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672|回复: 13

郭鹤年自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2-2017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奇华侨企业家──郭鹤年,首次亲身述说最真实的故事!
字里行间流露最动人的情感,
偶尔伤感、偶尔刚强、偶尔开怀、偶尔振奋人心。
郭鹤年是香港以及马来西亚企业家,出生于柔佛新山,以经营白糖业起家,有「亚洲糖王」之称。书中讲述他创立以亚洲为基地的郭氏集团故事,是一部多姿多彩的家族历史,当中亦包括郭鹤年童年的成长回忆,以及与其父母及兄弟于乱世中的生活。此外,书中亦有详述其管理企业和做生意的独特见解──从1949年开始,如何带领郭氏集团发展成为当今多元经营的跨国企业。读者从书中了解华人移民东南亚,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生活,在第二次大战时期日军铁蹄下经历的岁月,也可了解中国和亚洲经济腾飞的历程。

9789620757594.jpg


单选投票, 共有 52 人参与投票

投票已经结束

90.38% (47)
9.62% (5)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评分

参与人数 4人气 +16 收起 理由
飞_fly + 5 谢谢分享
qw + 5
陈平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2-2017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郭鶴年(1923年10月6日-),香港以及馬來西亞企業家,出生於柔佛新山,以经营白糖业起家,有“亚洲糖王”之称。被福布斯歸入馬來西亞首富,華人富豪榜第四位,旗下資產最大部份都在香港,包括大量的香港豪宅、商場、酒店、辦公室、香格里拉酒店集團等等。郭鶴年在世界百富排名中名列40,他長居香港,而且積極開拓在中國大陸的企業版圖。[1]
生平[编辑]
郭鶴年出生於柔佛新山,祖籍中國福建省福州市蓋山镇。其父郭欽鑑從中國福建來到馬來亞南端謀生,曾當過店員,開過咖啡店,其後創辦東昇公司,轉營米糧及糖的生意。母親鄭格如,郭鶴年有兩名兄長,大哥郭鶴舉,二哥郭鶴齡,前亡妻謝碧蓉與現妻何寶蓮。
2011年的資產為170億美元,在馬來西亞、香港及華人地區都擁有大量資產,如不動產、商場、飯店、商務大樓與南華早報集團。2011年馬來西亞首富,華人富豪榜第四位。
郭鶴年在新山完成中學課程,1941年進入新加坡萊佛士書院繼續學業。1942年至1945年二戰時期,任職於三菱公司新山分行米糧部,不久就以二十歲的年紀升為米糧部經理,因此有漢奸的嫌疑,戰後到東昇公司協助其父管理業務。1947年,成立力克務公司,專營雜貨和船務等,至1965年易名為郭兄弟(新)有限公司。其父於1948年逝世,郭家分家,其家族籌組一間名為郭兄弟(馬)有限公司,繼續經營白糖及米糧業務,並由郭鶴年主理。
1950年代,郭氏遠赴英國,其後返回馬來西亞成立民天有限公司,並接受兩名日本人合資在1959年設立馬來亞糖廠,同時設立馬來亞三夾板有限公司。1961年,郭氏全力投資煉糖工業,搶在世界糖價上漲之前,從印度輸入廉價白糖傾銷大馬,並投巨資於白糖期貨貿易。隨著糖價的上漲,一舉購進60萬馬元,震驚了國際糖交易市場。郭鶴年的郭氏兄弟公司不但掌握了大馬糖業市場的80%,壟斷馬來西亞市場,且通過多邊貿易,每年控制的食糖總量達150萬噸左右,約佔當時國際糖業市場的10%,贏得「亞洲糖王」之名。
1963年進軍香港,成立萬通有限公司,與中國通商。1971年,與友人在新加坡創立香格里拉酒店。1977年,開始在香港投資地產及酒店,在尖東購入地皮興建香格里拉酒店。1993年,郭鶴年以嘉里公司之名義向新聞集團購入34.9%的南華早報股權,三年後又透過南華早報收購無綫電視附屬之TVE公司,在香港傳媒行業占據一角。除了南華早報外,旗下的嘉里物流現時亦有在港上市。2016年郭氏將南華早報售予阿里巴巴集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7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郭鹤年(Robert Kuok):亚洲糖王、马来西亚首富、嘉里集团董事长、香格里拉之父

目录
[隐藏]
1 郭鹤年简介
2 郭鹤年的创业史
3 郭鹤年的致富之道
4 郭鹤年语录
5 相关书目
[编辑]
郭鹤年简介
  郭鹤年,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郭宅村,192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其父郭钦鉴在16岁时从家乡泛海到新山,初当店员,后与兄长经营糖、米、杂货。郭鹤年早年念宽柔华文小学及英文中学,后转入新加坡的莱佛士学院,因日军南侵,无法完成大专教育。战后,先在父亲的公司服务一段时间,然后即自行创业,于1949年4月,与叔伯堂兄在新山创办郭氏兄弟私人有限公司,从事米、糖、面粉贸易。1952至1955期间,郭鹤年考察了伦敦商品交易所与当地企业的经营方法,尔后在大马北部设立糖厂、面粉厂及种甘蔗等。1970年,他在世界糖价上升之前,进行白糖期货投机赚了不少钱,过后,他控制了大马原糖市场的80%、世界糖市场的10%,享有“亚洲糖王”之称。70年代,郭鹤年开始进军酒店业,成立了香格里拉酒店集团。自1971年首家香格里拉大酒店在新加坡开业以来,先后在泰国、香港、斐济、汉城、菲律宾、印度尼西来及中国大陆建设管理近30家大酒店。目前,郭鹤年在全世界共有1万余间客房在营业,尚有9 家酒店、4000余间客房正在兴中。香格里拉集团已成为亚太区最大的酒店集团,“酒店业巨子”的桂冠又戴在了郭鹤年的头上。

2016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100亿美元位列第103。
2015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113亿美元位列第110。
2014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115亿美元位列第95。
2013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125亿美元位列第76。
[编辑]
郭鹤年的创业史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他就是杰出的企业家、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郭鹤年的个人净资产为42亿美元,名列第111位。但在《福布斯》东南亚40大富豪榜上,郭鹤年则高居榜首。尽管年届81岁,尽管已达到事业顶峰,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仍然奋斗不懈。

  20岁创业垄断糖业市场

  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福州。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从店员做起,后来自己开了家咖啡馆。经过数年努力,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鹤年是郭钦鉴的幼子,他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成毕业后,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生意的父亲做帮手。1948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主营轮船航运的船务公司,这成为他的创业之始。

  郭鹤年在二十余岁便能创业,固然与他出身富裕有关。然而,个人的胆识、才能以及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才是他日后征战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要素。

  创立公司不久,父亲郭钦鉴病故。郭家经过开会后,决议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并一致推举博学多才的郭鹤年出任公司董事长。就这样,年纪轻轻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正式成为家族“掌门人”。

  为进一步发展事业,郭鹤年专程去英国做市场调查,并学习商务知识。在伦敦,他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了如指掌。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并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制糖厂。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 -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他顺利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郭鹤年还关注着销售市场的情况。他大胆决策,赶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并投资糖期货贸易。所有的这一切,都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他日后扩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证。

  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集团控制了10%左右。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的份额。郭鹤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糖王”。

  缔造王国打造香格里拉品牌

  在挖到了糖业这第一桶金之后,郭鹤年并没有止步。他踌躇满志,在生意场上四面出击。借助于世界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良机,靠着与政府、工商业界融洽相处的良好氛围,郭鹤年全面扩展着他的经营领域。

  郭鹤年投资建立了面粉厂,并迅速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1971年,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后,先后在吉隆坡、曼谷、汉城、香港、北京等大城市兴建、经营酒店,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打造香格里拉酒店品牌。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内地,就已建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郭鹤年在其他方面的经营也非常出色。到20世纪80年代,郭氏集团除在马来西亚拥有众多企业外,在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打下一片天。

  郭氏集团经营的业务极为多样化,涵盖糖业、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建筑等行业,几乎无所不包。上世纪90年代,郭鹤年将触角伸向传媒及影视业。他以巨资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香港无线电视等香港重要媒体,从而使他多了个“传媒大亨”的美誉。

  《南洋商报》曾评论郭鹤年是一位“名重国际、富甲一方”的企业家。郭鹤年名下的玻璃市种植、拉曼锡矿、联邦面粉、彩虹产业、香格里拉等公司的股票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股票交易所挂牌。1985年,他在北京投资建造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人们对郭氏产业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的主要投资人,也是郭鹤年。如今不少中国家庭都熟悉的金龙鱼食用油,也是他旗下的产品。

  郭鹤年在企业上的卓越成就,使他获得1985年大马最杰出企业家奖,在公众心目中确立了他国际性企业家的地位。

  绅士巨商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万

  除巨大的财富外,郭鹤年还拥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他有令对手心悦诚服的本领,而且非常和蔼可亲。郭鹤年身边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郭鹤年不喜抛头露面,不爱宣传招摇,也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而且生活节俭简朴,作风平易近人,处处体现出他那地道的绅士风度,赢得了他的朋友、下属乃至对手的一致称赞。

  他不追求虚名,非常务实,讲话言简意赅,做事踏踏实实。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维持着一种低调的作风。

  郭鹤年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马华控股”事件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马华控股”是马来西亚华侨组织——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 创办的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其股东、合作社社员、存款者达30万人之多。由于管理不当,1985年时出现严重亏损,举国关注。生死存亡之际,郭鹤年为了华侨广大股东的切身利益,出任马华控股董事会主席。他走马上任后,筹资偿还了全部债务,并励精图治,使“马华控股”很快出现生机,渡过了难关。

  晚年的郭鹤年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今年1月,郭鹤年通过其嘉里粮油(中国)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从今年起,一连五年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学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郭鹤年给基金会的信中写道:“我经常说,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奋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时,也要帮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们。这样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和进步。”

  宝刀不老不断向前寻找机会

  尽管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仍然不减。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郭鹤年看来,“九十岁才是古来稀,所以81岁的他仍然宝刀不老,就像动画片中活力无限的兔八哥一样,郭鹤年看来总有使不完的劲,其“创业宜趁早,拓业不怕老”的企业精神广受赞誉。

  1992年,郭鹤年宣布退休,将其事业交给他的儿子们。不过事实上,他是退而不休,仍然拥有郭氏集团的最高决策权,尤其是在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投资方面。在北京、香港、天津、深圳、福州等地,人们依然可以看见郭鹤年忙碌的身影。

