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94|回复: 4

為何玄奘法師將 vyavalokayati sma paṃcaskandhāḥ tāṃś ca svabhāvaśūnyān paśyati sma 翻譯為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9-2023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vyavalokayati 照見, 觀察
sma
paṃcaskandhāḥ 五蘊
tāṃś ca
svabhāva 自性
śūnyān 空
paśyati 見
sma



"vyavalokayati sma paṃcaskandhāḥ tāṃś ca svabhāvaśūnyān paśyati sma" 這句話根本沒有 "渡" 和 "苦厄/苦難",為甚麼玄奘法師少譯了 "自性",然後多出一句 "渡一切苦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9-2023 08: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0-9-2023 10:16 PM 编辑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

它的格式不同于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

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大比丘大菩萨都在左右,佛入了深明法门三昧。这时观自在菩萨也正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甚深微妙之行,这时就照见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皆是空幻。。。。。。。。。。。。。。。。。。。。。。。。。。


二、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我们念诵这部经,是玄奘大师蒙一位神僧亲授的本子。

经过是这样的:他和唐太宗李世民很相知,李世民很敬重他,他感到有些经典翻译不够好,他想再去印度找原本对证一下,但是李世民觉得大师是国宝,不愿他冒这么大的风险,所以不肯放他出国。

用现在的话,他就偷越国境,私自出国的。出发时约有三百多人随从,但因他又没有得到国家的批准,所以困难重重,回国时跟著的人几乎死光了。可见是十分困难的。

途中走到一个地方,他正赶路,突然听到有人呼叫的声音,他找到一个庙,看到一个人生病了,长了一身癞,正在呻吟,他就给他医治。

本来他要赶路去取经,但有人要死,不救不符合本心,就把自己取经的事暂时搁下,照顾这病人。

这个病是传染的,他也不管,一直照顾他,他把这个病人照顾好了,病人感谢他,就送他一本梵文的《心经》。

玄奘大师就一路念这个经。

念经免难有很具体的实况。一次走到一个河边上看到很热闹,正是外道婆罗门举行祭祀的时候。

婆罗门有九十五种外道,有很高的,也有很低的,有很原始的,甚至是很野蛮的。

这种外道就是野蛮的,他们相信河神,并且每年拿一个活人扔到河里,就象中国的河伯娶妇一样,都是极端迷信。

这时玄奘大师碰到他们,正是他们举行祭祀,而且已经指定了一个人,要把这个人扔到河里去。

这个人有家眷,他要与家里人死别,自己也哭,家里人也哭。正在这极度悲伤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外国人(玄奘大师)来了,就决定把这个外国人送到河里祭祀。

家属都很高兴,把玄奘大师用绳子捆起来,要把他往河里丢。

他这个时候看到大众无理可喻,也就无话可说了。只是有个要求说:‘我们出家人都要修行,要念经的,你们送我祭神,我也没有办法,你们让我念念经好不好?我死之前想念念经。’

大众说:‘好吧!你念吧!’

他拿起《心经》就念。念到第三遍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这些人害怕了,忙说,这样的人我们不能得罪,赶快把他放了,并且给他磕头。

