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858|回复: 261

天主教徒分享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7-2013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受圣神感动开了这个“天主教徒分享楼”供天主教徒能集中分享信仰的心得和喜悦。
当然也欢迎各界对基督信仰有兴趣和疑问的人来分享和发问。

(我常驻在这里为大家服务喔!)
但谢绝存心来搞局捣乱者。
遇到这种情形请大家合作,不要去回应他们,
一个巴掌打不响,这样他们就会知难而退了。

……在面子书很多人都会按“赞”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论坛要如何按赞,其实我们可以去按“评分”然后加油1到5,看你要加几分给对方以表示你的心意,别吝啬吧!替人加分鼓励是一件好事喔!……
12:42 那时,来了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即一文铜钱的四分之一。
12:43 耶稣便叫他的门徒过来,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比所有向银库里投钱的人,投得更多。
-马尔谷福音-



本帖最后由 cikmekyee 于 8-8-2013 05:08 P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10 收起 理由
^________^ + 5 Good..
JowY + 5 给你加分来 rfrf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7-2013 08: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要分享介绍我的圣经启蒙神师张德福神父。
他有圣经解经的权威神恩,在柔佛三年的圣经教导中使到无数的教友得益,我也是他圣经精读查经班的学生之一。
如今又被调回梵蒂冈服务,目前的工作是梵蒂冈电台的DJ(主持人)。
欢迎大家收听,网址是:
按这里

目前的方济各教宗来自耶稣会,是位谦卑实在的教宗,所以张德福神父也很荣幸的多次和教宗见面。

张德福神父

张德福神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2013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靠]? [不靠]?

你应全心信赖上主,总不要依赖自己的聪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路上,都要体会上主他必修平你的行径。
(箴言3:5-6)

[靠]? [不靠]?

[靠]? [不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2013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样做牧者的『气』

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13 06: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你的立场一直改变,很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2013 06: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engwei95 发表于 19-7-2013 06:09 PM
....感觉你的立场一直改变,很奇怪....

说说看,让我醒觉一下,也许是误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9-7-2013 06: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ikmekyee 发表于 19-7-2013 04:51 PM
十样做牧者的『气』


可以分享一下第10個點『主的馨香之氣』是何意嗎?

謝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13 07: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ikmekyee 发表于 19-7-2013 04:51 PM
十样做牧者的『气』


這10個點,光馮自己是根本是做不到的,因此需要主的恩典。
主說祂的恩典是夠我們用的(林後12:09),意思是說,只要我們取用祂的這恩典,我們這軟弱的人就能達到祂所要求的。願我們天天,甚至無時無刻,都取用主的這恩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7-2013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ikmekyee 发表于 18-7-2013 08:54 PM
首先我要分享介绍我的圣经启蒙神师张德福神父。
他有圣经解经的权威神恩,在柔佛三年的圣经教导中使到无数的教友得益,我也是他圣经精读查经班的学生之一。
如今又被调回梵蒂冈服务,目前的工作是梵蒂冈电台的DJ(主持人)。
欢迎大家收听,网址是:
按这里

目前的方济各教宗来自耶稣会,是位谦卑实在的教宗,所以张德福神父也很荣幸的多次和教宗见面。

感謝主。人生能有啟蒙之師,是何等的有福,尤其是帶領我們認識神、吸引我們跟從主、以基督為至寶、甘心撇棄一切為要贏得基督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2013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freeman_long 发表于 19-7-2013 07:09 PM
感謝主。人生能有啟蒙之師,是何等的有福,尤其是帶領我們認識神、吸引我們跟從主、以基督為至寶、甘心撇 ...

是的,很巧的今天收拾东西时看到往日学友的感言,她说:就算这一百年内可能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这是神赐下的百年大恩典啊,大家要懂得惜福。
当时三年的流程,只到一半,她呼吁大家踊跃参与,继续往前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7-2013 0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hen he said, '' Jesus, remember me when you come into your kingdom ''  - Luke 23:42

本帖最后由 秋明最速 于 20-7-2013 01:5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7-2013 0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近失恋 ,好无助
我是很渴望爱情 和以个小小温馨的家
要如何向天主祷告 ,愿天主 给与我方向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7-2013 09: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van2k 发表于 20-7-2013 01:51 AM
我最近失恋 ,好无助
我是很渴望爱情 和以个小小温馨的家
要如何向天主祷告 ,愿天主 给与我方向 谢谢

