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809|回复: 139
|
我走上读Physics这条路的一段故事 (版主分享) 2019年12月 更新(看第四楼 #4)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kensai 于 25-12-2019 06:46 AM 编辑
首先我想quote 一下黄明志在kawan MV 里的头一句话‘先讲先啊,我随便写吧了,要看就不要 XX 啊’。
哈哈,以这个作为开场白,是不希望大家一严肃和serious 的态度来读这篇文章,
毕竟大家都会认为读 physics 的人 都是像这样的人,
或者是。。
![](http://t3s?q=tbn:ANd9GcTcYXLkMgGN-ulNVdmZYxymCfCB_bn0GyG3KB38dDxkbo2cOIw&t=1&usg=__5V-P6EIV-_zQV02wXN7QksJrCDU=)
其实大家都误会了,现在时代越来越不同了, 你们想像中的科学家都不是那种死读书,不会交际,和害羞的人了。
但是无可否认我身边还是有很多像这样的人存在。。![](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还有我要抱歉的是我的表达能力很差,从小到大我的作文/essay/karangan 都没有拿过A的,加上我已经6年多没有写中文了,所以我的文章可能会写得不顺畅,或者我的词汇不够好,用其他语言来代替,希望大家不会介意。我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因为很多人都对这个科目有很多疑惑,因为家人,社会和朋友的影响而导致丧失兴趣。所以,我想让大家了解读physics,不是你们想像中那么变态,还有那么没出路的。
( 在外国,物理毕业生是第4最会赚钱的,输在医生,律师,和数学 ,注:我是说大学主修科目,不是职业,或许你们会奇怪,为什么不是没有金融业呢?因为这个现象很奇怪,因为金融业不喜欢请读finance,economics,accounting,marketing 毕业的人,他们喜欢请physics,mathematics 还有engineering 毕业的人,没有错,这是全世界的现象,我本身也觉得这是很聪明的决定)
我小学时候,当老师叫我们给我们一张表格,要我们填写长大后的志愿的时候,那个表格栏里我还记得很清晰,有 angkasawan, jurutera, guru, doktor, lawyer, 全部都是白领的职业。然后我就很‘跟风’的随便填了 doktor, jurutera, lawyer 等等天下父母想要孩子成为的职业。哈哈,万万都想不到,今时今日,所有我的小学同学全部都‘面目全非’ 了, 他们现在没有一个完成了小时候的梦想,一些做老板,一些’捞偏们‘,一些做情圣,一些承接父母生意,还有一些还在读书(包括我)。
废话不说了,当我还是初三的时候(我是独中生),我就对数理很有兴趣,考试成绩方面也只有这几课考到好成绩,其他的科目例如文学课大都是‘满江红’。(我 O level 的时候 华语还考到 E8,华文文学F9 ,注:我的独中没有考spm的,我们都是考 O level ) 。 所以当时我为我的将来打算的时候,就打算我大学时一定要读跟数理有关的科目。但是我还没确定读哪一个,有可能是engineering, chemistry, physics 或者 mathematics .
中学毕业后,我还是很茫然的考虑我应该读什么,我不想读错书 ,所谓女人最怕嫁错郎,男人最怕入错行。所以我就去taylor 读 A level,那时我读的是 Physics,Chemistry,Biology,还有Mathematics..因为只有这样我才可以保留最多的选择,去任何国家读书(除了本地,当然我不想在本地读书),读任何科目 。我不想其他数理强人,我放弃了 Further Mathematics,而选择了Biology,原因是我要保留我的后路,如果我现在读biology,以后我还有机会读 dna ,medicine 或者 biotech 等等。要不然,就算我跟回我原本的路走,读我的physics,我很肯定我在大学的时候一定会读到我现在further mathematics 所读到的东西,所以我拼没有损失,只是迟学和早学的问题吧了。(还有很多大学里,没有一个课程是把Further Mathematics 例为必修课的, ( A level 的制度), STPM 或者其他 Pre-Univ course 的情况我不清楚)
读 A level- physics 的时候,我开始感觉到读书的‘兴奋’ ,他对所有物理奥妙的解答完全的满足了我的求知欲,那些 formula 对我来讲可以算是艺术!,我可以感受到阿拉伯数字和希腊文字的融合,所带来的美。
Fractals
Maxwell Equations
就这样,我对physics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算我用一生人的时间读书,我也无所谓(当然要有生活费啦,我只要够吃够住,就可以了,不需要住大屋,吃好料,架大车,我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 然后,当然,很多朋友听到我要读physics,都给我这样的表情 ...,还有觉得以后一定找不到吃,没前途等等,幸好我没有理他们,原因就是这个是我的兴趣,人就这样一生,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当然是要做我喜欢做的东西啦,我才不要为了享受生活而跑去做我不喜欢做的东西,做我不喜欢做的东西对我来讲是一种折磨,所以我不会了为了享受而折磨,这不符合我的逻辑。当然前提是一定要满足基本需求,才有资格谈理想。读物理其实不是像你们想到这么没有出路的,这个我迟点会分享..
