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118|回复: 15

讨论北马福建话漳泉厦混的情形

[复制链接]
qwert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8-8-2005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马福建人讲话的时候有一个现象,就是同一句话里同时用漳泉两个不同的发音,如:
我还没吃饭,等一下我去买饭。
wa go buay jiak pui, tan jit eh wa ki beh peng.

前面的饭读漳州音pui,后面的则读泉州音peng。
同样的,有时候同一个北马人说要回家的时候用漳州的d'ng,有时候又用泉州的dui.

我个人推测同时读pui和peng的只有祖籍是泉州人会那么做,漳州后人可能只会一律读pui、dui,不会读peng、deng。这个可能是因为历史上泉州人比漳州人晚来,因此漳州的pui、dui先入为主,似乎成了北马所接受,“公认”、“标准”的发音。(只是我个人的推测)。我从老一辈口中听过北马福建话有“老福建话”和“新福建话”的分别。“老福建话”是指“旧 ”福建话的发音,我推测也就是指“新客”sin khek(指比较迟到北马的福建移民)的福建话发音、口音。“新福建话”则是指北马福建话特度的发音,也就是“新”的福建话,以区别“老”的福建话。

但因为北马福建移民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潮流,第一波是早至18世纪以漳州人为主的福建移民,第二波则是迟至20世纪以泉州人为主的福建移民。漳州人移民先到北马,最初在北马说的都是漳州话,后来泉州人为主的福建移民迁入时才带入泉州音(包括厦门。注:清朝时厦门隶属泉州),但因为泉州音是从中国福建来而被以在当地生活了几代的漳州后人当成是“老的”福建话,也就是“老福建话”(lao hok kien oa)。也就是说“老福建话”所指的可能就是泉州腔的福建话。既然有老,也有新。因此“新福建话”也就是指漳州后人所讲的漳州话。因为那个时候漳州后人已经在北马住了几代,那时所谓的漳州话应该是已经参到了马来话极可能在大山脚泰国势力强大的潮州闽南话,不再是完全本来的漳州话了。

当然,到了后来,泉州和漳州话又进一步的混合,国民党时代厦门市已建立,厦门腔的泉州闽南话又反过来影响了北马闽南话,这也许是为什么今天北马人几乎人人都说 汝 lu2, 豬 tu1, 魚 hu5而不是漳州的 li2, ti1 和 hi5。当然应该还有别的原因导致今日的北马人几乎都不说漳州的汝豬魚发音,可能是因为比较不好读吧!

在北马很多操福建话的人都不是祖籍福建的。因此北马福建话为了配合这些本来不是说福建话的人,因此慢慢转变成今日的北马福建话。这个情形在世界语言发展史是非常普遍的,任何语言都有出现。例如英文的daughter这个来自德文(英文称“古英语”)的字原本中间的gh是有发音的,但当时英国贵族因为法国诺曼底的占领都说法语,读不好本来的“古英语”字daughter。为了配合那些法文贵族,今天的daughter不再是本来的读音。英文至今乃是属于日耳曼(Germanic)语系。北马玻璃市的市镇Kayang本来是读Kerian的,但因为当时居住在玻璃市泰裔及华裔居民读不好Kerian而将之读成Kayang。到了今日Kayang反而成了正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huiua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8-8-2005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漳州月港崛起,漳州人移民海外可能盛于此,但无论如何,泉州人一直是海外闽南移民的主体,譬如菲律宾,台湾亦是,大马百分之九十以上也是泉州人。不知为何却脱不掉漳腔的影子,这不能单从人数或时间来判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wert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9-8-2005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以前福建私塾都是用漳州腔教书的?漳州进士会比较多吗?huiuae你还有什么推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vudik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9-8-2005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马福建人讲话的时候有一个现象,就是同一句话里同时用漳泉两个不同的发音"!这是很不规范的情况.
我最不能接受这种情况了.
台湾歌好象也是同一首歌有时为了压韵还是不注意什么的,同一个字同时出现泉腔,漳腔.这是应该避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5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糾正qwert

南馬“去”不念khi,念kh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5 07: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说得对,我的麻坡朋友还保留这个泉州元音,不过他念这个字的本调和变调有时候弄错了。一个新加坡大学生在台湾电台里还说去 khir。要留意厦门郊外这个字念 khu,陈嘉庚先生(集美)应该是说 khu.
李如龙教授的论文已经说了,以前厦门市汝 = lir 和 li 是旗鼓相当的说法,泉州元音难念,结果当然是念 li 和郊外的 lu 成了主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8-8-2005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ngtk 于 18-8-2005 07:41 AM 发表
版主说得对,我的麻坡朋友还保留这个泉州元音,不过他念这个字的本调和变调有时候弄错了。一个新加坡大学生在台湾电台里还说去 khir。要留意厦门郊外这个字念 khu,陈嘉庚先生(集美)应该是说 khu.
李如龙教授的论 ...


