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營~
聽起來是一個很好玩的東西。可是這好玩的東西是需要多少個人背後的付出?大家可有想一想? 華夏文化生活營有是一個怎樣的生活營?
聽起來很陌生,看起來很嚴肅的生活營。怪怪的,是不是在拍戲? 從第一屆到現在的第九屆。生活營的改變,從人數,時間,地點到課程。沒有一項是保持不變的。這麼多屆的生活營,讓我們嘗試了種種的方式。不好的我們改善,好的我們保留。目前為止,生活營的框架是已成型,每屆籌委只需策劃細節,讓活動進行得更順利,更充滿教化。沒有過去的經驗,就沒有現在的歷練。 營員都有不一樣的要求。年齡層從18歲到65歲不等。大家的接受程度,職業,接受能力,體力,生活環境都不一樣。要怎樣才可以滿足到大家呢?還要每一年不一樣的課程。雖然籌委都很貪心,每年要把更多及更好的呈現的各位營員,可是籌委還是知道辦生活營的目標。這華夏文化生活營只是一個基礎的平台,大家把華夏,把漢服介紹給各位營員,大家有興趣更深入學習的可以加入團隊或組織團隊,或者向更加專業的老師學習。我們是希望把讓華夏文化生活化,學習我們祖先留下的美好文化。 不知道營員有沒有發覺很多活動都在不一樣的場地。每一項活動開始場地已經佈置完畢。這些誰來做?誰來安排?當大家在埋怨籌委安排排隊入堂禮的時候,可有想過為什麼過錯不是在營員?排隊入堂禮其實不難,可是我們是希望大家可以培養出入堂禮的默契,製造出高貴的氣場。當大家習慣了入堂禮,之後不管你在哪一個場合,大家都可以營造出那份感動。容我說一句內心話:可能大家在自己的職場太久,當來參與生活營是主賓不分,忘了自己是營員。一切的溝通,互動應該是雙向的。 還有沒有發現籌委都有很多角色?現在司儀,下一秒模特兒;一下禮儀師,一會執事,輔導員。大家都要兼任多職。其實大家更享受被營員欣賞身上漢服的感覺。這種種的角色,不是討論講一講就有的。禮儀師,我們有禮儀師培訓,執事事前需要彩排;司儀需要了解課程,準備司儀搞;弓道隊,每兩個禮拜的練習;進士營,工委培訓營,小組討論。這種種都是大家的興趣,付出,犧牲培養出來的默契。這些活動也為了提升籌委的素質。 其實外界時不時會給我們評論。才一百人的生活營,怪不得會虧錢;這麼貴的生活營,籌委賺很多;漢服運動之注重外表,沒有內涵;一年一度的馬來西亞朝聖;說我們忘根,沒在中國舉辦生活營;應該教弟子規等。這些評論,我們還真的聽了不少,可以怎樣?回嗆他們嗎?還是就此什麼都不做?我們是希望我們的堅持,可以讓更多人認同,他們目前還不認同的只能說緣分還沒到吧~ 華夏文化生活營是一個很好的充電的活動。可是當你在充電的當兒,有多少人為了你的充電而付出呢?沒有out put,哪裡會有input?不是說大家不能來這裡充電,偶爾也要成為付出的那一位,好讓這復興的道路大家都可以走的更遠。不需要擔心自己能不能勝任,只要還有那股熱誠的心,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及推廣的平台。
歡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