首先我当然是先问我父母的意见啦,毕竟他们对我有养育之恩,决不能以个人的意见违背父母亲,而且还要他们帮我给学费 ....
很幸运的,我父母以前就是读书不多,后来觉得做生意很幸苦,常常要看客人的面色,还有社会里尼尔我诈,不是我吃你,就是你吃我的现象。所以他们就在我还小的时候,省吃俭用,存了一笔钱给我,好让我以后可以不用为读书的钱而烦恼。 就这样,我父母也觉得只要我开心就好,就让我决定我要读的科目。(虽然他们以前很想我读医科,但是我知道我的记忆力很有限 ,而且我不喜欢背东西)。
还在college 读书的时候,在cari里认识了一些人,前版主微中子,跟他chat了一会儿,影像中还有如果没有记错现在读着aerospace 的 scoutfai ( 前一阵子还看到你在这里回帖),数学版的红人兼版主dunwant2tellyou等等, 这些人当时都和我分享了很多读纯物理的意见等。哈哈...想起来都是往事了....
就这样 读完A level 后,幸运的我考到了全部 A,星加坡南大(NTU) 也录取了我 , 虽然 NUS 拒绝了我 ( 它在我A level 成绩都还没出之前就拒绝我... )那时后我也有申请英国的大学,但是当时我心想新加坡也应该不差,但是学费就便宜很多,不想用父母太多钱,就,这样去了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在那里,我才知道什么是天外有天的感觉,因为刚好新加坡在 2006 年举办了 IPHO ( 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 ),国际奥林比克物理比赛,然后,ntu 就offer给全部国家代表scholarship,只要他们来ntu 读书,就会免学费,+机票和生活费。 就因为这样,我那进入南大的大一里,里面有20多位 (全班50多人罢了)IPHO 的 medalist,其中一个神童16岁吧了,他在ipho拿到两个gold medal. 那时我才感到自己很渺小,因为班上一半的人都是国家代表和天才。
![](http://t0s?q=tbn:ANd9GcTMEYvgKLEhvpCCVe8fLjfCjEcgn9nlsA1JqW0CINwYg-q3L78&t=1&usg=__w4TWKGPYxnf9MC85WSopfxjTG2k=)
在那里我感到很开心,因为有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共同的理想,我想这些东西是很多人一生人追求也得不到的。当然,那时我想不到那时才是噩梦的开始,现在你去ntu可以说是去到了中国,里面的中国学生绝对最少比马来西亚人多几倍,当然我对他们是没有意见的。但是想不到中国的lecturer 也一样多,他们的英文表达能力非常的‘有限’ , 完全听不清楚他们说什么, notes 也是错字一大堆,文法上文不接下文,就是 textbook cut & paste 那种。我还记得很清楚,我们做完lab work 之后,那些 lab demonstrator 会 interview 我们, 他就问我看到screen的那个 'circle circle' 是怎样的?然后,就用手指在空中划圆圈,以免看着我。
我就当场傻住了,什么circle circle?? 我完全看不到任何圆圈的东西,过后他指给我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问我的circle 是指 那个 WAVE!!
![](http://t1s?q=tbn:ANd9GcSxGRjHuPM85z7LQxoa_UJKszfWyxJPGt5h_1B38hzrZmBiSSM&t=1&usg=__SeUy-0HBNRwq9z5oAmdaZT8cL1M=)
我暗想,有没有搞错,连wave 的英文都不会,讲成circle....我就觉得我对星加坡的水准有点摇头了...
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他们的physics 比较像engineering, 大四只给你specialize 两种选择,一个是laser,一个是 semiconductor. 我觉得他们要train engineers 多过像要train physicists. 而且他们没有offer 那些对他们来讲不赚钱的physics 科目例如,astrophysics, general relativity, quantum field theory ,unification等等。
所以,一年后,我做了一个重大的选择,我申请了英国大学, 去了imperial college london 重头来过,读了第2次 year 1...