廣東潮陽和普寧也是唸k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5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udik 于 9-8-2005 11:29 AM 发表
"北马福建人讲话的时候有一个现象,就是同一句话里同时用漳泉两个不同的发音"!这是很不规范的情况.
我最不能接受这种情况了.
台湾歌好象也是同一首歌有时为了压韵还是不注意什么的,同一个字同时出现泉 ...

是的。甚至是同一個字都有兩個讀音,看詞彙而定。

但是樓主所說的情況就沒見過:

我还没吃饭,等一下我去买饭。
wa go buay jiak pui, tan jit eh wa ki beh peng.

樓主,你北馬人嗎?

[ 本帖最后由 wei 于 18-8-2005 11:3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8-2005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wert 于 8-8-2005 06:46 PM 发表
但因为北马福建移民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潮流,第一波是早至18世纪以漳州人为主的福建移民,第二波则是迟至20世纪以泉州人为主的福建移民。漳州人移民先到北马,最初在北马说的都是漳州话,后来泉州人为主的福建移民迁入时才带入泉州音(包括厦门。注:清朝时厦门隶属泉州),但因为泉州音是从中国福建来而被以在当地生活了几代的漳州后人当成是“老的”福建话,也就是“老福建话”(lao hok kien oa)。也就是说“老福建话”所指的可能就是泉州腔的福建话。既然有老,也有新。因此“新福建话”也就是指漳州后人所讲的漳州话。因为那个时候漳州后人已经在北马住了几代,那时所谓的漳州话应该是已经参到了马来话极可能在大山脚泰国势力强大的潮州闽南话,不再是完全本来的漳州话了。


說這種“老福建話”的人在檳城還是找得到的。
不過都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家。

我曾經問過一位這裡第一代的老人,他們通常一出世就完全說檳城口音。父母也不會跟他說惠安話(她是惠安人)。甚至很多惠安詞彙都不熟悉。

剪刀檳城說:ka to
惠安話説:ka lian
雪州巴生人說:ka tsian
麻坡人就不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wert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18-8-2005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ei 于 18-8-2005 11:29 AM 发表

是的。甚至是同一個字都有兩個讀音,看詞彙而定。
但是樓主所說的情況就沒見過:
我还没吃饭,等一下我去买饭。
wa go buay jiak pui, tan jit eh wa ki beh peng.
樓主,你北馬人嗎?



文中的“去”应该是khi,送气的k,不是ki,虽然国际音标皆写ki。

这个情形应该日常生活都有发生的。斑竹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了。当然如上文所说我推测这种情形只会出现在祖籍是泉州的人的身上。

容我再继续推测下去:
那些祖籍是泉州的(假设)的人自己或祖先本来只讲peng,但来到滥漳州的北马后(或接触漳州人多了后、或家里来了一个漳州老婆)开始接受了pnui这个发音,但他们还记的peng这个读音,饭对他们来讲还是peng,虽然也可以是pnui。在日常生活里,一个很普通的词“食饭”jiakpnui被那些祖籍泉州的人接受了,就好像很多马来西亚人在不说马来话的时候也用"makan"这个词来代替本来的词。同样的,jiakpnui因为使用率很高,在人们的脑子里已经是一个语言单位,就好像英文的word一样,不是phrase了。例如Eat Rice变成 Eatrice。(在英文时常可以看到的情形就是从Eat Rice(例子)转变到Eatrice的途中通常会出现Eat-Rice这个中介。古早时多数人都在自己家里煮饭,很少有买饭这个情形的出现,因此当现代人说买饭的时候,脑子里还是两个语言单位,即买+饭,Buy Rice,不是Buyrice。因此那些祖籍泉州的人说“买饭”的时候脑子里要自己组合“卖”加“饭”这两个字,变成一个词,因此当说“饭”的时候用会了本来的peng发音。

大马华语也是有这类的情形出现,例如“这样”虽然是两个字,但实际上是一个语言单位,不是Zhe Yang而是Zheyang。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把它写成一个汉字“酱”,因为汉语是倾向monosyllabic的语言,不像日本很多字都是disyllabic如日本本字“神”= kami,甚至本来是monosyllabic的汉字在传入日本后也给它变成disyllabic去了。

