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96|回复: 7

甘地家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3-2005 05: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甘地家族」──一個不敗的神話。在印度人民的心中,」尼赫魯──甘地家族「仿佛就是印度的皇室家族,支持者對這個家族懷著無比的崇敬。在全世界眾人的眼中,」甘地家族「好比不敗的神話,屹立在印度這個民主而又動盪的國度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3-2005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從印度1947年獨立以來,「甘地家族」從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英迪拉甘地夫人(Indira Gandhi)到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共有四十四年的時間掌控著印度總理職位。
     不少人誤會「甘地家族」乃聖雄甘地后代的延續,事實上兩者並無血緣關係,然而拜同名所賜,「甘地」一名的確為這個顯赫的家族帶來方便。
     如今,索妮婭甘地(Sonia Gandhi)在新一屆的印度大選中獲勝,這位英迪拉甘地夫人的媳婦、拉吉夫甘地的妻子,原籍意大利的女子延續了「甘地家族」的神話。
     1991年,當拉吉夫甘地被炸死后,身為妻子的索妮婭以「悲劇使我無法接受這一重任」的理由,斷然拒絕接受國大黨的邀請,並有一段時間對公眾采取迴避態度,而所有人都以為「甘地王朝」的神話至此終結。
    1997年,索妮婭為了「尼赫魯──甘地家族」的「千秋基業」,也為婆婆(英迪拉甘地夫人)和丈夫奮斗一生的事業,決心將下半生的命運和數以億計的印度人未來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
    1998年4月6日,憑著索妮婭自己為國大黨的努力和「甘地家族」的輝煌背景,成功當選國大黨黨主席;同年11月,在關鍵的邦選舉中取得全面的勝利,令其他黨派震驚不已,同時也為2004年大選獲勝埋下伏筆。
    前總理瓦傑帕伊領導的印度人民黨,意圖通過在執政期間取得的經濟和外交成就,提前6個月舉行第14屆人民院大選,尋求印度人民委託。但人算不如天算,這一舉動,反而是為在野8年的國大黨開啟重新執政的大門,以及讓「甘地家族」成功復辟。
    印度人民黨和瓦傑帕伊以為通過「印度大放光芒」的政績,包括宣佈經濟增長迅速、印度軟件業世界第二、和夙敵巴基斯坦實現了停火及和平對話的務實外交,就可以獲得印度人民的青睞,卻忽略了廣大選民關心的民生具體事務,如水電、失業、教育、醫療、社會福利和道路交通等關鍵問題,終于黯然下台。
    這次選舉的投票率僅有56%,即6億7千500萬合格選民中的3億8千萬,許多獲得全國民聯盟政府改革實惠的中產階級並沒有積極參與投票,反而是廣大工人農民成為這次選舉的主力軍,間接導致瓦傑帕領導的政府在選舉中落敗。
    自5月13日印度大選成績宣佈后,國大黨聯盟在543個議席中,取得217個議席,在野8年的國大黨終于擊敗了執政的全國民主聯盟,成為議會第一大黨,獲得籌組新一屆政府的資格。
    身為國大黨黨魁的索妮婭一直就被認定是總理人選,但就在索妮婭當總理的呼聲高唱入雲之際,經濟界人士卻擔心她的執政能力不足,投資者也擔心索妮婭若出任總理,左派人士可能阻止她進行重要改革,進而背棄繼續推動經濟自由化的諾言,結果引發印度股市于17日重挫,孟買證券交易所指數大跌逾11個百分點,創有史以來最大跌幅。
    原本就一直因為「外來人出任總理是恥辱」課題苦惱的索妮婭,再加上面對國家經濟陷入低潮的壓力,終于在兩次會晤印度總統卡拉姆之后,于5月18日宣佈放棄擔任總理。
    與此同時,有人指索妮婭拒任總理是擔心成為暗殺對象。但索妮婭決定從政之時,不會不考量自身的安全問題,而且在宣佈放棄總理職務之前,她還一直忙著組織內閣的事情,因此許多國會領袖相信,索妮婭是由于不希望國家分裂,才決定拒任總理,而讓「印度經濟改革總工程」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出任總理。