  “企业家都有一种使命感。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当获得大量金钱后,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没有使命感,一个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尔夫球场出现。”郭鹤年如是说。他年届81仍然奋斗不懈,便是基于这种信念。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须不断向前划,否则,一停下来便可能倒退。因此,我们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向前、不断寻找机会。”

  郭鹤年本身的经历,便是这段话最好的诠释。他由经营白糖开始,取得了领导地位后,并没有停歇,而是继续力争上游,终于在酒店、房产、传媒、船务等领域大展鸿图,并创造了更多的成就。对于未来,他依旧充满信心。(新华社)人生感悟祖国——“我的心分成两半,一半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半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马来西亚是我的祖国,即使生意网遍布全球,我仍然保留大马公民的身份。”

[编辑]
郭鹤年的致富之道
  做生意首先应该讲信用、重友谊

  正是基于此,他才使自己的朋友“遍天下”,把“竞争对手”变成为“合作伙伴”。他与香港太古集团合作,在中国销售可口可乐;他与印尼首富林绍良联手,发展制糖业和面粉业;他与香港巨富李嘉诚与日本八佰伴合作,在日本札幌兴建大型共管公寓及购物中心;他还与法国最大的食糖贸易公司合作,持股三成;他还以 26.5亿港元向澳洲出版业大王梅锋收购香港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 …这些成功的经营,无一不与他的讲信誉、重友谊有关。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不要贪心,要走正路

  郭鹤年说,无论谁,从开始做生意的时候,难免会走上一些“捷径”。一个人一生光阴有限,不能一直等。开始假如需要一些捷径,应尽量根据有道德的路线去走,以后有一点点资本、资历之后,当然就不能再走那途径偏僻之路或曰斜门歪道了。要走正路,可能发展得慢一些,但前途比较稳妥。老想走捷径、找邪路,用不正当的手段、方式去做、比较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翻船”。

  孝敬慈母,热爱家乡,乐善好施

  郭鹤年发财致富后,成为公众人物,但他却一直保持低调的作风,不张扬,不跋扈,平易近人,在家里,最尊敬自己的慈母郑格如,从来不讲老母不高兴的话,不办老母不高兴的事。他母亲已90多岁了,每天早上的例行工作是把一些不幸人士向社会求助的新闻剪下,然后交给郭鹤年手下的慈善基金会,一一拨出款项加以救助。他对自己的子女则要求很严,从不娇惯他们。他说:要记住,物质的东西,人死不能带去,多留给子孙是害他们,而不是对他们好。太多的财富好像是砒霜,把砒霜点在子孙的头顶上,不是破坏他们的头脑吗?但因为爱子孙是人之常情,一定给他们一些资产,让他们有个机会站起来。

  郭鹤年非常爱自己的家乡。他说,我的心可以说分成两半,一间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半是爱我父母亲的老家乡。我是百分之百地承认自己是中国血统,但我心里还是爱马来西亚的,那个地方也是个好国家、好社会。我们华人在经济环境困难的年代,很多跑到南洋,得到当地人的爱护、提拔,像提拔我的父亲,提拔和爱护我的兄弟,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一点。但我也不忘,我的祖籍在中国。我的父母亲都是年轻时从福建移民到海外的,他们对故乡的感情非常深。我现在一定要到祖国大陆投资,一方面是表示商人不一定都是不好的,有的也有可取之处;另一方面,是希望真正对中国有些贡献,把她尽快推进到现代世界;第三,是想帮助祖国使之经济繁荣,一天天变得更好、更进步。

[编辑]
郭鹤年语录
“母亲对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劳,她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格,也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
“危机就是机会。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
“员工能否对公司有归属感,与领导者本身是否公平对待员工,以及给予他们怎样的报酬息息相关。”
成功的领导人的要诀:
拥有一批强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经理人才,并与属下的各级员工密切合作,为公司奋斗;
公平及诚实。领导人应以公平及诚实的态度与所有人交往,平时以礼待人,讲究信用,将会建立良好的声誉。一旦面临困境时,将会得到贵人协助;
拥有坚强的体魄及精神意志,随时为公司的前途尽力奋斗。
做生意要有一种胆量,如果每次胆量都太小,永远是穷人。
做生意要有胆量,但胆量要对生意,不要用胆量对人。
做生意90%靠自己勤奋和智慧,要不断收集讯息等,看准时机要快。
我们要争志气,不要给外面的人(外国)看不起我们华人。
比我聪明的人多,但一些聪明的人夜生活比较乱,第二天他们可能在桌上睡着而我没,所以我的马儿就跑得比较快。
无论什么事业要多做几种,因为这些都有连带关系。
我本人不爱钱,但是我很想每年公司结帐都有钱赚,给同事花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7 05: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隐者郭鹤年:马来西亚首富创业故事
创业邦2009-04-13
双周刊《马来西亚商业》最近发布了马来西亚“年度40富豪榜”。榜单显示:由于全球经济风暴的影响,86岁的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的身家缩水超过50%,从2008年的581亿令吉降至现在的266亿。不过,身家缩水后的郭鹤年仍然连续第6年高居马来西亚富豪的榜首。

在马来西亚,郭鹤年曾经得到过代表企业界最高荣誉的“金字塔奖”,他毫无疑问是马来西亚人的骄傲;而新加坡媒体,也把郭鹤年称为“新加坡著名企业家”——新加坡政府也曾颁奖给他;香港人同样把他排进“百位香港富豪”名单……这些混乱的荣誉,一方面表现了人们对郭鹤年的尊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郭鹤年本人很少出面解释或说明什么。虽然身家显赫,郭鹤年却像一位“大隐隐于市”的隐者,数十年来,他公开接受过的采访只有两次。

目前,郭氏家族拥有玻璃市种植、彩虹产业、联邦面粉、香格里拉、拉曼锡矿、马国际船务公司、太平洋航运等数家上市公司,其贸易与融资网络涵盖东南亚、香港、台湾乃至整个亚太地区。

商道传家

“由于父亲是一位商人,诸如‘商业道德’、‘诚实’、‘一言九鼎’是他经常提到的词汇,这些都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实,郭鹤年的父母都是中国福州人。其父郭钦鉴在1909年来到马来西亚新山市,在兄长开办的专营大米、大豆和糖类生意的东升公司打工。新山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是被称作“天府之州”的柔佛州的首府,与新加坡只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

随着东升业务的不断扩展,郭钦鉴逐渐开始接手一些经营和管理事务。他善于交际,人脉广泛,当时柔佛州的州务大臣拿督翁、苏丹依布拉欣等政界要人都是他的朋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虽然给马来西亚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但也打破了原先英国人建立的头盘商制度——即战前,只有英国人才能做头盘商,马来西亚当地商人只有资格做中介商。战后,英国人纷纷回国,一些本地商人抓住机会填补空缺,迅速崛起。郭钦鉴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由于和拿督翁的关系,郭钦鉴得到了粮食供应权,很快控制了整个柔佛州的大米和面粉生意。此外,郭钦鉴还从依布拉欣那里得到了从事一些特许生意的执照和准许证。战后短短几年,郭家迅速成为柔佛州、乃至整个马来西亚著名的富豪家族。

郭鹤年生于1923年,在家中排行老三,两个哥哥名叫郭鹤举和郭鹤龄。兄弟三人中学时都就读于新山英文书院,这是一所在马来西亚极负盛名的学校,马来西亚第二、三任首相都曾在这所学校就读。在这里,郭鹤年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之后,他又进入当地著名的华文学校宽柔中学学习了一年。郭鹤年曾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善他的沟通技巧,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加接近他”。事实上,在这两所学校的学习,不仅让郭鹤年同时具备英文和华文的沟通能力,更让他和不少日后的马来西亚政界要人成为好友。

中学毕业后,18岁的郭鹤年进入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习了一年。莱佛士学院也是一所名校,曾担任过马来西亚总理的拉扎克与侯赛因、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都是这所学校的校友。

除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对郭鹤年影响深远。在郭鹤年小时候,父亲郭钦鉴就有意识地培养他对商业的认识、对传统商业道德的理解。郭鹤年曾在一次简短的演说中提到:“由于父亲是一位商人,诸如‘商业道德’、‘诚实’、‘一言九鼎’是他经常提到的词汇,这些都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也受过高等教育,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郭鹤年对她的话尤其听从。他曾回忆说:“母亲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

事实上,郭家三兄弟都很出色。只不过,郭鹤年的两个哥哥主要在政治方面发展。郭鹤举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马来西亚出使荷兰、比利时、前联邦德国等国家,并曾被委任为马来西亚驻欧共体首席代表,返国后还担任了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的职务。而郭鹤龄则是马来西亚 *** 内的一位著名人物。

1947年,郭钦鉴拨出部分资金,让郭鹤年去新加坡创业。据《财富》杂志早年的报道,郭鹤年当年的创业资金大约33333美元、合马币10万令吉。24岁的郭鹤年在新加坡创立了他生平的第一家公司——力克务公司,经营杂货贸易、船务经纪等。力克务发展得不错,于1965年更名为郭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成为郭氏家族在新加坡的大本营。

1948年,郭钦鉴去世。由于生前对当地华人事务做出了很多贡献,新山市政府将惹兰亚相的一条街命名为郭钦鉴路。在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郭家第二代把家族资产联合起来,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鹤年被推举为董事主席。

5年后,由于郭鹤龄在内战中牺牲,郭家受到英殖民当局的监视,生意发展受挫。在这种情况下,郭鹤年到英国暂住了几年。在英国期间,他对期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0 年以前的期货以农产品(行情论坛)为主,白糖、土豆和咖啡是三个主要的交易品种,郭鹤年对白糖期货最感兴趣。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天天流连于伦敦的商品交易所,逐渐对全球糖业的贸易情况有了深入了解。

亚洲糖王

伦敦糖业经纪商说,郭鹤年对糖的买卖真是乐此不疲,不论是贱买贵卖,或从中抽佣,他总能赚取大笔的利润。

1957年,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过去被英国商人占领的市场,出现了不少真空。郭鹤年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机会,立刻从英国返回故乡。

随后的20年,的确是马来西亚经济史上的一个黄金年代。除了郭鹤年,马来西亚其他著名的富豪也大多是在这段时期发家的,如树胶大王李莱生、摩托大王骆文秀、云顶赌场主人林梧桐、银行业大亨郑鸿生等。