![](http://t1s?q=tbn:ANd9GcQK4vovh-B4UJjDQmLAi0lK1YJelcyql6WaIkfqMusb4RFrT5E&t=1&usg=__rMo3UI3JF7xf18v2UNdLX5Y3DyU=)
待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6-9-2010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sai 于 26-10-2010 09:38 AM 编辑
在我还没去英国的三个月之前, 我好好的想了一下,虽然说读物理出来找工作,做研究是没问题的,
但是往往你可以做的研究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的,所谓的 ‘热门’ ‘hot research topic' , 虽然我还没确定我想做什么,
但是我希望我可以做我喜欢的东西,不需要跟着别人做一样的东西。
当然,当有人问我会不会担心以后缺钱,如果我说不会是骗你的,
世界上哪一个职业是不担心前途的? 除非你是王族不用工作。
所以,2007 年 夏天,
我开始投资, 我成功说服了我家人给我一点钱,让我投资股票,
我当然不是傻傻这样冲进去股市让人杀,
在我开户口之前,我用了一个月时间每天读关于股票投资的分享和资料( 其实都是在cari-股票论坛)。。
![](http://www.stockmarketinvesting.com/wp-includes/images/world-stock-prices.jpg)
我第一次买股票,就这样傻傻的赚了几百块,完完全全是靠运气,
我那时候很疯股票,每天开市到闭市,就这样傻傻的看着monitor, 
每天杀进杀出, 这边赚了一点,那边又亏回去,到最后平均还亏了一点..
过后遇到了金融风暴,308大选股市崩盘,我的资金亏了40% 加++..连父母都对我摇头,
叫我不要玩了,卖完全部股票,拿回多少就多少,当作是买个教训..
我不肯,我深信如果我能过到这一关,我的股票一定会升的,
同时我也开始检讨我自己的过错,重新整理我的portfolio, 亏钱卖掉烂股,然后加码好股。
就这样,详情我就不多说了,到今天,我的portfolio 三年来总回报 30+%, 就是平均 每年10% +
如果可以持续下去,我相信如果我在物理这一行 ‘捞’  不下去, 也至少可以有一个安定的生活..
我20岁开始投资股票,是为了保障以后的生活,希望以后至少在没有工作时,还可以养得起我的家人,
就算有什么冬瓜豆腐发生,生病等等,还可以有一笔紧急钱来用。
我希望在这里对所有追求梦想的人说,在你追求的同时,最少要确定你可以保障你的生活,
如果连衣食住行都有问题,那我觉得你应该努赚钱先。
想要赚钱又不要浪费太多时间?
最简单的就是投资!
股市是两面刀,可以赚钱亦可亏钱。
股市考验你的,不只是眼光,最重要的是...
定力和耐心..
不要小看这几个字,90%的人是做不到上面这两点的,
到底有多少人经得起诱惑,多少人可以做到安分守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6-9-2010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sai 于 1-6-2011 05:55 PM 编辑
回复弥陀弟子的一个帖子
原本我是想要根据时间发展来叙述我的故事的,但是我看到了一个网友的帖子,所以就穿梭时空到最近一两年的事。 我也寫一些我走上物理這條路的心路過程....
其實我和大家並不太一樣, 我今天...已經不再喜歡物理....
經過幾年本地大學填鴨式教學方式的洗滌,
我對物理的熱忱已經慢慢的消逝...
我喜歡思考, 喜歡真理, 更喜歡邏輯思維...
當初選擇了物理, 是因為這裡的前版主~微中子~
他或多或少的促成了我選擇物理系的決定...
那時候,他對物理的熱愛,深深感染了我...
今天,我不喜歡; 但我的生命卻已經和物理密不可分了
我25歲就在理科大學完成了我的哲學博士的學位...
但是我質疑....
我是不是做錯了很多決定? 不應該選物理, 不應該留在國內讀書和發展,
國際文獻+國際文獻+國際文獻 = 傑出的研究成果
學校過分的注重文獻發表嚴重荼毒了年輕一代的夢想
政府過分的注重膚色問題嚴重抹殺了真正有能力的人
我哲學博士畢業的時候 (h-index =5)
就已經有70多張SCI 文獻 (impact factor 0.4-5.1)
但是這不代表我有標青的研究成果, 充其量,
我只不過是一個沒有靈魂的 文獻機器.
這是本地大學學術界的悲哀.
就好像只會考10A卻是生活白痴的SPM應考機器.
很羨慕你們對物理的熱忱....我....已經找不回那種感覺!
說到這裡, 我的前途一片迷茫, 我不想繼續這種沒有熱誠的科研生活,
但是我又沒有勇氣踏出第一步走出大學, 或者是走出大馬...
放不下安穩生活...更放不下家人..
我的人生的確是一塌糊塗, 是時事造就了我....
而我能夠做的只有留下遺憾來隨波逐流...