    難道「尼赫魯甘地王朝」的不敗神話就此中斷嗎?索妮婭雖然無法擔任總理,但她還是國大黨黨魁,再加上曼莫漢辛格在宣佈就職時,第一個鞠躬感謝的人就是索妮婭,讓人猜測索妮婭很可能「垂簾聽政」;而索妮婭的兒女──「甘地家族」的拉胡爾和普里揚卡,正在政壇上開始發亮,讓人更加相信「甘地王朝」的不敗神話,是有理由繼續下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3-2005 05: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獨立于1947年8月15日,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成為印度自英國脫離取得獨立后的首任總理,他宣佈:「不管風多大,浪多高,我們將永遠不讓自由的火炬熄滅。」
    尼赫魯的雄心壯志並不止于此,他曾經在一次的演講中表達自己對印度的心愿。他說:「印度有許多東西可以給予,但不是金銀或出口貨物,而是它目前的地位。今天,全世界都已認識到未來的亞洲將有力地決定于印度的未來,印度將日益成為亞洲的軸心。」
    正由于尼赫魯對待印度的積極態度,演變成「尼赫魯──甘地家族」的歷史與20世紀的印度政治息息相關。直今為止,還沒有哪個印度家族有如此魅力,引起人們如此強烈的興趣,也沒有哪個家族像這個家族一樣,需要為國家的所有弊病負責。
    從一開始,尼赫魯已經擁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他認為,像印度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竟讓一個遠方小島(指英國)把手足捆綁起來,任意支配,實在是一樁荒謬絕倫的事情。因此,當他從英國求學回國后就加入了國大黨,開始爭取印度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及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聖雄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發展迅速,當時的尼赫魯認定甘地領導的這一運動既符合印度傳統,又適應印度現實,因此他決定加入這一運動。
    堅定自己的信念之后,尼赫魯積極的參與爭取獨立的相關活動,因此,從1921年至1945年之間,尼赫魯先后入獄9次,共坐牢1千零41天。
   身陷囹圄反而令尼赫魯豪氣勃發,他相信這是黎明到來前的黑暗;與此同時,他在獄中完成「尼赫魯自傳」。
    在1942年領導國大黨展開「退出印度」運動后,第9次被捕入獄的尼赫魯在獄中通過冥思苦想,並求教于同在獄中學識淵博的同行,寫成了《印度的發現》一書。
    尼赫魯在書中詳細記述了自己的過失和發現新思想的經過,高瞻遠矚地展望了印度的未來,最后得出一個結論和名言流傳至今,即是:「印度以它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么就銷聲匿跡。」
   這一個名言或說是思想,一直是印度人耳熟能詳的名句,也是印度大國戰略的最好注釋。
    尼赫魯在1923年底擔任國大黨秘書長之后,在印度獨立斗爭中,尼赫魯政治路逐漸成熟。
    擔任國大黨的秘書長並沒有獲得任何薪水,但尼赫魯為了爭取印度獨立的事業,和父親變賣家產作為國大黨活動經費,同時盡量減少開支,經常吃簡單的食物,坐火車的三等車廂等。
    尼赫魯雖然追隨甘地,但並不迷信甘地。甘地認為農民運動超出了「非暴力」的限制,而宣佈終止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后,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因而陷入低潮,尼赫魯因此意識到非暴力運動的缺陷,即難以在警察的暴力行為面前做到斯斯文文。
    為了找到一條獨立的出路,尼赫魯于1926年決定重返歐洲,在1年零9個月的歐洲和蘇聯之行中,他的思想有了新的廣度和深度,也為印度找到了出路,即是政治上必須完全獨立、經濟上應該實行「社會主義」,而且只有工業化才能擺脫貧困。
    除此之外,尼赫魯認定宗教弊端會扼殺印度,但這可通過經濟發展自動解決,這一次的歐洲行程引發他的新視野,為日后當總理時的政策制定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印度開國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出身顯貴家庭,其遠祖拉傑考爾是當時統治印度的莫臥爾帝國皇帝十分尊崇的克什米爾學者;此后,尼赫魯家族的男子在莫臥爾帝國世居高官,雖然在印度1857年民族大起義中家道中落,但至其父親老尼赫魯掌家時,終于又靠個人奮斗成為百萬富翁。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于1889年11月14日在印度安拉阿巴德市(今屬北方邦交)出生。賈瓦哈拉爾的意思是「紅寶石」。