独立前,马来西亚的食糖供应一向依靠进口。50年代末,曾有一位日本朋友邀请郭鹤年合作,在马来西亚投资炼糖业,虽然郭鹤年没有立刻答应,但这个提议触动了他。之后,他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对炼糖业进行了全面考察,加上之前在英国获得的糖业期货知识,郭鹤年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把郭氏兄弟公司的资金全部投入到炼糖业。这种孤注一掷的投资是很冒险的,但郭鹤年做了充分的准备,说服整个家族同意了这个计划。

很快,郭家与马来西亚联邦土地发展局合作,设立了马来西亚第一家炼糖厂。通过这次大规模的投资,郭氏兄弟公司开始摆脱传统的家族生意,向大企业进军。炼糖厂成立之后,郭家的食糖贸易突破了东南亚地区,郭鹤年逐渐成为全球糖业市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到了1962年,郭鹤年的糖业生意遇到了一次严峻挑战。这一年,马来西亚市场上的白糖供应量突然剧增,这些糖来自中国,价格比郭鹤年的更便宜。原来,当时“亚洲糖王”印尼黄仲涵家族的产业刚刚被印尼政府接管没收,一些销售商找到了来自中国大陆的货源。这让郭鹤年有些措手不及。不过,他很快找到了应对方法。不久,马来西亚市场上出现了比中国糖更便宜的印度糖,这是郭鹤年的商船从印度运来的。很快,印度糖便以更低廉的价格夺回了失去的阵地。经此一役,郭鹤年顺理成章地成为新一代“亚洲糖王”。

然而,这场贸易战让郭鹤年意识到,马来西亚虽有炼糖厂,但没有原糖,糖的价格仍然受外国商家控制,要想在糖业上进一步发展,必须自己生产原糖。于是,1968年,郭鹤年又与政府合作,成立了玻璃市种植有限公司,把马来西亚最北端的荒芜小州玻璃市开垦成大规模的蔗园。

这个时期,郭鹤年在伦敦以及纽约的白糖期货买卖中非常活跃,当时有媒体这样评论:郭鹤年在伦敦和纽约的糖市买卖活动中很有技巧,这为他带来不少私人财富。伦敦糖业经纪商说,郭鹤年不愧为亚洲糖王,他对糖的买卖真是乐此不疲,不论是贱买贵卖,或从中抽佣,他总能赚取大笔的利润。

在20世纪70年代的鼎盛时期,郭家每年控制的食糖总量达150万吨左右,约占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糖业市场的80%、全球糖业市场的10%.



多冕之王

郭鹤年把糖业这只金鸡下的蛋分散放到种植业、银行业、地产业、航运业、保险业、酒店业等篮子中。

虽然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郭鹤年却并没有乘胜追击,因为他认为糖的升值能力有限,不像其他不动产。于是,他开始把糖业这只金鸡下的蛋分散放到种植业、银行业、地产业、航运业、保险业、酒店业等篮子中。

1971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他的第一家酒店,取名香格里拉,意为世外桃源。这个名字的创意来自郭鹤年小时候听母亲讲的故事,也暗含了他“隐者”的心态。这家酒店开业不久就成为新加坡盈利最高的酒店,并在之后的若干年内一直保持着这个头衔。

继新加坡香格里拉的成功,郭鹤年又在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斐济、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中国内地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香格里拉连锁酒店,逐渐形成了一个跨国性的网络。各地的香格里拉酒店经常在国际酒店业评比中获奖,为郭鹤年赢得了“酒店大王”的美誉。

在创办新加坡香格里拉的同一年,郭鹤年又在马来西亚前财政部长的邀请下,出面组建了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在这个公司的股份中,政府占61%,郭鹤年占10%,并担任董事主席。此外,郭鹤年还在马来西亚拥有Pan船务公司,在新加坡拥有太平洋航运公司和Leo船务公司,在香港拥有凯利航运公司。为了方便处理船只维修,郭鹤年还建立了配套的船坞公司;航运业和保险业关系密切,他又设立了保险公司。

酒店和航运一时之间成为郭家投资的重点。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这两个行业同时出现了历史性低潮。80年代初,控制郭家所有航运业务的香港嘉里船务公司连续出现财务赤字,新开业的曼谷和吉隆坡的香格里拉酒店也损失惨重。

面对不断增加的亏损,郭鹤年显示了他果断坚决的一面。1986年,在航运业的投资亏损了数亿美元之后,郭鹤年选择了果断放弃,从航运业中脱身而出。而对于酒店业,他则坚信会等来繁荣光景。因此,面对颓势,郭鹤年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在80年代中期香港地产业最低潮的时候,增加大笔投资。事实证明,郭鹤年的决策是明智的,世界航运业持续低迷了多年,而地产酒店业则很快进入上升通道。

对于取舍,即使到了今天,86岁高龄的郭鹤年仍然锐气未减。今年2月13日,郭氏旗下的嘉里建设和香格里拉拍下了河北唐山的两幅地块。有意思的是,这两块地在2008年7月已经被郭氏集团拍得,但由于其后地价一直走低,遂被果断放弃,即使付出2100万元罚金也在所不惜。而今年重新投得后,一退一进之间,郭鹤年节省了约1.7亿元人民币。

新加坡金鹰证券研究部董事黄雅伦对郭鹤年的评价又一次被证实:“他可不是一个在经济衰退时期会破产的人。”

薪火相传

难得的是,郭氏家族第三代的成员大多能很好地秉承“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家训,互相协作,充分发挥了家族企业团结、统一、高效的优势。

郭鹤年很少在社交界露面,也几乎从不接受记者采访,以至于媒体上有关郭鹤年的照片,差不多都是同一个样子。

郭鹤年的样貌看起来很平凡,在人群中常常不被注意。1986年,曾有记者在法庭旁听席上偶遇他,却没有认出来,当被问到从事何种职业时,郭鹤年的回答是:“卖米的。”

在马来西亚,“商而优则仕”是大多数商人选择的理想路径。而郭鹤年虽然与新、马两国许多政要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却对政治不感兴趣。他曾多次强调:“我只不过是个商人。”

1992年,郭鹤年曾经宣布退休,不过从后来郭氏集团的发展来看,重大决策权仍然掌握在郭鹤年手中,对于外界的疑问,他的回答一如既往地平实简洁:“就我的个性而言,是很难闲下来的。”

尽管“很难闲下来”,但是郭家第二代“鹤”字辈确都年事已高,企业领导权正被逐步交到第三代“孔”字辈手中。其中,郭鹤年的长子郭孔丞已接替父职,担任香格里拉国际主席;次子郭孔辅协助管理公司在新、马的业务;三子郭孔字出任玻璃市种植公司副主席;女儿淑蔻分管槟城的酒店。此外,郭鹤年的女婿、侄子、侄女都不同程度地持有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的董事会成员。难得的是,郭氏家族第三代的成员大多能很好地秉承“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家训,互相协作,充分发挥了家族企业团结、统一、高效的优势。

虽然郭氏集团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郭鹤年却十分重视现代管理方法。他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做法,聘用了一批学有专长、精明能干的人员经营企业。郭氏集团下属各个公司每年都会给员工发放相当数量的花红,员工持股是郭鹤年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

此外,郭鹤年还被业界评价为“伙伴制经营商业艺术的大师”。他很少做独资经营,综观郭氏集团旗下所有的企业,郭家占有的股权,平均介于20%-50%之间,很少有超过半数的。比如玻璃市种植,他仅占有9.68%的股份;彩虹企业是他一手创立的,他也只拥有百分之十几;马国际船务,仅仅4%;至于新加坡香格里拉,他也只拥有24%的股权。与此同时,东南亚许多著名企业家,比如印尼首富林绍良、泰国曼谷银行东家陈弼臣家族、香港传媒大亨邵逸夫、香港首富李嘉诚等,都曾经是或现在仍然是郭鹤年的合作伙伴。郭鹤年这么做的目的显然在于规避风险,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7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糖业巨子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出洋谋生,来到马来西亚。他先是当店员,后来又自己开了家咖啡馆,并在那里成了家。郭钦鉴的哥哥郭钦暖也在南洋,兄弟俩经过数年努力,共同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有限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鹤年是郭钦鉴的幼子,1924年生于柔佛州新山市家中。郭鹤年上面还有2个哥哥,他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家境优裕,严父慈母,弟兄3个在新山市一家英文学校读书。郭鹤年自幼聪明过人,而且非常好学。从英文学校毕业以后,他考入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在求学期间,他刻苦发奋,博览群书,学习 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1945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入侵东南亚。马来西亚也被日军占领,并实行军管。郭钦鉴公司的大米生意被迫停止。祸不单行,不久,与郭钦鉴共同管理公司的侄儿郭鹤青又被日本宪兵扣押。公司只好关门,郭鹤年也被迫中途辍学。

二战结束后,郭钦鉴重整河山,再次开张。东升有限公司不仅恢复了生意,而且,由于他们的一精一心经营,市场不断扩大,发展得很快。然而,好景不长,郭钦鉴本来身体就欠佳,因多年创业操劳过度,终于一病不起,于1948年病故。

在父亲去世前不久,郭鹤年在新加坡独自创办了从事航运业的利克务公司。由于父亲的病故,他只好又回到马来西亚。

郭鹤年的母亲是个识大体也很有眼光的聪慧女性,她不希望由于丈夫的死,郭氏家族的事业便分崩离析。她建议郭鹤年与他的哥哥以及堂兄弟们互相帮助,大家拧成一股绳,联手重新创业。

郭氏兄弟遵照母亲的意见,集中了各自所得的遗产,并约请堂兄弟们来共同商量,各人入股,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鹤年当时虽然才25岁,但他精明强干,博学多才,众兄弟一致推举他为公司的董事长。这样,年纪轻轻的他便挑起了重担,继承父辈开创的业务,仍旧经营大米、面粉、豆类和糖。

与此同时,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的利克务公司的业务也正常进行,而且也越做越好,日渐红火。1955年,郭鹤年将该公司改成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他同时兼管。

身居要职的郭鹤年深知自己的担子重,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要进一步发展事业,还必须拓宽眼界。为此,他专程去英国做市场调查,并学习 商务知识。

在伦敦,他留心商业一交一 易的工作方法,对英国人优秀的经营管理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认真的学习 和调查研究,他发现了糖业的潜在魅力。于是,他把一精一力集中起来,专门全面地对糖业的经营做了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当时马来西亚人食用糖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本国制糖业极为落后。郭鹤年决心抓住这个机会大刀阔斧地干一番。