彌陀弟子 发表于 13-5-2011 11:30 PM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undergraduate-我觉得基础要好很重要,所以我觉得外国设备还有师资会比较好
postgraduate-我觉得都是要看你的supervisor是谁,跟国家不是有很大关系,我知道马大里有一些proffesor 蛮厉害的,曾经跟我这里英国的group一起做过 research/ collaborate 过。其实不关你去到哪里,很多人都很关注你publish 了多少张paper. 是不是 first author 等等。我觉得你的supervisor 会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注不注重文献就要看你的supervisor如何对你施压了。
不要这么容易气馁,吃我们这一行饭的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我们从不放弃,失败了再来!这是我们物理学家最特别的美德。当然那要看情况而定,当我还没进大学时,我就想以后我要研究 GUT(统一理论), String theory 等等关于我们宇宙的问题,要解决爱因斯坦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当我进入大三/大四的时候,我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没有达到那种层次,当我读 QFT / Unification 时就感觉到有点吃力,读到很幸苦。虽然数学我会做,考试我也会拿到不错的成绩,但是数学公式后面所隐藏的物理真理我至今都觉得很模糊...未能完全理解..
那时我才觉得pure theoretical physics其实并不是我的菜,那时讲真的有一点沮丧.但是后来想通了,其实一直以来都不是读的很开心,为什么要强逼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呢?而且我认为还有很多比我厉害的人都在做这个东西,我相信他们会比我更适合。在同一个时间,我发现到一个趋势,也听到朋友/教授分享一样的东西。在theoretical physics 里,其实最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在数学/物理领域徘徊的人,如果你只是呆在自己的安全地带,不敢跨过境地到一个你陌生的地方,那你的成就就很有限。比如说 Noether's theorem 在数学界里几百年前数学家们早就发现了,而且他们觉得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理论,没有什么特别。但是他们没有发现到当你运用到物理理论时,它是多么重要. 其他例子有200+(1800++)年前的 halmiltonian commutator relation 被用在Quantum Mechanics里。
(不懂多久以前)Differential Geometry用在 General Relativity,还有(四百年前,1600++) 的 Lagrangian Mechanics 用在差不多全部 modern physics, 比如 QFT, Particle physics。
Noether's current in Lagrangian Mechanics
其实在化学还有生物领域也是一样,最近这一两年我尝试去上一些biophysics 的课,那时才发觉到他们很多的研究方式还有思考的很原始,很多东西都可以以更fundamental 的方法去看待那些问题。 教我laser的professor 就是 运用optics 还有laser在body imaging (biophotonics) 这方面研究里蛮出名的人,他自己也说通常物理学家去到biology里,都会有很好的成就。那时我就觉得这样cross disciplinary 的东西深深的吸引了我。 所以我决定我以后的研究是一些 cross disciplinary的东西。然后也刚好是我想要的combination。然后我的project 是50% THEORY,50% EXPERIMENTAL, theory 那部分我将会用一个4/5百年前没有人用的 floquet theory来取代现在比较受欢迎的 average Hamiltonian theory,来solve molecules之间的interaction terms.
所以其实不要因为你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而气馁,很多人都迷失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当年我要读物理,在大马受到很多人不看好,但是如果没有当年一份坚持,可能我更那些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没有什么分别。迟一点我会写一遍关于物理学家的前/钱途, 为什么在本地没有人要读物理,但是在外国却这么收欢迎?(我大学的物理科系每年都爆满,200+新生,是全大学最多人读的科系之一)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6-9-2010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sai 于 25-12-2019 08:51 AM 编辑
大家好,首先对大家说声抱歉。因为我非常少Update 我的情况,身为版主真的很不称职。我以后应该也很少时间上来打理这个论坛,如果在这里有任何人有兴趣担任版主,欢迎跟我联系。
哈哈,好久没回来这里了。说真的,我这个版主还真的是有点惭愧,这么久才update这个帖子。