    從小開始,尼赫魯的父親就按照培養印度資產階級知識份子的路,培養他成為家族的接班人。
    在他14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中,母親對尼赫魯講了多年前幾個家人因誤會險被英國士兵吊死的故事。從那時起,尼赫魯即對英國人失去好感,並開始關注社會。
   1905年,尼赫魯進入英國的貴族子弟學府就讀。
   1907年10月,他以優越的成績提前跨入劍橋大學。在劍橋期間所讀所學對他的政治影響很大。從西德尼希魯克的著作《新愛爾蘭》中,他得出了「乞求與哀鳴,不能從英國得到任何東西」的結論。
    尼赫魯為了印度的獨立運動,逐漸放棄了在英國養成的西式作風,不再穿西服,改穿印度土布衣服,甚至一度以說一口標準英語為榮的他,逐漸改用印語或者印度各地的方言。
    聖雄甘地和尼赫魯的「尼赫魯─甘地家族」並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尼赫魯是聖雄甘地的追隨者,也是甘地的傑出弟子和指定繼承人。
   甘地于1867年10月2日出生在印度西岸渡波班達的一個中產階級,「甘地」是雜貨商之意。甘地的家族因深受反對暴力的和平主義教派的影響,甚至可以達到「不傷螻蟻命」程度。
    當甘地從倫敦完成歷時三年的學業並通過法律考試回到印度之后,就有公司請他到南非辦一件訴訟案,當時發生了讓甘地感到屈辱的事而改變了他的一生。
    當時,公司為甘地買了到南非聯邦行政首府普列多利亞的頭等車票,火車抵達瑪利茲堡時,有個歐洲白人走向車廂包房,這白人一見到有其他膚色人在其間,盡管甘地的衣著是英國裝束,但仍怒氣沖沖召來車長,責問為何讓他與「臭苦力」同房,甘地不肯更換車廂因此被逐下車,這讓甘地覺得是生平從未受過的侮辱,甘地因而決定積極展開非暴力行動。
    甘地為了印度的自由,周游印度各地擁擠的城市和貧窮的鄉村,主張用一種革命的武器──「和平的不服」。他的追隨者在1953年抗議甘地被捕時,就曾使用「和平的不服」的方法,盡管警員用棍亂打示威者,但是甘地的追隨者沒有一個人舉手擋開棍棒,只是挨打、呻吟或屏息不出聲,直到倒在地上為止,這樣的行動震驚全球,也成了印度歷史的一個轉捩點。
   就因為甘地對生命充滿無私的愛,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挑戰種族制度,喚起印度人公平的對待自己的同胞,同時他也愛敵人和誤入歧途的靈魂,深信人人具有善性。因此,十九世紀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贈與甘地「聖雄」的尊稱。「聖雄」是英語Mahatma的意譯,意思是集聖人的道德與英雄于一身。
   甘地反對印度分治,他斷言這樣將會造成流血,更在印度教徒和回教徒暴發空前的流血事件時,宣佈若不停止浴血攻擊就絕食到底,雖然最后印度國內的印度教、錫克教和回教的領袖都來到甘地床邊矢言停止屠殺,但暴力衝突還是不斷發生。
    由于甘地被印度教徒狂熱份子指責是親回教與其「基督教」作風,並責怪他導致印度分裂,最終于1948年在一個祈禱大會途中被人近距離開鎗射中胸部和腹部逝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3-2005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下稱甘地夫人)1917年11月19日出生在印度北方的阿拉哈巴德市,廿一歲開始就已經積極隨父親尼赫魯從事政治活動。
      在父親尼赫魯去世兩年后,當時在任的總理拉爾巴哈杜爾夏斯特里(Lal Bahadur Shastri)猝死,因此,甘地夫人于1966年1月24日,就以國大黨領袖的身份出任總理,成為印度首位女總理。
     甘地夫人之后于1967年和1971年兩度蟬聯總理,在這期間還兼任外交、財政、能源、國防和內政部長等職位,凸現了甘地夫人不俗的政治能力。
    1971年12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戰爭時,甘地夫人領導印度打敗巴基斯坦,導致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成為孟加拉共和國。
