇英语文章最多1000个单词,在英国你得准备20000个单词的论文,而且看的是原版的几十万字的英文书。这样的情况下,无准备就出国的人,又能学多少东西?”周涌说道。
三、混水摸鱼的“方鸿渐”搅乱市场。从国外“野鸡”大学甚至是短期培训班拿到一个身份暧昧的“洋文凭”,他们使整个“海归”的口碑大跌。
四、归来之后水土不服。一些“海归”在求职时盲目贪求,城市一定得北京、上海,单位一定得世界500强,职位一定得中层以上,月薪至少过万……这些都是导致“海归”变“海待”最直接的原因。
50%现象
良性留学很重要
“但是,应当清楚地看到,‘海待’不过是留学者中相当少数的一部分。”周涌强调,“同时,留学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和投资,需要用一生来收获。”
孙先生,英国一所知名大学的留学生,毕业以后放弃了国外就业的机会,回到成都创业。目前,他的公司开发的医用软件得到国家科技部认可,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仅仅是成都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一个典型缩影,与此类似的留学回国人员创办的公司在园区内还有144家,近200名留学生正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据悉,成都市出国留学人员历年累计达7000多人,在蓉创业、发展的留学人员已达2600多人,申办企业超过200家,总投资过亿元。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日前谈起过一个有趣的“50%现象”:在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有50%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归国留学人员;在政府科技部门司局级领导中,有50%以上的是归国留学人员。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60多个,留学人员在国内创办的企业达5000多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对此,周涌提出三点建议:一、我们应该留学;二、我们应该理性选择留学渠道和方式;三、我们应该良性留学!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