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89|回复: 0

道家修炼丨子午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8-2024 07: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家修炼丨子午诀




修行人,打坐修炼时手会掐诀,他们掐的都是“子午诀”,为什么叫“子午诀”?因为无名指的指根这个地方叫子,中指尖这个叫午,所以修行人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掐住左手的子位,然后左手拇指掐中指指尖处,然后翻过来放在腿上,这叫“子午诀”,道家真人“手一支”都是这个掐法。

“子午诀”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的作用是“镇惊辟邪”。一旦修行人受惊,手就自动的掐紧了,这掐紧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的中枢神经,所以这是一个保护装置。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制幻”,掐住这个诀幻觉不容易出现。

当今许多人学习静坐,但是往往苦于念头难除,及无法得气,其实这与静坐时的手印要诀,存在极大关系。倘若得法,则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道教修炼的手印,自古以来都在师徒间秘密传授,因而世人罕知。

修炼时双手结印,道教称为“掐诀”,又称“抱诀”或“抱印”。修炼手印,在道教内部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又称“太极诀”或“太极印”。

具体做法是:两手掐诀之时,男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四指(女子右手虎口,抱左手四指。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而以右手虎口,抱左手大指(女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大指)。同时,两手大指梢,各自接触另一手心的劳宫穴(在手心正中凹陷处)。

子午诀

这样两手拇指在虎口形成“太极图”形状(大指相互在另手的手心,就是太极图的两个眼睛,用来接通自身阴阳二气),其余四指代表“八卦”,两手一阴一阳,故此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如是阳手护阴手,阴手抱阳手,即是《道德经》“负阴抱阳”之义。

两手合在一起,就象接通了电源的正负极,阴阳二气自然接通。而且阴阳结合之后,马上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气场,心情自然平静下来,两手迅速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如此心自然静,念自然停,身自然安,气自然行,对于静坐修炼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不惟如此,即在平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如果有片刻清闲,或者在地铁和乘公共汽车之时,两手结印,平静养神,亦常常出现神奇的效果。但是坐车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因为入静,而坐过了站。

盘腿的方法,一般人认为“五心朝天”的坐姿最好,其实这种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稳固不倒,坐三天、五天甚至一个月,都不会倒。但是一般人,如果不是专门修炼或者闭关,没有必要强制自己,把两条腿压得生疼,来学习这种坐式,不光难以入静,弄不好容易把韧带拉伤,反而多走弯路。

盘腿的目的是为了修炼,而修炼不是为了盘腿。所以我们提倡自然的方法,两条腿可以单盘(即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也可以便盘(即两腿交叉),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如果盘腿太痛苦,也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

但是无论如何盘腿,都要注意手和脚是相反的。即男子结印左手在外,而盘腿时右腿在外;女子则相反,结印时右手在外,盘腿时左腿在外。女子丹法,亦有专门的“跨鹤坐”式,亦遵此原则。

此为道家“安神祖窍”修法的筑基。一般采用盘坐式:盘膝稳坐,左腿向外,右腿向内(左为阳,右为阴。左腿舒展略向外,右腿卷屈而向内,此为阳抱阴)。也可采用自然端坐。

左手大指,捏定中指。右手大指,进入左手内。(左手拇指掐本手中指尖为午诀。右手拇指从左手虎口插入,按在左手无名指指根处为子诀,其余四指合抱在外)。

右手在外,左手于内,为阴抱阳。此名子午八封连环诀。

结印后,放置腹前。大约于肚脐上一寸五分位置,离体约一拳为余为自然。

一切以自然松静为宜。如果你所学功法要求意守某一特定位置。私下建议:不如不守,似守非守即可。

如果此印实在不好结,采用握固印:两手拇指分别入掌中,其余四指握拳而印,分别放置两大腿弯处(腹股沟侧)。卧功修炼时,放置于体侧或肚腹部(肚脐外开各二寸左右即可)。掌心向下会自然些。

- E N D -


4.jpg
2.jpg
3.jpg
5.jpg
1.jpg
1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医疗保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2024 09:31 AM , Processed in 0.04766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