    此外,甘地夫人在位期間于1974年5月18日成功試爆首枚核彈,成為第六個核子國家,人民的支持度更因此高漲,盡管受到國際反核份子抨擊,卻無損她在印度人民心中的地位,因而被譽為「勝利女神」和「印度之母」。
    甘地夫人在治理印度時期曾出現負面的偏差,就如1975年6月,由于甘地夫人于1971年非法利用官員協助競選罪名成立,被地方高等法院禁止六年內出任民選公職,但甘地夫人通過最高法院以上訴為由擱置禁制令,同時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囚禁數以千計的反對份子,更實施新聞管制和鎮H壓民權運動等強硬手段,意圖憑己意愿行事。
    或許是強硬的手段帶來了惡果,甘地夫人領導的大國大黨在1977年的選舉中,選票遠遠低于敵對的人民黨,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甘地夫人唯有黯然下台。
     臥薪嘗膽三年后,也就是1980年的1月,甘地夫人再次運用「甘地家族」的神話力量復辟,重新在大選中帶領國大黨奪取印度政權,在這個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繼續「甘地王朝」的不敗神話。
     印度是個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的國家,甘地夫人同樣要面對他的父親和聖雄甘地面對的問題,即種族分離主義。
     當印度境內的回教徒在聖雄甘地和尼赫魯時期,成功爭取印巴分治之后,錫克人激進份子也因此對爭取獨立的擁有幻景,而甘地夫人為了在大選中獲得旁遮普州的勝利,選擇了違背父親尼赫魯生前的至理名言之一─「教派主義是威脅印度生存的最大危險之一」,甘愿轉而依賴教派,進行一場賭注,將父親的訓示、自己的生命和國家的運數押了上去。
     她向錫克教極端派的首領賓德蘭瓦勒妥協,答應一旦大選勝利,就將印度最富庶的旁遮普州的行政管理權交給錫克人。
     教派主義為甘地夫人帶來了選舉的勝利,但在1980年的大選之后開始面對愈加囂張的賓德蘭瓦勒的威脅,更甚的是,賓德蘭瓦勒開始在錫克人的「金廟」內建立總部,收容了許多錫克教失業者和對政府不滿者,甘地夫人的政府卻無法採取任何行動,因為這是甘地夫人的父親尼赫魯的訓令:「絕對禁止進入金廟」。
     賓德蘭瓦勒的錫克極端教派最終失去控制,頻密的暴力行為終于讓甘地夫人的威信動搖,印度的八個黨派更組成反對聯合陣線對甘地夫人的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制止錫克極端教派,否則必須下台。
    盡管甘地夫人一再忍讓賓德蘭瓦勒的囂張,但在他向甘地夫人的政府提出要求錫克獨立的最后限期之后,忍無可忍的甘地夫人終于下令進攻「金廟」,鏟除錫克極端主義教派和賓德蘭瓦勒,但是,這為甘地夫人的命運留下了被暗殺的伏筆。
    雖然有人建議撤換甘地夫人所有的錫克侍衛,但甘地夫人卻堅持相信不能「一竹竿打翻一船人」,因此,甘地夫人終于付出代價,在1984年10月31日遭兩名錫克侍衛刺殺,結束了寶貴的生命。
      甘地夫人有兩個兒子,長子是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次子是桑賈伊(Sanjav Gandhi)。
    原本甘地夫人是希望對政治比較有興趣的次子桑賈伊成為甘地王朝的接班人,因此給予積極的栽培,希望他成為下一任的總理,在國大黨內更已經坐上總書記的位子,但人的命運總是禍福難測,桑賈伊竟然于1980年飛機失事逝世。
   這樣一來,原本無心政治的拉吉夫變成繼承人的人選,為了不辜負母親的希望,拉吉夫毅然投入政治的行列,不理會愛妻──意大利籍女子索妮婭的反對,協助母親的政治事業。
    甘地夫人轉而栽培拉吉夫的決定卻引起了家族內的軒然大波,事關桑賈伊的妻子瑪內卡具有極大的權力慾望,她認為桑賈伊去世后,她應該才是家族的繼承人,並開始和拉吉夫展開對抗,這使得甘地夫人非常不悅,最后演變成瑪內卡被迫離甘地家族,自組桑賈伊黨,開始自己的政治道路。
    在2004年的印度大選之前,瑪內卡更帶同兒子瓦倫加入國大黨的競爭對手印度人民黨的懷怉,和索妮婭及國大黨對抗,形成甘地家族的「妯娌之爭」。
    擔任印度的開國總理之前,尼赫魯時常需要到處奔走,因此對于女兒視若掌上明珠的尼赫魯,就開始通過寫信維持父女的關係。
    盡管尼赫魯多次身陷囹圄,但尼赫魯和英迪拉甘地的通信還是沒有間斷,而且在信中無所不談,無拘無束的坦承心事。以下是摘錄尼赫魯寫給英迪拉甘地的一封信:

「英迪拉,親愛的女兒:
我坐下來給你寫信,薄薄的空郵箋一張又一張,企圖在分隔我們數千英里的距離上架設一座橋樑。
希望我的信,能把隱藏在字里行間中的我點點信息帶給你,如果你用心尋找的話,會找到的;正如我,是在你信中的字里行間中,甚至在信之外,尋找你的。
……。」
   尼赫魯和甘地夫人的關係並沒有由于常分開而疏遠,反而尼赫魯的思想和政治抱負都灌輸給甘地夫人,讓她在未來的政治道路上走的更加自信。

    甘地夫人和錫克教的糾纏關係讓她贏得了1980年的印度大選,但也讓她因此失去寶貴的生命,到底錫克教和錫克教徒在印度中佔著怎樣的地位呢?竟然使得甘地家族其中一個重要成員命喪其手。
    印度的錫克教徒多數是旁遮普人,身材高大兼剽悍好斗。在甘地夫人擔任總理時期,印度的120萬軍隊中,錫克人便佔了15萬6千人,同時有十幾名優秀將領,幾乎控制了國家安全部門、機場、交通運輸部門和政府中的高級官員。
    錫克教是印度教衍生出來的教派,「錫克」源于梵文Sikha,意為門徒。主張業報輪迴、提倡修行、反對祭司制度、崇拜偶像和繁瑣祭儀、提倡苦行和消極遁世的態度、認為人在神的面前都是平等的、種姓分立和歧視婦女是違背神意等等。
    教徒必須蓄長髮、加髮梳、上衣至膝、右手戴手鐲、佩劍、下著短褲;男教徒名字加「星」(Singh),意為「獅子」,女教徒名字加入「考兒」(Kaur),意為公主。
    錫克教徒主要分布在印度的旁遮普州等地,近百年來,還傳播到英、美、加拿大、泰國和東非諸國。
    嚴格上來說,「甘地家族」其實應該叫著「尼赫魯─甘地」家族,因為若依尼赫魯開始算起,這個家族其實和甘地在血緣上沒有關係,只是尼赫魯和其父親莫蒂拉爾,以及英迪拉甘地(甘地夫人)三代都曾追隨聖雄甘地,如此而已。
    甘地夫人的原名是英迪拉尼赫魯,但1942年她和印度記者費諾茲(Feroze)甘地結為夫婦后,就冠以夫姓,變成了英迪拉甘地。
    這場婚姻成了英迪拉一筆巨大的財富,從此擁有「甘地」這個有著非比尋常效應的姓氏,而「甘地家族」更加順理成章的成了印度人民的「王室」,和美國的「肯尼迪家族」相輝映。
    關于甘地夫人夫婿的事情,甘地夫人曾透露,她在十三歲時就邂逅了費諾茲甘地,當時兩人一見鐘情。
    十二年后,費諾茲和英迪拉終于結成夫婦,但婚后不到一個月,這對「鴛鴦」就因為加入反英國活動而雙雙入獄。
    甘地夫人和費諾茲成婚18年后,費諾茲去世,甘地夫人在43歲便做了寡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3-2005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身為「甘地家族」長子的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原本不喜歡政治,而且淡泊名利。他的夢想是駕駛一架先進的飛機在萬里晴空遨翔。
    拉吉夫的母親甘地夫人為了延續使火,必須在兩個對政治都不感興趣的兒子中挑其一,拉吉夫當時或許還慶幸弟弟桑賈伊被挑選進入政治界,但這只是短暫的;當桑賈伊于1980年月20日乘滑翔機失事喪生后,孝順的拉吉夫終于拗不過母親的意愿,只有揮別自己的高空夢想,進入印度政治的大船內。
    性格內向、言語不多的拉吉夫,其政治道路幾乎是母親甘地夫人一手舖排的,在弟弟桑賈伊去世不久,甘地夫人就迫不及待的設計出一個藍圖,讓拉吉夫逐步的接下「甘地家族」擔子,希望「甘地王朝」不致于中斷。
    拉吉夫雖然無心政治,但依靠天生的勤奮和誠懇,竟然在桑賈伊的選區補選中戰勝對手,並且贏得了選民的好感。
    通過這一場勝利,拉吉夫開始對政治產生興趣,配合甘地夫人的一手安排,拉吉夫在不到3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國大黨的總書記,成為甘地夫人之后的第二號領軍人物。
    1984年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夫人遭兩名錫克侍衛射殺后,拉吉夫以國大黨的高位以及「甘地家族」身份,被推選為總理。
    這一切來得太快,拉吉夫深愛的妻子索妮婭更含淚要求他不要戴上這充滿荊棘的「皇冠」,但無奈的拉吉夫只能對他說:「我以后或許會被殺害,但我別無選擇。」
    成為印度第六任總理以及「尼赫魯─甘地家族」第三位總理的拉吉夫甘地,面對母親死后引發的印度人和錫克人的暴亂,果斷的下令就地槍決制造混亂份子,同時呼吁國民克制,不要讓感情蒙蔽理智。
    拉吉夫一連串的動作和演說,印度媒體給予很高的評價,讚揚他是「響亮的號角」,為人民帶來了希望。
    拉吉夫一鳴驚人的王者風范,為他在兩個月后的印度第八屆大選擦亮招牌,在508個席位中,竟然帶領國大黨橫掃403個席位,還比尼赫魯和甘地夫人最高峰時期的366席為多,為甘地家族和他自己打出了漂亮的一仗。