当你问很多新马人(中年的,年轻的不清楚)“回”应该读tneng还是tnui,很多人都接受两个读法,认为两个都是对的,不论祖籍没有强调其中一个是对或不对的。

不久前和一个只会讲福建话和非常基本马来话,在北马出生的八旬老婆婆,言谈中第一人称都用ua,如“我们”ua lang除了一次当她再说(我、伊。。。)“我”后面有逗号顿号停顿一下这样的语法结构时用了gua。我听了如获至宝,好像发现化石一样,叫她重复,结果还是听到了gua。她的祖籍是福建,仔细地区不清楚,老实说也不重要,因为她对父亲也没有什么印象,母亲也只知道是福建人。再说就有如英女王的英语一样在长长的八十几年福建话腔调改变也是很正常的。不信可以去听听英女王二战时的英文和她现在的英文,引以为荣的Queen's English腔调既然都会变,普通人的话为什么不能呢?

ua/gua这个情形有一点类似peng/pnui。

注:之前我把北马第一人称写成的“wa”,其实并不和ua完全一样,因为如w、y这类的半元音都是很靠近辅音,比较长促的。wa读起来不是纯粹元音,比较长促一点。北马人的第一人称其中一个读法是ua,即如ongtk写法,是零声母的纯粹元音,短促的。因此我推测当那位八旬老婆婆在单一使用“我”(即被标点符号“包围”,后面暂时没有其他字)的时候,因为如果用ua太过短促可能会导致对方听不清楚,因此被逼(或惯性)用会本来的第一人称gua。其他北马人可能在同样的情形会用wa来代替ua,或没有替代继续用ua,或本来全部情形都是用wa了。

顺便提一提华语在新马福建话泛滥的问题。曾经拜访一个两夫妇(40-50岁)都是祖籍福建,在家里说福建话的家庭,他20岁大的孩子在用福建话交谈中说“进步”的时候会用准确的福建发音,但他两夫妇在用福建话交谈中读“进步”时用了华语发音。当然在外面我相信很多年轻人因为不知道一些词的福建发音而直接使用华语发音,但令我好奇的是很多可以说完整福建话的中年人却在很多基本福建词汇中选用华语来发音,会不会是他们觉得同一个词的华语发音才是“正确”,即使当时他们在说的明明就是福建话?难道他们觉得用华语发音才显得身份高贵,有class吗?这个情形有一点像吉隆坡的马来人第一第二人称喜欢用英文一样,同样的都没有理由不知道本来的发音。

很多新马人只知道自己是福建人,却不知道祖籍。对他们来说,说“福建话”就已经足够,不用追究那里的福建话。再说,很多人祖上都来自福建不同的地方。比如祖父籍贯是诏安,祖母却是厦门,等等组合。照ongtk的看法他们应该说祖父籍贯的话,可是男子长时间在外工作(旧式家庭),牙牙学语时都是妈妈教的,所谓母语就是这样来的。因此,没有必要追求某一个籍贯(如诏安)的福建话腔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wert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18-8-2005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ei 于 18-8-2005 11:40 AM 发表


說這種“老福建話”的人在檳城還是找得到的。
不過都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家。

我曾經問過一位這裡第一代的老人,他們通常一出世就完全說檳城口音。父母也不會跟他說惠安話(她是惠安人)。甚至很多惠安詞彙都 ...


我有一点怀疑北马人所指的“老福建話”包括:
1。以前(17-18世纪)的漳州腔
2。现在中国的漳州腔
3。以前和现在泉州腔,和厦门、台湾等“混合”腔
3。以上三者,也就是说一切不同于现在北马福建话的福建方言,如南马福建话,都被称为“老福建話”。

在我的经历中,被冠上说“老福建話”的,都是说泉州腔的新客,不知道他们因为是“新客”或者因为说“泉州腔”或者两者才被冠上说“老福建話”。很可惜的,新客多是泉州来的,因此我不知道漳州来的新客是否会被冠上说“老福建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wert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18-8-2005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会wei:

对,我是北马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wert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18-8-2005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ei 于 18-8-2005 11:40 AM 发表


說這種“老福建話”的人在檳城還是找得到的。
不過都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家。

我曾經問過一位這裡第一代的老人,他們通常一出世就完全說檳城口音。父母也不會跟他說惠安話(她是惠安人)。甚至很多惠安詞彙都 ...