这世间很奇妙的是如果你走进一个困境,那你一定能走出这个困境,天主从来不会让你走进牛角。
所以你要先坚持、坚强、耐心的向前走,同时藉着向天主祈祷,相信你一定能很快的走出这困境而有个美满的生活。
要有个温馨的家那要看家的那个火车头的素质了,所以你必须先装备自己,过圣善的生活结很多很多圣神的果子,你必人见人爱,到时是人追你不是你追人了。
要如何向天主祷告?
祷告不是念经,念经也不是祷告。
你有什么事或要求就敢敢的向我们的阿爸父说吧!就像你向你的生父伸手要钱那样
绝对合理,但是爸爸要不要给那是一回事喔!

祈禱一定有效嗎?誠心的祈禱絕對有效!因為耶穌說了:
「凡是求的,就必得到」(瑪7:8).


但「得到」並不等於得到我「想要」,因為「想要」未必就是「我需要」.
雅各伯宗徒說的真好:「:你們求而不得,是因為你們求的不當」(雅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7-2013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ikmekyee 发表于 19-7-2013 04:51 PM
十样做牧者的『气』

不错的分享。上帝祝福你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cikmekyee + 1 感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7-2013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freeman_long 发表于 19-7-2013 06:57 PM
可以分享一下第10個點『主的馨香之氣』是何意嗎?

謝謝。

感谢神,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  
因为我们在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
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我们不像那许多人,为利混乱神的道。乃是由于诚实,由于神,在神面前凭着基督讲道。
-林后2:15-17

很多人为了私利混乱了神的道,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
我们应该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就作了活的香气叫我们活!
所以我们都有基督馨香之气 本帖最后由 cikmekyee 于 20-7-2013 01:49 P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freeman_long + 5 願大家都能散發這馨香之氣。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7-2013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 就像 《茶叶蛋》,有[裂痕] 才能 [入味]。。。。。
cha1.jpg


[人生] 也如《茶叶袋》,如果没有经过 [热水] 泡浸,
它的 [味道] 不能散发出来,也显不出它真正的 [颜色]。
cha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3 收起 理由
freeman_long + 3 激勵人的佳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7-2013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engwei95 发表于 19-7-2013 06:09 PM
....感觉你的立场一直改变,很奇怪....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把天主教的分享放到圣母玛利亚?拜?不拜?从圣经来看,直到这天受圣灵感动开了这楼,果然圣母玛利亚?拜?不拜?从圣经来看之后就被关闭了,你说这是巧合吗?
希望我的“天主教徒分享楼”能对各界的灵命成长有帮助,不会被沦为灌水区或口水战。
感恩! 本帖最后由 cikmekyee 于 20-7-2013 08:2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13 0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主教徒的因信成/称义观。

不信主的能得救吗?  
误解者认为天主教相信未信主的人(甚至是其它宗教人士)都有机会得救,是离经叛道之事,既违背罗马书「因信成义/称义」的道理,亦是推行世界宗教合一的做法。就让小弟在此交代「因信成义/称义」──人如何得救的问题,至于所谓「宗教合一」的问题,请参阅「宗教交谈」一项。
首先,我们所讲的「其它宗教」不是指日本真理教那些有问题的宗教,而是指正派的宗教,即导人向善,迈向真善美,与人探讨人生的真谛的宗教。以下所说的「其它宗教」,也是指这些正派的宗教。