欧洲之行不仅大大地丰富了郭鹤年的商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一个清醒的提示。1955年回国后,除了经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和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外,他又在新山市创办了明因私人有限公司,经营各种商品和进出口贸易。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郭鹤年着手致力于糖业经营。

他首先在靠近槟榔屿的北海创办了第一家制糖公司,开办了糖厂。糖厂的原料主要是从泰国购进粗糖,再进行加工一精一炼。产品不仅运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同时也通过香港的万通有限公司销往中国。

除了加工糖,他还从古巴购进蔗糖,直接转卖给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生产和经营的规模越来越大,他自然从中取得了巨额利润。到1962年,人们就开始称他为马来西亚的"糖王"了。

1968年,郭鹤年又筹建了玻璃市种植机构,进一步扩大马来西亚制糖业。他的运气不错,很顺利地向联邦土地发展局租借到1.45万英亩土地,他把这些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在种植园附近是他与联邦土地局联合建立的玻璃市综合糖厂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就近炼制种植园生产的甘蔗。

最初几年,种植园收成并不好,但是几年以后,情况就不同了,产量迅速提高,糖厂的产量也跟着提高。从1973年起,马来西亚基本实现了砂糖自给。

郭鹤年的眼睛虽然盯着糖业的生产,耳朵却一直在关注销一售市场。他通过信息反馈,确认国际市场糖价将会上涨。于是,他赶在这之前,购买了大批原糖,并投资糖期货贸易。果然不出他所料,糖价不断看涨,这一次就使他获得了丰厚利润,为他以后扩大糖业经营提一供了大量资金。

1976年,郭鹤年收购了马来西亚糖厂93.3%的股份,他的股资总额达7400万马元,从而接收了这家糖厂。这段时间,他一向重视的糖业贸易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报刊报道,当时,郭氏企业集一团一 已经在国际市场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控制了150万吨。占国际糖业市场的10%左右。在马来西亚糖业市场,则占了80%。

从60年代开始,郭鹤年就冲出了单一的经营范围,开始创办了航运业。70年代初,他发展了房地产业。时至今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已经成为除经营糖和大米,还经营工业、种植业、航运业、矿产业、房地产业、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建筑等多元化的企业集一团一 。仅在吉隆坡就有郭氏公司的23家公司总部。郭鹤年可谓"富甲一方"了。

粮食业是郭氏家族发达的基础事业。自1962年创办联邦面粉厂以来,郭鹤年后来又在巴生投建了面粉厂,并先后在巴生和新山合营4家面粉厂,独资创办了巴生古当食油有限公司。1985年扩大经营后的联邦面粉厂有限公司资本增至8500万马元。

60年代末,旅游业开始兴隆,郭鹤年便着眼于豪华酒店的建造,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泰国曼谷、斐济和香港等地投资建造了香格里拉酒店。其中以投资额达1.63亿港元的九龙海滨香格里拉酒店最为出名,它拥有世界一流的超豪华设备,有742间客房。香格里拉酒店集一团一 形成了亚太地区最大的酒店集一团一 之一。

日益雄厚的资本为郭鹤年经营房地产业提一供了可靠的基础。1972年,成立了专门经营房地产业的彩虹有限公司,他在新山市购买了大片土地,建筑了彩虹花园等住宅区。其中柏龄花园拥有1.1万间房舍,占地面积达到903英亩。到1984年,这家公司积极着手继续扩大房地产经营的后备工作,再一次大量征用土地,购买了新山市郊的1025英亩地皮。

事业的蓬勃发展,并没有使郭鹤年陶醉,他又将眼光瞄准了矿产开发。不久之后,他的玻璃市种植机构便买下了拉曼锡矿41.37%的股权,将这处矿产纳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随着郭鹤年在国内外贸易和工业中所占地位日渐显要,他的企业已不再只限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了。70年代到80年代以来,他积极向外发展,香港已成为他企业经营的另一个中心。《南洋商报》曾评论郭鹤年是一位"名重国际、富甲一方"的企业家。他名下的玻璃市种植机构、拉曼锡矿、联邦面粉厂、彩虹有限公司、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等6家公司的股票已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股票一交一 易所公开挂牌一交一 易。总资产约14亿马元。1984年净利润约1亿马元左右。

1985年,亚洲管理学院及马来西亚银行公会主持的"十大企业家"评选活动机构,将代表企业界最高荣誉的"金字塔奖"颁与郭鹤年。在马来西亚,这个奖意味着非凡与惊人,他在公众的心目中的确是一位取得了杰出成就的国际性企业家。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如果不能良好地服务于社会,那么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会挣钱的商人。郭鹤年不是那样的人,他的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这个国家民众所公认的。

在郭氏家族集一团一 内部,郭鹤年的地位举足轻重,公司每一次发展扩大,他都是核心策划者和决策者。他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好学聪慧又使他具有领袖的素质。他高瞻远瞩地关注事业,对人却礼貌谦和。在关键时刻,他自有一种"绿杉野屋"般的沉静,更有洞察细微的练达。加上他果敢精明,注重实效,郭氏家族成员无不敬重他。

郭鹤年是一个不慕虚名的人,他讲话言简意赅,做事向来踏踏实实,不像某些企业家那样喜欢炫耀,爱当明星。他务实,不喜欢参与政治。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一交一 情,但他除了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

1985年,马华控股有限公司向新加坡20家银行借款2000万美元,按照契约规定应在1987年1月偿还。但由于公司领导经营不善,到期竟无法偿还。这就意味着马华控股有限公司将面临着被有关方面接管的厄运。这个公司是马华公会于1975年组建的,主要经营种植业、金融业、制造业、保险业、船运以及贸易等。马华合作社握有马华控股公司的22000多万股股票,占缴足资本的30%。如果马华控股有限公司被接管,马华合作社便有灭顶之灾。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到马华公会的前途。

生死存亡之际,马华公会领导经多次协商,最后决定进行全面改组,原有的10名董事统统辞职。马华公会总主席林良实亲自出马,邀请"糖王"郭鹤年,"橡胶大王"李华生,著名律师曾华英以及玻璃市种植机构董事一胡一 本金,由他们4个组成新董事部,郭鹤年任董事部主席,主持和领导新的马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

经过协商,4人董事部立刻筹款偿还了2000万美元的债务,马华控股有限公司得以存活。而他们4人中,没有一个人进行新的个人投资人股或进行股权转一让。此举纯粹是为了公众,为广大华商服务的。林良实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们为华商社会服务的志愿值得赞扬,同时,应该受到每一位有关人士的全力支持。"又说,"马华领导层非常感激4位新董事挺身而出,为马华集一团一 服务。"

郭鹤年等人这种不计私利,力挽狂澜的举动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与支持。《南洋商报》发表专论,对他们的义举给予赞扬。郭鹤年一直与马华公会的领袖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85年,马华公会总主席、马来西亚国会议员陈群川因不慎卷入与新加坡有关的经济案,被新加坡法院以唆使他人失信等15条罪状扣押候审。郭鹤年在了解真情后,独自负担巨额保释金,将陈群川保释出狱。这一举动又一次震动了当地社会,引起了广泛注目。

郭鹤年在马来西亚,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举国瞩目的人物,他参与的这两件事都与马华公会有关。这使得他在该国广大的华人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85年11月,郭鹤年以私人企业家贸易代表一团一 成员身份,随马哈迪尔首相访问了中国。不久之后,他在北京投资合作兴建耗资3亿美元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他永远忘不了自己是华人,随着中国大一陆 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郭鹤年有可能把这里作为他投资的主要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7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富豪郭鹤年之传奇故事 亚洲糖王+酒店大王
王根旺 王根旺 2012-12-19 17:15
神秘富豪郭鹤年之传奇故事 亚洲糖王+酒店大王

亚洲最大粮商丰益国际、最大酒店管理集团香格里拉、亚洲最大糖王,这一系列之“最”背后,是一个并不广为人知的名字—郭鹤年。1990年,印尼《经 济汇讯》双周刊评出东南亚25名富豪,郭鹤年榜上有名,并以15亿美元资产居大马的首富。“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奋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年近九旬的郭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本文来源:新财富  

亚洲最大粮商丰益国际、最大酒店管理集团香格里拉、亚洲最大糖王,这一系列之“最”背后,是一个并不广为人知的名字—郭鹤年。1990年,印尼《经 济汇讯》双周刊评出东南亚25名富豪,郭鹤年榜上有名,并以15亿美元资产居大马的首富。“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奋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年近九旬的郭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郭鹤年能在国际商场叱咤风云,除了过人的商业智慧、胆识及眼光外,出色的交际手腕、广结政商界精英、适时引入策略性商业伙伴也是他成功的要素。 如与马来西亚前总理拉扎克、侯赛因·奥恩、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政要保持良好的关系,携手东南亚航运家曹文锦进军航运业,携手印尼商业巨人林绍良进军印 尼市场,结盟ADM、中粮进军中国市场等。

  郭鹤年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盖山,1923年10月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享有“亚洲糖王”与“酒店大王”的美誉。从白糖、酒店、房地产、 船务、矿产、保险、银行、传媒到粮油,郭鹤年不但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王国,更让这个商业王国持续向上。郭鹤年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然而,他异常的低调给他本人及其事业平添许多神秘色彩。

  经营法宝:以产业链整合模式实现扩张

  1947年,郭鹤年以3万多美元起家,在新加坡戏馆街租下的一座三层老店,成立了力克务公司,经营商务、船务经纪、杂货业等。创立公司次年,父 亲郭钦鉴逝世,郭鹤年返回马来西亚,在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于1949年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股东除郑格如、郭鹤举、郭鹤年外,还有郭鹤青、郭鹤尧 (郭钦端长子)、郭鹤景(郭钦仁长子)、郭鹤新及郭鹤瑞(郭钦宝之子)等堂兄弟。该公司联合郭氏兄弟的资产,继承郭氏家族企业东升公司的传统业务,经营大 米、面粉、豆类、食糖等,排行第三、年仅25岁的郭鹤年出任总经理。成功后郭鹤年曾对外界表示:“母亲对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劳,她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 的大学生,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格,也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