好了,废话少说。这里继续我在#128楼之后的故事 我刚刚四个月前才答辩了我的 Phd defense, 然后就离开了瑞士。 我现在在美国波士顿开始了我的博士后 (postdoc)。 其实这几年下来,我对这一份工作的感触蛮多的。见证了很多同事被现实打败而放弃了理想。这些挫折包括academic positions 僧多粥少,薪水攀比巴士司机,对很多年近三十,已经有了家室的人来说,真的是负担很重。整体来说,在我的环境,大约每十个博士毕业生,只有两个继续留在academics. 当然,我所描述的情况是欧美的情形。对于亚洲的科研环境,我还是保持乐观的态度的,并且不排除以后我会在亚洲地区申请tenure track。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其实大多数研究经费都是fund生物科技biotech 和 life science 有关的。 Biology 比chemistry 和 physics 总和 得到大约3倍的funding。当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physics/chemistry 的 research group 都希望分一杯羹,尽量让自己的research 和 life science 扯上一点关系。哈哈,所以如果这里有人想读任何关于interdiscliplinary science 例如 bio nanotech 的, 或者 任何有关 cancer research 的。你们的前途绝对不是问题,就算不能呆在 academics, 外面也有一大堆公司请你。薪水也绝对是academics 的两倍以上。
是的,我在2011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物理系毕业后,就去了瑞士 ETH Zurich 念博士(从事核磁共振方面的课题)。由于它是非英语系大学(主要语言是德语),所以在亚洲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间学校,但它在欧洲是非常有名的,也是世界排名前10的大学。我在那里2011-2016念博士期间,我可以说那时候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间吧,那里的科研环境/器材设备/研究资金我觉得不会输给名牌大学如哈佛和MIT(我现在的工作地方)。在基础科学的领域,美国落后欧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是如果你想要从事关于军事科技、医药科技、和人工智能方面的领域,这点美国还是目前首选的地方。所以我劝告未来想要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不要盲目的追随名气大的学校。我看过很多只是为了在CV上多了MIT名字而来MIT的人,对导师的研究课题不是很了解也没多大兴趣,这类人很多时候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因此,我觉得Finding a Phd/Postdoc 最重要的是第一:研究课题和兴趣,第二:你的导师和同事的环境,第三:生活的城市和大学环境。
我在这里想要分享我的个人经历,还有为什么我会选择这个地方/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兴趣:首先我想说虽然我的本科是物理系毕业的,但我的博士是属于化学系(物理化学分支)的。为什么我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那是因为如果你要做科学家,你在你的领域必须是顶尖/世界第一的,科研工作其实和运动竞技差不多,永远不会有人记得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人是谁。而我自己很清楚知道,我在物理系里成绩只是可能排名前10而已,绝对不是最厉害的。所以我知道如果我继续待在物理系,我的成就不会比那些物理系的天才好,以后也可能当不上教授/科学家。这一点是我不能改变的,但是我可以改变的是我的领域/field。那时我在想既然我的物理在物理系不是最好的,那我可以去生物系或者化学系。我有很大决心,如果我在化学系里混,我将会是化学系里物理最好的学者。当我有了这个觉悟后,我和大学里不同的教授谈了我的想法,他们都很赞同我的想法,而且举出了很多例子,很多在科学领域有突破性的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Stefan Hell,MIT 知名教授 Robert langer)都是从事跨学科工作的。这也是我发现MIT和其他大学不同的地方,MIT很多实验室都是跨学科性的,团队人员都是不同专业的。例如很多MIT实验室里有生物、物理、Computer Science、Electrical engineering等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工作。当然这很makes sense, 因为大家都在互相学习,包括教授在内。大家不要以为教授什么都懂,其实不是,我认识很多成功的教授都很谦虚。他们很多时候都在向学生学习,也不会因为自己是教授所以就不懂装懂,遇到学生问一些自己不懂答案的问题就随便瞎掰。这些成功的教授所以会倾向于接受一些跟自己不同专业的人来工作,因为这样他可以从你身上学习一些东西。当然,反向思考一下,如果你会的事情他都会了,他为什么要请你阿?这几点点是我发现亚洲和欧美最大的不同的地方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5FB7eKsGF7i8DOXmoli91LE71UVo47Sgz6QElkdky8p43b1aKXpILmXnxwubPyqLhOeVgSYs_Fb7ROuqgU4OUNC5GaYfT-7UPNDXxPtIa2w1gskG6B2qZ9MYuSfJXuv7SeAFa45V) ![](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e-Ep8QkifLC--dyEHoUswXS_Z0THSCmgHQ0QZcF-3dIDXZTvYlvEeBmBEAfQg8BI430h-vPSDtVn07oUkxMdE8vSszmkMjfMN18m27UVKRN3y50Ono5vIlDCnYb0cK0jGBxJoIZ2)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WgM8dCKS40fita65Y_QMSKdhMQVPYxebq0b89YXbpXOFGaWZM-SSdvcgbZSKxaQYM1ApTCSasuAwyi0Zz0_lvZ7uAqCpbPREJkglrR47rkBNLfhVBINfZYrr3NrN-wjU7BhLBCID)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U40XF1LdNYCcbE8mQLUsRWXWaK1INvX23YmrFSWX1uN_wgAp_reIPQIQL6so_X7zHwIvU14Qh2-ytDsK8VpZtWS3IOW5UvJZ9sasSFvBNZmbIX0wJBlKLYO3Kz8O3tD3uy-gQ03k)