A)天主教怎样看「因信成义」和信德与爱德的关系?
1.      天主教很清楚这一点:天主所赐的救恩无需任何人的帮助,祂就独自完成(若祂愿意人参与其中则另作别论),祂的救恩本身是百分百的,是完全有效的,无需靠任何东西来补充,而且这救恩是天主白白赐给人的,人不可以靠自己做好事、善事来「赚取」天国的赏报,即是说,无论你多好人,即使是圣贤,若你能入天国,都是天主白白的赏赐。在成义得救一事上,人只能好像接受礼物一样去接受,不能凭自己的善行去跟天主讨价还价。如果天主不赐救恩的话,则无论人有多少善行、怎样圣洁地生活,都不能得救。但幸好,耶稣已完成了救赎工程,赐下了救恩!《天主教教理》第617号就指出:「特伦多大公会议教导说:『祂那在木架上的极其神圣的苦难,为我们赚得了成义』,并强调基督祭献作为『永远救恩之源』(希5:9)的唯一特色。」
2.      天主既然愿意拯救人类,赐下救恩,人怎样才能接受呢?信主耶稣就可接受这份白白的恩典了,即圣保禄在罗马书及迦拉达书/加拉太书所说的「因信成义」,但请注意,看圣经要看得全面,不能只看一句,雅2:24就说:「不仅是由于信德」!根据雅2:14-26所说,人信主之后要有善行/爱德的生活,即一个与天主子女身份相称的生活(「信」先「爱」后,「爱」是「信」必然产生的后果/结果),否则,这个信德是死的,不能使他得救。这不是说人能凭自己的「爱」(或善行)去「赚取」天国的赏报,而是说信徒若没有爱/善行,则你的「信(德)」与「不信」、「没信」无异。《天主教教理》第1815号也说:「谁不犯违反信德之罪(笔者按:违反信德之罪,例如背教就是),信德的恩宠就常存留在他内。但是『信德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2:26):缺少了望德和爱德,信德并不使信者与基督完全结合,也不使他成为基督身体上生活的肢体。」
3.      这也是很合理的,就正如一个人说自己信佛,但行事为人比不信的还要差,如果佛祖有知,见到都罚多他两下,同样,如果警察知法犯法,你是法官,你都会罚他重些。罗2:17-24就有类似的看法。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文献《教会宪章》第14号也说:「...教会的全体子女,要记得自己卓越的地位(笔者按:这是指「得救成为天主子女」的卓越地位),并非由个人功劳所获,而应归功于基督的特殊恩宠;如果不以思言行为去报效,不惟不能得救,且要召致更严厉的审判。」
4.      事实上,竭力维护「因信成义」的保禄/保罗在罗马书和迦拉达书/加拉太书里讨论完这个教义之后,接着便即强调教友的圣善生活(罗12-15,迦/加5-6)--「信德」和「爱德」这两样东西紧紧地贴在一起,他在迦/加5:6更清楚说出:「(因为在基督耶稣内,割损不割损都算不得甚么,)唯有以爱德行事的信德,才算甚么。」--「信」是有「爱」在一起才成!他在格/林前13:2又说:「我若有全备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没有爱,我甚么也不算。」若问:「信、望、爱这三样东西,那一样最大?」保禄/保罗也答说:「是爱。」(参阅格/林前13:13)天主教领受整部圣经的教训,所以不仅重视信德,亦强调由信德所产生的必然后果/结果--爱德,两样并重。《天主教教理》第1814号就说:「因着信德,『人自由地把自己整个托付给天主』。因此,信者寻求认识和实践天主的圣意。『义人因信德而生活』(罗1:17)。生活的信德『以爱德行事』(迦5:6)。」
5.      当然,天主教亦相信:一个人(不论是否基督徒)之所以「愿意」行善和「有能力」行善,都是先要有天主的恩宠助佑、推动才成(参阅斐/腓2:13,若/约15:4-5)。这个思想在教会的祈祷就可见一斑:「天主,我们生性软弱,没有你的助佑,便一无所能;求你赐给们勇气和恩宠,使我们遵守你的诫命,所言所行,都能令你慰悦。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祂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常年期第11主日弥撒集祷经)《天主教教理》第1814号也说:「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人在天主那里的功绩,乃是因为天主自由地安排了人与其圣宠的工程合作。天主走第一步,以慈父般的行动推动人,接着,人才踏出第二步,以自由的行动,与天主的推动合作。这样,善行的功绩首先应归属于天主的恩宠,之后才轮到信徒。此外,人的功绩自当回归天主,因为其善行都是在基督内,并由圣神启迪与帮助而进行的。」