  此后,郭鹤年成立了马来西亚糖厂。1954年,郭鹤年远赴英伦进行学习和考察。除了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外,郭鹤年对期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 时,作为世界上发展期货交易最早的国家之一,英国已经有了金属、谷物、塑胶、砂糖、羊毛等九个商品交易所。郭鹤年在期货方面的学习为他在白糖市场上迅速崛 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来西亚独立后,郭鹤年回到马来西亚。20世纪50年代末,郭鹤年孤注一掷将郭氏家族全部资金投入到炼糖业,涉及糖的生产、提炼以及销售等各个 环节。1968年,郭鹤年与政府合作成立PPB集团前身—玻璃市种植有限公司,向玻璃市州政府租下14500英亩的森林地,开垦成为蔗园。1973年,全 球市场白糖价格飞涨之时,蔗园首次有了收成,这不仅为郭鹤年的炼糖业规避了风险,同时也标志着马来西亚的食糖开始自给自足。上世纪70年代初,郭鹤年成功 控制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80%的糖业市场,并通过与印尼首富林绍良合作将业务扩展到印尼。在其鼎盛时期,郭鹤年控制了国际市场上每年食糖贸易总量的 1/10。1976年,郭鹤年发动了一场倒置收购行动,将玻璃市种植变为郭氏的商业舰队,马来西亚糖厂成为玻璃市种植(即PPB集团)的子公司。PPB集 团的经营范围开始不限于甘蔗和糖,积极向其他业务领域扩张,如通过控股PPB油棕进军油棕种植领域,经由郭氏拥有的棕油厂加以提炼,并通过旗下的香港嘉里 贸易,销往中国等地。PPB集团也因此被誉为郭鹤年在马来西亚商业版图上的一颗明珠。

  随后,郭鹤年利用在糖业所积累的资本,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之势多元化发展,分散投资种植业、银行业、地产业、航运业、保险业、酒店业等领 域。在某一具体行业如航运业,他的做法仍是围绕产业链整合展开:建立船务公司后,就建立了与之配套的船坞公司,处理船只维修,而航运业和保险业关系密切, 他又设立保险公司。

  酒店业是郭鹤年继糖业以后又一成功投资。1971年,郭氏家族正式进军酒店业,投下1亿令吉在新加坡设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后,其分别在各 国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据点,从吉隆坡、曼谷、香港、斐济等一路延伸至中国内地,并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团。如今,郭鹤年所创立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 为国际著名的五星级酒店经营者。

  时至今日,郭鹤年的商业王国不但横跨整个亚洲,而且扩展到巴黎、圣地亚哥、温哥华、智利等地。公开资料显示,以郭鹤年为首的郭氏家族在马来西 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等5个国家和地区对丰益国际、马国际船务、南华早报集团、香格里拉等10多家上市公司中拥有控股权或投资,合计持有市值近1500亿港元(表1)。

  郭鹤年能在国际商场叱咤风云,除了过人的商业智慧、胆识及眼光外,出色的交际手腕,广结政商界精英,适时引入策略性商业伙伴也是他成功的要素。 如与马来西亚前总理拉扎克、侯赛因·奥恩、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政要保持良好的关系,携手东南亚航运家曹文锦进军航运业,携手印尼商业巨人林绍良进军印 尼市场,结盟ADM、中粮进军中国市场等。

  商业智慧:跟随最有活力的市场走

  郭鹤年商业基地的转移较为清晰:在出生地马来西亚发家后,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他将商业基地转移到新加坡,标志就是他在那里建立起第一个香 格里拉酒店,将他平生创立的第一家公司—力克务公司易名为郭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作为在新加坡活动的基地。70年代中期,郭鹤年又开始以香港为基地巩 固自己的商业帝国—80年代,成为香港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90年代,从英国人手中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成为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郭鹤年后来在谈 到对香港的印象时曾表示:“我1975年刚来香港,头三四年都是在马来西亚和香港之间来来往往,1978年起就长住这里了、喜欢这里了。作为华人生意场, 全世界就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跟香港比,这里真正是一个设立生意总部的好地方。香港的法治好,政府管理有方,很少插手企业运作。”

  郭鹤年在接受《大公报》访谈中表示:“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近年来,他的投资重点又转向中国内地。

  郭鹤年与中国内地的第一次正面交往始于一场白糖贸易战。上世纪60年代,印尼黄仲涵家族的产业被印尼政府接管没收后,亚洲糖业便无能执牛耳者, 中国外贸部看准了这一机会,以政府作后盾,把大量的中国食糖输入马来西亚销售,以求长期占领这个市场。一时间,一艘艘货轮从中国驶来,卸下大批的白糖,然 后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到马来西亚市场。这一攻势让郭鹤年措手不及,由于中国糖价格更便宜,郭鹤年的白糖被积压在仓库里。面对此状况,郭鹤年从印度输入白 糖,以更低廉的价格夺回了失去的阵地。最终,郭鹤年战胜中国糖,奠定了其糖王的地位,从此以后,他称霸亚洲糖业30余年至今。通过这场白糖贸易战,中国政 府与郭鹤年结缘。此后,中国方面通过在香港的商业机构与郭鹤年合作经营食糖生意,并且委任其作为中国相机、颜料以及电冰箱在马来西亚的总代理。

  1983年,郭鹤年与北京四季青公社、五矿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海淀区建起了中国内地的首家香格里拉酒店—北京香格里拉。1985年,郭鹤年斥资 5.3亿美元与经贸部在北京合资兴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80年代末期,绝大多数外资因政治因素放缓投资中国,郭鹤年反其道而行,在中国投下数以十亿计 的巨资,使他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郭鹤年对此的看法是:“危机就是机会。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

  与李嘉诚、李兆基等耳熟能详的顶级富豪相比,郭鹤年显得异常低调,即便是控股《南华早报》后,他仍然不改其一贯作风—对任何访问都一概拒绝,想 多了解一点他私人及家庭的事情绝非易事。最令人称奇的是,在收购香港无线后,如此重大的举动照例说要举行记者招待会,然而郭鹤年父子自始至终没有在新闻界 露面,这更增加了郭鹤年的神秘色彩。

  除了不断扩建自己的事业版图,郭鹤年对领导之道,也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成功要诀有三:一、拥有一批强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经理 人才,并与属下的各级员工密切合作,为公司奋斗;二、公平及诚实,领导人应以公平及诚实的态度与所有人交往,平时以礼待人,讲究信用,将会建立良好的声 誉,一旦面临困境时,将会得到贵人协助;三、拥有坚强的体魄及精神意志,随时为公司的前途尽力奋斗。对待员工,郭鹤年认为:“员工能否对公司有归属感,与 雇主本身是否有公平对待员工,以及给予他们怎样的报酬息息相关。”

  如今郭鹤年已年过80,用他的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是旧社会的说法,现在,九十岁才是古来稀。人生一定要有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12-2017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出版的《郭鹤年回忆录》,揭露了大马首富郭鹤年与政府的「恩怨情仇」,他在回忆录中批评了朋党主义及实行多年的新经济政策,分享了政府一再要求让土著介入,促使他放弃国际船务公司,如何在马新航空(马航前身)当夹心人等故事。

郭鹤年是带有一丝丝悲情色彩的企业家,这种悲情不是来自于他个人,而是政策环境所造成,早在回忆录之前,提到关于他的事跡时,最常被大马人掛在嘴边的就是多次在危机之时帮助政府,最终被逼离开国家,通过海外市场建立商业王国的事跡。

还有一例子,就是绿盛世集团主席丹斯里刘启盛,当他创办的实达集团成为大马建筑和房地產龙头老大时,被国民投资公司收购,隨后他离开实达,以绿盛世东山再起。

在钦佩郭鹤年等企业家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不免让国人有唏嘘之感。从他们身上也让人联想到政策偏差、种族课题、薪金待遇、施展自由度所造成的大马人才严重外流。

媒体时有报导关于大马人在国际上取得骄人成就的消息,涵盖科研、工程、金融、医疗、影视、时尚艺术等各种领域,当中有个共同点均是在「外国」平台大展拳脚,先闻名于「海外」而非国內。

根据世界银行于2015年报告,生活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大马人数目,从1990年的12万1000人增至2010年的31万1000人,而超过一半是具有大学或以上学歷的高技能人才,大马人才主要外流至新加坡、澳洲、英国、美国等。

试想这些人才將会给国家发展带来如何巨大的推动,而另一矛盾的假设,是当他们留在大马还能否取得如今的成就,大马是否有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舞台,来让专才们施展一身才华,就如长期旅居台湾的大马籍国际知名导演蔡明亮,返国拍摄电影《黑眼圈》因揭露大马黑暗面被当局禁止上映,缺乏包容和自由度如何留著人才。

人才外流,对个体发展而言几乎没什么损失,郭鹤年依然是富豪,四处投资具有潜力的国家;专才们在发达国家过著优渥生活,而损失最大的则是国家。

执政者总以多元、具有包容性来形容马来西亚,那么就请海纳各种不同人才,勿让郭鹤年等人的唏嘘,成为一个国家发展道路上的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7 05: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首富,资产过千亿,闽商郭鹤年的传奇人生!
2017-06-25 21:38
6月24日,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省长于伟国在福州会见了嘉里集团郭鹤年先生一行。
尤权对郭鹤年先生一行回乡考察表示欢迎,对嘉里集团多年来支持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表示感谢。
他说,郭鹤年先生是著名闽籍企业家,在外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大力支持家乡建设,热心公益、回馈桑梓,充分体现了热爱家乡、乐善好施的精神。衷心祝愿郭老身体健康,希望嘉里集团今后一如既往地参与和支持福建建设,实现共同发展。
郭鹤年说,这次回到福建,看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朋友们叙友情、话乡情,十分高兴。嘉里集团将继续关注福建发展,寻觅合作商机,为加快家乡建设多作贡献。
这位马来西亚首富,祖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见证他的一生传奇!