于是玄奘大师非常感谢给经的和尚,等他取经回来,循原路去找;不但这个和尚没有了,就是当初那个庙也找不到了。

于是就感觉当初所遇不是世间的凡人,这是《心经》到玄奘大师手里的经过。

玄奘大师翻的是这部经,我们念的也就是这部经。

玄奘大师得到神僧传授本经,一路消灾免难,证明《心经》威力无穷。

般若妙力不可思议,更重要的是显示了经中般若妙义无上尊贵不可思议。

心经略说 (bfnn.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23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0-9-2023 10:33 PM 编辑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禮敬(namaḥ)所有智者(sarva-jñāya)
聖(ārya)觀自在(avalokite-śvaro)菩薩(bodhisattvo)
深入(gaṃbhīrāyāṃ)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yāṃ)
行(caryāṃ)的時候(caramāṇo)
照見(vyavalokayati sma)五蘊(paṃca-skandhāḥ )
那些和(tāṃś ca)自性(svabhāva)
空(śūnyān)現(paśyati sma)
啊!(iha)舍利子(śāriputra)
色(rūpaṃ)空(śūnyatā)空性是(śūnyataiva)色(rūpaṃ)
色(rūpān)不(na)異(pṛthak)空(śūnyatā)
空亦(śunyatāyā)不(na)異(pṛthag)色(rūpaṃ)
是(yad)色(rūpaṃ)就是(sā)空(śūnyatā)
是(ya)空(śūnyatā)就是(tad)色(rūpaṃ)
如是(evam)如是(eva)
受(vedanā)想(saṃjñā)行(saṃskāra)識(vijñānāni)
啊!(iha)舍利子(śāriputra)
一切諸法(sarva-dharmāḥ)空相(śūnyatā-lakṣaṇā)
不生(anut-pannā)不滅(ani-ruddhā)
不淨(a-malā)不垢(na-vimalā)  
不增(a-nonā)不減(na-paripūrṇāḥ)
是故(tasmāc)舍利子(chāriputra)
空狀態中(śūnya-tayāṃ)無(na)色(rūpaṃ)
無(na)受(vedanā)無(na)想(saṃjñā)  
無(na)行(saṃskārāḥ)無(na)識(vijñānam)
無(na)眼(cakṣuḥ)耳(śrotra)鼻(ghrāna)舌(jihvā)
身(kāya)意(manāṃsi)
無(na)色(rūpa)聲(śabda)香(gandha)味(rasa)
觸(spraṣṭavaya)法(dharmāh)
無(na)眼(cakṣūr)界(dhātur)
乃至(yāvan)無(na)意識(mano-vijñāna)界(dhātuḥ)
無(na)明(vidyā)無(na)明盡(vidyāk-ṣayo)
乃至(yāvan)無(na)老死(jarā-maraṇaṃ)
無(na)老死盡(jarā-maraṇak-ṣayo)
無(na)苦(duhkha)集(samudaya)
滅(nirodha)道(mārgā)
無(na)智(jñānaṃ)無(na)得(prāptiḥ)
因(tasmād)無得故(a-prāptit-vād)
菩提薩埵(bodhisattvāṇāṃ)
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m)依(āśritya)
住心於(viharaty)無(a)念(cittā)無罣礙(va-raṇaḥ)
心(cittā)無罣礙(va-raṇaḥ)  
離有相(nāstitvād )離恐怖(atrastro)
顛倒遠離(viparyāsātikrānto)  
究竟(niṣṭhā)涅槃(nirvāṇaḥ)  
三世所經 (tryadhva-vyavasthitāḥ)
一切(sarva)佛(buddhāḥ)  
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m)  
依無上(āśrityā-nuttarāṃ)正等正覺(samyaksambodhim)
究竟正佛果(abhisaṃbuddhāḥ)
是故(tasmāj)應知(jñātavyaṃ)
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  
大(mahā)咒(mantro) 大(mahā)明(vidyā)咒(mantro)
無上(anuttara)咒(mantro)無等等(asamasama)咒(mantraḥ)  
一切(sarva)苦(duḥkha)外息除滅(praśamanaḥ)
真實 (satyam) 不虛由於(amithyatāt)
般若波羅蜜多(prajña-pāramitāyām)
說(ukto)咒(mantraḥ)
即 說 咒 曰(tadyathā)
(gate)(gate)(pāragate)(pārasaṃgate)(bodhi)(svāhā)  

前說(iti)般若波羅蜜多心經(prajñā-pāramitā-hṛdayam)
圓滿(samāpta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9-2023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guo 于 23-9-2023 01:04 PM 编辑

奇怪奇怪,難道眾生都有佛性,有啥因緣你竟然會問這樣的問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9-2023 05: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弥陀 发表于 20-9-2023 08:47 PM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


念佛就好好念佛,不要再去亂搬佛學,要知道自己的專長和短處,學佛和佛學也要懂得分開,每次講每次錯,每次錯還每次講,需要這樣無明嗎?對你有利益嗎?

認識大乘經典系列2:我們讀懂漢譯佛經了嗎? - 第4页 - 佛教法音 - 佳礼资讯网 (cari.com.m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1-2024 08:13 AM , Processed in 0.11864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