反正就是上述原因,加上我在物理课上接触到核磁共振和它在医学和化学的应用,所以我专门去找了在这个领域做非常偏向于物理(涉及很多物理理论和量子力学)的教授。我在看了他的几篇文章后,就感觉到这应该是我想要做的研究,就写了email给他,而他在百多份email中看中了我,然后约了在网上skype interview 后,就买了飞机票叫我飞过去瑞士给一个seminar并参观他们的实验室。我会继续在下一段之后发生的事。
这里想说多一点关于研究方向的事,我没有选择纯基础物理是因为纯基础物理基本上很难生存下去,在申请基金方面很难去游说大家说例如研究宇宙和银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事。相反如果你说你想做一些研究治疗癌症的研究,国家和社会会给你很多钱做研究。所以在美国无论你是做物理的还是化学的,你都必须要跟医学扯上一些关系,不然很难生存。所以核磁的应用正好符合了这个条件,它在医学/生物的应用刚好可以帮助我申请研究基金。另外,我的学校在核磁这个领域是非常顶尖的,因为我们学校出了两个在这个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而且其中一个是我实验室的Emeritus教授,我的导师是他的学生,也继承了他退休后遗留下来的实验室。所以在这个大环境的优势和学术背景下,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导师和同事的环境:在我说我到ETH面试的几天前,其实我正在德国慕尼黑的Max Plank Institute面试另一个博士Phd position。那时候两三天的行程里,除了学术性的研讨之外,学校还安排了一些观光和游玩的节目给我们。那时候让我认识了来自全世界不同地方(英国/德国/法国/中国/Mexico/Chile/印度等)来面试的学生,也结交了一些好朋友。在德国的面试过程也让我打开眼界,因为你给了Seminar过后,你一个学生需要独自一个人面对前面坐者一排大约10多位的教授轮流轰炸你各式各样不同的问题。如果你没有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没有充分了解,还有足够的抗压能力,很容易会死得很惨。最后我也通过了面试,但是当我参观他们的实验室时,我发觉到语言将会是我一个很大的障碍。因为他们(包括导师)英文不好,而且开会全部都是用德语。这语言问题将会成为我在科学研究工作的障碍。所以,那时我觉得可能瑞士相比之下会更加国际化和英语化,事实也证明了我的论点。
当我到达ETH时,首先组里的成员都比较国际化,而开会都是用英语交谈。而且很快在交谈之中我就觉得我可以和他们相处得很愉快。大家导师和学生会经常一起吃午餐和coffee break ,让我感觉像一个大家庭。这个情况和美国和英国很不一样,因为大家除了工作外,平时午餐就自己吃自己的,很少会一起吃饭。我的导师在那时候也直接跟我说,其实当他们安排我的机票和住宿时,大致上就已经认同我的能力,剩下的就是看其他同事对我的个人印象,还有我能不能和大家共事。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另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点,那就是不要以为当科学家social能力不重要。世界上聪明的人太多了,想要念博士的都不是笨蛋,很多都是大学的精英。所以,如果大家能力都差不多,你老板当然是想选一个容易相处、能在团队里面合作、interpersonal skill 不错的人,也不要选一个传统意义上不善于和人social的书呆子。当然我要澄清不是说你需要好像sales man 一样可以吹水吹到天花龙凤,最起码你需要可以正常交谈,而不是像一个十年都没和人说过话的宅男(MIT很多这一类,有时感觉让人不舒服、精神有状况的人)。这一方面我发觉到亚洲人在性格上比较含蓄和害羞,比外国人吃亏。当然很大原因是因为英文能力(和发音)不好,让老外听起来很吃力。
生活城市/环境:这点我就不多说了,瑞士是全世界有名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福利好,犯罪率非常低,基本上我丢了钱包还会有人拿回来给我。而且学生津贴(薪水)不低,除非你需要养活孩子和家庭,不然基本上没什么压力。在美国很多地方,例如三藩市,博士生的薪水一半以上都拿去交房租了,而且有些还要省房租住在地下室/客厅。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xnCZb1G7ylQNpB1vkHxC0c4IhrRd8lQ5Ce5cDTf9lwkEvt0QRqCAsrvyAREGufepo78GKAlV_gp2jAMdJGKAG2BlbyUozdShyXSGxoE1DKuR2TlT7OJgvMjLStwIWGEbLQwRuut0)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h8n3rY9Yc3TI5OxXjBvQ2KSo9tYg1edQUYFt8BLRB_SKOrmb6pr_LH3I0GPrzt6mPiGGGsbCX91Yg5o8MD4zxKA6vfHCGpyNJ8QLchW5IWUotvJxZIpM5xJhi2FxcA4V6B_FFiEp)