B)不是故意拒绝耶稣的例子
1.      有机会信耶稣的,得救的途径就是这样,但有些人是没机会信耶稣的,例如孔子、孟子这些早过耶稣出生的人,他们一生连耶稣的名字都没听过,如何信祂呢?
2.      亦有些人不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而拒绝信耶稣的,例如:某人见到基督徒的坏表样,所以认为基督的宗教不是真的,因此就不信主了,这样的「不信」不是他的责任,若因这样的「不信」而要下地狱的话,那么,下地狱的应是那立坏表样、作出坏见证的基督徒,而不是他。
3.      又有些人可能人家向他传道时传得不清不楚,甚至在某些地方长大的人,他们所听见的「耶稣」,早已给人丑化了(正如「天主教」经常被一些一知半解的人丑化了一样),以致人家向他传道时,都没甚么效果。
4.      又或者某人是诚意地寻求神和真理,这样,他很自然会去认识不同宗教的看法,在认真考虑过好几个宗教之后,最后他可能是很真诚地认为另一个宗教(例如:佛教)所宣讲的才是真神/真理,于是他便不选择信主了。
5.      以上的例子都不是当事人明知耶稣是真神,而故意地拒绝祂啊!你可以说他搞错了,但却不是明知而故意地拒绝耶稣!

C)「无名基督徒」为甚么也可得救?
1.       如果有人明知耶稣是真天主(即真神),赐下了救恩,还故意不接受,当然他们得不到救恩--不是天主不肯赐救恩,而是自己不接受而已,但如果他们都不是明知而故意地拒绝,天主却因此而定他们的罪,你说天主会不会如此不公道、如此蛮不讲理呢?世人都会说「不知者不罪」,何况那位本身就是真理而且「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弟前2:4)的天主?祂一定体谅他们。不要忘记,耶稣深明「给谁的少,向谁要的也少;给谁的多,向谁要的也多」的道理哩!(参阅路12:47-48)
2.       在这个不是由于自己的缘故而拒绝耶稣的情况下,天主教相信这些人如果按良心生活--一生行善避恶,可以做到几好就做几好,当他们死了之后,都会得救。梵二《教会宪章》第16号就指出:「原来那些非因自己的过失,而不知道基督的福音及其教会的人,却诚心寻求天主,并按照良心的指示,在天主圣宠的感召下,实行天主的圣意,他们是可以得到永生的。还有一些人,非因自己过失,尚未认识天主,却不无天主圣宠而勉力度着正直的生活,天主上智也不会使他们缺少为得救必需的助佑。在他们中所有的任何真善的成分,教会都视之为接受福音的准备,是天主为光照众人得到生命而赐与的。」
3.       其实这些人是「无名的基督徒」(即使是其它宗教人士),他们实际上是跟随了天主、生活在天主之内而不自知。为甚么呢?因为天主不仅是个有位格的神,祂也是爱、也是真理、是真善美圣的化身,若/约一4说:「天主是爱,凡有爱的都生于天主,也认识天主,...存留在爱内的,就存留在天主内,天主也存留在他内;不爱的,也不认识天主。」(参阅若/约一4:7-8,16等节)天主在人的良心铭刻了祂的法律(参阅罗2:12-16),如果这些人按良心生活,愿意选择善和爱,其实是不自觉地选择了天主、跟随了天主,承行了天主叫人相亲相爱、过一个圣善生活的旨意,这些人甚至比那些「得把口」话信天主的人,更加接近天主,亦更被天主所接受。不是吗?耶稣就在玛7/太7:21说:「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天国,而是那承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耶稣在玛/太25:31-46也说祂将来会审判世界,那些有爱德生活的人,天主就给他们入天国,没爱德的(即使称祂为「主」,见44节)就进入永罚。
4.       所以,我们天主教相信:一个不是故意拒绝耶稣、而又一生按良心生活的人,其实他也是跟随了天主,都可以进入天国(但如果他故意拒绝耶稣则作别论),这不是说人可以凭善行去赚取救恩,或者靠做善事做得多,然后好似「应份」那样向天主索取「天国入场卷」进入天国。这些人(更好说任何人)之所以能够进入天国,都是天主白白的恩典,他们都是「靠耶稣(所完成的救恩)」而/才得救的。
5.       误解者若不同意上述的看法,不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那些没机会信主、没机会『口里承认耶稣是主』的人(例如早过耶稣出生的孔子),如何得救?(2)如果他们因为没机会信主而要下地狱,天主公道吗?