他30多岁成为“马来西亚糖王”、“亚洲糖王”,鼎盛时期,一人控制全球5%的食糖贸易市场。现在,他是著名的“酒店大王”、“食用油大王”。
由他创办的酒店品牌——“香格里拉”遍布亚太、北美、中东和欧洲,是亚太地区最豪华的酒店连锁集团;他一手壮大的丰益集团则是世界最大的粮食、食用油及农产品供应商、贸易商之一,在中国拥有鼎鼎大名的“金龙鱼”等知名品牌。
此外,他还拥有玻璃市种植、彩虹产业、联邦面粉、太平洋航运等数家上市公司,同时他也是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控制着香港无线电视和《南华早报》等媒体。
“做生意90%靠自己勤奋和智慧,要有一种胆量,要不断收集讯息等,看准时机要快,如果每次胆量都太小,永远是穷人,并特别强调做生意要有胆量,但胆量要对生意,不要用胆量对人。”
他就是郭鹤年,一位将近90高龄还在奋斗不息的伟大企业家。从90年代至今,他每年都被列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并一直蝉联马来西亚首富之位。
年轻有为 临危受命担负家族使命
郭鹤年祖籍福建,1923年10月6日生于马来西亚新山,彼时,他的父亲郭钦鉴已定居马来西亚近15年。
16岁时,郭钦鉴就远渡重洋,去往被称为“天府之州”的马来西亚柔佛州首府的新山市。从普通店员到自己开咖啡馆,历经磨难的郭家兄弟终于经营起了一家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家族公司。
郭鹤年出生时,他的父亲和叔父们已经是新山一代颇有名望的商人,而且与很多当地的政要名流都是好友,这样的家庭在当时的新山已经算得上是名门望族。
郭鹤年一共有三个兄弟,大哥郭鹤举,二哥郭鹤龄。父辈们在商业上所取得的成绩,让他们拥有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并被赋予了广阔见识。
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是受过新式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郑女士对家族生意不管不学,却自幼劝告孩子要有商业道德,不要崇拜物质。
在世时,她曾在铁板上刻下“儿孙能如我,何必留多财,倘若不如我,多财亦是空,不为自己求利益,但愿大众共安宁”的金玉良言。郭鹤年非常孝顺母亲,说母亲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而将郭鹤年引入商道的父亲也对他有着至深影响。
“由于父亲是一位商人,诸如‘商业道德’、‘诚实’、‘一言九鼎’是他经常提到的词汇,这些都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郭鹤年说。不仅是直接的道德教育,父亲也以自己的言行对儿子们进行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本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理念,事业有成之后,郭钦鉴和他的兄弟们热心办学,为华人发展出力献策。日本侵略中国之后,郭钦鉴更出任新山华侨筹赈委员会主任,和家族成员积极筹款,支援祖国。
家庭教育之外,在学业方面,郭鹤年更受到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小学毕业后,郭鹤年和两个兄长进入新山英文书院学习。这所学校在马来西亚极负盛名,马来西亚的第二任首相敦阿都拉萨和第三任首相胡先翁都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而胡先翁的父亲拿督翁,正是郭钦鉴的知己之交。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郭鹤年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并对西方社会产生兴趣。
从新山英文学院毕业后,郭鹤年又进入当地最为著名的华文学校宽柔中学,系统地接受了华文教育。
郭鹤年曾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善他的沟通技巧,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加靠近他。”事实上,这两种背景迥然的学习的确让郭鹤年离世界更近了,他不仅同时具备了英文和华文的沟通能力,还和很多马来西亚日后的政界要人成为了好友,这些都非常有利地支持了他其后事业的发展。
1941年,郭鹤年进入到另一所名校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深造。在这里,他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并与先后担任过马来西亚总理的拉扎克与侯赛因·奥恩,以及新加坡前总理、前国务资政、前内阁资政李光耀等成了校友。
但是好景不长,郭鹤年的踌躇满志很快就被灾难揉得粉碎。一年之后,日军南侵让郭鹤年被迫辍学返马,而此时,家族生意也因战争影响江河日下,直到关门。
战乱、恐慌,每个家庭、每个生命,在动荡中都飘零如草芥。为了谋生,郭鹤年进入到日本三菱公司在新山分行的米粮部,一点一滴地做起了白米面粉的生意。
二战结束后,郭家的生意恢复了生机,郭鹤年也回到家族公司协助父亲发展生意。凭着敏锐嗅觉与在商场上早已奠定的雄厚人脉关系,这对“父子档”很快就将家族事业带入正轨。利用战后消费品奇缺的时机,郭钦鉴父子通过与政府的关系获得了大米和粮食的采购权,从而在很短时间内控制了柔佛州的粮食生意。而在协助父亲的过程中,刚刚二十出头的郭鹤年也表现出了极为卓越的商业才华,因为这样的原因,1947年,父亲拨出部分资金,让郭鹤年独自创业,这一年,他24岁。
在新加坡,郭鹤年创办了他商业生涯中的第一家公司——力克务公司。开始的生意是杂货、米面,后来逐渐发展到船务经纪、船租业及胶粘剂制造。
然而,正当家族在马来西亚的事业红火运行,且郭鹤年也在商场中崭露头角时,1948年,在多年操劳中本就身体欠佳的郭钦鉴因病离开了人世。他的离去对当地社会的发展具有相当冲击,为纪念他对新山的贡献,地方政府特意将一条街命名为郭钦鉴路。而对于家族来讲,他的逝去对整个家族生意的打击更是前所未有。全盘接手家族生意的郑格如不希望由于丈夫的离开导致家族事业停滞,甚至是衰败,因此,她建议郭鹤年与他的哥哥及堂兄弟们拧成一股绳,联手重新创业。
经过和郭家人的会议商讨,郑格如拿出部分自己和郭鹤年兄弟的财产,加上郭钦鉴几位堂兄弟的下一代的入股,于1949年4月1日主持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在管理者方面,由于郭鹤年两位哥哥的发展比较侧重政治(大哥郭鹤举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马来西亚出使荷兰、比利时、前联邦德国等国家,还担任过马来西亚驻欧共同体首席代表,回国后还出任过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务,二哥郭鹤龄则是马来西亚共产党内的著名人物)。
新公司成立后,已经在新加坡取得良好业绩的郭鹤年便推举大哥担任董事长,自己出任执行董事和公司秘书,担负起了家族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这样,郭家的生意就这样正式交付给了下一代,而郭鹤年也在掌舵家族事业的同时,一肩扛起家族兴旺重担。
这一年,郭鹤年26岁。