    上台后的拉吉夫,除了在國內實行多項有利發展的政策之外,還在當總理的首三年內到訪52個家,其中包括由鄧小平領導的中國,努力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
    拉吉夫的努力最終還是毀于一旦,他領導的政府在「軍火交易中拿回扣的『博福斯』風波」中威信受損,拉吉夫的「廉潔先生」形象也遭到破壞,與此同時,拉吉夫與總統宰爾星的關係也出現裂痕。
   更甚的是,拉吉夫一手提拔的表兄阿蘭尼赫魯,由于不滿拉吉夫削弱他的權力,竟然倒戈相向,聯同一些政府要員進行反對拉吉夫的活動。拉吉夫唯有將他和同黨們革除,雖然因此清除了反對勢力,卻也削弱了拉吉夫自己的統治力量。
   種種問題終于讓民族矛盾再次惡化,除了再起騷亂之外,反對黨更因此發難要求拉吉夫辭職,拉吉夫領導的國大黨當此形勢唯有選擇提前選舉,但拉吉夫已經無法取得任何優勢,競選結果是國大黨席位不到半數,拉吉夫唯有黯然下台,轉而擔任人民院反對黨的領袖。
    扛著「甘地王朝」的旗幟,拉吉夫對于自己的生死早已無法預測。從甘地夫人被刺殺到拉吉夫擔任總理的時間還不足7年,他就需要為「甘地家族」付出了代價,用生命來詮釋整個家族的悲傷。
    甘地夫人面對的只是錫克教徒的威脅,拉吉夫甘地卻被迫承受這個母親遺留下來的威脅,同時還要面對「淡米爾之虎」組織的威脅。
    由于依賴母親的關係進入政界,自然而然的讓錫克人也恨上了拉吉夫。就在拉吉夫擔任總理期間,有一次到聖雄甘地的墓地掃墓時,就遭一名錫克青年以土鎗射擊,當時由于環境吵雜,警衛還以為是摩哆車排放廢氣的聲音,幸好有關青年的槍法不準,拉吉夫才因此逃過一劫。
    1987年拉吉夫甘地的政府與斯里蘭卡政府簽署和平協議,派軍監督斯里蘭卡政府和淡米爾之虎組織的停火,但印度軍卻捲入雙方的武裝衝突,轉而鎮壓淡米爾人,因此埋下了禍根。
   同年,拉吉夫甘地到訪斯里蘭卡在檢閱儀仗隊時,一名儀仗隊員突然沖出鎗擊拉吉夫,所幸拉吉夫反應迅速,近距離檔開鎗托,避開另外一劫。
   中國人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這句話似乎沒有應驗在拉吉夫身上。1991年5月21日,拉吉夫為了來屆的大選四處奔走時,來到淡米爾納德邦的一個小鎮,被一個身綁炸藥的淡米爾之虎組織的女成員炸死,結束了短暫的一生,「甘地王朝」也因此被認定就此殞落。
    拉吉夫甘地的妻子索妮婭眼睜睜的看著婆婆甘地夫人和丈夫離去,自己卻無法做什么,心中的傷痛可想而知。
    索妮婭在21歲嫁給拉吉夫之后,就成為血腥和駭人歷史的見證人,除了經歷甘地夫人被侍衛刺殺的可怕,更要陷入丈夫被炸得體無完膚的痛苦。
    拉吉夫被炸死后,這位被外國媒體稱為「白衣遺孀」的索妮婭,受到國大黨邀請以「甘地家族」的名堂再領導國大黨,盡管她精通多國語言,但印度語和她的身份始終是死結,幸好群眾卻熱愛這名寡婦,仍然出席她所主辦的政治活動。
     經過甘地夫人和拉吉夫的事情,索妮婭似乎明白了身為「甘地家族」的榮耀和悲哀,她感覺到丈夫之前向她提及的無奈,因此就在她1983年成為印度公民之后,非常果斷的宣佈:「我從來沒有覺得他們(其他印度人民)把我看作是一個外國人,因為我不是,我是一個印度人。」
    隨著拉吉夫和索妮婭的兒子拉胡爾和普里揚卡進入政壇,「甘地王朝」魔力隨即增加,同時向印度和全世界發出強烈的信息─「甘地王朝」將繼續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3-2005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有人假設索妮婭之所以肯在拉吉夫甘地去世之后,再站出來成為國大黨的旗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兩個「甘地家族」的孩子──拉胡爾(Rahul)和普里揚卡(Priyanka)舖路;就像當初的英迪拉甘地夫人為拉吉夫甘地打造一個接班人的藍圖一樣,驅除前方的障礙,讓接任的人可以順利戴上「皇冠」。
    儘管索妮婭當初是如此悲痛的接受丈夫被炸死的事實,但既然背負著「甘地家族」的重擔,就必須作出一些犧牲;而且,女兒普里揚卡已經對政治表現出躍躍一試的興趣,索妮婭更加不可能阻止這一個神話繼續發展下去。
    普里揚卡被許多人形容為是英迪拉甘地和戴安娜王妃的混合體,除了外貌高貴出眾之外,還擅于政治雄辯而且見解獨到,性格倔強的她還曾在小時候被甘地夫人稱讚說:「總有一天,她(普里揚卡)會讓印度人民忘記我。」