D)那么,为何要信主?
1.      可能有人又会问:「如果是这样,信耶稣为了甚么?还何需信耶稣呢?」信耶稣不单只为死后得进天国,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有一个丰盛的生命,正如耶稣在若/约10:10所说的:「我来,是为叫人获得生命,且获得丰富的生命。」信了主,我们就知道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也知道我们原来是被天主所爱,虽然可能自己英文不好,身体上有缺憾,样貌不俊美,很穷,曾被人遗弃,许多缺点…但天主仍然爱我,在依/赛43:4上主就说:「你在我眼中是宝贵的,是贵重的,我爱慕你。」由此我们知道自己无论是怎样,其实都是这么尊贵,在天主眼中这么珍贵,我们行自己的人生路时,就会行得轻快许多。多少人一生争名夺利、又或要经常讨好别人,都只是为肯定自己的价值,想填补一下心底里「我是重要的」、「我是有用的」、「不要舍弃我」等渴求,但原来这些渴求,在天主的眼神中已可找到满足的泉源--祂是这么看重我和世上每一个人的!如此,我们不需要依靠外在的一切来「支撑」着自己,生命便有了重心。
2.      当人信了主,知道生命的意义之后,我们便不会容易迷失生命的方向。不少人都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走进社会工作一段日子后的年青人在性格上或价值取向上都会有所改变,一个人信了主,有个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帮助我们面对社会和世俗的洪流,较不容易被「染色」。有些人面对一些很大的痛苦或挫折之后,整个人都变,又像站不稳似的,过往所相信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动摇,很迷惘的,如果我们信了主,知道有大能的天主与我们同在,扶持着我们,我们不仅有力量去面对困苦,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不会动摇,生命的方向不易迷失。所以,即使不计将来得享永生,信耶稣本身已经很好了,真的使人得福,使人在现世已有丰盛的生命。信耶稣这么好,我们真的要努力宣扬福音,好让其它人也得福。

转载自:http://www.catholicworld.info/sameroot/s/D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13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行为应做到那个标准才可得救