专注糖业 一鼓作气成就亚洲糖王
与很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相比,郭鹤年的起点算是比较高,然而,他对事业的执着却是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
“开始做生意时,是不够本钱的,靠着微少的储蓄,加上像超人一般的勤奋工作。要成功,不得不比常人勤奋,两年的工作一年完成。”回顾往昔岁月时,郭鹤年这样说。然而,除了善于用时间创造效益之外,对于时机的准确判断与勇敢把握,也是促成他今日之辉煌的关键因素。
1953年,郭鹤龄在内战中牺牲,郭家被英殖民当局严密监视,生意也大受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为拓宽视野找寻新的机会,郭鹤年离开马来西亚,去往正殖民统治马来西亚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作为“自由主义”经济学说的发源地,很多现代化的产业运作方式当时已经在英国出现并大行其道,比如期货、股票等,这些都让郭鹤年倍感新鲜。
因此,在英国期间,他深入各种商业场所广泛熟悉当地的经济与商业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甚至天天流连于商品交易所,一边学习现代化的商业交易方法和英国人的高效经营管理理念,一边潜下心来研究自己所熟悉的糖业,也因此对全球糖业的贸易情况有了宏观认识与把握,并由此萌生了在糖业上有所作为的想法。
1955年,马来西亚巫统、马华公会和马印国大党组成“马华印联盟”,开始谋求马来西亚的独立。消息传来,远在英国的郭鹤年敏锐意识到,“日不落”的英国终将退出历史舞台,而那些被英国商人占领的市场,必将在马来西亚独立之后成为真空地带。
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郭鹤年立即离开英国返回故乡,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发展。除经营郭氏兄弟公司之外,他将自己在新加坡的力克务公司改组为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同时又创办了另一家公司——明因(Mintien)私人有限公司,经营各种商品和进出口贸易,并因加强在食糖方面的经营,获得不少利润。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之后,郭鹤年更瞄准国家食糖供应全部依靠进口的现状,产生了在本国建立糖厂的想法。于是,在某次郭氏家族董事会议上,他向家族成员大胆建议,率先建立糖厂,并把资金全部投入炼糖业。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虽然马来西亚拥有种植甘蔗的条件,且在外国商家垄断中价格不断走高的马来西亚糖业确实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这种孤注一掷的投资策略还是存在着很大风险。
而这,却也从侧面反映出郭鹤年的睿智与魄力。他说,做生意就是要做最有市场的,最存在的市场不是像化工品那种有时有人要,有时没人要,所以简简单单的生意,最聪明的办法,抓便宜的原糖就可以发财。
1960年,郭鹤年与马来西亚联邦土地发展局合作,建立马来西亚第一家炼糖厂,并迅速构建起遍布全马的销售网。同时,他也加强了糖业的国际贸易,让郭家的食糖贸易在国际国内的补充与配合中,开始摆脱家族生意,向国际化的大企业进军。
因为还没有自己的种植园,郭鹤年从泰国进口粗糖进行加工提炼,如他所料,糖厂开工后产品供不应求,并逐步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在此期间,他还直接从古巴购进蔗糖,转卖给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在当时的糖业市场,能够说一口流利英文的东方人非常少,因此,黄皮肤黑头发的郭鹤年在伦敦和纽约这些地方非常引人注目,也很容易与别人建立联系。加之过人的勤奋和自律,郭鹤年的扩展便进行得非常快。
“经常白天在他们的办公楼跑5、6家(企业),晚上就请一家出去吃饭,吃饭中把他脑中的看法都拿出来,回去之后再进行研究,(然后)写电报去新加坡,睡觉的时候差不多就半夜一点了。我相信比我聪明的对手有好多,但是有的人聪明,夜生活却比较乱,第二天我不会睡觉,他们却会睡觉,所以我就跑得快。”郭鹤年说。
然而,商场总是变幻莫测,作为先行者的郭鹤年所遭遇到的变动更是难以预测。
1961年,几乎控制东南亚全部市场的老牌糖王黄仲涵家族被印尼收归国有,这个强大竞争对手的退出无疑为郭鹤年的食糖生意带来巨大机会。但正当郭鹤年带领家族大展拳脚时,1962年,刚刚开始工业复兴的中国也瞄准马来西亚的广阔市场,将大量白糖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输入马来西亚,这给市场地位还没有稳固的郭氏家族带来了沉重打击。
如果连本土市场都保不住,又何谈雄心二字?在这样的情况下,郭鹤年必须反击。
他分析后发现,中国糖之所以能赢得市场,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价格低廉,但自己的工厂刚开工不久,且从别国购买原料导致成本较高,如果简单以价格战进行反击,必然导致亏本。
因此,郭鹤年在综合考虑各方情况之后,充分发挥自己对国际糖业市场的了解及在国际贸易方面的优势,直接引入比中国糖价格更为低廉的印度糖,顺利夺回阵地。经此一役,郭鹤年在马来西亚糖业市场上奠定了稳固地位,他自己也赢得了“马来西亚糖王”的美誉。
郭鹤年并没有就此止步。翌年,他结识了印尼首富林绍良,开始供应白糖给林氏旗下的布洛公司,将版图扩展至印尼。同年,郭鹤年在香港设立万通贸易公司,将白糖销往东南亚,甚至是中国市场。
不断开拓市场的同时,1962年一役也让郭鹤年愈加看清了原糖在糖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然而,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马来西亚的气候条件虽然非常适合甘蔗生长,但大马民众还是更倾向于种植稻米、可可等传统作物。
于是,为拥有自己的原糖,1968年,他再次与政府合作,建立了玻璃市种植有限公司,将14500英亩森林地开垦为大片甘蔗园,翻开了马来西亚农业种植史的新篇章。同时,郭鹤年还配套建立了玻璃市综合糖厂有限公司,专门炼制种植园生产的甘蔗。
彼时,正值马来西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政府全力推进新兴工业的发展,因此,郭鹤年的种植公司和糖厂便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糖厂产量大幅提高,不仅在马来西亚实现自给,更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此期间,郭鹤年依然持续关注全球糖业市场的变动。1970年,已成为伦敦糖业联合会会员的郭鹤年认定世界糖价很有上升趋势,利用这个机会,他以东南亚为主要基地,广泛收购白糖和白糖期货,当年就赢得了600万马元的丰厚利润。
贸易和糖厂的双丰收让郭鹤年的糖王地位更加稳固,特别是在70年代之后,他领导下的郭氏企业集团占有马来西亚糖业市场80%以上的份额,而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则控制了其中的二十分之一,糖业贸易遍及英国、美国、香港、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这整个过程依然不是一帆风顺,1963年,郭鹤年就因为对市场判断过于乐观,一次性购入了十几二十万吨现货,但几个月后,市场不仅没能稳住,更是出人意料地大跌。
他说:“假如财力不够的话就破产了。”当时的状况已是人力无法补救,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好在8月底的一场台风破坏了古巴的甘蔗园,从而影响了糖业市场的走向(古巴的糖产量当时每年是550万吨,在世界糖业市场上占有重要分量),国际糖价一路上涨,这才将郭鹤年从危机中解救出来。
虽然这场危机的化解似乎更多源于运气,但郭鹤年还是坚定地认为,在商场上90%以上要靠自己的勤奋、头脑和智慧。
他说:“要不断地搜集信息,研究各方面,好像供求问题、生产消费问题、运输问题。有的船载糖要5、6个月,但一个国家要是缺糖,你不能等1个多月,所以这些都是经济的材料,要多懂得。一旦看清楚之后,马要跑得快,因为别人也能看的清楚。”
1976年,郭鹤年用玻璃市种植有限公司收购了自己创立的马来西亚糖厂93.3%的股份。
至此,40出头的郭鹤年已由原来的“马来西亚糖王”升级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糖王”,并成为国际同行所公认的世界六大糖王之一。谈及成就糖王的这段岁月,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勤奋、智慧与专业之外,郭鹤年特别强调了这样一点:“一定要专一,不能花心。”
多元发展 先人一步铸就产业帝国
作为糖王的郭鹤年无疑是能够叱咤国际糖业的风云人物,然而,在糖业市场频频取得良好战绩之时,郭鹤年却没有在这个领域内继续乘胜追击。多年的市场经验告诉郭鹤年,食糖的升值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在通过糖业积累资金的同时,郭鹤年立足未来,将事业引向多元。
1960年,他成立马来西亚三夹板厂,产品远销到欧洲、美洲、东亚及西亚各国。
1962年开始,他先后创办多家面粉厂、食油公司、饲料厂、塑胶袋厂、大理石厂、玻璃厂和矿业等多个企业。他拥有拉曼锡矿41.37%的股权,并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银行——土著银行的董事,还与其中一位董事合作收购了在马来西亚的法国银行。1972年,他又成立彩虹公司,大量投资地产业务。
上世纪70年代,正值航运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以此为契机,郭鹤年与另一位杰出华人企业家曹文锦合作,开始发展航运业。
作为华商界的杰出代表,郭鹤年和曹文锦有过多年合作,两人彼此欣赏,共同奋斗,也因此成就了一段佳话。
“我对船运一窍不通,但是,曹文锦在船运界却享有祟高的声誉。我要求他协助搞船运,经过数次会谈后,我们开始合作。在遇到他之前,我自认是很勤劳的人,但是遇到他之后,我改变了这种想法。他不分日夜的工作,而我告诉他,我的格言是:只要有一丝阳光,我就继续工作,夜晚则停止。”
1970年,他们联合在新加坡成立了第一家公司——Leo船务公司,之后又成立了太平洋船务公司。鉴于航运业和保险业的密切关系,第二年,他们创立了Jerneh保险公司,同时也应马来西亚政府邀请,合作筹建了马来西亚国际船务公司。
1973年,在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敦拉萨的邀请下,二位再次合作成立了马来西亚船坞及工程有限公司。1977年,郭鹤年又在香港建立嘉里船务。
从船务公司,到船坞与保险,在短短不到10年时间内,郭鹤年就在上下游的不断扩张中,在航运业构建起了完整运作体系,运输能力也有了相当程度地提高——太平洋船务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散干货船队;国际船务在成立第五年时已实现净利润1850万马币,并上市;船坞及工程公司成为马来西亚重工业的划时代标志;作为郭鹤年航运事业的主力,嘉里船务既负责郭氏集团的自身运输,也经营着来往于世界各地的货运生意。
在发展船务的同时,上世纪60年代末旅游业的逐渐发展,也让郭鹤年从中看到无限潜力,因此,他率先将触角伸向酒店业。其后的事实也再次证明他眼光的精准与独到。
1971年,郭鹤年投下1亿马币,在新加坡将自己的酒店品牌——香格里拉推向实践。
“香格里拉”的英文释义是“世外桃源”,源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1993年所撰写的《消失的地平线》一书。郭鹤年非常喜欢这本书,也对书中所描绘的如画卷一般美好的香格里拉非常向往,因此,他当年听从朋友的建议将酒店定名为“香格里拉”,就是希望能够为顾客营造最为舒适、理想的居住体验。
果然,充满浪漫色彩并充分承载人本理念的香格里拉酒店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好评,不久便成为新加坡盈利最高的酒店,并在其后若干年里一直保持这个头衔。
以香格里拉首次亮相酒店业的郭鹤年也由此一鸣惊人,之后,他又在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中国内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兴建香格里拉酒店,特别是在香港投资1.63亿港元建设的面向维多利亚港建立的五星级豪华酒店——九龙香格里拉,开业不久即被评为亚太区最佳酒店第三名,即便在经济低迷时期,也仍旧保持了80%以上的入住率。
对郭鹤年个人而言,与糖业比较起来,酒店业是他更喜欢的事业。因为糖业只是出售商品,而酒店业售出的却是服务,服务的承载者,便是行业里的每一位员工。
“所以我一开始做酒店就有一个大的原则,我对董事会讲,从今天开始,我们的一个大责任,就是要照顾我们的职工。”他说。这样的责任感让郭鹤年的酒店生意以稳健步伐向前推进,而船务和酒店也像一双强劲翅膀,将蓬勃发展中的郭氏集团引入到又一个辉煌阶段。
然而,危机却再次猝不及防地降临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郭氏家族所有航运业务连续出现赤字,在曼谷和吉隆坡新开业的香格里拉酒店也遭受到了严重损失。
面对危机,郭鹤年再次显示了他睿智、果决的一面。
1986年,在航运业已经亏损数亿美元之时,郭鹤年壮士扼腕,果断退出。而对于同样处于亏损的酒店业,郭鹤年却始终坚信自己对于旅游业发展的预判,在坚守中等待春天的到来——他将酒店业作为集团的主要业务不断投入,甚至在香港因主权移交问题陷入低迷的80年代,还在香港大举兴建豪华住宅、商业楼宇以及深湾游艇俱乐部,并合资兴建了一座16层高的广场。
1989年,郭鹤年又创立了为商务旅客服务的四星级酒店品牌——商贸饭店。“我相信中国不会摔破这颗东方明珠,令中国遭受损失。”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阶段的投资,郭鹤年都是在航运大萧条,酒店陷入亏损的状况下完成的。当时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通过抵押香港的产业,从银行取得贷款;二是出售自己在马来西亚上市公司的股票,兑换大量现金;三是将泰国香格里拉运作上市,募集资金。如此迅速且有效的资金运作方式,难怪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郭鹤年似乎有用不完的钱!”
这就是郭鹤年的风格,不仅能顺势而行,更能逆流而上。“危机就是机会。一名生意人必须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他说。
因为这样的逆境坚守,现在,郭氏的品牌酒店已经扩展到了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斐济、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在中国内地,香格里拉酒店在落户旅游胜地杭州之后,更是在北京、上海、西安、青岛、大连等多个旅游城市留下足迹。如今,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经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糖王”郭鹤年,也再次被冠以“酒店大王”的美誉。
不断开拓相关产业,是郭鹤年多年坚守,且促成他不断飞跃的产业发展信条。进入90年代之后,郭鹤年则以更大的气魄,在更多行业内大展拳脚。