要提一提北马现在很多年近古稀的老人家说的都是“新福建话”,因为北马华人移民史是最早的,第一代很多都死光了。

北马福建话如果不再统合整理,很多新一代的北马人都要说“洋泾浜”的福建话了。现在已经可以说是惨不忍睹,福建话第一波被马来词汇稍微影响,现在是被英语和华语两面攻击,面目全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05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和廈門說的飯﹐拼音只能是中間沒有元音的 png 罷了, 韻母就是ng罷了。台灣某些書寫成 beng,但是這個寫法怎麼能拼成 png的音出來呢?結果他們的明拼音就成了 ving .
國際音標送氣 k+逗點在上面 。
我遇到的馬來西亞閩南人沒有一個是沒有興趣想知道自己的閩南話到底和自己的祖籍差多少的。就算馬來西亞閩南人各自說自己的祖籍閩南話也不會一團糟﹐大家說的華語其實就各自有不同的發音而且用詞差別很大。

[ 本帖最后由 ongtk 于 18-8-2005 01:4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wert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18-8-2005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ngtk 于 18-8-2005 01:44 PM 发表
我遇到的馬來西亞閩南人沒有一個是沒有興趣想知道自己的閩南話到底和自己的祖籍差多少的。就算馬來西亞閩南人各自說自己的祖籍閩南話也不會一團糟﹐大家說的華語其實就各自有不同的發音而且用詞差別很大。


中年的大多知道自己的祖籍,但年轻的很多只知道自己是“福建人”(福建来的闽南人),祖籍是什么都不知道,好像没有去过清明一样的(祖坟大多有注明籍贯的),岂不知出了新马你说“福建人”很多人会以为你是“福州人”呢!

连祖籍都不知道,还说什么祖籍方言呢?会说“福建话”就好了。北马城市地带越来越多福建后裔(不配称福建人了)连福建话都不会说,这个情形越来越普遍,我真感到担心。

如wei斑竹所说,同样一个闽南剪刀在新马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说法,不论说话的祖籍是哪里,都是很普遍的。如果在北马说ka lian或ka tsian,没有几个人听得懂。不是说我反对閩南人各自說自己的祖籍閩南話,但是不要忘记语言的目的就是要沟通。为了沟通不同地方的方言区逐渐统合成一个代表性的共同闽南话,厦门话、台湾南北闽南话就是这样产生的。北马南马的也是一样,这是语言的自然法则,不是我们喜欢或不喜欢的。像我们这些对语言学有兴趣、时间、能力的人当然可以寻找本来的祖籍方言。但对大多数普通人说闽南话的目的就是要沟通,只要听得懂才不计较是中国福建哪一个地方的话,包括那些不是闽南人说闽南话的人。

打个比方,我现在“祖籍”方言是中国某地的,但对我的孙子后代来说他的“祖籍”方言将是北马福建话,而我的祖先的祖籍方言可能是唐朝中原某一个地方的话,对我唐朝那个祖先来说他的祖籍方言可能又是别的地方的话。。。
。。。

我家族操现在的北马福建话至少已经有四代了。祖籍本来的话是怎样的没有人知道,因为祖籍地的闽南话也是一直在变的。再说北马的情形就和厦门台湾一样,都是不同闽南腔调混合起来的。如果照ongtk的说法,我们一定要追求本来“祖籍”的话,那我问你为什么你不去中原甚至非洲去学“真正”祖籍的话呢?因为今天中原的话已经不是以前中原的话了,大陆今天的闽南话也是一样,不是以前祖先的话了。

注:唐朝中原话不等于闽南话,因为闽南话基本上有两层,即文读和白读。文读是唐朝中原话的一种变体,白读的历史则可以追到战国吴国越国甚至百越更早时代。因此闽南话既不是唐朝中原话也不是战国吴越话,可以说是一种混合语,就和世界其他语言一样。追求纯正(祖籍),在语言学上行不通。ongtk你要知。

[ 本帖最后由 qwert 于 18-8-2005 02:2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wert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18-8-2005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ngtk 于 18-8-2005 01:44 PM 发表
就算馬來西亞閩南人各自說自己的祖籍閩南話也不會一團糟﹐大家說的華語其實就各自有不同的發音而且用詞差別很大。


你不能拿华语来和闽南话的情形比较,因为:
华语(普通话)有规范,全世界各地学华语的都靠拢这个规范本,即使有差别也不会太远。要知道华语和官话是不同的。如果我今天和你说北京官话你可能一句也听不懂。除了腔调不一样之外,北京话独特的词汇写成的词典的页数可以媲美华语词典的。可是闽南话有二三十种。即使只算“本来”的大陆闽南方言也是五花八门,不能说只有厦门的才是对的。没有规范各次方言依然可以通话,但时间一长,各次方言将再继续演变,最后难以沟通,就像海南话和潮州话在广义的闽南话演变发展一样,现在很难同话。除了腔调演变,词汇改变也是一个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各地方出现了一个地区代表性的闽南话,就好像厦门话、台湾数个腔调的闽南话和新马闽南话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9-2024 10:18 AM , Processed in 0.12273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