    身為「甘地家族」第四代人物之一,普里揚卡顯然比哥哥拉胡爾讓人期待,她從1999年印度大選開始,就隨著母親索妮婭到處奔走,給選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通過普里揚卡流利的印度話,和「甘地家族」的強勢背景向選民爭取選票,成為其母親索妮婭能夠在一次補選和今次大選勝出的關鍵原因之一。
    現年32歲的普里揚卡于1972年出生于印度首都新德里。在拉吉夫甘地擔任總理期間,當時年僅19歲的她,就已經隨著尋求連任總理的父親四處奔走,因而累積了不少「經驗」。
     普里揚卡曾入讀德里大學唸心理學,目前已經育有一子一女,丈夫是印度的珠寶商人。
    陪著母親在全印度各地展開競選活動的普里揚卡,經常親近群眾並和他們握手擁抱,深獲選民歡心。一些農民更是為了一賭這位甘地家族傳人的風采而長途跋涉去參加競選集會,這就是普里揚卡的魅力。
    只要提起普里揚卡,就會和「甘地家族」扯上關係,但普里揚卡認為她只是依靠這個家族站穩陣腳,但不會去迷信家族的特殊魅力,志氣高昂的她要走自己的路。
    至于身為普里揚卡哥哥的拉胡爾,與其父親拉吉夫有著相似的個性,除了對政治的興趣不濃烈之外,還喜歡低調處事,
   現年34歲的拉胡爾目前還未成家,是哈佛大學電腦學士,曾任職英國銀行顧問,是拉吉夫和索妮婭「異國戀」的第一個愛情結晶。
    對于妹妹在政治上出色的表現,拉胡爾根本不當一回事,甚至還樂得逍遙躲在一旁,就算是陪母親出席政治宣傳活動,也是只讓母親和妹妹向群眾發表演說,自己則無所事事。
    但是,拉胡爾畢竟是甘地家族的男子和英迪拉甘地夫人的長孫,在2004年印度大選時,終于還是不甘寂寞選擇上陣,協助母親和國大黨競選印度北方邦阿梅提選區。
    在這個擁有龐大甘地家族支持者的地區,經過拉胡爾和妹妹普里揚卡聯手努力,最終成為國大黨的囊中物,同時向印度人民和其他政黨宣告「甘地家族」第四代正式進入印度的政治主流,「甘地王朝」的神話再跨前一步。
   拉胡爾在外表上和父親一樣俊雅,但最逗趣的是,連喜歡的女子都和父親拉吉夫一樣,也是外國女子,這可讓身為母親的索妮婭和國大黨元老們感到不是滋味。
    原來拉胡爾在英國認識了一名哥倫比亞富商的女兒喬文尼塔,還和她到印度南部海濱度假。一位退休大學教授竟然向警方提出控告,指拉胡爾未結婚就和女子一起居住,這不符合道德規範。這讓拉胡爾哭笑不得。
   拉胡爾原籍意大利的母親索妮婭早已深切體驗到身為「甘地家族」外籍媳婦的難處和痛苦,當然更深刻瞭解非印度血統給家族和政黨帶來的困擾,對于兒子走上丈夫的老路,索妮婭或許只能苦笑而已。
    政治的影響力已經告訴拉胡爾必須在迎娶外籍妻子前三思而行,已經有人向拉胡爾提出意見,指干擾了私生活是一回事,如果一意孤行,有可能造成「甘地家族」走向衰落,拉胡爾是否會因為自己的終生大事影響大局而改變主意,就看他自己如何考量了。
    「甘地家族」的第四代中還有一位叫著瓦倫的年輕人,若當初不是他的父親桑賈伊(Sanjav Gandhi)墜機身亡,現在甘地家族中閃亮的明日之星可能是他,不是拉胡爾和普里揚卡。
    甘地夫人原本屬意桑賈伊繼承衣砵,無奈命運弄人,而瓦倫因為母親瑪內卡與甘地夫人反目,必須面對被排在「甘地家族」外的局面。
   2004年印度大選之前,瓦倫和母親瑪內卡選擇加入前任總理瓦傑帕伊的印度人民黨,受到了該黨的熱烈歡迎。
    以「甘地家族」在印度的影響力,印度人民黨有了「甘地家族」成員加入,無形中增加了力量。但是瓦倫和瑪內卡的加入無法改變局面,還是眼巴巴的看著索妮婭率領的國大黨贏得了執政權,甚至在第四代的甘地家族較勁中落了下風。
    普里揚卡在印度的人氣相當高,除了因為是「甘地家族」的關係外,俏麗嫵媚的外表也是原因之一。
   印度的媒體讚美蓄有一頭短發的普里揚卡「具有戴安娜一樣明星般的氣質」,足見她在印度人民心中與眾不同的地位。
    普里揚卡在1999年與印度的珠寶商羅拔法德拉結婚之前,就已有許多青年男子向他展開追求,甚至有人常到她新德里的住家苦苦哀求希望可以看她一眼、說說話,或者為她獻藝。
   其中有一名大學副教授因為經常寫情書給普里揚卡而被警方審問,原來這位副教授是在英國倫敦見過普里揚卡一面后就念念不忘。
    喜歡普里揚卡的痴情漢不少,有的被警方捉去關了起來,有的則被當成精神病患處理,因此,當普里揚卡宣佈結婚時,在印度掀起軒然大波,一些痴情漢甚至以絕食抗議表示反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0-3-2005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甘地家族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
─1889年11月14日至
1964年5月27日
─妻子:卡麥拉
─印度開國總理
─聖雄甘地的傑出弟子和指定繼承人