接下来关于我在瑞士念博士的状况就不多说了。基本上我很感恩我的导师非常照顾我,有时就好像一个父亲一样,经常会邀请我到他的家吃饭。同事们也很和睦,我夏天时还当导游,带了我的同事(一个瑞士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德国人)一起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旅行三个星期。我那时跟他们说他们人生应该没有什么机会认识一个马来西亚人可以当导游带他们做只有local才会做的事,他们很爽快的就直接买了机票跟随我到这几个他们完全不熟悉的国度。我在瑞士的工作环境和态度对我影响很大,这跟我刚来MIT时的环境很不一样,同事之间互相竞争,很多politics和经常吵架。在这里有学生/博士后患上忧郁症和自杀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学习/工作得到的经验对我以后当教授管理实验室时会很有帮助。
我的分享大致上就快要接近尾声了。我现在目前还在MIT当博士后,明年夏天过后就要过去法国巴黎正式上岗当大学教授(Junior Professor)。从我高中时期开始上Cari ,去英国念大学,然后再去瑞士,现在在美国,到明年要去法国当教授。应该也可以算是从小想要当科学家/大学教授的梦想终于就要实现了。一路走来也不容易,也看过很多原本志同道合的朋友放弃了原有的梦想,而自己幸好坚持了下来。
在这里想跟大家说请问大家记得小学时期作文要写’我的志愿 (Cita-cita)‘时,你们还记得写了什么吗?还记得儿时的梦想吗?大家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了多少?还是被残酷的现实被迫放弃了呢?我希望在这里送大家四个字‘不忘初心’,我衷心祝福还在为自己梦想努力和奋斗的伙伴们,祝你们美梦成真。我相信机会是会留给努力和坚持的人的。 我的分享大致上就快要接近尾声了。我现在目前还在MIT当博士后,明年夏天过后就要过去法国巴黎正式上岗当大学教授(Junior Professor)。从我高中时期开始上Cari ,去英国念大学,然后再去瑞士,现在在美国,到明年要去法国当教授。应该也可以算是从小想要当科学家/大学教授的梦想终于就要实现了。一路走来也不容易,也看过很多原本志同道合的朋友放弃了原有的梦想,而自己幸好坚持了下来。
在这里想跟大家说请问大家记得小学时期作文要写’我的志愿 (Cita-cita)‘时,你们还记得写了什么吗?还记得儿时的梦想吗?大家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了多少?还是被残酷的现实被迫放弃了呢?我希望在这里送大家四个字‘不忘初心’,我衷心祝福还在为自己梦想努力和奋斗的伙伴们,祝你们美梦成真。我相信机会是会留给努力和坚持的人的。
我的分享大致上就快要接近尾声了。我现在目前还在MIT当博士后,明年夏天过后就要过去法国巴黎正式上岗当大学教授(Junior Professor)。从我高中时期开始上Cari ,去英国念大学,然后再去瑞士,现在在美国,到明年要去法国当教授。应该也可以算是从小想要当科学家/大学教授的梦想终于就要实现了。一路走来也不容易,也看过很多原本志同道合的朋友放弃了原有的梦想,而自己幸好坚持了下来。
在这里想跟大家说请问大家记得小学时期作文要写’我的志愿 (Cita-cita)‘时,你们还记得写了什么吗?还记得儿时的梦想吗?大家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了多少?还是被残酷的现实被迫放弃了呢?我希望在这里送大家四个字‘不忘初心’,我衷心祝福还在为自己梦想努力和奋斗的伙伴们,祝你们美梦成真。我相信机会是会留给努力和坚持的人的。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6-9-2010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sai 于 25-12-2019 09:03 AM 编辑
我在这里只分享到如何踏上科学家之路的旅程。博士过后的事情我在这里省略掉了,因为我会在更专业和适合的平台上和其他 Malaysian Scientists 分享(用英文更方便和让更多人收益)。我打算日后跟其他在国外大学任职的马来西亚籍科学家合作一个平台培养和帮助马来西亚科学家,继续为国家效劳,为科研奋斗。当然,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我还是会在这里继续回答大家的问题。
另外,我在科研看到玩弄权利和政治的人不少,也对我以前认为大学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有不少改观。希望我可以秉持我的恩师的意志,避免把大学变成一个权利、名气、和私人利益博弈的地方。在这里奉劝大家如果有能力要多做善事,多帮忙有需要的人。如果大家日后有一番成就,记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6-9-2010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sai 于 28-9-2010 11:03 PM 编辑
警告: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请不要灌水,我会直接把觉得是灌水的帖子自动删除。谢谢!![](static/image/smiley/default/handshake.gif) |
|
|
|
|
|
|
|
发表于 26-9-2010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一个天才 好好分享你对物理的兴趣 |
|
|
|
|
|
|
|
发表于 28-9-2010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TU给楼主讲到很糟糕这样。
我也来发泄一点点...希望楼主不要介意。
如果楼主觉得我写的是没有必要的,会污染了你的大楼,我是可以删的。
我现在就读国能大学(Universiti Tenaga Nasional,UNITEN)的Civil Engineering
看了楼主对NTU的看法,庆幸我的大学教授的英文水平比较高,虽然有些讲英文有点不标准,至少Wave不会讲成Circle。
我也对物理有兴趣,但是不像大多数喜爱物理的人。
大多数喜欢物理的人都对量子力学,光速,时间扭曲,宇宙黑洞...这些东西感兴趣。