1.      承接着拙作「不信主的能得救吗?」有关「天主教相信那些非因己过故意拒绝耶稣、而又一生按良心生活的人,都可以进入天国」的讨论,多位弟兄姊妹均提出「良心」、 「好行为」及「应做到那个标准,最低要求如何设定」等问题,小弟谨按个人的浅见作综合的回应。
2.      天主创世之初万物和谐美好,亚当厄娃吃了禁果,不但累己累人,就连宇宙的大和谐也破坏了,一切受造物都「被屈服在虚妄之下,受败坏的辖制」(参阅罗8:20-21)。但正如拙作「不信主的能得救吗?」第3点所言,因为耶稣完成了救赎工程,赐下了救恩,人才有得救的可能,不但人可得救,基督的救恩犹如雨露,被及苍生,能「(已)更新了一切」(默/启21:5),一切受造之物都分沾其恩泽,以致「受造之物仍怀有希望...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叹息,同受产痛,与我们这已蒙受圣神初果的,...等待着义子期望的实现,」(参阅罗8:20-23)正是因为基督的救恩无远弗届,被及一切受造之物,所以那些没机会信主或不因自己过失而拒绝主的人(包括其他宗教人士)都有机会得救。
3.      如果一个人在做好事时居心不良,他的好行为不会使他成为一个善人,法利塞人可谓典型的例子,他们常有祈祷、施舍等好行为,可惜动机却是为了炫燿自己,想得到人家的赞赏,并非想跟天主交往和帮助有需要的人,所以耶稣时常说他们不对,称他们为「假善人」、 「伪君子」;相反,一个不好的行为,如果实行者问心无愧,那行为不一定使他成为一个坏人。人的善恶比行为的对错更应受到重视。良心就是一个「主观」道德官能,服从或违背它的指示,就决定我们是善人或恶人。
4.      良心是非常复杂的东西,它也是人「好善恶恶的能力和责任」。认为某件事是善的或恶的,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有时会误将一件坏事当作善事,或将善事误以为坏事,但在我们心底里,总会觉得如果一件事是善的,我们就应该去做;如果这件事我认为是恶的,心底里也有样东西叫我们不要去做,如果我们做了,这个心底里的东西就会责备我们。这种好善恶恶的能力和责任,正是良心的表现。
5.      良心不但叫人好善恶恶,它还会对具体的事情和行为作出判断--判断这件事、这个行为是善的还是恶的。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成长背景、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所以,即使对同一件事(例如:基督徒可否打麻雀?旧约以色列人应否行毁灭律?)不同的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良心判断,但尽管如此,人仍应跟随他自己良心的呼声行事。天主将祂的法律刻在人的良心上,这正是罗2:14-16所强调的,如果人跟随他良心的呼声,就是回应了天主的召叫,服从了天主,否则,他就是不服从天主,用基督徒的术语来说就是「犯罪」,亏缺了天主的荣耀。天主审判人的时候,就是审判他的良心,每一个人就是他自己的尺度和标准。耶稣也有类似的说话:「你们用什么尺度量给人,也要用什么尺度量给你们。」(玛/太7:2)天主会按每一个人自己的情况来量度他。
6.      一个人的行为所应负的责任,除了良心之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果一个人犯罪是受他人的影响,通常他所负的责任都会减少些,但并不等于他所做的就是好事,或完全没有错及无需负上任何责任,这要看影响他行为的是甚么东西而定,而且这些影响又是否大到令他非做这件坏事不可,比方,香港社会虽然黄潮泛滥,对我会有影响,但我仍然可以不去想、不去看、不去做色情的事,相反,我亦可以主动地让自己接受这些坏风气的薰陶;又例如一个穷得要死的人,偷了别人的钱财,固然是因环境所迫,但他始终是做了坏事,也许情有可原,判监判得很轻,相比之下,一个家境富裕的人去偷窃,就应罚得更重了;一个人在梦游时和在清醒时做的同一件事,所负的责任都不一样;一个生长在「粗口王」家中的孩子讲粗口可能只当作助语词罢了,但一个诗礼传家的孩子说粗口就比他粗鲁许多了;被人用手枪指住,被迫作一件坏事时,所负的责任也会少些;曾有个女孩子童年时从没被父母疼爱过,长大之后很渴望被男朋友拥抱,藉此填补内心所久违的「被爱护」,见过辅导员之后才知道自己行为的背后有这样的创伤在推动着,难道人们就可以因她表面的倾向判她「随便放荡」吗?谷/可14:41-44穷寡妇虽然捐了微不足道的两个小钱,主却认为她捐的最多。的确,正如撒上16:7所说的:「(人看外貌,)天主却看人(内)心。」
7.      一个人是善是恶(或是:有多善多恶),他的行为受了甚么因素影响(可能有些因素就连他本人也不清楚,所以我们实应听从耶稣充满智慧的教训:不要判断他人--见玛/太7:1,事实上我们也判断不来),以致他算是做了多少好事/好行为,及要负多少责任,将来在他死了之后,在天主面前接受审判时,自有分晓,通情达理而又公义的天主会按他生前种种外在和内心的因素来定他一生的善恶,并给他一个公道的回报(参阅格后/林后5:10,玛/太16:27,罗2:5-8)。
8.      因此,根本不能设定(好行为)「应做到那个标准」或 「最低要求」,亦没有所谓「做了甚么善事,或做了多少次善事才算好行为」云云,因为人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每个人的尺度就是他自己,天主自会按每个人的情况来量度他(参阅路12:47-48)。玛/太25:14-30塔冷通的比喻/才干的比喻大概也可作为「天主按每个人自己的情况--五千,二千」来量度人的一个例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13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信称义联合声明被信义宗教会普遍接纳和承认  

1.      天主教和世界信义宗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最近在「因信成义/称义」的课题上达成共识,并于31/10/1999签署了「成义」教会的联合声明,并撇除了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代互相加诸对方身上的谴责--即天主教脱利腾大公会议(亦称「天特会议」)对信义宗教导的谴责,及信义宗信条对天主教教导的谴责(声明第41号,详见下面的附注)。在四个多月的讨论中,误解者则常说全球第二大信义会(LCMS)反对这项声明,藉此减低这声明的认受性。小弟对此谨作出一些回应。

2.      世界信义宗(包括路德会在内)这么大,小弟不排除某些(或个别)信徒或团体对「因信称义」联合声明有不同的看法。在草签联合声明过程中信义宗教会内其中一名主要人物--世界信义宗联会合一研究中心主任迪特尔(Theodor Dieter)曾接受香港公教报两次访问,17/9/2000公教报第21版就报导说:「声明的草案初稿于1995年120个成员教会(按:指信义宗教会)发出,并于96年在收回初步反应,及至1997年公布了声明的最后建议稿,留待信义宗成员教会表决。...即使是信义宗教会,彼此对声明也有不同意见,...信义宗联会的决定对个别成员教会没约束力,成员教会有权自行决定接纳声明与否,...迪特尔亦提及,在97年陆续收到信义宗教会的回覆,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赞成之余附加意见,有的可不容易去理解。当中有四分三成员教会回覆,约90间,它们代表了信义宗信总人数的九成。...」