●英迪拉甘地夫人(Indira Gandhi)
─尼赫魯的女兒
─丈夫:費諾茲甘地
─甘地是其律師丈夫的姓。
─擔任總理時,被錫克侍衛刺殺身亡,享年66歲。

●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
─英迪拉甘地夫人的大兒子
─擔任總理時被炸死。

●桑賈伊(Sanjav Gandhi)
─妻子:瑪內卡
─兒子:瓦倫(23歲)
─英迪拉甘地夫人的二兒子
─墜機身亡

●索妮婭(Sonia Gandhi)
─意大利人,拉吉夫的妻子,57歲。
─現任印度國大黨主席

●拉胡爾(Rahul Gandhi)
─拉吉夫和索妮婭的兒子,34歲。

●普里揚卡(Priyanka Gandhi)
─拉吉夫和索妮婭的女兒,32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3-2005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歷任總理
1)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
時間:1947年8月15日至1964年5月27日
所在政黨:國大黨

2)古爾扎里拉爾南達(Gulzari Lal Nanda)
時間:1964年5月27日至1964年6月9日(*代總理)
時間:1966年1月11日至1966年1月24日(*代總理)
所在政黨:國大黨
3)拉爾巴哈杜爾夏斯特里(Lal Bahadur Shastri)
時間:1964年6月9日至1966年1月11日
所在政黨:國大黨

4)英迪拉甘迪(Indira Gandhi)
時間:1966年1月24日至1977年3月24日
時間:1980年1月14日至1984年10月31日
所在政黨:國大黨

5)莫拉爾吉蘭奇霍季德賽(Morarji Ranchhodji Desai)
時間:1977年3月24日至1979年7月28日
所在政黨:人民黨(Janata Dal)

6)查蘭星(Chaudhury Charan Singh)
時間:1979年7月28日至1980年1月24日
(*執政24天,后為看守內閣總理)
所在政黨:人民黨

7)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
時間:1984年10月31日至1989年12月2日
所在政黨:國大黨

8)維什瓦納特普拉塔普星
(Vishwanath Pratap Singh)
時間:1989年12月2日至1990年11月10日
所在政黨:人民黨

9)錢德拉謝卡爾(Chandra Shekhar)
時間:1990年11月10日至1991年6月21日
(*其中留任3個月至新政府組成)
所在政黨:人民黨

10)納拉辛哈拉奧(P.V. Narasimha Rao)
時間:1991年6月21日至1996年5月16日
所在政黨:國大黨

11)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Atal behari Vajpayee)
時間:1996年5月16日至1996年6月1日
所在政黨:印度人民黨

12)德韋高達(Deve Gowda)
時間:1996年6月1日至1997年4月21日
所在政黨:人民黨

13)因德爾庫馬爾古傑拉爾(Inder Kumar Gujral)
時間:1997年4月21日至1998年3月19日
人民黨

14) 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Atal behari Vajpayee)
時間:1998年3月19日至2004年5月22日
所在政黨:人民黨

15)曼漠漢星(Manmohan Singh)
時間:2004年5月22日開始
所在政黨:國大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1-2025 11:02 PM , Processed in 0.09842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