1988年,郭鹤年以20亿港元的价格,收购香港电视有限公司31.1%的股权,一举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全港震动之余也给郭鹤年授予“传媒大亨”的美名。但仅仅在1年之前,郭鹤年还因一次失败的糖业期货投资承受了高达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这也又一次充分显示了郭鹤年不退缩、不畏惧的企业家本色。
成功进入传媒领域之后,顺势而发的郭鹤年又以持续行动进一步强化了他在传媒业的地位。1991年10月,应荣智健邀请,郭鹤年与李嘉诚、郑裕彤一起加入到大昌行的世纪收购大战。1993年,郭鹤年在香港的旗舰嘉里集团,以26.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香港销量最高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
从最初的临危受命,到后来的“亚洲糖王”、“酒店大王”、“传媒大亨”,直至现在的多冕之王;从60年代的立足大马到如今遍布世界多个国家的业务网络。郭鹤年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凭着坚韧与智慧,打造了一座足以让众人仰望的产业帝国,而他自己,也成为了除政治领袖之外,最为国际社会熟悉和认可的马来西亚人。
心分两瓣实业报国谱写爱国华章
企业的进步、企业家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紧密相连。
作为一位在马来西亚出生和长大的华人,对于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郭鹤年的感激之情自是不言而喻。这些年来,他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创办糖厂,他填补了马来西亚糖工业的空白;通过创办种植园,他在马来西亚农业史上写下了崭新一页;通过创办航运公司,他让马来西亚扭转了远东航运垄断国家航运市场的不利局面;通过创办马来西亚船坞及工程公司,他为马来西亚重工业发展铺就了一条新道路;当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之后却仍旧与大马共有一间航空公司时,他受两国政府委托,出任马新航空公司董事主席,带领公司度过过渡期;他在两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分别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为马来西亚国家服务⋯⋯
1985年,在由亚洲管理学院以及马来西亚银行公会共同举办的马来西亚十大企业家评选活动中,郭鹤年被评为“最杰出企业家”,并被授予象征马来西亚企业界最高荣誉奖——“金字塔奖”。这是马来西亚社会对他多年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的感谢与褒奖。
郭鹤年为马来西亚在国际社会上创造了诸多机会,并赢得了巨大荣誉。然而,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的郭鹤年,还有另外的使命。
郭鹤年说,他之所以会说中文,是受了先母的影响,她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后辈,不要忘本。这是一句朴实的教诲,但这句教诲却几乎伴随了郭鹤年整个的商业历程。
作为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企业家,一直以来,他都十分关注对华人与华人社会的发展,最为鲜明的体现,就是发生在1985年的“马华控股”事件。
马华控股是马来西亚华侨组织——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创办的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参与这个集团的股东、合作社社员以及存款者,多达30万人。
1985年,由于管理不当,马华控股出现严重亏损,生死存亡时刻,马华公会决定对企业进行全面改组。为了维护广大华人的切身利益,郭鹤年毅然出任马华控股董事会主席,并带领企业迅速偿清债务度过难关,在此期间,郭鹤年没有进行任何新的个人投资入股或股权转让。
1993年,郭鹤年在接受香港《大公报》采访时说:“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瓣是爱我父母亲的家乡。”在支持大马华人社会发展的同时,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郭鹤年更多次直接投资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早期与中国的频繁往来中郭鹤年遗憾地发现,有着丰富旅游资源且以开放姿态努力融入世界的中国却没有好的住宿条件。
“中国旅游业一定要发展,能帮它发展就帮它发展。”出于对祖国建设的关注以及对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信心,1978年,郭鹤年投入巨资在杭州通过改建打造了中国内地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当时,改革开放政策刚刚在中国提上议程,作为马来西亚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郭鹤年和正面临巨大变动中的中国一起摸着石头过河。
杭州之后,郭鹤年将建设内地的下一站定在了北京。1983年,郭鹤年与他人合资兴建了北京的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北京香格里拉,之后,他又进行了一次更大手笔的投资。
1984年,郭鹤年斥资5亿美元,在北京长安街兴建了国家贸易中心,这是当时外资在中国的最大笔投资。国贸中心是包括酒店、写字楼、商场、高档国际公寓在内的综合性建筑群,国贸饭店和中国大饭店是国贸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一经建成,便成为了北京的地标式建筑,长安街也由此进入到新的规划建设时期。
他回忆说:“当时我的伙伴林凯来找我,他讲建国门外有一大块地项目,一共大概40万平方米,当时有美国和日本集团竞争,我想今天中国还要依靠这些国家帮助?我们要争志气,不要给外面人看不起我们华人。刚好我有一亿多美元现金在香港盘古银行,我(就决定)来用这个投资。”
也是在这个时期,郭鹤年为北京亚运会捐出200万美元。如今,由郭鹤年投资的北京国际贸易中心三期落成后,不但是北京最高的建筑,而且树起北京中央商务区的崭新形象。
上世纪80年代,国内投资环境还不甚良好,如果郭鹤年当时将这笔钱放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投资,回报可能远远不止现在这些。但谈及这本账,郭鹤年却并不后悔,他说自己不是个有本事的商人,“我不会算”。
因为这样的“不会算”,5亿美元且有着很长回报周期的项目在很短时间内便做出了决定;因为这样的“不会算”,在其他外资纷纷因1989年撤出北京时,郭鹤年却仍旧增资数千万美元。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不会算”后面,我们却清晰看到了郭鹤年对中国的热爱,以及对邓小平所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强烈支持与回应。郭鹤年说:“他们讲今天开放的成果是我的功劳,我说不对,我只把大门开了一点点,是后面的人推我出去的。”
正如邓小平同志当年在接见郭鹤年时曾说过的那样,郭鹤年和邓小平同志一样,所扮演的都是引路人的角色。“我一个人的力量来帮助祖国中国,只是大海洋的一滴水,但是我做一种榜样,同时很多商人也要和你竞争来做,这都是好事。”郭鹤年说。
进入90年代之后,郭鹤年在内地的投资更为增多。1995年,针对CBD地区高档写字楼稀缺的状况,郭氏旗下的嘉里集团联合北京北奥公司兴建了高级写字楼嘉里中心,其中包括嘉里饭店。
而从1996年到1999年的短短4年时间里,郭鹤年就在中国开设了9家饭店。
这样的长线投资开始自然无法带来多大利润,但需要养活一大帮人的郭鹤年却并不着急,他有着自己的考虑与打算:“在中国内地投资,今天签了合同,等于种一棵榴莲树,你要等6、7年,才第一次看到结果,这中间的6、7年,饭从哪里来?我们在香港的企业、生意,东南亚的饭店、砂糖工业和面粉厂,这些的利润,不止养我一家,还有我们公司下面的好几百人、好几千人,大家都可以过日子。”
现在,在全球已经开业的72家香格里拉酒店中,有34家位于中国,而在建的45家中,中国则有28家,品牌所到之处,香格里拉就成为当地的标志性酒店。
这些年来,郭鹤年在中国的投资已达百亿规模之巨,是在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海外华商之一。
不仅是酒店,郭鹤年在中国其他产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投资与贡献——嘉里集团与中粮集团合作建设的嘉里粮油公司,以年销售额200亿人民币的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的食用油生产基地,投资建设10多家可口可乐瓶装厂,拥有包括住宅、商业及综合用途物业的庞大且多元化的物业投资组合,同时,嘉里集团在饲料、速食面以及物流行业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参与⋯⋯
很多嘉里集团的人都知道,申请项目时,只要有益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郭鹤年80%都会表示同意。
除了以巨大投资展现自己对中国的信心和热心,郭鹤年还捐款支持中国的公益事业,比如,先后捐款5000万人民币给中国希望工程,并向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捐款5000万港元等等。
郭鹤年认为,企业领导人的成功要诀有三:首先是要拥有一批强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经理人才,并与属下的各级员工密切合作,为公司奋斗;其次是要公平及诚实,领导人应以公平及诚实的态度与所有人交往,平时以礼待人,讲究信用,将会建立良好的声誉,一旦面临困境时,将会得到贵人协助;最后是领导人必须要拥有坚强的体魄及精神意志,随时为公司的前途尽力奋斗。同时,他特别强调企业家一定要有使命感。
他说:“企业家都有一种使命感。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当获得大量金钱后,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因为没有使命感,一个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尔夫球场出现。”
对于如何领导并管理庞大的事业,郭鹤年说:“就我个人的意见认为,追寻良好的管理,必须要从个人的庭院,以及花园着手做起。相同的文化,诸如语言、举止、形态,以及教育制度,可以对建立起早期的内聚管理工作队伍,做出巨大贡献。当集体协作及团队精神建立起来后,始能引荐其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才智之士进来。换句话说,我建议在事后才在你的花圃中介绍其他的花卉。”
他说:“持续实行的良好管理需要高层管理人员作出榜样。其一是对工作的全面贡献,其二是埋头苦干。现在假设生意已经获得成功,不管这是有赖于全部或部分管理方面的努力所达致的,我一样建议给予全体职工作出奖励——虽然有关奖励需基于个人的贡献与表现而有所不同。”
郭鹤年强调纪律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说“我相信良好的纪律行为对维持一家公司的正直作风及向前、向上发展大有裨益。此外,它也可以协助防止贪污事件的发生。一个人一生中如果出现贪污,已经够坏了,如果有一个人本身的庭院中有这样的事件,肯定糟透。对于那些犯下严重错误行为的人,应当给予惩罚。”
郭鹤年还有一个经营的秘诀,就是在经营中,始终坚持与人合作的方法,取长补短,实现双赢。找寻大伙伴的同时,他还喜欢找寻小伙伴,把有贡献的公司骨干变成股东。“因为他们已把一生最好的时光献给公司,这对中级与低级人员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奖励。因他们有一个可以期待的东西。”
早在1992年就宣布退休,将集团事业交给年轻人的郭鹤年,对事业的追求依然激情不减。最近两年,他似乎更加老当益壮,越来越忙,常常往来于中国各地。可以想象的是,在他的背后,一个在中国取得更大成就的蓝图已经绘制,并在加快实施。
郭鹤年曾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是旧社会的说法,现在,九十岁才是古来稀。人生一定要有挑战。”现在已经90岁的他,依然还在挑战。
曾经,宝刀不老的郭鹤年还影响了台湾企业家郭台铭,令后者改变了自己要退休的想法。据中国台湾地区媒体报道,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历经一年多漫长的“约会”后,终于在2009年末见到已经86岁的郭鹤年,令郭台铭感到吃惊的是,出现在他眼中的郭鹤年,不但“健步如飞,脑筋清楚”,而且“连周杰伦都知道”。
2012年年底,郭鹤年在获得当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期间,他寄语年轻人:“第一,要专注,无论做什么事业,要抓住机会,不要东想西想,找到好的项目,要抓紧,推动力要大。第二,必须有耐心。路程中肯定有不少困难,不会很容易的被克服掉,我记得邓小平先生提到做不倒翁,打倒了站起来,做生意一定要这样;第三,成功以后,赚了钱以后要特别小心。几十年前讲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本人的经验,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而在此之前,郭鹤年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回顾自己的商旅生涯。被问及生意的成功之道,他总结说,做生意90%靠自己勤奋和智慧,要有一种胆量,要不断收集讯息等,看准时机要快,如果每次胆量都太小,永远是穷人,并特别强调做生意要有胆量,但胆量要对生意,不要用胆量对人。
来源:福建日报 扑克投资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12-2017 02:22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2017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lz我国有卖吗?刚才去大众书局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17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anga123 发表于 5-12-2017 12:25 AM
请问lz我国有卖吗?刚才去大众书局找不到

要在大众书局网站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2017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ZCo. 发表于 5-12-2017 04:37 PM
要在大众书局网站订购

谢谢lz  
听说十二月半才开始推出卖 但应该会卖断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2017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18 12:5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奇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12-2024 11:44 AM , Processed in 0.142277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