甚至有些人对物理根本不了解,却很喜欢这些东西,然后在网上看了些几篇“现代物理”吹水文章,就自以为很厉害了,这种人出来喝茶,明明自己对科学一窍不通(中学连Sains差点不及格的人),却又喜欢在其他朋友面前装厉害(很多朋友都是读工程或医药的),喜欢讲那些什么鬼白洞黑洞灰道,更厉害一点还会有四度,五度,六度空间理论...听了都想![](static/image/smiley/default/2.gif)
我要的话,这些人讲出来的理论,我可以将它拆得体无完肤。
我对这些“现代物理”不感兴趣,我反而对经典物理比较有兴趣。
Engineering就是把这些经典物理,数学,化学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一个课程,而且将来还可以靠这些知识打工。
说真的,读Engineering我也不后悔,尤其是读Civil Eng.可以学到的东西真是太多太多了。
(基本上,Mechanical Eng.和Electrical Eng.不需要的Engineering领域, 都被归类为Civil Eng.,比如说Enviromental Eng.就是under Civil Eng.的),除了理科知识,还要懂一点Law,一点Marketing, 一点Communication,一点Management, 什么都懂一点点。对我来说真是很开心。
只要楼主不拒绝的话,这篇文章....
有空再加长... |
|
|
|
|
|
|
|
发表于 28-9-2010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9-2010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9-9-2010 0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0-2010 0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分享一下~
我也是比较low的,我是UTM的,Degree : Industrial Physics. Master: Pure Mechanical Eng(还没毕业)~
我比较喜欢undergrad时期的时光,虽然不是个个subject都喜欢,例如: thermodynamics, Quantum 等都要了我的命。比较喜欢的是,electronic或者比较用逻辑思考而不是死读的科目~
因为我们是industrial, 所以很多其他科目如management, marketing这些都要拿,这些也死了~
读完degree后,选了比较安全的路,就是继续深造读master..读什么呢?也选了市场上比较安全的course, mechanical。有些同学有继续读physics的master,但觉得好像市场上比较不吃香,至少在大马不吃香~
来到了master的路,很辛苦~很多老师认为很多东西在degree学过了,所以略略带过或者不教,叫自己读,告诉老师我们从别的faculty跳过来的,什么都不会,老师们就说自己追~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用比较多的时间来读,做,背~最后学期了,论文完全不会做。幸运的是跟到一个好老师,至少他会教,会帮~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10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個潛水客,但看了你的文就浮上來了,希望你多寫一些
有病躺在家里,有點時間,看完了 '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 所以就看了點 physics 的文章。不用說啦,都看不懂。
我是念化學的。我們整天聽到 'chemistry is a subset of physics'
以前我的朋友碰見念物理的總是會和他們鬧一鬧,哈哈 |
|
|
|
|
|
|
|
发表于 29-10-2010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kensai
lz, 快点写~~哈哈,我等你的“待续”等了很久咧~~ |
|
|
|
|
|
|
|
发表于 1-11-2010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UM修讀engineering,不用說,對physics相當有興趣咯!
樓主的故事很精彩,期待你能寫更多!
還有,Imperial College是我夢想的school of engineering,
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去那邊升學,還要跟樓主討教討教一下! |
|
|
|
|
|
|
|
发表于 4-11-2010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5-11-2010 08: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修着Mechanical Eng. 4年了,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好像读错书了。。。
这4年里我对纯物理一直都抱着 ...
輪廻 发表于 4-11-2010 10:27 PM ![](http://cforum6.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可以的。你到硕士就可以换到Master of science. |
|
|
|
|
|
|
|
发表于 29-1-2011 1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4-2011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4-2011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woeifang
haha ~~~ 19 楼的请加油加油!!!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