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即将来到十月底,关于各地今年怎么过「万圣节」,已经是各大媒体最近讨论度最高的话题之一。受疫情影响较轻微的台湾,是今年少数能够照常「开趴」的地区,许多餐厅、食品业随即推出「万圣节主题」结合「暗黑惊吓」与「趣味」元素的的应景商品,期待这样的节期氛围套装体验能让消费者买单。
殊不知,想体验另类的「鬼节趣味」其实不一定要花大钱去高级餐厅,只要在日常中多点巧思与发现。如果对美国一般大众的饮食习惯有一些了解,就会发现这些星级餐厅推出的万圣期间限定「造型」美食,在台湾人日常熟悉的庶民美食面前,根本小case! 只要动动脑筋发挥你的搞怪创意,常见于台湾传统市场、夜市的铜板价在地小吃也可摇身变为「辅导级」的另类料理,什么南瓜灯、巫婆手指面包、眼球巧克力通通弱掉啦!台湾小吃才是正港「真材实料」的惊吓菜色。
说了这么多,在老美眼中,台湾小吃的「恐怖」元素到底凭什么?讲白了就是在「食材选用」、「加工摆盘」与「口味喜好」这三方面的文化差异啦! 【No way!别跟我说这是食物:从选材到摆盘】先从儿时在美国童话绘本与卡通里常见的印象说起,爬虫类、无鳞翅的鱼类如「鳝鱼、泥鳅、青蛙、蛇肉」十足是巫婆汤里的材料, 有「昆虫」或节肢动物入菜的料理在美国人的眼中同样很吓人,有趣的是,「鳝鱼面」、「田鸡」在台湾许多角落都被视为可口的美食,「鳖、蛇、蝎子、蜂类」等珍禽异兽与昆虫更是传统认为滋阴补阳的好配方!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是美国人不吃的?
头、爪:「动物是朋友,不是食物」一般美国民众到超市买菜时,只会看到已经宰杀处理好的家畜、禽类制食品,这些产品从「动物」到「肉品」的过程,是从大众脑海中被省略的,因此美国人餐桌上十分忌讳看到形状清晰的「头」或「爪」 (等等…为什么翅膀就没问题?)。 也就是说,令台湾人食指大动的鸭头、凤爪等美食,可会让老美吓得花容失色!因为清楚的形状会使他们联想到餐桌上佳肴「生前」的样态,这也是为什么好莱邬电影中的烤鸡、感恩节烤火鸡等禽类料理都不见头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