3.      由此可见,即使有全球第二大信义会(LCMS)反对声明,但最后仍是通过并签署,这就反映出接受声明的内容是信义宗教会内主流(及大多数)的意见,该声明被信义宗教会普遍接纳和承认。

在「天主教资讯小集」(http://www.cathlinks.org/)内的「合一的...」一项,有此联合声明的中文及英文译本,英译本亦可见于www.elca.org/ea/jddj/jddj.html

附 注

1.      「因信成义」联合声明第41号:「因此由十六世纪以来,两教教会就称义的部分而彼此作出教义上的谴责,有了新的亮光:在这声明中,信义宗教会的教导,不再受天特会议的谴责;同样,天主教的教导,在这声明里不再受信义宗信条的谴责。」(以上声明内容,译自信义宗戴浩辉牧师)

2.      其英文内容如下(第40及41号):

3.      40.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 set forth in this Declaration shows that a consensus in basic truths of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 exists between Lutherans and Catholics. In light of this consensus the remaining differences of language, theological elaboration, and emphasi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justification described in paragraphs 18 to 39 are acceptable. Therefore the Lutheran and the Catholic explications of justification are in their difference open to one another and do not destroy the consensus regarding basic truths.

4.      41. Thus the doctrinal condemnations of the 16th century, in so far as they relate to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 appear in a new light: The teaching of the Lutheran churches presented in this Declaration does not fall under the condemnations from the Council of Trent. The condemnations in the Lutheran Confessions do not apply to the teaching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presented in this Declaration.

5.      以下是「因信成义」联合声明第40及41号的英文注释/commentary(取自「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A Commentary by the Institute for Ecumenical Research, Strasbourg」 Published for the Institute for Ecumenical Research, Strasbourg, by the 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 Office for Communication Services):

6.      JD 40 and 41 summarize the conclusions to be drawn from what is confessed together in the Declaration and from what is said there individually by Lutherans and Catholics. The conclusion is two-fold: first, the claim of a consensus in the basic truths of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 (JD 40); and second, the judgment that the doctrinal condemnations of the Reformation era do not touch the teachings of the Roman Catholic and Lutheran churches here described (JD 41). These two conclusions go together.

7.      On the one hand, the assertion of a consensus is more far-reaching and comprehensive than the judgment that certain condemnations do not apply to the teaching of the other church. Persons might forgo condemning the teaching of another group without wishing or being able to say that they are in consensus with the other group. The statement that a consensus exists, however, would be senseless if the condemnations remain in place. Consensus and condemnation are mutually exclusive.

8.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claration that the sixteenth century condemnations do not apply to the contemporary teaching of the other church in a certain sense presupposes the consensus. Precisely because we have discovered so much in common between the differently shaped Lutheran and Catholic teachings on justification, we need not and cannot continue in the judgment that the other's doctrine corrupts the gospel and so is church-dividing.

9.      To speak of consensus is not to deny the existing differences, but the insight into the extensive commonalities do make possible a new estimate of their significance. It is thus of great importance that this 「consensus in fundamentals」 is not located in a pre-linguistic depth but is described in a differentiated way. Spiritual content is never without linguistic form. The Catholic and Lutheran doctrines of justification do speak partially different languages, sometimes using different concepts, sometimes using the same word in different ways, sometimes drawing different distinctions. Nevertheless, that which is common and fundamental is expressed in the JD in a common language (cp. Especially JD 15-18, 19, 22, 25, 28, 31, 34, 37).

10.  Since it would be self-contradictory to claim a consensus without also stating that the past condemnations of each other’s teachings are no longer applicable, the explicit statement of this non-applicability (as in JD 41)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establishing that a consensus exists. Conversely, the declaration of non-applicability presupposes the consensus claimed in JD 40. JD 40 and JD 41 thus condition each oth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2025 11:24 PM , Processed in 0.168713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